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赏析

作者介绍: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

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

辑、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

务理事、人教版中小

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

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多种荣誉称号。他的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

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

主攻山水散文,深得

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

散文,特别是历史伟

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

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

《人杰鬼雄》、《当代

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

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

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

《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次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诗人的成名,往往比一武夫更受

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诗人加武将的辛弃疾,又

一次走入作家笔下,

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梁衡没有把笔力下在赏析辛氏一首

首名篇佳句上,是

从中看出沙场剑气,看出义胆秋霜。在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的拳拳爱国情同

时,也由衷赞赏作家选题之精当,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觅渡、觅渡、何

处》,同样闪现着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章较多地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这位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家、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作者通过史实和包含自身热情的想象,为我们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代词人的形象,并更加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辛弃疾,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闷,壮志难酬的愤懑,为国计民生呕心沥血的思索与解民于倒悬的政治方略,但是无论他做出了如何的努力,却最终被那个懦弱的朝廷闲置了,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却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很少有人记住1174年南宋朝廷的丞相是哪位大人,但是会有很多人记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千古而来的英雄之苦英雄之恨,使多少豪杰之士为之扼腕太息,也使今天的我们愿意为家国慷慨赴命,有一点点的资格体会辛弃疾的那份豪气与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