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民间的歌者——中国孩子 周云蓬

合集下载

无仇不成父子

无仇不成父子

无仇不成父子作者:周云蓬来源:《现代妇女》2016年第03期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

9岁失明,15岁弹吉他,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2011年11月3日,其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场景定格在我人生的开始:那天医生确诊我患上了青光眼,有可能导致终身失明。

后来,妈妈带我千山万水地治眼睛,爸爸在家里上班加班,维持生计。

我们经常会在异乡的医院里,或者某乡村旅馆里,接到来自沈阳的爸爸的汇款,还有搜罗来的宝贵的全国粮票。

药没少吃,路没少走,最后回到家,还是彻底失明了。

记得爸爸第一次跟我郑重地谈话,也仿佛是对着我的未来谈话:“儿子,爸爸和妈妈尽力了,治病的钱摞起来比你还高,长大了,别怨父母。

”我有点手足无措,想客气两句,又有点心酸。

我爸爸叫周丛吉,老家在辽宁营口大石桥。

上个世纪60年代大饥荒时,跑到沈阳当工人。

他是个挺聪明、挺有情趣的人,或许晚生几十年,也能搞点艺术什么的。

他爱养花,我们家门前巴掌大的地方,他伺候了好多花花草草。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像个飞碟似的,降临在我们贫瘠的生活中。

先是邻居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我们整个向阳大院的孩子们都炸了锅。

每日流着口水,盯着人家的窗户。

接着,排着队,帮他家劈劈柴、打煤坯,就为了晚上能搬上小板凳,去他家看《大西洋底来的人》或者《加里森敢死队》。

这时我爸爸闪亮登场了。

他骑上自行车,到沈阳的大西门电子零件市场,买线路板、图纸,埋头钻研。

终于有一天,“咣”的一声,我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桌子上,通过那堆三极管和二极管和乱七八糟的线路,亮出了雪花飞舞的画面,穿西装播新闻的主持人,在雪花里扭来扭去。

在工厂里,他也是一把好手,车钳铣刨各个工种全能拿得起。

后来他被评定为8级工,大概相当于高级技术工人的职称了。

可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工厂的噪声和冶炼厂的黑烟。

爸爸每晚都要会见他的同事,讲车床、钢管、抽烟、喝酒,妈妈忙着炒花生米,我们要等着他们吃完才能上桌。

春晚草根

春晚草根

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上看,草根登上春晚,是梦想的一时绽放;春晚慧眼识珠,获得了观众的掌声,是一场双赢。但是去年春晚上听“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唱歌,多少感觉有些变味。有人说“西单女孩”紧张生硬,有人说旭日阳刚唱歌跑调。其实,和他们以前在地下通道、工地上随意或放肆的歌唱,歌舞,一上了华丽的舞台,再怎样的原生态也打了折扣。这就是草根们上春晚要付出的必然代价。可能会得到一些东西,却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有些草根明星在金光一闪之后,就迅速褪去了草根的本色,转身让演出公司包装,在频繁的商演中卖大价钱。这也许正是汪峰从旭日阳刚那里收回《春天里》演唱权的一种原因吧?草根明星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提供给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渠道和路径还太少,才会出现春晚一枝独放、舍我其谁的场面。有眼光有志气的草根明星,真正的舞台不在春晚,而在广阔的民间。盲人歌手周云蓬,原来也是一名草根,他没有上过哪个台的春晚甚至任何的电视节目,但他背着一把吉他走遍大江南北,像游牧的诗人一样自编自唱,别有一番风景,而且唱的年头那样久远。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3篇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3篇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精选3篇每一个坚持理想、追求成功的残疾人,都有一颗豁达的心。

即使他们历经艰辛、不懈努力,也总是默默承受、视而不见,只为等待成功的最后一刻!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篇1:不幸来得正好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九岁那一年,他什么都看不到了,眼前一片黑暗。

视觉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以后,这个镜头,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

梦中,他是笑着的,醒来后,他哭了!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求光明!顾城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用在周云蓬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盲童学校读书的他,以后不仅上了高中,还读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最喜爱的书目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加缪的《局外人》。

在大学里,周云蓬非凡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创办了民刊,并开始写诗和歌曲,并在大学里开演唱会。

大学毕业后,周云蓬开始游历全国,并以弹唱为生。

四处漂泊的经历,赋予了他无穷无尽的灵感:灵敏的耳朵,让他的音乐更加纯净、细腻。

他录制的音乐,开始广为人知。

在他的博客里,他这样介绍自己: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

媒体开始第一次用“音乐公民”来评价这位歌者。

周云蓬不仅在音乐上拥有卓越的才华,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着过人的天赋。

他认为音乐和诗歌是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他一直致力于“弥合诗歌与音乐的分离”,并在2009年,获得珠江国际诗歌节“诗歌探索奖”。

面对自身的不幸,周云蓬好像总是视而不见。

周云蓬:我想我能看得见

周云蓬:我想我能看得见

他是“音乐公民”。

与世界带给他的黑暗不同,周云蓬对
世界的反观,却是异常的明亮
周云蓬:我想我能看得见
文本刊记者 梁伟
2011年,周云蓬很幸福,半个月内,一举拿下了人民
文学奖的最佳诗歌奖和华语金曲奖最佳民谣艺人奖,
获奖的时候,周云蓬说:“我很庆幸,我得到的荣誉就
像缓慢亮起来的曙色,就像当初缓慢暗下去的失明。


2012年,周云蓬很幸福,因为生活比较简单,看看
书,弹弹琴,然后准备演出。

去北京看看老朋友,去外地
认识新朋友。

“什么样的生活最幸福?”他的答案是,“一辈子很
文艺,那生活最幸福。


70
“看不见了
掉了一条路,
我自己修的通向世界的路,”周云蓬说,
沿着这条路给我送水送吃的来,我给他们送别的东西出去。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最新版)
目录
1.周云蓬与其音乐作品
2.《中国孩子》歌词的背景和主题
3.歌词中的象征和隐喻
4.社会反响与评价
正文
周云蓬,一位富有才华的中国民谣歌手,以其深入人心的音乐作品和独特的嗓音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象,以音乐为载体传达出对现实的思考。

其中,《中国孩子》便是一首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歌曲。

《中国孩子》歌词的背景和主题源于周云蓬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在这首歌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孩子们所承受的痛苦与迷茫。

歌词通过讲述孩子们为了考试而努力,却逐渐失去自我和快乐的故事,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了批判。

在这首歌词中,周云蓬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例如,“黑色的六月”象征着高考的压力和挑战,而“试卷上的分数”则象征着孩子们在教育竞争中的得失。

这些隐喻使得歌词的内涵更加丰富,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考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

《中国孩子》歌词直面现实,引发了大量关于教育体制和社会现象的讨论。

有人认为这首歌曲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教育制度的弊端,呼吁有关部门进行改革;也有人认为歌曲只是表达了个体经历,不能一概而论。

无论如何,这首歌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中国孩子》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的歌曲。

第1页共1页。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作者:蓝茶来源:《中学生博览·综合版》2011年第22期一把木吉他,一个自由的灵魂。

这就是周云蓬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对自由的向往不是因为周的鼓励,那是骨子里天生存在的东西。

一直在内心深处骚动着。

直到有一天那种内心的渴望变成了现实的举动。

那时候我正在看周的一篇文章——《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讲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为了治眼病,随着妈妈四处奔波,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皮火车,那时候他还没有完全失明,他能看到窗外美丽的原野。

那个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会失去光明的。

但是失明后他的生活反而又添了一层浪漫色彩。

他的流浪生涯,是从24岁开始的。

从那时候起,他辗转于各个城市,开始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歌曲。

他坐火车逃过票,在车上也邂逅过美女。

在陌生的城市做过流浪歌手,也在酒吧卖过唱。

总是在底层社会体验着,感受着。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歌总是那么贴近下层人的生活。

没有华丽丽的爱情,也没有纠结的感情,仅仅是平常琐碎,仅仅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看他的《绿皮火车》的时候,我正坐在前往重庆的绿皮火车上。

车厢内脏乱嘈杂,各种混合气味充斥在周围。

窗外的树木花草一一向后退去,似乎在跟我挥手告别。

我望着这熟悉的景象离自己越来越远,想起高中时,离学校不远处的铁轨。

那时候,总想能坐上火车,从铁轨上经过,然后随着车去未知的远方。

那种极其浪漫的想法在此刻却是那么沉重。

在车厢里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发出的鼾声的时候,我戴上耳机,开始听这个声音沧桑的男人的歌。

灯光氤氲,一股慵懒的感觉蔓延开来。

他的声音浑厚而且极具沧桑感,而且曲调很平淡,没有跌宕起伏的音调,也没有复杂的乐器伴奏。

简单的吉他配乐,使他的歌很清新。

那时候我在听《盲人影院》。

“这是一个盲人影院,那边也是个盲人影院。

银幕上长满了潮湿的耳朵,听黑蚁王讲一个故事。

”他讲自己故事的时候,总是很淡然,很浪漫。

“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弹琴,学会了唱歌,还能写诗。

背着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头卖艺,在酒吧弹唱。

周云蓬是盲人吗 [盲人歌手周云蓬-无路走时,音乐降临]

周云蓬是盲人吗 [盲人歌手周云蓬-无路走时,音乐降临]

周云蓬是盲人吗[盲人歌手周云蓬:无路走时,音乐降临]周云蓬是盲人吗 [盲人歌手周云蓬:无路走时,音乐降临]小档案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1970年生于辽宁。

9岁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随处漂泊。

1999年创办了民刊《命与门》,20XX年创办了第二本《民刊低岸》。

20XX年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正式发行,20XX年发行第二张限量版个人专辑《中国孩子》。

散文《绿皮火车》发表在《独唱团》第一辑首篇,文章篇名用盲文书写。

20XX年11月出版诗集《春天责备》。

1我第一次听周云蓬唱歌,是三年前在一个酒吧里,没座位,大家都坐硬纸板上。

他唱《中国孩子》:“……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

”这歌太狠了,像刀子一样扎人,我有点坐不住,站起身走了。

他9岁彻底失明,有记者问这是否从精神上摧毁了你?他回答,不会的,那时我还没有精神。

灾难来得太早,它扑了个空。

小孩子感到的是难受,像心上擦着砂纸。

“小时候总是姐姐带我去厕所,每次刚蹲下,姐姐就会在外面叫‘完了吗?’我说‘没完。

’过几分钟,姐姐又叫‘完了吗?’我说‘没完!’心里特内疚。

仿佛自己是个贼。

那时想,什么时候自己想去就去,而且一个人去,该多好!”他心里一直较这个劲,“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想去正常的学校上学,不行,就报个高考补习班,离家二十站地,都是走路。

十七八岁,正是虚荣心最强的时候。

下课走廊里全是学生,他怕撞了人,还想到人群里有同龄的小姑娘,自卑的心情特别扭,“走进那条走廊就像踏入地狱一样,总是等所有人都进教室了,最后一个进去。

”每天回家把课堂录音整理成盲文,有时要抄好几天,他居然能这么把地理学好,“那时关于气候带、测算太阳高度角,都要看地图,理解起来特别麻烦,我要动用所有智慧来理解。

”他青春期这种狂热,几乎是一种精神上的高烧,不是这样也支撑不下来。

他考上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中文系,发现会弹吉它的男生比写诗的男生更吸引女生,就开始学琴,学完琴教人,教一小时琴,人家帮他念两小时书。

周云蓬的诗歌作品

周云蓬的诗歌作品

周云蓬的诗歌作品
周云蓬的诗歌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九月》:这首诗是周云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

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和岁月的深沉感受,描绘了一个辽阔而深情的画面。

2.《中国孩子》:这首诗表达了周云蓬对童年记忆的追寻和对中国文化的热
爱。

它通过描述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牛羊下山》:这首诗以动物为题材,表达了周云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和感慨。

它通过描绘牛羊下山觅食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的力量。

4.《沉默如谜的呼吸》:这是周云蓬的第一张创作专辑,也是他的代表作之
一。

这张专辑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四月旧州》:这首诗表达了周云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感慨。

它通
过描绘四月的旧州,展现了一个时代和一个人的变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以上是周云蓬的一些经典诗歌作品,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沉默如迷的周云蓬

沉默如迷的周云蓬

沉默如迷的周云蓬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9岁失明,15岁弹吉他,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定居北京。

作品优美却不流蜜,简约却不枯燥,黯然却不神伤,深邃却不晦涩,为最具人文气质之作,看似沉默如谜,却仿佛早已窥破命运的秘密。

零七年的盛夏,我的家乡不再有燥热,它回归了温润,因着雨而苏醒。

不停歇的,伴着骨子里不安定的情绪,聚成了泉涌。

而城市中有着敏感神经的孩子们,从那些黑暗的墙角里走了出来,抖掉衣服上轻微的霉点,在灯光下伴着旋律疯狂摆动着身体。

哦不,我们不是前卫,我们并不先锋,只是他们的声音让我们的灵魂舞动。

不经意的看到他,独自一人坐在台阶上弹吉他,伴着旋律低首哼唱着。

身旁的喧嚣好像与他并无关联,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默着思考,我的心里会不自觉的颤一下,脑袋瞬间空白后想起了他的歌,上帝坐在空荡荡的天堂,诗人走在寂寞的世上,时间慢慢的在水底凝固,太阳疲倦的在极地驻足。

是他,诗人歌手,周云蓬。

离开舞台,走近他,怯怯的和他说着话。

这不是您第一次来济南了,六月份在班卓,去年冬天在PARK,都看到过您的演出。

济南这个城市对您而言并不陌生,能评价下这个城市吗?济南是个保守的城市,相对于青岛而言,更安静。

当然对内陆城市而言,它和北京、西安给我的感觉并不相同,这个城市更加倾向于金属或者比较老的摇滚乐。

这是济南第三届中国吉它文化节,今年也是首次邀请了这么多国内知名乐队来进行露天演出,您是怎么看待这次音乐节的。

整体感觉和迷笛有些像,我个人很喜欢户外音乐节,今年10月我要去参加雪山音乐节。

作为一名乐手,更喜欢开阔的演出环境,回到北京后,虽然也会去些小酒馆参加演出,但是在室内的酒吧里,有太多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没有户外来的纯粹。

我希望,最好像这样的音乐节都不要门票才好,大家都来听,如果能那样就更直接更纯净了。

您这次来,除了演出之外,好像还要帮小凤做签售吧,其实很多济南的乐迷都是通过小凤的节目知道你的,而你在去年年底还获得了小凤颁出的“金包子”奖,您能评价下小凤和她的节目吗?先锋,包容,小凤以电台的形式来推荐些非主流的乐手,是有些与众不同的。

踩着天空奔跑

踩着天空奔跑

踩着天空奔跑作者:李良旭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13期周云蓬是中国新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著名歌手、诗人。

9岁时,周云蓬就失明了,从此他在黑暗中,承受了他童年之后所有岁月的重压。

他默默地接受了这种无奈的人生缺憾,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地正视自己面临的现实。

渐渐地,他学会了拄着棍子在大街小巷里行走,他学会了如何避让汽车过马路,他学会了进商店买东西,他学会用手摸出任何面值的纸币。

他就像是一个健全人一样生活着,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非但不是父母的累赘,而且是父母的好帮手。

他还会讲许多故事。

他绘声绘色的讲解,常常逗得父母呵呵直笑。

那串串笑声,从简陋的屋子里飘逸开来,洋溢着融融的暖意。

从刚刚失明起,周云蓬就是一个喜欢学习并热爱阅读的孩子。

失明后,盲文书里唐诗宋词,他一遍一遍地摸,后来几乎都能背下来了。

那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几乎一遍遍地被他翻烂了。

只要提上一句,他就能对出下一句。

美国著名的盲童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了他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他决心也要走出一条像海伦•凯勒那样的路,用心灵去触摸生命、触摸温暖、触摸世界。

16岁时,他瞒着母亲偷偷买了从沈阳到北京的火车票,一个人出门去倾听外面的世界,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去触摸外面的世界。

这次一个人的远行,使他的思想和境界,都有了质的改变。

他感到,自己虽然失明了,但这个社会以它的包容和大气,热情地接纳了他,给了他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他的心中,充满了融融的春天般的暖意。

他为自己提出了口号:像健全人一样,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文系那一刻,他张开双臂,在学校操场上飞奔,嘴里不停地喊道,我要飞,飞得高高的、飞得远远的。

周云蓬说,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

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面对残酷的现实,周云蓬认识到,健康或者残疾,从本质上讲都是一件偶然事件。

在黑暗中探索前行——周云蓬诗歌论

在黑暗中探索前行——周云蓬诗歌论

为 自己的呼啸震聋耳朵
——《 极昼》
在这样的诗句里能看到他在命运面前的体察、 沉思、 挣
扎 和平静 。周 云蓬 热 爱 生命 , 也 从 不唾 弃 命 运 带给 他 的这

责备没 有灵魂 的人 。 责备我 不 开花 ,
切困厄 ; 他用诗歌来展示 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此 , 诗歌成


咀 嚼 亡魂 。
—— 《 春 天责备》
的确 , 在黑暗中, 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人如何能看得到生
命花朵 的开 放 呢 !被命 运扼 着人 生路途 的灵魂 又 如何 能 如
个在黑暗世界里吟唱的盲人作家和行吟诗人 , 尽管只能
用内心 来观 察世界 、 游 走世 界 , 周云蓬 的诗歌 却 是他 内心 世 界、 内心感 情 的真 实表 述 , 他 无时 无 刻 不在 表达 着 对 生 活 、
的世界 。盲 人 的世界 失 去 了 色彩 , 但周 云 蓬 却一 直 试 图 利
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 , 更实在。感谢她们承 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 给我带来面包 、 牛 奶、 爱情和酒。 ” 周 云蓬是写下了他的生命体验 , 盲人世界所窥探到的真 实景 象并不见得就比常人眼 中的残缺。真性情、 真感悟所创造 出的便是真文学 , 也是附属于作者内心的一部分 。“ 诗人要
即将速朽, 没有灵魂。
马齿咀 嚼青 草 ,
星星在 黑 暗 中
这不仅是对周云蓬诗歌作品的肯定 , 更是对这个生活在黑 暗中的当代诗人的高度赞扬 。在文学创作过程 中, 个体生 命体验总是与一个作家的写作生命 息息相关, 作家独特的
生 命体验 之下 形成 了其 特 有 的写 作 风 格 、 情感 表 达 。作 为

行走民间的歌者——中国孩子 周云蓬

行走民间的歌者——中国孩子 周云蓬

行走民间的歌者——中国孩子周云蓬张娟:在我们的讲座之前,让我们为远在四川的朋友们沉默悼念一分钟为他们祝福(全场默哀一分钟),谢谢大家,希望我们的祝福可以送到灾区。

下面请周云蓬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的音乐故事。

很荣幸天下讲坛为我提供了这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今天我也请来了我的朋友,很优秀的民谣歌手——刘东明。

这一次主要是介绍新民谣在中国的现状,并为大家演唱一些新民谣。

新民谣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因为讲述新民谣是在地震之前定的,所以有些东西会有变化,歌曲也并完全等于娱乐。

中国现在所说的新民谣实际是被媒体冠以的,我理解是为了区别于大陆及台湾的校园民谣。

大陆在90年代有校园民谣,现在新民谣的群体还不像校园民谣那么广泛,她的音乐题材和反映的东西要更广一些。

因为校园民谣是学校的风花雪月和个人的哀愁,而新民谣有一些社会的批判还有一些类似《花儿》这样歌曲的重新诞生和变异,唱新民谣的大多数人是从生活中的点滴挣扎出来的,比如万晓利年轻的时候在邯郸一个白酒厂上班,小河先是参军后来又在北京一个琴行打工,我是在街头卖唱的,我们成分相对复杂一点,所以音乐让我们反映的生活会更广阔。

我觉得其起点是在三里屯一家“河”酒吧,是西北的野孩子乐队开的,那个酒吧环境特别自由,每个人都可以上去唱歌,不像别的酒吧商业味浓。

每个礼拜三和四都有民谣演出,象现在很活跃的万晓利、小河、王娟、IZ、赵老大他们,当年很活跃于河酒吧,而且这个酒吧台上和台下距离很近,没有像商业酒吧的包装。

所以我觉得那算是新民谣的胚胎,因为大家在那里玩得特别高兴,也培养了大批受众群体。

后来“河”酒吧倒闭了,我们就在无名高地演出,那里每个周二都是新民谣,免门票大家可以随便看。

基本上我们在那里演了两年,一是普及了这种音乐,二是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怎么和听众沟通,自己的歌曲如何经受市场的检验和人们的评判。

而河酒吧倒闭是因为不具备更多商业的机制,比方说很多学生(没有钱)是在外面买了啤酒,进来看演出,喝完了再出去买带进来边喝边看演出。

“民谣诗人”周云蓬:在诗意里沉潜在歌声中怒放

“民谣诗人”周云蓬:在诗意里沉潜在歌声中怒放

“民谣诗人”周云蓬:在诗意里沉潜在歌声中怒放作者:王莹来源:《记者观察》2019年第10期周云蓬是个盲人,一开始,他谁也看不见,谁也看不到他。

后来他唱了一首《九月》,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却依旧看不见任何人。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我的泪水全无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海子作词、张慧生作曲的《九月》经由周云蓬那辽远、曲折的嗓音唱出来,夹杂着已逝之人的种种故事,他的声音似乎带着一种魔力,将诗歌中凝重而又悲鸣的九月的大草原透过歌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他在《九月》中是辽阔悲怆的,一开口就唱出了海子用文字塑造的苍凉诡谲,赋予了《九月》更为厚重的历史感,也唱出了海子和张慧生的心声。

当初,随着张慧生的突然离世这首歌也险些失传,好在周云蓬将其保留了下来,经过他的再加工,《九月》俨然成为华语民谣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一。

周云蓬成就了《九月》,《九月》也成就了周云蓬。

他唱现代诗,也唱中国古诗。

他的诗歌吟唱悠扬、舒缓,旋律中透着温情。

他的专辑《牛羊下山》就是以唐诗宋词为基础的,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杜甫三章》、孟郊的《游子吟》等诗词都被收录在这张专辑中。

古诗词本来就是有韵律的,而且这张专辑只用了吉他和钢琴伴奏,再加上周云蓬对这些诗词的理解,用音乐诠释出来,每一首都非常经典。

他唱浪漫,也唱现实。

他钟爱对诗歌的传唱,也从未停止过对现实复杂生活的洞察。

他将底层生活的悲哀、无奈用诙谐幽默的歌词唱出来,他的歌曲《买房子》唱出了当下年轻人在面对买房子时的真实生活,《黄金粥》《失业者》等作品也是当前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听周云蓬的声音,总觉得哪里被卡住,即便他唱得如此平静——也能听出那种平静背后有种让人心痛的纠缠。

《四月挽歌》《春歌》《不會说话的爱情》《镜中》《沉默如谜的呼吸》《盲人影院》每一首歌的传唱都会带给人们很多惊喜与感动,他让人沉迷的音乐背后藏着的是他颠沛流离的人生路。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周云蓬中国孩子歌词意义
【原创版】
目录
1.周云蓬与其音乐作品《中国孩子》
2.《中国孩子》歌词的含义与主题
3.社会反响与评价
正文
周云蓬,一位富有才华的中国民谣歌手,以其深入人心的音乐作品广受好评。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中国孩子》可谓是其中之佼佼者,这首歌曲的歌词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孩子》歌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现代中国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反思。

在歌词中,周云蓬运用了隐喻、象征等手法,通过对“中国孩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孩子们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的关注。

他以“中国的孩子,你在哪里/是不是在拥挤的补习班里/是不是在回家的路上/中国的孩子,你在哪里”的歌词,揭示了现代孩子们沉重的学业负担和缺乏自由的成长环境。

同时,歌词中“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巴掌/你吃的苦,你流的汗/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得到报答”的描绘,反映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以及孩子们在这种期望下所承受的压力。

这首歌曲的歌词还揭示了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育体制的僵化、家庭观念的束缚等。

通过对“中国孩子”的刻画,周云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反思,使得这首歌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孩子》因其深刻的歌词内涵,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许多人对这首歌曲的歌词产生了共鸣,认为它准确地反映了现代中国孩子的成长困境,同时也对教育体制和家庭观念提出了质疑。

这首歌曲的成功,也让周云蓬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孩子》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歌曲,其歌词揭示了
现代中国孩子的成长困境,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反思。

听周云蓬唱歌,从来不轻松_成长故事

听周云蓬唱歌,从来不轻松_成长故事

听周云蓬唱歌,从来不轻松“周云蓬是谁?”他是一个戴着墨镜、背着吉他游历的盲人歌手。

他看不见,但比正常人更能敏锐地感受这个社会;他是个歌手,但他更像一个忧患的说唱艺人,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这个社会的现实关注。

也有人说,周云蓬算不上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歌手,他更像一个特殊的记录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音乐记录正在和已经发生的现实。

成长与追逐“有一个孩子,九岁时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弹琴,学会了唱歌,还能写诗。

背着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头卖艺,在酒吧弹唱。

”在《盲人影院》这首自传性质的歌曲里,周云蓬把自己的经历化作一句句歌词。

读盲童学校,再读高中,最后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一个自小失明的人,没有被踢出社会流水线,成为无用之人。

是读书让周云蓬能坦然面对黑暗中的生活,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从小培养一个阅读习惯,这最重要。

还有,加上一些运气和生活的逼迫。

”周云蓬说,所有的漂泊和挣扎都是从1995年离开分配的工作去北京开始的。

“这种生活就是将自己彻底地放逐在体制外。

离开稳妥的大船,驾驶一个小舢板去努力做一个鲁滨孙,找到自己的荒岛,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照片里,周云蓬戴着墨镜、背着吉他出现在铁路旁。

“铁路意味着一种边界和远方,音乐是我自己修的通向世界的路。

”外出的经历让周云蓬发现,“什么路都能走得到”。

当然,因为音乐,他有机会做些想做的事情。

比如,做一些公益演出,用于资助盲童和孤残儿童。

周云蓬一直在做童谣专辑《红色推土机》,他邀请众多民谣歌手无偿录制,所得收入用于帮助贫困盲童。

一年多下来,专辑卖出5000多张,资助了40多个盲童。

周云蓬没有向这些盲童提供现金资助,他购买播放器、读书机,“帮他们获得一种自助、生存的能力才是最长远最实用的”。

记录者周云蓬写的歌词并不十分精致,却十分生活化。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

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高三海淀区期末考试语文作文“堵”

高三海淀区期末考试语文作文“堵”

高三海淀区期末考试语文作文“堵”【原题展示】“堵”是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可以指勇敢决绝的行动,可以指及时补救的措施……还可以形容交通不畅,心情不悦……请以“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堵高三8班唐畅华灯初上,京城各大交通干线又堵成一条条停滞的“车河”。

困在车里的人们咒骂着无奈着,却都只能对被堵在路上的命运无能为力。

这幅天天上演的生活情景如一个生活的隐喻:在身体被堵在路上的同时,我们还让什么堵在了路上?周云蓬,一个九岁失明的盲人歌手唱道:“别让梦想堵在路上,背上行囊,一个人去远方。

”轻轻浅浅的一句歌词,也许太难激起现代人心中的一丝浪花,太难拨动现代人沉重不堪的心弦,然而它却在一个被堵在路上的时刻打动了我。

是否有太多次,我们人云亦云,让别人的评价与看2法横亘在眼前,“堵”住了我们本该向目的地一路自由翱翔的梦想,只落得慨叹不已,继续心安理得地停滞不前,并拿别人同样的停滞作为不行动的借口。

我们太习惯被堵在路上,却又总是羡慕那些自由驰骋的灵魂。

比如三毛,这个传奇般的女子,年轻时怀揣五美元踏上飞往马德里的班机,她深信“这个世界是要闯的,而我不容许自己停歇”。

所以这个自由勇敢的女人走过了繁华的城镇,驻足过荒凉的旷野,在边远的撒哈拉细数梦里花开花落,始终拥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洒脱和豪爽劲儿。

三毛走远了,那个走遍万水千山的浪漫背影,留给后人太多唏嘘,太多艳羡。

翻开三毛的手稿,里面赫然写着:“我的梦想就是——不停息。

”她用她整个人生实践了这句话。

她没有让自己的梦想因旁人的眼光和评价被“堵”在路上,而是在非洲大陆上空自由翱翔。

“如果不能摆脱囹圄,就跳出来吧。

”左拉3如是说。

在写作事业日趋辉煌的时期,他却远离了衣香鬓影的巴黎,来到静谧悠闲的梅塘隐居。

在这里,他能嗅到清晨玫瑰花的芳香,能听到傍晚归巢倦鸟的啼叫。

巴黎是拥挤的,盛不下他朴素又盛大的梦想。

为了不让梦想被“堵”在喧闹拥挤的巴黎,他选择了安静的梅塘。

中国男歌手,双目失明,创作有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等

中国男歌手,双目失明,创作有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等

中国男歌手,双目失明,创作有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等《不会说话的爱情》是盲人歌手周云蓬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获得了2011年的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后来,周云蓬为此诗谱曲,成为民谣届一首传唱极高的作品。

这首诗歌的内容如下:
绣花绣得累了吗
牛羊也下山了
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
解开你红肚带
撒一床雪花白
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荡开
没有窗亮着灯
没有人在途中
只有我们的木床唱起歌说幸福它走了
我最亲爱的妹呦
我最亲爱的姐
我最可怜的皇后我屋旁的小白菜
日子快到头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从此你去你的未来
从此我去我的未来
从此在彼此的梦境里虚幻的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来
徘徊在我的未来
徘徊在水里火里汤里冒着热气期待
期待更好的人到来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
期待往日我们的灵魂附体它重新回来
它重新回来
期待更好的人到来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

期待我们往日的灵魂附体它重新回来。

它重新再回来。

然而我在等待
等待一个消息
你的到来
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
撕开乌云和寒冰
让我的孤独
在你的光芒里消融
你的微笑是美丽的星光
你的步伐是坚定的山峰
我跟随你的方向
追逐我年轻的梦想
我最亲爱的妹呦
我最亲爱的姐
我最可怜的皇后
我在慢慢穿上大红的嫁衣
为你明日的幸福时刻
我会守口如瓶
什么也不告诉你
我最亲爱的妹呦
我最亲爱的姐
我最可怜的皇后。

我在绣花为你明天做一件旗袍。

盲歌手周云蓬 民谣降临青岛

盲歌手周云蓬  民谣降临青岛

盲歌手周云蓬民谣降临青岛
薛易;张晓;李玮
【期刊名称】《半岛新生活》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正>周云蓬来青岛了。

这个盲歌手,弹着琴,在国王头像酒吧引发起一场民谣狂热。

周云蓬在靠墙的座位上幽幽地唱。

他的大墨镜闪着光,长头发遮住了三分之一的脸。

周围是200多个听众,酒吧挤得满满的。

他们是喜欢和听说过周云蓬的人。

有人听了周云蓬的歌,觉得好,就把朋友拉来一起听。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薛易;张晓;李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6
【相关文献】
1.周云蓬:踩着天空奔跑 [J], 李良旭
2.寄请乘“云蓬号”绿皮火车——读周云蓬随笔集《绿皮火车》 [J], 胡渔
3.独立民谣的自由姿态——以歌手周云蓬为例 [J], 王锡靓
4.历代911车型缤纷呈现魔都著名歌手齐豫携手保时捷共襄盛举保时捷911五十周年盛典降临沪上光影艺术演绎饕餮视觉盛宴 [J],
5.在黑暗中探索前行——周云蓬诗歌论 [J], 王晓梦;温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民间的歌者——中国孩子周云蓬张娟:在我们的讲座之前,让我们为远在四川的朋友们沉默悼念一分钟为他们祝福(全场默哀一分钟),谢谢大家,希望我们的祝福可以送到灾区。

下面请周云蓬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的音乐故事。

很荣幸天下讲坛为我提供了这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今天我也请来了我的朋友,很优秀的民谣歌手——刘东明。

这一次主要是介绍新民谣在中国的现状,并为大家演唱一些新民谣。

新民谣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因为讲述新民谣是在地震之前定的,所以有些东西会有变化,歌曲也并完全等于娱乐。

中国现在所说的新民谣实际是被媒体冠以的,我理解是为了区别于大陆及台湾的校园民谣。

大陆在90年代有校园民谣,现在新民谣的群体还不像校园民谣那么广泛,她的音乐题材和反映的东西要更广一些。

因为校园民谣是学校的风花雪月和个人的哀愁,而新民谣有一些社会的批判还有一些类似《花儿》这样歌曲的重新诞生和变异,唱新民谣的大多数人是从生活中的点滴挣扎出来的,比如万晓利年轻的时候在邯郸一个白酒厂上班,小河先是参军后来又在北京一个琴行打工,我是在街头卖唱的,我们成分相对复杂一点,所以音乐让我们反映的生活会更广阔。

我觉得其起点是在三里屯一家“河”酒吧,是西北的野孩子乐队开的,那个酒吧环境特别自由,每个人都可以上去唱歌,不像别的酒吧商业味浓。

每个礼拜三和四都有民谣演出,象现在很活跃的万晓利、小河、王娟、IZ、赵老大他们,当年很活跃于河酒吧,而且这个酒吧台上和台下距离很近,没有像商业酒吧的包装。

所以我觉得那算是新民谣的胚胎,因为大家在那里玩得特别高兴,也培养了大批受众群体。

后来“河”酒吧倒闭了,我们就在无名高地演出,那里每个周二都是新民谣,免门票大家可以随便看。

基本上我们在那里演了两年,一是普及了这种音乐,二是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怎么和听众沟通,自己的歌曲如何经受市场的检验和人们的评判。

而河酒吧倒闭是因为不具备更多商业的机制,比方说很多学生(没有钱)是在外面买了啤酒,进来看演出,喝完了再出去买带进来边喝边看演出。

这样虽然气氛很好,但是在三里屯房租很贵,两三年后乐队也就支付不起费用倒闭了。

新民谣名词来源于05年5月小河在798工厂搞了一场新民谣音乐节,最早的提法就是那次,音乐节搞的很好,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二点,参加的人也特别全,有小河,王娟,王晓利,苏高穷,小土豆,马木尔,钟力锋等,相当于一次集体亮相。

因为演出成功媒体后来关注他们的时候就称新民谣了。

到了06年这种音乐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当初属于饭后甜点,配菜(像皮蛋豆腐一样的级别),因为本身不错,媒体关注也多了,就逐渐发展变成了正餐一样(如水煮鱼之类的)。

而且,小河和晓利在河酒吧时签约“摩登天空”录了两张现场演出专辑《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和《走过来走过去》,效果也特别好,传播很广泛。

06年的时候我获得了百事音乐风云榜的好几项提名,这就是对新民谣的关注度上升,还有华语音乐节有个华语民谣艺人奖,万晓利07年就获得这个奖,算是被媒体终于承认了。

07年在深圳张小波策划了一个民谣音乐节,一个体育馆几千人的大型演出(大家以前都是在酒吧的小型场所演出)。

今年第二期李皖(著名的乐评人)在《读书》上登了一篇文章,比喻2007是中国的民谣年(《同一战壕里的先锋、小可爱与新民歌——中国民谣的2007年》天下溪注),我的《中国孩子》,台湾的胡德夫,“野火乐集”等出了好多的民谣唱片,《读书》属于比较严肃学者型的杂志,说明民谣开始影响到社会精英学者们也在关心,在某种程度上,跃出了地下的范围,开始渗入到社会科学中(比如大学教授,关注社会学的人),这是我们一首歌一首歌的唱,一点一点的换出来的。

我觉得新民谣不是越火越好(媒体的操作太多了,盛名之下不可久居),最终决定的还是作品本身,这是最扎实和最有说服力的。

新民谣音乐的特点与风格首先是土地性,这是区别于校园民谣的。

歌手都是在寻找一种土地性,向着一个土地的回归,我刚才说的野孩子乐队,创始人是张佺,小索(索文俊),他们都是来自于甘肃和青海的,他们经常去黄土高原和甘南,致力于对花儿的收集,自己积累了很多素材(有别于之前什么西北十大歌王的翻唱),好多花儿是改了曲,填上自己的词,比如他们的一首《生活在地下》,“北京北京不是我的家,我才知道只有劳动的人是最穷的”。

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还有我们现在很活跃的宁夏的苏阳,他们最早是搞重金属音乐,我去过他家,他的妻子是银川秦腔剧团的(台柱型演员)。

当年苏阳不喜欢秦腔,觉得太土了,后来突然改变了,埋头于秦腔的收集和花儿,后来他出的《贤良》多是来源于宁夏的花儿素材。

去年我们去银川演出的时候,苏阳带着我们看秦腔剧团演出(农村庙会性质的演出),他想让自己的音乐回归那里,做尝试看音乐是否会被认可,可是到农村后很尴尬。

人们不认识他,虽然他说“我不要钱,可以白演”,人们还是愿意听秦腔,比较尴尬,但苏阳总想把民谣回归到农村,酒吧的受众群体是很小的,既然是民谣,最终还是要让民间真正的接受。

我去年在广东乳源的南岭森林公园,那里年轻人都走了,只剩下老弱病残。

当时邀请我去,在一个文革时修建做批斗的礼堂给老人和孩子做演出。

那次感觉很好,虽然沟通有点障碍(毕竟我们在酒吧演出习惯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回归的尝试要有,因为民间广阔的土地,一方面是物质时空的界定,一方面更是心理的界定。

野孩子乐队创作的作品是很西北但又不全是花儿,很有自己风格的音乐。

这就应该是民谣音乐的第一个属性——土地性。

我先为大家唱一首野孩子的《黄河谣》,是张佺写的。

因为乐队成员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兰州,所以写作了这首,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演唱省略)野孩子乐队有两个主唱:张佺和小索,小索前几年因胃癌去世了。

我们每年10月30日都聚集在一起演出纪念他。

他们都是来源于土地,后来到了城市里漂(兰州、北京的酒吧里给别人干活)但是都是对土地重新的认识,算是寻根。

我们搞音乐的曾经很痴迷于西方的一些东西,比如鲍勃·迪伦、甲壳虫,转了一圈以后,发现最能让自己战栗的旋律应该还是来源于身边土地的音乐,唱这样的音乐才会让自己热血沸腾。

下面请我的朋友刘东明演唱他的《芒种》。

(刘东明)关于歌曲《芒种》,芒种就是麦子成熟的节气,我唱的就是很老的时候收割麦子的场景。

(演唱省略)(周云蓬)新民谣第二特点是:批判。

批判和赞美就是硬币的两面,当自己批判时也是在赞美,而当赞美某种事物时又是在批判。

鲍勃·迪伦时代,他们民谣主题是反越战(基于社会运动);中国古代也有,《诗经》当年被采集来就是政府为了了解民间的想法,这就是其中的功能,比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就是看到阶级问题、土地问题有点激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就是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交易,女人觉得男人其实就是想勾引她。

这个故事可能就是统治者发现最近社会有一些骗子,需要治理一下。

《诗经》就是通过民间的歌谣让政府了解老百姓的想法。

《诗经》更是伟大的诗歌,超越了其本身的形象,已经作为艺术形象存在了。

我觉得批判和赞美要融合为音乐性,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30年代左联反对的张爱玲《倾城之恋.》,沈从文《边城》等,我觉得那才更具持久性和艺术性,作品不应该仅承载宣传性,而最终是审美性的。

一个歌曲只有批判性没有艺术性,那么它就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新民谣批判性是很多的,小河录了一张专辑叫《老刘》,是根据《北京晚报》一个老人自杀的故事写的。

歌词就是老刘有个女儿,偶尔来看看他,他跳楼了,把衣服蒙在头上,为了血不溅在地上……很普通的词,没有介入一点自己的观点(没有“老牛真悲惨啊,他的女儿呢真不孝顺啊”等等),而且曲子旋律很美,感觉是童谣一样,但是内容则是惨烈的。

不要有误区:艺术有艺术的表达,批判才会让人想得更多,除去对社会伦常的看法,自己想得更远,在美丽的旋律中有一种悲凉。

晓利当年有一首《下岗了》,我的《失业之歌》,还有我去年出的《中国孩子》(克拉玛依的火灾,沙兰镇的洪水,成都一个妈妈吸毒让孩子饿死在家里)我在写这些歌的时候没有想到那么宏大的气势,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看完报道后,心里觉得受不了有个东西堵在那里,必须写成一首歌,这样我从生理上也畅快一些。

在网上有些人说有些煽情迎合大众心理,扩大关注点等,可是我不同意,中国人们对这些事的关注还不足对超女那样熟悉,克拉玛依的火灾,好多人不知道,但大家作为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也该知道让领导先走的事情。

从自私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事有一天也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而且这个事情未来还会有,我在参加《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领袖的活动时说:中国将来还会有火灾,还会有先儿童而走的领导,但是希望先领导而走的口号被杜绝掉(这种口号太耻辱)我们的音乐做的很微薄,只是记录一下,也谈不上如何批判,不是什么武器的批判或者批判的武器。

只是用音乐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事,这是最基本的属性。

但是还是要音乐好听,我把克拉玛依的火灾叙述得再惨烈,人们不喜欢听也不行,最终要有审美性和音乐性。

说到赞美性,像小娟的音乐做得非常好,在北广、北大搞过演出,他们的音乐就是很美好、乐观的,人们一看到就会觉得幸福,那种赞美反过来也是在批判什么东西,他们有一首《我的家》(“青草圈起来的小地方……”),特别简单而且美好的歌词。

民谣音乐写赞美写批判并不冲突,就像鲁迅和胡适相互敌对了一辈子,但是他们却做了一件事情,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在敲击这个社会,一个是在宽容,期待改良。

任何社会都需要两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古代阴阳,需要一阴一阳平衡来发展,按照中医来说,阳胜和阴胜都是一种病态,因此批判和赞美在社会上就应该并存。

我的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更多的是对个人的赞美,但是第二张《中国孩子》(里面的黄金周,买房子)类似于一种批判,而且当唱《买房子》的时候,人们都感觉写进了心里。

东明写了一首奥运会关于鸟巢的歌,也算是纪实,每个人都有提出自己意见的自由。

(刘东明)《鸟巢》这首歌借鉴了北京琴书的形式,琴书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我只能算借鉴了其中的形式。

(演唱省略)(周云蓬)这种音乐是可以大家对等交流的,不是压迫性强的东西,社会上越来越多我类似天下系的民间组织,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我们之前的话语权大多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媒体反射回来的,但实际上真正普通人的话语权没有被体现出来)。

民谣算是一种方式,不是那种被包装的东西,起码包装也是轻装和简装的,呵呵。

再请东明唱一首美好的歌曲吧,《校园时光》(演唱省略)(刘东明)我们都有少年时光,等大了再去回想就会感觉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演唱省略)(周云蓬)我自己觉得民谣的第三个特点是诗性。

诗性不仅仅是诗歌的味道,诗歌只是诗性的一小部分,厨师或者木匠都可以有诗性,我觉得诗性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是对于有限的时空有超越的东西,诗性把批判和赞美统一到一起,把土地和其他割裂的东西统一到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