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原理育种目标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18、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1章育种目标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1章育种目标

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s 要求掌握内容: 一.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二.主要目标三.目标制定原则四.实现途径一、园林植物育种目标: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概念):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所达到的对该种植物改良的具体目标。

特点:(1)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多样化多样性包括:抗性(抗病、抗虫、抗热、抗寒、抗旱、耐盐碱等)、观赏性状(花色、花型、花期、花量、花香、叶色、叶形、枝姿、株型等)以及其他性状(适应栽培条件、无污染、适宜切花等)。

以菊花为例:用途:盆栽、切花、地栽(切花:产量高、花梗长、花瓣厚、耐贮运等)花型:宽瓣型、球型、卷散型、松针型等 40 余种花期:春菊、夏菊、秋菊、寒菊、四季菊花色:白、橙、红、黄、紫、绿、黑、蓝、灰等抗性:抗热、抗虫、抗病等(2)高产不是必需的(与大田作物比)除球根花卉和切花对产量有一定要求外,多数观赏植物在育种目标上基本不包括高产方面的目标性状。

如案头菊、微型月季、侏儒型仙人掌、碗莲等。

(3)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观赏植物产品多以鲜活状态供应市场,生产的季节性与需求的旺季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

( 4 )重视兼用性:好看又好吃,兼美容保健等药赏兼用,如银杏,使君子等赏食兼用,如花果兼用梅观赏兼环保,如吊兰等植物能吸收有毒气体赏花兼美容,如香花植物、花茶等。

二. 主要育种目标观赏性状抗性性状其他性状观赏品质:观赏品质是对花卉的色、香、姿、韵、花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色、香、姿是花卉的外表美、形态美,而韵寓于色、香、姿之中,是花卉的内在美。

韵又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人的经历、气质、文化修养、心情等而异,是一种抽象的意境美。

植物开花时间长短也是影响其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育种目标(一)优质(观赏性状)花型:重瓣、大花花色:丰富、新奇叶形、叶色:叶形优美、色彩多变株型:株高,分株,枝势芳香:提高香气彩斑:花,叶 1.花型花型是指花朵的形状与大小。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育种目标 (一)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育种目标 (一)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育种目标 (一)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是园林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园林植物和花卉的育种和培育技术。

育种目标是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就“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育种目标”展开阐述。

第一、育种目标的定义及分类育种目标是指育种者为实现某种目的,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具有一定遗传特点的新品种或亲本。

其分类分为市场要求、生产所需和科学研究三种类型。

市场要求类型的育种目标主要是市场需求,如品质、花型等。

生产所需类型的育种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要求,如抗病、抗逆性强等。

而科学研究类型的育种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如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和生态等特性。

第二、育种目标与园林植物花卉的关系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出适合园林景观、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的新品种或亲本。

因此,育种目标与园林植物花卉是密不可分的。

市场需求的育种目标研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赏和购买需求,生产需求的育种目标研究更好地促进产业化发展,而科学研究类型的育种目标研究更好地推进园林植物花卉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第三、对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发展的影响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的科技发展对于园林行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每一次新品种的推广都会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收益。

而育种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研究投入和先进的研究手段,从而促进了科技发展和园林植物花卉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育种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它对于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的发展和园林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需要加深对于育种目标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推动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的进步和发展。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实验教案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实验教案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能够进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重点1.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实验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1) 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通过示意图、实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解。

2. 实验设计(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实验目的,设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具体方案。

(2)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和材料准备。

3. 实验实施(1)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记录。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答学生的问题。

六、实验设备和材料1. 实验设备:显微镜、移液枪等。

2. 实验材料:园艺植物种子或幼苗、培养基、营养液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是否准确、规范。

2. 学生对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园艺植物育种方案

园艺植物育种方案

引言园艺植物的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培育,改良植物的性状和特征,以获得更好的品质、适应性和产量。

这篇文档将介绍园艺植物育种的一般方案,包括目标设定、亲本选择、杂交与选择、后代测试等步骤。

目标设定在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前,首先要明确育种目标。

目标可以是改良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产量、口感等特性。

目标的设定需要实际和可行,并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相符合。

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园艺植物育种的一个关键步骤。

选择作为亲本的植物需要具备理想的性状和特征,并且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

通常来说,选择的亲本应当是对目标性状表现出着优异性的杂种、品种或个体。

杂交与选择在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时,常常需要进行杂交。

杂交是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交配,以获得新的组合基因型的后代。

杂交的目的是将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结合并增强。

杂交后,需要进行选择。

选择是通过评价和测试后代的表现,筛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

通常来说,选择应当基于育种的目标和目标性状的表现,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选择的个体应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较高的遗传潜力。

后代测试在进行园艺植物育种后,需要进行后代测试。

后代测试是通过对选择个体进行大规模栽培和测试,评估其适应性、稳定性和产量等性状。

后代测试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和优化育种方案,有助于确定是否达到了育种目标。

繁殖与推广在获得理想的园艺植物品种后,需要进行繁殖和推广。

繁殖可以通过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进行。

有性繁殖包括种子繁殖和杂交种子的繁殖,而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分株等方法。

推广则包括推广种植和种子销售等方式,以使育种的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结论园艺植物育种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明确目标、选择亲本、进行杂交与选择、进行后代测试等步骤,可以获得具备理想性状和特征的园艺植物品种。

育种的成功需要依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和耐心。

园艺植物育种的成果将为园艺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福祉。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1. 育种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和交配来改变物种的基因组合和性状。

遗传变异是指在物种中存在的遗传差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选择:通过选择性繁殖,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父本,使有利性状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固定。

选择可以是自然选择,也可以是人工选择。

•杂交:利用不同个体间的杂交进行基因组的重组,产生新的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并且能够选择和固定优良的性状。

2. 育种的应用领域•农业育种:农业育种是指为了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产量、抗逆性以及品质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育种可以分为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两种方法。

•家禽家畜育种:家禽家畜育种是为了改良家禽家畜的重要经济性状,如肉质、产量、毛色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商品价值。

家禽家畜育种可以利用选择和杂交等方法进行。

•园艺植物育种:园艺植物育种以改善园艺植物的花朵、果实、叶子等外观性状为主要目标,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环境、绿化城市以及饮食、药用等需求。

园艺植物育种方法包括选择、杂交和变异等。

•林木育种:林木育种是为了改良林木的木材性状、生长性状和抗病性等,以提高林木的商品价值和生态效益。

林木育种可以采用选择繁殖、杂交、突变等方式进行。

3. 育种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育种可以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式,选育出高产高品质的品种,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畜禽产品以及园艺植物等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食物供给。

•改善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可以选择和培育更加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性状较好的品种,提高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的抗逆能力,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使用。

•丰富遗传多样性:育种能够利用杂交和选择等方法,增加基因组的重组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物种的基因库,为进一步的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资源和基础。

•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育种可以选择和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家畜家禽等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变的挑战。

育种学名词解释

育种学名词解释

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5.核心种质:选择全部种质资源的一部分,以最小的资源份数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6.种质库: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一般为种子)的低温保存设施。

适合种子繁殖的园艺作物。

7.品种:经过人工选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上相对一致,并将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8.多系品种:是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

9.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10.种质保存:利用人工或天然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11.种质资源同: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的苗网或者园地。

适合于无性繁殖的园艺作物。

12.种质创新: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含有特定有益基因或基因组合,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新材料的过程。

所得到的目标材料称为创新种质。

13.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4.简单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以致不改变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改变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6.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第2章园艺植物育种目标

第2章园艺植物育种目标

2.1 高产稳产
• 丰产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 • 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 产量的构成因素。 • 提高产量潜力的育种思路。
提高产量潜力的育种思路:
1、合理株型 布等
涉及株高、叶形、叶色、叶的分
2、高光效
提高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3、合理的源库关系
4、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2.2 优质 • 概念:是产品能满足一定需要特征特性的总和
(不同病害或同一病害不同生理小种)。 抗虫育种和抗除草剂育种采用常规技术育种难度大,
多采用转基因等手段得以实现。
抗番 茄黄 化曲 叶病 毒病 品种
抗除草剂转基因番茄
2.6 适于保护地及机械化生产 • 保护地弱光照、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性。 • 株型紧凑 • 秆壮不倒 • 成熟期一致 • 果实耐机械压力,果皮有韧性
第一章 园艺植物育种目标
主要学习内容 • 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的概念及主要育种目
标 • 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特点及制定的主要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 育种目标 征集、评价、利用 种质资源
研究、掌握 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
采用适当的 育种途径和方法
审 定
育种计划制定流程图
新品种 良种繁育
色泽变异
日本三得利公司基因工程蓝玫瑰
(欧洲品质控制组织)。
• 主要内容:
感官品质(大小、形状、色泽以及风味、香气、肉质) 营养品质(Vc、矿质元素、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 加工品质(固形物含量、特殊成分含量等)
贮运品质(保鲜时间、果实硬度等)
蜻蜓


坤包
动物脸
海龟
刚出壳的鸣蝉
绣花鞋
口红
2.3 环境胁迫适应性 主要表现于环境胁迫:温度、水分、土壤物质、 大气、农药。 宗旨:逆境条件下保证产量和品质。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一章绪论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第四章种质资源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9.种质资源的分类: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

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

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栽培学 设施园艺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栽培学 设施园艺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与设施园艺学》一、引言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都是园艺学的重要分支,在园艺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三个学科在园艺植物的培育、繁衍和生长中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园艺学的核心。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三个学科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加深对园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1. 基本概念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原理,对园艺植物进行良种选育和改良的学科。

其目的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2. 主要内容(1)遗传资源的收集和分类:园艺植物育种学需要对不同的遗传资源进行收集和分类,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鉴定,以便选取适合育种的亲本。

(2)育种方法和技术: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园艺植物的育种改良。

(3)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经过长期的育种工作,新品种将进行选育和推广,为园艺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个人观点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为园艺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通过育种改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从而丰富了植物的种类,也为园林绿化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1. 基本概念园艺植物栽培学是研究如何栽培和管理各种园艺植物,使其获得最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学科。

它是园艺生产的基础,涉及到植物生理、土壤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主要内容(1)适地选择和土壤改良:栽培学需要根据园艺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要求,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并进行土壤改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栽培管理和技术: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3)园艺植物栽培的新技术:如保护地栽培、水培、田间管理技术等,推动着园艺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3. 个人观点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生产的基础,栽培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园艺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019年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2019年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18、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实验一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

实验一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

实验一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特点、育种主要的目标性状、目标制定原则,了解现代农业对园艺品种的要求,育种目标制定的过程。

二、园艺育种主要目标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制订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园艺作物的主要育种目标有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三、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丰产是园艺作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前者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后者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两者比值叫做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用于园林装饰的观赏植物,整个植株乃至群体为利用对象,经济系数可达100%,而以生产水果、蔬菜、切花等园艺产品的作物则经济系数较低,且品种类型间变异较大。

产量的高低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关。

如葡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株(或单位面积)总枝数、结果枝%、结果枝平均果穗数、单穗平均重等。

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选择有时比直接根据植株产果量进行的选择更能反映株系间的丰产潜力。

2、品质性状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感官品质常包含植株或产品器官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由视觉、触觉所感受的外质和风味、香气、肉质等由味觉、嗅觉、口感等感知的内质。

园艺作物中果品、蔬菜常以内质为主或外质与内质并重,花卉常以外质为主,表现为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等各方面。

经过加工、贮运后利用的园艺产品还要鉴定加工、贮运前后(含加工成品)的感官品质。

感官品质的评价受到人们传统习惯的影响,有较多的主观成分。

这在观赏植物的外观品质评价中尤为突出。

如赏菊中有人喜爱色泽艳丽,有人则喜爱色泽淡雅;有人喜爱莲座、圆球花型,还有人以细瓣飞舞花型为上品。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育种目标)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育种目标)
中尤为突出。如赏菊中有人喜爱色泽艳丽, 有人则喜爱 色泽淡雅; 有人喜爱莲座、圆球花型, 还有人以细瓣飞 舞花型为上品。 而且随着利用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人们对感官品质的评价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如月季育 种开始时多以花大、色艳为贵, 现时则多以花型中等大 小、花瓣紧凑、色泽柔和为上品。

人们对观赏植物感官品质的多样化要求远胜 于其它植物。选育观赏植物新品种时,应不拘一格,
14

四、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 环境胁迫大体可分为:温度胁迫、水分胁迫、土壤矿物质协 迫、大气污染胁迫以及农药 ( 含除秀剂 ) 胁迫等。 • 温度胁迫 有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 低温胁迫又可分为冻害 (<0 ℃) 和冷害 (>0 ℃)。 水分胁迫 有干旱胁迫和湿渍胁迫。干旱又有大气干旱和土壤 干旱之别。 土壤矿物质协迫 有盐碱土和酸性土胁迫, 有由于矿质营养元 素不足造成的饥饿胁迫, 还有由于土壤中某些矿质元素过多构 成的毒害胁迫等。
8
第二节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 • 生物产量 指一定时间内, 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 量。 经济产量 指生物产量中可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 经济系数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比值叫做 (coefficient of economics)。 一、产量 丰产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 产量可概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7
• 六、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近年来,保护地栽培的蔬菜、花卉和果树生产发 展很快,原来露地生产的品种常难以适应, 这就给育种 提出了新的要求, 主要是对保护地生态条件(如弱光照 和高温多湿环境)的适应性。 •
节约能源, 降低成本已成为北方保护地花卉育种的重 要目标。据报荷兰新育成菊花品种对昼/夜温度要求已 从过去的 18 ℃ /15 ℃降低为 10 ℃ /10 ℃ , 一品红从过 去 28 ℃ /25 ℃ 下降到 14 ℃ /12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件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件

诱变育种
原理:利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因素 诱导植物产生突 变
特点:突变频率 高,突变类型多 样
应用:在园艺植物 育种中广泛应用, 如选育抗病、抗虫、 抗逆等品种
注意事项:需要 严格控制诱变条 件,避免产生有 害突变
倍性育种
倍性育种的概念:通过改变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来改变其遗传特性的育种 方法 倍性育种的方法:包括人工诱导多倍体、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选择育种
目的:提高园艺植 物的品质和产量
原理:选择具有优 良性状的个体进行 繁殖
方法:包括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
注意事项:选择过 程中要考虑到遗传 多样性和生态适应 性
杂交育种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新品种 优点:能够快速获得优良性状,提高育种效率 缺点:需要选择合适的亲本,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应用: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的育种
汇报人:
改善品质:通过育种改善蔬菜 品质,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
抗病抗虫:通过育种提高蔬菜 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适应环境:通过育种使蔬菜适 应不同环境条件,提高种植范 围
花卉育种的应用与实例
花卉育种的目的: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抗病性、抗逆性等 花卉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花卉育种的实例:玫瑰、郁金香、百合等 花卉育种的成果:培育出更多新品种,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DNA和RNA 遗传信息: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
遗传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和摩尔根定律
遗传工程: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
繁殖原理
遗传物质:DNA和RNA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品质、抗病性等

园艺植物育种计划

园艺植物育种计划

园艺植物育种计划工作目标1.提升园艺植物品种多样性: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至少开发出10种新的园艺植物品种。

这些品种将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耐病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究和实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组织培养,以加速品种的培育过程。

同时,我们也将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以提高研发效率。

2.优化现有园艺植物品种:除了开发新品种外,我们还将致力于优化现有的园艺植物品种。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至少对50种现有的园艺植物进行遗传改良,提升其观赏性、适应性和耐病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建立一个全面的园艺植物遗传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种园艺植物的遗传信息。

同时,我们也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高效的遗传改良。

3.推广园艺植物知识:除了研发工作外,我们还肩负着推广园艺植物知识的责任。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至少教育和培训1000名园艺爱好者,提升他们对园艺植物的认识和养护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定期举办公开课和研讨会,邀请园艺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我们也将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提供园艺植物养护的视频教程和文章,以方便大家随时学习和参考。

工作任务1.品种研发团队建设:为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品种研发团队。

这个团队将包括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

我们将招聘具有相关领域背景的博士和硕士,以增强团队的研发实力。

同时,我们也将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2.遗传资源库建立:为了支持品种研发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园艺植物遗传资源库。

这个资源库将收集和整理各种园艺植物的遗传信息,包括种子、叶片、花粉等多种类型的样本。

我们将购买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以方便团队成员进行遗传信息的查询和分析。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
一、植物的适应性原则
植物育种的目标是制定一个种子的性状,使其能适应新环境,因而可以在植物园林中长久生长发育。

因此,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应以植物的适应性为主要依据。

植物的适应性是植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适应光照、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等因素。

植物的育种就是在不同种群之间通过选择,使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力。

二、植物繁育原则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应以植物的繁育能力为主要依据,即植物的繁育能力是指植物能够在植物园林环境中长期繁殖的能力。

因此,植物育种目标应着重设计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植物长久繁育,并通过培育、试验、评价等方法,发现能够长期繁育的植物。

三、植物抗性原则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应以植物的抗性能力为主要依据,即植物的抗性能力是指植物能够抵御园林环境中外来生物、病毒以及其他病虫害的能力。

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植物的抗病性能力,防止植物在园林环境中被病虫害侵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创造变异育种途径又包括有性杂交育种、杂种 优势利用、诱变育种、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等多条 途径。 园艺植物种类繁多, 育种目标涉及产量、 品质、成熟期及对诸多环境胁迫因素及病虫害的 抗耐性等一系列目标性状。任何育种单位或个人 都只能选择其中少数几种育种对象, 从诸多目标性 状中抓住主要矛盾, 策划自己的育种目标。
相对集中和稳定。这样有利于种质资源、 中间试材和经验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效率, 提高质量, 多出成果和提高育成品种的竞 争能力。
4
• 二、育种对象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国内承担园艺植物育种的单位主要是
国家及省、地级研究所和高等农林院校。民间育
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研究所在育种对象方
面多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但存在分工不够合理, 育 种对象过于集中, 形成低水平的重复, 造成资源、 经费、人力等方面的浪费; 而多数园艺植物的育
肃桃、光核桃、山桃也都原产于中国。尽管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桃资源圃中征集的资源份数远远超过 中国, 但是从遗传多样性方面来说都无法抵上中国 的种质资源。 因此选择这类植物作为育种对象, 只要理顺育种体制, 增加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资源方 面的优势, 可争取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6
• 有些种类虽非中国原产, 但引人时间较长, 国内有一定的资源基础, 在生产和消费上都占 有较大比重。如苹果、草莓、甘蓝、番茄、唐 菖蒲、凤仙花等,经过努力, 可以解决国内市 场需要, 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同地区 应本着发挥资源、地域及其它 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育种基地应接近主产区或 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5
• 三、育种对象选择范围

全国范围 首先应该考虑起源于中国,而且市
场对新品种需求比较迫切的重要园艺植物。 如梨、
桃、荔枝、猕猴桃、枣、白菜、萝卜、菊花、牡丹
等。在中国它们不仅栽培面积和市场所占比重较大, 而且在种质资源的蕴藏方面, 远非其它国家所能比 拟(即育种资源上占有很大优势)。
• 例如桃, 不仅普通桃及其种内的所有变种, 而且在 真桃亚属内被叫做桃的几个近缘种, 如新疆桃、甘
2
• 育种对象
育种对象选择的意义 育种对象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育种对象选择范围
•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 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
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 园艺植物育种途径
3
第一节 育 种 对 象
• 一、育种对象选择的意义 • 育种单位或个人, 在选择育种对象时应
8
第二节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 一、产量 丰产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 产量可概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 生物产量 指一定时间内, 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
量。 经济产量 指生物产量中可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 经济系数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比值叫做 (coefficient of
• 如葡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株( 或单位面积) 总枝数、结果枝% 、结果枝平均果穗数、单穗 平均重等。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选择有时比 直接根据植株产果量进行的选择更能反映株系 间的丰产潜力。
10
•二Biblioteka 品质现代园艺植物育种中,品质已成为一
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性状。
品质 即产品客观属性符合人们主观
需要的程度。
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 式大致可分为: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贮运品质 等。
11
• 感官品质 常包含植株或产品器官的大小、形状、 色泽、风味、香气、肉质等。 感官品质的评价受到人们传统习惯的影响, 有较多的主观成分。这在观赏植物的外观品质评价
中尤为突出。如赏菊中有人喜爱色泽艳丽, 有人则喜爱 色泽淡雅; 有人喜爱莲座、圆球花型, 还有人以细瓣飞 舞花型为上品。 而且随着利用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人们对感官品质的评价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如月季育 种开始时多以花大、色艳为贵, 现时则多以花型中等大 小、花瓣紧凑、色泽柔和为上品。
种工作则无人过问。如从事苹果优质耐贮育种的
单位很多,而对杏、柿、枣、枇杷、荔枝等多数
果树的育种工作基本上无人问津。从事果树、蔬
菜育种的单位相对较多, 而承担观赏植物育种的却 寥寥无几。 因此,国家应对园艺植物育种做出
合理的调整和布局。高等农林院校技术力量较强, 但育种指令性较少,经费缺乏, 未能充分发挥潜力。

1
• 广义的品种选育工作主要包括从现有种质资源 及其变异材料中的直接选择利用, 包括种质资源调 查(查)、引种(引)、选择育种(选)三条途径, 以 及在现有资源基础上, 通过人工创造变异, 选择获 得新的品种类型的创造变异育种(育)途径。
• 狭义的园艺植物育种是指利用自然变异或通过人 工创造变异, 形成新的品种类型的一种比较高级而 复杂的方法。
7
• 育种单位或个人在选择育种对象时, 必须及时掌握国内外有关园艺植物的市 场信息及育种动向,充分考虑比较和其 它单位在种质资源、中间试材、科技人 才、 场地设施、经费来源等方面有利和 不利因素, 知己知彼, 以便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可能情况下, 也 应发展横向协作,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economics)。

用于园林装饰的观赏植物, 以整个植株乃至群体为利用对
象, 经济系数可谓100%, 而以生产水果、蔬菜、切花等产品为
目的的作物,则经济系数较低, 且品种类型间变异较大。
9
• 经济系数 在一定情况下可作为高产育种的 选择指标。
• 用生物产量高的品种和经济系数高的类型杂 交,有可能选育增产潜力更大品种。 产量的高低和产量构成因素有关。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 内容提要 • 确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前提, 育种目标适当 与否是决定育种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
• 园艺植物育种目标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涉及产量、 品质、成熟期、适应性和抗病虫性等一系列目标性 状。制定园艺植物育种目标应满足育成品种之后生 产和市场的需要, 考虑育成品种应用的效益和目标 实现的可能性; 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处理 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关系。育种目标明确之 后, 才能确定采取什么途径去获得符合目标要求的 新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