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设计及其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智能医疗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医疗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医疗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和疾病频率的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为智能医疗行业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智能医疗监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及时有效的特定医疗服务,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一. 系统设计智能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五部分组成。

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患者临床信息,传输到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前做出医疗措施。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智能医疗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主要通过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来实现,包括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仪等。

数据采集必须准确、安全、稳定和连续。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设备时必须考虑精度和实用性。

系统采用MEMS微传感器,能够实现非侵入式的监测。

2.数据传输对于医疗数据的传输,系统采用了LPWAN技术(低功耗广域网络),能够实现远距离、低功耗、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在网络传输方面,采用传输协议为MQTT,以保证数据稳定传输。

3.数据存储智能医疗系统采用了云端存储,将患者的病情数据以及处理后的结果都存储在云服务器上。

云端存储提供了高容量、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等诸多优点。

同时,云端有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硬件的故障而丢失。

4.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智能医疗系统采用了多种算法,如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等,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类,并得出医疗健康结论。

采用病情评分体系,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临床表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

5.数据展示数据展示主要由移动应用、Web界面和互联网 of Things 等方面组成。

移动应用提供Android和iOS两种版本,能够实现对患者信息的实时跟踪和监测,患者能够通过移动应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分享给医生,以帮助医生进行医疗决策。

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引言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实时检测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同时,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准确、实用的监测方法与设备。

二、传统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主要依靠手动或半自动化方法进行,比如通过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获得一些生理数据,但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这一过程存在误差率高、花费很大的问题。

其次,传统方法依赖医院设备,不够灵活方便,也无法对大量患者进行同时监测。

最后,传统方法只能获得有限的生理指标,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三、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新型的技术:1. 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实现了远程无线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实时获得患者的生理指标。

这种技术可以消除传统方法的操作误差,而且更加方便实用,可以对大量患者进行同时监测,降低医疗成本和时间,推动医疗服务的普及化。

2. 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实现对患者实时监测,包括呼吸、体温、血氧以及心律等生理指标。

这种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3. 生物医学图像技术生物医学图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医学影像设备获得患者的生物医学图像,包括X射线、MRI、CT等。

这种技术可以全面、立体地展现患者的身体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重要的信息。

四、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新型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浅谈生命体征监测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浅谈生命体征监测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浅谈生命体征监测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管理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型、先进的监测设备被运用到护理工作中,移动生命体征监测仪便是产物之一,它方便、快捷、准确、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本文就移动生命体征检测仪的主要功能、在护理工作的应用及意义、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命体征监测仪;信息系统;数据录入【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249-02临床护理工作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1,2]。

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依靠人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仅存在人为误差,而且难以长时间的持续观测。

电子设备的应用与推广,给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作模式[3]。

目前,临床上开始普遍采用电子生命体征监测仪代替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笔者对生命监体征测仪的功能、应用及不足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功能本研究所采用的生命体征检测仪为美国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M3型号,该生命体征监测仪属于移动式便携式,集体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于一体的移动护理设备,通过扫描病人手腕带的二维码,测量并储存病人的生命体征,通过数据线直接导入电子体温单。

1.2 临床资料选取3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8.8)岁;行手术治疗10例,普通住院输液治疗20例。

应用生命体征监测仪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并与患者入院时人工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使用方法1.3.1采集数据病人入院会佩戴专用二维码技术腕带,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扫描仪器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可完成无创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及脉搏测量,可人工输入体重、身高、呼吸频率和创伤指数,计算体表面积指数,可采集50个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通过无线或近场感应方式对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这种技术为医疗、军事、安全等领域提供了便利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概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旨在利用先进的光电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生理信息监测。

该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上位机软件四部分组成。

三、信号采集模块设计信号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捕获生理信息中的光电信号。

这里采用的主要技术为多普勒雷达和光学探测器技术,对心音及脉搏进行感知,以及非红外光线监测心跳的跳动模式。

这些技术使得该系统在不需要接触皮肤的情况下获取人体生命体征数据。

四、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信号处理模块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的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对原始信号的滤波、放大、转换和提取等操作,以便将复杂的原始信号转化为有用的生理信息。

采用先进的算法和微处理器,使该模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输出准确的生理信息数据。

五、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是连接整个系统的桥梁,它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上位机软件进行存储和处理。

这里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六、上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负责接收来自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软件采用可视化界面设计,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易懂。

此外,上位机软件还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给出直观的生理信息图表和报告,以便医护人员或使用者及时了解被测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七、系统实现与测试在完成系统设计后,我们将开始进行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工作。

首先,根据设计方案搭建实验平台,完成硬件电路的焊接和软件的编写工作。

机器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了改善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机器人在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机器人在病房护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体征监测:通过生物传感器设备采集到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传输到医生或护士的设备上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患者照护:利用机器人能够承受重负的特点,将机器人设计为承载病床、提供身体支撑和移动帮助等功能,给予患者更全面、细致的照料。

3.药品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能够读取患者的医嘱与药品信息,并精确地给予患者所需的药品。

4.医患交流:通过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实现和患者的智能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们的医疗体验。

二、机器人在手术室中的应用1.手术切除机器人:该机器人系统由外科医生操作,通过掌控机械臂,进入身体内部进行手术操作。

相较于传统手术操作,手术切除机器人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复原快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2.神经手术机器人:神经手术操作时,神经组织在显微镜底下很难保持稳定,而机器人的控制精度较高,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三、机器人在康复领域中应用前景机器人在康复领域当中的应用主要为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视觉、感知、行动、平衡和协调能力等等。

1.家庭康复机器人:机器人可以帮助康复者进行特殊的体育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

2.脑部康复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意识,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四、机器人在药品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当前,在药品研发领域中应用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趋势。

由于机器人可以精确地操作、快速高效、很少犯错,这样可以减少药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药品的研发效率。

此外,机器人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了医疗效果。

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RESEARCH WORK引言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反映的是病人的病情发展,影响着医生治疗手段的实施,所以生命体征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工作也是病房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

在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之前,生命体征数据的测量大都使用机械设备,测量所得的各种数据还需要记录在本子上,并通过手工描绘制成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变化曲线。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在护理系统中进行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的检索和统计变得更加方便,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将记录在本子上的生命体征数据全部输入到系统里。

虽然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设备已经从机械设备更新到电子设备,但是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的抄写和录入工作还是没有减少,每隔4 h 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在抄写和录入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造成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不太理想,还有治疗的安全隐患。

目前生命体征数据输入护理系统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记录本抄写并在台式电脑上录入、从台式电脑发展到移动护理工作站在床边进行录入[1]、把原来在电脑上的录入改进为使用智能终端在床边进行录入[2]、在测量设备上输入病人信息[3],以上这些方法还是没有省去人工输入的步骤。

还有通过监护系统与信息系统的联网,从监护系统中获取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的方法[4-6],该方法只能在配备中央监护系统的病区适用。

还有将测量设备的数据发送至云平台的研究[7-8],只是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但是与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并无连接,临床上并不实用。

所以设计一套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数据全程信息化的采集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摘 要] 目的 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是护理人员每天的必备工作,每采集一个数据就要手工抄写下来,等采集完毕后还需要将所有的数据手工输入到护理系统中。

为了代替手工抄写和录入,本文设计了一套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现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的信息化采集。

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移动医疗技术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医疗服务创新和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

此类技术已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健康管理软件等等,这些设备和软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而在医疗行业中,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地出现,其中包括智能监测系统、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移动医疗支付等方面。

一、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是指利用传感器等技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氧、血压、体温等,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可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频繁出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这种技术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技术。

二、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利用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在线诊疗服务,通过视频会诊、问诊、义诊等方式让医生远程指导患者进行就诊。

可以越过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偏远地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

同时,也能够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减轻了医疗资源的压力。

三、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是指将医疗信息系统与移动设备结合,提供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查看病人的病例、医生诊断结果等,医生通过建立在线档案等手段进行医疗服务。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病人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

四、移动医疗支付移动医疗支付是将移动支付技术与医疗服务结合,便于病人在线支付诊疗费用。

这种方式减少了医疗服务的纸质流程,避免了繁琐的现金收取环节,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结:移动医疗技术是医疗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它将医疗服务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未来,随着适用人群的不断扩大,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加强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努力让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让病人能够获得更好、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人体生命体征检测 毕业设计

人体生命体征检测 毕业设计

人体生命体征检测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生命体征检测作为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通过测定人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体温等,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体生命体征检测设备日益智能化,小型化,因此本课题选取人体生命体征检测为研究对象,力求设计开发一种高效、便捷的生命体征检测设备。

二、研究内容与方案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便携式的人体生命体征检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提供用户的健康评估及预警信息。

2. 研究内容(1)设计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等,实现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开发智能算法:建立与人体生命体征相关的智能算法,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健康评估及预警。

(3)实现用户界面: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将监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管理方案。

3. 研究方案(1)硬件系统设计: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搭建硬件系统并编写相关驱动程序,实现对生命体征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2)智能算法开发:结合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智能算法模型,实现对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健康评估。

(3)用户界面实现:采用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理念,开发用户友好的界面,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1. 传感器选择与应用:选用适合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传感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处理与算法优化:通过对大量生命体征数据的分析,优化智能算法,提高健康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体验:结合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知识,设计符合用户习惯的界面和交互模式。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设计出一种便携式、智能化的人体生命体征检测设备,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监测服务。

病人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病人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病人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病人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通过将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相结合,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病人生理参数监测与远程医疗系统设计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一、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原理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是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到医疗中心或医生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上,以便及时评估和诊断病情。

该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生理参数传感器:通过心率带、血压计、体温计、呼吸传感器等将病人的生理参数转化为数字信号。

2. 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传输至医疗中心或医生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上。

3. 数据分析与评估系统: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模型对收集到的生理参数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快速识别出异常情况。

4. 医生工作站:医生通过连接到系统的电脑或移动设备,实时查看病人的生理参数曲线、警报信息和其他诊断工具,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

二、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应用1. 院内监护:病房内部安装监测设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远程监护: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病人可以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进行常规生理参数监测,将数据传输给医疗中心,医生可以随时远程查看和评估病情。

3. 慢性病管理: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远程监测他们的生理参数,提醒服药和定期检查,有效降低治疗成本和患者负担。

4. 医疗教育和研究: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数据可以被用于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帮助培养医学生和改进临床实践。

三、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设计的挑战与前景病人生理参数监测系统设计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

同时,系统的普及和推广还受到法律法规、医疗体系改革和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制约。

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运算能力强等优势,可以用于控制和监测医疗设备,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讨论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单片机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 智能监测设备单片机在智能监测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心率监测器、血压计、血糖仪等,都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控制和计算核心。

单片机可以检测生命体征,实时监测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医疗设备或移动设备上,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远程监测和分析。

2. 智能药物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智能药物管理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

单片机可以控制药物的存储、分配和提醒功能,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智能提醒和语音交互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3. 智能手术设备单片机在智能手术设备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微创手术机器人常常采用单片机作为运动控制器,能够精确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此外,单片机还可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实时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二、单片机应用带来的好处1. 提升医疗效率单片机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医疗效率。

医护人员可以更快地获取和分析数据,提前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降低医疗成本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用于智能医疗设备可以降低设备成本和运维成本。

此外,智能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减少患者的门诊次数和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3. 提高患者体验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患者体验。

例如,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智能医疗器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单片机应用面临的挑战1. 系统安全性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单片机应用往往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系统安全性是一个首要问题。

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移动应用开发

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移动应用开发

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移动应用开发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移动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开发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呈爆发式增长。

移动应用的发展给医疗健康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各个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如:健康咨询、疾病诊断、预防保健等。

1.1 健康咨询移动应用中的健康咨询类应用,可以通过提供咨询服务的方式,来帮助用户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并提供有关特定疾病或症状的信息。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咨询专家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获得相应的治疗建议。

同时,这些应用还可以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功能。

1.2 疾病诊断移动应用中的疾病诊断类应用是尚处于发展阶段的领域。

这些应用最终的目标是将医生的职能通过人工智能集成在应用中,从而提供自动化的疾病诊断服务。

但是,由于目前的医疗技术仍未完全开放,因此这些应用的发展仅限于自我诊断和症状搜索。

1.3 预防保健移动应用中的预防保健类应用可以通过提供健康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等方式来帮助用户体检和追踪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建议和预防保健方案。

二、移动应用在医疗健康管理中的开发2.1 前端技术移动应用的前端技术主要以HTML5、CSS3以及Javascript等技术为基础。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内置浏览器的嵌入、异步加载、DOM操作、动画效果等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体验。

2.2 后端技术移动应用后端技术主要以Restful API技术为基础。

其原理是通过定义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接口,从而提供一种通用的网络通信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促进现代医疗的信息流通。

2.3 云计算技术移动应用云计算技术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移动应用的数据都是通过服务器进行存储和管理。

生命体征采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生命体征采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生命体征采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命体征采集技术在医疗领域中愈发重要。

生命体征采集技术是指将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获取和记录的技术。

这些生命体征信息包括心电图、呼吸频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一、心电图技术应用心电图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心电图技术可以检测心脏的节律、心率、传导系统和心肌缺血等方面的异常。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而现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心电图设备越来越小,携带式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及。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进行心电图检查,为医生诊治提供了便利。

二、呼吸频率的监测呼吸频率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呼吸频率的监测,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现在,呼吸频率监测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红外线等技术感知患者的呼吸频率,实现实时监测。

相较于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无需贴电极或穿着监测设备,更加方便快捷。

三、血压监测技术血压监测也是现代医学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用到血压计和袖带,需要手动测量。

而现在,智能血压计的问世方便了患者的血压监测。

通过智能血压计,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测量血压,将数据存入手机APP中,便于医务人员查询。

同时,智能血压计还提供了锻炼建议和饮食指导等附加功能,这些数据有效帮助病人管理自己的健康。

四、体温监测技术体温是体内代谢状态的一项重要参数,对于疾病的判断和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体温计需要放置口腔或腋窝中进行读取,需要人工测量。

而现在,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体温监测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如今有许多无线智能体温计问世,可以随时监测人体体温,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应用程序中保存。

同时,智能体温计还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数据库以供医生查看。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疗物联网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分析技术

医疗物联网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分析技术

医疗物联网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可穿戴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医疗物联网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医疗物联网是将物理设备、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中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患者生命体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生命体征是指身体各个系统的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血糖等等。

监测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现在,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为生命体征监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常用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包括血压计、心电图仪、血糖仪、脉搏氧气计等等。

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生命体征信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医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

二、生命体征分析技术生命体征的监测只是第一步,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做出决策。

传统的生命体征数据分析主要依靠专业的医学人员进行主观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能力,容易出现误诊。

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生命体征分析技术越来越依赖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模式、学习和适应的技术,它可以应用于数据分类、聚类、回归等领域。

而生命体征分析中,机器学习主要用于分类和预测。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将血糖数据分为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等不同类型,也可以预测病人的疾病风险等。

深度学习技术是一种类似于人脑神经元的计算机算法,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进行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高级任务。

在生命体征分析中,深度学习更加适合于图像和声音的处理。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等。

三、生命体征监测与分析技术的应用生命体征监测与分析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医院和诊所,也可以应用于家庭护理和健康管理领域。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医疗、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生命体征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二、设计原理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主要基于生物电信号的检测原理,通过捕捉人体表面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实现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该装置主要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对人体进行无创、无痛的监测。

三、装置设计1. 硬件设计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等。

传感器模块负责捕捉人体表面的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对捕捉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数字化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电源模块则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支持。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显示等功能。

通过编写相应的算法程序,对捕捉到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参数。

同时,软件部分还应具备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四、实现方法1.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

在配置传感器时,应考虑其灵敏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信号处理与算法实现通过编写相应的算法程序,对捕捉到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数字化等处理。

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号的噪声干扰、信号失真等问题,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界面设计与交互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界面,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和查看监测结果。

同时,应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便于用户进行参数设置、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操作。

五、应用场景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安全监控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该装置可用于对病人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病人监测系统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处理与预警

病人监测系统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处理与预警

病人监测系统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处理与预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人监测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病人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病人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设备,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监测信息,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其中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与预警则是病人监测系统的关键部分,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体征数据是病人监测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通常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

这些数据通过生物传感器实时采集,并传送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和分析这些生命体征数据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获取病情信息,进行分类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及时的预警。

因此,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与预警在病人监测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是为了提取和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在监测系统中,生物传感器会不断地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提取与病情相关的重要数据,例如心率异常、血压升高等,并将这些数据与病人的基本信息进行关联,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浏览和评估病情。

此外,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其次,生命体征数据的预警是病人监测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对生命体征数据的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身体状况,并发出警报,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当病人的心率超出正常范围,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数据,设置个性化的预警阈值,以适应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

通过这种方式,生命体征数据的预警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病人监测系统中的生命体征数据处理与预警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命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医疗领域中,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引领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这里将重点探讨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

一、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医学领域中,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早在古代的中医中就有了应用。

在古代,医生常常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及脉象等生命体征来判断病人的状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方法逐渐被科学化的监测技术所代替。

20世纪初,第一台心电图仪的诞生标志着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监测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不再只是关注心电图,而是拓展到了呼吸、血压、体温、血糖、血氧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状况,为病人的康复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二、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不仅在医疗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1. 心电图监测技术心电图监测技术是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中最早应用的一种技术,由于其检测操作简便,可用于不同病患的诊断、治疗以及临床研究。

在临床应用方面,心电图监测技术不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评估、预后判断,也用于心脏电生理综合症的诊断。

2. 血压监测技术血压监测技术主要是用于血压的测量和记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个人家庭的血压监测。

血压的不正常波动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神经疾病等。

因此,通过血压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识别患者的高血压和低血压情况,为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3. 血糖监测技术血糖监测技术主要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跟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代谢控制。

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多,医疗保健领域越来越需要一种更加便捷、高效、准确的智能化系统来进行管理和监测。

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捷、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能让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1.数据采集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非常重要。

目前,有许多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血压计等,可以测量和采集病人的心率、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库里。

此外,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病患的病历数据、检验结果、影像资料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2.数据处理在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中,大数据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病患的健康状况,并且对病情进行预测。

此外,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为病患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病患的年龄、病史、病情和日常生活情况等,提供针对性的生活建议、体育锻炼和饮食方案等。

3.智能诊断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诊断。

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病症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准确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并避免了医生的主观性对诊断的干扰。

二、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1.医生端应用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历记录和数据处理,更快速的病历查询和病情分析,以及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供一些行业内必要的管理功能,如医疗资源统计、药品管理等。

2.患者端应用智能医疗健康管理系统不仅帮助医生,还为患者提供了很多便利。

通过一些应用或小程序,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身健康数据,如血糖、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也可查看自己的诊断结果和治疗进度。

物联网智能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智能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智能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物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在医疗领域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使得医生更能有效地治疗患者。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医疗监测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二、系统设计本系统采用了多种传感器技术,例如心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云平台上。

该系统包含以下几个模块:1. 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包含多个传感器,主要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氧、体温等指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检测到不同阶段的疾病或症状。

如:心电检测可用于检测有无心律不齐;血氧检测可用于检测肺部疾病等等。

2. 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传输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到云平台上。

该模块采用WiFi或者蓝牙等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即时传输数据,确保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患者的监测数据。

3. 云平台存储模块云平台存储模块主要负责存储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生成分析报告。

通过比对患者的历史数据,医生能够对病情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4. 终端端显示模块终端端显示模块主要负责将云平台上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显示在医生的终端设备上,包括电脑、手机等,使医生能够随时查看患者的监测数据。

三、系统实现该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处理器模块使用了STM32F0系列的单片机芯片、数据传输模块使用了WIFI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使用了云端的MySql进行数据存储,即时获取分析数据后,使用HTML5技术开发前端网页,以供医生查看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四、应用场景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医疗场所,如医院、诊所等,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全方位的患者监测数据,并且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的医疗体验。

五、结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监测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技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上,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全方位的患者监测数据,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人体生命体征检测 毕业设计

人体生命体征检测 毕业设计

主题:基于物联网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一、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人体生命体征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监测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监测数据不准确等。

因此,开发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医疗保健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二、系统设计
1.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通信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2.软件编程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数据传输程序等。

数据采集程序负责从传感器模块获取数据;数据处理程序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数据传输程序负责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3.数据分析
系统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健康报告等。

同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医疗保健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三、结论
本毕业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医疗保健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设计及其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刘坤尧① 杜一华① 郝泽余①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SZ0110)①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46000,摘 要 诸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传统的采集方式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目前,只有少数的应用系统与重症监护系统结合,才能实现全院的生命体征的自动采集。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医疗的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介绍了关键技术,对其进行了架构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并在移动医疗中进行了全院部署应用,实现了生命体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数据共享。

有效的优化了采集流程,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命体征、数据采集中间件、移动医疗、无线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平板电脑的普及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移动医疗已在医院逐渐成为一种应用趋势[1,2]。

借助移动医疗平台,实现了无纸化查房和床旁检验、检查信息电子化传输,患者生命体征采集也由传统的手抄再转录,转变到了利用手持设备床旁录入方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概率。

而直接录入方式又分为手工录入和自动录入两种,目前,除重症系统外,只有极少数移动应用产品能够做到自动采集数据,大多数基于移动医疗的生命体征采集还是采用护士床旁手工录入的方式。

受平板电脑尺寸的限制,人工床旁录入效率还是相对低下且容易出错。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采集效率,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了医院管理者、信息技术人员的极大关注[2,4,5]。

2012年,我院依托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开始了移动医疗系统平台建设。

本文介绍的一种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作为移动医疗平台的子系统,已在我院临床实际应用。

1关键技术——数据采集中间件中间件[3,6]是一种位于操作系统之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它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

针对医院内种类繁多的医疗设备,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够屏蔽设备底层差异的、对生命体征信号自动采集的数据采集中间件。

数据采集中间件由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四个组件组成。

信息采集组件由设备感知、设备管理和信息读写三部分组成,能够感知不同医疗设备的协议连接请求,自动建立连接,并在连接建立后对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消息读写操作,最后将收到的消息传递给信息存储组件。

信息存储组件由消息链表、消息管理部件和消息报文库组成。

通过创建消息链表接收信息采集组件发来的消息;通过消息管理,将收到的消息从源头按顺序传递到指定的缓冲区,能够对消息进行广播、缓存和删除等操作;消息报文库用于对采集到的消息进行定期存放。

信息处理组件主要由传感器规则库、规则解析两部分组成,将存储的消息按规则库的规则进行解析和处理,提供给信息服务组件调用。

信息服务组件主要是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主要有的服务类型有:API调用、消息队列、WebService、Socket等。

2 系统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应用服务功能可通过Web Service技术发布,并能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具体良好的安全机制;采用Oracle数据库,支持主流厂商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支持数据库并行操作所需技术,包括多服务器协同技术事务处理的完整性控制技术。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图 1系统架构图硬件层:主要包含各种床旁医疗监护设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便携式体征监护设备,是患者生命体征的信号数据来源,是整个系统的必须的硬件基础。

网络层:主要包括医院现有的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监护设备组建的监护网络、传感网络以及3G等网络,它主要实现对底层硬件测量的体征数据传输。

数据采集层:它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由数据采集中间件的各个组件组成,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接收、数据解析、数据整合、数据存储等功能,同时它还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集成服务等功能。

应用层:可根据医院的业务需要,进行相关应用的扩充,为医护人员提供灵活的移动化监护功能,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监护患者的各项体征数据。

主要的应用有患者实时监护、体征参数查询及预警等。

3系统业务流程设计系统的总体业务流程大致分为信息采集、缓存、处理和信息服务四个步骤,如图2所示:图 2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简图3.1体征数据采集 无线体征采集设备,主要是市场一些主流的便携式无线医疗设备包括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氧、血糖、多参数监护仪以及医院现有监护设备仪通过增加无线采集组件等方式实现患者体征参数的自动采集,同时这些设备还带有患者身份识别组件,通过身份识别组件可以将当前测量患者的身份信息自动识别后封装在数据报文中;最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到采集中间件中。

对于系统新增无线采集设备,首先需要将设备的通讯方式,设备ID、设备分类、数据报文格式以及设备驱动等添加到数据采集中间件的设备管理组件中,方便有序采集时调用相应的参数及驱动获取数据及解析对应的报文。

系统启动后,数据采集中间件自动识别设备传感器的网络协议(如WIFI、蓝牙等),加载相关配置文件,对前端采集设备进行主动探测,如发现有新设备加入,主动加载设备对应的驱动,并实时侦听设备的连接状态。

数据采集分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与前端设备保持连接,前端设备主动将测量的数据通过通讯端口发送到采集系统中,采集系统只需要根据不同设备进行数据接收命令回复;另一种是采集系统设备感知件探测到有新的检测设备接入,通过命令方式主动向前端检测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命令,设备收到命令后主动将数据发回给采集系统。

系统根据不同设备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参数给后续的数据存储层进行相关处理。

采集流程如图3所示:图 3数据采集流程图3.2 体征报文信息缓存 为了响应即时的数据采集,信息存储组件提供专门的数据缓存机制,将采集到前端设备传回的的数据报文进行临时存储,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业务提供数据源,同时也是很好的保障数据的实时完整的接收。

体征报文信息缓存的业务流程图如图 4所示:图 4体征报文信息缓存业务流程图3.3 体征数据处理 主要处理接收到的缓存数据,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数据检验、数据过滤、数据转换以及数据存储等,系统将处理后的直接存储数据或通过对外提供服务层提供数据。

体征数据处理业务流程如图 5所示。

图 5 数据处理流程3.4 体征数据采集服务 采集系统以多种服务方式对外发布数据服务接口,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对接的接口调用方式获取患者的体征数据,为临床数据共享应用提供调用服务。

如:API 调用模式、WebService 模式等。

4 系统应用实例以我院应用为例,将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部署在专用的内网服务器,并安装体征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采集系统处理后的体征数据信息),现有的体征监护设备组成的监护网络通过网络协议与我院住院区域的无线网络相连。

采集系统通过webservice 与移动医疗系统接口对接,医护人员将监护设备ID 与患者ID 绑定后,就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和PC 终端,一键获取采集系统发来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信息,或连续的检测患者的诸如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去掉了过去人工转录的环节,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纸张等成本,提高了效率。

具体部署如图6所示:护理终端监护中心数据库移动终端医生终端监护仪双网卡网关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监护中心图6 应用部署图图7所示的是采集系统在我院移动医疗中的实际效果,在手持终端上,护理人员在生命体征采集页面中的对应时段的点击任一空白位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自动采集,就可以获取相应时间的体征信息;在监护页面,可以实时连续的查看患者的体征及心电图形信息;通过读取体征监护中心数据库,在生命体征查看页面中就可以显示患者的三测表信息。

经过实际测试,基本和监护仪上的信息一致。

图7 实际应用效果图5小结本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针对现有医院的监护设备的患者体征监护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为移动医疗系统平台实时提供体征数据,医院其他系统通过统一的集成平台获取患者的体征数据,实现了体征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的效果。

然而,面对众多的体征采集设别和众多的通讯方式,系统的兼容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采集速度和数据处理效能上,系统还有很多功能组件需要继续优化。

参考文献:[1] 毛中亮,应俊,周丹等.国人健康档案卡终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A].医院数字化,2013,34(8):47-50[2] 戴文娟,丁旭辉等.医院成本核算下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4):49-51.[3] Luis Garces-Erice. Admission control for a responsive distributed middleware using decision trees to model run-time parameters. Parallel computing. 2011,37(8).[4] 詹红菊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的临床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53.[5] 李战明,瞿华,丁磊.基于GSM网络的人体生命体征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 (2):150-152.[6] 张云勇,张智江,刘锦德,等.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