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环境问题的根源

合集下载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

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

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

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

环境问题的表现,根源和解决途径

环境问题的表现,根源和解决途径

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根源)与解决途径一、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由生存于其中的生物所构成的生物圈。

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以致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达到了使地球没有能力支持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程度。

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凸现出来。

一是资源短缺。

现代文明的大机器生产大量地消耗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造成了非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

按传统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

中国的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为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为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

按人口计算的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缺乏是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对人类的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直接影响。

二是生态破坏。

195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已失去了一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

森林资源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化、物种退化等。

目前世界沙漠化土地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国土的总和。

全球沙化土地及受影响的地区,每年递增100万公顷以上。

50多年来,中国的可居住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

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个物种灭绝,预计在未来的30-40年中,将有6000种植物在地球上消失。

三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

目前全世界的工厂和电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2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太阳紫外线对地球辐射的增加已经给人类和其它生物带来了危害。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4、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 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5、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 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 气环境。
6、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ຫໍສະໝຸດ 3.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的原因
1、人口多 2、国民素质薄 3、制度不健全, 4、执法力度不够
2.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
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 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甚至净化污染 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 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1、全球气候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暖) 2、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3、外来入侵物种 4、对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 求 5、滥捕乱猎、掠夺式的过度捕杀利用
5、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2.人口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3.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
产品数量
中国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一吨钢
1034千克标准煤/吨
一吨油
22千克标准煤/吨
一千瓦时电量 417克标准煤
629千克标准煤/吨 19千克标准煤/吨 325克标准煤
一吨水泥
178千克标准煤
113千克标准煤
4、 根本原因:人们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论述环境问题的根源

论述环境问题的根源

论述环境问题的根源一、政府环境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失败政府环境制度的失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1、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

与污染防治法规的纷繁复杂相反,生态保护方面的法规寥寥无几,且很少得到认真地执行。

环境污染由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较受民众及政府的重视。

生态破坏则由于远离人们的生活而被忽视2、重点源治理,轻区域治理。

这是我国环保政策的另一个失败之处,它忽视了自然界中物物相关性及环境的整体性,将各环境要素看作是孤立的,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短视之举,导致我国环保工作出现防不胜防的局面。

3、重浓度控制,轻总量控制。

这是一种失败的污染控制政策,它忽视了环境容量的有限性,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忽视了污染程度是由污染物总量决定的这一事实,忽视了污染的积累效应。

结果非但没有有效地控制污染的扩散,反而造成了污染状况的恶化。

4、重末端控制,轻全过程控制。

末端控制是一种污染控制战略,因其将控制的重点放在污染物产生后的排放限制或废物产生后的处置方面而名之。

在此,我们将末端控制作扩大解释,使其涵盖类似的生态保护策略。

我国虽在法律上确立了预防为主原则,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一些预防性制度,但这些制度都不甚完善,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沦为软约束性制度。

而直接体现末端控制的一些制度却有良好的执法依据和实施基础,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种立法状况充分表明了立法者的末端控制思维模式。

政府的各种政策之间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相关政策的失败,会影响环境政策的效率,使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因此,相关政府政策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主体制度不健全。

决策主体的行为总是为其利益所引导,没有利益的激励就不会有行为的积极性。

我国现行主体制度的缺陷恰恰在于经济利益的软约束,即许多国有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利益主体。

2、中介制度的缺乏。

我国的环境政策总体而言是行政主导型的,忽视了市场及社会中间层(即中介组织)的作用。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对策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工厂的燃煤和燃油,车辆尾气以及化学工厂的有害物质都是主要的源头。

2. 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是现代城市无法避免的问题。

这些垃圾处理方法容易释放出大量恶臭气体、有毒物质和温室气体,给周围环境带来直接危害,也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3. 化学品使用与废弃家用清洁剂、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此外,处理化学废水时缺乏严格管理也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4. 大规模畜牧业全球快速增长的畜牧业需要有大量饲料和水源。

畜牧业中产生的粪便和尿液释放出甲烷,这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

同时,农场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使得附近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

二、应对环境污染的对策1. 推行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 加强工业净化技术提升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并督促企业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来降低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此外,严格监管工厂运营,罚款甚至关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

3.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无法降解垃圾产生和填埋量。

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制度。

此外,加强废品回收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 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政府可以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和宣传片,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技巧。

5. 支持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水面漂浮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6.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污染不仅是单一国家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_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_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4. 混合型工具。由以上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环境问题, 人 们提出了标准、排污税、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多种政策工 具。然而任何环境政策工具都存在缺陷和使用特性的局限。为 了 摆 脱 政 策 工 具 “孤 掌 难 鸣 ” 的 困 境,需 要 政 策 工 具 组 合,以 完 善环境政策工具内在品质和外部条件, 因此混合型的政策工具 应运而生。事实上, 组合政策是一块多产的领域, 如押金— —— 退 还 制 度 , 税 收 — ——补 贴 制 度 以 及 退 还 排 污 费 制 度 等 。 以 税 收— ——补贴方案为例, 实质上它是标准﹑排污税以及补贴的组 合政策。在税收— ——补贴制度中, 排污者的排污权被限定在由 管 理 者 规 定 的 基 准 排 污 标 准 范 围 中 (Pezzey,1992;Farrow,1995)。 排污者对超出基准排污量的部分要支付费用。而当排污低于基 准排污量时, 政府则会对 “节约”的部分给予补贴。新企业没 有排污权, 而且必须为他们的排污支付费用。这种手段有吸引 人的特性。一方面, 它为排污者对环境的财产权范围和基准排 污量之间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联系; 另一方面, 它揭示了社会或 排污者应该支付多大的稀缺租。总体上, 它包括了作为特殊例 子的补贴和庇古税。如果基准排污量为零, 那么手段就是税 收; 如果基准排污量等同于当前 ( 没有受到控制) 排污量, 那 么这种手段总体上就成为一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 政策组合 中的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效果。因 此, 对于混合型政策工具,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 影响, 适时组合和排列有关工具, 以实现多重目标。
B, C SMC=PMC+MDC PMC
PMB=SMB
O Q Q1
Q( 污染水平)4
MARKET·市场经纬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和可行的治理方法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1. 工业活动: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排放物质如废水、废气、废渣等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空气、土壤、水体被污染。

2. 交通运输: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大量的尾气排放中含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 生活污水: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使水质受到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填埋和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出液体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1. 加强立法:建立与环境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规范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结语**环境污染是一个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治理和解决。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采取行动,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活。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家园。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2.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无一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2 环境保护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3 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对环境管理的意义:1.环境管理属于公共行政学的范畴,有利于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有利于提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环保管理人才。

3.有利于推进我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 三种生产理论的意义: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

共赢:共赢原理。

控制: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协同:冲突协同原理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1)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

(2)对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提出了超前的污染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3)促进了国家环境科学技术、监测技术、预测技术的发展。

(4)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7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1)它是进行总量控制、有效管理总量目标的重要措施;(2)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工业布局;(3)有利于促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4)有利于强化环境管理;(5)有利于实现污染总量在区域范围内的宏观调控。

实施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规划分配,审核发证,许可证的监督管理8确定限期治理项目的原则1) 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2) 坚持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原则3)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先易后难4)必须坚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5)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的范围1)区域性限期治理2)行业性限期治理(3)污染源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重点(1)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治理后对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厂群矛盾,保障社会安定有较大作用的项目(2)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区、城市上风向等环境敏感区,污染物排放超标、危害职工和居民健康的污染企业(3)区域或水域环境质量十分恶劣,有碍观瞻、损害景观的区域或水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污染范围较广、污染危害较大的行业污染项目。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1、沙尘暴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荒漠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沙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水土流失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公害病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赤潮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污染:交通工具的燃烧会产生尾气,其中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物质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等,如果不合理使用和管理,就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污染。

4. 垃圾处理: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并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和污染。

4. 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同时引导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采取绿色消费方式。

5. 增加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氛围。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生产排放:工厂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有毒废气和废水,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经常排放到空气中和水体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2. 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雾霾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生活垃圾产生: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垃圾中的有机物和塑料等易降解垃圾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4. 化学品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

严格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3. 循环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4.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采用公共交通、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建设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提升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减缓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ppt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ppt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得方法则 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 解决问题,其她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 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此三类生态问题比较熟悉,回忆 其形成得原因及防御发生得措施。
(2007年北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得人为原因 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等。
(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2011北京)人类与环境得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得关 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得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 环境日得主题就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
境中得作用示例表
大气 水文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 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控制与消除土壤得污染措施:
(1)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得治 理,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 (2)种植有较强吸收力得植物,降低有毒物质得含量(例 如羊齿类铁角蕨属得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得重金属);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 金属等); (4)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得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 得吸收。例如提高土壤得pH,促使镉、汞、铜、锌等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5)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 段,治理土壤污染。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 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 产生得主要大气环境 问题有哪些?(6分)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 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010年福建)下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 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 氧化硫排放量得主 要因素就是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因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

2、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曾出现环境污染。

3、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⑴、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⑵、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治理环境的方法(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不能离开发展,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发展。

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两个世纪中追求工业化造成的后果。

他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负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责任,也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的环境问题(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1972年第一次环境做大会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第21条也明确规定,各国对其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是各国的内部事务。

(4)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在国际环境事务中,存在着忽视发展中国家具体困难的倾向,他们的呼声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参与国际环境领域中的活动与合作。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它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对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污染工业机械和设备的广泛使用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这些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和重金属,通过排放进入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排放,渗入地下水,造成水源污染。

同时,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也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和建设活动导致大量土地的开发和污染。

例如,建筑工地产生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城市发展还带来大量车辆尾气和垃圾产生,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4. 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燃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是引起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5. 生活垃圾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是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环境污染的影响1.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湖泊和河流受到污染。

这些不仅影响了自然界的平衡,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水污染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土壤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慢性疾病。

3. 气候变化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4. 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旅游业和生态旅游来说,环境污染可能减少游客数量,降低就业机会。

此外,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5.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措施探讨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措施探讨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措施探讨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存在于许多方面,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首先,农村地区人口过多,资源紧张。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加剧。

其次,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大量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影响了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

再者,农村生产方式落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导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环境保护设施的缺乏,加剧了农村环境问题的恶化。

此外,农村人文素质较低。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增加。

导致消耗资源增多,环境压力增大。

再者,农村经济结构单一。

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无法有效脱离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另外,农民生产生活意识较弱。

部分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只关注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最后,宏观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支持不够,导致一些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其次,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生物物种减少造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

(二)森林资源破坏造成森林破坏多的原因有:1.砍伐林木;2.开垦林地,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3.采集薪材,我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4.大规模放牧,在西北、内蒙地区放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

(三)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1.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畜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对湿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及生态功能减弱,直接导致湿地系统的退化。

如松嫩平原的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和草原,垦荒活动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

2.水利工程建设,人为修建水库和堤防,特别是随着水库库容和堤防长度和高度的增加,拦截水源使得河流下游以及周围的水利联系减少乃至被切断,一方面减少了平原区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的上游水源;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切断了内流区的外泄通道,导致湖泊萎缩、沼泽化,沼泽湿地变干、萎缩,使地表盐分难以向下游排泄而加剧湿地盐碱化。

3.点面源污染,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富集、土地盐碱化、农药杀虫剂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湿地水体受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

环境问题的根源作文

环境问题的根源作文

环境问题的根源作文一、命题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全球变暖、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环境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根源。

请你以“环境问题的根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1. 主题理解。

本题的主题是探讨环境问题的根源。

学生需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如全球变暖、资源匮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这要求考生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2. 立意角度。

人类中心主义角度:人类长期以来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开发自然,认为自然是人类索取资源的对象。

例如,无节制的森林砍伐,是为了获取木材、开垦耕地,这背后是人类将自身利益置于自然之上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

经济利益驱动角度: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如某些小型化工厂,为了降低成本,不安装有效的污染处理设备,直接排放污水废气,这种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无视环境成本,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角度:虽然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

例如,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因为科技发展依赖于能源,而早期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不足,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变暖。

社会发展模式角度: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往往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一些地方政府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这种片面的发展模式也是环境问题的根源。

3. 文体选择。

可以选择议论文,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分析案例等来论证自己关于环境问题根源的观点。

例如,在论述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问题根源时,可以引用一些生态学家的研究数据,如森林砍伐速度与物种灭绝速度之间的关系等。

也可以选择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与环境问题根源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第一篇: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

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

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

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