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形制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屋顶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顶为级别最⾼,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顶。

1,庑殿顶四⾯斜坡,有⼀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稍有弧度,⼜称四阿顶。

2,歇⼭顶是庑殿顶和硬⼭顶的结合,即四⾯斜坡的屋⾯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形墙⾯。

有⼀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称九脊顶。

3,悬⼭顶屋⾯双坡,两侧伸出⼭墙之外。

屋⾯上有⼀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称挑⼭顶。

4,硬⼭顶屋⾯双坡,两侧⼭墙同屋⾯齐平,或略⾼于屋⾯。

5,攒尖顶平⾯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屋脊交于上端。

⼀般亭、阁、塔常⽤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脊⽽砌成弧形曲⾯。

中国古代建筑简介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7个时期。

直⾄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从构造的⾓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此为⾻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柱传递⾄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栱结构形式。

⽤纵横相叠的短⽊和⽃形⽅⽊相叠⽽成的向外挑悬的⽃栱,本是⽴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之间或柱⽹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④实⾏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论单体建筑规模⼤⼩,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屋顶3部分组成:下⾯是由砖⽯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上的是屋⾝,由⽊制柱额作⾻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是⽤⽊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以外,上⾯覆盖着青灰⽡或琉璃⽡。

中国古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十字脊
(二)屋面组合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复杂,空间多样,由几种不同 形式的屋顶进行组合,产生丰富的建筑造型。
北京宫殿午门
西藏
日喀则札什 伦布寺佛寺
浙江民居
四川成 都清真寺
北京圆 明园蔚林亭
甘肃夏河拉 卜楞寺经堂
(三)屋面细部形制
屋面不同方向的坡度相交,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屋脊形制。
主要目的:
保证排水 通畅
燕尾坊 起承托作用
C 硬山
使用范围:多用于民居,在宫殿寺庙中一般用于配殿、厢房; 特征: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等级较低者不用垂脊);前后两面坡 屋顶, 其山墙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不露檩头;
正脊较简单, 两山只用筒瓦 或披水砖压梢
风火山墙
在南方,山 墙多向上伸 出屋面为封 火墙
D 歇山
别名:九脊殿、厦两头造、曹殿; 出现年代:汉代始见,南北朝后有大的发展; 主要形式:单檐、重檐、卷棚歇山;
戧脊(用于斜凸部位)
正脊(用于 平凸部位)
天沟(用于斜凹部位)
A 勾连搭
沟搭连: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顶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屋面相交连接处做 成接近水平的天沟,沟两端排水的屋面作法(为保证排水顺畅需要找坡, 使中间较两边略高)。 作用:可以取消内墙,扩大室内空间。
N 沟连搭
北京圆明园 天地一家春
B 屋脊—北方明清宫殿
低坡垄
正立面
侧立面
B 屋脊—明清民居、园林建筑
明清民居、园林建筑的屋脊多较活泼
鞍子脊:
特点:在屋面上采用阴阳合瓦时,其正脊如马鞍形; 使用范围:多用于北方民居;
脊帽子
小当沟
仰面瓦
正立面
脊帽盖瓦
盖瓦灰
仰面瓦 当沟

古代建筑形制

古代建筑形制
苏式彩画是一大类彩画的总称它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鱼虫等成为装饰的突出部分
专题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判断依据
主要分类依据:
建筑规模、屋顶、屋顶饰物、台基、 踏道、面阔开间、斗拱、彩画、色 彩、门钉。
一、建筑规模
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一般汉族 建筑中 最常见的形式。特点是屋檐悬伸 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
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 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 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 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 颇具风格。常用于中国汉族民间居住建筑中。
朱门上有金黄色门钉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构 造的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了中国封建等级制 度。门钉的起源很久从隋唐以来就在大门上施 用门钉了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中国古代为防御 外侵城门制作十分坚厚。由于自身构造的需要 在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目的是为了防止门 板松散。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于是古人将钉帽 打成泡头状这样门钉又兼有装饰功能
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尖山式歇山、 单檐卷棚式歇山、尖山式悬山、卷棚式悬山、 尖山式硬山、卷棚式硬山。
庑殿顶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 弧度,故又常称为“四阿顶”,宋朝称“庑 殿”,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
歇山顶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为古代汉族建筑屋顶样式之 一,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称歇山 顶,又名九脊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 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歇山顶结 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 构清晰的感觉。

古建筑形制构造尺寸

古建筑形制构造尺寸

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 1。

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 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方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续)(2)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2、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3、侧角: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岀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 (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岀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4、榫卯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

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岀榫; (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榫卯的应用是古人在使用木材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梁架结构更是千年的优化中脱颖而出的,榫卯的优点是拉结、稳固、防震抗震。

中国古建筑-斗拱

中国古建筑-斗拱

中国古建筑-斗拱(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古建筑-斗拱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古建筑顶部形制

古建筑顶部形制

古建筑顶部形制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其造型精美,形态优美。

古建筑的顶部形制主要包括檐口、斗拱、刹顶、脊兽等,每一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古建筑的顶部形制。

一、檐口檐口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贴合在一起的檐瓦组成的。

檐口的形制有檐檩、檐条、宝盖、斗栱、雀替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檐口以其形态的优美和装饰的精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斗拱斗拱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石头组合而成的,形态优美,制作工艺精湛。

斗拱的形制有飞檐斗拱、灵芝斗拱、悬山斗拱、蝙蝠斗拱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斗拱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三、刹顶刹顶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瓦片组合而成的,形态优美,制作工艺精致。

刹顶的形制有八角刹顶、十角刹顶、十六角刹顶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刹顶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四、脊兽脊兽是古建筑顶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块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形态优美,雕刻精湛。

脊兽的形制有骏马脊兽、神兽脊兽、凤凰脊兽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脊兽以其造型的独特和雕刻的细致而成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是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以其造型的优美和雕刻的精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了解古建筑的顶部形制有所帮助。

中国古建筑构造详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详解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分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结构,以柱、梁、框架为主要构件。

这种结构具有简便、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适应中国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瓦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瓦木结构,即瓦做屋面,木作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保温、防火、防水、通风等优点,可以满足中国气候变化多样的需求。

3. 特殊形制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有许多特殊形制的建筑,例如:园林建筑、寺庙建筑、宫殿建筑、城墙建筑等,这些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都非常独特,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成就。

4. 注重比例美学: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比例美学,通过巧妙的比例设计和构造手法,使建筑物整体呈现出和谐、美丽的视觉效果。

5. 丰富的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例如:雕刻、彩绘、砖雕、瓷砖等,这些装饰物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 1 -。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3、“天人合一”的思 想 内外两重围墙 ,南方 角,北圆角,“天 圆地方”
古代宫殿的崇高、雄伟、辉煌、灿烂的外观
特征,内涵象征了古代典章制度的等级秩序, 和应天承运的阴阳术数,表现为森严、肃穆 的特色。 中轴对称布局,神秘形象和神秘数字的应用, 与崇高、雄伟、辉煌、灿烂互为表里,共同 构成了体现皇权至高无尚的宫殿,展现了中 国古建筑的营造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一、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
中国古建筑外形上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 常用的基本构建有台基、屋顶、圆柱、横梁、开间、斗拱、藻井等
1、台基-基座
普通台基:素土、灰土、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 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在上面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型建筑 或宫殿建筑的次要建筑。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方向的陪衬手 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 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 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 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 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 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 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斗拱
雀替
雀替: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 构件,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 下,为纯装饰性构件。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 梁枋间的跨距。
藻井:室内天花板上一种装饰,是平顶的凹进部分,含有 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常位于寺庙佛座或宫殿 的宝座上方。
挂落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2)石狮
陵墓、大门前:辟邪 石窟:佛力浩大,无物不降 雄狮(左):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 雌狮(右):子孙绵延
(3)吉祥缸
(4)嘉 量——表示 公正和至高 无上,象征 国家统一和 强盛
(五) 日晷—计 时器
(6)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
(7)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三)北京故宫
第二,砖普遍使用(民居、 城墙)、琉璃砖瓦更广应 用;
第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建造极盛;(园林专 著《园冶》)
第四,喇嘛教建筑兴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构件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又称金刚座) 古建级别的标志之一
(二)开间(三)大梁
(四)斗拱
我国古建特有的结构构件
第三,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
单体建筑:
屋顶舒展平远,出檐深 远;斗拱较大,板门, 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5、宋朝—大转变时期
特点: 第一,出现了建筑规范 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风格: 规模比唐代小,但绚丽多彩; 单体建筑: 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
(四)注重和周围环 境的协调
《南巡盛典》中的锡山惠山形势图
第二节 宫殿和庙宇
一、宫殿 (一)宫殿的沿革 目前保存较好的宫殿: 北京故宫、沈阳清故宫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
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 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江苏部分)
——我国古建体系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 佛寺、佛塔、石窟
4、隋唐时期—— 成熟时期
唐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建筑群处理愈趋 成熟

古建筑形制

古建筑形制

古建筑形制
古建筑形制是指古代人们在建筑设计和构造中所采用的特定形式和结构。

古建筑形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体形制:指独立、孤立的建筑单体,如古代的宫殿、庙宇、塔楼等。

这种形制注重建筑的整体效果和独立性。

2. 复合形制:指由多个建筑单体组成的建筑群体,如古代的皇家宫殿、园林、寺庙等。

这种形制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组合,以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3. 建筑群形制:指多个建筑群体组成的建筑群,如古代的城市、宫廷、寺庙群等。

这种形制注重建筑的布局和规划,以形成整体的城市景观效果。

4. 四合院形制:又称为“四合院式”或“四合式”,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制。

它由四个建筑翼楼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心庭院,具有独特的布局和空间组织。

5. 园林形制: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园林形制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如池塘、假山、花木等,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效果。

6. 寺庙形制:古代的寺庙建筑通常采用特定的形制,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等。

这种形制注重建筑的宗教意义和仪式性。

以上是古建筑形制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代表了古代人们对建筑空间、布局和结构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这些形制在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建筑设计和构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1. 院落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进,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院落的布局一般以主建筑为核心,周围是厢房、花园等辅助建筑。

2. 屋顶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悬山顶、歇山顶、完山顶等形式,具有独特的曲线美。

屋顶一般采用青瓦覆盖,瓦片上常常绘有吉祥的图案和动植物的纹饰。

3. 建筑结构与支撑: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结构,采用榫卯结构和龙骨结构等。

建筑底部常常使用石块或木桩进行支撑,以防止地震和潮湿等自然灾害。

4. 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意境,常采用石雕、木雕、彩绘等工艺进行装饰。

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常常镶嵌着精美的木雕或石雕,形成丰富多样的纹饰和图案。

5. 策划与布局: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借景、参差造型和对称布局等。

古代建筑师常常考虑山水、风水等因素,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
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追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智慧。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装饰装修2021-11-25 19:03:34 阅读3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上创造了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其根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单体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建筑的根本特点。

作为木构架单体建筑大致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局部。

所谓下部就是台基局部,包括直接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基座四周的栏杆和可供上下的台阶。

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那么用二层或三层台基。

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大都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座壁外观根据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的要求,常加工成平整笔直的光滑外表、带壁柱的外表或须弥座形式。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复杂而华美,多用于宫殿、坛庙等高级建筑上。

基座四周的栏杆最初为木制,后来才成为石造的。

它是由望柱、寻杖、撮项〔瘿项〕、云拱、盆唇、大华板、束腰、地霞、小华板、地栿等构成。

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瓜楞〕等形式;柱头有莲、狮、卷云、盘龙等式样。

栏杆既是一种保护性设施,也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

一般地说,房屋下部的台基各部尺寸大小,是受屋顶出檐深度和檐柱径等制约的,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供上下的踏道,常见用阶梯形踏道、斜坡道和蹉三种:蹉即是在斜坡道上用砖石露棱侧砌而成的一种防滑作用较好的特殊斜坡道。

但不管使用哪种踏道也必须与整个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要保持协调一致。

木构建筑的中部,即指柱、梁局部。

它是木构建筑的核心局部,由柱、梁、枋、檩、椽和斗拱等根本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连同木构屋顶统称为“大木构架〞。

中国木构架体系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有两大类:一是“叠梁式〞构架体系,一是“穿斗式〞构架体系。

“穿斗式〞构架体系,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穿假设干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穿斗架的大小和形式,视穿枋多少而定。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中国古代建筑类型:1、功能分类:宫殿、城防、寺庙、坛庙、祠堂、会馆、民居、桥梁、牌坊2、建筑形式(单体建筑造型):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廊、舫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一)中国古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二)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盔顶、盝顶、攒尖顶清代建筑的通则1、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

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

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统一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往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

2、面宽与进深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

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

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

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

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的原则),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

在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

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3、柱高与柱径古建筑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

小式建筑,如长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

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分之七)定径寸。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终_OK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终_OK
13
王贵祥的观点
可从文化取向、建筑目的、建筑理念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何以 形成木结构的主流 其三是建筑理念方面。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 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建筑首先要坚固, 坚固与久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欲求坚固与久远,石头是最恰当的 建筑材料。另外,西方人关注建筑的外在的美,即建筑应该给人 以愉悦的感觉。因而,十分重视建筑的外部造型,但在西方文化 中,对于建筑之内部空间上的品质,却讨论的不多。无论建筑多 么巨大,室内多么阴沉,只要坚固耐用,只要外观愉目,就是好 的。中国人则不同,古代中国人既不求建筑坚固久远,也不简单 地将建筑外形的美观作为一个目标。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 适宜与阴阳的和合。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 ,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 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 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7
木构架的优势
(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 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民间建筑
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 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43
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
1、 单体平面:采用骨架系统
◆ 柱网 ◆间
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间”。 面阔方向,一般明间>次间>梢间。
进深方向,步架距离相等,步架指檩与檩之间的水 平距离。
34
抬梁式
35
抬梁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级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级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级分类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

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

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

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wu)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如曲阜孔庙大成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建筑。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yua 房顶伸出墙壁部分)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顶(单檐)。

在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中的戗脊,是指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脊,是指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还有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2.重檐屋顶,下层檐围绕屋身的屋脊(也叫做围脊)。

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如蓬莱院后院三清殿。

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悬山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悬山式顶建筑如悬山(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

悬山顶硬山顶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

古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古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古建筑的形制与特征古建筑是指在固定地点上建立起来的建筑物,具有历史悠久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古代,人们在建筑物上融入了许多细节和装饰,以展现其独特性和艺术性。

古建筑的形制和特征是指其整体的建筑形态和独特的特色,下面我将从整体形态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整体形态1.建筑布局古建筑的布局多以四合院为主,即由四个厢房围合而成,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布局体现了古人礼仪之道,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

2.屋顶形式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多为斗拱式或硬山顶,以斗拱式最为常见。

斗拱式屋顶是指利用一系列石拱形建筑结构来搭建,形成独特的弧形。

斗拱的设计使屋顶更加坚固耐用,并起到排水和遮阳的作用。

3.门楼和围墙门楼和围墙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常用来衬托建筑的主体和增加庄严感。

门楼通常建在正门前,用以显示进入建筑的重要性和身份地位。

二、独特特点1.木构建筑古建筑中木构件的使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梁、柱、椽、枋等。

木质结构具有自然绿色环保、轻巧灵活、方便加工等特点,同时还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木构造艺术。

2.石雕和彩画装饰古建筑中常常使用石雕和彩画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

石雕常用于门楼、建筑柱子等部位,通过雕刻将各种图案和文字刻在石头上,以丰富建筑的装饰效果。

彩画装饰则常用于建筑的壁画或者窗户等部位,采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

3.园林景观许多古建筑都配有园林景观,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园林景观包括假山、池塘、廊道、亭台等,通过布置植物、水池和园林元素,打造出一个宜人的环境。

4.道德和文化意义古建筑通常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和文化意义,成为人们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布局、装饰和造型,可以传达出古人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总结起来,古建筑的形制和特征包括整体形态的布局、屋顶形式、门楼和围墙等方面的特点;独特特点则包括木构建筑、石雕和彩画装饰、园林景观以及道德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天花枋及天花构造
❖ 天花枋是承托天花的主 要构件之一,它与天花梁 共同构成室内天花的承托 构架。其中,位于面阔方 向的称为“天花枋”,位 于进深方向的称为“天花 梁”。
❖ 天花上另一种半圆形断 面构件叫做“帽儿梁”, 常与“天花支条”连做, 沿面阔方向布置。其作用 相当于现代吊顶中的大龙 骨。
六、雀替
❖ 雀替又叫“角替”, 置于梁坊下与柱交接处, 可加固梁坊与柱的连接, 缩短梁坊的净跨距离。
七、地栿
❖ 地栿是连接柱脚的 水平构件,以加强柱下 部的整体刚度。在开门 处也做为门槛。在栏杆 下面,须弥座上,有一 层水平条带,也叫地栿, 用以安装栏杆。
请家长和孩子自由交流
三、箍头枋(又称“搭大额
枋”)
❖ 箍头枋是檐枋的一种特 殊情况。在建筑物的梢间 或山面的转角处与角柱相 交的檐枋叫“箍头枋”。
❖ 箍头枋有单面箍头枋与 搭脚箍头枋之分。单面箍 头枋用于悬山建筑的梢间; 而搭交箍头枋用于庑殿式、 歇山式建筑的转角或多角 形建筑的转角处。
四、穿插枋
❖ 位于抱头梁或桃间 梁下,连系檐柱与金柱 的枋叫“穿插枋”,位 于桃间梁下的,也叫 “桃间随梁”。位于角 檐柱和角金柱间的叫 “斜插金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