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 后赤壁赋含答案
第14课后赤壁赋错误!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文意感知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思维导图错误!(对应学生用书P42)一、通假字1.反.而登舟同“反”,译为“返回”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同“窹”,译为“睡醒”3.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译为“需要"二、古今异义1.曾日月之几何..古义:没过去多久今义:几何学之须2.以待子不时..古义:随时今义:常常3.予亦悄然而悲..古义:忧伤的样子今义:悄悄地三、一词多义1.薄错误!2.顾错误!3.危错误!4.适错误!5.既错误!6.于错误!7.乎错误!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从东面(2)名词作动词①摄衣而上.向上爬②掠予舟而西.向西飞③履.巉岩踏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顾而乐.之对……感到快乐五、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1)步自雪堂。
(正常语序应为“自雪堂步")(2)复游于赤壁之下。
(正常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复游")]错误!1.结合《前赤壁赋》思考,《后赤壁赋》的写作形式,描写的地点,描写的景色,写作重点,抒发的情感。
明确: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形式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地点黄州赤壁(限于舟中)黄州赤壁(主要写岸上)景物字字秋色,实景句句冬景,侧重叙事写景重点谈玄说理,虽则有乐有悲,但乐观旷亦实亦幻,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恐,达存焉,变不变之辩证,清风与明月之所共适。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 同________,________。
(3)俛.而不答 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顾.寂寥: (2)危⎩⎨⎧攀栖鹘之危.巢: 危.言危行: 秋日荒凉石兽危.: (3)适⎩⎨⎧ 适.有孤鹤: 舟行适.临汝: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乃摄衣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予舟而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待子不时之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自雪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后赤壁赋学案 - 解析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14课《后赤壁赋》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重点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1. B 戛——ji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道士顾(..回头,回头看)笑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2.D (应解为“高”)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横江东.来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破荆州,下.江陵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3.B(①东,名词作状语,向东②“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③“侣”、“友”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下,名词作动词,攻占)4、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凛乎.其不可留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4.B(“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到/在;“顾”:看;可是)5、对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
第14课 后赤壁赋 学案(含答案)
第14课后赤壁赋学案(含答案)第14课后赤壁赋1吟诗赴宴苏轼二岁的时候,到京师去参加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2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3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踱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她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 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需要。
(2)反.而登舟 同“返”,返回,回到。
(3)俛.而不答 同“俯”,低头。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
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江山的景象。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
今义:岸边。
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道士顾.笑: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四顾.寂寥:看(2)危⎩⎪⎨⎪⎧ 攀栖鹘之危.巢:高危.言危行:正直的秋日荒凉石兽危.:威严(3)适⎩⎪⎨⎪⎧适.有孤鹤:恰好,适逢舟行适.临汝:到,往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唱歌。
②予乃摄衣而上.:上山。
③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
(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向东。
(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
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被动句。
(2)以待子不时之须:省略句。
(3)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于是我们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中心,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
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顾→乐→叹→谋→游。
后赤壁赋阅读答案
后赤壁赋阅读答案第一篇:后赤壁赋阅读答案《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后赤壁赋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后赤壁赋》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履□岩,披蒙茸披:披着。
C.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畴昔:以前。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顾而乐之B.划然长啸,草木震动,顾安所得酒乎然或傲逸狂醉C.适有孤鹤D.过临皋之下将何适而非快飞鸣而过我者3.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待子不时之须B.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D.问其姓名,俛而不答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步自雪堂B.履□岩C.横江东来D.掠予舟而西也5.翻译下面的句子。
后赤壁赋学案答案
后赤壁赋学案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后赤壁赋》习题【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自学导航】 一、重点实词: 1、黄泥之坂. 2、今者薄.暮 3、顾安..所得酒乎 4、不时之须. 5、摄.衣而上 6、攀栖鹘之危.巢 7、适.有孤鹤 8、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二、重点虚词:指出下列“而”字的意义及用法? 1、归而谋诸妇 2、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3、摄衣而上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词类活用?1、顾而乐之2、草木震动3、掠予舟而西也4、横江东来 【课后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巉 (ch án ) 蒙茸(r óng) 黄泥之坂.(b ǎn ) B.冯.(f éng)夷 栖鹘.(h ú) 戛.(g ā)然长鸣 C.缟.(g ǎo )衣 临皋.(g āo) 羽衣翩跹..(pi ān xi ān) D.揖.(y ī)予 惊寤.(w ù) 松江之鲈.(l 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后赤壁赋》学案答案
《后赤壁赋》习题【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自学导航】一、重点实词:1、黄泥之坂.2、今者薄.暮3、顾安..所得酒乎 4、不时之须.5、摄.衣而上6、攀栖鹘之危.巢7、适.有孤鹤 8、道士顾.笑,予亦惊悟.二、重点虚词:指出下列“而”字的意义及用法1、归而谋诸妇2、悄然而悲,肃然而恐3、摄衣而上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三、词类活用1、顾而乐之2、草木震动3、掠予舟而西也4、横江东来【课后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 (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 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4单元-14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
第4单元-14后赤壁赋[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B.霜露.(lù) 薄.暮(bó) 摄.衣(shè)C.携.酒(xié) 斗.酒(dǒu) 栖鹘.(ɡú)D.虬.龙(qióu) 寂寥.(liáo) 戛然(ɡā)【解析】A项,“皋”读“ɡāo”,“跹”读“xiān”;C项,“鹘”读“hú”;D项,“虬”读“qiú”,“戛”读“jiá”。
【答案】 B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而谋诸.妇诸:各B.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C.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诸:之乎D.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他们【解析】诸:之于。
【答案】 A3.下列各句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B.行歌.相答C.履.巉岩D.襟.三江而带.五湖【解析】D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A、B、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
【答案】 D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⑥D .②③⑤【解析】 ④⑤不是写景。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
14---------------- U文本导字 ------------------------------------基础整合D1.⑴ ⑵ ⑶2.⑴⑵⑶3.⑴⑵⑶高中语文4.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① 行歌相答:唱歌。
② 予乃摄衣而上.:上山。
③ 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
(2) 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向东。
(3) 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
5. 文言句式(1) 草木震动: 被动句。
(2) 以待子不时之须: 省略句。
⑶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6. 翻译下列句子(1)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2)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于是我们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中心,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结构图解、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 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 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JH赤壁赋「游览前 游览中游览肩写影见月•行歌和答(前奏)山谷深幽,诗情画意 (主体)如梦如幻,反映人生向往 (神來之笔)人主感焙*'处逆境 能超脱 超尘绝世2. ( )1. A. B. C. D.B AE )重点突破 i. 2. 学后自评E )基础达标A.2. (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吾念,汝从 于东,东亦客也顾安所得酒乎C < •.顾野有麦场答案 C解析 A 项结构助词,的。
B 项跟随。
C 项可是/回头看。
D 项恰好。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 C解析 ①②均为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西飞”。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14后赤壁赋 含答案
◆14后赤壁赋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也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学会谅解谅解是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
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屡次为自己“挑刺”的魏征,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赏读: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赏读: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14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14后赤壁赋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也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学会谅解谅解是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
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屡次为自己“挑刺”的魏征,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赏读: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赏读: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4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后赤壁赋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翻译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翻译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后赤壁赋
1.通假字
(1)以待子不时之须.
同________,________。
(2)反.
而登舟 同________,________。
(3)俛.
而不答 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戛然..
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江山..
不可复识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顾⎩⎪⎨⎪⎧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顾.
寂寥: (2)危⎩⎨⎧
攀栖鹘之危
.巢: 危.言危行: 秋日荒凉石兽危.: (3)适⎩⎨⎧ 适.有孤鹤: 舟行适.
临汝: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行歌.
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乃摄衣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予舟而西.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横江东.
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动用法
顾而乐.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草木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待子不时之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自雪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结构图解
后赤壁赋 ⎭
⎪⎬⎪⎫⎩⎪⎨⎪⎧ 游览前 写影见月,行歌相答 (前奏)游览中 山谷深幽,诗情画意 (主体)游览后 如梦如幻,反映人生向往 (神来之笔)人生感悟 ↓处逆境能超脱超尘绝世 二、中心主旨
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
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基础整合
1.(1)“需”需要(2)“返”返回,回到(3)“俯”低头
2.(1)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
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古义:江山的景象。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3)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
今义:岸边。
3.(1)可是回头看反而看(2)高正直的孤立
(3)恰好,适逢到,往
4.(1)①唱歌。
②上山。
③向西飞。
(2)向东。
(3)以……为乐。
5.(1)被动句。
(2)省略句。
(3)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6.(1)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重点突破
1.顾→乐→叹→谋→游。
2.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正如金圣叹所说:“前赋特地发明胸中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
”“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要读懂此段,应对前后二赋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把握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境界。
《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
’”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恍惚。
见鹤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
夜半,有一鹤自西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