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讲解.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明确: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 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 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 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 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 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 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 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 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 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 别婆婆。
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 三大誓愿。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齐读)。 •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
样理解? • 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
1、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即:
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2、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 是如何造成的?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 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 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 和腐败。
关汉卿画像
(李斛作,1958年)
1、第三折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划分这部分层次。(按“思 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 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 斥天地鬼神。
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3.“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
手法
• 1.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 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
不公,是哪一句? •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
3、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第一桩: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性格:不屈服的性格
第二桩:
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性格: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
第三桩:
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 呢?是否矛盾呢?
读剧本,看戏曲,一定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
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能由此概括出本剧的主题吗?
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 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 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 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 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 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 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 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 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 “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 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 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 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 妇。郡中枯旱三年。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 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 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赏析“三桩誓愿” 然后思考: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 ( 亢旱三年 )等三桩誓愿。 2、运用了哪些典故?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 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 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 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 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 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 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 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 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思想感情?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
公的反抗精神。
理解“天”这个意象
(1)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司马迁 译: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 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 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
即如下表:
场面 押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情感
鸣冤(怨)(高亢激 越,怨气冲天)
诉冤(悲)(如泣如 诉,哀婉凄惨)
发誓(恨)(感情如 火,激荡如潮)
性格 点睛句
刚烈 “这都是官 吏每无心
善良 正法,使 百姓有口 难言”
反抗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 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 有什么作用?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 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 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 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 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这是否可能?作者 为什么要这样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