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案
孔明借箭 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板题导课要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谋略中的谋略;要说《三国演义》是部智慧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智慧中的智慧。
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孔明借箭》,感受诸葛亮的智慧。
板书课题:解说孔明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板书箭字,解说:主要材料是竹子,射向前方的武器。
二:指导学法,初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结合文下面的注释,联系前后文推想大体意思,粗知大意则可,不必死扣每一个字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文言知识的增多,一些意思自然就懂。
下面我们就以课文的前几句话为例子,看看怎样读懂文言文。
课文开始就说: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ú)言语,言语是什么意思呢?有同学说了就是说的话,那放在句子中不通顺啊?再联系看过的影视资料知道,周瑜是鲁肃的上级,那上级说的话就是--命令。
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径不太懂先不管,来舟中相探孔明,是怎样孔明呢?有同学说了是探望,我们就暂且理解为探望。
但是现在结合课文有个疑问就又产生了,周瑜这么好?要鲁肃来探望诸葛亮?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读,当读到孔明曰:“公瑾(jǐ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结合注释我们明白了,不是来探望孔明,而是来试探孔明,来探听消息的。
这样我们联系前后文,结合注释,大体就了解了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交流检查难读的句子。
3:教师检查下列句子的朗读情况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指导学生只有理解古文的意思,才能读好古文的停顿。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4:检查概括文章的大体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文内容说具体,说简练。
、策略:假如学生说的很详细可根据说的内容按照原因、经过、结果。
概括出关键词语:妒忌借箭、得箭。
再指导简练的概括。
假如不会说,可反向引导,再连起来说。
(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
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表达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起看看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表达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根底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局部,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
(点击,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2024年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孔明借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理解诸葛亮在“借箭”事件中所展现的智慧和策略。
学生对古代战争策略及人物性格有初步了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分析文本的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理解和表达。
提高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孔明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分析诸葛亮“借箭”策略的智慧之处。
难点:深入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人物动机。
通过文本细节体会人物情感和智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孔明借箭”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简要回顾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句,尝试理解故事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孔明借箭”的策略和智慧之处,分享各自的理解。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孔明借箭”的场景。
小组间进行情景模拟,比较不同策略在相同情境下的效果。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诸葛亮智慧和策略的运用。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读后感、绘制故事连环画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工具、角色扮演道具。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分析诸葛亮在“借箭”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和策略变化。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全文共8个自然段,完整地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全文可分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
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详细地解说。
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学生以往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解教学理念:本课书的教学紧紧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
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推荐课文读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学习认读字1、自己读一读课后生字,记一记它的样子。
“酌”,组词(酌酒)。
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喝、饮)“骤”“蝗”读一读这个句子:“骤雨飞蝗来战舰” 大概说说它的意思。
(二)通读全文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必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1、自己读一遍。
2、指名读一遍,边读边质疑解疑。
(三)划分层次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紧扣课文语言,揣摩周瑜的心理活动,了解孔明成功借箭的原因。
体会孔明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孔明“神机妙算”这一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利用工具书,结合注解,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
1、2自然段(起因):周瑜让孔明十天走赶造十万枝箭。
3到7自然段(经过):孔明向鲁肃借鉴船,然后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箭。
8自然段(结果):孔明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长的半白话文,文中有很多生僻难读难理解的词句,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顺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安排了一课时,让学生读文,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这样教学起来更容易。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国,继续学习课文《孔明借箭》。
2、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周瑜让孔明十日赶造十万枝箭,孔明向鲁肃借船,然后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箭。
孔明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起因造经过借结果交3、小结:像这种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
都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起因部分)1、当周瑜从鲁肃口中得知孔明早已知道蒋干二人之事时,心中大惊,说道:“此人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3篇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明借箭教学设计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孔明借箭教学设计3篇,以供参阅。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孔明借箭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孔明借箭教学目标•了解《孔明借箭》的情节,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孔明借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内涵。
•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渗透伦理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有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孔明借箭》的教材。
•讲解板书:关键词、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标题《孔明借箭》,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讨论孔明和箭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1.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孔明借箭》。
2.学生先进行默读,然后再进行大声朗读。
3.学生自主交流,互相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4.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情节和故事内涵。
Step 3 情节分析1.学生围绕课文《孔明借箭》中的情节展开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孔明和刘备的智慧和勇气,并探讨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4 相关活动1.分为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段情节,编写简短的对话或小故事,展示给全班。
2.学生观摩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
Step 5 反思总结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2.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孔明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内涵,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情感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语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一遍《孔明借箭》的故事。
2.学生写下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并对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以上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孔明借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及模板
⑵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⑶“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⑸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这样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⑹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风向。
2.教师导读: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集体反馈。
⑶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⑴怎敢戏都督?
⑵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
⑶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
第二课时
1.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读一读。
隐瞒 支吾 叮嘱 诈骗 擂鼓 呐喊 神机妙算
2.听写上面的词语。
3.教师导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明借箭》。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诸葛亮。那么结果怎样呢?(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2.学生先在小组内讲故事。
3.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述故事。
1.分角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讨论交流。
3.指名反馈,并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孔明借箭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孔明借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三国历史,了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诸葛亮和他的兵器;2.掌握“联想”这一阅读策略,通过联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运用“想象”这一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孔明借箭》选段;2.阅读策略:联想、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预测课文中孔明的角色与战斗内容;3.引导学生阐述阅读需要哪些技巧和阅读策略。
2. 学习活动1)课文阅读1.学生阅读选段,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3.辅导员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文中佣兵、甲兵、乡里的意思。
2)联想学习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联想;2.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介绍他们的自由联想,体会联想的乐趣。
3)想象学习1.引导学生停下思考,想象自己是一个反抗国家的将军,自己有哪些人力、物资、金融等资源可以利用,在战争中如何胜利;2.指引学生想象课文中如果孔明没有借到箭,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战局,利用阅读策略,分析战争结果。
3. 作业布置1.让学生用“联想”这一阅读策略回想一次随意的经历,写下联想后的感想;2.让学生用“想象”这一阅读策略想象自己的未来,展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等场景。
四、教学反思1.通过想象与联想两款阅读策略,学生认识到课本以外的阅读可以有很多乐趣;2.借助“孔明借箭“这个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策略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阅读技巧的理解;3.通过本次课,学生不仅了解三国历史,体会到联想策略的魅力,而且提高了想象能力,未来在学习中一定会受益。
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优秀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一个词——神机妙算。
2.在读通、读懂一段经典对话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古典语言文字的精练美和韵味感,进一步感受孔明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一段语言对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古典语言文字的精练美和韵味感,进一步感受孔明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孔明借箭》《孔明借东风》两篇课文,一起来——感悟语言魅力,品评三国人物。
首先来看《孔明借箭》。
二、出示学习环节,明确学习内容这篇课文我们将通过两个“活动”来学习。
出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刻画的人物是孔明,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评价这个人物,会是哪个词?那么,什么是“神机妙算”呢?(一)课文中有一句“孔明说的话”能帮助我们理解“神机妙算”这个词。
出示:(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读出孔明的通天文、识地利?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来。
生交流。
小结:我们刚才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句,就读懂了“神机妙算”这个词。
我们更是通读了全文,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
四、品读一段“话”,深入感受孔明这一人物形象直接出示: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对话,男生读周瑜,女生读孔明。
(二)读懂1.老师演读其中的一组对话,让学生感受对话中所呈现的画面,既有人物的动作、神态,还有人物的内心所想。
2.学生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说一说所呈现的画面。
出示:小结:刚才我们交流的内容,呈现的很多画面,在这段对话中是没有写到的,这是古典小说语言的特点之一,出示:将刚才交流的内容送进这段对话中,通过师生演读、生生对读把一个个画面展现出来。
感受古典小说语言的另外一个特点——富有韵味,同时让学生看到周瑜的处心积虑、暗藏杀机,更感受到孔明的胸有成竹、沉着冷静。
出示:算”的?首先读的通顺,其次读出画面,最后读出韵味。
五、迁移学法,学习《孔明借东风》运用《孔明借箭》一课中学到的方法,再次走近孔明,小组合作学习《孔明借东风》。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孔明借箭-
《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回顾故事内容。
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故事,了解人物特点。
1、提出中心话题:诸葛亮、周瑜和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段,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展开学习。
3、集体交流。
师: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大家印象深刻,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学生应首先想到“神机妙算”一词。
师进而提问,“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预设:……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课文。
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相关板书。
师: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
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指导朗读:周瑜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那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师:那么,你认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来看待周瑜呢?(站在东吴的立场)预设:多数学生对周瑜的认识可能局限于,他心胸狭隘,疾贤妒能。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东吴的利益角度给予理解人物。
师:对于鲁肃呢?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三、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28 孔明借箭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8孔明借箭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明借箭》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技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教学本课,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的。
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以“借箭”为线索,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融入诸葛亮“识人心”中,使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一)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激发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喜爱。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孔明借箭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词: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初读情况:相机比较生字:晌——响(展示课件第四屏)1. 读读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明借箭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明借箭教学目标:1.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回答问题。
2. 语言运用:能够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语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孔明借箭的故事图片。
2. 讲解孔明借箭的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课题出示孔明借箭的故事图片,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并与学生讨论一下“借箭”的含义。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Step 2: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孔明借箭》。
2.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 讲述了什么故事?- 为什么刘备要借箭?- 孔明是如何制定计划的?- 为什么张飞要打箭睡觉的士兵?- 孔明最后是怎么借到箭的?-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Step 3:学习欣赏1. 教师讲解孔明借箭的PPT,重点介绍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及背后的含义。
并请学生跟随PPT进行阅读欣赏。
2.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孔明借箭”中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你们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Step 4:文学创作1.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在故事中经历的事情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Step 5: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给予点评。
2. 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阅读任务和预习内容。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2.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创作一幅漫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孔明借箭 教案
孔明借箭教案教案标题:孔明借箭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著名人物孔明及其智慧;2.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孔明借箭的故事情节;2. 分析孔明的智慧和策略;3. 学习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孔明借箭的策略;2. 分析孔明的智慧和胆识。
教学准备:1.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的教材;2. 孔明借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孔明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孔明的智慧和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主体: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孔明借箭的策略和智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3.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4. 教师讲解: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讲解孔明借箭的策略和智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拓展活动: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孔明借箭为题材,撰写一篇文章,展示自己对孔明智慧的理解和欣赏;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孔明、刘备、曹操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重新演绎孔明借箭的故事情节。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明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史书,深入了解孔明及其智慧;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增加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白云区穗丰小学谢文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孔明借箭【教学时间】6月12日6月16日【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课前预习】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实验与教具】多媒体课件【主要思路】本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先查找有关诸葛亮的资料,让学生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学习课文就比较清楚了。
由于本篇课文属于文言文,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课上,我首先带着学生翻译课文,然后再进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句话练习)二、复检: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新授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前半部分,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四、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通课文。
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学困生完成)( )要( )三天赶造( )。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 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吾—语勿—匆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读)六、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
(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优等生回答)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七、巩固新知自己练习读课文。
八、作业分层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全体学生完成)2、熟读课文。
(中等以上学生完成)第3---5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句话练习)二、复检;说说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新授(一)学习第三段1、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明确:“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1、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4、“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5、“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
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为什么?(优等生回答)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所以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巩固新知1、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2、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五、作业分层设计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全体学生)2、阅读《三国演义》(优等生)【板书设计】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神机妙算孔明借箭时间第三天四更经过步骤(周密部署)结果按期交箭瑜自叹不如【教学反思】《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习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2.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3.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4.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5.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教学设计第 11 页 共 11 页2010-5-13 8:42:00 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