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合集下载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

听李政涛报告反思2011年7月4日,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来威海做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的专题报告。

下面就所听报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一、聆听李教授的报告第一印象是他有独特新鲜的报告方式。

那就是没有现成的演示文稿,而是一边讲授一边在在空白的文档上直接打出课题、关键词、核心问题等等。

这种方式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他手脑并用,讲授从容,理论观点多由大量教育案例和教育故事支撑进行解析,这一切都显示了一个务实的有水平不空谈的专家的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善良的性情,温暖幽默的谈吐。

让人由衷地对他产生一种敬重。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也能时时刻刻引领着学生走在语文的天地里,幸福地徜徉肆恣不愿走出来?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是否也能学生一种清新跃动灵性的灵魂感召,使他们学会感恩感动,学会体验感悟?从对李教授报告的印象里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一定要为学生而务实付出,工作中的措施方法一定得有一定的观点理念指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求实,做一个也能感染温暖学生、带动同化学生、启迪提升学生的老师。

二、李教授的报告中解读了让课堂生长的气息的方式,他从有效教学切入主题,指出了有效教学不要姿势注重技巧经验方法,而是要有对教学对有效教学的敏感,做到五个“实”,三大框架的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还要有全效广效远效深效强效速效奇效,这一切都要围绕要教学生什么怎样教以及要教到的程度。

尤其李教授从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课等教学细节结合信手拈来的一些具体生动详实的课例来谈,深入浅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报告与我们的平日教学的联系。

至今很多细节,似乎还在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回味着。

反思:在李教授的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严谨的思路中我明白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说白了是要上成家常的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素养形成的发展课。

李教授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我看这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的文章啊,就跟我平常琢磨事儿似的,特有意思。

我就想啊,这好课标准,就像我们写小说找那好故事一样。

你看啊,那李政涛说的一些点,我就感觉像是在找小说里的魂儿。

我这人写小说啊,就注重那股子精气神儿,上课估计也是,得有个核心的东西,像人的脊梁骨一样,直直地撑着。

我琢磨着他说的那些个理念啥的,就好像我看到一个特别有性格的人物。

就像我写的那些个角色,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那一套行事方法。

这好课标准里说的内容,也是有自己的坚持的,就不能是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东西。

我就记得有一回,我跟一朋友聊我写的小说,那朋友啊,眼睛瞪得老大,像铜铃似的,他说:“你这写的啥呀,乱得像一团麻。

”我就不服气啊,我这故事乱是乱,可乱得有味道,就像那胡同里七拐八拐的小路,每一处都有故事。

这好课标准也是,看着可能规矩不少,可每一条规矩背后,都藏着让课变得精彩的秘密。

我又想到我去学校的那些个事儿。

我瞅着那些老师上课,有的老师那真叫一个精彩,像唱戏的名角儿,一上台就把人的魂儿给勾住了。

那眼神啊,炯炯有神,声音抑扬顿挫的,就跟说书先生似的。

我就寻思,这样的课肯定是符合那好课标准的。

再看这李政涛说的一些细则,我就觉得像是给老师上课这个事儿画了一幅细致的地图。

我写小说的时候也希望有这么个地图,可有时候啊,就想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这老师上课估计也有这样的想法,既想按着标准来,又想有点自己的创新。

我就特能理解这种纠结。

我跟你说啊,这好课标准里提到的关于学生的部分,就像我写小说得考虑读者一样。

我得琢磨读者看我小说的时候是啥感觉,是高兴啊,还是生气啊,还是觉得无聊啊。

老师上课也得时刻想着学生的感受,得知道学生啥时候眼睛放光,啥时候开始迷糊了。

就像我看我那朋友读书的时候,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嘴巴咧得像个瓢,读到难懂的地方,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这老师就得瞅着学生这些个表情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课。

我感觉这李政涛写的东西啊,就像是一面镜子,老师照一照,就能看到自己上课的好与不好。

有感于让生命自觉

有感于让生命自觉

有感于生命自觉----------上海学习研修之八今天又是李政涛教授的讲座,在上一次关于如何上课、备课的基础上,今天讲的是如何说课和评课。

后来李教授谈到关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提到了让生命自觉。

这个点让我很受感触。

教师工作确实是苦累的交织,假如我们仅仅麻木的应对,那我们只能变成机器。

就像李教授说的假如你没有目标,你就在为别人实现目标,我加一句,就是假如你不成长改变,你就永远是别人成长改变的棋子。

对于个人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自己只知道跟上学校的节奏,跟上别的老师的步伐,从未对自己有过规划。

有一次无意看到同住的一位教师也是刚刚毕业,但她却在笔记上写道,一年站稳脚跟,三年成为骨干,看完后我心中凄然,觉得自己好没出息,竟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后来事实证明,这位老师就是做的很好。

看来自觉的要求成长有多重要。

每个人在成长中总有瓶劲,我想假如自己到了三十多岁,还只满足与现状,当没有体力时,自己会什么都没有的。

工作诚然很累,但假如不去该变,会永远累下去。

那么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改变自己,就想李教授说的,爱自己,就去栽培自己,栽培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知识去丰盈自己。

今天的报告有几句话,真是让我们所有做做教师的人感到震撼,那就是对教师形象的描绘:他们逐步衰老,但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却得不到爱,他们永远把生命献给其他母亲的孩子,随着岁月流逝,他们面露倦容,对事物更加敏锐,感情日渐淡漠,他们是课堂上的独裁者,却是社会的隐士……我们不愿承认我们是那样的,但在社会上一些人的眼中就是如此。

在现在假如我们不能让那个自己的生命有价值,那怎样教出有生命价值的学生?如李教授所言,我们应该修炼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有很多,而教育的智慧首先来自教师对自身的修炼。

所以有效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在持续地学习中才能让生命生长,才能有智慧产生。

我们一直在提倡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用学识为幸福奠基才是最重要的。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篇一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李政涛的《教育常识》,这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也许你们会问,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能有啥特别的?可我得说,它真的不一般!李政涛在书里讲的那些东西,就像是一道道闪电,猛地劈开了我对教育的固有认知。

我觉得吧,教育这事儿,以前在我心里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拿高分,就这么简单粗暴。

但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教育哪有这么简单?它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也可能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程。

书里说,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那个总是调皮捣蛋的小王。

以前我总觉得他就是个让人头疼的主儿,可现在想想,也许他的调皮背后是独特的创造力在“作祟”呢?我不禁反问自己,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有时候太急于把孩子装进一个标准的模子里,而忽略了他们原本的光芒?还有啊,李政涛提到教育要有耐心和爱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她那温柔的眼神和耐心的教导,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也许,真正好的教育就是像她那样,用爱去包容,用耐心去等待。

不过,我也在想,现实中的教育能完全按照这些理想的理念来吗?毕竟,有那么多的压力和限制。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充满温度和可能的事业。

总之,读了《教育常识》,我这心里就像被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我对教育的想法天翻地覆。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哇塞,朋友们,我读完李政涛的《教育常识》啦,这感觉真是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里还想着:“能有啥新鲜的?”可没想到,我很快就被打脸了!李政涛在书里说的那些话,就像一把把钥匙,不停地打开我对教育的各种疑惑之门。

我就一直在想,教育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还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比如说,他讲到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这让我想起我表妹,那小丫头可活泼了,天天上蹿下跳的。

家里人都觉得她太调皮,得管管。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

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读后感一。

1.1 读了新时代好课标准李政涛相关内容后,真是感触颇多。

李政涛提出的这些标准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试图开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课程的大门。

从他的理念中能感受到一种对教育的炽热情感和对提升课程质量的执着追求。

1.2 这标准让我想到,好课就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

老师是导演兼主演,学生则是观众兼配角。

在这个舞台上,每个环节都得丝丝入扣。

例如,教学内容不能是一盘散沙,得像珍珠项链一样,颗颗饱满且串连有序。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等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心的整合,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

2.1 新时代好课标准里提到的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学生不是木头桩子,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好课得像一阵春风,能吹进每个学生的心坎里。

老师得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从他们的眼神里就能读懂他们是懂了还是懵了,这就是所谓的“察言观色”。

如果老师只管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那这课肯定算不上好课,就像“对牛弹琴”一样,没有和学生产生共鸣。

2.2 还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能总是“老一套”。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单一的教学方法就像每天吃同样的菜,很快就会腻味。

老师得像个魔术师,一会儿变出个小组讨论,一会儿又来个情境模拟。

这就如同做菜,得讲究色香味俱全,教学方法多了,课堂就有了活力,学生就像蜜蜂见到花朵一样,积极地参与进来。

2.3 课程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总是守着旧传统,那教育就会像一潭死水。

要敢于打破常规,就像“不破不立”说的那样。

也许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就能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乐趣。

三。

3.1 评价体系在新时代好课标准里也占重要位置。

不能单纯以成绩来论英雄,这就好比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钱袋子一样。

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没有提高,实践能力有没有增强,情感态度有没有积极的转变等。

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地反映一堂课的优劣。

3.2 总的来说,李政涛的新时代好课标准给我们这些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李政涛教学方式变革心得体会共6篇

李政涛教学方式变革心得体会共6篇
《指南》中强调坚持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的 个体差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 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想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 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幼儿。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复一**的教学生 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 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 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第6篇:生产科李志涛近期培训心得体会
"执行不力十大病因〃学习导
通过学习〃执行不力十大病因"这节课程后,一点点的//导体会,现在跟大家分享下。
首先,企业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并在此基础上上升为企业文化。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文化就是制度 和行为的沉淀。一开始,由先知先觉者发起,是少数人改变多数人的游戏;多数人勉强成为习惯,习惯成自然,等大 家都改过来了,新来者就成了少数,于是又变成多数人改变少数人的游戏。"我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士兵 突击》,其中有几个镜头我记忆犹新,就是"许三多〃刚进钢七连时,由班长和副班长给他举行的T仪式,我觉得这就是 他们的连队文化。但是,许三多当时不知道,他是少数人。但是到了后来,当许三多给其他的新兵举行这个仪式的 时候,他成了多数人。企业文化形成的路线就是把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不断重复,最后形成习惯的过程。我觉得我 们企业也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其次,我觉得干工作首先要有一个目标。——人最怕 站在十字路口。目标越大,成就就会越大。根据目标再制定计划,计划是达成目标的步骤,计划的制定要围绕着目 标,要严谨,要有标准,要有责任人,要有完成时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已经试着养成每天给自己工作制定计划 的习惯。现在是每天把次日的工作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分好一二三,分清重要紧急的,重要不急的,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听李政涛课堂教学的变革之道讲座有感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听李政涛课堂教学的变革之道讲座有感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听李政涛《课堂教学的变革之道》讲座有感4月22日下午,在江苏大学会议中心,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为我们做《课堂教学变革之道》讲座。

李政涛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是叶澜老师的高足,他所作的讲座是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例的。

李教授一开始出示了5个关键字:真、实、深、化、长。

一、课堂教学改革要“真”。

参与者要有一颗真心,抓真问题,说真话,做真研究,真做研究,实现真实的生命成长,要有对实践的尊重和敬畏,温情和敬意,在实践中实现创意。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实”。

首先实在日常,实现教学改革的日常化,不是来个人听课就改革,没有人提倡就常态,课改要提升日常课堂教学研究的质量,要让底色有所变化,底色不变等于没改。

其次是过程要“实”。

不能站在外面看教育,要站在里面做教育,不做“坐而言”的现实批评者,要做“起而行之”的改革实践者。

其三是实在细节。

课改的细节,要展现理论的价值。

三、课堂教学改革要“深”。

一是价值取向要深。

教育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教学是一段师生在攀岩中共同经历的探险和冒险的旅程,它必须实现学生生命的拔节,不能让学生只在原地打转转,而是要让学生有生成,有推进,有提升。

二是深在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不是思维的深度、广度、高度,而是清晰度、提炼度、准确度、创新度,在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学会关联思维、整体融通思维和综合渗透思维。

三是深在行为习惯、技能和基本功。

课改要有新理念、新习惯、新技能和新基本功。

表现在要研究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利用及再造的基本功。

四、课堂教学改革要“化”。

即转化,将教学改革的理念,找到路径或载体,化到教学设计中去。

对于教学设计,李教授提出“三度解读法”。

一度解读,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基于学生的难点障碍进行备课上课。

二度解读。

指的是对学生生成资源的敏感、把握、捕捉、提炼、再造与利用。

三度解读,即教学反思。

反思哪些是意料之中,哪些是意料之外的。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今年寒假读了李政涛教授的《倾听着的教育》感悟颇多。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能或难以倾听学生的声音,造成失聪现象,它的表现及其根源多种多样。

倾听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本体论、道德、交往和疗治等方面。

为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倾听的价值,教师应懂得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

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从倾听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这样的回答,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她本想同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儿子,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

我们都为这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

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

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宽容、耐心和激励,从而以“爱”护航,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

试想,如果这位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从陕西回到广东,天气从阴阴冷冷的湿滑变得非常温暖。

此时此刻,在我动手记录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外面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斑斑点点洒在身上,整个人都变得柔和,亦如我的心情。

一本薄薄的书,里面却承载着太多的教育智慧,一句句隽永的话语,流淌着无限的智慧荣光。

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下,一本《倾听着的教育》静静地流泻着丝丝暖意,鼻翼间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芳香,给浮躁的心灵无限的慰藉,给茫然中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参加完南京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答辩,匆匆赶到镇江参加特后班培训。

下午赶上听李政涛教授的课《“新基础教育”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周园长告诉我,这几天来最高档次的课你赶上了。

听了,才知道,课讲得确实叫个好,不愧是教育长江学者的课。

喜欢他做“实”过程的“九步教研”的分享。

立足解决某问题的专题性上课,教研小组组长关于问题研究目标、方法、过程、分工、成效及困惑等的专题性报告,执教老师的专题性说课,组内同事的专题性评课,旁观者的提问质疑,团队的回应,集体评课,执教者的二度反思、教学重建。

我们也常常组织园本教研,却没有带着问题上课,更没有上课前小组成员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后的详细报告,没有质疑提出后团队的回应与执教者的二度反思。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可要一试这“九步教研”。

喜欢他做“实”过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二个细节”的介绍。

细节1,合作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并从同桌合作为训练起点。

细节2,分工,谁来主持、监督、记录、发言、补充发言……其育人价值是有分工才能有责任、有担当、有成长。

细节3,建立“弱者先说、强者概括总结”的规则。

细节4,发言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们”,而不是“我”。

细节5,是评价反馈,评的不是发言的个人,是小组合作的力量,且有教师评、学生评、小组互评和自评。

细节6,是差异资源,即小组交流、展示、介绍的是有别于别人的信息资源。

细节7,是组际互动交流,即第一组发言后,教师要发出指令要求,即第二组要对第一组评价、补充、提问、质疑,而不是报幕式的交流。

细节8,板书,教师要以动态生成的板书及时捕捉、提炼小组发言。

细节9,学生在倾听基础上以批注或笔记捕捉他人发言信息资源。

细节10、11、12,分别要体现年龄段特征、学科知识的特性、预设与生成。

听着李教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二个细节”的介绍时,我想,幼儿园的中大班也可以有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中班末期可以安排两两合作,到大班再进入三人、四人的小组合作学习。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李政涛,中国教育家、作家,精通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应用。

通过学习和借鉴李政涛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教育的常识和感悟。

一、个性教育李政涛强调个性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应该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发挥个性,实现自我。

教师需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李政涛的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学生的情感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实践教育李政涛主张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全面发展李政涛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激发潜能李政涛强调激发学生的潜能。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激情,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天地。

通过学习李政涛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关于教育的常识和感悟。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借鉴李政涛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李政涛什么是好课培训心得

李政涛什么是好课培训心得

李政涛什么是好课培训心得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肥城市2018年中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心得11月11日(星期天)上午,叶澜教授的弟子,着名的李政涛教授在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报告厅的一场别具一格而又深入浅出的讲座。

本次报告主题是“什么是好课?”,李博士围绕着新“实”“长”“放”“细”4个核心关键字,娓娓道来。

声音不高,但有足够的穿透力;没有课件,但一边说一边在WORD文档里打出关键字。

这让我感受到李教授学术的自信,以及胸有成竹的淡定与从容。

这也是我第一听报告听得如此痴迷与认真,第一次记录达到12页笔记。

一:实李教授讲到1:扎实。

要上有意义的课。

什么是有意义的课?除了获得新知以外,一堂课结束了学生有没有激发出兴趣。

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学生不应该一样。

2充实。

一堂课的投入与产出,应体现在好生和后进生都有进步。

3丰实。

这个我最有感受。

作为年轻教师,上课总是按照教案规划好的思路来讲。

讲完,好像这节课的任务我就结束了。

李教授点到,我们应该有预设之外的教案意识。

每堂课都是鲜活的。

4平实。

常态课李教授俗称家常课和公开课。

公开课炼人,家常课养人。

如何把公开课中学到的东西和家常课完美的借鉴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

5真实。

有缺憾的课也是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长1一堂课要有推进感、终深感要有生长的气息。

李教授举到例子:一堂公开课的好,是学生本来就好,还是教出来的好本来就好,那是展示、再现。

学生的生长在哪里2提供挑战、训练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抓住关键词,说出判断依据。

三、放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如何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四、细李教授讲到对细节有敏感、要揣摩、设计、实施、反思重建。

针对小组合作,李教授讲到15个细节。

听完之后不得不佩服李教授的细节,让我真真切切的理解到什么叫小组合作。

让我感触较深的是细节10:板书。

两态板书:静态和动态板书。

静态是确定的板书,动态是不确定的板书。

而动态的板书是捕捉、提炼、利用和生成资源、错误。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听李政涛教授讲座之感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听李政涛教授讲座之感悟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课堂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位杰出的教授,李政涛教授,曾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听李政涛教授讲座的感悟:一、课堂教学的价值李教授首先深刻地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

他指出,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评台。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灵感,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教授擅长利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李教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李教授强调了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他指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传递。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他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李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他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他尽量关注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位优秀教授对课堂教学的独特见解。

我相信,在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将焕发出更加生动的光彩,让学生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感谢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树立了榜样。

五、强调实践与应用李教授还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他认为,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他经常引用真实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赵小芹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

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

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

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

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

尤其是他那胸怀祖国的情怀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报告的老师。

虽然报告已经结束了,可余音袅袅,很多细节,似乎还在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着、回味着。

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的课要上成家常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

公开课虽最能垂练人,但家常课最养人。

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

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二、讲课的详细观点如下(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1、抓住一个关键字:“实”李政涛博导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

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听李政涛教授讲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

听李政涛教授讲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

听李政涛教授讲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
在听李政涛教授讲座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心得。

教育是每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则是保障个体和社会长期繁荣的关键所在。

李政涛教授提到了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这对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李教授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进一步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李教授还着重谈到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他强调了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

通过听李政涛教授的讲座,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关注教育的公平性,这些都是推动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将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

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听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在来华师大之前,我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一味追求学生分数,不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浅薄理解,更未曾想过如何去更新、去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易理解、易接受的培养学生能力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用李教授的话来说:我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石化”的人。

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落后是需要勇气的,而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更需要反思的勇气与改变的毅力。

我在想我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究竟从何时起落后?为什么会落后?今后该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让彻夜难眠。

最后,我明白了如今我面临的窘境是自己停止了学习,特别对专研知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

所以工作能力落后了。

每次听完教授们的讲座都让我强烈的感到认识的差异,学员间交流让我看见自己与同行间的经验差距,我为自己的差距如坐针毡。

也许这辈子我永远不能成为一位“智”者,但我必须要鞭策自己成为一名“勤”者。

我必须得像一名学生那样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实践。

这次学习在华师大学习期间,认真做好笔记,把教授说的对自己有启发、有帮助的理论迅速写下来,及时写反思。

通过学习,我要弄清教育的目标,找到自己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并告诫自己做一位有心人。

我们应该把我所学的内容的“内化”。

然后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带进我们的学校,带进我们的课堂。

这次学习的信息量是空前大而实用的,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但李政涛教授的讲座里对教学中“实”字的讲解,对我的启发很大。

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就要求我们上的课是一节有意义的课,一节有效率的课,一节有生成的课,一节常态下的课。

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能力或方法,捕捉课堂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

我们要把这种做法和观念坚持下去。

“学无止境”,这次学习让我尝到了新的知识与先进的观念带给我的一种收获的幸福感。

为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学习专业导向与技能,为了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学的更多,能力更强。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

听李政涛讲课收获和感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参加完南京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答辩,匆匆赶到镇江参加特后班培训。

下午赶上听李政涛教授的课《“新基础教育”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周园长告诉我,这几天来最高档次的课你赶上了。

听了,才知道,课讲得确实叫个好,不愧是教育长江学者的课。

喜欢他做“实”过程的“九步教研”的分享。

立足解决某问题的专题性上课,教研小组组长关于问题研究目标、方法、过程、分工、成效及困惑等的专题性报告,执教老师的专题性说课,组内同事的专题性评课,旁观者的提问质疑,团队的回应,集体评课,执教者的二度反思、教学重建。

我们也常常组织园本教研,却没有带着问题上课,更没有上课前小组成员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后的详细报告,没有质疑提出后团队的回应与执教者的二度反思。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可要一试这“九步教研”。

喜欢他做“实”过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二个细节”的介绍。

细节1,合作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并从同桌合作为训练起点。

细节2,分工,谁来主持、监督、记录、发言、补充发言……其育人价值是有分工才能有责任、有担当、有成长。

细节3,建立“弱者先说、强者概括总结”的规则。

细节4,发言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们”,而不是“我”。

细节5,是评价反馈,评的不是发言的个人,是小组合作的力量,且有教师评、学生评、小组互评和自评。

细节6,是差异资源,即小组交流、展示、介绍的是有别于别人的信息资源。

细节7,是组际互动交流,即第一组发言后,教师要发出指令要求,即第二组要对第一组评价、补充、提问、质疑,而不是报幕式的交流。

细节8,板书,教师要以动态生成的板书及时捕捉、提炼小组发言。

细节9,学生在倾听基础上以批注或笔记捕捉他人发言信息资源。

细节10、11、12,分别要体现年龄段特征、学科知识的特性、预设与生成。

听着李教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十二个细节”的介绍时,我想,幼儿园的中大班也可以有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中班末期可以安排两两合作,到大班再进入三人、四人的小组合作学习。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第一篇: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黄亚利1、什么是好课?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

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

“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1、课堂生长的前提。

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

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1)、开放的生长。

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

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

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2)、扎实的生长。

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

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

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扎实在于停顿扎实在于运用

扎实在于停顿扎实在于运用

扎实在于停顿扎实在于运用——听李政涛讲座后有感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杜美华今天上午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做的讲座《如何让课堂教学有实效》。

李教授首先阐明了概念的含义,强调我们要养成对概念敏感的习惯,然后从五个方面界定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实效的。

第一,课堂要做到扎实,扎实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扎实的课堂就是学生通过走进课堂,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技能发展了,方法改进了,习惯养成了,兴趣增强了等等;第二,课堂要做到充实,充实的课堂就是有效率的课堂,充实的课堂是教师的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例的课堂;第三要做到丰实,课堂丰实也就是课堂有生成,课堂有预设之外的内容;第四是平实,平实的课也就是常态下的课;第五是真实,真实的课堂是有缺失的课堂,是有发展空间的课。

对于教学过程,李教授建议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扎实地生长,并对扎实做了如下解读:1、扎实在于清晰;2、扎实在于细节;3、扎实在于生成;4、扎实在于停顿;4、扎实在于运用。

对于一直在一线执教了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点都是高度概括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课堂教学规律,对阐述的每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

但在这里,我还是想说说我感受最深的两点,第一点,即“扎实在于停顿”,李教授说,停顿在课堂上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等待的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平时的教学反馈,早已养成了我认为适合孩子掌握的教学节奏,也认识到,有时为了赶时间或进度,讲快了,没什么效果。

但把停顿当成一门艺术看待,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由此联想到平时许多的公开课,教师为了追求容量大,往往不考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赶着进度往前跑,把课堂变成了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

其实,课堂上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要停下来,引导学生纠错;当学生掌握知识点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停下来,帮助解决;当学生遇到问题出现困惑时,我们要帮助分析;当课堂出现亮点时,我们要予以放大、展示……可见,课堂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锤炼。

听教育讲座有感

听教育讲座有感

听李政涛博士教育讲座有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好的灵魂相遇;听一场好的讲座,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听了李政涛博士的讲座,自觉“三生有幸“,这么说尽管有些自作多情,但也无伤大雅。

”一幸“是听讲座之前拜读过李博士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中的一些文章,这不仅仅是教育随笔,更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人文哲思,每次读总能让我耳目一新。

“二幸”是李博士的所讲的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激发我的思考。

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把教与学的效果提升。

“三幸”是让我认识到,学、思、习三者是不断改变或重建自己精神宇宙的主要力量。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这与李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李博士第一个所讲的“生”字,就让我有了新的认知。

教学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不能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立场也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生长。

学生的实际状态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与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这里我总是不由的问自己几个问题:1.我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吗?2.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3.自己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其实自己并没有做好。

正如李博士所说,我心中的学生,是抽象的学生,模糊的学生,不准确的学生,经不起追问的学生。

除了教学目标,李博士也对教学过程理解的很有层次感。

对此有三度解读:一度解读的是教学设计,其中有四步:1.已经有什么?2.还缺什么?补什么?3.困难障碍是什么?4.学生之间差异是什么?二度解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成的资源(精彩、错误、另类)的捕捉、提炼、再造、利用和生成。

他所提出的策略是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教师应是垂钓、编织高手);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

把一个学生的亮点变成所有人的亮点。

把一个学生的资源变成所有学生的共享资源(小老师)。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生成的资源,教学的方法与学生是脱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黄亚利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

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

“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着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

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

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

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

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

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

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

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

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四是扎实在于停顿。

五是扎实在于持续。

六是扎实在于运用。

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

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

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

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