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思考题资料
地史学思考题51-77题
51题在前面的复印小册子上52.叙述吕梁运动及其地质意义吕梁运动是指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它分为两期,分别使古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以及后期的磨拉石建造褶皱变质。
意义:它对华北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把原来分裂的陆核“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后代,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
53.简述华北板块形成历史太古宙陆核形成:华北地区上太古界分布较广,山西太行山、五台山研究详细,自上而下分为阜平群和龙泉关群,两者角度不整合。
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古元古代是古板块定型的重要时期。
五台群不整合于太古宙之上,为一套中低变质岩系,反映绿岩带性质,与花岗岩一起构成古元古生代的花岗-绿岩区。
五台运动使五台群褶皱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
古元古代后期吕梁运动对华北地区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
中元古届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和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
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口群为代表。
其厚度小且无火山物质,属稳定性盖层沉积。
54.简述扬子板块震旦纪古地理特征扬子西部:Z1裂陷槽沉积,Z2浅海碳酸盐沉积;上扬子(鄂西):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沉积;下扬子: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黑色页岩沉积。
扬子板块西部Z2灯影组: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
陡山沱组:碳酸盐岩。
上震旦统浅海碳酸盐岩沉积Z1列古六组:含火山灰、砂的冰川湖泊沉积。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理环境2、传统历史地理学、近代历史地理学、现代历史地理学3、西周时期、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北宋至南宋初期、明清时期4、李固渡、铜瓦厢5、自然因素、人为活动6、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昭余祁7、下荆江8、狩猎区、湖沼地貌9、八百里洞庭10、清初11、鄱阳湖12、森林、草原、荒漠13、黄河流域14、西北、东南15、殷商16、道17、省(行省)18、瑷珲条约19、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20、黄河21、南京22、方城23、边壕24、黄河中下游25、广东佛山26、景德镇27、陶28、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29、生存型、强制型、开发型、少数民族的内徙西迁、海外移民30、咸阳、直道31、站赤、大都32、成都33、内河航运、海上航路、运河34、广州屯门山35、成都36、两浙地区、福建、江西、四川37、江西、湖南、浙江、福建38、长安、洛阳39、路40、征东行省41、县、郡国42、巨防43、河上之塞、河西长城、塞外列城44、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45、6:446、禹贡学会47、大河故渎48、潘季训49、大野泽(巨野泽)50、寒温带森林二、选择题1、A;2、B;3、A;4、D;5、C;6、B;7、D;8、C;9、D;10、D;11、C;12、C;13、C;14、B;15、C;16、C;17、C;18、D;19、A;20、C;21、C;22、A;23、D;24、D;25、A。
三、简答题:(要点)1、(1)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先秦至清代;(2)近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3)现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2、(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3)西周时期,气候寒冷期;(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趋于寒冷;(6)7世纪至10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大幅度降温。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一、古生物学基本概念1.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的条件如何?化石保存的类型有哪几种?化石: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保存的条件: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最好具硬体,如贝壳、骨骼、牙齿等。
硬体矿物质成分不同,保存成化石的可能性也不同。
软体易腐烂,除非有特殊条件,如极寒冷条件。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低能条件易保存;酸性环境中(ph〈7.8),碳酸硬体易溶解,中性至弱碱性易保存;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还原条件下有机质易保存。
埋藏条件被化学沉积物和细粒沉积物埋藏,硬体较易保存下来时间条件被埋藏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成为化石。
成岩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到化石保存。
只有压实作用较小、未经重结晶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化石保存的类型实体化石: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研究化石有何意义?化石为什么能确定地层时代及进行地层化分与对比?意义:(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系统、生物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时空分布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为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服务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Why: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层序律。
3.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时代,化石证据。
)生命起源三阶段①原始海洋中的N、H等元素和水、CO、CO2、 H2S、HCl、CO4等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③生物大分子聚集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呈现生命现象,构成有生命的原生体。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中南大学地史答案
一、关键词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灾变论(Catastrophism):以法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为代表。
在对巴黎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时发现,在地层中古生物群面貌有时突然发生变化(即界限上下生物面貌大不相同),据此提出了在地史中有过全球性大灾变的论断。
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以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为代表,主张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一切变革过程中自然法则始终一致。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全球界线层型全球层型是以正式公布的形式为地层界线指定的典型,在剖面上用一个特定点在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作为确定和识别两个已命名的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以及地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标志层地层中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容易识别的岩层或矿层。
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沉积相 (facies) facies)————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
例如:冲积扇砾岩岩相(lithofacies, petrofacies)—— lithofacies petrofacies) ——反映岩石学特征,例如:砾岩相分析根据地层的物质组成、结构、沉积构造及化石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恢复沉积环境。
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地史中的生命思考题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科社会调查报告题目: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报告学校:宣武店大年级:09春行政管理本科学号:20091110040092姓名:张依梅指导教师:李双明西城区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会逐步转移出来,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在上斜街地区随处可见农民开的卖菜的摊子,卖菜的大人的身后,经常可以看见有5、6个3-5岁的儿童;他们是中国的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目前尚未消除的城乡壁垒下,他们有的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就出生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伴随着中国的民工潮,他们出生成长,并面临着充满变化的未来。
应该肯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为西城区和上斜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保障他们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是个突出的问题。
能否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既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为此,我就上斜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调查过程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1月10日至2月19日,历时一个月,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西城区上斜街地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结果与分析(一)上斜街地区基本情况1.上斜街地区公办小学基本情况在上斜街地区有两所公办小学,上斜街小学和康乐里小学。
康乐里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虽然有走读班,但是由于捐资助学的费用较高,所以打工子弟到康乐里小学就读的很少。
上斜街小学则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学校就读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所以,在上斜街地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部分都在上斜街小学就读。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概要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2.7.3 09:00~11:00(打“√”者需要重点掌握)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doc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资勘专业2006-1、2、3班考试时间:2007.11.25上午9:00〜11:00,地点:9301教室一、名词解竹(共18分,每题3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头足壳缝合线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指相化石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 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历史构造分析沉积组合(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威尔逊旋【门I埃迪卡拉动物群震旦系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1.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层理、层理、层理、层理和层理。
2.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3.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4.化石的保存类型:、、、o5.化石的分类:、、、、、、o6.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7.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8.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9.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10.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11.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12.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3.缝合线根据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一五种类型:、、14.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1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蝶顶指向两侧的为。
16.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17.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为主,地质时代是;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但它不能远离,只能在边的陆地上生活;18.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其地质年代是: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其地质年代是,现归属: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国内为>19.泥盆纪也称为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的时代。
地大北京地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地史学》双语课复习思考题本《地史学》双语课复习思考题由09级地质学基地班制作,仅供学生之间交流复习。
分区整理:黄钰涵、张立雪、李梅梅、张广宁、戈文艳、程孙雪子、戈文艳、吕逸文、都晓菁、张柏松、刘晓磊、佟子达、孙川祥、韩豫、来盛民、刘子彰、姚祥、张佳伟(名次顺序为制作题目的先后顺序)编辑补注:高子赫09级基地班吐血整理!切勿上传!!注:对岩石圈的构造的大事件有:1、太古代:造壳的时代;2、古元古代:形成陆核的时期;3、中元古代:原地台的形成或原板块的形成;4、新元古代:形成盖层的时代。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1、前寒武纪早期(3.5Ga以前):无生命;2、3.5Ga之后:开始出现简单的生命;3、新元古代之后:多细胞藻类和动物开始出现;4、早古生代:寒武纪是三叶虫的时代,奥陶纪是鹦鹉螺的时代;5、晚古生代:泥盆纪出现脊椎动物的鱼类,石炭纪和二叠纪是两栖类,从植物进化的角度:1、早古生代:志留纪到泥盆纪是低等的裸蕨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晚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主要是蕨类;3、中生代:主要是种子蕨(种子蕨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相当普遍,在白垩纪初期灭绝);(中生代为裸子植物的时代)4、新生代:主要为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1,什么是Precambrian?它包括那几个大的地质年代单位?请写出各主要单位的中英文名称及其地质时限。
答:(1)前寒武纪。
(2)3宙7代,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3)具体见表1-1。
(2)冥古代Hadean(Hd) (4.6-3.8Ga)太古代Achean(Ar) (3.8-2.5Ga)可分为早(early)(3800—3500)、中(middle)(3500—2900)、晚(late)(2900—2500)。
元古代Proterozoic(Pt) (2.5-0.54Ga)下分为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Pt1)(2500—1800)中元古代Mesoproterozoic(Pt2)(1800—1000)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Pt3)(1000—800)震旦纪Sinian(Z)(800—540或570)2,Paleozoic(古生代)可以划分两部分,各由那几个系组成?按顺序熟记并正确写出其中英文名称。
地史中的生命复习思考题
Page 2 of 6
6. 解释下列名词: 间断平衡:大进化的一种方式,认为大进化的主要方式由长期的进化停滞期与短期的快 速进化期组成。种形成主要出现于居群分布范围边丝的小型,分离的居群,由于互交, 突变可以迅速在小居群中扩散开来。在这种小型分离的居群中,随机的基因漂移与基因 突变起主要作用,而自然选择则只起次要作用。主要进化出现于种形成时期,当新种形 成后,就很少有进化改变 适应辐射:指自一个祖先类群迅速产生许多新物种,包括新适应性状的产生与集群绝灭 后填充生态位两种方式 趋异:如适应辐射分化的方向较少,则称为分化或趋异 平行演化:指不同类型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亲缘关系通常较 近 趋同: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发生整体或部分的形态构造向同一方 向改变
第 3 讲: 1. 什么是生命?
结构的组织化;存在的稳定性;化学成分的同一性;新陈代谢;繁殖与自我复制;生长 发育;对外界变化的感性(应激性);遗传与进化 2. 试述地球生命的由来?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所谓“前生命化学进 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出来的,并经历长期的进化过程延续至今,这种解释可称 之为生命的进化起源说,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延伸。 那个米勒实验就扯扯吧试述生命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假说。 生命起源和进化成为宇宙、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和演化的一部分,生命起源研究所涉及的 时间和空间大大扩展。这是对传统观念的第一个突破。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界限依然存在,但不再是过去想象的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对 传统观念的第二个突破。 在地球演化的早期,可能有一定量的星际物质(包含有机分子)进入地球, 并可能作为 前生命化学进化的材料或至少参与化学进化过程 4. 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三条途径。 首先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环境背景。 第二条途径是化学进化的实验模拟 第三条途径是寻找和研究早期生命存在的直接和间接的证据,即化学进化和最早的原始 生命的遗迹。 5. 火星探测的意义? 火星、金星有生命起源的条件,但未延续下去。正如盖雅假说所推断的,假如地球上生 命消失,今日地球的表面状态也会和金星、火星一样
古生物地史学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题库(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古生物地史学一、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生物层序律: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层型: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线的典型模式剖面。
5.单位层型: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界线层型: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线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磨拉石: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复理石: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
其特征是厚度大,夹浅水生物化石或碎屑,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具多次重复性韵律层理,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顺序规律;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巨大;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小壳动物群: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
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
10.EEL动物群: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现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类蜉蝣(Ephemeropsis)-狼鳍鱼(Lycoptera)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为湖生生物组合。
11.澄江动物群:产于云南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水母,甲壳纲,腕足类,藻类等。
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①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②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它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学思想争论的重点;③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的活跃领域;④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地理学思想史的几本最有代表性的着作为詹姆斯P.E. 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哈维D. Harvey的地理学解释等,阐发了历史地形成的独特的方法论所反映的地理学思想的发展;⑤地理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从地理学发轫初期,各种哲学观念就渗透于地理学领域,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促进了地理学思想的活跃;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新的科学哲学理论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哲学观念,有益于地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地理学思想中的有机组分;二、古代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它具有的特点是什么古代地理学的定义:指近代地理学出现前的漫长时期的地理学;以地理知识记载为主体,内容庞杂,采用自然语言工具,哲学基础不定型,学科分化不明显;仅是人类认识周围环境的一种知识,还不是一门科学;古代地理学上古时期至十八世纪末是农牧业社会的产物;农业文化的兴起,农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文明古国,文明古国文化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地理学继承了古埃及地理学运用数学探讨地理现象的传统,成为西方地理学发展的源流;地理大发现给地理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15世纪末到18世纪的地理探险和发现,出现了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地理着作;特点是:1、以地理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早期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不少地理着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2、学科内外分化不明显;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到了晚期,文艺复兴之后,主要在欧洲出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分化,但地理学内部的分化仍不明显;3、由于环境差异和交通不便,其研究形式和内容具有显着的地域差异;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三世纪的上古时代,有关地理的思想和着作主要出现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印度、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中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以中国、古希腊和罗马最为重要;三、中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地理大发现中国作为当时重要的文明国家,但没有参加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是:1、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中国人之所以未能参与地理大发现,首先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中国以东是世界上最浩瀚的太平洋;从中国横渡太平洋到美洲的距离是从西欧或西非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距离的将近三倍;2、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中国严厉管制海外贸易,而葡西等国鼓励对外贸易,对对外开辟新航路成功者给予极大赏赐,甚至给予爵位;在当时明朝的中国,统治阶级限制对外贸易,洪武三年朱元璋陆续撤掉泉州、明州等处的市舶司,严厉管制海外贸易,除与少数国家维持朝贡贸易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3、从商人地位来看,中国一直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而马可;波罗行纪把东方描绘成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这就促使他们把对黄金的渴望付诸实践,积极向海外探险;但中国一直重农抑商, 把商业视为最底层;明中叶以来,尽管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各级官吏对商人的态度并未改变;4、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就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中国是官本位思想,当时城市中商业者力量作用虽有增长,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和封建势力相抗衡的力量,这就没有了西方系统完善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指导;5、海洋技术及海洋领悟能力上,西欧王朝建立在海边,对海洋领悟能力强;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而中国海岸线相对较短,且位于大陆内部,没有对海洋重视,对海洋认识不足,形成封闭的状态,这种地理位置也造成中国的安逸骄纵;6、宗教的影响,西方人笃信基督教,成为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而中国笃信的是儒家思想,较为保守;四、古代地理学发展阶段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古代地理学发展阶段19世纪以前: 早期的原始地理学是了解其周围环境,并对它进行记忆和记载的;且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局部的地理知识描述,并且多出现在诗歌、文学作品、史学、哲学等着作中;如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荷马史诗中、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着述的17卷地理学是最早的地理描述,我国的山海经、禹贡、史记等书中也有大量的地理记述;但总的看来,这一阶段人类对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还没有十分注意进行分类,知识世界还不那么丰富广大,因而地理学突出地表现两个特点:一是处于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统一的未经分化的阶段,二是基本上处于描述地理阶段;古希腊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1、斯特拉波公元前64—23年;着有世界地理,全书17卷,是西方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巨着,成为古代西方地理学中区域地理研究最早的代表着作;2、托勒密90—168年;搜集了罗马军队和商人的材料写成了八卷地理指南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地名词典,同时还绘制了部分地图;着作大综合论是天体运动的标准参考书,其“地心说”思想统治了世界长达十几个世纪;古罗马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以记述和实用为目的;1、波里比阿Polybius,前204-122,历史学者;着有地方地理,记有地中海各地方的距离和西部地方的地形;2、阿提密托尔Aetemitor,1世纪,旅行家,测量学者;3、阿加塔尔希德斯Agart-harchides,前2世纪中,地志学者;写过红海、亚洲、欧洲各地方的记述;4、阿格里巴Agrippa,前1世纪,军人,政治家;视察帝国各地所做的地志和图记,献于凯撒;五、近代地理学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洪堡和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近代地理学开始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洪堡和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的原因是:因为奠基近代地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是:第一,什么是地理事像第二,什么是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而洪堡、李特尔在这两点上给我们以明确启示,其观点足以支配着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倾向:第一,由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而阐明其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明了地理事像而确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以阐明人与地的相互关系为地理学的研究目的,奠定了近代地理学的指导观念;洪堡主要做了前一项工作,李特尔主要做了后一项工作;洪堡治学涉及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磁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等各方面;着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新西班牙王国政治论文集、植物地理论文集和巨着宇宙;对地理学的贡献有:1确立了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2近代人文地理学上地理唯物论始祖;3沟通地理通论与地理专论的联系;4究明种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地理原因;5始创地理学种种观察研究的方法;洪堡从直接观察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了自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僵化的自然观在自然地理方面打开了缺口,创立了自然地理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李特尔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和体系;重视人的研究,重视人地关系,是人地关系最早的系统阐发者;撰写了欧洲地理和地学通论;比较重视地理学、形态地理学的方法对近代地理学影响极为深远;主要贡献有:1确立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2统一的地理学空间观念3以人地相关为地理中心原则;4区域分类的比较地理学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地理学的主要方法论;他的区域研究思想相对于他之前的区域地理是革命性的,被称为“近代区域地理之父”;所以说洪堡和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六、试比较欧美近代地理学与俄国、前苏联近代地理学欧美近代地理学:由于洪堡、李特尔的巨大影响,德国地理学是西方地理学的中心,英语圈、法语圈、的地理思想很多也来源于德国;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也有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对世界范围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德国地理学起了重要作用;继洪堡、李特尔之后出现了很多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思想的理论流派;近代德国地理学从形态——分类——比较——因果关系,这个以赫特纳总结的形式,渐渐地向整体——机能——过程——系统分析的形式演变;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以及区位论传统反映了德国近代地理学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前苏联近代地理学:以道库恰也夫、巴朗斯基为代表的俄国、前苏联地理学的兴起,既受了德国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环境的特色和民族传统;俄国幅员辽阔,地处欧亚大陆北陲,为地理考察和地理学理论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俄罗斯文化与西欧具有不少差异,且语言互通困难较大,这使得俄国地理学的发展始终具有自己的特色;与西欧美国不同,俄国近代地理学没有一个明显的开山鼻祖,而是有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整整两代地理学家共同完成;欧美近代地理学创立了众多的地理学派:如环境学派、人地相关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等;而俄国近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学派七、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要比西方国家晚半个世纪左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一些地理学者,特别是手有关国家派遣的地理学者,涌向我国各地进行考察;例如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等,这种外国人来中国领土上的考察,虽然大多同列强侵掠扩张的政治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但客观上对我国的近代地理学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竺可桢等;张相文编着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的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用来翻译介绍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在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发展,人文地理学在吸收西方新地理学思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世纪初,尽管我国近代地理学已经开始萌芽,但地理学在社会上成为一个职业领域和高等学校的独立专业,基本上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30年代不少留学海外的地理学者陆续学成归国,这些人对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他们通过翻译大量国外地理学着作,传播了西方的科学地理思想,其次,他们将国外科学地理学方法论和事件工作经验引入中国,对解决当时国内建设的实际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第三,他们培养了一大批地理学的科研、教学工作者,这些人多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界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八、近代地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思想近代地理学的主要流派思想:1、人地关系学派:1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2或然论/人地相关论:强调人在与环境的关系中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主要代表人物:白兰士、白吕纳3适应论:强调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问题;主要代表人物:罗克斯比4生态论:强调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旨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所作出的活动;主要代表人物:巴罗斯2、区域地理学派:指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地区间的差异性;代表人物有李希霍芬、赫特纳、哈特向;李希霍芬将地理学分为特殊区域地理学和普通系统地理学,并且他还将地理区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单元、主要区域、景观或小区、地方;赫特纳提出应注重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研究;哈特向提出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点;3、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苏尔;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苏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4、区位论:主要有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经济区位论和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杜能农业区位论是为了寻求农业时代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韦伯工业区位论构建以运费、劳动力和集聚指向的方式,得出工业布置的区位理论;克氏的中心地市场、交通、行政三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及其空间模型,给出了地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方向;廖什经济区位论研究需求圆锥,探讨区位应用;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结合俄国实际给出了地域综合体学说,丰富区位学说;综上所述,人地关系是最基础的核心;区域学派研究的区域差异和景观学派研究的对可见景观形成过程和外貌变化的人类文化影响;三者的联系是互有交叉的;而区位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一些合理的模式来进行理论应用;九、近代地理学的特点是什么近代地理学的特点是:以对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体;以描写、因果为特色;1确立了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思想:整体性、综合性、地域性、因果性、人地相关性和空间组织原则;2建立了一套概念体系和区域划分的方法、地方垂直综合分析的方法;注重正确而系统的解释性描述,强调实地观察、观测,利用归纳、类比、对比、尺度逻辑方法、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寻求因果关系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3通过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研究;把人地关系研究、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4这一时期的地理学集中于区域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景观研究、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等几大主题;地理学的思想总体:具有很强的牛顿决定论的世界观并呈现出很强的“自然科学化”指向,自然地理学兴盛于人文地理学;5地理学的分支和交叉科学的迅速发展,拓展了近代地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6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以德、法、俄苏、美、英、瑞典、日本等国家发达,尽管各国地理学之间的交互影响逐步增强,但地理学仍表现出很强的“国家学派”;十、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的传承与区别在哪里近代地理学19 世纪—20世纪50年代是同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知识形态;它的特点是以对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体;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同科技社会或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地理学发展阶段,特点是: 1研究方向趋于应用化; 2研究方法趋向系统化;3研究手段趋于现代化;4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手段日趋现代化;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比较,现代地理学思想有以下特质;1强调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观念;现代地理学综合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动态演变过程;综合的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和精确性,通过结构分析、功能评价、过程监测与动态预测等途径来解决,并且表达形式多样化;意识到传统综合模式的局限,地理学家结合研究实践,发展系统综合集成的理论与方法;2在区域与全球问题刺激下和科学综合化趋势推动下,统一地理学的发展再度受到重视;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高度融合成为现代地理学的主要特征;3强调时间动态性、时空耦合性、尺度逻辑方法的现代应用以及尺度的多元化和尺度间关系系统研究;综合的方法多通过结构分析、功能评价、过程监测与动态预测等途径来实现,促进研究结果的动态表达;4强调研究手段方法现代化、实验模拟、定位动态观测采用了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数学模式等多样化的空间表达方式;现代地理学的任务已由古典地理学的描述,近代地理学的描述与解释,进一步拓展到描述、解释、评价、规划、设计、预测和调控;5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和主题更趋多元化;在近代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区域研究、景观研究主题基础上,现代地理学进一步发展了空间分析、环境知觉、人类生态学、全球地理学等主题;6区域研究再度振兴;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计量运动、空间分析浪潮下,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低谷;80年代以后,区域研究再度振兴;7应用地理学和空间系统中的人地整合研究成为地理学的重点;8当代地理思想交流、扩散呈现出新的特点;十一、什么是理论地理学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化努力都做了些什么理论地理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研究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在统一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它以地理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行为和运动为脉络,作为识别系统本质的基础,并由此抽象出地理学中的普遍性规律,进而探讨学科的哲学内涵和方法论;研究内容有以下方面:1研究地理有序性,包括地理系统的空间有序、时间有序感应有序、等级包容等;2研究地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3研究地理过程的节律性,预测地理过程的变化;4研究地理现象的组合规律及其作用、影响;5研究地理时空耦合,即地理空间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扩散、集聚及其随时间进程而产生的不同表现范围和分布格局;6空间行为理论;7地理哲学和地理学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化努力都做了:首先,地理学的数量革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地理学从以描述为主的科学发展成为以数量上的函数来取代文字上的因果说明,并进一步预测人类的空间行为和社会的空间组织的趋势;其次,现代地理学把空间和过程研究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地理学脱离过程、满足于静态研究的方式;区域地理学对位置的研究从传统对位置的描述到现在的区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地表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空间关系,并以此来为人类活动有关的地面设施提出适当的安排;区域地理学所讲的分布由过去反映分布现状和揭示地域差异到现在对分布规律与分布模式的研究,为生产布局服务;区域地理学所研究的人地关系,由过去注重自然对人到现在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产生的影响;再次,现代地理学“人文化”趋势非常明显,无论是行为地理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都有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结束了自然本位主义的人文地理研究内容,而应用地理学和实验地理学的发展,使地理知识与技能成为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等实际问题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容量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现代地理学经过理论化后,形成三大哲学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2、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传统历史地理学、近代历史地理学、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3、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近五六千年以来,西周时期、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北宋至南宋初期、明清时期均是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寒冷期。
4、南宋建炎2年(1148)黄河在(李固渡、)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由重新注入渤海。
5、历史时期影响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次要作用。
6、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昭余祁7、历史时期我国长江河段中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指的是(下荆江)河段。
8、江汉平原上广义的云梦,指的是是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楚王的(狩猎区、),“云梦泽”主要指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
9、唐代时洞庭湖的湖面较大,号称(八百里洞庭)。
10、鄱阳湖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到(清初)时湖面发展至鼎盛。
11、在我国古代,(鄱阳湖)又称彭蠡、彭泽、彭湖。
12、我国的天然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
13、从《禹贡》记载的土壤等级来看,秦汉以前(黄河流域)的土壤肥力等级较高,与今天全国土壤肥力状况相反。
14、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进。
15、在渤海湾海岸分布着几列贝壳堤,其中位于天津市东南的小王庄、葛庄、沙井子一线的贝壳堤,大致代表着(殷商)时代的古海岸线。
16、秦汉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县称为(道)。
17、元明清时期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是(省)。
18、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瓦尔特相律(相对比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7.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滨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3. 沉积相:指的是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成为相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原生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称为相标志。
4.地层:地层学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地质时期姓曾的岩石记录。
我们把野外见到的成层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泛称为岩层,当涉及讨论他们的先后顺序、地层年代和组成填图单位时,称为地层。
4.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一般由数种岩类(砂岩、泥质、钙质、泥质或火山碎屑岩)组成频繁的韵律结构,由自下而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常形成递变层理、包卷层理;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位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是E段,为块状泥岩,为不甚清晰的层理。
单层韵律层厚十至几十厘米,但整套的浊积岩可达数百至数千米。
6.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有B.Steno提出,在未受强烈的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底层叠覆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7.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不同,因此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同一时代。
8.沉积间断:简称间断。
指在沉积过程中出现的中断、不连续现象。
沉积间断不同于地层缺失,它仅包含一个短暂停止沉淀的时间间隔,一般在恢复沉积以前很少或未发生过侵蚀作用。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概要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2.7.3 09:00~11:00(打“√”者需要重点掌握)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
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
√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
√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
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
√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
√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
√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
√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
地史学思考题资料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5、如何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地层进 行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6、什么是多重地层划分?列举你所知
道的地层划分。 7、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8、年代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9、地质年代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10、生物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线层型? 21、年代地层单位适合用什么样的层型? 岩石地层单位适合用什么样的层型? 22、什么是标准剖面?它与层型剖面有 什么关系? 22、什么是穿时?什么是跨时代?
7
序号 8
描
述
环境 解释
灰黑色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和油页岩,水平层理,具丰富的淡水双 壳类、介形类、叶肢介,鱼类及植物化石 100m 灰绿色细、粉砂岩夹含砾砂岩,见交错层理和波痕,含淡水双壳 类,腹足类化石,壳多破碎。 25m
7
14
地史上中国有哪几大板块? 14 什么叫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 15 什么是威尔逊旋回?
13
15
第四章 前寒武纪
地史时期的地层共分为几个宇?这几个宇 各有几个界? 2 太古宇有哪些界?其年龄各是多少? 3 元古宇有哪些界?其年龄各是多少? 4 前寒武系有什么特点? 5 太古宙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6 元古宙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7
6
黄白色砂岩夹砾岩,见槽状交错层理,砾石鹅卵状,叠瓦状排列, 偶见硅化木、横向上厚度变化大。 0—10m
硅质岩与硅质泥岩互层,水平层理发育,含菊石类化石 浅灰色灰岩,含蜒,珊瑚化石 238m 230m 50m 50m
8
5 4 3 2 1
100m
深灰、灰黑色灰岩,含燧石结核,含珊瑚,蜒类化石
《地史中的生命》思考题与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 6 扬子板块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各系的 沉积特征如何?(包括分统的岩性、化石、 分析等)(指纵向特征)
❖ 7 华北板块寒武系、奥陶系各系的沉积特征 如何?
❖ 8 扬子板块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各纪的 古地理特征如何? (横向变化)
❖ 9 华北板块寒武纪、奥陶纪各纪的古地理特 征如何? (横向变化)
中含腕足类化石
90—110m
5 深灰色灰岩,含蜓类化石
5m
4 黑灰色页岩夹煤层,含植物化石
50m
3 灰色灰岩,含珊瑚、腕足及蜒类化石
5m
2 灰绿色,深灰色页岩,粉砂岩夹煤线,含植物化石 30m
1 铁,铝质古风化壳
0.5~2m
环境 解释
9
10
11
12
第三章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 1 什么叫沉积建造? ❖ 2 哪些是稳定类型的沉积? ❖ 3 哪些是过渡类型的沉积? ❖ 4 哪些是活动类型的沉积? ❖ 5 什么叫补偿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
地? ❖ 6 现代的六大板块是哪些?
13
❖ 7 什么叫板块?有哪些板块边界? ❖ 8 什么是地缝合线?寻找地缝合线有哪些标
志? ❖ 9 什么叫蛇绿岩? ❖ 10 什么叫混杂堆积? ❖ 11 什么叫双变质带? ❖ 12 大陆边缘有哪两种?
14
❖ 13 地史上中国有哪几大板块? ❖ 14 什么叫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 ❖ 15 什么是威尔逊旋回?
的?
17
❖ 13 南华系和震旦系是如何划分的? ❖ 14 中国南华纪和震旦纪的冰川分布有什么
特征? ❖ 15 中国南华纪和震旦纪古地理特征如何?
(限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
18
第五章 早古生代
❖ 1 早古生界有哪些系?其年龄各是多少? ❖ 2 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各分为哪几个统? ❖ 3 早古生代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 4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各纪的生物界的特
么是冈瓦那植物群?什么是安加拉植物群?
21
❖ 6 华南板块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各系的沉积特 征如何?(包括分统的岩性、化石、分析等)(指 纵向特征)
❖ 7 华北板块石炭系、二叠系各系的沉积特征如何? ❖ 8 华南板块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各纪的古地理
特征如何? (横向变化)
❖ 9 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各纪的古地理特征如何? (横向变化)
15
第四章 前寒武纪
❖ 1 地史时期的地层共分为几个宇?这几个宇 各有几个界?
❖ 2 太古宇有哪些界?其年龄各是多少? ❖ 3 元古宇有哪些界?其年龄各是多少? ❖ 4 前寒武系有什么特点? ❖ 5 太古宙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 6 元古宙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16
❖ 7 什么是伊迪卡拉动物群? ❖ 8 什么叫陆核?什么叫阜平运动? ❖ 9 什么叫板块的基底?什么叫板块的盖层? ❖ 10 什么是吕梁运动? ❖ 11 华北板块是如何形成的? ❖ 12 什么是晋宁运动?扬子板块是如何形成
❖ 18、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 期、时的含义是什么?
❖ 19、延限带、组合带、谱系带、顶峰带 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说什么关系?
6
❖ 20、什么是层型?什么是单位层型和界 线层型?
❖ 21、年代地层单位适合用什么样的层型? 岩石地层单位适合用什么样的层型?
❖ 22、什么是标准剖面?它与层型剖面有 什么关系?
偶见硅化木、横向上厚度变化大。
0—10m
5
硅质岩与硅质泥岩互层,水平层理发育,含菊石类化石 100m
4
浅灰色灰岩,含蜒,珊瑚化石
238m
3
深灰、灰黑色灰岩,含燧石结核,含珊瑚,蜒类化石层煤,页岩和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50m
1
黑色页岩,具不很明显的水平层理,偶见黄铁矿晶粒 50m
❖ 22、什么是穿时?什么是跨时代?
7
序号
描述
8
灰黑色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和油页岩,水平层理,具丰富的淡水双
壳类、介形类、叶肢介,鱼类及植物化石
100m
环境 解释
7
灰绿色细、粉砂岩夹含砾砂岩,见交错层理和波痕,含淡水双壳
类,腹足类化石,壳多破碎。
25m
6
黄白色砂岩夹砾岩,见槽状交错层理,砾石鹅卵状,叠瓦状排列,
8
序号
描述
10 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夹石膏层,泥岩中偶见陆相脊
椎动物骨骸化石
30—80m
9 杂色与紫红色泥岩,植物化石稀少
150—200m
8 黄绿色砂岩夹杂色页岩及煤线,含植物化石 60—100m
7 黑灰色砂岩、黑色页岩夹煤层,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80—150m
6 黑色页岩夹多层煤层,夹灰岩透镜体,页岩中含植物化石,灰岩
行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 6、什么是多重地层划分?列举你所知 道的地层划分。
❖ 7、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 8、年代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 9、地质年代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 10、生物地层单位的定义是什么?共有 几个级别?
4
❖ 11、群、组、段、层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 12、为什么说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单
位?
❖ 13、组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 14、为什么说岩石地层单位构成一个独立
的地层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局域性地层系 统?
❖ 15、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的关系 是什么?
5
❖ 16、为什么说年代地层单位构成一个独 立的地层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全球性地层 系统?其中哪几个不是全球性的单位?
❖ 17、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阶、时带的含义是什么?
地史学思考题
1
第一章 绪论
❖ 1、地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2、地史学可划分为哪几个学科? ❖ 3、什么是现实主义原理? ❖ 4、什么是地史时期和天文时期?
2
第二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 1、地层和岩层如何区别? ❖ 2、化石层序律和地层层序律定义是什么? ❖ 3、为什么要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 ❖4、什么是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5、如何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地层进
❖ 10 什么是加里东运动?它对我国造成了什 么影响?
20
第六章 晚古生代
❖ 1 晚古生界有哪些系?其年龄各是多少? ❖ 2 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各分为哪几个统? ❖ 3 晚古生代生物界的特征如何? ❖ 4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各纪的生物界的特
征如何? ❖ 5 什么是热带植物群?什么是华夏植物群?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