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一、文字基础知识1.汉字的构造与部首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3.汉字的音节和拼音4.词语的构成和分类二、语言文字运用技巧1.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2.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辨析3.词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4.词语的多义和典故5.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排比、对偶等6.修辞格的运用,如对仗、衔接等7.辞章的结构和篇章连贯三、语法知识1.词语的屈折变化,如动词的时态、语气、语态等2.词语的搭配和从属关系3.名词的格和数4.代词的格和指代关系5.冠词、介词、连词的使用6.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主谓补、并列句、复合句等7.句子的语序和修辞手法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2.排比3.迭事4.比拟5.对仗6.衔接7.倍数8.起承转合9.交待五、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古代文人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如诗、散文、戏剧等5.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6.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标准六、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读者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或难以想象的事物。
2.排比:使用一系列相同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
3.迭事: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连续不断地重复,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比拟: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化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述其中一概念。
5.对仗:通过对照使用相似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使得语言更加平衡和韵律优美。
6.衔接:使用独特的语法结构或词汇选择,以便更好地连接句子或段落之间的思想。
7.倍数:使用数字或其他量词修饰名词或动词,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或强度。
8.起承转合:通过合理的叙述结构和逻辑推理,使故事或论述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9.交待:通过反复叙述或交代事实,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
七、阅读理解1.提取主题和中心思想2.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词汇和句子的含义4.解读上下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6.提炼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八、写作技巧1.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2.描写文的写作结构和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和叙述技巧4.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5.作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水平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些大致总结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一、基础知识1、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结构,熟悉汉字的书写规则。
2、词语: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掌握词语搭配。
3、句子: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标点: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标点符号。
5、语法:掌握句子的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熟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见文章类型的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细节。
2、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熟悉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能基本读懂文言文。
3、诗词鉴赏:了解诗词的基本格律、押韵规则,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能欣赏简单的诗词。
三、写作1、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清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重点,描写生动。
2、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功能、原理等,语言简明扼要。
3、议论文: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运用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语言严谨有力。
4、应用文:熟悉常见的应用文类型,如书信、通知、新闻稿等,能按照规范进行写作。
四、口语表达1、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及其他文本材料,掌握语音、语调的基本技巧。
2、演讲:能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如节奏、重音、语调等。
3、讨论:能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文化知识1、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
2、世界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风俗习惯、人文艺术、科技发展等。
3、名著欣赏:熟悉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其作者、题材、风格等,能进行简单的赏析。
六、语文综合能力1、信息处理:能从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来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概括。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1.语言和文字的关系2.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功能3.汉字的起源和演变4.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5.常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和造字法二、词语的基本知识1.词语的定义和分类2.词语的构成和形义关系3.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词语的辨析和运用5.词语的常见错误用法三、句子的基本知识1.句子的定义和分类2.句子成分和语序3.句子的结构和功能4.句子的语气和语调5.句子的连接和转折四、段落的基本知识1.段落的定义和要素2.段落的结构和功能3.段落的写作技巧和方法4.段落的铺垫和承接5.段落的衔接和过渡五、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比喻和夸张2.对比和排比3.比较和类比4.借代和典故5.反问和设问六、修辞方法的运用1.描写和抒情2.叙事和议论3.议论和推理4.推理和判断5.主观和客观七、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词语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5.文言文的应用和写作八、现代文的基本知识1.现代文的特点和风格2.现代文的基本句型和词语3.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现代文的写作和发表5.现代文的赏析和评价九、阅读理解的基本知识1.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2.阅读理解的题型和解题步骤3.阅读理解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4.阅读理解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5.阅读理解的应用和拓展十、作文的基本知识1.作文的目的和要求2.作文的主题和材料3.作文的结构和内容4.作文的标题和起承转合5.作文的语言和修辞十一、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1.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3.古代文学的背景和意义5.世界文学的传承和影响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语言文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手法、修辞方法、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中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语文学科成绩和培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份知识总结能够帮助到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写山村风光。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语1.1 词的分类实词: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单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不能独立作为一个单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1.2 词性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
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代词:代替名词。
数词:表示数目。
介词: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等。
连词:连接词语或句子。
感叹词:表示感叹。
1.3 词义词义:词的含义。
词义分类:义项、义近、义远、义通、义借、义比等。
1.4 词形词形: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形态变化。
词形变化:例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等。
2. 句子2.1 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中进行动作或是被描述的人或物。
谓语: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是被描述的对象。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补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词语。
2.2 句子结构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组成的句子。
复合句:包括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主从复合句:包括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从句充当主句的某个成分。
3. 修辞手法3.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说明。
例如:“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3.2 拟人用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来形容非人事物,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空中的太阳毫不畏惧地向我们微笑着。
”3.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突出其特点和效果。
例如:“我一口气跑了十公里。
”3.4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这样做有错吗?”3.5 排比用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法,列举三个或更多的事物,以增强语气和表现力。
例如:“我走过山和海,穿过风和雨,一路上只为了见你。
”3.6 对仗对句子或段落内的语言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音韵和节奏效果。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语文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份初中语文知识点的详细大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汉字知识1.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2. 汉字的基本部首和部首的意义;3. 汉字的基本读音和声调。
二、词语知识1. 词语的基本概念和构成;2. 词语的分类和特点;3.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4. 常见词语的正确用法。
三、句子知识1. 句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2. 句子的分类和特点;3. 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4.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 拟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夸张的概念和使用方法;4. 对比的概念和使用方法;5. 排比的概念和使用方法;6. 反问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五、应用文写作1. 书信的写作要点和格式;2. 日记的写作要点和格式;3. 告示的写作要点和格式;4. 通知的写作要点和格式;5. 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六、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读法;2.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3. 文言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七、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2. 现代文中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的把握;3. 现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4. 现代文中段落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分析。
八、修辞格的鉴赏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 修辞格对文学作品的烘托效果;3. 唐诗宋词中常见的修辞格的鉴赏;4.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运用。
九、文学常识1. 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4. 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和名句的鉴赏。
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详细大全,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文章基础知识
1. 文章的定义和特点
2. 文章的组成结构和要素
3. 写作技巧和常用表达方式
二、词语运用
1. 词义辨析和近义词、反义词
2. 常用词语的正确用法和搭配
3. 增加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
三、古诗文鉴赏
1. 古诗文的特点和分类
2. 名句赏析和意境描写的技巧
3. 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例子和应用
3. 修辞格的含义和运用技巧
五、阅读技巧和策略
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阅读各类文章的注意事项和解题技巧
3. 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六、作文写作指导
1. 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结构
2. 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示例
3. 作文常见问题和改进方式
七、文言文基础知识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要点
2. 文言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和技巧
3.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困难和应对方法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
1. 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3. 解读现代文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各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各知识点总结大全语文是中国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初中语文涵盖的知识点,让我们系统地了解这门学科。
一、基础知识1. 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
词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介词等;虚词包括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2. 词的意义和构词法词语的意义包括词义和义项,构词法包括词的构成和派生。
3. 词语的辨析同音异义词、多音字、近义词和异义词的辨析。
4. 词语的使用词语在句子中的搭配和使用。
5. 词语的拼写词语的正确拼写。
6. 词语的积累通过阅读和记忆,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二、语法知识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数词、量词、介词、助词。
2. 词法词义、词形、词法关系。
3. 句法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结构、句子的类型、句子的主谓一致、倒装句、强调句等。
4. 语法规则语法的基本规则和特殊规则。
5. 语法错误常见的语法错误及纠正方法。
6.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修辞知识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一些语言艺术手法。
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抒情、对比等。
2. 修辞方法古典修辞方法和现代修辞方法。
3. 修辞作用修辞手法对作品的意境、情感、形象、语言的寓意、意义等方面的作用。
四、作文知识1. 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等。
2. 写作技巧如题目的理解、提纲作文、段落结构、过渡手法、文题构思、语言表达等。
3. 写作方法记叙写法、议论写法、说明写法、应用文写法、诗歌写法等。
4. 作文素材积累作文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五、文学常识1. 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剧、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等。
2. 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风格、文学思潮、文学史、文学名著、文学名句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课文内容
1.课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时间等方面的描述。
学
生应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掌握其主旨,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等。
2.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学生应能分析小说中的
情节起伏,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二、文学常识
1.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能理解并运用这些
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语言表达
1.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能够在写作中
熟练运用。
2.了解常用的词语搭配和用法,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等。
四、其他知识点
1.基础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编写段落等。
并能运用这
些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了解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仅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其他知识点需要学习。
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多读课文、多积累词汇,注重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要点
一、词语与词义辨析
1.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2.词语义项、词义的丰富性和多义词的理解
二、词类和词语的构成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的词类功能和语法作用
2.前缀、后缀和构词法
三、句子的基本结构
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的识别
2.句子成分的语法功能和句子结构的搭配
四、中外名著与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3.中外文化常识和民间传说故事
五、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六、写作技巧与方法
1.文章的主题、标题的确定
2.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方法
3.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写景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七、阅读与理解
1.文章的段落结构、标点符号和篇章组织
2.推理、归纳、辩证等阅读理解的方法
3.阅读材料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辨析
八、课文与课外阅读
1.重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和背诵
2.优秀作品的欣赏和阅读
九、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运用
1.书写的规范和格式
2.词语的正确用法和变异形式的辨析
3.句子的衔接、表达的连贯和一致性
这些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语文积累知识大全
初中生语文积累知识大全一、基础知识1.字音: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2.汉字: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包括笔画、部首、结构等。
3.词语:掌握常见词语的用法,包括词性、词义、词组等。
4.语法:掌握常见语法的用法,包括句子结构、语序、时态等。
二、阅读理解1.文本理解: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
2.信息提取: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主题、要点、细节等。
3.推理判断: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4.语言运用: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句子结构、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等。
三、写作技巧1.写作思路: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确定写作内容和结构。
2.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词语选择、句子结构、句式变化等。
3.段落组织: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修改润色: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水平。
四、诗词鉴赏1.诗歌鉴赏: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意境和丰富情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2.现代诗歌鉴赏:欣赏现代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多元风格,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3.古词曲鉴赏:欣赏古代词曲的细腻情感和独特韵味,了解词曲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4.现代词曲鉴赏:欣赏现代词曲的自由表达和多元风格,了解现代词曲的基本特征和艺术手法。
五、文学常识1.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品,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文学作品分析: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
3.文学理论: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
4.文学评论: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文化素养1.中外文化史:了解中外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中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中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词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2.词的意义:字面意义和引申义。
3.同义、反义和近义词的辨析。
4.词性和词义的转化。
二、词语的构造与变化1.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后缀和语素。
2.词的变化:词形变化、词义变化和词类变化。
三、句子的结构和成分1.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句子的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主谓一致。
3.高级句型:倒装句、强调句、感叹句、比较句和条件句。
四、修辞手法和修辞格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和对比等。
2.修辞格: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借代等。
五、修辞方法和文体特点1.描述方法:描写、插叙和对话。
2.叙述方法:顺叙、倒叙和插叙。
3.议论方法:举例、比较和假设。
4.文体特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六、作文基本要素和技巧1.作文要素:题目、中心思想、论点和结构。
2.作文技巧:立意、组织、表达和修辞。
七、修辞手法和修辞格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和对比等。
2.修辞格: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借代等。
八、文学常识和修辞方法1.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2.文学常识: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名句等。
3.修辞方法:铺排、排比、夸张、增补等。
九、标点符号的运用1.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分号和引号的用法。
2.括号、破折号和顿号的用法。
十、阅读理解和写作1.阅读理解: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
2.写作技巧: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的技巧、修辞手法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汉字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构造方法;2.汉字的基本读音和基本文字规范;3.词语的构成和分类;4.词的意义、用法及词义辨析;5.词的形态变化、拼音和词语造句;6.语句的生成规律:主谓宾、主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7.句子的基本语法、修辞和样式;8.文段、篇章的写作规则、语法修辞和文体风格。
二、作品阅读与鉴赏1.诗词赏析:诗的基本概念、诗的特点、诗的形式、诗的表现手法、诗的韵律、诗的意境等;2.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古代文化背景、古代人物、古代社会风貌等;3.现代文学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5.听说读写:正确朗读作品,模仿和使用作品中的修辞、语言、句式等,组织和讲述作品的内容,以及拟写作品的插曲、续写等。
三、写作表达1.写作的目的、内容和手法;2.写作中的缩写、省略、转述、化用和隐喻等修辞手法;3.写作中的段落结构、语言和意象等;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描写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5.基本的写作技巧:写标题、写开头、写结尾等;6.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美感。
四、语言知识运用1.词汇:词义、词性、词形、词组、固定搭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2.词语的运用:用词贴切、用词准确、用词恰当、用词得体等;3.句子: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定、主谓宾补、主谓双宾等句式的运用;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仗、拟人、解释等修辞手法的应用;5.综合能力:根据语言环境和语言要求,正确用语和表述,准确地理解语言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的得体、巧妙、生动、富有表现力。
五、写作能力培养1.听力训练:听清语音,听懂语义和语境,听懂把握作者的意图;4.写作训练:组织语言,改善语句和段落,完善文章结构,充实中心内容,增加修辞手法和意象。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解读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
《呐喊》(正确答案)
《红岩》
《骆驼祥子》
《边城》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哪首诗的开头?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确答案)
《登鹳雀楼》
《春晓》
下列哪个成语与“塞翁失马”的寓意相近?
因祸得福(正确答案)
破釜沉舟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正确答案)
施耐庵
吴承恩
罗贯中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声音响亮的?
震耳欲聋(正确答案)
悄无声息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陆游(正确答案)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形容非常害怕”的意思?
胆战心惊(正确答案)
心花怒放
眉开眼笑
垂头丧气
“孔乙己”是哪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呐喊》(正确答案)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药》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非常生气”的?
气急败坏(正确答案)
心满意足
兴高采烈
愁眉苦脸。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总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技巧。
1. 诗词鉴赏
- 研究并理解常见的古代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 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和写作技巧。
- 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文言文阅读
- 熟悉常见的文言文篇章,如古文观止、史记、论语等。
-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法结构。
- 研究如何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等。
- 学会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掌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写作技巧
- 研究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过渡句和修辞手法等。
- 练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
- 学会修改和编辑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掌握上述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同时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注意:此份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应根据教材和老师指导为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汉字与词汇1. 汉字结构: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
2. 词语理解:掌握常用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词性,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应用。
3. 词语辨析:能够区分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二、句子成分与句型1.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 句型分类: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3. 句子转换:掌握将简单句扩展为并列句或复合句的方法,以及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或现象来形象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或现象。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其特点。
4. 反问:提出问题,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强调或表达某种情感。
5. 设问: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或突出文章主题。
6.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 文学流派: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4. 文学术语: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术语,如主题、情节、人物、背景等。
五、阅读理解1. 文章主旨: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
2. 段落大意: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 信息提取:能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事实、数据、观点等。
4.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六、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掌握开头、中间、结尾的基本写作结构。
2.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3. 写作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4. 写作风格: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语文基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初中
语文基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初中一、字、词、句、段和篇1. 字的认识与学习•汉字的结构与构成•字音、字形、字义的关系•基本的书写规范2. 词的构成和分类•词的基本概念•词的构词法•词义辨析•常见词类及其特点3. 句的成分和句子结构•句子的基本概念•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分类与特点4. 段落的结构和衔接•段落的功能与特点•段落的承接与衔接5. 篇章的衔接与组织•篇章的总分总结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衔接手段的运用二、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1. 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2. 描写、叙述和议论的技巧•描写技巧的运用•叙述的结构和承接手法•议论的论证逻辑和方法3. 文学修辞和感情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等技巧三、语言文化知识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古代文学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2. 现代文学的流派及代表作品•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品的解读及评价3. 中外经典名著的学习与体会•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世界经典名著的研读和感悟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作训练1. 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听说读写学习法•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2. 习作和写作训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步骤•习作批改与提升以上是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将会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初中语文知识大全一、基础知识1. 汉字:汉字是汉族的文字,它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最早、保留最完整的文字之一。
2. 语词:语词是指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包括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3. 词组:词组是由两个或多个词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4. 句子:句子是由词组合成的具有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5. 短文:短文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完整篇章。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手段,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或关系。
2.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3. 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进行陈述,与正常的陈述语气相反。
4. 排比:通过列举多个事物,使文章的节奏更加流畅。
5.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或观点,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6.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描述成有生命的形象,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三、常见诗歌体裁1. 古文:古文以史传、儒家典籍、经史子集等为主要内容,注重文字的典雅和深入的思想。
2. 诗歌:诗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深远的意境,通过对声音、形象、意境等的处理,唤起读者的情感。
3. 散文:散文以散文化的方式表达,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情感。
四、阅读技巧1. 理解语境: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词义、句子的意义等。
2. 提问法: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自问问题,通过求解问题来理解文章。
3. 标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帮助记忆和理解。
4. 分析法:将文章分解成各个重点部分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
五、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意思。
2.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便突出某种特点或产生某种效果。
4.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或观点,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5. 排比:通过列举多个事物,使文章的节奏更加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1 .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 .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 .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 .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 .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 .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 .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 .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 .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2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 0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 :《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 1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 2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 3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 4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31 5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1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1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4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1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5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1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42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1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2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词语读音汇总1 - 6 册难字易读错写错字选编第一册闷热(m ēn r è)啜泣(c h u òq ì)头晕目眩(t óu y ūn m ùx u àn )小憩(x i ǎo q ì)伫立(z h ùl ì)鹤(h è)唳(l ì)盘(p án )虬(q i ú)卧(w ò)龙(l ón g )沟壑(g ōu h è)庞然大物(p án g r án d àw ù)脊梁(j ǐl i a n g )倔强(j u éj i àn g )洗濯(x ǐz h u ó)玷污(d i àn w ū)堕落(d u òl u ò)贪婪(t ān l án )姊妹(z ǐm èi )雏形(c h úx ín g )禀告(b ǐn g g ào )慧心(h u ìx īn )未(w èi )泯(m ǐn )执著(z h íz h u ó)猝然(c ùr án )魅力(m èi l ì)蹂躏(r óu l ìn )愠(y ùn )殆(d ài )酝酿(y ùn n i àn g )黄(h u án g )晕(y ùn )蓑(s u ō)抖擞(d ǒu s ǒu )栀子(z h īz i )栖息(q īx ī)枯(k ū)涸(h é)清冽(q īn g l i è)梦(m èn g )寐(m èi )竦(s ǒn g )峙(z h ì)骸骨(h ái g ǔ)猛犸(m ěn g m ǎ)一霎(y ís h à)间(j i ān )篝火(g ōu h u ǒ)喧嚣(x u ān x i āo )静谧(j ìn g m ì)篡夺(c u àn d u ó)螽(z h ōn g )斯(s ī)喙(h u ì)吮吸(s h ǔn x ī)妒忌(d ùj ì)飞(f ēi )甍(m én g )睥(p ì)睨(n ì)倏忽(s h ūh ū)丫杈(y ā c h à)憔悴(q i áo c u ì)缥缈(p i āo m i ǎo )苦心孤诣(k ǔx īn g ūy ì)虐(n u è)杀(s h ā)怦(p ēn g )脸颊(l i ǎn j i á)沐浴(m ùy ù)鲛(j i āo )人(r én )女娲(n ǚw ā)澄澈(c h én g c h è)汩汩(g ǔg ǔ)哞(m ōu )踉踉跄跄5(l i àn g l i àn g q i àn g q i àn g )孪生(l u án s h ēn g )遽(j ù)髀(b ì)骨(g ǔ)骥(j ì)髻(j ì)贮(z h ù)蓄(x ù)炫耀(x u àn y ào )爵士(j u és h ì)迸溅(b èn g j i àn )挑逗(t i ǎo d òu )伶仃(l ín g d īn g )瞬间(s h ùn j i ān )绽开(z h àn k āi )土(t ǔ)砾(l ì)碣(j i é)石(s h í)狩猎(s h òu l i è)高(g āo )垣(y u án )犄角(j īj i ǎo )攥(z u àn )祷告(d ǎo g ào )滑稽(h u áj ī)咩(m i ē)第二册挪窝儿(n u ów ō e r )掸子(d ǎn z i )栅栏(z h àl a n )骊(l í)歌(g ē)讪笑(s h àn x i ào )木屐(m ùj ī)环(h u án )谒(y è)泯(m ǐn )然(r án )澎湃(p én g p ài )哺育(b ǔy ù)炽(c h ì)痛(t òn g )亘古(g èn g ǔ)鞍(ān )鞯(j i ān )辔头(p èi t óu )金(j īn )柝(t u ò)锲而不舍(q i èér b ùs h ě)迥然不同(j i ǒn g r án b ùt ón g )门槛(m én k ǎn )深邃(s h ēn s u ì)荒谬(h u ān g m i ù)惬意(q i èy ì)粲(c àn )然(r án )嗔(c h ēn )视妍(y án )惆(c h óu )怅(c h àn g )曳(y è)拽(z h u ài )吞(t ūn )噬(s h ì)雪(x u ě)橇(q i āo )羸(l éi )弱(r u ò)告(g ào )罄(q ìn g )沮(j ǔ)丧(s àn g )砭(b i ān )骨(g ǔ)窒(z h ì)息(x ī)垂(c h u í)蔓(w àn )呷(x i ā)嘴(z u ǐ)眼睑(y ǎn j i ǎn )抽搐(c h ōu c h ù)驯良(x ùn l i án g )羁绊(j ī b àn )遒劲(q i új ìn g )畸形(j īx ín g )相(x i ān g )觑(q ù)窘(j i ǒn g )苫(s h ān )蔽(b ì)黠(x i á)杳无音信(y ǎo w úy īn x ìn )菜畦(c ài q í)竹(z h ú)筛(s h āi )倜(t ì)傥(t ǎn g )斑蝥(b ān m áo )臃肿(y ōn g z h ǒn g )伫立(z h ùl ì)哽(g ěn g )住(z h ù)钥匙(y ào s h i )诧异(c h ày ì)污秽(w ūh u ì)可汗(k èh án )凫水(f ús h u ǐ)蹿(c u ān )撮(c u ō)桕(j i ù)树(s h ù)冗杂(r ǒn g z á)戛(j i á)然(r án )颦(p ín )蹙(c ù)呓语(y ìy ǔ)盘(p án )盂(y ú)对峙(d u ìz h ì)甜(t i án )腻(n ì)窥视(k u īs h ì)尻尾(k āo w ěi )第三册荻(d í)港(g ǎn g )仄(z è)歪(w āi )烧灼(s h āo z h u ó)匍匐(p ú f ú)瞥见(p i ēj i àn )箱(x i ān g )箧(q i è)杀戮(s h āl ù)憧憬(c h ōn g j ǐn g )凹(āo )凼(d àn g )黏性(n i án x ìn g )尴尬(g ān g à)冰(b īn g )伛(y ǔ)愧(k u ì)怍(z u ò)噩耗(èh ào )猝然(c ùr án )诘问(j i éw èn )吊唁(d i ào y àn )金銮殿(j īn l u án d i àn )伧(c ān g )俗(s ú)簌簌(s ùs ù)销声匿迹(x i āo s h ēn g n ìj ì)蟾蜍(c h án c h ú)腺(x i àn )繁衍(f án y ǎn )归咎(g u īj i ù)藩篱(f ān l í)喷嚏(p ēn t ì)囊(n án g )豁然(h u òr án )垂(c h u í)髫(t i áo )怡然(y ír án )馨(x īn )案(àn )牍(d ú)箬(r u ò)篷(p én g )糁(s ǎn )篆(z h u àn )章(z h ān g )矜(j īn )眦(z ì)妪(y ù)溯(s ù)荇(x ìn g )艨(m én g )艟(c h ōn g )穹(q i ón g )毳(c u ì)衣(y ī)沆(h àn g )砀(d àn g )疟子(y ào z i )飒(s à)鼹鼠(y ǎn s h ǔ)震(z h èn )悚(s ǒn g )蹒跚(p án s h ān )琐屑(s u ǒx i è)骷髅(k ūl óu )倾听(q īn g t īn g )轩(x u ān )榭(x i è)镂空(l òu k ōn g )蟠(p án )龙(l ón g )胚胎(p ēi t āi )臀(t ún )褶皱(z h ěz h òu )俨然(y ǎn r án )矫(j i ǎo )首(s h ǒu )椎(z h u ī)髻(j ì)素(s ù)湍(t u ān )僦(j i ù)赁(l ìn )侯(h óu )骑(j ì)第四册绯红(f ēi h ón g )不逊(b úx ùn )诘(j i é)责(z é)庶(s h ù)磨蹭(m ó c e n g )蜷(q u án )发(f ā)禁锢(j ìn g ù)锃亮(z èn g l i àn g )捻(n i ǎn )锦(j ǐn )簇(c ù)朔(s h u ò)方(f ān g )凛冽(l ǐn l i è)皓(h ào )月(y u è)翡翠(f ěi c u ì)执拗(z h ín i ù)馈赠(k u ìz èn g )璀璨(c u ǐ c àn )翱翔(áo x i án g )纤细(x i ān x ì)咫尺(z h ǐ c h ǐ)相形见绌(x i ān g x ín g j i àn c h ù)深邃(s h ēn s u ì)和煦(h éx ù)吞噬(t ūn s h ì)裸露(l u ǒl ù)媲美(p ìm ěi )挑衅(t i ǎo x ìn )收敛(s h ōu l i ǎn )啮(n i è)齿(c h ǐ)笃信(d ǔx ìn )狩猎(s h òu l i è)缄默(j i ān m ò)众目睽睽(z h òn g m ùk u ík u í)哂笑(s h ěn x i ào )履行(l ǚx ín g )蹲(d ūn )踞(j ù)忌讳(j ìh u ì)苋菜(x i àn c ài )招徕(z h āo l ái )囿(y òu )于(y ú)馄饨(h ún t u n )秫秸(s h új i ē)甘(g ān )醇(c h ún )发(f ā)蔫(n i ān )急(j í)湍(t u ān )轩(x u ān )邈(m i ǎo )鸢(y u ān )飞(f ēi )戾(l ì)天(t i ān )汲(j í)祗(z h ī)骈(p i án )负(f ù)箧(q i è)曳(y è)屣(x ǐ)烨(y è)然(r án )踌(c h óu )躇(c h ú)怡(y í)然(r án )悄(q i āo )怆(c h u àn g )幽(y ōu )邃(s u ì)谪(z h é)呷(x i ā)觥(g ōn g )筹(c h óu )阴(y īn )翳(y ì)走(z ǒu )砾(l ì)游(y o u )堕(h u ī)金(j īn )樽(z ūn )布(b ù)衾(q īn )掣(c h è)解剖(j i ěp ōu )文绉绉(w én z h òu z h òu )颔(h àn )脂粉(z h ī f ěn )奁(l i án )驰骋(c h í c h ěn g )稽首(j īs h ǒu )罪孽(z u ìn i è)大厦(d às h à)隔阂(g éh é)挑剔(t i āo t ī)箪(d ān )觞(s h ān g )樯(q i án g )楫(j í)伛(y ǔ)偻(l óu )倩(q i àn )浃(j i ā)坳(ào )第五册妖娆(y āo r áo )留(l i ú)滞(z h ì)栖息(q īx ī)赦(s h è)旁(p án g )骛(w ù)承(c h én g )蜩(t i áo )亵渎(x i è d ú)强(q i án g )聒(g u ō)诅咒(z ǔz h òu )睿智(r u ìz h ì)恪(k è)尽(j ìn )职守(z h ís h ǒu )颓废(t u íf èi )扶掖(f úy è)枘(r u ì)凿(z áo )猹(c h á)颧骨(q u án g ǔ)髀(b ì)骨(g ǔ)恣(z ì)睢(s u ī)拮据(j i éj ū)牡蛎(m ǔl ì)诃(h ē)抽噎(c h ōu y ē)狡黠(j i ǎo x i á)吹毛求疵(c h u īm áo q i ú c ī)尴尬(g ān g à)嗔怒(c h ēn n ù)恁(n èn )地(d ì)忒(t è)面面相觑(m i àn m i àn x i ān g q ù)庖(p áo )佯(y án g )谮(z èn )麾(h u ī)军(j ūn )带(d ài )挈(q i è)腆(t i ǎn )绾(w ǎn )锭子(d ìn g z ǐ)腻烦(n ì f án )佣(y ōn g )耕(g ēn g )罾(z ēn g )忿(f èn )恚(h u ì)蕲(q í)怫(f ú)然(r án )免(m i ǎn )冠(g u àn )徒(t ú)跣(x i ǎn )缟(g ǎo )素(s ù)沔(m i ǎn )甲(j i ǎ)胄(z h òu )崩(b ēn g )殂(c ú)陟(z h ì)罚(f á)臧(z ān g )否(p ǐ)裨(b ì)夙(s ù)夜(y è)攘除(r ǎn g c h ú)脉(m ò)脉(m ò)擎(q ín g )貂裘(d i āo q i ú)舴(z é)艋(m ěn g )炙(z h ì)饷(x i ǎn g )田(t i án )缫(s āo )车(c h ē)兜(d ōu )鍪(m óu )萦(y ín g )纡(y ū)佝偻(g ōu l óu )腻(n ì)忐忑(t ǎn t è)幢(z h u àn g )秕(b ǐ)谷(g ǔ)别墅(b i és h ù)褴褛(l án l ǚ)捻(n i ǎn )鳞次栉比(l ín c ìz h ì b ǐ)锲(q i è)而(ér )不(b ù)舍(s h ě)诓(k u ān g )攥(z u àn )侥(j i ǎo )幸(x ìn g )鳏(g u ān )谏(j i àn )雎(j ū)鸠(j i ū)咨(z ī)诹(z ōu )7第六册荇(x ìn g )藻(z ǎo )蝼蚁(l óu y ǐ)蜗(w ō)行(x īn g)虔(q i án )信(x ìn )慰藉(w èi j i è)鸟瞰(n i ǎo k àn )黝黑(y ǒu h ēi )阔绰(k u òc h u ò)羼(c h àn )水(s h u ǐ)魁梧(k u íw ú)胚(p ēi )子(z ǐ)伶俐(l ín g l ì)擀(g ǎn )驾驭(j i ày ù)拗(n i ù)荣膺(r ón g y īn g )坍塌(t ān t ā)燕(y àn )啭(z h u àn )埋怨(m án y u àn )吮吸(s h ǔn x ī)粗糙(c ū c āo )舐(s h ì)挟(x i é)卷(j u ǎn )枭(x i āo )鸟(n i ǎo )云翳(y ún y ì)受(s h òu )戮(l ù)踝骨(h u ái g ǔ)紊乱(w ěn l u àn )万籁俱寂(w àn l ài j ùj ì)沉湎(c h én m i ǎn )吝啬(l ìn s è)愤懑(f èn m èn )簌(s ù)臆测(y ì c è)馈赠(k u ìz èn g )豁免(h u òm i ǎn )癖性(p ǐx ìn g )万恶(w àn è)不(b ú)赦(s h è)砥(d ǐ)柱(z h ù)遍(b i àn )稽(j ī)挠痒(n áo y ǎn g )呓语(y ìy ǔ)打盹(d ǎ d ǔn )猝(c ù)阴霾(y īn m ái )袅袅(n i ǎo n i ǎo )蹑手蹑脚(n i ès h ǒu n i èj i ǎo )蓦然(m òr án )翘首(q i ào s h ǒu )山麓(s h ān l ù)涟漪(l i án y ī)虔诚(q i án c h én g )按捺(àn n à)忏悔(c h àn h u ǐ)羹(g ēn g )醴(l ǐ)泉(q u án )鸱(c h ī)孚(f ú)箕(j ī)畚(b ěn )龀(c h èn )穷(q i ón g )匮(k u ì)邈(m i ǎo )汉(h àn )羁(j ī)旅(l ǚ)窈(y ǎo )窕(t i ǎo )寤(w ù)寐(m èi )蒹(j i ān )葭(j i ā)溯(s ù)洄(h u í)跻(j ī)舜(s h ùn )拂(b ì)士(s h ì)蹴(c ù)尔(ěr )潺(c h án )潺(c h án )踱(d u ó)攫(j u é)取(q ǔ)袅(n i ǎo )娜(n u ó)圉(y ǔ)诎(q ū)谤(b àn g )厝(c u ò)逑(q i ú)中考常见难读字音腌臜āz a凹陷āo湖浜 b ān g同胞 b āo蓓蕾 b èi l ěi 悖逆 b èi 迸裂b èn g秘鲁b ì麻痹 b ì裨益 b ì复辟 b ì包庇 b ì濒临 b īn 诱捕 b ǔ屏除 b ǐn g 针砭b i ān波浪b ō哺育 b ǔ参差 c ēn c伺候 c ì粗糙 c āo淙淙 c ón g簇拥 c ǜ皴裂c ūn刹那c h à金钗c h āi 阐明c h ǎn忏悔c h àn赔偿c h án g惆怅c h àn g嗔怒c h ēn瞠目c h ēn g惩罚c h én g驰骋c h ěn g魑魅c h īm èi 鞭笞c h ī炽热c h ì憧憬 c h ōn g黜免c h ǜ怆然c h u àn g辍学c h u ò阔绰c h u ò痴情c h ī创伤c h u ān g 椎心c h u í掣肘 c h é抽搐c h ǜ沈毅 c h én对称 c h èn傣族d ǎi 恫吓 d òn g h è缔造 d ì堤坝d ī玷污 d i àn句读d òu踱步d u ó束缚 f ǜ讣告 f ǜ矸石g ān尴尬g āng à干练g àn道观g u àn股肱g ōn g桎梏g ǜ粗犷g u ǎn g皈依g u ī日晷g u ǐ鳜鱼g u ì刽子手g u ì哈达h ǎ沆瀣h àn g x i è负荷h è蛮横h èn g 形骸h ái 隔阂h é巷道h àn g 薅草h āo 干涸h é华山h u à徘徊h u ái 浣溪沙h u àn 畸形j ī觊觎j ì给养ǐ雪茄j i ā缄默j i ān 粳米j īn g 抓阄j i ū狙击j ū沮丧j ǔ咀嚼j u é俊杰j ǜn歼灭j i ān眼睑j i ǎn僭越j i àn发酵j i ào攻讦j i é菁华j īn g 龟裂j ūn 校对j i ào 劲敌j ìn g 押解j i è慰藉j i è卡片k ǎ鸟瞰k àn 轮廓k u ò恪守k è窥探k u ī喟然k u ì邋遢l ā奶酪l ào烙印l ào羸弱l èi 贿赂l ǜ埋怨m án 蛤蟆m á脉脉m ò谬论m i ǜ联袂m èi 愤懑m èn 阴霾m ài 模样m ú陌生m ó拟人n ǐ拘泥n ì呶呶n áo泥淖n ào木讷n è气馁n ěi 嫩芽n èm隐匿n ì酝酿n i àn g玩弄n òn g虐待n üè怯懦n u ò奇葩p ā琵琶p a澎湃p ài 饿殍p i ǎo毗邻p í扁舟p i ān糟粕p ò一抔土p ōu咆哮p áo蹒跚p án河畔p àn抨击p ēn g骈文p i án血泊p ō解剖p ōu苗圃p ǔ瀑布p ǜ蹊跷q ī菜畦q í少憩q ì关卡q i ǎ接洽q i à悭吝q o ān掮客q i án荨麻q i án天堑q i àn踉跄q i àn g憔悴q i áo讥诮q i ào稽首q ǐ惬意q i è证券q u àn蜷伏q u án侵占q īn 沁园春q ìn g 引擎q ín g 亲家q ìn g 龟兹q i ūc í囚犯q i ú小觑q ǜ颧骨q u án 麇集q ún唱喏r ě稔知r ěn冗长r ǒn g蚊蚋r u ì缫丝s āo杉篙s h ā歃血s h à禅让s h àn赡养s h àn 折耗s h é嬗变s h àn 溯源s ǜ摄服s h è妊娠s h ēn 舐犊s h ì似的s h ì洗涮s h u àn8游说s h uì吮吸s h ǔn竦然s ǒn g嗾使s ǒu拓片t à轻佻t i āo蜕化t u ì唾弃t u ò作祟s u ì鹰隼s ǔn婆娑s u ō趿拉t ā水獭t ǎ鞭挞t à饕餮t āo t i è绦虫t āo心疼t én g悲恸t òn g倜傥t ìt ǎn g殄灭t i ǎn迢迢t i áo汀江t īn g湍急t u ān圩田w éi 斡旋w ò可恶w ǜ膝盖x ī畏葸x ǐ阋墙x ì呷口茶x i ā翩跹x i ān肖像x i ào纸屑x i è机械x i è抚恤x ǜ霰弹x i àn狡黠x i á省亲x ǐn g纤维x i ān涎水x i án骁勇x i āo混淆x i áo挟制x i é叶韵x i é星宿x i ǜ长吁x ū自诩x ǔ酗酒x ǜ绚丽x u àn戏谑x u è防汛x ǜn香蕈x ǜn山崖y á阏氏y ān z h ī燕国Y ān殷红y ān赝品y àn杳然y ǎo笑靥y è谒见y è摇曳y è游弋y ì轶事y ì屹立y ì造诣y ì熠熠y ì喑哑y īn熨贴y ǜ参与y ǜ贻误y í旖旎y ǐ无垠y ín邕江y ōn g 拥护y ōn g 鸿猷y óu 老妪y ǜ跃进y u è箴言z h ēn 标识z h ì卷帙z h ì对峙z h ì贮存z h ǜ倥偬z ǒn g 编纂z u ǎn 灼热z h u ó谮越z èn 暂时z àn 宝藏z àn g 玄奘z àn g 破绽z h àn砧板z h ēn 坚贞z h ēn 侦察z h ēn 鸩毒z h èn 擢用z h u ó髭须z ī拽出来z h u ài 惴惴z h u ì骤雨z h òu 属意z h ǔ拯救z h ěn g 装帧z h èn g标点符号的使用用法说明:(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1 、句末点号(1 )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