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麻醉与快速康复外科

合集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05
快速康复外科的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优化康复流程
通过进一步优化康复流程,提高康复速度和患者 满意度。
智能医疗辅助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 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拓展应用领域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更多手术领域,包括 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
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医疗人员认知不足
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护团队的专业水平,推动快速康复外科在基 层的普及和应用。
提高患者认知和配合度
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知识,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
加强摩等方式,提高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巧,确保手术效果与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合与实施。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快速康复外科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降低了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肺部感染、血栓形成 等。
快速康复外科注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和 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快速康复外科的局限
难以推广实施
01
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医护团队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支持,对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来说,难以推广实施。
特点
FTS注重患者围手术期的全面评估、优化麻醉与镇痛管理、促 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术后 生活质量等方面。
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历程
1999年,Kehlet教授首次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 并在结直肠手术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2005年,FTS逐渐应用于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 多个领域。
随访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3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现代医学的领域中,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简称 ERAS)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逐渐改变着外科手术的治疗模式和患者的康复进程。

过去,外科手术常常伴随着漫长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剧烈疼痛以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担。

而 ERAS 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困境,通过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实现患者术后更快、更好的康复。

那么,ERAS 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术前的准备工作就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不再是长时间的禁食禁水,而是鼓励患者在术前较短时间内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饮品,这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饥饿和口渴感,还能减少术后的胰岛素抵抗,为术后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医生会详细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这种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

手术中的环节也是 ERAS 的关键所在。

精准的微创手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麻醉方式的选择也更加注重个体化,尽量减少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保持患者在术中的体温稳定,避免低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术后的管理同样是 ERAS 理念的核心部分。

疼痛管理不再仅仅依赖于阿片类药物,而是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案,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等,既能有效控制疼痛,又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早期的下床活动和进食也不再是禁忌,只要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就会鼓励他们尽快活动和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ERAS 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患者来说,缩短了住院时间,意味着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了经济负担。

更快的康复速度,让他们能够更早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高了生活质量。

对于医院而言,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方面新进展

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方面新进展

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方面新进展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摘要】快速康复外科指的是通过相应的医学证据,采取一系列手术期的优化措施。

在快速康复外科中侧重于临床上多个学科的合作,从而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各个环节均需要麻醉,因此应提高对麻醉的重视。

【关键词】快速康复;临床麻醉;麻醉方式在快速康复外科中麻醉主要应用在术前宣传教育、评估优化、液体治疗与体温监控以及术后镇痛等环节,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一、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外科也可以称之为手术快通道、加强康复路径等,英文简称为ERAS。

通过一系列有证可寻的医学证据,对手术期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优化,集合麻醉、微创手术和镇痛等多方面。

并且在临床上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合作,进而实现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降低,并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实现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从而减少患者所需支付的医疗费用。

最初是由丹麦的一位外壳医生提出该理念,该医生指出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原因是多模式的,因此通过单一模式的方法进行干预,无法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在2001年,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被提出,核心思想便是通过改进医疗行为,并对各项手术前期、中期和后期具有较好效果的方法进行应用。

从而使患者的应激反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器官功能,最终使患者恢复至健康状态。

随着对病理、生理等深入了解,北欧地区的部分国家最先成立了快速康复外科合作组织。

该理念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最初被应用在心血管的外科手术上,并在结直肠外科中得到深入研究,促进了该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快速外科合作组织和国际外科代谢与营养协会等联合发布了指南共识,在该项指南中指出,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各个环节应用麻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宣传教育、体温的监控、麻醉方式等方面。

随着相关人员对该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使得一部分新的观点诞生。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创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优化康复过程,提高患 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速度。
快速康复外科的定义
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模式,通过整合手术、麻醉、围手术期管 理和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和恢复时间。
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早期康复是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原则之一。通过早期介入和康复策略,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的常见手术技术
关节置换术
采用先进的关节置换技术,减 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
通过微创手术技术,缩短术后 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介入治疗
通过介入手术,修复病变,恢 复患者的器官功能。
快速康复外科的利益和优势
减少住院时间
通过快速康复的策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早期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 高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疼痛管理,降低术 后并发症的风险。
增强患者参与度
通过康复指导和自我管理,激励患者积极参 与康复过程。
快速康复外科的成功案例
数以千计的患者通过快速康复外科获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让我们来看几个成功案例:
1
骨科手术
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后,通过快速康
心脏手术
2
复策略,仅需几天就能恢复行走功能。
心脏手术患者通过快速康复计划,术
后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提前出院。
3
胸外科手术
胸外科手术患者凭借快速康复外科的 支持,术后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迅 速。
结论和展望
快速康复外科为患者提供了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康复方案。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和策略,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体验。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

(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

(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

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

外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有哪些

外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有哪些

外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有哪些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外科手术的成功离不开麻醉技术的支持。

麻醉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还能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麻醉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一、监测技术的改进精准的麻醉监测是确保手术安全和麻醉效果的关键。

近年来,麻醉监测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脑功能监测方面,脑电图(EEG)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大脑功能变化。

例如,通过脑电图的频谱分析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以实时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导致的不良后果。

此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如经胸超声心动图、脉搏轮廓分析等,可以连续、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重要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输液速度,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还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麻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它能够反映患者的通气状况和代谢水平,对于预防低通气和二氧化碳潴留具有重要意义。

二、麻醉药物的创新新的麻醉药物不断涌现,为麻醉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超短效麻醉药物的研发是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瑞马唑仑和环泊酚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苏醒迅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需要快速苏醒的患者。

同时,一些具有器官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也受到了关注。

研究发现,某些麻醉药物如右美托咪定,在发挥麻醉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手术应激对器官的损伤,如对心脏、肾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随着对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个体化麻醉用药成为可能。

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了解患者对不同麻醉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差异,从而实现精准用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麻醉方式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麻醉方式。

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不断完善和普及。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神经,减少局麻药的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一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旨在通
过优化措施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FTS最初由丹麦医生XXX等人于2001年提出,现已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广
泛应用。

FTS包括术前准备、合理麻醉和手术方式、术后加快康复管理等内容,旨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FTS的应用需要医师、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协作团队共同制定计划并共同工作。

这种团队合作结合了现代的病人教育概念、新的麻醉剂、止痛方法以及微创手术技术,最终减少机体应激反应、疼痛和不适症状。

相较于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FTS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强患者各器官功能的恢复能力。

在欧美地区,关于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FTS的文献中,
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广泛采用FTS可导致住院时间的显著缩短,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因此,FTS的应用在一些手术科室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 床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旨在通过最小化创伤、减少术后痛苦 和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回归正常生活。
快速康复外科的定义
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结合了高新技术和多学科合作,旨在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手术和康 复护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尽管快速康复外科在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 在一些挑战,如手术技术的复杂性、医生和患者心理的配合等。
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创新,快速康复外科将进一步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结果 和康复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的原理
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手术技术、麻醉和康复程序,快速康复外科通过管理术 前、术中和术后的多个关键因素,优化患者的手术结果和康复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相较于传统手术,快速康复外科减少了术后的疼痛、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手术结果,减少了手术风险和 并发症,并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社会节约了医疗资源。
快速康复外科的适应症
快速康复外科适用于各种手术领域,特别是在关节置换、腹腔镜手术和疝气修复等领域,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 康复,并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与挑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与挑战

㊀㊀杨天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主任㊂曾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从事医㊁教㊁研工作30余年,担任新桥医院麻醉科主任17年㊂历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㊁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㊂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1项㊁二等奖1项㊁三等奖4项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㊁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1项以及军队㊁重庆市课题研究多项㊂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㊁参编专著13部㊂㊀㊀[摘要]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围术期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㊂ERAS强调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㊂临床麻醉作为围术期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ERAS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㊂该文系统阐述了ERAS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就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对策与展望,以期为麻醉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㊂㊀㊀[关键词]㊀加速康复外科;㊀临床麻醉;㊀围术期管理;㊀多模式镇痛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614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4-0355-05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4.01Thedevelopmentandchallengeofclinicalanesthesiaundertheconceptof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㊀ZHANGXu1,YANGTiande2.1.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GuilinMedicalUniver⁃sity,Guangxi541199,China;2.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1120,China㊀㊀[Abstract]㊀Theproposaloftheconceptof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marksasignificantchangeinperioperativemanagementmodel.ERAStakesaseriesofoptimizationmeasuresbasedonemphasizingtheevidenceofevidence⁃basedmedicinetoreducesurgicaltraumaandcomplicationsandpromoterapidrecoveryofthepatients.Clinicalanesthesia,asanintegralpartofperioperativemanagement,playsakeyroleinERAS.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statusofclinicalanesthesiaundertheconceptofERASissystematicallyelaborated,andthemainfacingchallengesareanalyzed,andcountermeasuresandprospectsareputforwardtodealwiththechalleng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theanesthesiadiscipline.㊀㊀[Keywords]㊀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㊀Clinicalanesthesia;㊀Perioperativemanagement;Multimodalanalgesia㊀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丹麦医生Kehlet首次提出[1]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高度认可,成为当前围术期管理的核心策略㊂ERAS强调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围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2]㊂作为围术期管理的核心环节,临床麻醉既是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进程的关键因素,在ERAS的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㊂在ERAS理念引领下,临床麻醉实践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㊂本文将系统阐述ERAS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广大同道提供参考㊂1㊀临床麻醉在ERAS中的关键作用临床麻醉在ERAS理念的实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㊂麻醉医师全程参与患者围术期管理,通过术前评估与优化㊁术中麻醉与管理㊁术后镇痛与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ERAS实施的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㊂1 1㊀术前评估与优化㊀ERAS理念下的术前准备强调全面评估和优化患者术前状态㊂麻醉医师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营养状态,识别衰弱㊁认知功能障碍等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高危因素,并与外科㊁护理㊁康复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术前优化方案,包括戒烟戒酒㊁纠正贫血㊁营养支持以及有针对性的预康复训练等[4]㊂术前向患者宣教ERAS理念和麻醉计划,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㊂规范禁饮禁食时间,术前2h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可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5]㊂在术前用药选择上,避免长效药物,慎用抗胆碱药和苯二氮卓艹类药物㊂上述措施可优化患者术前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后快速康复奠定基础㊂1 2㊀术中麻醉与管理㊀ERAS理念下的术中麻醉管理旨在减少手术创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㊂麻醉方案的选择应考虑以区域阻滞为主或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局部麻醉,以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6]㊂麻醉期间应采取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㊁非甾体抗炎药㊁局部浸润㊁区域阻滞等方式,在提供充分镇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㊂术中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避免液体过多导致肺水肿和肠道水肿,可加速术后恢复[7]㊂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㊂术中采取主动保温措施以维持正常体温,可预防低体温对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8]㊂术中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指导麻醉深度,监测脑氧饱和度防止脑氧供需失衡,有利于围术期脑保护㊂麻醉医师还应为外科实施微创手术提供有利条件,减少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㊂上述术中麻醉管理策略有助于维持机体稳态,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9]㊂1 3㊀术后镇痛与恢复㊀术后恢复是ERAS中的关键环节,麻醉医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㊂通过实施多模式镇痛,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可降低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10]㊂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危险因素,在围术期采用多种干预手段,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㊂麻醉医师与外科㊁康复科等学科医师协作,鼓励并指导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进食㊁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机体各系统功能恢复,预防肺部感染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1]㊂在整个术后恢复期,麻醉医师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必要时可提供心理支持㊂总之,麻醉医师采取个体化综合措施,控制术后疼痛,防治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术后恢复质量㊂2㊀ERAS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与变革ERAS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推动了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㊂麻醉新技术㊁新药物不断涌现,麻醉管理模式不断更新,为优化围术期医疗服务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提供了强大助力㊂2 1㊀麻醉新技术的应用㊀在ERAS理念下,一系列新的麻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麻醉管理的精准性㊁安全性和有效性㊂区域阻滞技术如神经阻滞㊁椎管内阻滞等在ERAS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全身麻醉相比,其优势在于镇痛效果好㊁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12]㊂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区域麻醉领域的重大突破,凭借其实时可视㊁定位准确等优势,显著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控制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13]㊂靶控输注技术(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可根据药物动力学模型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4]㊂脑功能监测技术在减少术中知晓㊁优化麻醉深度㊁避免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㊂BIS㊁脑状态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等能够定量反映麻醉深度,指导药物滴定,在ERAS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15]㊂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可无创性实时评估脑灌注,及时发现脑缺血缺氧,已成为心脏外科㊁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监测手段[16]㊂锂稀释法心输出量(lithiumdilutioncardiacoutput,LiDCO)㊁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excontinuouscardiacoutput,PICCO)等心排血量监测,通过连续评估心排血量和容量状态,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提供依据,可有效避免术中液体过量或不足,改善预后[17]㊂此外,无创血红蛋白监测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和肌松监测等技术的普及,也为麻醉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㊂2 2㊀麻醉药物的新进展㊀近年来,临床麻醉药物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麻醉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为ERAS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㊂ERAS倡导选用短效㊁易代谢㊁不良反应少的麻醉药物,以减少药物蓄积和苏醒延迟㊂在全身麻醉中,应用丙泊酚㊁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镇静㊁镇痛药物,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9]㊂右美托咪定作为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㊁镇痛㊁抗焦虑和呼吸抑制作用小等优点,其用于全身麻醉㊁区域阻滞㊁程序镇静等领域可保护脏器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18]㊂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苯二氮卓艹类药物,起效快,代谢迅速,无明显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作用,用于全身麻醉或镇静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有利于ERAS的实施[19]㊂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S型异构体,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可用于全身麻醉㊁镇静和术后镇痛,且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有潜力成为ERAS中的理想用药[20]㊂在肌松药物方面,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等非去极化肌松药在全身麻醉中具有优势,可提供理想的手术条件㊂舒更葡糖钠(sugammadex)作为一种选择性的γ⁃环糊精衍生物,可快速逆转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的肌松作用,大大降低了术后残余肌松的风险,有利于ERAS的实施[21]㊂而布比卡因脂质体等新型长效局麻药物可延长镇痛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和毒性反应,可能在ERAS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22]㊂2 3㊀麻醉管理模式的变革2 3 1㊀从术中麻醉管理向围术期全过程管理转变传统麻醉侧重术中管理,而ERAS理念强调围术期全程化管理㊂麻醉医师参与术前准备㊁术中管理㊁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与外科和护理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实现围术期无缝隙管理,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3]㊂2 3 2㊀从常规化治疗向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转变传统麻醉往往采用常规化㊁ 一刀切 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㊂而ERAS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生理特点㊁疾病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采用可视化技术和多种实时监测手段,实现精准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和安全性[24]㊂2 3 3㊀从阿片依赖性镇痛向少阿片㊁多模式镇痛转变㊀既往阿片类药物因其强效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但其导致的呼吸抑制㊁恶心呕吐㊁肠梗阻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术后康复㊂多模式镇痛强调联合使用多种镇痛方式和药物,包括非阿片类药物㊁局部浸润镇痛㊁区域阻滞等,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最小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5⁃26]㊂2 3 4㊀从经验性液体管理向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转变㊀传统的液体管理多基于患者体重㊁尿量等静态指标,容易导致液体过多或不足,引发组织水肿㊁低灌注等问题,延缓术后恢复㊂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则是在精确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液体治疗,动态维持循环稳定和组织灌注,避免液体负荷不当,优化术后结局[27]㊂2 3 5㊀从被动性体温管理向主动性保温转变㊀低体温可导致术后寒战㊁凝血功能障碍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㊂ERAS强调主动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加温毯㊁输液加温设备等,将患者核心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28]㊂这需要麻醉医师与手术㊁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从术前㊁术中到术后全程实施规范化的体温管理,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度㊂2 3 6㊀从单一专业管理向多学科协作转变㊀ERAS的成功实施有赖于麻醉㊁外科㊁护理㊁康复㊁营养等多学科协作㊂麻醉医师需要与其他专业医师密切沟通,制定规范化的ERAS流程,明确各自职责,协调配合㊁共同解决患者围术期面临的各种问题㊂这种团队协作模式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29]㊂2 3 7㊀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㊁智能化管理转变麻醉管理的信息化㊁智能化转变为ERAS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㊂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术前评估㊁术中监测㊁术后康复等环节,可智能预警风险,辅助个体化决策,提高麻醉安全性和效率[30]㊂智慧医疗系统有望实现围术期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提供优质ERAS服务㊂远程监测和智能穿戴设备可延伸ERAS服务场景,实现患者远程精准管理[31]㊂3㊀ERAS理念下临床麻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ERAS理念引领下,临床麻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㊂麻醉医师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加强沟通协作,合理配置资源,推动ERAS理念的有效实施㊂3 1㊀医患沟通与教育㊀加强医患沟通,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使其真正成为ERAS方案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是麻醉医师面临的首要挑战㊂然而,目前公众对临床麻醉仍存在诸多误解,术前宣教也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㊂麻醉医师应合理安排时间,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ERAS的内容和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掌握疼痛控制㊁功能锻炼等自我管理技能[32]㊂同时,医院应加强人员配备,为术前宣教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㊂3 2㊀跨学科团队合作㊀ERAS的成功实施需要麻醉㊁外科㊁护理㊁康复㊁营养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㊂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知识,要实现这些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33]㊂ERAS团队应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跨学科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计划,确保各方对ERAS目标和方法的共识和理解㊂3 3㊀麻醉医师的角色转变㊀在ERAS理念下,麻醉医师的职责扩展到术前准备㊁术中管理及术后恢复的全过程,这要求麻醉医师具备更广博的医疗知识和管理能力[34]㊂麻醉医师要主动更新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流,不断拓展业务能力㊂医院也要为麻醉医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帮助麻醉医师完成 围术期医师 的角色转变㊂3 4㊀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㊀ERAS的实践和推广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短期内势必加重医疗资源负担㊂医院应合理配置ERAS相关人员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㊂ERAS在我国二级医院的开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上级医院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和帮扶,促进区域内ERAS的均衡发展[35]㊂同时要加大对医保政策的研究力度,争取将ERAS相关诊疗项目纳入医保范围,为ERAS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㊂4㊀小结综上所述,在ERAS理念引领下的围术期管理模式变革为临床麻醉学科带来了深远影响和发展机遇㊂先进的麻醉新技术㊁新药物和管理理念不断涌现,推动麻醉管理向精准化㊁个体化㊁全程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㊂麻醉科医师面对ERAS实施过程中的医患沟通㊁多学科协作㊁角色转变㊁资源配置等诸多挑战,应主动作为,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与外科㊁护理㊁康复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紧密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重塑围术期管理流程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麻醉学科在ERAS中的关键作用,为保障患者安全㊁促进快速康复做出更大贡献㊂参考文献[1]KehletH.Multimodalapproachtocontrolpostoperativepathophysiologyandrehabilitation[J].BrJAnaesth,1997,78(5):606-617.[2]LjungqvistO,ScottM,FearonKC.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areview[J].JAMASurg,2017,152(3):292-298.[3]deBoerHD,ScottMJ,FawcettWJ.Anaesthesiarolein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arevolutionincareoutcomes[J].CurrOpinAnaesthesiol,2023,36(2):202-207.[4]MolenaarCJL,Papen⁃BotterhuisNE,HerrleF,etal.Prehabilitation,makingpatientsfitforsurgery anewfrontierinperioperativecare[J].InnovSurgSci,2019,4(4):132-138.[5]余㊀畅,闵㊀苏,律㊀峰,等.ERAS指导下缩短术前和术后禁饮时间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42(8):1009-1013.[6]PowersBK,PonderHL,FindleyR,etal.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 )Societyabdominalandthoracicsurgeryrecommen⁃dations:asystematicreviewandcomparisonofguidelinesforperiop⁃erativeandpharmacotherapycoreitems[J].WorldJSurg,2024,48(3):509-523.[7]McLainN,ParksS,CollinsMJ.Perioperativegoal⁃directedfluidtherapy:aprimecomponentof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J].AANAJ,2021,89(4):351-357.[8]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7):764-771.[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一)[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9):1028-1034.[10]Echeverria⁃VillalobosM,StoiceaN,TodeschiniAB,etal.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aperspectivereviewof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underERASpathwaysanditsroleonopioidcrisisintheUnitedStates[J].ClinJPain,2020,36(3):219-226.[11]GianottiL,SandiniM,RomagnoliS,etal.Enhancedrecoverypro⁃gramsingastrointestinalsurgery:actionstopromoteoptimalperiop⁃erativenutritionalandmetaboliccare[J].ClinNutr,2020,39(7):2014-2024.[12]NíEochag inA,CarolanS,BuggyDJ.Regionalanaesthesiatruncalblocksforacutepostoperativepainandrecovery:anarrativereview[J].BrJAnaesth,2024.Epubaheadofprint.[13]BajwaSJS,JainD,AnandS,etal.Neuralblocksatthehelmofaparadigmshiftin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J].IndianJAnaesth,2021,65(Suppl3):S99-S103.[14]AbsalomAR,GlenJI,ZwartGJ,etal.Target⁃controlledinfusion:amaturetechnology[J].AnesthAnalg,2016,122(1):70-78.[15]张亚妮,阎文军.麻醉意识指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2):1242-1246.[16]ChungCKE,PoonCCM,IrwinMG.Peri⁃operativeneurologicalmoni⁃toringwithelectroencephalographyandcerebraloximetry:anarrativereview[J].Anaesthesia,2022,77Suppl1:113-122.[17]KanCFK,SkaggsJD.Currentcommonlyuseddynamicparametersandmonitoringsystemsforperioperativegoal⁃directedfluidtherapy:areview[J].YaleJBiolMed,2023,96(1):107-123.[18]龚㊀拯,韦慧君,栗㊀俊,等.右美托咪定药理及其对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10):1065-1069.[19]KanekoS,MorimotoT,IchinomiyaT,etal.Effectofremimazolamontheincidenceofdeliriumafter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ationundergeneralanesthesia:aretrospectiveexploratorystudy[J].JAnesth,2023,37(2):210-218.[20]ZhangXX,ZhangNX,LiuDX,etal.Researchadvancesi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esketamine[J].Ibrain,2022,8(1):55-67.[21]OlesnickyBL,FarrellC,ClareP,etal.Theeffectofsugammadexonpatientmorbidityandqualityofrecoveryaftergeneralanaesthesia: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BrJAnaesth,2024,132(1):107-115.[22]PrabhakarA,WardCT,WatsonM,etal.Liposomalbupivacaineandnovellocalanestheticformulations[J].BestPractResClinAnaes⁃thesiol,2019,33(4):425-432.[23]RennerJ,MoikowL,LorenzenU.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lessismore:whatmustbeconsideredfromananesthesiologicalper⁃spective?[J].Chirurg,2021,92(5):421-427.[24]SimXL,KwaCX,HeY,etal.Transformingtheperioperativemedi⁃cinecaremodel:theSingaporeexperience[J].AnaesthIntensiveCare,2023,51(2):96-106.[25]BeverlyA,KayeAD,LjungqvistO,etal.Essentialelementsofmulti⁃modalanalgesiain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guide⁃lines[J].AnesthesiolClin,2017,35(2):e115-e143.[26]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170-184.[27]MillerTE,RocheAM,MythenM.Fluidmanagementandgoal⁃directedtherapyasanadjunctto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J].CanJAnaesth,2015,62(2):158-168.[28]BernardH.Patientwarminginsurgeryandtheenhancedrecovery[J].BrJNurs,2013,22(6):319-320,322-325.[29]SmithTWJr,WangX,SingerMA,etal.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aclinicalreviewofimplementationacrossmultiplesurgicalsubspecialties[J].AmJSurg,2020,219(3):530-534.[30]HashimotoDA,WitkowskiE,GaoL,etal.Artificialintelligenceinanesthesiology:currenttechniques,clinicalapplications,andlimi⁃tations[J].Anesthesiology,2020,132(2):379-394.[31]MaheshwariK,CywinskiJB,PapayF,etal.Artificialintelligenceforperioperativemedicine:perioperativeintelligence[J].AnesthAnalg,2023,136(4):637-645.[32]GillisC,GillM,MarlettN,etal.Patientsaspartnersin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aqualitativepatient⁃ledstudy[J].BMJOpen,2017,7(6):e017002.[33]WangD,LiuZ,ZhouJ,etal.Barrierstoimplementationof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byamultidisciplinaryteaminChina:amulticentrequalitativestudy[J].BMJOpen,2022,12(3):e053687.[34]CasansFrancésR,RipollésMelchorJ,Abad⁃GurumetaA,etal.Theroleoftheanaesthesiologistinenhancedrecoveryprograms[J].RevEspAnestesiolReanim,2016,63(5):273-288.[35]刘子嘉,刘宇超,申㊀乐,等.我国二级医院麻醉医生对ERAS认知情况和临床实践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42(4):439-443.[收稿日期㊀2024-03-16][本文编辑㊀吕文娟㊀余㊀军]本文引用格式张㊀旭,杨天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临床麻醉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4):355-359.。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外科护理模式,旨在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加速患者恢复。

该理念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可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护士还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包括饮食、活动限制和药物管理等方面。

2. 麻醉管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使用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以减少全麻的使用。

护士在手术室中负责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呼吸情况,并及时适应麻醉医师的要求。

3. 疼痛管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对术后疼痛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管理。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4. 液体管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减少液体负荷并提醒避免液体过负荷。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调整液体输入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出尿情况和体液平衡。

5. 早期活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鼓励术后尽早进行活动,以防止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

护士可以与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行走和日常活动。

6. 营养支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在术后尽早恢复口服摄入,并提供高蛋白质饮食。

护士可以与营养师合作,为患者设计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者的摄入量和营养状况。

7. 护理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切口护理、药物管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护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护士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一种创新理念,它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一、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加速康复。

这种理念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快速康复外科的优势1、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快速康复外科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轻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

2、加速术后康复:快速康复外科强调早期活动和饮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体力,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3、提高医疗效率: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提升患者满意度:快速康复外科患者的需求和感受,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快速康复外科的实践方法1、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预期恢复时间等信息,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配合度。

2、优化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减轻手术疼痛和应激反应。

3、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活动,有助于预防血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4、早期饮食:术后早期给予患者适当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促进身体恢复。

5、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患者痛苦。

6、术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7、多学科协作:外科、麻醉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

四、快速康复外科的未来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快速康复外科可能会涉及更多领域,如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将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应用

胃手术的加速康复实践
总结词
术前宣教、早期进食、术后活动
详细描述
在胃手术中,加速康复外科注重术前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术 后早期进食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和静脉输液的需求。术后鼓励患 者早期活动,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肝胆手术的加速康复实践
总结词
微创手术、减少引流、早期出院
2023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 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概述 • 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加速康复外科的优势与挑战 • 加速康复外科的未来展望 • 案例分享
2023
PART 01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营养状况、器官功能等 ,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手术 和康复方案。
术前准备
包括肠道准备、备皮、禁 食禁饮等,以降低术后并 发症的风险。
术中优化措施
微创手术
麻醉优化
采用创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式,减 少手术应激和术后疼痛。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减轻 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广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加速康复外科逐渐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应用范围
从最初的普外科手术扩展 到骨科、泌尿外科、胸外 科等多个领域。
2023
PART 02
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
REPORTING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加速康复外科 的理念、流程和预期效果 ,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 提高治疗依从性。

(医学课件)快速康复外科

(医学课件)快速康复外科
经验总结
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可明显缩短结直肠手术患 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患者情况
一位45岁男性患者,因颈椎病到医院就 诊,诊断为颈椎病,需进行脊柱手术。
手术过程
采用后路颈椎椎管减压术,手术时间约2 小时,术中出血量少。
快速康复措施
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早期进食、早期 活动等措施。
快速康复外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
FTS 主要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脊柱外 科等领域。
2
通过 FTS,患者可更快地恢复到术前生理状态 ,减轻疼痛及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3
FTS 还具有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院效率等优 势,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
快速康复外科的关键技术与实施步骤
术前准备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03
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
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效果
01
减少术后并发症
快速康复外科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患者康复速度。
02
缩短住院时间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可提前出院,缩短住
院时间。
03
提高患者满意度
04
快速康复外科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分享
快速康复外科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患者情况
一位58岁女性患者,因胆囊炎发作到医 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结石,需进行胆囊 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
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时间约30 分钟,术中出血量少。
快速康复措施
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早期进食、早期 活动等措施。
经验总结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现代医学领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简称 ERAS)正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和推崇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系列医疗措施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旨在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综合性策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ERAS 的核心概念。

它强调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

这包括术前的患者教育,让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减少焦虑和恐惧;术中采用微创手术技术、精准麻醉管理,以降低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术后则注重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有效的疼痛管理等,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

术前准备是 ERAS 的重要环节之一。

过去,患者在手术前可能需要长时间禁食禁水,这不仅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导致身体代谢紊乱。

而在 ERAS 理念下,患者在术前较短时间内禁食,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碳水化合物饮料,这样既能保证手术时胃是空的,又能避免长时间禁食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术前的康复训练也非常关键,比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肢体活动等,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力。

手术中的精细化管理对于 ERAS 的成功实施同样不可或缺。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如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能够大大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降低组织损伤和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麻醉方式的选择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精准的麻醉不仅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舒适的状态,还能在术后更快地苏醒,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措施是 ERAS 的重点。

疼痛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有效的疼痛控制能够让患者更愿意早期活动和进行功能锻炼。

不再是过去那种等到患者疼痛难忍时才给予止痛药物,而是采用预防性和多模式的镇痛方案,包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等,让患者在术后始终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

2024年快速康复外科(2024)

2024年快速康复外科(2024)
2024/1/29
完善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快速康复外科领域的 发展,保障患者权益和安全。
培养人才
加强快速康复外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 国际竞争力。
30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4/1/29
国际学术会议
积极参加国际快速康复外科学术会议,展示我国最新研究成果和技 术进展,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8
2024年预测和展望
预测
到2024年,快速康复外科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手术治疗的常规选择。同时,随着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康复外科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展望
未来,快速康复外科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机器人辅助手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 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快速康复外科将在医疗体系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4/1/29
23
2024/1/29
06
快速康复外科团队建设与培训
CHAPTER
24
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
2024/1/29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组建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多 专业人员的协作团队,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治疗和 护理。
明确团队成员职责
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明确各成员在快速康复过程中的角 色和任务,确保团队协作顺畅。
2024/1/29
初始阶段
快速康复外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应 用于结直肠手术领域,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围术 期管理来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
成熟阶段
目前,快速康复外科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不仅在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还在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方 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现代麻醉与快速康复外科PPT课件

现代麻醉与快速康复外科PPT课件
早在2005年, 已发布欧洲版ERAS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
2009年, ERAS工作组发布结直肠手术专家共识
2009年, ASGBI(英国外科协会)发布快速康复方案实施指南
2012年,ERAS学会发布 普外科三大ERAS指南,规范临床工作
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择期 结肠手术
直肠、盆腔 择期手术
Clinical Nutrition 31 (2012) 817-830 Clinical Nutrition 31 (2012) 783-800Clinical Nutrition 31 (2012) 801-816
ERAS 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配合
1. 麻醉方法的改进
– 联合局部麻醉 – 常规手术日晨口服葡萄糖水 –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 早苏醒、早拔管
2. 液体治疗
– 以病人的需求为目标的导向治疗 – 避免液体过多导致的胃肠道水肿
ERAS 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配合
3. 围术期疼痛治疗
– 预防性镇痛
• 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 结果发现腹横肌平面阻滞降低苏醒后即刻VAS评分 (1±1.4 vs 6.6±2.8, P<0.05)及术后各个时间点(2h、 4h、6h、24h)的VAS评分。
• 术后24h吗啡总需要量下降 21.9±8.9mg vs 80.4±19.2mg, P<0.05。
ERAS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已在许多择期手术中取得成功,其中以结肠切除手术最为成功
BMJ 2001;322:473–6
多个领域已制定了相应的ERAS指南共识
NHS-ERAS指南
骨关节术后 ERAS指南
肾切除术 ERAS手册
ASGBI-ERAS指南
结直肠术 ERAS手册

安徽医院麻醉科镇痛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可修改版ppt]

安徽医院麻醉科镇痛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可修改版ppt]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s - December 2009
CDC2011:推荐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减少SSI
总体来说,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应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菌
手术类型 烧伤 心脏手术 胸外科手术 结直肠手术 耳鼻喉手术 普外科手术/内镜 泌尿生殖道手术 肝胆手术 (复杂型) 神经外科手术
ERAS:一系列围手术期措施的综合应用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s - December 2009
术前咨询和培训
ERAS要求进行入院前咨询,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术前教育
术前患者教育方法
– 口头或书面告知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相关事宜 – 告知患者预设的出院标准 – 告知患者随访时间安排和再入院的途径
ERAS:降低患者并发症发作风险 ERAS 可降低并发症发作风险达47%之多!
注: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6个研究452例患者。患者施行ERAS项目的数量为4-12个,平均9个。 Clinical Nutrition 29 (2010) 434–440
ERAS: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 ERAS 可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 20%
BMJ 2001;322:473–6
多个领域已制定了相应的ERAS指南共识
ERAS的其他说法
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 Fast Track Surgery • Fast Track Programs • Fast Track Rehabilitation in Surge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在许多择期手术中取得成功,其中以结肠切除手术最为成功

多个领域已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共识
指南
指南
骨关节术后 指南
肾切除术手 册
结直肠术手 册
普外科—— 应用最早、最为成功的领域
早在年, 已发布欧洲版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
年, 工作组发布结直肠手术专家共识
年, (英国外科协会)发布快速康复方案实施指南
术前 措施
术前宣教 优化患者身体状况 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 抗焦虑用药 抗血栓治疗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预防性镇痛
术中 措施
术后 措施
()

手术



营养
镇痛
运动
禁食、卧床 休息
减少创伤及应激——理念的核心
病理生理学的核心原则:减少创伤及应激
激素
创伤
炎症反应
更全面地重视 微创理念
合理充分的镇痛药物 手术切口最小化 缓解疼痛 营养物质给予 调节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防止低体温 减轻炎症反应(药物)
减轻应激反应的干预措施
.
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哪些因素影响着患者术后康复?
影响着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死亡的因素

丹麦 教授 于年提出概念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教授与 年提出 概念, 其本人被誉为“快速康复外科”之父。
教授 .
—— 一个崭新的理念
术后快速康复
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 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用于上腹部手术的 复合麻醉或术后镇痛,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
? 超长效局麻药腹壁阻滞静脉镇痛可能会成为腹部 手术的主要镇痛方式,这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学会推荐的术后恶心呕吐处理方案
国际麻醉研究学会( )推荐的术后恶心呕吐处理方案

总结:: 众多围术期处理措施的综合优化
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配合
3. 围术期疼痛治疗 4. 预防性镇痛 5. 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6. 多模式镇痛 7. 以局部麻醉技术为主的多模式镇痛 8. 其他措施 9. 体温监测和保温 10. 抗血栓治疗
指南对禁食时间的推荐
? 美国麻醉学会对禁食时间的推荐
;–
要求预防术中低体温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体温>℃
直肠、盆腔择期手术
择期结肠手术
指南: 围手术期患者的体温应不低于℃
围手术期体温控制指南对术中低温控制的推荐:

对术中体液管理的建议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择期结肠手术
平衡晶体液 优于%的生理盐水
术中体液控制
指南中术中体液控制的流程
监测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胶体刺激 ,首次大剂量推注(如较低) ,后续推注(或首次改善治疗)
? 结果发现腹横肌平面阻滞降低苏醒后即刻评分(± ±, <) 及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评分。
? 术后吗啡总需要量下降 ? ± ±, <。
,', , . . , ()
腹横肌平面阻滞
? 支配正中腹壁的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 间的神经筋膜层。
? 经三角的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提供的感觉阻滞平面, 适合于下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
年,学会发布 普外科三大指南,规范临床工作
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
择期 结肠手术
()
直肠、盆腔 择期手术
()
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配合
1. 麻醉方法的改进 2. 联合局部麻醉 3. 常规手术日晨口服葡萄糖水 4.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5. 早苏醒、早拔管 6. 液体治疗 7. 以病人的需求为目标的导向治疗 8. 避免液体过多导致的胃肠道水肿





自上次大剂量推注或测定后, 升高>
监测和
< 或下降>

监测和

:降主动脉血流速度( ) : 每搏输出量( )
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环节
? 教授在其提出 概念的文章《多模式方法控制术后病生和康复》中, 认为包括如下要素:
.
成患者术后经历中重度疼痛
; –.
疼痛控制不足危害严重
恢复缓慢
致死、致残
导致慢性痛
() –
降低镇痛满意度
推荐普外科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直肠、盆腔择期手术
择期结肠手术
? 在年年会上个案报道将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 手术术后镇痛并发现病人的感觉阻滞平面为 。
, ' , , . (.): .,
术后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年,腹部手术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试验。全麻诱导后,经 双侧三角给予腹横肌平面左旋布比卡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