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小说的文学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论阿加莎推理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

论阿加莎推理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

论阿加莎推理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被誉为“推理小说皇后”,其代表作品《无人生还》堪称是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叙事技巧在文学界广受好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的叙事技巧,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推理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的叙事技巧之一就是她善于运用多角度叙事。

小说中,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读者可以透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了解事件的发展和真相的揭示,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仅能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还可以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克里斯蒂将故事中的线索与疑点巧妙地交错在一起,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怀疑心理,有效地营造了一种紧张悬疑的氛围。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了另一种叙事技巧,即将时间线索交错叠加。

小说中,事件的发展并不是按照时间线索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通过交错叠加的方式,将不同时段的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挑战,需要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地对时间和情节进行推理和联想。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而且增加了读者对情节的好奇和猜测,也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了叙事的误导和转折。

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红鲱鱼和干扰性线索,克里斯蒂在叙事中不断设下各种陷阱,瞒天过海,将读者引入一个个谜团中,使得读者经常陷入误区,不得其解。

而当真相揭晓时,又往往是令人大吃一惊的反转和转折,让读者感到措手不及。

这种误导和转折的叙事技巧,不仅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也展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推理小说领域的非凡功力。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包括多角度叙事、时间线索交错叠加、叙事的误导和转折以及插叙等,通过这些叙事方式,她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层层展开,疑点和线索层层交织,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读者难以自拔。

女权主义视角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女权主义视角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女权主义视角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作者:孔伟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6期摘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19世纪英国知名的女性作家。

女权主义在20世纪日渐成熟,在19世纪,英国主流思想依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观,但是在19世纪末孕育出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女权运动,所以关于阿加莎是否具有在当时可以算是进步的女权思想,学者们争论不一。

本文站在女权主义视角来分析阿加莎的作品,在众多女性形象中概括出了男女平等、男女平权、女性的独立与自由思想,论证了阿加莎个人的女权主义观点以及她为女权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女性思想对于阿加莎是否是女权主义者,学者们一直具有争论。

一批学者认为阿加莎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因为在她的作品中不止一处的体现了女权主义观点,甚至阿加莎本身就是女权主义的发言人。

“克里斯蒂在1920年发表她第一部小说《斯泰尔庄园奇案》后受到惩罚,20世纪是一段激烈的性别谈判时期。

在法律上,1918年三十岁以上的妇女第一次获得了选票,1919年妇女允许获得职位,而当时议会撤销了阻止她们这样做的立法。

1928年‘女性投票权’允许女性与男性在同样的法定年龄条件下投票。

中产阶级妇女的教育由此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专注于女性作为妻子与女儿在地位上与男性的平等与独立”(Merja Makinen,2006:4)但是,阿加莎在她的作品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阿加莎认为女性的最终归宿依然是找一位男子幸福生活到老。

这也是很多学者不同意阿加莎是一位女性主义者的主要原因。

劳拉·汤普森在《英伦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传》里写道:“像她那样的女孩没有职业,她们有丈夫。

”(劳拉·汤普森,2011:96)“她”在这里指的就是阿加莎,她们则是代表了19世纪的英国女性,她们认为婚姻就是女人的命运,她们不需要职业,只要有丈夫就可以了。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侦探小说,也是她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

故事发生在英国乡间的一座豪华别墅中,讲述了一场密室谋杀案的发生与侦破的过程。

本文将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意义进行赏析。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推理的故事场景。

故事开始时,十个陌生人应邀来到了一座孤立的别墅中度假。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自己被困在别墅中,与外界完全隔绝,无法逃离。

接着,一位声称是屋主的声音在录音带中宣称那十个人都是杀人凶手,法庭正义无法制裁他们,所以他决定为受害者复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嫌疑人一个个被杀,而其他人则陷入了极度恐慌和怀疑之中。

最终,只有一个人存活下来,而所有的嫌疑人和受害者皆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赋予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与心理。

例如,主人公霍勒斯泌斯是一位聪明而机智的退伍军人,他具备了解谋杀案的天赋和经验。

在恐慌的局势下,他冷静地思考,一步步揭示了真相,展现了自己优秀的侦探能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人物则逐渐暴露出各自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他们中的一些人变得疑心重重,甚至相互残杀,这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邪恶。

除了情节的悬疑和人物的形象刻画,小说还传达了深层次的主题意义。

遵循经典的侦探小说传统,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展示了罪恶在人性中的存在以及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复仇心理。

杀人犯的宣言更是对法律和道义的冷嘲热讽,透露出对社会正义的怀疑和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挑战。

《无人生还》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犯罪悬疑小说,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的来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意义而备受称赞。

通过对密室谋杀案的描述与解决,读者不仅可以沉浸在悬疑的氛围中,更能够思考人性与社会问题。

这部经典的侦探小说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续的犯罪悬疑文学树立了标杆。

《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无人生还》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推理小说领域里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密尔顿庄园的主人乔治与妻子艾丽卡邀请了八位旧友前来度假。

然而,当大家齐聚一起时,却发现被隔绝在社会之外的密尔顿庄园却是一个世外桃源,因为发生的事却跟这和平之地格格不入。

小说的情节非常曲折,小说中的人物一开始都没有重要到会有人将他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当成是案情来处理。

就算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而想知道彼此的行踪,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痴迷于小说中隐藏的所有线索之中,且即便当中有一些人是有动机的凶手,他们的踪迹却越来越难追。

真正的侦探大师们也不是神明,他们是有情感的人类,有的时候甚至会犯错误,至少会有失手的时候。

而这也是小说中深刻的人性探讨和揭露。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触幽默而尖锐,人物对话逼真幽默,而且情节闭合得也很精致,使得读者无法想象从小说一开头的情景究竟能发生什么样的可怕事件。

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巧妙地令每一个人都在人们的怀疑之中。

她带人给她做随堂考试,看那些线索能否在读者脑海中合并起来。

除此以外,她还让读者在情感方向上做出某些判断。

《无人生还》是一本经典的悬疑推理小说,它巧妙地设计了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嫌疑人物,让读者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答案的揭晓。

克里斯蒂是毫不吝啬地将她的文学天赋用在这本小说中,她让读者沉迷于她的故事当中,并逐渐揭示了每个角色的真实面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整个故事结构合理、悬念丛生,拉开了推理小说的经典之路。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精湛的推理之术、娴熟的笔触,成功地创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福尔摩斯式的侦探形象——波洛。

小说中,波洛凭借他的敏锐、聪明、分析和推理能力,成功破解了谋杀案,揭露真相,救援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展示了警探的良好形象。

波洛的形象非常鲜明,他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头戴中央大胡子,面容姣好,语言柔软,且食量超常。

但是他的推理能力却不容小觑,他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深入挖掘和分析可能的嫌疑人和动机,最终把罪魁祸首找出来。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推理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推理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推理小说引言《东方快车谋杀案》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经典推理小说。

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和令人难以预测的结局而闻名,至今仍被视为侦探小说领域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东方快车谋杀案》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读者和后续作品的影响。

1. 小说概述《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了一个围绕在1930年代初期发生在欧洲旅途中的一起神秘谋杀案件。

主人公赫尔古勒·波洛(Hercule Poirot)是一个睿智且聪明过人的侦探,在这次旅行中不得不解开一个复杂的推理谜团。

故事描述了一列火车上发生了一宗离奇命案,而每个乘客都成为了嫌疑犯。

通过波洛的调查和推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2. 反映社会背景作为一部揭示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矛盾冲突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固有阶级制度的不满。

小说中遵循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贯的手法,将各式各样的人物、职业和国籍混合在一起,展现出社会多元性,并以此剖析暴露出的人性弱点和虚伪。

3. 引领侦探小说发展《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侦探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引入了“封闭密室”谋杀案这一经典情节设定,在隔离的环境中创造了紧张且令人着迷的推理氛围。

此外,小说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分析,在逻辑推理与情感体验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4. 对后续作品的影响《东方快车谋杀案》成为了悬疑类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它激发了无数作家对推理小说创作的热情,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标杆。

同时,该书的改编电影和剧院版本也深受观众喜爱,进一步扩大了小说的影响力。

结论《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形象和出色的剧情安排,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具代表性和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视为侦探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精彩细致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推理,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真相往往并不如表面所见,并促使我们思考社会、人性和正义等重要议题。

关于阿加莎的八个冷知识-解释说明

关于阿加莎的八个冷知识-解释说明

关于阿加莎的八个冷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她以创造出希尔达·克莉丝蒂(Miss Marple)和波洛警官(Hercule Poirot)等经典侦探形象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她的作品之外,关于阿加莎的生活和创作还有许多冷知识,这些知识或许能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大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讨关于阿加莎的八个冷知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更加亲近这位文学巨匠。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对阿加莎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阿加莎的早期生活、阿加莎的创作风格以及阿加莎的作品影响。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包括对阿加莎的影响进行总结、阐述阿加莎的文学地位以及展望阿加莎的未来。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了解阿加莎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她的魅力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作家的一些冷知识,通过对她早期生活、创作风格和作品影响的深入研究,来呈现一个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阿加莎。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位文学巨匠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她对文学界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冷知识,让读者对阿加莎的作品和文学地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也将展望阿加莎的未来,探讨她对文学世界的持续影响。

2.正文2.1 阿加莎的早期生活: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1890年9月15日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托金赛尔的一家富裕家庭。

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阅读和创作的浓厚兴趣。

在她成长的环境中,文学艺术氛围浓厚,她的母亲和姐姐也都喜欢写作,这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以《罗杰疑案》为例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以《罗杰疑案》为例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以《罗杰疑案》为例摘要:英国的著名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

她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原因不仅在于侦探过程本身疑云密布、奇事跌出,使读者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更在于其作品本身具有的戏剧性清晰地展现了角色波动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与微妙性。

本文以诞生于1926年的成名作《罗杰疑案》为例,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戏剧化特征及其成因做出分析,以期寻求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独特的写作艺术及其作品魅力。

关键词:戏剧化特征;阿加莎·克里斯蒂;罗杰疑案《罗杰疑案》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金斯艾伯特的村子,弗拉尔斯太太的死亡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故事本身具有极强的悬疑性,在小说的一开始就借第一人称谢泼德医生为读者提供了谋杀证据和一系列的调查,接下来,作者以侦探波洛先生的角度向读者提供新的线索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读者跟随侦探的思路与其一起探案并时刻关注事件的进展。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当中,情节的叙述与展开平淡无奇,但却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作者会安排很多陷阱和假象,使调查陷入僵局,在设疑的过程当中,她会充分利用各种冲突,如受害者和嫌疑人之问的冲突,各种调查方法之间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伴随着故事发展,制造出乎意料的结局,为读者带来神秘感。

本文戏剧化特征分析将通过对故事情节、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故事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戏剧化的成因,增进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创作独特性的理解。

一、《罗杰疑案》戏剧化特征分析戏剧化特征,顾名思义,就是将戏剧的变现手法融入小说艺术中。

那么何为戏剧性?戏剧性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戏剧性”的概念随着文学的进程不断发展,它既是戏剧理论家的总结,也是所处时代的文学现象的一面镜子。

第二,戏剧性逐渐从戏剧内部抽身出来,扩展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学评论术语。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在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在那个“名探满街走,名作天天有”的时代里,有三个名字最为耀眼,他们就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以及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由于他们在推理文学领域的贡献突出,世人冠以黄金时期三巨头之称。

阿加莎的作品注重伏笔和凶手的意外性,奎因的创作着重于推理的严谨与逻辑的缜密,而卡尔则擅长不可能犯罪和气氛的渲染。

在讲故事的能力上,卡尔和阿婆要领先于奎因,奎因的故事经常会让人觉得生硬;在作品的公平性上,卡尔和奎因要优于阿婆,阿婆作品中经常出现证据不充分的现象。

在侦探推理小说史上,三巨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黄金时期三巨头之一,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类型丰富,在各种各样类型的作品中,她都有着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著作,比如开创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无人生还》,多重谋杀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

她的两个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和马普尔夫人则代表她内心的两种东西——强大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的细腻关怀。

她所塑造的赫尔克里·波洛更是和福尔摩斯齐名的伟大侦探。

女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作,其四大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及《蓝色列车之谜》屡屡被搬上荧幕,并全部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女王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上可谓贡献良多,其中有四点不可不提,这便是推理小说史上的四大创举。

其一,情节的设置。

黄金时期推理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情节曲折。

在这一方面,至今无人可居女王其右。

从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阿加莎就形成了这样的创作特点:要么嫌疑人有八到十二人,要么谋杀案有三到五起,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这样的处理使得小说悬念感极强,情节由线状变为网状,读者的解谜难度猛增,使得作品拥有无穷魅力。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文体分析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文体分析
3 . 分 析 与 讨 论 3 . 】 所 建 语 料 库
作 为 侦 探小 说 , 平 均 词 长 大 于 毛姆 的纯 文学 小 说 , 似乎 不 合 常理 但 是 , 解 构 克 里 斯 蒂 的 侦 探 小 说会 发现 原 因 : 小 说 开 篇 一 般 介 绍 场景 , 描写细致 . 词汇丰富 , 有 时 会用 到一 些 大 词 ; 其 次是 案 件 侦 破 的 主 体部 分 , 包含大量对话 . 其 巾有 些 受 访 对 象是贵族 . 喜 欢 炫 耀 自己 的 身 份 , 言语问 爱, L } J 大 词 。 有 些 人 喜欢讽刺挖 苦人 , 言语 问也用一些 大词 。另外 , 还 有 一 些 外
阿加 莎 ・ 克 里 斯 蒂 侦 探 小 说 文 体 分 析
陈 琳
( 鲁 东 大 学 大 学 外 语教 学 部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2 5 ) 摘 要: 阿加 莎 ・ 克里 斯 蒂 的侦 探 小说 既 具 有 小说 的一般 特点, 又 具有 侦探 小说 的 独特 之 处 。 本 文 以 文体 学 理论 为指 导 , 采 用基 于语 料 库 的研 究 方 法 , 对 其 作 品 进行 词 ; 1 2 、 句法 和 语 篇 等 层 面 的量 化研 究 。研 究发 现 克 里斯 蒂侦 探 小说 的 一般 特 点 主 要 体 现在 : 人 称代 词 使 用频 率 高 . 灵 活运 用指 称 和 衔 接 词 等
月亮 和六 便十
Th e Ra z o r ’ s E d g e
l 9 1 9
6 3 2I
6 5 0 43
词 项 密度 较 低 , 名 词 化 现 象相 对 较 少 , 平 均 句 长较 短 , 语 法 结 构 较 简 单等 关键 词 :侦探 小说 文 体 学 语 料 库

《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简介《无人生还》是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小说于1939年首次出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具代表性和广为流传的杰作之一。

它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复杂的谜团和意想不到的结局而闻名。

情节概要《无人生还》发生在一个豪华游轮上,十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陌生人被邀请到游轮上度假。

然而,在船上度过第一个晚上后,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离奇且致命的谜团中。

船长肖恩诺特从录音机中播放了一段声音,在其中揭示出每位乘客都犯下了一起未被公证罪行。

接着,噩耗传来,一个名叫安东尼玛饰女士突然死去。

随后,更多死亡事件相继发生,每次都有收音机播放相关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客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可能是唯一的幸存者,而这个谜团的答案只有其中之一能够揭晓。

紧张、猜疑和恐慌渐渐笼罩在游轮上,每个人都成为了嫌疑人。

主要角色1.肖恩诺特船长 - 游轮主人。

2.安东尼玛饰女士 - 第一个死亡的乘客。

3.无与名男爵 - 神秘的贵族。

4.维拉克莱德组合夫妇 - 来自俄国的舞蹈团。

5.布朗切斯尔博士 - 遭受过创伤的前军医。

6.吉蒙;玛丽奇;迈克尔斯博士;托马斯罗杰斯:波西家庭成员。

推理与解谜《无人生还》以其复杂而令人着迷的推理剧情著称。

乘客们面临着多重谜团和线索,他们试图解开诡计和陷阱隐藏于每一个角落。

每当我们认为找到了答案时,故事线便会随着新的发现和转折展开。

小说引领读者们跟随主人公一同思考、分析和破解,试图找到凶手的真实身份和动机。

同时,对每位乘客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和塑造,使得每个角色都成为可能的罪犯,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影响与评价《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深受读者喜爱,并持续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如电影、舞台剧等)。

该小说在推理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出色的情节构思、精心布置的陷阱和令人惊讶的结局使得《无人生还》成为一个不可错过的推理悬疑巨著。

《死的怀念》与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解读

《死的怀念》与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解读
Ab s t r a c t :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i t h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t h e o r y,a l l t e x t s i n t e r a c t wi t h e a c h o t h e r a n d n o t e x t i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 As t h e
中 图 分 类 号 :I 1 O 6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6 X( 2 0 4
Th e I nt e r t e x t u a l St u dy o f Spar kl i ng Cy an i de a nd S h a ke s pe a r e ' s Tr a g e di e s
LI U W en — y an g
( Sc h o o l o f Fo r e i gn La n gu a ge s ,Li a o n i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Da l i a n Li a o n i n g 1 1 6 0 2 9 ,C h i n a )
功 地 借 用 了读 者 对 莎士 比亚 四 大 悲剧 文本 的 阅 读 经 验 ,通 过 与 莎 士 比 亚 悲 剧 文 本 的 互 涉构 建 了读 者 的 阅 读 期 待 ,增 加 了读 者 的 阅 读 乐趣 ,提 高 了侦 探 小说 的文 学性 。
关 键 词 :互 文性 ; 莎 士 比 亚 悲 剧 ;阿 加 莎 ; 阅读 期 待
Qu e e n o f Cr i me k n o wn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wo r l d ,Ag a t h a Ch r i s t i e i s t h e mo s t wi d e l y p u b l i s h e d a u t h o r ,o u t s o l d o n l y b y t h e

文学的魔术师——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

文学的魔术师——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
人物 形象。 中 图 分 类 号 : 16 I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8 2 1 ) 3— 18— 3 10 2 3 ( 02 0 0 2 0
阿加 莎 ・ 克里 斯蒂( 80—17 )英 国著名女侦探小说 19 96 , 家、 剧作家 , 被誉 为“ 举世公认 的侦探小说女王” 文学魔术 、“ 师 ” … 她一生共创作 了8 。 O多部长篇小说 ,0 10多个短 篇 ,7 1 部剧 作。她的作品被译成 13种文字 , 0 在世界上 销售达 4亿
册。
以满 足 人 们 的 猎 奇 心 理 。侦 探 小 说 正 是 用 这 种 所谓 的“ 等 低
手法” 成 就了几个世纪的辉煌 。 , 阿加莎 ・ 克里斯蒂 的侦探小说正是这方面 的典 型代 表 。
她的侦探小说题材是清一色 的命案 。其基本构成要 素是 : 乡
村或别墅 、 海岛 、 火车包 厢 、 船等相对 封 闭的环 境 ; 轮 特定 的 人群一般为富翁或 中产 阶级 ; 突然发生的命案 ; 多嫌疑犯 ; 众 曲折复杂 的侦破过 程 ; 出乎意料 的结局等等 。小说 的悬念 正
罪动因 , 可能 的或者 只是洞烛 幽微 的猜测 。 ” ” 克里斯蒂小说 的开头 , 时从 人物 之 间的对话 开始 , 有 平
淡无奇 , 普通得 不能再普 通 , 以致突然出现的命案使人 震惊 。
如《 中奇案》, 事 一开始 就 以一 架航 空班 机上 的一 个 老 云 故 妇猝然死亡拉开序幕 。克里斯 蒂的大部 分小说 都是 这种 开
头 方 式 。有 时 则 渲 染 、 造 神 秘 的气 氛 , 凶 杀 案 的 出 现 预 营 为
式, 却成就 了一代侦探小说女 皇的名号 , 的是什 么?悬念 。 靠

《东方快车谋杀案》: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

《东方快车谋杀案》: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

东方快车谋杀案: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概述《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由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创作的一部推理小说。

该小说于1934年首次出版,至今仍被公认为是推理小说领域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优雅的风格、复杂精确的情节和出色的人物描写而闻名,在推理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彩绝伦的角色塑造以及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独特的写作风格。

1. 情节梗概《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豪华列车上的谋杀案件。

主角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乘坐东方快车前往巴尔干半岛,却意外卷入了这场离奇复杂的命案。

波洛必须利用他敏锐洞察和犯罪心理学知识,在有限空间内找出谋杀犯的真正身份。

2. 角色描写小说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角色,每个人物都有着明确而独特的特点,增加了推理过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一位睿智、喜欢称自己为“顺手牵羊侦探”的比利时侦探。

他以精湛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敏锐洞察力闻名于世。

•贾吉斯·唐邓博士(Dr. Constantine Danchinian):一个具有医学背景的乘客,对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多诺昂夫人(Mrs. Hubbard):一个鲜明而具有幽默感的角色,她在解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种各样的车厢乘客:包括外交家、商人、女佣等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物,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和混乱性。

3. 推理方法与剧情发展《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其出色而复杂的情节著称。

克里斯蒂以暗示和伏笔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猜测可疑人物,并逐渐揭示真相。

波洛使用逻辑推理、观察力和人物心理分析,将碎片化的线索拼凑成完整的推理链条。

情节的发展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

随着波洛的调查进行,越来越多的秘密、谜团和意想不到的转折浮出水面。

4. 写作风格与影响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其轻松幽默、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而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无人生还》:犯罪小说的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犯罪小说的经典之作
2.主要角色:小说中涵盖了众多丰富多样的角色,在偶然情况下被卷入这起谋杀案中。
3.故事情节:小说开篇描绘了一个看似平凡的晚上,在寒冷而孤立的山区火车站,乘客们在雨夜中等待前往不同目的地的彼此陌生者。随着他们登上东方快车,并进入寻常却又神秘、滴水不漏、装饰华丽、幽闭恐怖的卧铺隔间,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就此展开。
结语
作为犯罪小说史上最经典之作,《无人生还》通过其紧密而曲折的情节、富有推理性质和意外结局而深深吸引着读者。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犯罪小说,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文学才华和创造性想象力的杰作。无论是对于犯罪小说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部作品都值得一读。
4.悬疑与推理:谋杀案发生后,车上绝对安全的假设被打破,而令人发指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乘客是无辜的。主要角色们开始展开调查并揭示真相,在情节紧凑、充满悬念的推理过程中引领读者探索真相。
5.社会背景: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犯罪小说,还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以及很多欧洲国家所共有的阶级、种族和性别问题。
6.结局:《无人生还》最为出色之处在于其出乎意料的结局。作为读者,你将经历紧张刺激和充满惊喜的一刻,在阿加莎·克小说的经典之作
简介
《无人生还》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9年出版的一部犯罪小说,被誉为犯罪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经典之作。故事发生在豪华汽车列车上,其中的一名乘客遭到谋杀,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扣人心弦的事件和悬疑。
内容
1.背景: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欧洲,豪华长途火车成为了当时社会交通主要工具之一。
影响
7.文学成就:《无人生还》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受欢迎和认可的作品之一,她自身也因此被誉为"犯罪女王"。
8.影响力:小说不仅赢得了读者们的心,也对后来的犯罪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这一流派的经典范本。

阿加莎的小说与经典神话的互文性解读

阿加莎的小说与经典神话的互文性解读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L i a o n i n g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Da l i a n 1 1 6 0 2 9 ,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 c l a s s i c a l my t h o l o g y ; d e t e c t i v e s t o r i e s ; s t y l i z a t i o n
阿 加 莎 ・克里 斯 蒂被 誉 为举 世 公 认 的侦 探 推 理 小 说 女 王 。在 西 方 ,她 的侦 探 小 说 重 印 达 数 百
t h e f o r me r e n j o y w i d e a c c e p t a n c e . As t h e Q u e e n o f C r i me k n o w n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w o r l d , Ag a t h a C h r i s t i e i n t e g r a t e s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阿 加 莎 在 她 的作 品 中却 能 两 者 兼 顾 ,既 体 现 了通
俗 小 说 的 趣 味 性 ,又 巧 妙 地 传 递 出经 典 作 品 的文
学 性 。古 希 腊 罗 马 神 话 是 世 界 上 最 系 统 、对 人类
本 的折 射 关系 ;从 狭 义 的范 畴 学 上 讲 ,它 是 一 个 文 本 与 另 一 个 它 进 行 吸 收 、 改 写 的 文本 二 者 的影 响 与被 影 响 的关 系 构 成 的一 种 互文 性 。互 文 性 的 研 究打 破 了孤 立 文 本 分 析 的僵 硬和 固化 ,动 摇 了 文 本 原 创 性 的权 威 ,解 释 了作 品对 先 前文 本 的依

解读_阳光下的罪恶_略论阿加莎_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_乔辉

解读_阳光下的罪恶_略论阿加莎_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_乔辉

MOVIE LITERATURE20128解读《阳光下的罪恶》———略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乔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600)[摘要]《阳光下的罪恶》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推理,无一不体现着这位女作家在侦探小说创作方面的扎实功底。

本文欲从小说的环境、人物、逻辑推理、语言等角度对《阳光下的罪恶》的创作进行解读,通过解析这一侦探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韵味来勾勒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特点,同时亦展现这部小说的经典之处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侦探小说;克里斯蒂;时间;《阳光下的罪恶》《阳光下的罪恶》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又一侦探小说力作,其影响力可谓遍布全球。

这一小说继承了以往侦探小说“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案情扑朔迷离,结局出乎意料”的特点,同时在创作方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说通过一桩光天化日之下的谋杀案,深刻地揭示了莫里哀所说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一语的真谛;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有力的反讽,正如其名字所示“阳光下的罪恶”,为了名利、金钱,有的人可以不顾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追求那所谓的“名利场”。

侦探小说主要以推理为主,通过设置暗杀地点、主要嫌疑人来展开整个故事情节。

本文欲结合小说创作的三要素即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以及侦探小说必备的逻辑推理元素来对《阳光下的罪恶》这一小说分析归纳出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

一、设置特殊环境环境是小说展开必不可少的元素,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当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整个时代背景,小环境是指具体的案发现场。

克里斯蒂的作品多半将小环境设置在所谓的“密室”中,即“象征效应”。

这类小说中的凶案往往发生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密室”中,在读者看来,任何人都不可能与死者有任何接触,但被害人却被断定为凶杀。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无人生还》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9年出版的一部侦探小说,该作品被誉为是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深度解读《无人生还》。

故事情节《无人生还》以英国南部小镇斯托克豪森庄园为背景展开,主要讲述了一个围绕着奇怪的客人聚集的故事。

该庄园的主人,铁路管理局高级职员约翰·斯托克豪森邀请了八个陌生人来到庄园度周末,这八个人分别是个秘密情报人员、一位分析师、一位退役将军、一位富家子弟、一位证券经纪人、一位夫人、一位秘书以及一位侦探。

在八位客人抵达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关在了庄园中,而且他们一个个的被杀害。

这些罪行紧密追随着《《十个小水兵》的童谣,令人感到恐惧与不安。

克里斯蒂以独特的笔法描述了每个人的死亡细节,如溺死、中毒等,令读者无法预知下一个受害者。

在全书的高潮部分,庄园中只剩下两个生还者,一个是侦探派乔特,另一个是苏珊娜布伦特。

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与某个罪行有关,并为此支付了代价。

最终,派乔特通过找到真相,揭开了连串谋杀案的幕后真凶。

人物形象《无人生还》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个性鲜明。

派乔特是典型的侦探形象,他聪明、睿智,利用自己的洞察力和推理能力,逐步解开了案件的谜团。

此外,派乔特还展现出执着、坚定的品格,在揭开真相的过程中不畏艰险。

尽管每个角色在故事中都有不同的背景和谋杀动机,但克里斯蒂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情感描绘,使读者产生了对每个角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题《无人生还》通过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代价来探讨人类的道德观念。

每个角色都犯下了罪行,他们被一种难以逃脱的力量推动着,最终走上了他们必然的命运。

小说中的“十个小水兵”催人反思,迫使读者思考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犯下罪行。

克里斯蒂运用了“法定人数”的概念,将每个角色与罪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人类对罪恶的固有倾向。

此外,在小说中也涉及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的问题。

《无人生还》: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简介《无人生还》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经典推理小说,于1939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以其复杂的情节、精密的推理和出色的人物描写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部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

情节概述故事发生在英国乡间别墅-海德庄园中,八个陌生人受到神秘主人邀请,前来度假。

然而,在他们到达后不久,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庄园内并逐渐遭遇死亡。

随着每个人相继离奇死去,唯一共同点是每次死亡都符合一个儿童游戏“十个印度小孩”。

剩下来的幸存者陷入了恐慌与悬疑之中,并试图找出凶手是谁。

主要角色1.论格维尔夫爵士(Sir Lawrence Wargrave):一位退休法官,被委托组织这次聚会。

2.露西·艾莱克斯(Vera Claythorne):年轻的女教师,因一起意外导致她无法原谅自己。

3.菲利普·洛姆巴德(Philip Lombard):前军人,被邀请到庄园中保护其他客人。

4.乔治纳斯·麦金斯(Justice Lawrence Wargrave):接受了印度帝国最高法院法官的身份,并有重大秘密。

5.伊萨奇尔·香迪尔男爵夫人(Emily Brent):宗教虔诚的老妇人,对于游戏开始前别无所求。

6.特尼森先生与他的妻子埃塞尔芒特特尼森医生(Thomas and EthelRogers): 作为荒唐游戏中心态度暧昧同时也扮演主持夫妇角色。

文学意义《无人生还》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惊讶的结局而闻名于世。

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每个章节都交替呈现不同角色的视角,增加了悬念和阅读体验。

小说以精准细腻的观察描写了人性的黑暗面,并通过复杂难解的谋杀案推动故事发展。

它不仅是一部典型的推理小说,也是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深度思考。

经典之处《无人生还》运用了次第递进的紧张气氛和出色的故事构建技巧,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小说通过精心布置的线索和转折,让读者产生了种种假设与猜测,最终以意想不到的结局迎接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研究1)缘起及意义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小说曾被翻译成103个国家的文字,其累计总印数居世界图书品种发行量第二位(第一是《圣经》,第三是《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而其又被多次诠释为电影游戏等多种形式。

我平时也十分喜欢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

为何其会风靡全球并俘获读者的心呢?相信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文字方面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下面我将就其意义作一些探讨。

2)侦探小说概述侦探推理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体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

侦探小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智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

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一种程式文学。

由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破案大多采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推理小说。

3)部分作品的分析《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相关信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公认的三大奇书是《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

而《无人生还》是阿加莎笔下最成功的小说,全球销量超过一亿册。

原作出版于1939年。

内容介绍: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印第安岛上。

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罗杰斯夫妇俩。

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

众人正在惶恐之际,来宾之一忽然死亡,噩梦由此开始了。

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都发现了一首关于小人偶相继死去的儿歌。

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

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

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都希望能找出一个办法拯救自己的生命……内容评析:首先作者自己在《自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它很难写,可是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际。

有十个人要相继死去,而又不能写得太荒唐,或者使谋杀者显得一目了然。

我是经过大量的策划之后才写成的,我对自己写成的这本书感到高兴。

它条理清晰、直截了当,虽然有重重谜团,但却有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事实上,为了解释,它应当有个尾声。

这本书的反映很好,对他的评论也不错。

不过真正感到高兴的却是我自己。

因为我比任何评论家都清楚写这本书的艰难。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构思这样一篇小说是十分困难的。

开篇就描述八个人各自的旅途中读信的情况,却来自不同的发信人,被引导到了同一个地方,悬疑气氛在开头就被渲染开来。

但当人们逐渐友好起来时,却从“大家的情绪都好多了。

他们开始比较自由和友好地相互交谈。

”到“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

它是那样的突如其来、毫无感情、有些刺耳……”当一台留声机的声音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时,当人们面临死亡时,一幕幕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将他们的性格以及紧张程度甚至当读者重读作品知晓的凶手的伪装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下为截取的两段)A(发现留声机后)阿姆斯特朗医生如释重负地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丑陋、残酷的恶作剧。

”法官沃尔格雷夫的声音虽小但却很清楚:“这么说你觉得这是个恶作剧是吧?”医生瞪了他一眼反问道:“那还能是什么?”法官用手轻轻地摸了摸上唇说:“此时此刻我还不打算发表什么见解。

”我的赏析:这里其实为后文揭示法官的真实身份作了铺垫,小声与轻轻,都写出了其镇定的性格。

与他类似人格分裂却又掩饰着的情况有了冲击。

这里能看出医生对法官的信任是有理由的——他有领导力。

法官的态度自然与文中出现比例之大也暗示着他就是凶手,当然,这种暗示也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B(发现法官尸体前一段韦拉的特写)韦拉尖叫起来。

她连声尖叫着——充满恐惧的尖叫——极度绝望的求救声。

……接着,她恢复了理智,门口出现了摇曳的光——蜡烛光——匆忙进入房间的几个人。

……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我的天哪,快看这个!”这时她恢复了知觉,睁开双眼,把头抬了起来。

她看见了几个拿着蜡烛的男人都在看的东西。

天花板上挂着一根宽宽的、湿漉漉的海草。

刚才黑暗中碰到她喉咙的就是这东西。

它被她当成了一只湿手。

她还以为是那个溺死鬼伸出手来向她逃命呢!她开始歇斯底里地大笑,接着说道:“原来是海草——不过是海草——那气味原来是这里……”……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

他们给她拿来喝的——把杯子放在她的唇边。

她闻到了白兰地的气味。

她心里很感激,正准备把酒喝下去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警惕起来——就像敲响了警钟。

她坐起来,用手推开了酒杯。

她警惕地问道:“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回答的是布洛尔。

他先瞪了她一眼,然后才说:“我是从楼下拿上来的。

”韦拉大声说:“我不喝……”我的赏析:这段描写针对韦拉崩溃的精神做了细致的处理。

在现实与回忆的双重压力下,她的幻觉逼迫她从“连声尖叫”到“歇斯底里地大笑”到“感激”到“警惕”。

明明身处绝望的她需要人安慰,却更需要提防外人的伤害。

海草作为一个她以前杀人时的象征,在文中韦拉的幻想中多次出现,加上她敏感的性格,也为最后她会走进房间看见绳索而自杀有了极其合理的解释。

很多人都因为侦探小说的出人意料而喜欢上它,但是真正好的侦探小说并不以好的结尾而出名,它更要求整篇文章的精巧构思以及文中多处的案件线索提示(却又不让读者一目了然)。

这种略带迷雾的剧情会给人以更好的体验。

而阿加莎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仅仅在剧情上做到了完美,亦在细节刻画上做得很好。

总体评论:虽然《无人生还》一书中并没有出现波洛或者马普尔,但依旧吸引人,从文学的角度,我认为其原因是此书有比普通侦探小说更深层的立意——人性。

当人们在极端的环境中时承受的压力与平时工作学习时承担的压力是全然不同的,此时人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会与平时完全不同,从而表现出平时他人所不见甚至截然相反的性格,因为人性是会随环境而发生变化的。

阿加莎在《无人生还》一书中很好地阐释描绘了这一点并放大具体化,读者读来为之震撼。

《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相关信息: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

本故事的写作灵感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姐夫和蒙巴顿勋爵,故事中的卡罗琳小姐和马普尔小姐形象类似,并被认为是马普尔小姐的雏形。

从本书开始,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了与柯林斯出版公司长达50年的合作关系。

首次出版于英国,1926年。

内容介绍:一个星期五的晚上,罗杰被“我”(谢泼德,一名医生)和他的管家帕克发现死于他的书房中。

经过“我”的检查,罗杰是在那天晚上九点五十至十点死的,这点也得到了他的侄女费格拉和管家的旁证,而“我”是差十分九点从罗杰家出来的,“我”为自己能洗脱嫌疑而感到高兴。

几天后,费格拉小姐告诉“我”新邻居就是著名的大侦探波洛,他接受了调查罗杰被刺一案的请求。

因为“我”对罗杰比较了解以及“我”有不在场证明,“我”成了波洛的助手,他的所有调查“我”都跟在后面并记录了下来……内容评析:这是用很独特的第一口吻记述方式所完成的作品,因为它并非出自黑斯廷斯,却是记述波洛的事迹。

与众不同之处的是,“我”是嫌疑人之一,尽管已经被“排除”了嫌疑。

当每个出场人物被依次怀疑着时,读者也就渐渐冲淡了对“我”的怀疑。

当结果揭晓时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兴奋与惊异。

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尽管在侦探小说中屡见不鲜,但是这样令人诧异的结尾却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赞叹不已!下面是对文中“我”的分析——(以下为截取的两段)A(“我”在协助波洛调查)我俩一起往宅邸走去,而警督则不知去向。

波洛在露台上停了一会儿,背朝房子站着,然后慢慢地把头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漂亮的花园住宅,”他以赞赏的口气说,“这笔遗产由谁来继承?”听了他的问话,我心里不禁一怔。

这个问题提得很唐突,到现在为止我还从未考虑过财产继承的问题。

波洛那犀利的目光直盯着我。

“对你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问题,”他终于说道,“你过去可能从未想到过吧。

”“没想到过,”我跟他说了实话,“我过去想到过这个问题就好了。

”他又一次好奇地看着我。

我的赏析:“我”和其他的犯罪分子不同之处是“我”可以如此镇静地记录自己的一举一动。

(尽管掩饰了很多部分,但看上去很真实,当然这一点可能是不符合真实的逻辑的,在此也不加开论述)注意本段的“实话”二字,看完全书后,觉得特别讽刺。

“我”的形象从开始时,读者会觉得很诚恳,如同黑斯廷斯,甚至引起人们的同情,可见这一角色阿加莎塑造得很好。

“我心里不禁一怔…我还从未考虑过财产继承的问题”也可谓一语双关——“我”真的怔到了么?“我”又在怔什么呢?我认为这里“我”有被波洛的问话吓住——波罗在怀疑“我”,而我被此所怔,也为了掩饰自己而怔。

B(“我”的自白书中)但愿我事先能够知道弗洛拉会说她九点三刻还见她伯父活着。

她的话简直把我搞懵了。

事实上,在整个破案过程中有许多事使我感到迷惘,好像每个人都卷入了这场谋杀案。

我一直最担心的是卡罗琳,我想她可能会猜出来。

那天在谈话中她以非常奇特的方式说我“本性邪恶”。

不管怎么说,她将永远不知道事实真相。

正如波洛所说,只有一条路可走……我对他还是信任的,他和拉格轮警督肯定会把这件事办妥。

我不想让卡罗琳知道这件事。

她很喜欢我,而且也感到很自豪……我的死会使她感到很悲伤,但悲伤过后……我把手稿全部写完后,我将把它装进信封寄给波洛。

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安眠药?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公正的处罚,并不是因为我对弗拉尔太太的死负有责任。

这是她谋害丈夫的报应,我对她并不表示同情。

我也不可怜我自己。

只有让安眠药来了结一切。

如果赫尔克里〃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南瓜就好了。

我的赏析: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不得不说是点睛之笔,“如果赫尔克里·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南瓜就好了。

”若不是凶手“我”的过于精心而周全的策划被识破,又怎会说出如此无奈的话语。

“我”最终决定用安眠药自杀来结束一切,是对自己的惩罚,也算是对波洛的敬佩。

总体评论:在真相被揭露之前,我一直没有猜到凶手是谁,这在于惯性思维在作祟。

阿加莎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及她的这几部作品中医生诚实可信的形象,使读者把最终的凶手排除在嫌疑人之外。

是凶手说有人打电话告诉他罗杰死了,也是他第一个进入凶杀现场,同时也是他提供了死者的死亡时间,使得警察把作案时间定在九点四十五到十点,犯罪嫌疑人自然就是在此时间内没有不在场证据的人,因此出发点就错了,结论怎么可能正确,而各种问题的出现只会使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不是惯性思维,一开始就把叙述者排除掉,倒是可以运用推理找到凶手的。

所以,看阿加莎的小说不能掉以轻心。

《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相关信息: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通过字母表一步一步实施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