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分析报告
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 B.夜盲症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5.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A.Fe3O4﹣氧化铁 B.2N﹣2个氮元素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 C.装生锈铁钉D.倾倒稀硫酸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HNO3和FeCl3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PH减小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14.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写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氧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16.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A.t℃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t1(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4)t2(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17.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装置为(填标号.下同)和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标号).(4)若用水将图2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 2O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实验过程】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g.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反思】(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填标号).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2016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蚕丝被芯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2.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 B.夜盲症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B、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C、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D、人体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C.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A.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D.根据铁的锈蚀因素来分析.【解答】解:A.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错误;B.矿石炼铁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汞在常温下是液态的.故错误;D.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故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缘故.故选:C.5.下列化学用于与含义相符的是()A.Fe3O4﹣氧化铁 B.2N﹣2个氮元素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氧化铁表示为Fe2O3.Fe3O4表示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B、2N表示两个氮原子.2个氮元素是错误的.元素不能讲个数.故选项错误;C、1个氢离子表示为H+.故选项正确;D、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6.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11.故正确;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C、由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故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错误;故选D.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量取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 C.装生锈铁钉D.倾倒稀硫酸【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铁钉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装铁钉.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烧杯口与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能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B.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C.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解答;B、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C、根据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成分及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故错误;B、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C 、羊毛是天然纤维.含有蛋白质.涤纶是合成纤维.羊毛点燃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只会缩成一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D 、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故正确. 答案:A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HNO 3和FeCl 3B .NaOH 和HClC .BaCl 2和Na 2SO 4D .KOH 和CuSO 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A 、根据铁离子是黄色的解答;B 、根据NaOH 和HCl 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C 、根据BaCl 2和Na 2SO 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D 、根据NaOH 和CuSO 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解答;【解答】解:A 、HNO 3和FeCl 3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铁离子是黄色的.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B 、NaOH 和HCl 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得到无色溶液.故正确;C 、BaCl 2和Na 2SO 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D 、NaOH 和CuSO 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答案:B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 2O 2H 2↑+O 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 减小B .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C .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 .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分析】A 、根据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解答;B 、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解答;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解答;D 、根据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解答.【解答】解:A 、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质量减少.碱性增强.溶液的PH 增大.故错误;B 、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故正确;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故错误;D 、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改变.故错误. 答案:B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氢分子 (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着的木条熄灭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液氧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氢气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 3+5O 24NO+6H 2O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BC (填标号).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2)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②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答;(3)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4)①根据图示可知: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解答;②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③根据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进行解答;(5)A 、根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B 、根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解答;C 、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4)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4NO+6H 2O ;③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A 、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B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1)混合物;(2)①氢分子;②C;(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4)①氢气;②4NH 3+5O 24NO+6H 2O ;③属于.(5)BC .14.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蓝 色.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 3)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写一个).(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AgNO 3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 2+H 2↑ (写一个).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CuO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①根据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②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进行分析;③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2)①根据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进行分析;②根据“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③根据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2)①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所以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AgNO 3;②“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 2↑;③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所以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 .故答案为:(1)①蓝色;②Na 2CO 3+H 2O+CO 2=2NaHCO 3;③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2)①AgNO 3;②Fe+2HCl=FeCl 2+H 2↑;③CuO.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C (填标号).A .蔗糖和水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 .铁和氧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2016年常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常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各个知识板块所占比值二、2016年常州化学中考各小题情况分析题号题型分值考点要求范围难度1 选择2 纯碱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2 选择 2 元素种类 A 物质构成的奥秘容易3 选择 2 溶解与溶液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4 选择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 科学探究容易5 选择 2 物质的分类 A 物质构成的奥秘容易6 选择 2 化学材料 A 化学与社会发展容易7 选择 2 盐的性质 B 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等8 选择 2 溶液的酸碱性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9 选择 2 反应基本类型 A 物质的化学变化容易10 选择 2 金属腐蚀 B 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等11 选择 2 资源回收 B 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等12 选择 2 微粒构成物质 B 物质构成的奥秘容易13 选择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B 科学探究中等14 选择 2 原子构成 B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等15 选择 2 溶解度 B 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等16 选择 2 常见物质的用途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17 选择 2 溶液配制 B 科学探究中等18 选择 2 溶液的酸碱性 B 科学探究中等19 选择 2 物质推断 C 物质的化学变化难20 选择 2 化学计算 C 物质的化学变化难21 填空 4 身边的化学物质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22 填空 4 身边的化学物质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23 填空 5 工业炼铁 A 身边的化学物质容易24 填空7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A 科学探究容易测定25 解答12 实验室制氧气 C 科学探究难26 解答8 催化剂作用 C 科学探究难27 解答 6 工艺流程分析 C 科学探究难28 解答8 实验探究 C 科学探究难29 填空 6 化学与社会发展 A 化学与社会发展容易30 填空 6 化学与社会发展 A 化学与社会发展容易三、试题特点1、试卷整体分析试卷由两大类型组成,第一类型为单项选择题(1~20题),第二类型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21~25题)、解答与探究题(26~30题)。
2016年河池市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
2016年河池市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一、试卷概况1、考试内容:2016年河池市化学中考试题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2012年版)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适当兼顾我市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命题。
考试内容包括“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等五个方面。
在试卷中主要考查了这些知识点如下表。
所考查的知识基本涵盖《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涉及教材中的绝大部分内容,覆盖面广,试题结构合理,充分体现了导向性、科学性、基础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学生成绩统计数据分析:三、考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1、第Ⅰ卷:1-20题,为单项选择题的客观题,客观题由机器扫描直接评分。
20道题中,难度在0.7以上的有7题(1、2、3、5、6、、11、14),学生答得较好,平均分相对也高;难度低于0.4的有3题(18、19、20),这3题主要考察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颜色、生石灰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水的电解、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的综合运用,涉及了物质检验、除杂、分离、图像等,刚好考到学生的弱点、痛点。
所以这几题的平均分很低。
2、第Ⅱ卷:(1)评卷统一的评分标准:①化学方程式: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给1分,配平0.5分,等号、条件和箭头0.5分。
②专用名词或化学用语写错字不给分。
③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扣分(3)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及错因分析:21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3.07分。
21题的(1)的参考答案: S分析错因:学生乱写中文,如:很无奈,吃可乐。
21题的(2)的参考答案:分析错因:①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如:CI②直接写化合价的数值,没标在氯酸钾中氯元素的上方,如:+5 ③氯酸钾的化学式记不清,不会写,如:④氯元素的化合价求错了,如: KCl-1 KOCl +1 KCl 3 +1K 2Cl -2KClO 3 +1 KClO 3+7 KClO 3+5⑤没弄清标哪种元素的化合价,乱标,如: 21的题(3)的参考答案: N 2 。
2016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例如第23题:2Al+3ZnCl2=3Zn+2AlCl3也 是要理解置换反应的本质才能完成的。
(3)图表结合,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6年中考图表多达21个。 考察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元素及原子结构、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的 理解及实验分析和处理能力。
5、近两年中考考点示例
知识点 初步学会氧气/二氧化 碳的实验室制取 初步学会氧气/二氧化 碳的性质 水和常见的溶液 2015 T4(2分)考查氧 气的制取 T22(2分)考查氧 气的性质 T5(2分)考查水 及水资源 2016 T21(7分)考查二 氧化碳的制取 T1(2分)考查氧 气的性质 T2(2分)考查溶 质的状态
46 0
46% 0%
中等题 较难
难度适中,梯级分布,结构合理。
三、九江市份试卷统计
1、九江市2016年中考化学各分数段分布情况 样本 容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9.5 19.5 29.5 39.5 49.5 59.5 69.5 79.5
样本 容量
80
90
89.5 100
最 高 分
T16:(3分)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 示下列成语相关内容中带点的字: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 非金属的元素符号 C/H (2)争风吃醋:醋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3)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三硫化 砷的化学式As2S3 常见错误 化学用语写成中文;H +写成H - ;三硫化砷错写成 As2O3、 As2SO3 、 As2Si3 、S3As2、Ar2O3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佟春姬通过对2016年中考化学阅卷分析,总的结论是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一、试题分析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5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
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一)试题的特点2016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纵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2016年6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2016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点评教师:合肥45中王倩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延续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查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功能,兼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查。
与去年中考化学试题相比,试题的设计理念无明显变化,知识结构合理,难度略有下降。
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化学观的考查:如理化变化判断、物质分类、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计算、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子的基本性质、从微观角度判断分析化学反应、溶解度曲线、化学材料分析、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化学工业生产流程、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探究思想、化学方程式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
选择题部分相对简单,与去年相比题型趋于一致,只有第2题略有变化,从以往对营养素的考查转变为对实验和生活中的安全意识的考查,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填空题部分与去年相比,题型稳定,难度略有降低。
考纲中的变化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如第13题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力度加大,让学生根据反应类型判断生成物,考查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的能力。
实验探究题结合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考查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分,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应用,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分。
科学探究以氨气和氯化氢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比较灵活。
尤其是附加题,要求考生抓住探究中获得的信息加以应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计算题部分除了常规地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外,还多了化学式的计算。
以往计算题通常会考查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关于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通常出现在选择题中,但二者方法相似,难度不大。
总的来说,整张试卷图文并茂,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难易适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年桂林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
一、2016年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
(二)试卷基本结构: 3.各主题的赋分及题型分布:
物质构成 身边的 物质的化 科学探究 的奥秘 化学物 学变化
质
26分
13分
36分
12分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10分) (4分) (14分) (8分) 科学探究 填空题 填空题 简答题
题 (16分)
(4分) 简答题 (1分) 计算题 (4分)
技能 28.气体的制备、溶液配
制、溶液pH值的测定
小计
7 23.3% 26 26%
一、2016年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
(二)试卷基本结构:
2.试题知识点分布:
空气 17.氧气用途与性质关系
1 3.3% 2 2%
14.溶液的性质
二、 身 边 的 化 学 物 质
水和 24.水的净化 溶液 25.溶解度数据表、溶液状态
一、2016年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
(三)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课标与中考说明,凸显导向性
今年是桂林市使用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材后 的第一次中考,虽然教材版本发生了变化,但从 试题知识点分布来看,试题考查的内容符合《义 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考说 明》的要求,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学中的核心和主 干知识,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与往年相比没有显著 的变化。
分 值
占总分 值
百分比
1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
发展 应生成酸的实验步骤分析
科学 18.常见离子、气体检验 探究 的方案
3 10% 13
13%
一、 科 学
能力 29.探究碳与浓硫酸反应 的气体产物
探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究
学习 基本
2016年度中招化学试卷分析.docx
2016年度中招化学试卷分析2016年我省中招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体现创新精神,积极推进课改”为目的,本着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
试题继承了近年河南省中招命题的基本思路,在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础上,力求体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牛对所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而所达到的水平,又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试卷设计1.试卷结构2.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河南烷面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羊肉B.青菜C.小麦粉D.花生油【分析】得分情况:【建议】学牛不知道麦粉中含有蛋白质,但主要营养素的糖类所以误选C。
教学中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没学生分析到位。
12年:12.洛阳牡丹闻名天下。
牡丹花开满城飘香,请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___ ;牡丹花可观赏,可使用,同水果、蔬菜一样,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 o13年4. 2013年5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博会上,河南“好想你”枣等果蔬类产品颇受青睐。
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索是【】A.维生索B.油脂C.淀粉D.蛋白质14年:4.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15年:13.“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
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__________ (化学式为C6H12O6) o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分析】【建议】平时训练时所涉及考点,不能脱离学生知识和生活实际。
2016年江西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江西中考化学试卷分析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保持江西中考化学试题的传统风格,同时以她简洁、精练的文字,新颖、平和的面貌体现了中考命题组老师和专家对课程标准、教材、江西化学教学现状的把控能力。
稳中有降的难度,体现了“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遵循了“点在课标,学在课堂,考在课外,连接高中。
”的原则,保持了与往年试题的延续性,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色。
试题的命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2016年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学科说明》为指南,着重考核初中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科学”的学科教育理念,突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生活”的课程理念,体现了化学的课程价值和社会价值。
现以我县的中考阅卷情况为基础,对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考试情况作出如下简要分析,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示。
一、试卷概况(一)试题结构分析物理和化学同场分卷考试,整场考试时间为160分钟,物理和化学的满分分别为100分,物理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化学学科考试时间为70分钟,试卷结构稳定,化学试题有五大题,共24小题,试卷版面为16开5面,试卷设计规范,考试性质、考试时间和分值说明准确齐全,版面清晰,整卷的大题和小题统一编号。
题量及分值变化如下:(二)试题模块内容分析考试内容与占分比例与《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学科说明》非常吻合。
(三)试题基本特点试题突出科学探究思想、关注身边发生的科学、关注生活时事。
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探究性,从学科观念、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能力等维度较全面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
给全省新课程的考试评价提供有力支持,给全省新课标(修订版)的化学教学以正确导向。
从我县阅卷的各题平均分分布来看,除30分选择题机改外,实际得分为35.57分,平均得分率达到了50.81%,所以整卷的难度应该在之间,难度适宜,与去年比稳中有降。
2016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甘庄中学张钧一、学科基本情况我校本届毕业班5个,应考学生人数266人,实考256人,缺考10人,最高99.5分, 最低0分, 平均分:57.54,及格率:50.38% ,优生率30.08%。
三项指标均超县平均值。
二、试题分析1、试题题型一、选择题(45分)二、填空与简答(33分)三、实验与探究(16分)四、分析与计算(6分)2、总体评价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我校学生答题错误分析一、选择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细心,引起的错误1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答案A,由于学生对物质燃烧“现象”的理解不够,错误的把“生成二氧化碳”这一结论当成了现象。
所以这一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
20、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由于学生的疏忽,很容易把“稀硫酸”看成“稀盐酸”从而错误的选择A答案。
所以这一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
二、填空与简答题23、(2)、③将60℃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溶液中溶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0 60℃这一空的正确答案是:乙、甲、丙。
是对有关溶解度的试题中最难理解的。
除了几个优生,多数学生理解不了,所以丢分较多。
24、(3)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克。
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四种判断:a、滤液可能是无色的b、滤液中一定含有ZnCl2和FeCl2c、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以上判断正确的是(填序号)我认为,这一空是整套试卷中难度最大的了。
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龙山二中徐秀一、试卷概况本试卷共有25道大题,共100分,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占全卷分值的45%。
第二部分为填空题,共24分,占全卷分值的24%,第三部分为简答题,共6分,占全卷分值的6%,第四部分为实验与探究题,共18分,占全卷分值的18%,第五部分为计算题,共8分,占全卷分值的二、学生答卷情况:本次期中考试难度系数0.74,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但优秀率和合格率属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老师在后期培优和辅差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从成绩来看,各位老教师之间的成绩相差不大,个别教师成长较慢,和均分差距较大,需进一步加强教学水平。
三、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
四、试题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适当的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3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中考冲刺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2016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一、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二、考点分析1、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的判断,出自第一单元课题一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涉及第十单元知识点。
3、本题考查图标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出自第七单元的内容。
4、本题考查化学与能源、健康、材料等相关知识点。
5、本题考查绿色化学。
6、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7、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8、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9、本题考查化合价的相关计算。
10、本题考查物质的除杂,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1、本题考查电解水、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等相关知识,主要涉及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2、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运用,知识点出自第九单元课题二的内容。
13、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植物的枝叶黄,茎也比较纤细,说明需要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主要涉及第十一单元课题二的知识点。
14、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运用及各物质质量的变化图像知识。
15、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相关知识的,涉及第三单元内容。
16、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运用。
17、本题考查缓慢氧化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8、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第(2)难度较大,学生完全答对的可能性很小,本题知识主要出自第七单元的内容。
19、本题考查铁的冶炼以及相关问题,知识点主要出现在第八单元。
20、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都是出现在教材中的,难度系数较小。
21、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推断,难度相对大一点,考查范围广。
22、本题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23、本题考查实验室气体的制备以及一些基本实验的操作知识。
24、本题考查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系数较小。
25、本题考查综合计算,前面两问难度较小,第(2)问难度较大,学生数据转换图表能力较差。
六年数学质量分析【2016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六年数学质量分析【2016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2016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一、试题说明 2016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共13题,满分50分,总体难度系数为0.62,较2015年选择题难度降低,非选择题难度大致与2015年持平,总体难度略有下降,考查了物质转化思想、守恒的思想、实验探究的思想,要求学生能运用图像、图表、图形分析题意,运用化学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从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个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保持稳定、局部微调、适度创新、兼顾衔接”的中考主题思想,力图在区分学生水平层次的同时,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题号分数考点测试能力 1 3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 2 3分分子和原子理解 3 3分化学与生活识记 4 3分化学与生活、能源识记5 3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6 3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理解7 3分物质之间的转化问题解决8 3分粗盐的提纯科学探究问题解决28 4分原子结构、化学方程式书写简单应用29 4分溶解度问题解决30 7分物质推断问题解决31 5分实验探究题问题解决32 6分计算题(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简单应用1、面向全体学生,发挥试卷两考合一的功能命题充分考虑不同的区域、不同层次考生的差异,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各小题的难度以及非选择题内不同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从易到难,思维层次逐步加深的特点。
试卷第1、2、3、4、28小题(共16分)体现了水平考试的功能,其余的题目体现了选拔功能。
全卷容易题分值约占15分,较难题分值约占8分。
容易题主要涉及化学基本常识、化学与社会等,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空气组成、物质分类、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分子运动、活性炭、水的硬度、低碳生活、灭火、塑料、化石燃料、食品安全、微观示意图的认读等,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1、2、3、4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体现了合格公民的基本化学素养。
2016中考化学成绩分析
中考化学成绩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本次中考各类知识、各个水平层次的考察与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试卷结构合理,长度适中、题量适当,阅读量适宜。
与2015中考化学试卷基本相同,只做了一些稍微的调整,灵活度增强,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稳的理念二、考试数据分析:本次中考本校参加人数171人,平均分90.00,合格率98.25%,。
本校学生在大部分试题中得分率普遍在0.9以上,但在实验题和计算题中得分率在0.8需要重点强化提高。
三失分原因:(1)“双基”不扎实,基础参差不齐;(2)基本概念和原理不牢固,例如对溶液和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不清;(3)审题不严密,没有按题目要求答题;(4)数学基础不扎实,计算结果保留位数确定不好;(5)辨识图表,提取信息能力弱;(6)化学用语不规范。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过关,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化合价标识不准确;(7)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且存在一定的错别字;(8)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四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启示(一)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标,理解课程理念,掌握学科思想与方法,清楚“课程内容”,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好教材,尊重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
对于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处理,要能举一反三,进行变式训练,并追溯知识来源,将习题、学科知识、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让学生将知识理解清晰、掌握扎实,而不是形成模糊认识。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是多维的,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要尽量创造条件,开设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形成深刻、长久的记忆。
而对于教师演示实验,要注重实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2016中招试卷分析
2016年度中招化学试卷分析2016年我省中招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体现创新精神,积极推进课改”为目的,本着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
试题继承了近年河南省中招命题的基本思路,在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础上,力求体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又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试卷设计1.试卷结构2.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河南烩面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羊肉B.青菜C.小麦粉D.花生油【分析】得分情况:【建议】学生不知道麦粉中含有蛋白质,但主要营养素的糖类所以误选C。
教学中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没学生分析到位。
12年:12.洛阳牡丹闻名天下。
牡丹花开满城飘香,请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牡丹花可观赏,可使用,同水果、蔬菜一样,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13年4.2013年5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博会上,河南“好想你”枣等果蔬类产品颇受青睐。
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A.维生素B.油脂C.淀粉D.蛋白质14年:4.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15年:13.“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
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化学式为C6H12O6)。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分析】【建议】平时训练时所涉及考点,不能脱离学生知识和生活实际。
2016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中考分析*化学篇选择题:第1题主要考察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第2题主要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
第3题主要考察白色污染。
第4题主要考察常见化肥的区分。
第5题主要考察生活中的水的性质。
第6题主要考察对常见实验操作。
第7题主要考察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8题主要考察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第9题主要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10题主要考察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第11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中的三角转化关系。
第12题主要考察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填空题:第13题主要考察空气的组成及化学元素之最。
第14题主要考察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示意图及元素的位置。
第15题主要考察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氢气的燃烧。
第16题主要考察微观示意图、漂白粉的制取(信息方程式)。
第17题主要考察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此题较新较难,属于本张试卷中较费时间的题。
第18题主要考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中除杂理念以及滤液滤渣成分分析的综合应用,雷同于2014年第23题第3问,填空处主要考察过滤程操作中常用的仪器和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简答题:第19题主要考察盐酸除铁锈、铝比较耐腐蚀的原因。
此题是《说明与检测》中原题。
第20题第一问主要考察由密闭容器中通过压强的变化推测氨气的性质。
此题是《说明与检测》中问答题原题。
第二问主要考察浓盐酸浓氨水的性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烟的形成。
这道题较侧重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语言描述容易失分,丢一半分的可能性较大。
第21题主要考察常见气体的制取。
装置的选择、方程式的书写、各种固液常温装置优点的分析,多孔隔板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此题是12年中考原题类似题。
第22题主要考察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主要考察到除杂的理念,试剂添加顺序,复分解类方程式的书写。
综合应用题:第23题第一问主要考察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第二问考察中和反应时溶液PH值的变化。
第三问主要考察化学试剂密封保存的原因分析。
第四问考察到实验室炼铁的装置原理及氢氧化钠变质情况的检验。
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注重基础,关注实验,突出能力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2016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化学(含综合部分)试题与2015年相比,结构稳定,难度略有下降,在形式和内容上力求创新与发展,注重基础,贴近实际,加强实验和探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贴近实际,注重基础——促进教材和主干知识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试题内容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5个一级主题和18个二级主题,且贴近学生实际,如第2、3、8、9、10、11、13、27、29和35题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等。
粗略统计涉及的知识点80多个,且约占90%以上试题的素材都源于我省现行版本的教材。
启示:在教与学中,一是要认真研究《课标》、《说明》和教材,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尊重教材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中考复习时必须摒弃“以复习资料和各地中考模拟题为教学目标,以题海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
二、加强实验,注重过程——促进实验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本套试题中累计有9个小题是从实验的视角对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考查的,累计占总分值的50%左右。
其中:第1和12题是对基本仪器的识别和使用的考查;第6、10、14和28题是对实验方案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查;第30题是对《课标》要求的学生必做基础实验的考查,旨在对学生“实验体验”及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理解进行考查。
启示:在教与学中,要充分重视实验能充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务必摒弃“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方式。
三、突出能力,关注素养——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试题以核心知识为载体,特别突出对学生多种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通过多种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图表信息多达12处,也是本套试题的突出亮点。
2.知识应用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题中几乎没有靠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题目。
2016化学试卷分析
2016长春中考化学试卷分析50分
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变化11分22%
1、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周期表1分
2、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有一定间隔2分
原子结构示意图2分
物质的组成2分
3、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2分
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1 分
5、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1 分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24分48%
1、空气、氧气和氢气:1 分
2、水与常见的溶液:溶液与溶解度6分
水的物理性质、区分软硬水、电解水3分
3、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的物理性质3分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分
4、金属和金属矿物: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分
5、常见的酸碱盐:碱的化学性质4分
6、常见有机物:葡萄糖的组成1分
三、化学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15分30%
1、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3分
2、物质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3分
3、物质的净化:除杂方法1分
4、物质检验:酸碱盐的鉴别方法5分溶液酸碱度检测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佟春姬通过对2016年中考化学阅卷分析,总的结论是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题分析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5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
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一)试题的特点2016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纵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2016年6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3.注重实验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2016年中考实验试题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考查,把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分析解决问题,来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第8题考察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第10题考察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第26题考察了考查了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7题考查了物质鉴别实验的实验探究过程。
如果考生平时注重探究,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相反,平时只知道背“实验”的考生,肯定会面对试题束手无措。
4.设置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命题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摒弃死守书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而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
如21题乙醇化学式的意义考查;22题开发新能源和缺钙元素会引起的病发症考查;23题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的方法考查和由溶解度曲线获得信息考查;24题由微观变化示意图获得信息考查;27题区分探究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碳酸钠两物质所用试剂等。
试题通过设置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分析(一)中考试卷答卷分析:由统计数据可看出,今年的化学客观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主观题21、22、26题难度系数在0.50 以上,属于中等难度的题,而23、24、25、27、28题,难度系数在0.50以下,特别是第27题难度系数在0.3857难度最大,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体现了学业选拔的功能。
(二)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16年中考化学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卷面上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一题:选择题7题:课本知识不会变通,不能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变通离子结构示意图。
8题:所学的知识比较死板,不能能灵活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9题:基础知识比较肤浅,不会用微观知识来解释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10题:基本实验理解不透,没有掌握除杂、区分、浓硫酸稀释和气体检验的要求。
二题:填空题21题:化学用语试题(1): 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规范。
试卷中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有些学生把“N”写成“C”;把“O2”写成“2O”或“2O2”;把“Na+ ”写成“Na1+”或“Na-”;把“SO2”写成“SO4”。
(2)知识不清,宏观和微观不分;用语不准,组成和构成混乱;概念不明,元素和原子混淆;如乙醇分子是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构成的。
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对一些基本化学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抽象的,教师教学上落实不到位。
(3)计算结果不按要求书写。
必须写成最简整数比,否则不得分。
22题:化学与生活试题活动1(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试卷中常见错误有未标注条件和配平、错误配平、化学式书写错误等。
(2)审题不清,把新能源写成“电能”“热能”等传统能源。
(3) 概念模糊,答案中没出现”合成”关键字,如“有机高分子”“有机”等。
活动2:(1)错别字较多:如“骨质疏松“写成”骨制苏松”;“佝偻病”写成“钩偻病”。
23题:溶解度曲线试题(1)概念不清,溶解度后未加单位,如t1℃时甲的溶解度为a。
不能写成甲、乙溶液,只能写甲、乙物质。
(2)化学语言描述不恰当:如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蒸发结晶”写成“蒸发溶剂”。
(3)思路错误:如“蒸发结晶”写成“降温结晶”。
(4)不按要求答题:如(4)写成“无法确定”。
三题简答题24题:微观粒子试题、(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试卷中常见错误有未标注条件和配平、错误配平、化学式书错误,尤其是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大小写。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用微观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如图1分子构成不变,图2分子构成改变。
(3)化学语言描述不恰当:如(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子。
不能写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写题中已有的结论。
25题:推断题试题(1)概念不清: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剂”写成“灭火器”。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尤其化学式书写错误,如把“Na2CO3”写成“NaCO3”。
(3)审题不清,②和③中的碱不是同一物质;如②中Ca(OH)2+CO2==CaCO3↓+H2O,而③中H2SO4+2NaOH==Na2SO4+2H2O。
(4)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碱写难溶性碱如②中Cu(OH)2+CO2==CuCO3↓+H2O,而③中H2SO4+ Cu(OH)2== Cu SO4+2H2O。
(3)金属和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描述不准。
如“铁单质变成亚铁离子”和“许多氢原子构成了氢分子。
四题实验探究题26题:实验题:(1)化学方程式掌握不牢固,出现问题多:化学式写成kMnO4或KmnO4,MnO2写成“MnO4”“K2MnO4”写成“K2MnO2”,反应条件写成“高温”或“MnO2”,“O2”未加气体符号等。
(2)氧气验满方法和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完整等:“带火星的木条”写成“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写成“放在集气瓶中”;“复燃”写成“燃烧”等错误。
(3)语言组织不准确,不能准确描述有关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和理由。
如“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密度大”等。
27题:实验探究题(1)语言组织不准确,理由解释不充分:如碳酸钠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有晶体析出;有气泡产生等。
(2)基础知识肤浅,分析问题不深,对于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碳酸钠的区分与鉴别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思路。
如区分试剂写“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
(3)审题不细,所答非所问。
如第六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五题计算题28题:计算题试题(1)有的学生无解、设、答,有的计算不带单位。
(2)化学式书写错误或方程式不配平。
(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4)有的考生根据方程式计算时没有将已知量、未知量上下对应,(5)书写格式不规范或结果不符合要求。
(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总的来说,学生的失分主要体现在:1、卷面中的错别字较多,特别是关键的字而导致失分。
2、化学用语方面:(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2)离子符号写不正确,与化合价混淆。
(3)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状态未注明。
如方程式中反应条件“点燃”写成“高温”等。
3、语言表达错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不能正确使用化学专有名词、术语描述问题而失分。
4、不认真审题或审题不清,概念模糊,思维片面,导致不按要求回答问题。
5、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不透,综合分析能力不强,无法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综合试题,答题不着边际。
6、实验综合能力不够扎实,文字表述不具体、不完善。
7、计算题书写不规范,格式不完整,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后面的结果全错。
三、对今后课堂教学工作改进的建议在以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几方面教学改革,以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紧扣课程标准、深挖教材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从中考成功经验表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
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学生就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2、密切联系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考查。
要想在中考将化学联系生产生活试题做到迎忍而解,光靠在课堂内学习书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化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联系生产生活,感受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如组织学生对超市里的食品干燥剂成分进行调查,对附近工厂“三废”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等等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适当地增加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业,指导学生掌握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跨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教学,沟通知识联系,培养学生以多种形式描述研究的成果,如文字、数字、表格、曲线图、示意图等,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