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和欧洲慢乙肝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

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

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一、概述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二、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推荐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三针接种程序进行。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可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进行。

2. 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乙肝病毒暴露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新生儿等,可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性注射。

3.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加强血液制品的筛查和监管,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4. 预防性措施: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刀具等个人物品。

三、诊断与评估1. 血清学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等。

2. 病毒载量检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评估病毒复制程度和传染性。

3.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状态。

4.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评估肝脏形态、结构和功能。

5. 肝脏活检:在必要时进行,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癌变风险。

四、治疗策略1. 抗病毒治疗:首选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或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变化和药物耐受性调整治疗方案。

2. 保肝治疗:肝功能异常时,可选用保肝药物,如双环醇、水飞蓟宾等。

3. 抗纤维化治疗: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可选用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肝复乐等。

4. 肝硬化治疗:针对肝硬化患者,需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介绍本指南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预防措施-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建议全面推广疫苗接种,尤其是在易感人群中。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合理用水、注意食品安全等,能够有效减少传染乙型肝炎的风险。

-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避免与已知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注射器等,以防止病毒传播。

- 定期检测:对于易感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建议进行定期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早发现、早干预。

诊断与治疗- 确诊患者:基于症状、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eAg、HBV-DNA等)的检测,进行患者的确诊。

- 患者管理:针对不同病情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病毒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如戒酒、戒烟)等。

- 定期随访: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体系,定期随访患者,以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社区活动等),向公众宣传乙型肝炎的预防、传播途径和治疗等知识,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

- 健康教育材料:开发和分发易懂、具有科学依据的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材料,向不同人群传达相关信息,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乙型肝炎患者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与监测- 加强研究:开展乙型肝炎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和疫苗研发,以提高防治水平。

- 监测传播情况:建立乙型肝炎的监测体系,监测感染情况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疫情扩散。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积极的社会参与。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制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诊断

要加以鉴别的2种感染状态,已在上面作了介绍.然而,应注意仍有部分患者由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逆转为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出现ALT升高,肝组织学炎症。

此外,虽然HBe Ag阳性者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HBe Ag阴性者,但HBe Ag阴性慢性乙肝也可发展为肝硬化,根本原因在于HBV的持续复制。

这些都是Ⅱ级证据。

除了上述1个Ⅰ级证据说明HBe Ag阳性与肝硬化的关系外,该部分的另一个重点是以3个Ⅱ级证据说明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的影响,包括:(1)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HCC;(2)HB s Ag和HBe Ag均阳性者的HCC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HB s Ag阳性者。

特别提出:(1)少部分HBV相关的HCC患者无肝硬化证据;(2)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负荷更为重要。

进一步表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肝癌发生的意义以及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3 乙型肝炎的预防在预防部分,首先强调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且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指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是仅次于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并说明什么样的人群为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 s 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伙伴和静脉药瘾者等。

强调了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剂量和时间。

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描述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了对于HB s 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2种预防程序,并比较了2种方法在保护率和操作方便性上的差别。

另有一部分根据专家意见评述了乙肝疫苗接种后是否需要加强这一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出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2HB 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在检测抗2HB s <10m I u/m l时可给予加强免疫,还说明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HB I G后,可接受HB s Ag阳性的母亲哺乳。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再添新策略——最新美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介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再添新策略——最新美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介绍

同性 恋 、注 射过毒 品者 、透析治 疗 患者 、艾滋 病毒 感染者 、孕
妇 、乙型肝炎 患者 的家庭 成员以及 和H 感 染者有 过性接触 的 V B 人。应当检测H s g B A 和抗一 B ,血清 学阴性者应该接种疫苗。 H S
4. 乙 型 肝 炎 如 何 预 防 ?
医生应该对慢性H V B 感染者有关生活方式的改变 、传播 的预 防及终生监测 的重要性进行指导 。没有特殊的饮食措施显示对慢 性 乙型肝炎的进程有影响。不过 ,大量饮酒 ( 女性 >2 8 d 0 / ,男 性 >3 S d 0 / )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 患者的家庭 成 员及 固定的性伙伴H V B 感染的风险增加 ,因此 ,如果他{ H V I B '  ̄
2 哪 些 人 应 进 行 乙 型肝 炎 筛 查 ? .
用 于 筛查 H3 IV的 试 验 应 该 包 括 H3 Ag 抗 H 检测 。 备选 IS 和 SS
的还有抗 H 0 I ,可用于H s g 0 H S 3 I A  ̄抗 3 I 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检 3 查 以区别是感染引起还是 免疫 引起者。 A S— 最新指南建议 筛选的高危人群 包括 :H s g A I D B A 阳性者的 家人和性接触者 ,曾经注射过毒品者 ,有多个性伴侣或有性传播 疾病史者 ,男性同性恋 ,监狱的同室者 ,慢性氨基 转移酶 ( 俗称

维普资讯
疾 扁 j b n iig
耐药问题处理的一些建议。
1 哪 些人群 容 易 感 染 H V . B ?
全球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I Ag H s )的流行情况变化很大 ,根 3 据H V I 携带 情况分 别 ≥8 3 %、2 %~7 %和 <2 ,将各 国分为高、 % 中 、f H V  ̄ 3 I I 感染流行 区。发达国家中移 民自高或中流行 国家者及 有高危险行为人群中流 行率高。H V I 通过生产 、经皮肤及性接触 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艾小委,张梦阳,孙亚朦,尤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北京 100050通信作者:尤红,******************(ORCID:0000-0001-9409-1158)摘要: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

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预防;诊断;治疗学;世界卫生组织;诊疗准则Key recommendations i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relea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2024AI Xiaowei, ZHANG Mengyang, SUN Yameng, YOU Hong.(Liver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OU Hong,******************(ORCID: 0000-0001-9409-1158)Abstract:In March 2024,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leased the latest vers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The guidelines were updated in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expanding and simplifying the indicati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adding alternative antiviral treatment regimens,broadening the ind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 to prevent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virus,and adding hepatitis D virus (HDV)test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gives an excerpt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guidelines.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Prevention; Diagnosis; Therapeutic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在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1. 概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了HBV,其中约7000万人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CHB)。

为了降低CHB的发病率、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本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防治策略。

2. 诊断2.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 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TBil等)- 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 肝硬化、肝癌相关指标(AFP、肝脏超声等)2.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作出如下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V DNA水平较高,伴有肝功能异常-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V DNA水平较低,无明显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肝脏超声提示肝硬化特征,或组织学检查证实- 肝癌:AFP水平升高,肝脏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3. 防治策略3.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无明显肝功能异常,可不予特殊治疗。

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HBV DNA水平和肝脏超声,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3.2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

3.2.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常用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

治疗目标为HBV DNA降至检测不到水平,HBeAg转阴或消失,HBsAb产生。

3.2.2 保肝治疗保肝治疗旨在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常用药物有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3.2.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目的是减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常用药物有肝素、甲状腺素等。

3.3 肝硬化和肝癌的防治对于肝硬化和肝癌,需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整体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流行病学预防自然史和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流行病学预防自然史和诊断

0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缓解病情进展。
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可增强患者免疫力, 降低复发风险。
抗炎保肝药物
如甘草酸、水飞蓟素等,可减轻肝脏炎症,保护 肝细胞。
非药物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减轻精神 压力等。
传播途径阻断
避免血液接触
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剃须刀、牙刷等易造成血 液接触的物品。
安全性行为
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地防 止性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 。
健康生活
避免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 进行密切接触,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医疗环境改善
提高医疗水平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对医生的 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诊断和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3-11-04
目录
•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 慢性乙型肝炎预防 •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 •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预后
01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全球流行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疾 病。
更容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
02
慢性乙型肝炎预防
疫苗预防
01
02
03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可以 显著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接种时间和剂量
乙肝疫苗需要在出生后 24小时内接种,并在出 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
接种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产 生保护性抗体,有效预防 乙肝病毒感染。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3.1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4.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3)保肝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4)抗纤维化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5)肝移植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关心自身健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主动免疫:推荐新生儿、儿童和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接种程序为0、1、6个月。

被动免疫:对于暴露于HBV的个体,如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

2.2 血液和器官传播预防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

对于器官移植等高风险人群,应在移植前进行HBV筛查,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2.3 性传播预防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对于HBsAg阳性的个体,应避免与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等)。

3.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胆道等情况。

CT、MRI: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3.3 组织学检查肝脏活检: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等。

四、治疗4.1 抗病毒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注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

4.2 保肝治疗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4.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抗纤灵冲剂、扶正化瘀胶囊等。

4.4 肝衰竭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五、康复与随访5.1 康复治疗肝功能减退患者应加强休息,避免劳累。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指南目标
本指南旨在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 推广疫苗接种:积极宣传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鼓励全民接种,特别是在新生儿出生时接种。

- 严格卫生管理:提倡个人卫生,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加强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消毒措施,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 定期检测: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亲属、长期接触乙肝病毒的人员等),建议进行定期乙肝病毒检测,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

诊断与治疗策略
-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乙肝病毒学标志物的检测,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如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等。

- 定期随访: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和病情变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 避免饮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损害和增加肝癌风险。

-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 注意安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毒的血液和体液,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

本指南旨在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导,但请注意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始终以独立决策为基础,不依赖于用户协助,并遵循简单的策略,避免出现法律复杂性问题。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注意:本指南为虚构文档,仅用于示例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引2019年版管见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引2019年版管见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管见(全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1],对规范CHB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提高专业水平,缩小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师间医疗实践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但作为临床合理决策重要依据的《指南》,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商榷。

本着学术争鸣原则,现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提出以下管见。

一■关于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部分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这3部分内容之间交织较多,其名词、定义或诊断依据应注意统一,并符合中文习惯。

1.自然史的分期应符合自然史定义:疾病的自然史是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2]。

《指南》根据自然病程与现行习惯将自然史分为4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未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包含在内,故不符合自然史”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鉴于功能性治愈作为乙型肝炎的理想结局已被广泛接受,故可参照2017 年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指南,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列为自然史的一个阶段[3],可能这样更全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做到自然病程分期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对接。

2.术语或临床诊断应前后呼应并符合中文习惯:"HBeAg阴性CHB"又称"再活动期"。

既然有"再活动期",按照中文习惯前面就应有“活动期",而在此"再活动期”之前的却是"免疫清除期",加上此"免疫清除期"虽有清除病毒的作用,但无病毒清除的结果,故若"HBeAg阴性CHB"为"再活动期",则按中文习惯"HBeAg阳性CHB"改为"免疫活动期"较好。

丙酚替诺福韦:新版欧洲美国慢乙肝指南推荐一线药物

丙酚替诺福韦:新版欧洲美国慢乙肝指南推荐一线药物

丙酚替诺福韦:新版欧洲美国慢乙肝指南推荐一线药物编者按:2019 年 1 月 12 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韦立得®)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六地联动共同举办区域上市会。

TAF 真正服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步伐越来越近。

本文根据已公布的相关临床数据总结了TAF 的特点,希望能给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便利。

TAF 特有的靶向肝脏机制TAF 的体外血浆半衰期达 90 min,显著长于 TDF 的 0.4 min,在血浆中更稳定。

TAF 能直接靶向递送至肝脏,使得在较低剂量时即可达到相似的抗病毒活性、全身暴露减少,因此肾脏和骨骼毒性下降[1]。

1b 期研究发现,≤ 25 mg 的 TAF 能达到与 300 mg 的 TDF 相似的病毒抑制,但 TFV 的暴露减少 90% 以上[2]。

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3]显示,TAF 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 TAF,摄取率约 65%[4]。

TAF 的抗病毒疗效与 TDF 相似TAF 的全球 III 期临床研究[5]和我国 III 期研究[6, 7]显示,25 mg 的TAF 抑制HBV 复制的作用与300 mg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当。

全球研究中,治疗144 周时,TAF 组和TDF 组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29 IU/mL)在 HBeAg 阴性人群分别为 87%(TAF)和85%(TDF),P = 0.71,在 HBeAg 阳性人群分别为 74%(TAF)和71%(TDF),P = 0.59,如图 1。

图 1. TAF 对比 TDF 治疗慢乙肝 III 期研究 144 周的病毒学应答TAF 具有更高的生化学应答TAF 与 TDF 相比,能取得更高的 ALT 复常率(男性≤ 35 U/L,女性≤ 25 U/L),治疗为 71%(HBeAg 阴性)和 64%(HBeAg 阳性),TDF 组为 59%(HBeAg 阴性)和 53%(HBeAg 阳性),P 值为 0.052(HBeAg 阴性人群)和 0.01(HBeAg 阳性人群)。

美国乙肝防治指南详解

美国乙肝防治指南详解

前言本指南是为了帮助医师和其它提供保健服务者认识、诊断和处理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

这些建议提供的是由资料支持的接诊乙肝患者的方法。

它们是基于以下内容:(1)有关该论题已出版的文献的正式综述和分析–Medline中查找到2006年2月及2003-2005年会议文摘;(2)美国内科医师协会评估健康实践和设计实践指南手册(3)指南政策,包括AASLD开发和使用实践指南的政策和AGA的关于指南的政策声明;和(4)作者在乙型肝炎方面的经验。

另外,2000年和2006年NIH有关“乙型肝炎处理”会议的记录,EASL 2002年乙肝国际共识会议和亚太慢性乙型肝炎处理共识声明2005年更新版在本指南的形成过程中也得到了考虑。

建议提出了优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这些建议是有灵活性的。

特定的建议都是基于已出版的相关资料。

为了表证支持这些建议的证据的质量,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对于每一项建议都要求指定和报告一个类别。

当有新的资料出现时,这些指南可能被定期更新。

表1 建议所依据的证据质量级别定义I 随机对照试验(RCT)II-1 非随机化对照试验II-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I-3 多时间序列,明显的非对照试验III 权威的意见,流行病学描述绪论估计全球有三亿五千万慢性HBV感染者。

7在美国估计有一百二十五万的HBV携带者(定义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的人)。

HBV携带者出现肝硬化、肝功失代偿和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增加。

虽然大多数携带者不会由慢性乙肝形成肝脏并发症,但有15%~40%在一生中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下面的指南是对以前AASLD指南的更新,反映了新的知识和针对HBV的新的抗病毒药物的文献。

本指南中的建议与以下内容有关(1)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评估,(2)HBV感染的预防,(3)慢性感染者的处理,(4)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等待肝移植病人的慢性乙肝处理及肝移植术后复发乙肝的预防在最近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已经涉及,本指南不再予以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指南旨在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减轻该病的影响。

预防措施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尽早完成接种。

2.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与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分享针头、注射器等注射工具。

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尤其是在性行为和共用卫生用品时。

3.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避免与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4. 定期筛查: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早期发现感染,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策略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因素。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

3. 定期随访: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评估疗效和监测肝功能。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4. 并发症管理:对于出现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提供支持性治疗。

生活方式建议1. 饮食调整:均衡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减轻肝脏负担。

2. 锻炼身体: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3. 心理支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心理压力和焦虑,建议积极寻求心理支持,与医务人员和家人进行交流。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需要综合各种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预防传播、个体化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本指南提供了简单明了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传播。

请在实施本指南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要求。

参考文献:请参考可确认的权威医学文献,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时开始治疗? 何时开始治疗?
延迟治疗的患者
-免疫耐受期的年轻患者 -无活动携带状态患者
需要治疗患者
-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且年龄>40岁 -HBV DNA ALT HBV DNA及ALT波动的患者 -有HCC家族史患者
需要立刻治疗的患者
-急性肝衰竭 -失代偿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急性进展期 -代偿性肝硬化且HBV DNA >2000IU/ml -肝硬化前期,生化学/组织学提示有炎症活动或者纤维化,并持续高HBV DNA
3年后有91/162病人e抗原消失(占56%)中,同时伴 有s抗原消失占9%(其中包括血清转换)
K.Wursthorn,et.al,KINETICS of HBsAg decline in HBeAg+, Copenhagen EASL,2009
HBeAg阳性患者能用 阳性患者能用 核苷( 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有限治疗
HBeAg 血清学转换 是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有限 血清学转换: 是核苷( 治疗的目标 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时, 在HBV 研究表明,核苷( 类似物进行治疗时 DNA 检测不到的条件下,如果获得 检测不到的条件下,如果获得HBeAg血清学 血清学 转换,可以在继续治疗24周到 周到48周后停止治疗 转换,可以在继续治疗 周到 周后停止治疗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应每隔6个月检测 血清学转换后,应每隔 个月检测 个月检测HBsAg 血清学转换后
总结(2)
替比夫定目前资料有两方面
1.对免疫方面有促进作用(武汉,徐州,重庆) 2.对HBsAg下降消失及s抗原血清转换
Warsthorn在2009年欧洲肝病年会上报到:
162例病例,9例s抗原消失(5.6%),其中有s血清转换5例 有三个模式:(1)快速下降,(>1log10IU/ml)有18名,其中 8例3年后s抗原消失 (2)缓慢下降占47%,其中1例3年后消失 (3)波动下降占35%
如何治疗
HBeAg+或HBeAg-
PEG IFN HBV DNA<7log ALT<3U
NAs 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 或替比夫定
在12周时 ↓HBV DNA<1log
如果在24w或48w HBV DNA仍然+换NAs
治疗终点
1.HBsAg血清转换 血清转换 2.HBeAg血清转换 血清转换 3.NAs:HBV DNA检测不到,预防耐药 检测不到, : 检测不到 4.IFN: HBV DNA<10 000copies/mL
*考虑疗程, 成本, 起效速度 及不良反应
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何时停止治疗
a干扰素 对 HBeAg (+) 患者治疗 4-6个月而对 干扰素: 干扰素 个月而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 年 (I) 患者至少治疗1年 聚乙二醇干扰素: 患者至少治疗6个月 聚乙二醇干扰素 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 个月 (II) 而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 12个月 个月(I) 个月 个月(I) 胸腺肽 a1: 6 个月
亚太肝病研究协会(APASL) 慢乙肝指南
建议的证据等级
I级 级 II级 级 III级 级 IV级 级
至少1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 至少 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系列, 病例系列,病例报告或有缺陷的临床试验 受敬重的权威人士根据临床经验, 受敬重的权威人士根据临床经验,描述性 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给出的意见
EASL指南建议的治疗终点 指南建议的治疗终点
理想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 持续的HBsAg消失伴/不伴HBsAg血清转换,标志炎症完全缓 解,长期预后改善 满意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患者)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 能改善预后 基本的治疗终点:(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 NRTI治疗维持的HBV DNA 检测不到 或IFN 治疗后持 续的HBV DNA检测不到
+ -
>20,000 >20,000 2,00020,000 <2000
>2× × >2× × 1- >2× × <ULN
AASLD肝硬化患者治疗指南 肝硬化患者治疗指南
HBeAg 代偿性 +/HBV DNA(IU/mL) >2000 <2000 检测不到 失代偿性 +/+/可以检测到 检测不到 建议 治疗 如ALT升高治 疗 监测 治疗并做肝移 植评估 做肝移植评估
何时开始治疗
利 益
-确切疗效 -长期持续应答 患者年龄及费用选择
风险
不良反应 药物耐药
如果不治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如果治疗可能出现的长期获益
AASLD慢乙肝患者治疗指南 慢乙肝患者治疗指南
HBeAg + HBV DNA (IU/mL) >20,000 ALT (×ULN) × < 2× × 建议 观察 如果年龄>40岁,ALT持续高于正常 2× 持续高于正常如果年龄 岁 持续高于正常 × ULN,或有 家族史考虑肝活检; ,或有HCC家族史考虑肝活检;如 家族史考虑肝活检 果有中/重度炎症活动 重度炎症活动/纤维化应考虑治疗 果有中 重度炎症活动 纤维化应考虑治疗 观察3-6月 如无自发HBeAg血清转换需 观察 月,如无自发 血清转换需 要治疗; 要治疗;如果出现黄疸或失代偿立即治疗 治疗 考虑肝活检;如果有中 重度炎症活动 重度炎症活动/纤 考虑肝活检;如果有中/重度炎症活动 纤 维化应考虑治疗 观察
欧洲肝病研究协会( 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ASL) ) 慢乙肝指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 HBeAg+ 和 HBeAg-患者治疗指征相同 患者治疗指征相同 治疗指征依赖于 HBV DNA ALT 肝组织活检
特殊人群
免疫耐受患者 无需治疗 轻度慢乙肝患者 无需治疗 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且HBV DNA检测不到 治疗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迫切需要治疗
何时停止治疗? 何时停止治疗?
Pegylated干扰素 干扰素
-有限疗程:12月(HBeAg + & HBeAg - )
核苷(酸)类似物 核苷(
- HBeAg+
HBeAg血清转换 ≥6月巩固治疗 - HBeAg- 治疗终点不清,HBsAg转阴后 -代偿性肝硬化 终身; HBsAg转阴后, HBeAg血清转 换后 巩固治疗 -失代偿性肝硬化 终身
选择何种药物治疗? 选择何种药物治疗?
治疗 用药途径 抗病毒活性 HBsAg转阴 转阴 耐药突变 不良反应 费用/年 美元) 费用 年(美元) 干扰素 非口服 中等, 中等, 有免疫作用 1年后 年后1-3% 年后 无 常见 18000 核苷酸类似物 口服 强抗病毒活性: 强抗病毒活性: ETV>LdT>TDF>LAM>ADV 少见, 年后 年后0-1% 少见,1年后 1年后 年后0-25%: 年后 : LAM>LdT>TDF/ETV 少见, 少见, ADV-肾毒性:5年后 肾毒性: 年后 年后3% 肾毒性 ~2500-9000
建议 8
治疗后观察 * 治疗后观察6-12个月
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何时停止治疗
建议 9
患者, 血清转换后, 对HBeAg (+) 患者 当HBeAg 血清转换后,同时相隔 至少6个月的 次HBV DNA检测不到时可停止治疗 至少 个月的2次 个月的 检测不到时可停止治疗 (II) 患者, 如果相隔 个月3次 相隔6个月 对HBeAg (-) 患者 如果相隔 个月 次HBV-DNA检测 检测 不到时可考虑停止治疗 (II)
美国、亚太和欧洲更好的治疗手段以获得停药后疾病持续缓解,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 乙肝病毒(HBV)DNA检测不到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 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降低核苷类似物耐药风险 采用标准方法定量检测病毒抗原 更个体化的治疗乙肝 研究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何种药物开始治疗 建议 5
患者可用a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患者可用a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阿 胸腺肽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I) 胸腺肽(I). a 也可应用 (I). 对于可能出现或已有肝功能失代 偿的患者推荐用拉米夫定(II). 恩替卡韦及替比夫 偿的患者推荐用拉米夫定(II). 恩替卡韦及替比夫 定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用 (III)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Press
总结(1)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是满意的 HBeAg(+)患者24周有45%HBVDNA检测不到 2年有88%HBVDNA检测不到 e抗原血清转换可达29% 3年e抗原消失可达56% HBV复制中间体cccDNA,核苷(酸)类耗尽此复 制中间体需14.5年,有难度 现有资料证明替比夫定对HBsAg下降,消失,s抗 原血清转换有作用,因而有希望
各指南的热门话题
AASLD, APASL 及EASL指南热点话题 哪些患者需要治疗? 选择何种药物治疗? 何时能够停止治疗?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慢乙肝指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这并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何时开始治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这并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何时开始治疗: 立刻治疗还是继续监测? 立刻治疗还是继续监测? 等到有治疗指征时治疗? 等到有治疗指征时治疗? 所有HBV携带者都是潜在需要治疗的患者 所有HBV携带者都是潜在需要治疗的患者 HBV 现在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将来还是有可能需要治疗 HBV复制状态改变 复制状态改变、 -HBV复制状态改变、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的改变 可以提供更多、 -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