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从提出至今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本次实验通过测定男女共三十名被试完成7种Stroop干扰任务,从多个维度对色词的stroop效应进行探索,揭示了念字和唱色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通过对全部数据的分析,证实了Stroop效应的存在,同时证明并无男女差异。
关键词
Stroop干扰效应 认知过程 条件反射 字色矛盾 唱色
1、 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它们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J.R.Stroop于1935年设计了一种实验,使用的字与写这个字的颜色相矛盾,要求被试不念字而是念字的颜色,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比说出色字颜色的反应时要长,对10张色纸颜色的反应时为63.3秒,说出与字有矛盾颜色的反应时间为116.3。后续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字色矛盾时,唱色的认知过程受到干扰。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对于念字和唱色的过程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对于成人,念字可以说已经成为条件反射,而唱色要克服字义,单独对颜色进行加工,二者产生了冲突,造成念字对读色的干扰。而对于幼儿,对文字还没有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干扰的作用也不大。
早期的Stroop干扰范式是使用人为冲突的方法,研究人们内在反应的差异,核心程序是色彩词语颜色一致和不一致的命名,结果发现,不一致的色彩命名时间要比一致的命名时间长,说明冲突导致反应时间的延长。Macleod回顾了从1935年开始的关于Stroop效应的大量研究,他把研究成果归纳为18个方面,如用系列刺激、单个刺激和作各种不同反应都观察到Stroop效应。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stroop效应研究的常用范式是,使所呈现刺激中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相互发生干扰。在字词阅读中,字义是目标刺激,颜色是起干扰作用的分心信息;在颜色命名中,颜色是目标刺激,字词成为干扰信息。一般认为,字词阅读和颜色命名两种任务信息加工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字词阅读是自动加工过程,迅速而无意识,这种对字词阅读的高度自动化是个体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颜色命名的自动化程度低,是有意识的控制加工过程,占用较多的心理资源。
Stroop 效应的研究已由一种现象演变为一种实验范式由当初的颜色与颜色语词之间的干扰研究扩展到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选择机制研究研究领域由认知心理学扩展到应用层面,研究对象由正常人群扩展到特殊人群由普遍现象的探讨深入到规律和机制的研究这种发展是 Stroop 本人所始料不及的。从现有文献来看 Stroop 效应新近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的加工是自动的还是控制的 Stroop效应的选择机制是基于目标还是基于反应 情绪信息是否存在 Stroop 三个方面。对于 Stroop 效应发生发展的认知机制条件以及理论建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另外 Stroop 效应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一切给予了研究者以极大的挑战和动力同时这种挑战和动力又将促进效应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 Stroop效应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或特征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研究发现情绪言语禁忌语和数字认知中存在Stroop效应,互补颜色导致Stroop效应,减少抑制能力影响 Stroop效应,通过Stroop效应可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等.
本次实验通过测定男女念字与唱色的反应时的方法,重复J.R.Stroop著名的实验。本次实验的假设是,在字色矛盾时,唱色的反应时间与念字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从而说明证明Stroop效应的存在,同时证明此认知过程并无性别差异。
2.方法
2.1被试
心理学院2009级本科生30人,其中男女生各15人,年龄18—24岁,各项指标正常。
2.2仪器和器材
计算机、PsyKey心理学实验教学系统,手柄一个
2.3实验设计及程序
每次实验要求被试完成七项任务。有时念字,有时唱色(即说出字的书写颜色),并记录所用时间。 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要强调从头念到尾,再从尾念到头,错了要改正然后再继续。任务完成后,被试按“停止”键停止计时,实验过程中不给反馈(总时间/2,即每念一遍所用时间)。
3.实验结果
由于实验过程中一些被试的不规范操作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用,故剔除不纳入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如下图、表:
表一:念字、唱色反应时/(ms)
黑色色词-念字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
字色矛盾-唱色
纯色-唱色
字色无关词-唱色
字义干扰词-唱色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
5098.26 5519.39 8955.29 6103.28 6731.39 6731.71 8366.10
图一:念字、唱色反应时/(ms)
由表一和图一可知:字色矛盾-唱色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其他情况下的反应时;黑色色词-念字反应时最低;念字反应时显著低于唱色反应时。
表二:男女念字、唱色反应时/(ms)
黑色色词-念字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
字色矛盾-唱色
纯色-唱色
字色无关词-唱色
字义干扰词-唱色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
男6566.13 5266.00 10073.27 6174.27 6566.13 5985.80 8043.93
女5321.69 5756.94 7909.19 6037.13 6886.31 7431.00 8690.27
图二:男女反
应时比较
有图二和表二可知:男生在黑色色词-念字、字色矛盾-唱色、纯色-唱色的反应时上高于女生,其余项目反应时低于女生;男生反应时波动大;女生的字色矛盾-唱色反应时低于了其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的反应时。但均不明显。
4、 讨论
在大量教科书和研究报告中都对 Stroop 效应进行了验证型研究,通过我们自己对Stroop效应的验证,我们发现,字色矛盾-唱色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多,而黑色色词-念字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最少,产生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被试的经验所致,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通常面对的都是通过黑色字体来识别文字,而字色矛盾-唱色花费的时间最大,则就是对Stroop效应的证明。即颜色和字义的加工是两种通道。男生和女生在对各种不同的加工上所表现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或者说是各有千秋,这个可能与男女的加工方式有性别差异造成的。
一个有颜色的靶子,颜色词作为靶子词的分心物存在于靶子词的周围,其位置有整体和分离两种情况。当颜色词和靶子位置是整体时产生了Stroop 效应,说明颜色词的词义干扰了对靶子颜色的命名. 当颜色词和靶子位置是分离时没有产生Stroop 效应,说明对颜色词的加工没有达到语义水平,颜色词没有干扰靶子颜色的命名。据此提出词语的视觉识别依赖于空间注意和被试的心向空间注意不确定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外围词语被加工的可能性。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较小,因此念字的加工时间比说颜色的加工时间短。Stroop效应证实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引起的行为结果存在质的差异 ,色词的无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出现 ,而色词的有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反转。一个处于分散注意状态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 ,既可以通过集中注意的方法使之达到有意识知觉 ,也可以通过增强刺激特性使之达到有意识知觉。
字色矛盾色词的念字任务反应时显著低于唱色任务,证明了人脑对字义的加工优先于对颜色的加工,唱色任务中字义对唱色产生了干扰。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信息加工的自动化造成的。自动化与练习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对字义加工的高度自动化,而颜色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唱色时受到字义的干扰较强,而念字时受到颜色的干扰相对来说要弱的多,但这种干扰也是存在的。即自动化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既不是某种双重条件,也不是终点状态。字的结构或字形会对唱色有影响
,实验者认为这也跟人脑对字义加工高度自动化有关。当色词呈现,人脑自动进行字义加工,字的结构或字形越简单,加工所需时间或预备时间越短,反之越长。在本实验中,中文字明显比X结构复杂,因此反应时也就较长。
5、 结论
5、1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当色词的颜色与该色词所表示的意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比命名非颜色词或字符串颜色反应时长。该实验结果验证了Stroop效应。
5、2 此认知过程在男女中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