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背景下行政组织立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政管理论⽂参考⽂献 ⾏政管理论⽂的参考⽂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著作或论⽂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政管理论⽂参考⽂献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政管理论⽂参考⽂献(⼀) [1]赵格格。
服务,⽽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J].辽宁⾏政学院学报。
2012(03) [2]郁建兴,徐越倩。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政管理。
2012(02) [3]朱满良,⾼轩。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04) [4]⽢黎黎。
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J].⿊河学刊。
2010(07) [5]⽢黎黎。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中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传承。
2010(15) [6]李松林。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J].理论⽉刊。
2010(02) [7]施雪华。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
2010(02) [8]蒋嵘涛,彭京京。
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研究[J].求索。
2009(10) [9]储岳峰。
服务⽽⾮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政学院学报。
2008(11) [10]⾦晶,王颖。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
2008(06) [11]潘劲稳。
服务型政府的⽬标意涵及其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07(10) [12]任勇,李晓光。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
2007(07) [13]费⽟春,李正明。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14]杨杨。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03) [15]段黎。
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6]刘熙瑞,井敏。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3】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南博方.日本行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9【6】罗豪才.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0【7】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8】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9】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0】张金鉴.行政学典范.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三民书局,1986 【1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的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3】姜明安,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14】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15】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16】王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构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6—9【17】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4【18】王毅.城管行政执法体制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构想.城建监察,2019,4【19】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43【20】楼向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以义乌为个【21】钟骁渝.行政综合执法需要注意的几个理论问题.;4—3【22】熊文钊.新时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全书.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23】党秀云.公共行政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125【24】关保英.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北京:法律出版杜,2019,(6)【25】杨建顺.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法学家,2019,(2)【26】徐缝敏.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2019【27】杨海坤,陈迎.我国行政执法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上海市政府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20【28】杨海坤.我国行政执法的现状、困难与对策,政治与法律,1996,(1)【29】何海波啼0度变革中的行政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254.270【30】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华夏出版社,2019:25l【31】段红柳.论法治政府中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探求,2019,(4)【32】叶明.我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13—14【33】秦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52.58【34】宋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模式的新架构.城市问题,2019(8):69【35】薛聚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问题浅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32—36【36】金伟蜂.中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年【37】胡建森.行政强制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1):186,【38】季明,李舒,陈冀.城管行政执法,晾望新闻周刊,2019(8):12【39】Werna E.The Manage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remises ofan ElusiVe Concept.Cities.1995,(12):353-359。
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五篇范文)
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五篇范文)第一篇: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一、什么是大部制我们在对大部制改革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什么叫大部门制。
只有先了解什么是大部门制,然后分析大部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大部制改革才能顺利和有序的进行。
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什么是大部门制。
对于大部门制这个概念,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我认为大部门制就是对政府中相近或者相同的职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归入一个更大的部门管理,由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公共事务的制度。
或者说是对相近或者相同的机构进行有效的整合,把他们归入一个更大的机构,实现统一职能、统一职责,以及分工和协作的有机协调。
从而实现我国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廉价政府的目标。
二、对于大部制的评价“大部门制”这个概念在我国官方首次提到的时间是在2007年10月15日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这次报告提出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大整合机构整合和改革力度,探索实现职能统一的大部门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务院已经批准了15个地方政府的改革方案,这一举动同时也标志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已经从中央政府向地方征服稳步的前进了。
对此我国学者对大部制改革也掀起了一股浪潮。
对于大部制的改革背景,各路学者也给予了不同的见解。
比如有的学者认为从推动大部制改革的直接动因是大部制改革致力于改革中国长期以来机构重叠、职责交叉、职能交叉以及政出多门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说,政府致力于推动大部制改革是出于市场经济的需要。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致力于推动大部制改革是把中国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当成入口点,他们认为现行中国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许多有缺陷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分工的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不相协调,同时政府运行过程中的对于机构改革的进程缓慢滞后也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息息相关。
我国行政组织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我国行政组织立法的健全与完善一、健全和完善行政组织立法的意义(一)健全和完善行政组织立法是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需要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列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大规模的精简工作在改革开放前分别于1958年和1970年进行了两次,改革开放以后又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进行了三次机构改革。
五轮精简工作和机构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但始终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个怪圈历经五轮改革而不灭,反而演变成了一条难以避开的刚性路径。
以1993年机构改革为例,1993年开始的第五轮机构改革力度很大,国务院各部门精简20%,全国共精简人员200万人,但再膨长速度却更快。
1985年—1995年,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年新增人员都在100万人左右,国家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注:宇剑:“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经济日报》,1998年3月7日。
)五轮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行政组织体系法制建设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仅仅精简机构和人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效果是有限的。
为了彻底走出历史怪圈,从根本上巩固来之不易的机构改革成果,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构建政府机构改革的法律机制,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
(二)健全和完善行政组织立法是规范和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精简机构是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手段,但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今后工作中致力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20XX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触及到解决的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阻力。
行政组织学毕业论文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姓名:王龙学号:身份证号:专业:行政管理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目录目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
内容摘要.................................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本课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践应用 (7)三、学习体会和收获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内容摘要行政组织学主要是对行政组织及理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概括和介绍。
它还要介绍行政组织的发展历史,并对行政组织的类型、结构和体制等进行讲解。
它还从各个角度探讨行政组织与内外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行政组织的建立、管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
并根据现实情况,讲解我国行政学的发展和行政组织的特点。
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并具有充分的人民性的特点。
行政组织学是讲解国内外行政组织新理论和行政组织改革新经验的一门学科。
它要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研究中国行政组织的背景下进行的。
其系统地介绍了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还介绍了组织的建立、构成、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行政组织管理组织途径前言行政组织学课程主要研究行政组织的性质、要素与作用,及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等一般性原理的阐述。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⑵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
⑶研究行政组织的体制,即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关系。
⑷研究行政组织的类型。
⑸研究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
主要分析自然、经济等外部环境与行政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
⑹研究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
主要探讨行政组织内部的物质、制度条件和人群关系的影响,以及行政组织如何改善其内部条件。
运用行政组织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运用行政组织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因2008年3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新组建部委5个,减少正部级机构4个。
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成为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热点议题,也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里程碑。
那么,如何认识大部制的内涵?怎样审视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如何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大明确指出了未来5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
所谓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
大部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要求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转换其“全能型”、“管制型”角色。
因为,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只有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大部制正是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纵观我国政府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未在操作层面上尝试过大部制实践,自然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
因此,如何确保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及其高效运转,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难点。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部制做法倒是值得我们借鉴。
在西方世界,英国是最早开始尝试大部制改革的国家。
英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探索将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先后进行合并、重组。
在60年代其先后组建合并了三个主要的大部(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及国防部);70年代,贸易工业部和环境事务部这两个大部又应运而生。
国内外大部制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部制文献综述任静(公共管理系107081 10708110)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如此重要的报告中出现“大部门体制”这一提法还是首次,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许多热议和争论。
学界围绕大部制改革,尤其是对大部制改革的原因、路径、难点与阻力以及国外经验借鉴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国大部制研究依然存在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主要以“价值导向”和“功能导向”的“谚语式”研究遮蔽了经验性的科学讨论和理论积累等问题。
本人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部制;内涵;政府管理;动因;推进;结构正文:大部制的内涵及产生渊源明确大部制的概念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尽管表述不一,但主流观点的要义和内蕴相差无几。
学者们普遍认为,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都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换言之,大部制是一种政府组织架构类型,是指以相对较少的政府组成部门覆盖尽可能多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张成福和杨兴坤集中于大部制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认为大部制的实质在于政府机构内部的职能整合、统一领导、运转协调、资源共享、结构优化以及机构精简。
李汉卿则认为大部制本质不仅包括部门调整,而且也是一个政治机会,其实质是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从政府产生之时,就存在着依据对象进行分工管理的客观要求。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有所分工,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也就是实行部门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不断增加,机构数量也将不断增多,进而出现政府部门管理中交叉、重叠、真空领域不断增加,产生矛盾和问题。
于是,大部门体制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大部门体制逐步成为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组织中央政府时的一种选择。
大部制改革中的政府效能研究
大部制改革中的政府效能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着力探索增强政府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处于社会深度转型的我国,在推进政府改革过程中更需要将增强效能作为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归宿和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尺。
“大部制”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有效的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达到减少部门间协调成本和增强政府管理效能的目的,以提高政府处理复杂社会事务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关键字:大部制;改革;政府效能一、大部制改革内涵与本质1.大部制改革的内涵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所谓大部制改革,就是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和管辖范围,把那些职能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政府部门,经过合并重构,整合为一个更大的机构,使其管辖的范围较宽,侧重于横向的宏观管理,避免和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活动。
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次,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第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2.大部制改革的本质大部制改革的本质是解决“三权”的合理划分与相对分离。
如果以西方国家的大部门行政体制作为参照系,那么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是实行条块分割、按照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门行政体制,而且是集行政决策权、行政执行权、行政监督权于一身的“三权合一”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不只是部门机构之间的简单合并,而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重组和再造,它的本质是行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划分和相对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行政组织学论文
行政组织学论文引言行政组织学是一门研究行政机构组织结构、职权、职责等问题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组织学研究对于有效的公共管理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行政组织学的背景、重要性以及行政组织学对于公共管理的价值。
背景行政组织学是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权力配置。
行政组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行政机构、部门、决策流程等。
通过研究行政组织学,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政府机构的科学运行。
行政组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面临了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学者们开始研究行政组织,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和模型。
重要性行政组织学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研究行政组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机构的运作方式,优化权力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组织学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的需求。
此外,行政组织学还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行政组织学,我们可以确定合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合理规划和实施公共政策。
行政组织学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既注重政策目标的达成,又注重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行政组织学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行政组织学对公共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管理效率行政组织学通过研究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可以识别和消除管理中的冗余和重复。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行政组织学还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寻求更优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优化公共服务行政组织学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理解公众需求,并根据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 加强政府合作行政组织学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协调和合作。
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方行政组织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机构,其组织法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率。
我国颁布了多部地方行政组织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职权与职责不清、机构设置重叠、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不明确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
二、研究目的1.分析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制定背景和历史演变,揭示其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2.分析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职权与职责不清、机构设置重叠、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不明确等。
3.探究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问题的根源,如行政体制改革缺乏深入、职能划分不合理等,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4.增强对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理性认识,提高行政机构改革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对多部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制定背景和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存在的问题,如职权与职责不清、机构设置重叠、地方政府部门职能不明确等。
3.探究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问题的根源,如行政体制改革缺乏深入、职能划分不合理等,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4.总结国际先进地方行政组织法的经验,为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术论文、报刊杂志等资料,全面了解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需完善的方向。
2.案例分析法:选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行政组织,并通过对其历史、职权、职责、机构设置等因素的分析,研究其存在问题及原因。
3.比较法:将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进行比较,寻找完善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有效途径。
五、研究意义1.梳理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发展历程,加深对其存在问题的认识,为制定新的地方行政组织法提供参考。
2.分析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法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地方行政组织法提供依据和指导。
大部制_缘起_挑战与前瞻
实行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部制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它使政府部门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
通过大部制改革形成的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类部门组成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有利于权力分离和制衡的行政运行机制的建立,真正做到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从而使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一、缘起:大部制改革的时代诉求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行政制度,已取得了很大成效,并被世界各国借鉴学习。
实行大部制后,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组成部门一般在11个 ̄18个,如英国是17个,美国是15个,日本是12个。
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尝试把一些职能有联系的部门合并成大部门,60年代开始大规模合并职能有联系的部门,把政府战争办公室、海军部、空军部、国防部合并成新的国防部,把保险与抚恤金部、国家救济局合并成社会福利部,后来又进一步把社会福利部和卫生部合并成卫生与社会福利部,外交部与旧的联邦事务部合并成外交与联邦事务部,70年代又把住房与地方政府部、土地与自然资源部、建筑与工程部和交通部合并成环境部,技术部和贸易委员会合并成贸易与工业部,使得英国政府决策、执行更为协调一致、高效快捷。
美国联邦政府行政部门现有15个组成部门,每个部门都是宽职能的,只有实行宽职能的“大部”,才能够以如此少的部门高效地管理全国的事务。
以美国农业部为例,下设19个局,这些局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的职能,充分体现出“大农业”的服务理念,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曾经于2001年对中央政府各部门进行了一次大的整合和调整,整合为12个部。
在信息产业领域,将原有的邮政与电讯部合并成为国内事务部,管理与协调部则更名为公共管理、国内事务、邮政与电讯综合部,教育部和科学技术部合并成为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劳动部、卫生健康部及福利部合并在一起,全称劳动、卫生和福利部。
行政组织学论文
行政组织学论文行政组织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问,也是有着一定的学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行政组织学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摘要】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
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
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启示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
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
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
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府际关系研究
整 .在优 化部 门结构 的基础上合理 调整政府 职能 , 规划权责范 围, 减 少职能交叉。但是 。 我 们在取得 成果的基础 上还要认识 到理顺府 际 关 系对 于我们社会发展 的重要性 .并在 改革
过程 中i 】 起 充 分 重 视 本 文 从 理 顺 府 际 关 系
的集 中性 . 同时又缺乏足够 的民主性 由以上分析可 以看出 .我 国的府 际关系 在 改革开放 以及 多次行政体 制改革 以后 虽有 缓 解 .但并未 真正理顺 .还存 在着很多 的问 题 .影响着 国家的有效治理 和社会 的健 康发 展. 在如此背 景下提 出的大部制改革 . 一 定程 度 上对府 际关 系进行 了调整 .面对着这 一趋 势. 我们 看到的是希望 二、 大部 制改革对 府际关 系的影 响 f 一) 权力主体由单一取向向多元取向 转变 在府际关 系中 .要改变 中央政府单 一权 力主体 的形式 . 但是这里有 一个前提条 件 . 就 是必须维护强 势政府 . 强 化中央统一领 导 . 维 护中央 的绝对 权威 在 这个 前提下大部 制改 革强调对地方 政府下放权 力 .形成 多元 主体 合作的局 面 包含两个 方面 : 第一 . 完善 中央 与地方之 间的相互依赖 和纵向合作体 制 第 二, 完 善地 方政府 、 各地 区政府 、 政 府部 门 间 的横向合作体制 例如各省份 、 各部 门对 口支 援西藏建设 . 东、 西部 省份结对进行 西部开发 和经济援 助等 .还有地方 政府间为促 进经济 发展 . 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区域性合作 机制 很 显然 . 多元 主体治理 在我国还是初见 矛头 . 是 未来发展 的方 向.大部 制改革为多元 主体治 理提供 了契机 .但还有 待我们进一 步的深化
学 羁 2 0 1 4 年 第 4 期
行政组织学论文范文两篇
行政组织学论文范文两篇范文一:《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摘要:《行政组织学》主要是对行政组织及理论的内涵和运作进行概括介绍。
他介绍了行政组织的发展历史,并对行政组织的类型,结构和体制等进行讲解。
她还从各个角度探讨行政组织与内外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行政组织的建立、管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
并根据现实情况,讲解我国行政学的发展和行政组织的特点。
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较能的原则并具有充分的人民性的特点。
行政组织学是讲解国内外行政组织新理论和行政组织改革新经验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究中国行政组织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系统地介绍了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还介绍了组织的建立,构成,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原则应用,学习体会。
行政组织学是行政管理学专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共十五章,根据个人理解,将对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原理进行综述,并将它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并谈谈我学习这门学科的体会。
一、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行政组织学》第一章、第二章在导论和环境与管理章节中,阐明了组织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现代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掌握科学组织管理的方法,改进和提高组织管理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理论的发展中,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和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观,激励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第三、四章,在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结构与设计的章节中,重点讲组织关键的分析与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现代组织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组织管理的难度增加,风险性增大,因此,如何帮助组织适应和应对更加动荡复杂的组织环境,提升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就成为当代组织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论文范文:欧洲国家大部制改革研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
论文范文:欧洲国家大部制改革研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第一章大部制基本理论大部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大部制改革尚处于试推阶段,而大部门体制是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率先探索、推行的一种政府组织设置模式,因此,本文探析国外较成熟的大部制,试图从其实践中寻求经验、技巧,总结推进阻力、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为逐步深化推进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提供启示参考。
在欧洲,发达国家居多,奉行大部门政府体制的国家居多,故以欧洲为视角进行分析研究。
以英、法、德三个国家为例子的原因如下,首先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是欧洲实行大部制国家中的典型代表,长期奉行大部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其次,大部制可以是原发的自然状态,亦或是以机构整合为标志的变革过程,对英国、法国、德国而言,三个国家的大部制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逐步完善的变革过程,对于我国更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节大部制的涵义与界定一、大部制的涵义大部门体制(Giant Department)简称为“大部制”,最早源于西方,是政府实施的一种具有广泛管理职能的综合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
一般是指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职能相近、相关,业务范围相似的部门合并同类项,整合为一个大部,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扩大部门的职能范围,节约行政管理资源,将部门间协调转为部门内部协调,促进部门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冲突、以及权责脱节等政府管理问题,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标。
有着多年对国外“大部制”研究经验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长董礼胜对“大部制”这样描述:所谓“大部制”,就是按照大块的职能领域,而不是按照工作类别、或是服务对象、服务地域来设立政府部门。
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推进政府的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照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了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在这一大部门体制下,政府部门管理范围较广,职能综合性强。
行政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学》参考文献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4.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10.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2.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3.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本。
15.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16.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8.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
19.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大部制视域下我国环境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研究
大部制视域下我国环境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变的日益突出,环境管理越来越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环境行政管理体系。
当下,大部门制已经成为组织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其旨在以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为载体,实现职能整合与部门整合的有机统一。
新一轮的环境行政组织改革正是依照此改革理念来探索和推进的。
但是,两年的改革过程和效果却显示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在环境行政组织得到实质上的落实,因此,探索环境行政组织机构的优化设计对于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意义。
本文以环境行政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环境行政组织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概括了大部门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环境行政组织改革状况,从中总结分析了现行组织结构在职权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以及组织主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亟待改革的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相关改革经验,结合构建大部门体制的理论思考,提出了未来环境组织结构应继续立足于环境行政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相结合的基本框架,本着明确事权划分、解决职责交叉与优化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从横向和纵向维度对目前在部门职能结构、层级形态结构、权力运行机构以及协同合作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依循区别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中央与地方的职权责任,扩大管理幅度与减少管理层次,尝试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的运行结构,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建设等路径,实现机构、职能、权力、责任、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协调运作。
同时,还应对组织主体建设、环境行政法治建设以及相关配套领域进行系统改革,从而全方位的对环境行政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行政组织文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3、论文的结构
(可以插页)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行政组织文化是伴随行政组织存在,并一直影响行政组织组织发展的角色。基于儒家文化和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论分析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上,本文初步探讨了行政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与规范化。明确认识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行政组织文化的影响,以及新时期行政组织文化在提升当代行政组织竞争力,领导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行政组织文化的存在价值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对策。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中庸。虽然现在有的封建传统思想基本淡化,但儒家思想仍然在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引导着中国管理经验的几千年,渗透于古代乃至现代的立法、司法活动,烙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中,形成中国人特有的观念意识,这必然对当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创造出的文化浩如烟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些文化不仅是先贤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蕴含着丰富的行政思想。这些独特的思想使得每一个身处于社会中的人们都受其影响,在行动时带有相应文化印记。基于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行政体制的转轨要求,我们在积极探索国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的同时应结合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本文旨在“源于史,鉴于今”,以对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儒家文化的研究为出发点,分析其对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影响,吸收其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精华部分,杜绝其消极影响,使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更具中国特色。
2021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内容、性质及发展方向范文3
2021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内容、性质及发展方向范文 行政组织法研究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行政组织立法则是行政组织法研究的前提。
其中,行政组织法的立法模式(在本文中简称“行政组织立法模式”)是行政组织立法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
“行政组织法的立法模式也就是采用何种思路、运用何种程序和载体进行行政组织立法。
”①对此,不少学者将西方国家行政组织立法模式进行类型化分析,如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法国模式等。
这种区分有助于人们认识不同法系国家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并从中吸取立法经验。
不过,如何认识行政组织立法模式?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属于何种类型?由于研究者关注不多,分析不深入,因此论之不详。
例如,有学者认为,从我国法律传统与特征来看,与大陆法系国家较为接近,而区别于英美法系国家。
②这种将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归属于大陆法系的看法可谓相当流行。
然而,这种认识忽视了历史变迁的复杂性和当代立法的现实性,因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我国当前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其必然与大陆法系国家存在差异,更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
对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
一、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的现实和理想形态 尽管学术界对立法模式一词的界定并不明晰,但是就本文而言,其实际上是指在一国宪法体制下各种法规范形式所构成的法律体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等同于法律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均不可能只采用单一立法模式(法典式),而只能采用多元立法模式(法规体系式)。
③我国亦不例外。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我国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呢?无论从立法实践还是立法设想来看,均呈现出中国语境下的特殊色彩。
(一)现实形态 1982年宪法是现行法秩序具有实证效力的基础规范,这里以此为原点来考察行政组织规范的表现形式。
从形式上来说,只有冠以组织法名称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才属于行政组织立法模式关注的对象。
从实质意义上来说,行政组织立法模式还包括不以组织法命名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制背景下行政组织立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大部制改革是行政组织法改革完善的一个契机。
合理的权力结构最终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在漫长的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好科学合理、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规范的职能和权限问题、机构和编制法定化的问题,就需要对行政组织法的完善加以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行政组织法的改革会推动中国法治化全面发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最终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1、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2、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3、马怀德:《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4、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5、关保英:《比较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年版。
6、郭道晖:《当代中国立法》,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1998
年版。
7、李军鹏:《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公共体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年版。
8、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版。
9、李树忠:《国家机关组织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年版。
10、[日]室井力主编,吴薇译:《资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1、翁岳生:《行政法》,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09 年版。
12、[日]室井力着,吴微译:《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3、任建:《新主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年版。
14、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5、朱国斌:《中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
16、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17、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18、殷静志编:《机构改革启示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13 年版。
二、期刊类:
1、王玉凯:《战略高度认识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身》,载《时事报告》2008 年第4 期。
2、周志忍:《大部制溯源:英国改革历程的观察与思考》,载《行政论坛》2008 年第2 期。
3、朱向东、朱峻:《日本的大部制改革》,载《它山之石党政论坛》2008 年第3 期。
4、石佑启:《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治保障》,载《行政与法》2001 年第1 期。
5、薛刚凌:《行政组织法发展缺位之检讨》,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 年第5 期
6、徐跃:《"三定"规定是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载《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1年1 期。
7、叶晓川《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看行政组织法的完善》,载《新视野》2007 年第4 期。
8、陈莉丽《行政组织法理论研究亟待深化》,载《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4 期。
9、罗豪才:《行政法与依法行政》,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 年第1 期。
10、章剑生:《论行政立法程序》,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 年第1 期。
11、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 年第1 期。
12、张娟:《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的法律思考》,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 年第2 期。
13、彭萍:《政府职能转变新论》,载《学术交流》2005 年第2 期。
14、卞菲:《论政府职能定位--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载《法制与社会》2009 年第24 期。
15、石亚军,施正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 年第2期。
16、刘闪:《大部制改革的国际借鉴及理论思考》,载《法制与社会》2008 年第18 期。
17、才让塔:《论我国国家机构改革的宪法思考--从大部制改革谈起》,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1 期。
18、曹淑萍,王茜:《政府机构改革的宪法性思考》,载《河北法学》2002 年第2 期。
19、田文敏,王澍:《公务员法的施行与政府职能转变》,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5 期。
20、姬亚平:《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完善》,
载《研究生法学》1994 年第3期。
21、冯铁城:《完善行政组织法的若干问题分析》,载《大庆师范学院报》2007 年第3 期。
22、任进:《我国行政组织法的健全与完善》,载《法学家》1998 年第6 期。
23、范殿勤,李元福:《现行地方组织法的缺陷及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完善》,载《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4 期。
24、薛刚凌:《行政组织法发展缺位之检讨》,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 年第5 期。
25、郑春燕:《行政任务变迁下的行政组织法改革》,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 年第2 期。
26、李海亮,任进,王国文:《中央与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律问题》,载《国家行政学院院报》2007 年第3 期。
27、杨勇萍:《行政组织法治化与行政机构改革》,载《江汉论坛》2001 年第10 期。
三、论文类:
1、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载《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2006 年版。
2、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南开大学
2010 届硕士学位论文。
4、蒋剑明:《论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湖南大学2008 届硕士学位论文。
5、金丹:《大部制改革》,南昌大学2010 届硕士学位论文。
6、王晓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诉求与目标指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届硕士学位论文。
7、高燕:《我国行政组织法的完善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 届硕士学位论文。
8、张涛:《从职权立法到授权立法--行政立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 届硕士学位论文。
9、张玫瑰:《试论行政组织的法治化》,郑州大学2002 届硕士学位论文。
10、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苏州大学2005 届博士学位论文。
11、王义伟:《行政组织法研究》,山东大学2004 届硕士学位论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