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行路难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合集下载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1、师生互动,了解李白生平: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生:唐代。

师:李白字什么,号什么?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李白的诗歌以什么风格著称?他有什么雅号?生:浪漫主义,被称为:‚诗仙‛。

师:好,说得很好。

2、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师: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问题一: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生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开阔的胸怀和豪放的精神境界。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重视友情。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的心情。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苦闷的心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才华横溢,满腹忧愁。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乐观。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0课《行路难》其一,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呢?生: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有着远大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本来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的才略,但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着的嫉妒、诽谤,自知不为当权者所容,乃愤然辞朝而去。

《行路难》课堂实录

《行路难》课堂实录

《行路难》课堂实录篇1:《行路难》课堂实录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同学们对你的赞赏。

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还可以再长一点。

(一生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模仿学生读书。

)师: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范读。

)生1:听您朗诵《行路难》,仿佛感觉老师就是李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谢谢,我多么希望能将李白约出来,在这堂课上和大家见见面。

生2:我觉得老师读出了感情的变化,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注意到了这首诗情感的抑扬。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结合书下注释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历程。

(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

)师:在“花间一壶酒”之中,在“举杯邀明月”之时,在意气风发之际,在愁苦无助之刻诵读李白的诗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

谁愿意再来朗读一遍。

(一生朗读,全班掌声。

)师:情感比较到位,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的?生3:一开始是……说不出来。

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着急。

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

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

余映潮教学 《行路难》

余映潮教学 《行路难》

●课中微型讲座
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 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 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 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一首因警句而情韵飞扬的 诗。
●课文联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背景材料
《行路难》(其一)表达了李 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 心情。
●学习活动一
诗歌吟读
●学习活动二
美句感受
●学习活动二
话题:试从句义理解或字 词品味的角度说说你感受到 的诗中美句。
●学习活动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教学结语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谢谢! 谢谢!
●学习活动三
难句欣赏
●学习活动三
话题:欣赏《行路难》第 三、四两句的表达手法与表 达效果。
●学习活动三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 事来表达心中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内 心的憧憬。
●学习活动二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 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 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 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 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 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 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 出路将在什么地方?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李白
行路难
执Hale Waihona Puke 余映潮●背景材料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实录29节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实录29节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实录29节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七颗钻石》24.《赫耳墨斯与雕像者》25. 《故乡》26.《陋室铭》27.《纪念白求恩》28. 《孤独之旅》29.《爱莲说》1、《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

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完整word版)余映潮教学实录

(完整word版)余映潮教学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非常高兴和我的校友们一起上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

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十九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

课件显示: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

(课件显示)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生:(静听)师:下面听第二遍。

这一遍听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形象 (课件显示) 。

“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

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

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二)生:(静听)师:下面咱们听第三遍。

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

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这次的朗读文件是下载的一位播音员的朗诵,比前两次的要读得好一些。

好,作好准备。

咱们听读、跟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三)生:(小声跟读)师:好,下面就由我们自己来朗读了。

读,也要读三遍,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语音(课件显示)。

老师先示范第一段(范读第一段).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下面大家就开始自己读一遍.生:(各自朗读)师:请看第二遍读的要求: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

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

怎么样理解这“聪慧"二字呢?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

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教学实录导入学习【投影展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师: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李白?生:豪放的,风雅的,浪漫的,不惧权贵的……生:能喝酒,能写诗。

师:读者称李白“诗仙”“酒仙”“谪仙”。

既然是“仙”,肯定是无愁也无忧喽。

可是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原来潇洒狂傲的李白也有忧愁烦恼。

师:今天我们学习《行路难》来体味诗人人生道路的各种况味。

构思画作,体悟心情【投影展示】挑战任务,描述画面近期校园“文化角”准备以一组图片来表现“太白,行路”这一主题,要求选用《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构思画面,展现太白的脚下之路与“心中之路”。

请选取诗句来构思一幅画作,并以“行路,”为画作题字。

(横线上要填表现李白心情的词语)示例:我选取“停杯投箸不能食”构思画作,表现“太白的脚下之路”。

我构想画作的内容:李白坐在人群之中,金酒盏里盛满了玉液琼浆,白玉盘中更是数不尽的珍馐美馔,朋友间觥筹交错,而他却没有举杯,也没有进食,他是那样的落寞!我为画作题字:行路,迷茫。

因为没人能懂李白洒脱外表下渴望建功立业的内心。

生:李白面对美酒嘉肴,吃不下。

为什么吃不下?师:这个问题很好啊,我们留个悬念吧。

生:我选取“拔剑四顾心茫然”构思画作,表现太白脚下之路。

我构思画作的内容:李白身处人群之中,金樽和玉盘里盛满了美酒佳肴,他却索然无味,丢下酒杯,盯着盘子,眼神游离。

李白站了起来,眉头紧锁,拔出佩剑,四处张望,总想做点什么,却无所适从,一脸茫然。

我为画作题字:行路,茫然。

师:你觉得哪些词很有意蕴,体现了李白的心情?生:“停”“投”这个动作可以看出李白心情不好,吃不下饭。

生:“拔”字,师:我们咂摸咂摸“拔剑”,为什么“拔剑”【投影展示】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余映潮教学《行路难》课件

余映潮教学《行路难》课件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手 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氛围
评价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 与度是否高。
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 《行路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 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需求和 期望。
教学反思
CHAPTER 05
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结词
感受李白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大声朗读《行路难》这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体会李白诗歌的 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学生需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思考这首诗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余老师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整合
余老师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通过课堂 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多种方式,全面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余老师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 源、图书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 习素材和参考资料。
余映潮教学《行路难》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CHAPTER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行路难》的创 作背景和李白的人生 境遇。
熟悉诗中运用的典故 和象征意义。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成语及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0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完 整,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的要求?
0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 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八年级《行路难》教学实录

八年级《行路难》教学实录

八年级《行路难》教学实录八年级《行路难》部分教学实录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一定对诗歌都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谁来为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这首诗?生:(举手,朗诵)师:哪位评委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生:我认为“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读得不好,感觉语调和语气都很平淡。

诗人在宴会上都把剑拔出来了,(笑)可见他此时的情绪一定是很激越的,拔出剑但又不知道要干啥,内心茫然,抑郁苦闷,所以“心茫然”。

我觉得“拔剑四顾”应读的激昂一些,“心茫然”要读的缓慢、愁苦一些。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你能不能来试着把这句诗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班同学自发鼓掌)师:确实不错。

刚才老师注意到,在杨翀羽同学发言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笑了,为什么笑啊?生:吃饭的时候拔剑干啥,不合理啊!师:对阿,好像不太合理,人家请他吃饭,为他送行,他吃不下就算了,还把剑拔出来了。

可见诗人的意思有可能不是真的把剑拔出来。

唐代有位诗人叫贾岛,他写过一首诗叫做《剑客》,其中有一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意思是说剑客凝聚多年的心力磨成了一把剑,但是却曾没有试过他的锋芒。

生:(举手)我知道了,这句诗诗人想说的是我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机会施展。

师:好,你的反应特别快。

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齐声回答,“同意”)师:我们现在也这样用,比如我可以说,同学们九年磨一剑,明年要到来的中考,就是同学们亮剑的时刻。

好,现在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在这句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生:(学生齐读)师:还有哪位评委要点评?生:(举手)我觉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他读得太低沉了。

这两句诗用了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的愿望。

师:这两个人是什么人?有什么共同点?生:共同点是都得到了国君的赏识,被重用,在仕途上大展拳脚。

所以说明诗人还没有死心,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阿!生:课下注释写得很详细,我是在预习的时候看注释知道的。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牵l教参名 例 j学考师 I 大.典
《 行跆难》 教学实录 及评点
画 执 教 : 映潮 余 点评 : 孙竹 青
教 学 时 间 :0 9年 4月 1 20 7日
过 。箸 ”筷 子 。 两 个 字 在现 代 汉 语里 常 常 用 到 。 “ , 这 再 画 两 个 词 。 长 风 破 浪 ”原 来 的表 达 是 “ 长 风 “ , 乘
师 : 。 后 一 句 我们 再 来 学 读 一下 , 我 读 。 好 最 跟 ( 教师 范 读 , 生 跟读 ) 学
( 学生 朗 读 )
师 : “ 发 了 怀 才 不 遇 的 情 怀 ” 在 课 题 旁 边 把 抒 批 “ 才 不遇 ” 说 , 才 能但 是无 法 施展 。 怀 是 有
个 字 来 表达 . 思 是 一样 的 意 再画 两个 字 。 停杯 投 箸 不能 食 ” “ ” “ 挂 云 “ 的 箸 ,直
生 1我 觉 得 诗 中美 旬 是最 后 一 句 。 :
师: 请你 阐 释 。
帆 济 沧 海 ” “ ”这 两 个 字 的 含 义 很 重 要 。 济 ”渡 的 济 。 “ ,
“ 路 难 ” 乐府 古题 ,“ 行 是 乐府 ” 指 的是 能 够 配 乐 。
的歌 诗 。 乐府诗 是 一 种 古体 诗 。 李 白的 《 路 难 》 三 首 , 要 抒 发 了怀 才不 遇 的 行 共 主
情怀。
来, 再试 。 二句 要 比较 地抑 , 后一 句要 很 好地 扬 。 第 最 ( 生 第三 次 齐读 课 文 ) 学
3 8 0
教参名 例I 学考师 攀 大・典I J l
生 1 前面 已 经 说 了 “ 杯 投 箸 不 能 食 , 剑 四 顾 : 停 拔 请做记录 :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目录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24\《老王》教学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1、《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

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课堂实录)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课堂实录)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

说教材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1、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生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生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生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生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2、师生互动,了解李白生平: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生:唐代。

师:李白字什么,号什么?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李白的诗歌以什么风格著称?他有什么雅号?生:浪漫主义,被称为:“诗仙”。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行路难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下载

行路难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下载

《行路难》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上传者:**************************简介:特级教师余映潮《行路难》精品视频课堂录像.相关素材:简介:周军讲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作品赏析,时长30分钟,内容非常详实,适合老师上课参考,也适合学生自学使用。

视棒棒的!上传者:cxxskxzx 「下载次数:918」简介: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画面感强,有字幕,朗读雄浑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上传者:cxz744 「下载次数:507」简介:人教版八年级上《行路难》视频,精彩视频,栩栩如生,适合学生朗读,模仿。

本视频为mov格式。

上传者:zhuhongzhan 「下载次数:1147」简介:画面优美,音质浑厚,上课时配文朗读,特别适合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传者:manbuyunduan123 「下载次数:1463」简介:古诗朗读带,利于深刻学习语文,及对文章的更好理解与背诵,体会其意境,其吐字清晰,悠扬深远上传者:Master1997 「下载次数:4468」简介:古诗文朗读可以提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3890」上传者:**************************简介:特级教师余映潮《行路难》精品视频课堂录像. 「下载次数:1941」上传者:********************简介:魏晋南北朝诗歌:鲍照《拟行路难》其六诗朗诵。

「下载次数:2889」上传者:******************************.cn简介:与鲍照《拟行路难》形成对比鉴赏,画质精美,配乐优美。

「下载次数:6207」上传者:*******************************.cn简介:以李白《行路难》为歌词的流行歌曲,由国内著名音乐人庞岩创作并演唱。

可以有效加强学生记忆效果。

《行路难》教学实录(获奖)

《行路难》教学实录(获奖)

80%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 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03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 李白及其诗歌的已有认知,为 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内涵。
学生活动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行路难》是唐朝诗人李白的 一首诗歌,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文学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 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
教学目标
教学实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教学实录的形式,详细记录《行路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借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唐 诗。
意义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教学实录的分享和交流,加强教师 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02
《行路难》的背景与教学目标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诗歌与学生产生共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与改进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 高,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
部分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仍存 在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和 针对性训练。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 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 生的学习需求。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 文献3]

(完整版)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完整版)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目录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24、余映潮点评《老王》教学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1、《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

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

(初中精品)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精品)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教学实录行路难李白一、导入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唐代诗人杜甫和当代诗人余光中都为他写下了诗句(PPT):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寻李白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结合自己的了解,简要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生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2:李白豪情万丈,是浪漫主义诗人。

生3:李白洒脱不羁,不受拘束,向往自由。

师:大家所熟知的李白,大多都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豪情万丈、洒脱俊逸的一面,然而,作为一个志在四方的“常人”,在人生的起落转折中,李白还有着更为真实、更打动人心的一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行路难》(其一),去感受诗人冰与火冲突交织的复杂心境(板书课题)。

二、活动目标1.诵读入诗境,感知诗歌内容。

2.品读悟诗情,分析诗人形象。

3.悟读解诗魂,体会诗歌精神。

三、诵读,入诗境(一)字正腔圆地读师:我们先来看《行路难》这个题目PPT:(齐读)乐府古题,是一种乐章名,是一种曲调;《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一。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老师提出的朗读要求。

(一生读,一生评价。

)师: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生:他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对。

“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塞”,在这里是堵塞的意思,应该读sè。

师:看来这位同学预习得很充分。

“塞”是个多音字,要注意它在诗歌中的意思。

请大家再找一找,文中还有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生:济,在这里是“渡”的意思,读四声。

师:大家表现得很棒,接下来请大家字正腔圆地齐读诗歌。

(二)抑扬顿挫地读师:通过预习,大家也了解到,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七言歌行体,七言诗在节奏上的特点是什么?生:二二三或四三。

师:哪一位同学自告奋勇,试着读一下这首诗,注意第二个朗读要求,读准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课堂实录(余映潮版)来自《中学语文》教师版教学时间:2009年4月17日教学地点:广西南宁二中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显1)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

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

再读背景材料。

(屏显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生朗读)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

“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

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显3)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两个字。

“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

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画两个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

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

“济”,渡过。

“箸”,筷子。

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再画两个词。

“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

(学生齐读课文)师:好。

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

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教师示范四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

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

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

来,再试。

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

(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师:好。

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

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

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里面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批注)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

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

请举手发言。

(学生举手)师:谢谢你。

生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

师:请你阐释。

生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后仍然要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美。

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谢谢你。

(学生举手)师:谢谢。

生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

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

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

好,继续。

生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

师: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在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

真美。

生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里不仅有一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

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

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现实心情的迷惘。

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

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面来。

(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

(屏显4)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

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

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

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请做记录:(屏显5)课中微型讲座(一) 警句——让诗文生辉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

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6)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

让我们再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

(屏显7)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两个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的作用。

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师:同学之间,两两交流。

(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举手)师:请你来,谢谢。

生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

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

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师:嗯,很好。

谢谢你的演讲。

师:而且你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

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阐释了。

生6:我选第四句。

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

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

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

我再来阐释一下。

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

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

好,我们再来学一种知识。

看屏幕。

(屏显8)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

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

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

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

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屏显9)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学生齐读)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

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

齐读。

(屏显10)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师: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两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屏显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

这就是话不直说。

师:警句是哪两句?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

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

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

学生齐声背读。

师:多好啊。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

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屏显12)教学结语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这两句话表现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点评】余映潮老师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他又说,“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

”他还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

”余老师执教的这首《行路难》,正是这些教学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这节课,能够在如下方面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巧妙的切入余老师重点运用了“选点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学。

这种方法要求师生集中目力,努力对文本中的某一个点——如课文的精美处、深厚处、丰满处、奇妙处、疑难处进行足够的咀嚼品味,进而读通读透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