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名师公开课堂实录示范课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请大家把背景材料读一读。
(屏显)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70年-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最后一课》是关于战争的故事。是关于战败国的故事。是关于学习祖国语言的故事。
评点:开课伊始,直接入课,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然后顺势引入作家及作品背景的介绍。这是余老师常用的开课方法,简洁直白,不浪费课堂一分一秒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项重要的知识。大家做笔记。
(屏显)
《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师:《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的背景,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微小的场景,那是战争的气息,我们很难感觉到,没有炮声,没有硝烟,故事是在学校里展开的,在教室里展开的。这微小的场景,平凡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崇高的主题,那也是一读文章就能够感受到的。
评点:简洁开课后,余老师仅用十六字清楚明晰地表达了他的教学创意: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欣赏《最后一课》的表达艺术,这种教学创意来源于余老师课前对教材的精准研读,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
同学们,我们把这几个词,读一下吧。
(屏显)
婉转皱边郝叟
祈祷懊悔哽住
师:好,把“郝叟”两个字写一下。“郝”字一定要认识,中国人有一个姓氏,就是姓“郝”,郝叟,一个姓郝的老头儿,这个翻译就很有味道了,就是音译,但是一下子把人物的年龄给“翻译”出来了。注意“祈祷”两个字的写法,偏旁不要写错。还要注意“懊悔”的“懊”下面不要封口,不要多写一横。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课文细读。我们要品析,还要欣赏。细读的内容是: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
(屏显)
课文细读
我的教室
我的课
我的老师
评点:所谓课文细读,即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利用精段品析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目的。就本课而言,如何阅读这篇小说,余老师选取三个点来细读,即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余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示范。
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第10自然段。
师:“小弗郎士来到了教室,看到他的老师穿上了礼服,看见镇上的很多老百姓已经在教室里坐着了”。请大家思考:这一个片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安静的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把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好,开始读书,思考。
学生读书,思考,旁批。(3分钟)
评点:这里教师明确学习任务,说明了学习的方法,给了3分钟自读学习的时间,全班学生各自独立地读书、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静静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师:好的,谢谢大家的思考。我们来交流看法。
生1:韩麦尔老师,他十分庄重,而且教室里多了一些小镇上的居民,这都和平常上课时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暗示这一天是不同寻常的一天,特殊的一天。
师:哦,这位同学,他告诉我们这一处场景,这个教室它弥漫的是不同寻常的气氛,请大家注意这样一句话“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这就是关键句子。
生2:作用是渲染一种特别紧张而又迷惑的气氛,为小弗郎士后来恍然大悟做铺垫。
师:分析得好啊。这位同学,仍然说这个场景,渲染了一种氛围,他觉得作用是和小弗郎士对世界的观察起着照应的作用,这个“照应”一词很重要,你们看郝叟,这个老头儿,
后面没有照应吗?郝叟把破了边儿的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大眼镜,这就是照应。这一段的重要作用是把故事中的人物都出现,并且与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照应。
生3: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这句话是对老师的外貌描写,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他是为纪念这最后一课而穿这件漂亮的礼服。
师:分析得好。我告诉大家一项知识,写老师的衣服,从小说的角度来讲,叫服饰描写。记住。衣服的服,装饰的饰。这里的服饰描写,同样的是表现三个字:此课的“不平凡”。
生4:我从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的描写,看出了今天的气氛也不同寻常。
师:今天镇上好多人都来了,特别写了郝叟。又抓了一个关键词“不寻常”。好的,我们来感受这一段的重要作用。告诉大家这样八个字:设置场景,人物出场。
(屏显)
设置场景人物出场
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请做好笔记。读短篇小说,要观察短篇小说的场景在哪里,这就叫有了阅读能力。你不知道场景,你还读什么小说呢?你们小学的时候,学过《刷子李》没有?《刷子李》表现刷子李的场景在哪里?
生5(小声)说:就是那个刷墙的房里。
师:对,刷墙的房间,于是故事就在刷墙的房间里展开。那个房间就是场景,表现刷墙人的故事。再看《卖火柴的小姑娘》,一篇童话,它是在什么场景里表现小姑娘的?
生6:在寒冷的街上。
师:寒冷的大街上,还有一个具体的场景?
生7: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
师:对,墙角。那么大的街上,那么欢乐的节日,她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墙角,呆在那里,最后这个小姑娘冻死在那个墙角里了。所以了解人物,要了解场景。这个是太重要了。
师:这一段的另一作用就是让人物出场,“我”,小弗郎士出场;老师出场;镇上的人们出场,于是故事就开始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圣诞节的晚上,一个金色头发的小姑娘在街上走着,人物出场。这是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懂得了吗?好,再把你们的分析加进去,又有四个字,渲染氛围。
评点:以上完成课文教学的第一项重点内容,明确“我的教室”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教师利用“横联”的方法,阐释了《刷子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设置场景的作用。这种手法非常巧妙,增添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文厚度,由“一课”走向了“一类”,使学生的视野豁然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