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城市选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

杨文衡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受风水的影响很深,

追溯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下面分三

个部分来谈。

一、影响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的宇

宙观和自然观

1.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形成。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的墓葬方向是上南下北(按照古代的习俗,生者南面,坐北向南;死者北首,头北脚南),墓穴南部呈圆形,象天;北部呈方形,象地。整个墓穴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以后在建筑上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特别是地方观念。如:穹隆顶墓室,半球形封冢,方形墓穴,城市和居室都是方形,跟墓穴为方形的意思一样。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城门,均呈现“上圆下方”的形状,以象天地。紫禁城城门之“内圆外方”造型,表示紫禁城内外的差别犹于天上人间,城内为天,住着天子;城外为地,住着老百姓。紫禁城中太和殿内,有“上圆下方”的藻井(又称龙井),这种结构,即所谓“上仿像夫天体之圆,下效法乎坤德之方”。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善因殿,大钟寺内的钟楼等,均为上圆下方之重檐建筑。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中,有一处大型祭坛建筑基址,整个布局由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组成,按南北轴线对称分布,南圆北方,也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

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出士了大小不等的玉琮,它外方内圆,寓意也是天圆地方观念。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式盘,是天圆地方观念的典型体现。式盘中的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方形。

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也曾显现过地圆的思想,但只是昙花一现,不为社会主体思潮所接受和承认。唐代外国的地圆观念曾传入中国,但也不为中国人所接受。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也把西方的地圆思想和地图传入中国,但接受者寥寥,反对者则浪高。直至清末,地圆观念才在中国站住了脚跟。因此,天圆地方观念不仅影响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达两千多年,而且一直影响中国的城市规划,这事并不奇怪,是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的。

2. 天人合一的有机论自然观

有机论自然观认为,天、地、人等自然界万物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现象都是按照等级秩序而与每一种别的现象联系着。其表现有4个方面:

1). 天地之间的关系。风水家认为,天地相通,天地是一个整体。因此,有天理则有地理()。比如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天有象,地有形()。这种思想最初来源于《周易》,“《易》与天地准”,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摹写的底本,因而它与整个自然界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在《周易》中已奠定了基础。风水家在《周易》的基础上,对有机论自然观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地球上的山形与天上的星体相合,地球上的河岳就是天上的星辰,原非二物。如天东有苍龙在九天,谓之苍天,其下即为东岳。北有玄武为玄天,其下即为北岳。南有朱雀为炎天,其下

即为南岳。西有白虎为昊天,其下即为西岳。中有北极为均天,其下即为中岳。天上有天河天汉,地上即有长江、黄河。天上有四垣九野,地上即有垣局以造王城,有分土以域九州()。这里讲的天上各种星宿名称都是人为的,人们用帝王百官和宫室土地人物等名称来表示空中星宿,将天空星座分为中央、东、南、西、北五部分,称作五官。中央是中官,包括三垣:上垣太微垣,即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的天区。中垣紫微垣,即北极周围,包括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地区(地理纬度约度)常见不没的天区。下垣天市垣,即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三垣中每垣都有若干颗星作为框架,界限出这三个天区的范围,它们好像是围墙,故称垣。三垣中,紫微垣是天空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人间天子居住的宫殿也叫紫微宫、紫禁城。由于这个缘故,风水家在选择国都时,地上的山川形势也要符合三垣。这种作法除了有机论自然观起一定的作用外,还有皇权天授或皇权神授的思想在作怪。《人子须知》讲,帝都乃至尊之地,地理之大莫先于此,必上合天星垣局,下钟正龙王气,然后可建立。

2). 天人之间的关系,又称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意指自然与人、天道与人道相通、相类和统一。《周易》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在西周时代,把人和社会看得很重要,与天地并称三才。它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作为主体看待。无论怎样谈天谈地,最后总是归结到人和人的事业。宇宙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大自然的天象变化与人体的气化活动有直接的相互感应和共通的规律。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季节气候有关的流行病,巳有越来越群体化和频繁发生的征象,这是宇宙大天地的阴阳失调造成人体小天地的阴阳失调。天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借天例人,推天道以明人事,这就是“天人一理”。《史记.乐书》也说,天与人相通,就好像是形和影的关系。风水家根据“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提出城市选址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天人感应”说。这是由西周时期的天命论思想发展来的,是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主要观点是天人一体,相感相应。自然界的现象,都是天神意志的表现,灾异怪变以及吉利瑞祥,也都是天受感应后而施加于人的奖惩。道教初期的经典《太平经》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说人是天之子,当替天行事。人君至诚的心能感动上天,使阴阳变易。如果人君逆阴阳,背天心,则会有灾异,这是上天对人君的劝告。风水家把“天人感应”思想引入城市选址和规划中,从而出现了象天型的城市选址和规划。

4). 三才论。这是指天、地、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就是说从包羲氏开始,人们就注意观察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了。《周易.系辞下》明确提出“三才”之名,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吕氏春秋.情欲》曰:“人与天地同。”人有主动性,能参天地,即效法天地,但不能改变天地。风水家吸收了这种思想,认为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风水家在选择城址和规划城市时,必须贯彻三才思想,天地人全面考虑。

3. 生态环境选择思想

风水学说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生态环境选择思想,这种思想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只是本能地选择生存环境,被迫去寻找既能躲避自然灾害,又有丰富食物资源的地方居住。这是一种下意识的环境选择。由下意识的选择逐步过渡到有意识选择,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上百万年的时间。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选择环境的知识,比如:居住地点基本上都选择在河流沿岸的台地或阶地上;或河流曲流的地形部位;或依山傍水,背风向阳之地;或大河下游平原的土墩上;或沿海岸边的高阜冈丘上。此时人们对环境的选择大多数是有意识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