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盆腔CT
医学影像-胸、上腹和盆腔CT详解
胸部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胸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空腹、停止服用特定药物或含碘药物。
胸部CT扫描过程和流程
胸部CT扫描通常由患者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通过电脑控制的射线源拍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
常见胸部CT扫描结果分析
胸部CT扫描的结果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检测肺部结构异上腹部CT扫描通常由患者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通过电脑控制的射线源拍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
常见上腹部CT扫描结果分析
上腹部CT扫描的结果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检测肝脏、胃、肠道、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和病变 情况。
上腹部结构和器官CT成像
上腹部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位于腹部上半部分的器官和结构,如肝脏、胃、胰腺和肾脏等的高分辨率图像。
盆腔CT扫描介绍
盆腔CT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查和评估盆腔内的器官和结构,如子宫、卵巢、膀胱和直肠等。
盆腔CT扫描用途
盆腔CT扫描可用于评估盆腔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如肿瘤、囊肿、感染以及评估手术前后的情况。
盆腔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盆腔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空腹、停止进食或 服用特定药物。
上腹部CT扫描介绍
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查和评估位于腹部上半部分的器官和结构,如胃、肝脏、胰腺和 肾脏等。
上腹部CT扫描用途
上腹部CT扫描可用于评估腹部疾病、检测肿瘤、查看器官结构异常以及评估 手术前后的情况。
上腹部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停止进食、喝水 或服用特定药物。
上腹部CT影像分析技巧
上腹部CT影像分析需要医生对多个器官和结构的不同层面和密度进行细致观 察和解读,以判断病变类型和位置。
CT室腹部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放射科腹部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肝脏二、CT肝动脉造影(CTA)三、CT肝门静脉造影(CTAP)一、肝脏【适应证】1.肝脏良、恶性肿瘤:肝癌、转移瘤、海绩状血管瘤。
2 .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包虫病。
3 .肝脏炎性占位病变:肝脓肿、肝结核。
4 .肝外伤。
5 .肝硬化。
6 .肝脂肪变性。
7.色素沉着症。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训练病人呼吸及屏气。
(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检查前4h禁食。
(4)检查前Ih口服1%~2%的含碘对比剂水溶液或水500~800m1.,临上机前再服300m1.o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扫描机架0°。
⑥扫描野(FOV):体部范围。
⑦扫描层厚:5~IOmm°⑧扫描间隔:5~10mm0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80SIOOm1.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2~4m1.∕So③扫描开始时间:注射60-8Om1.后开始连续扫描(8SIOS扫描周期)。
④延迟扫描:必要时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5-10min作延迟扫描。
⑤其他扫描程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以及增强图像。
(2)图像显示采用软组织窗,窗位1.30~60HU,窗宽W200~400HU0(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钢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钢剂残留。
腹盆部CT检查辐射剂量有多大?
腹盆部CT检查辐射剂量有多大?来源:友谊放射商务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患者因为腹痛到医院就医,医生会开出“腹部平扫”或者“腹盆部平扫”的申请单让其到放射科进行CT检查。
有些患者会因为CT的辐射剂量而担心,那么进行一次腹部或者腹盆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到底有多大呢?CT利用X射线成像,CT检查时患者不可避免的受到X射线辐射。
X射线穿过人体时,产生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很复杂,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对人体细胞DNA的损害,包括致癌性和诱发基因突变。
人体不同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总的规律是分裂和代谢旺盛的细胞较不旺盛的细胞敏感;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成熟的细胞敏感。
CT检查的诊断信息量远大于常规X线摄影平片,而其辐射剂量也超过常规X线摄影平片。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剂量长度乘积DLP (Dose Length Product)来评价受检者一次完整CT扫描总的辐射剂量,单位为mGy-cm。
有效剂量ED(Effective Dose)是反映全身照射危险度的剂量参数。
螺旋CT的有效剂量计算公式为ED=k*DLP,k为转换系数(mSv*mGy-1*cm-1),与检查部位有关。
腹部的k值为0.015,盆腔为0.019。
上图为某患者分别进行腹部CT平扫生成的剂量报告。
腹部的DLP 为487.25mGy-cm,换算成有效剂量为487.25*0.015=7.3mSv。
如果病人接受腹盆部CT扫描,扫描长度不仅比腹部扫描增加一倍,而且盆腔的k值比腹部更高,所以进行腹盆部扫描的有效剂量约为腹部平扫的2倍。
如何理解上述剂量是大还是小呢?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可见,接受一次腹盆部的CT扫描辐射剂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但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在就医时尽量对医生清楚的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于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盆腔CT诊断
膀胱癌侵犯右侧精囊
老年男性,血尿,B超提示 膀胱占位
取俯卧位扫描,膀胱内 病灶位于膀胱前壁,考 虑膀胱内血凝块
膀胱憩室
• 多为后天性,病因:下尿路梗阻,如BPH、
尿道狭窄等
• 先天性膀胱憩室多单发,好发于输尿管入口
附近,有“二次排尿”现象
• 后天性膀胱憩室常多发,表现为排尿困难,
常伴感染、结石
[CT征象]
膀胱右侧壁及后壁局限性增厚,内壁 表面光滑;膀胱外壁光滑,子宫直肠陷凹 以及子宫膀胱陷凹清晰,盆腔内末见肿大 的淋巴洁(图6—2—1A、B、C、D)。
[CT诊断] ①膀胱癌? ②膀胱炎?
膀胱炎CT表现
•膀胱壁增厚,厚度均匀 •增强扫描膀胱内侧壁呈环状强化,环状强化为膀
胱黏膜的充血所致。
延受侵,所见于子宫颈癌相仿。
• 6、腹腔内播散表现为腹水、腹膜、肠系膜
或网膜不均质肿块,大者可将临近肠管包 绕其中。
子宫内膜癌CT表现:
①平扫子宫体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子宫中央为不规 则低密度区。
②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轻微或不强化;子宫肌层受侵犯 时,表现为强化子宫肌内的局限性低密度区。
③肿瘤向下侵犯宫颈可引起子宫腔积水、积血、积脓, 子宫腔扩大。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坏死
宫颈癌坏死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膀胱瘘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复发
宫颈癌复发
宫颈癌复发侵袭左侧盆腔壁
子宫内膜癌
病因
• 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
前列腺疾病
胸、腹、盆腔CT
斜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窗 (五)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六)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七)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八) - 解剖图片
气管分叉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肺窗解剖图片
椎前淋巴结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食道旁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下段气管旁淋巴
隆突下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椎体前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 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
前纵隔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图十一: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弓下 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并 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 前方或侧面,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
右支气管淋巴结
左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图十二: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内下叶 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 延伸至下叶上界。图示第七区淋巴结位于食管右侧。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八) - 解剖图片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九) - 解剖图片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十) - 解剖图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图像(一) - 解剖图 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二) - 解剖图 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三) - 解剖图 片
CT检查科普知识
CT检查科普知识发布时间:2023-05-31T11:46:44.8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林颖[导读]CT检查科普知识林颖(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0)CT不仅是医院常用的检查、诊断方式,更是人们认知范围内比较熟悉的一种检查方式,当人们去医院检查疾病时,通常需要利用CT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准确的了解到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医生也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过有很多人因为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对CT检查缺乏正确认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本人特针对CT检查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从而达到普及CT检查相关知识的目的,增强人们对CT检查的认知。
一、何为CTCT也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最早于1967年被英国工程师Huonsfield所研发,并于1972年正式应用于临床中。
CT是以X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透过该层面的X线部分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穿透人体后未被吸收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
当患者患某些疾病后,可以利用CT对不同密度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测。
总的来说,虽然CT检测的原理比较复杂,但作为临床诊断、检查的重要工具之一,因其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而易于检出病变,特别是能够较早地发现小病变和较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从而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程度,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二、CT检查的工作原理CT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因为其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而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青睐与认可,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CT的检查和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所以,很容易在接受检查时出现害怕、担忧和紧张等情绪,甚至还会因为错误的认知而选择直接拒绝配合CT检查,从而延误病情,医生也没办法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普及CT检查的工作原理,让人们更正确的了解与认识CT检查,其实简单来说,CT检查就是利用旋转X射线,穿透人体之后对探测器接收的信号进行断层成像,因为人体组织结构的厚度与密度差异,所以经X线获取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CT图像。
CT各部位常规扫描方法
CT各部位常规扫描方法1.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是检查头部颅骨、脑组织和血管等的常规检查方法。
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头部保持稳定位置。
常见的头部CT扫描包括脑部平扫、脑血管CTA(CT血管造影)、颅内脑内压测定等。
2.颈部CT扫描:颈部CT扫描主要用于检查颈椎、颈动脉和甲状腺等组织的情况。
扫描时患者需要保持头颈部位稳定,可以通过口鼻固定装置辅助。
常见的颈部CT扫描包括颈椎平扫、颈动脉造影等。
3.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检查肺部、气道、心脏和纵隔等组织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保持呼吸平稳。
常见的胸部CT扫描包括肺部HRCT(高分辨率CT)、肺动脉CTA、胸腔积液检查等。
4.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检查腹腔、腹膜后和器官等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空腹或低渣饮食,并且需要口服造影剂。
常见的腹部CT扫描包括腹部平扫、腹部动脉造影、腹腔内脏器检查等。
5.盆腔CT扫描:盆腔CT扫描是检查盆腔、肾脏、膀胱等结构的常规检查方法。
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并且需要充盈膀胱。
常见的盆腔CT扫描包括盆腔平扫、膀胱造影、肾脏CT等。
除了以上部位的常规CT扫描,还有一些其他部位的CT扫描方法,如肢体CT、脊柱CT等。
每种部位的CT扫描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操作。
总的来说,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损伤,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在接受CT扫描时,患者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保持安静和稳定,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备孕前需要做哪些CT检查?
备孕前需要做哪些CT检查?备孕前需要进行的CT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盆腔CT检查:盆腔CT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等。
通过盆腔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疾病,以及是否存在输卵管堵塞等问题。
2. 甲状腺CT检查:甲状腺功能特别可能对备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备孕前进行甲状腺CT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甲状腺CT检查可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检测是否存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问题。
3. 乳腺CT检查:乳腺CT检查是评估女性乳腺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乳腺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乳腺结节、乳腺增生等问题,关心女性了解自身乳腺状况,准时发觉并处理特别状况。
4. 腹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可以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肝脏、肾脏、胰腺等。
通过腹部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肝脏脂肪肝、肾脏结石、胰腺炎等问题,确保备孕时腹部器官的健康状态。
5. 血管CT检查:血管CT检查可以评估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血液供应状况,包括颈动脉、冠状动脉等。
通过血管CT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保证备孕时身体的血液循环正常。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CT检查,下面给出相应的解答:1. 盆腔CT检查:备孕前需要进行盆腔CT检查,以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该检查可以及早发觉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问题,提高怀孕的胜利率。
2. 甲状腺CT检查:备孕前进行甲状腺CT检查可以了解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准时发觉并处理甲状腺结节、肿大等问题,确保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备孕供应良好的基础。
3. 乳腺CT检查:备孕前进行乳腺CT检查可以关心女性了解自身乳腺的健康状况,准时发觉和处理乳腺结节、增生等问题,保证乳腺的正常功能,削减备孕期间的不适。
4. 腹部CT检查:备孕前进行腹部CT检查可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包括肝脏、肾脏、胰腺等。
通过该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脂肪肝、结石、炎症等问题,确保备孕时腹部器官的正常功能。
CT检查的须知有哪些
CT检查的须知有哪些?CT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方式,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接受安全剂量范围内的电离射线,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依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不同,检查要求不尽相同。
(1)头部、胸部CT平扫:检查不需要进行特殊准备,检查前只要嘱患者去除检查部位的高密度或金属物品,检查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即可。
检查过程中呼吸平稳,听指令,保持摆放体位即可。
(2)腹部、盆腔CT检查:包括肾、膀胱、输尿管区域、腹膜后、腹部包块、子宫附件、盆腔及下腹部盆腔。
检查前需要憋尿,主要目的是充盈膀胱,以利于良好显示膀胱以及与其他组织相鉴别。
①检查前喝水注意事项:a.检查前6h不要进食(准备500 mL 矿泉水4瓶或等量白开水);b.检查前45 min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c.检查前30 min再一次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d.检查前15 min再次喝水500 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e.CT检查前,立即再次喝水500mL(白开水、矿泉水均可)。
②腹部、盆腔CT检查注意事项:a.膀胱、输尿管区域、子宫附件、盆腔及下腹部盆腔CT检查前需要憋尿。
b.检查前喝水禁忌证:重症胰腺炎及肠梗阻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大量腹水患者。
c.扫描前1周内不要做上消化道造影是为了避免高密度钡剂产生伪影而掩盖病变。
(3)增强CT及CTA检查:需要进行增强CT以及CT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含有机碘对比剂(显影好、毒副反应少),有少数人使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所以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
因为造影剂会经过肾代谢排出,所以检查前还需要抽血检验肾功能,结果正常方能接受检查。
增强CT及CTA检查注意事项:①有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有肾衰竭、甲亢等疾病患者,注射造影剂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碘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增强CT及CTA 检查;②检查前请确认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结果正常。
胸腹盆CT详细实用图解
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肾脏疾病
CT可检测肾结石、肾囊 肿、肾癌等病变,评估
肾功能。
输尿管疾病
CT可观察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等病变。
膀胱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
CT可发现膀胱结石、膀 胱癌等病变,评估膀胱
壁厚度和膀胱容量。
CT可协助诊断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睾丸肿瘤
等生殖系统疾病。
07 总结与展望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
层厚与层间距
根据病变大小和扫描目的,选 择合适的层厚和层间距,一般 层厚可选择1-5mm,层间距 为层厚的50%-75%。
管电压与管电流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扫描部 位,选择合适的管电压和 管电流,以保证图像质量 和辐射剂量的平衡。
扫描范围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需求, 确定扫描范围,包括肺尖 至肺底、纵隔窗和骨窗等。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图像后处理技巧展示
窗宽窗位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更好地显 示病变的细节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多平面重建
三维重建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地展示 病变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角 度观察病变,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03 腹部CT检查技术要点
扫描前准备及患者体位
确判断病情。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技术创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 断发展,未来CT扫描 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 ,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 将进一步提高。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 像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 及,通过深度学习等技 术,实现对病变的自动 识别和诊断,提高诊断
女性盆腔CT检查前下腹部准备
[ ] 马燕 , 霞. 阴道彩 色 多普勒 超声检 查 药物 流产后 宫 内残 5 徐金 经 留物 的临床 价 值 [ ] 中华超 声 医学 杂 志,0 3 l ( ) 4 2 J. 20 ,9 6 :5 —
4 4. 5
( 稿 日期 :0 80 - 收 2 0 -41 3)
女 性 盆腔 C T检 查 前 下 腹 部 准 备
史 小 平 , 惠生 , 盘 兴 张 褚
( 长治 市人 民 医院 , 山西 长 治 0 6 0 ) 40 0
[ 摘 要 ]目的: 讨盆腔 C 探 T检 查前 下腹部准备 的价值 。方法 : 盆腔 C 对 T检 查 6 8例 患者 的肠腔 、 阴道 、 病灶及
查 前 下 腹 部 精 心 准 备 有 利 于肠 腔 、 阴道 、 灶及 淋 巴结 等 结 构 的 显 示 。 病
[ 关键词 ]盆腔 ; 检查前 准备 ; T检 查 C
[ 中图分类 号]R 1 .3 [ 7 13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5 9 (08)928 -2 1 7 -0 8 2 0 1 - 50 4
11 研究 对象 .
选择 20 0 5年 6月至 2 0 0 7年 6月女性 盆腔
例 。检查前 下腹 部准备可显著提高盆腔结构 的显示效果 。
3 讨 论
C T检查患者 6 8例。年龄 1 8岁 一 9岁 。 5
12 检 查前 下腹 部准 备 .
本组 病 例 中作下 腹部 准备 者 5 6
[ ] 常玲 , 3 郭俊荣. 药物 流产过程 中 H G B超、 织病 理与 阴道流 C 、 组 血的关系及 处理[ ] 医师进修杂志 , 0 ,3 4 : - . J. 2 02 ()5 5 0 76 [ ] 陈常佩 , 4 陆兆龄. 妇产科 彩 色多普 勒诊 断学 [ . 京: 民卫 M] 北 人
胸、上腹和盆腔CT详实图解(完整版)
S3 上叶前段
右斜裂
左斜裂
3、气管分叉层面 肺门、右肺A层面
右肺: S3 上叶前段; S5 中叶内侧段 S6 下叶背段。
左肺: S4 上叶上舌段 S5 上叶下舌段 S6 下叶背段
4、四腔心层面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胸廓入口层面或胸锁关节层面)
❖ 由第1胸椎、第1肋骨及胸骨柄围成,气管两侧及前 方为甲状腺下极,左后方为食管,该层面可见到三 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是一对左右头 臂静脉,靠后是一对锁骨下动脉,紧贴气管两侧为 左右颈总动脉。
❖ 喉返N位于气管食管沟内, 臂丛N位于锁骨下A后方; 迷走N位于颈总A和颈内V间,其外可见膈N;交感N 位于胸肋关节前外方。这些N在CT难辨认。
3、
4、
4.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由中间段支气管前外侧发出,向前外下走行,然后分出内、 外段支气管,下叶背段支气管发于右下叶支气后外侧壁,通 常与中叶支气管开口相对,故能在中叶支气管开口稍上或稍 下层面显示,在此层面常可见到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
4、
5、
斜裂
5、
5.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层面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下方约1~2cm,见右下肺基底段首先发出, 左侧前内基底段与右侧内基底段开口相对应。 可见内、前、外、后基底段支气管按其相对应的位置排列,基 底段支气管与CT切面垂直或近似垂直,故呈圆型或椭圆型。
பைடு நூலகம்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五)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六)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七)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八)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九)
放射科腹部和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腹部和盆腔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胃(一)适应证1.胃恶性肿瘤。
2.卵巢恶性肿瘤(寻找来源于胃的原发肿瘤)。
3.胃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定位。
4.胃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复查,了解其治疗疗效及复发情况。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开始禁食。
(2)检查当天清晨应空腹。
(3)检查前30min 内口服1000ml水使胃充盈扩张,在上机前再口服 300ml水。
(4)如需要行对比增强扫描者,检查前4h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根据需要,采用仰卧位、仰卧右后斜位和左侧位或右侧位。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上界为胸骨剑突,下界至脐孔(包括膈上食管下段至胃大弯)。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扫描机架0°。
6)扫描野:35~45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参数:120~140kV,120~250mAs。
11)重建算法: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3)扫描开始时间:注射 50~70ml 后开始连续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平扫以及增强图像。
2)测量病灶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3)疑胃穿孔患者,需采用纵隔窗拍摄(W350~500,L35~50),以鉴别脂肪与游离气体。
(四)注意事项1.检查前一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一周内曾做过胃肠道钡餐造影时,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2.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非检查部位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用:发现病变和定性,应视为肝脏特别是肝 癌检查的常规方法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A 门静脉
肝实质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CT正常表现
➢ 平扫
• 正常肝脏实质密度一致 • 肝内静脉和门静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 • 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
➢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 对比剂团注
• 60150ml或1.22 ml/kg体重 • 速度:34ml/sec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 肝脏双重血供;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 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 顺序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 值,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实质期
➢ 增强: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 ➢ 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和近端扩张 ➢ 转移:肝门、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淋巴结转移 ➢ 可伴有胆囊结石
增强早期可见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并有多发乳头 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内(图a,箭头所示);肿块持续强化, 晚期边界更加清晰,注意下腔静脉前淋巴结转移(图b)
胆管癌
干以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 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肝脏CT正常表现
➢ 肝动脉期(图a~图c) 扫描:肝动脉明显强 化而肝实质无强化, 脾不均匀斑片状强化
➢ 门静脉期(图d~图f) 扫描:可见肝右、中、 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图d),门静脉表现 为高密度分支影(图 e),肝实质明显强化, 脾呈均一强化
肝细胞癌-肝动脉供血
➢ 增强
• 结节型:动脉期明显均一、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门静脉期转为低密度
• 块状型:动脉期明显斑片状不均一强化,门静 脉期强化迅速下降
• 门V 腔V瘤栓:受累血管无强化,血管壁强化 • 平衡期肝实质密度持续上升而肝癌密度持续下
降,肿瘤密度又回到原来的低密度状态
肝顶部小肝癌
肝转移瘤
• 病理 炎症→坏死、液化→脓腔 • 脓肿壁分层:对比增强时:
内 坏死区——低密度 肉芽组织—强化环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强化
化脓性肝脓肿
平扫: ➢
早期—局部低密度,边界不清,胆管积气形成期—低密度区内多发更低
密度,“花瓣状” 成熟期—融合成大的脓腔,密度略高于水.
➢ 脓肿壁(肉芽组织层)呈环形强化。
➢ 平扫:不用对比增强和造影进行CT检查
• 胃肠道准备
➢ 对比增强检查:扫描前由静脉注入碘对比 剂后所进行的CT扫描
➢ 造影CT:指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 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
➢ 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 灶或可疑等密度病灶
➢ 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 组织间关系,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 上段胆管癌:包括左、右肝管、汇合部、 肝总管的肿瘤,也称肝门部癌
➢ 中段胆管癌:指肝总管胆囊管汇合部以 下至胆总管中段的肿瘤
➢ 下段胆管癌:为胆总管下段、胰腺段和 十二指肠壁内段的肿瘤
➢ 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50%
胆管癌
➢ 平扫:
• 上段癌:可见肝门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 • 中、下段癌:肝内和近段胆管扩张,扩张胆总
• 肿瘤很小发生囊变,表现壁厚薄不一囊状瘤灶 • 多血供转移瘤,类似肝癌“快进快出”表现
肝多发多血供转移瘤
胆道常见疾病的CT诊断
➢ 胆石症 ➢ 胆囊炎 ➢ 胆系肿瘤 ➢ 胆道梗阻
胆囊石症
➢ 胆囊石: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 高密度石: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 形或泥沙状高密度影
• 等、低密度结石:平扫不易分辨,胆 囊造影CT表现为胆囊内的充盈缺损, 其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
• 尾叶/右叶比例 • 胆囊窝增宽,胆囊
外移 • 肝裂增宽 • 前缘下缘变平
肝硬化
➢ 继发性改变
• 脾大,脾梗塞 •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
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 腹水
贲门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
脂肪肝
➢ 平扫:肝实质密度减低
胆道梗阻
➢ 梗阻病因的诊断
• 常见病因:胆管肿瘤、结石和炎症 • 胆管扩张的形态和程度 • 梗阻部位 • 梗阻末断的胆管形态 • 肿瘤转移征象
胆道感染
肝门区胆管癌
胆囊石、胆管石
胰腺病变的CT诊断
➢ 胰腺肿瘤 ➢ 胰腺炎
• 胰腺癌
•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 胰腺囊性肿瘤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1/10~1/5内有气体(液平),脓肿壁形成
➢合并包膜下脓肿、肝外脓肿、胸腔积液
化脓性肝脓肿
➢ 增强:
• 动脉期脓肿周围正常肝实质由于反应性充血 呈轻度一过性强化
• 早期—病变区楔形或斑片状强化 • 形成期和成熟期,脓肿壁强化,
呈“簇状征”、“靶征”和“双靶征”
细菌性肝脓肿
肝囊肿
➢ 孤立性肝囊肿(单纯性肝囊肿)
图a胆囊内单发高密度结石;图b胆囊内多发含气低密度结石
胆管石症
➢ 胆管石:高密度结石多见
• 肝内胆管石:点状、结节状、不规则状 与肝管走向一致,常伴有周围胆道扩张 • 胆总管石:上端胆管扩张,至结石层面扩张的胆管突然 消失,于充满低密度胆汁的扩张胆管中央或后部可见高 密度的结石,形成“环靶”征或“半月”征
➢ 肝脏:肝脏疾病的基本检查和确诊手段
• 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 鉴别右上腹肿块来源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 • 了解肝脏结构,如门脉高压原因及程度 • 肝脏CT检查常规行对比增强检查
➢ 胆道: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难以确诊时,可作CT检查
➢ 胰腺:检查胰腺病变首选方法
腹部CT检查方法
• 肝边缘显示凹凸不平(结节再生和纤维化收缩) • 部分肝段正常形态消失:右叶下段前后缘膨隆
肝硬化
➢ 肝密度改变
• 脂肪变性、纤维化使肝弥漫性或不均匀密度降低 • 较大而多发的再生结节可为散在高密度结节 • 增强:再生结节表现为低密度区
➢ 肝裂增宽,胆囊外移
肝硬化的形态改变
➢ 肝硬化结节 ➢ 叶、段比例失调
肝细胞癌
➢ 平扫: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肿块,有完整包膜者肿块边缘清晰光滑。肿块 多数为低密度,少数表现等密度或高密度
➢ 弥漫型结节分布广泛,境界不清
➢ 巨块型可发生中央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合 并出血或发生钙化则肿块内表现高密度灶。有 时肿块周围出现小的结节灶,称为子灶
➢ 静脉受累:门V 、肝V及下腔V,增宽密度减低 ➢ 转移: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腹膜转移,腹水
恶性肿瘤 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 淋巴瘤、肝母细胞瘤 血管肉瘤
继发性 转移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 临床与病理
• 常见,尸检报告发生率4% • 女性多见,占70%,多发者占1/3 • 病理上,常为3~5cm,大者占据肝段、肝叶,由众
多大小不等、衬有内皮血管间隙构成,间隙间有不 等量纤维组织,中心部位为主 • 临床上,无特异症状。慎用活检
管突然变小或中断处即为肿瘤部位,可见局部 胆管壁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
➢ 增强:肿块早期增强不明显,而延迟扫描肿 块密度增高为胆管细胞癌特征
➢ 转移: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胆道梗阻
➢ 胆道梗阻的确定
• 肝内胆管扩张:实质内呈树枝状分布的条状 无强化低密度区
• 肝总管和胆总管直径大于10mm诊断扩张 肝门至胰头间层面圆形或类圆形水样低密度 自上而下连续不断,其消失层面为梗阻部位
常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 • 脂肪肝基础上,可呈等、高密度灶 • 可有钙化灶,粘液结肠癌 • 囊性病变、薄壁,见于卵巢、胰腺囊腺癌
肝转移瘤
➢ 增强
• 大多数为乏血供性,对比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 不规则边缘增强,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 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
• 肿瘤中央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 外周为稍低密度水肿带,构成“牛眼征”,常 见于消化道来源转移
• 弥漫性脂肪浸润:全肝密度降低,衬托之下肝内血管 密度相对增高而清楚显示
• 局灶性脂肪浸润:肝叶或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 CT值测量低于正常:正常肝脏密度高于脾,如肝与
脾CT值之比小于0.85,可诊断脂肪肝
➢ 增强:肝脏强化程度低于脾,肝内血管在 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无受压表现
肝脓肿
➢ 化脓性肝脓肿
则低密度区,代表纤维化或血栓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巨大血管瘤
肝细胞癌
➢ 病理分型
• 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 弥漫型:结节较小,密布全肝,类似肝硬化
肿块型:肿块直径>5cm,形态不规则 结节型:肿瘤直径<5cm,类圆形 有手术意义 小肝癌:单一结节,直径≤3cm或二个结节 瘤径之和≤3cm
肝海绵状血管瘤
➢ 平扫: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 增强:方法动态扫描,延迟扫描,两快一慢
•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增强灶,随 时间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且密度逐渐下降;延迟 扫描,整个肿瘤密度均匀,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 概括为“早出晚归”
• 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 • 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延时扫描时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
• 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薄壁,内衬上皮, 外覆纤维包膜,内为浆液
• 单发或多发,数毫米至20厘米 • 平扫:圆形或卵圆均一水样密度(低)灶
(0~15Hu)边缘光滑、锐利,无囊壁显示 • 增强:病灶无强化
肝囊肿
肝囊肿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