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规范训练15刺客列传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规范训练15刺客列传史记选读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4课刺客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4课刺客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众而士厉.厉:振奋B.委.肉当饿虎之蹊委:放置C.其意不厌.厌:厌恶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残酷解析:选C。

厌:满足。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北购于单于B.右手揕其匈C.举筑朴秦皇帝D.购将军首金千斤解析:选D。

A.“购”同“媾”;B.“匈”同“胸”;C.“朴”同“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⑩群臣怪.之A.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⑨/⑦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⑩/⑦C.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⑩解析:选A。

依次为: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C.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D.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解析:选C。

A项“穷困”,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项“灭口”,古义: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

D项,“偏袒”,古义: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了此行的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是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来报答燕太子丹。

《刺客列传》练习

《刺客列传》练习

• 10.振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 • ②祸必不振已(挽救) • ③威振四海(同震,震动) • ④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 赈济) • ⑤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 • 11. 擅 • ①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 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 12.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 •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 ③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 ⑤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
• 1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 密而害死知情者)
• 1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太行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至于燕 (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4、偏袒扼捥而进曰(古意: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 今义:偏爱) 15、太子逢迎 (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
《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稿)
•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榆次(yú) 曩(nǎng)者
庸人(yōng) 饿虎之
蹊(xī)
•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 自刎 (wěn) •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 戮没(lù) • 柙(xiá) 嗔目(chēn) 偻行(lǚ) 矐其目 (huò)
• 7.资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 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 ④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 8.图①请入图之(谋划) • ②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 ③不图子自归(料到) • 9.解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 • ②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 释) • ③胡虏益解(同懈,松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五章刺客列传巩固提升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五章刺客列传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众而士厉.厉:振奋B.委.肉当饿虎之蹊委:放置C.其意不厌.厌:厌恶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残酷解析:选C。

厌:满足。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购于单于B.右手揕其匈C.举筑朴秦皇帝D.购将军首金千斤解析:选D。

A.“购”同“媾”;B.“匈”同“胸”;C.“朴”同“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⑩群臣怪.之A.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⑨/⑦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⑩/⑦C.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⑩解析:选A。

依次为: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C.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D.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解析:选C。

A项“穷困”,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项“灭口”,古义: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

D项,“偏袒”,古义: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人可使报秦者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燕王拜送于庭D.荆轲者,卫人也解析:选A。

A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苏教版语文高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③秦王必说见臣。

④遂自刭。

⑤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⑥荆轲和而歌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2.区别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义。

⑴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⑵①图穷而匕首见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⑶①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3、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②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③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word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word同步测试

刺客列传一、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燕(yan) 榆次(yu) 曩(nang)者庸人(yong)B、蹊(xi) 和而歌(he) 濡缕(ru) 变徵(zhi)C、自刎(wen) 窥视(kui) 燎(liao) 忤视(wu)D、戮没(lu) 柙(xia) 目(chen) 偻行(lou)二、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诚得樊将军之首诚:确实B、盖聂怒而目之目:用眼睛看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四、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A、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报:报答B、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公桓公,则大善矣反:归还C、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间:间接D、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其行乃齐人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C、太子丹受而舍之D、非尽天下之地六、选出古今异相同的项A、足为寒心B、民众而土厉兵革有余C、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举秦D、却行为导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不复会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B、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嘿而逃去C、祸必不振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尽失其度相如度秦王虽斋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②⑧/③/④/⑤/⑥⑨/⑦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九、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十、选出“以”的意义,用法两项A、以次进B、以欲生劫之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D、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十一、解释加点字1、擅巴汉亡饶2、委肉当饿虎之蹊3、赏群臣当坐者各有差4、宋于传客之5、使使以闻大王6、群臣怪之7、欲批其逆鳞哉8、民众而士厉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0、窥以重利11、秦王不怡者良久12、愿大王少假惜之13、而右手持匕首之14、比诸侯之列15、北蕃蛮夷之鄙人16、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十二、翻译句子1、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刺客列传(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刺客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刺客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刺客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刺客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持项王头视鲁B.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C.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D.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解析】A项,“视”通“示”,出示、展示;B项,“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C项,“被”通“披”,穿上,披上。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B.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C.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D.项梁怒.之【解析】A项,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以……而疲惫不堪,意动用法;D项,以……而发怒,意动;C项,使……受苦,使动用法。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D.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解析】A项,古义:拒绝;今义:感谢;B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C 项,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位。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C.⎩⎪⎨⎪⎧ 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解析】 A 项,介词,在;B 项,代词,他(指项羽);C 项,介词,因/介词,用;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今卒困于此A .项籍者,下相人也B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 .不忍杀之,以赐公D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 例句为意念被动句。

A 项为判断句,B 项为定语后置句,C 项为省略句,D 项为被动句。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A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五章刺客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五章刺客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治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解析:选C。朋友是劝说豫让假意投靠赵襄子,寻找机会报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函:信件、信函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解析:选C。函:名词作状语,用木匣装。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燕王拜送于庭
D.荆轲者,卫人也
解析:选A。A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刺客列传》课堂练习一、注音:荆卿.盖.聂曩.者邯郸..樊於.期雕鸷.驽.马自刎.偻.行间.进戮.没揕.其匈以药淬.之自刭.忤.视瞋.目蓟.城社稷.彷徨..天雨.粟矐.其目太子丹受而舍.之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吾曩者目摄之2、荆轲嘿而逃去3、北购于单于4、莫敢合从5、揕其匈6、偏袒扼腕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卒起不意9、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1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足为寒心2、跪而蔽席3、愿大王少假借之4、樊将军穷困来归丹5、膝行流涕四、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盖聂怒而目之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4、稍蚕食诸侯5、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7、未发,太子迟之8、既祖,取道9、使使以闻天下10、群臣怪之11、皆白衣冠以送之五、解释下列加点词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2、其所游.诸侯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擅.巳、汉之饶6、民众而士厉.7、兵革..有余8、太子丹受而舍.之9、委.肉当饿虎之蹊.10、祸必不振.矣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12、旷日弥.久13、心惛然..14、乃造.焉15、太子逢迎..,却.行为异16、即赵,趋.出17、偻行..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19、膝.行流涕20、其意不厌.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22、窥.以重利23、诚.得劫秦王24、彼秦将擅.兵于外25、异物间进..26、微.太子言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9、顾.计不知所出耳30、以药淬.之31、人不敢忤.视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3、比.诸侯之列34、剑长,操其室.35、尽失其度.36、王负剑..37、赏群臣及当坐.者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39、闻于.秦始皇40、彼乃以我为非人..41、天雨.粟42、然其立意较然..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六、翻译下列句子1、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2、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3、愿足下过太子于宫4、燕小弱,数困于兵5、甚矣,吾不知人也!七、名句积累: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5 刺客列传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5 刺客列传 Word版含解析

刺客列传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内容赏析】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质朴自然、恬静优美而一枝独秀,而这首《咏荆轲》却表现出“金刚怒目”式的激越和高亢。

这是一首有关荆轲刺秦王的叙事诗,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又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描写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荆轲形象,表达了自己愤恨强暴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曩.者(nǎnɡ)偻.(lǚ)行扼.(è)腕揕.其匈(zhèn) 自刭.(jǐnɡ) 樊於.期(wū)淬.之(cuì) 瞋.目(chēn) 擿.秦王(zhì) 变徵.(zhǐ) 地图柙.(xiá) 惛.然(hūn)蓟.(jì)城矐.其目(huò)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惛”同“昏”,糊涂)(5)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7)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同“震”)(9)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10)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11)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投掷)(12)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用的人)(13)举筑朴秦皇帝(“朴”同“扑”,击)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造⎩⎪⎪⎨⎪⎪⎧田光曰:“敬奉教。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5.4 刺客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5.4 刺客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刺客列传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 .变徵.(zhǐ) 更.虑之(gēng ) 箕踞..(jī jū) B.忤.视(wǔ) 说.见臣(yuè) 揕.其匈(zhèn ) C.瞋.目(chēn ) 和.而歌(hè) 社稷.(jì) D.振慑.(shè) 夏无且.(jū) 樊於..期(fán wū)解析:A 项,“踞”读“jù”。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B.民众而士厉.厉:振奋 C.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蔽:拂拭,掸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解析:D 项,“遇”应解释为“对待”。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使使以闻大王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B. 稍蚕食诸侯太子再拜而跪 膝行流涕C. 太子丹患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D. 非尽天下之地 臣海内之王者 其意不厌赵不能支秦 必入臣解析:A 项,使动用法,使……听到/一般用法,听说。

B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C 项,意动用法,以……为患/一般用法,名词,祸患。

D 项,使动用法,使……臣服/名词作动词,称臣。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国之大事也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B. 乃令秦舞阳为副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乃今得闻教C.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以顺适其意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D. 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嘿而逃去解析:A 项,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于是、就/竟然;C 项,连词“用来”/介词“用”;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练习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练习

《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练习一、解释加点字1、盖聂怒而目.之()2、吾曩者目摄..之()()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稍蚕.食诸侯()6、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7、愿足下过.太子于宫()8、太子丹受而舍.之()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10、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11、太子日造..门下()()12、微.太子言,臣愿谒之()13、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14、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5、图穷而匕首见.()16、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7、致.食客三千人()18、公子从.车骑,虚.左()()19、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20、顾.未有路耳()21、此五霸之伐.也()22、而公子亲数存.之()23、矫.魏王令代晋鄙()24、椎.杀晋鄙()二、一词多义1、故2、伐3、过4、属5、谢三、虚词1、乃2、为终不以监门困苦而受公子财()故木受绳则直()俾倪故久立()故久立公子车骑()广骑曰:“故李将军”()此五霸之伐也()自矜攻伐()平伐其功()非有功伐()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是寡人之过也()三过其门而不入()无乃尔是过欤()且尔言过矣()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予作文以记之()善属文()乃以秦王属吏()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乃谢客就车()摄衣谢之,延上坐()驱之鸿门,见谢项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乃谢客就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其先乃齐人()乃二十八骑()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李广乃归其大军()为父老除害()此其所有为我擒也()为汉中郎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请就于魏()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故尝质于赵()北购于单于()3、 于4、 以四、指出下列句式1、诸将过此者多 ( )2、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 (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4、离骚者,犹离忧也 ( )5、信而见疑 ( )6、是以见放 ( )7、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10、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 )1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15、甚矣吾不知人也 ( )1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1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19、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 )20、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五、翻译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5课 刺客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5课 刺客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刺客列传本文是类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本文节选的是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

学习本文,应注意节选文字的特点:1.它约有4 000字,是本册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加上又是文言文,同学们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可以抓住“荆轲刺秦王”这条主要线索领起全文,从定计(刺杀)到刺杀准备再到送别而后达到高潮,最后写余波——高渐离刺杀秦王,线索分明,层次井然。

然后切块阅读,由节到段,再到篇,直到整体把握内容。

2.本文词汇丰富,文言现象较多,务必梳理、积累好。

一、人物名片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

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权)。

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荆轲入秦行刺。

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

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便私见樊於期,将实情相告,樊於期立即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

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

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二、背景资料公元前228年,秦王派王翦攻赵,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弱小,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

燕太子丹既出于个人恩怨(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

秦国对他不好,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更为了解救国家的危难,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以图孤注一掷,延缓燕国的危机。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可惜“刺秦”失败,惹怒了秦王,秦国大举进攻燕国,公元前222年灭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客列传》练习(分值:70分)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燕(yān) 榆次(yú) 曩(nǎng)者庸人(yōng)B.蹊(xī)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C.自刎(wěn)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D.戮没(lù) 柙(xiá) 瞋目(chēn) 偻行(lǒu)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之..D.愿大王少假借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C )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9.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C.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函: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1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D)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②秦舞阳色变振恐③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⑤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14.“易水送别”场面描写非常成功,对其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D)A.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北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索然无味。

B.其成功在于荆轲的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萧风寒水,给了这壮烈行为以活动空间的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其成功处在借景抒情,冷风寒水和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为表里,催人泪下。

D.其成功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的描写,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

11-14题答案:1-5 DCCBC 6-10 DBDDA 11-14 CDBD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分)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

(定语后置1分,白1分,语句通顺1分)(2)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5分)译文: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一定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来回报太子。

(句式1分,以欲生劫之1分,报1分,句子通顺1分)(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9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厉,同“癞”。

癞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今智伯知我知:了解B.委质而臣事襄子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足:满足D.焉以致报雠之意致:表达1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B )①去而事智伯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④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吞炭”,改变样貌和声音,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3分)译文: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说”、“容”、句子大意各1分。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4分)译文: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以此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所以……者,句式1分,“愧”一分,“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1分,“以”后省略“此”1分)(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3分)(3)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大义。

(“美”、“死”、“义”,各1分。

)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参考译文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

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

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

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

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