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学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1.文献著录标准:名解: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对文献著录的原则、内容、格式等作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
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著录标准有ISBD和AACR.2.文献标引:信息资源的标引,也称文献标引,是指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以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点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两个环节:1.主题分析2.转换标识3.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依标识组合时间的先后,可将标引语言分为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散组式语言。
先组式语言是指标识在编表时(标引前)就已组合好,标引或检索时不必或较少进行组配的标引语言;后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
而且标引时不将标识组配在一起,到检索时才将标识组配起来的标引语言;散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而且标引时就要表达主题概念的若干个标识组配在一起的标引语言。
4.信息组织的阶段及划分?按职能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清册职能时期 b.查检职能时期 c.组织职能时期按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文献组织阶段 b.信息组织阶段c.知识组织阶段。
5.语义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语用信息组织方法:(1)权重值组织法(2)概率组织法P24判断目前的组织方法属于语义还是语用组织方法。
6.网络信息环境对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量剧增以及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2)信息种类增多,数据库成分复杂化,过去主要适用于文本信息的信息组织方法已不敷使用(3)用户成分发生很大变化,用户要求信息组织方式的透明化,易用化。
(4)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要求信息组织标准化、兼容化。
7 .a.一次信息:①超文本方法②自由文本方法③主页方式b.二次信息:①搜索引擎方法②主题树方法8.主题树方法组织信息资源的优点:a.主题树屏蔽了网络资源系统相对于用户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基于树浏览的简单易用的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界面b.信息检索由用户按照规定的范畴分类系,逐级查看,按图索骥,目的性强,查准率高.c.采用树型目录结构诅咒信息资源,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良好的可扩充性.9.下位类:经过一次划分所形成的一系列概念称为子类或下位类上位类:被划分的类称为母类或上位类。
信息组织试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情报检索语言2.信息揭示3.仿分4.倒排文档5.八分法6.信息描述7.层累制8.分类9.UDC10. 信息组织11. 信息标引12. XML13. 关键词法14. 词族索引15. 等级体系分类法16. 语法信息组织法17. 模糊检索18. 多元搜索引擎19. EI Village20. 超媒体存取21. 虚拟图书馆22. 文献分类23.MARC24. SGML25. 文献标引26. 主题词法27. ISBDs28. 顺排文档29. 引证关系组织法30. 双位制(百分法)31. 信息存储32. 双关索引33. 范畴索引34. 组配分类法35. 语义信息组织法36. 书次号37. 文献检索38. 超文本存取技术39. 信息检索工具40. 文献序号索引41. 引文索引42. 题内关键词索引43. DIALOG44. 基本索引字段45. KWOC Index46.PB报告47.分析标引48.类49.概念组配50.主题词款目51.部分标引52.词族53.族首词54.超级组配55.款目主题词56.词间相容关系57.基本部类58.类系59.标识60.专类附表61.情报检索62.二次文献63.报导性文摘64.图书分类65.题录66.PRECIS67.多向成族68.主题法69.标引70.类名71.类目72.类目表73.类列74.基本大类75.基本序列76.简表77.详表78.复分表79.通用附表80.上位类下位类81.同位类82.交替类目83.参见类目84.标记制度85.单纯号码86.混合号码87.顺序制88.分类法索引89.分析分类号90.分类索书号91.单元词法92.经典类符93.著者区分号94.分类互见标引95.相关索引96.叙词法97.小数制98.DDC99.国家档案全宗100.著录项目101.全宗卷102.归档103.档案保管期限表104.目录学105.目录工作106.提要107.分类编排法108.专题书目109.篇目索引110.图书馆111.公共图书馆112.图书馆管理1.仿分以某一类的子目作为复分依据的方法叫仿照复分,简称仿分。
信息组织学 第8章 信息重组

8.3.4
索引与目录的关系分析 (续)
2. 区别: (1)对象不同: (2)形式不同: (3)效果不同:
8.3.5
引文索引
1.引文索引的起源和发展 引文索引萌芽于19世纪,早在1873年,人们就根据 引文索引的原理编制过一种供律师和法学家查阅法律判 例的检索工具,称为“波德引文”(Shepard’s citation)。 由加菲尔德创立的美国“科学情报社”(ISI)1963年出版 的《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标志 着引文索引的成熟。
8.3.5
引文索引
1.引文索引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对引文索引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科学院文献 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D) 是引文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成果; 1998年始南京大学等开始研制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 引(CSSCI),已取得重要成果,服务机构常设南京大学, 网站是,该机构的引文索引已经成为部 分科研结构和大学用于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中国期刊网也具备引文索引功能,其索引的影响力 正在扩大。
8.2.2
目录的类型(续)
(3)事实目录 事实目录以与人类有关的各种活动、事实现象等作 为揭示对象,内容涉及各种活动, 事实现象的进展、 现状,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8.2.2
目录的类型(续)
2.按目录载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目录、感光 型目录和电子型目录。
8.2.2
目录的类型(续)
3. 其它类型 按目标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可将目录分综合性目录 和专题性目录; 按目录专用功能不同,可以将目录区分为报道性目 录和检索性目录; 按目录中各个记录单元的组织排列方式的不同,可 以分为分类目录、主题目录、字顺目录、编年目录; 按目录存在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独立目录和附 属目录。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 1.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
2.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
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与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
4.信息组织的内容:广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标引、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
5.信息组织的功能●描述、揭示、报导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
●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方便、有效提供的用户利用目标功能。
6.信息标引含义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
7.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主题分析与转换标识。
●信息标引类型●●按照信息标引所用的检索语言可主要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类型。
●●按照使用标引设备可分为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 8.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9.信息排序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0.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现今各类信息资源由于数量大、种类多、来源广加剧了信息增长与使用的矛盾。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开发信息资源其基本内容与环节包括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为人们查找、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信息组织学》考试复习大纲(详细)

第一章1、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
它涉及一切信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活动,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者们为了实现决策、管理和控制等目标所进行的信息采集。
2、信息采集渠道:①大众传播媒体②文献③政府机构④合作伙伴⑤消费者⑥信息中介结构3、信息采集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文献收集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对信息检索进行完整描述,一般必须包括信息组织和检索两个方面。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信息组织是依据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和特征,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集合。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组织根据用户需要,以信息资源的一定单元为处理对象,依据预先制定的规范,对其特征加以记录,并进行标引和必要的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按照规定的方式输入检索系统。
第二章1、信息组织: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2、信息组织基本内容:按照信息组织的活动类型分“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按照信息组织的流程分“信息的筛选和鉴别、信息的分类和排序、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信息的编目和组织、信息的分析和研究”3、信息描述与揭示方法:一是著录,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二是标引,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
4、信息组织的类型:信息组织可归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和语用信息组织三大类型。
从广义上看,信息采集阶段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一种语用信息组织;信息组织阶段的信息组织属综合型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开发阶段的信息组织则属于优化型语用信息组织。
5、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处理的电子化信息等。
信息组织知识点

主题法的含义主题,主要指信息资源论述的主题对象,包括事物、问题、现象等。
经过选择,用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语词,称为主题词。
所谓主题法,一般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主题法一般都具有下述特征: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主题法不像分类法那样,以一种抽象的号码系统作检索标识,而是直接选用自然语言中的语词进行标引和检索。
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虽然主题法往往也采用按范畴、词族等方式组织主题词,但字顺方式始终是它的主要排检依据。
我国的主题检索系统通常是根据汉字特点,按照拼音或笔画笔顺进行排检的;因此在使用主题法检索时,只要知道检索对象的名称,就可以按相应的排检方式进行查找。
在机检系统中,一般可以直接输入语词,由计算机进行查找,通用性好。
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分类法由于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同一对象的信息资源是分散在各知识门类中的,主题法则是直接从主题对象的角度揭示信息资源。
4、往往是通过详尽的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关系。
按照字顺排列不能必然揭示主题概念之间的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局限,主题法发展了完备的参照系统,通过在主题词下设置用、代、属、分、参等多种参照项,建立起“隐蔽的分类体系”。
与分类法相比,主题法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与一个主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直接性、通用性好,适合于进行各种专指检索,在性能上具有与分类法相互补充的特点。
主题法通常不用于组织图书,只广泛用于组织各种检索工具,不仅可以利用它编制各类供手检使用的书目索引,同时也可以用来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进行机检。
按照主题法的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1、标题法标题词,亦称标题,并非指文献“标题”中的词,是指经过词汇控制,用来标引文献的词或词组,通常为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
《信息组织学》储节旺编__第五章 主题组织

5.1.3 主题语言分类(续)
⑵依使用前是否进行控制划分 ①受控型主题语言 经过规范化处理,具有严谨的体系结构,并对同义 词、多义词等加以控制的主题语言 如标题语言 单元词语言 叙词语言 ②非受控型主题语言 直接使用自然语言语词进行标引和检索的一种主题 语言 如关键词语言
5.2 标题词语言
老人+头+皮鞋 老人头皮鞋 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 香蕉+苹果 香蕉苹果 牛+蛙 牛蛙 田+鸡 田鸡 联想+计算机 联想计算机 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 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
老人头牌+皮鞋 老人头皮鞋 岳西地方戏+高腔 岳西高腔 香蕉味水果+苹果 香蕉苹果 牛蛙 牛蛙 田鸡 田鸡 联想牌+计算机 联想计算机 岳西翠兰 +茶叶 岳西翠兰 青岛牌+啤酒 青岛啤酒
5.1.2 主题语言(续)
⑵主题语言要素 主题语言的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语词标识:标识有两类即号码标识和语词标识, 语词标识是采用自然语言中的但经过控制的名词术语作 为描述文献主题的标识。
5.1.2 主题语言(续)
⑵主题语言要素 ②字顺系统:汉字字顺系统主要有音序和形序。 ③参照系统:是主题词表显示主题词语义关系的语义 词网络。 ④主题检索工具:是根据主题语言原理编制的各种主 题检索工具,主要是主题目录、主题索引、计算机中的 主题词倒排档等。
5.2.2 标题词的语义参照
标题的语义参照是标题法揭示标题之间语义关系的一 种重要手段。主要有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一般参照。
单纯参照是反映同义关系的参照,一般用“见(see)”、 “见自(see from)”来显示等同关系。 相关参照是指两个具有等级或者相关关系而又是正式 使用的标题词之间的参照,用“参见(see also)”、“参 见自(see also from)”来显示。一般参照是一种概括性的 举例性参照。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最终完整版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组织引论1、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
组织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
2、信息组织的诞生与发展:(1)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清册职能时期2)查检职能时期3)组织职能时期(2)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文献组织阶段2)信息组织阶段3)知识组织阶段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P8)1)系统论a)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耗散结构理论a)一种自组织结构b)系统内各组成部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c)相互影响、制约,与环境发生交互d)使自身保持稳定,动态有序的活结构3)协同论a)海尔曼·哈克4、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P9)1)语言学a)一种符号系统(形式和内容)b)词(词组)词形、发音、语义、语用2)逻辑学a)形式逻辑b)数理逻辑c)辩证逻辑3)知识分类学a)信息资源的知识分类b)知识分类体系(图书馆图书分类)5、自动分类标引(P15):是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赋予其分类标识,以描述文献主题内容的活动。
分为:1)自动归类自动归类是指先分析待分类对象中的特征,将其与各种类别中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再将待分类对象归入特征最近的一类并赋予其相应的分类号。
自动归类根据使用的技术通常分为基于词的自动分类(词典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动分类(知识法)。
2)自动聚类自动聚类是指从待分类对象中提取特征,再将提取的全部特征进行比较并按一定原则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对象定为一类,设法使各类中包含的对象大体相等。
一般是在语词共现的基础上,通过词频统计和相似性比较加以聚类的。
6、自动主题标引技术(P16):自动主题标引是指由计算机自动确定语词标识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过程,包括1)自动抽词标引:是指直接从原文中抽取词或者短语作为标引词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检索需求的多样化(1)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它为用户提供的是与用户的信息需求相关的文献信息,它的目的是相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所。
文献检索的结果是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数篇文献的线索或原文,供用户参考.(2)数据检索:是以数值和图表形式表示的数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数据检索是一种确定性检索.(3)事实检索:是以从文献中抽取的事项为检索内容的信息检索。
信息标引:就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充分而有效地予以揭示。
揭示信息的内容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前提条件。
从学科属性揭示信息内容就是分类标引,从主题特征揭示信息内容就是主题标引。
准确标引信息要求准确的内容分析,否则就会出现错误标引。
信息系统组织:信息通过特征描述和内容揭示,获得了表示信息的标识,但这只是针对某一文献和信息单元的,把这些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才完成了信息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系统组织。
信息系统组织是把描述和标引的信息实体和信息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一、信息组织方法:(一)按组织对象分: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二)按信息组织的层次分: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三)常用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 2.主题组织法 3.集成组织法三、信息组织手段1、人工组织2、自动组织1、分类检索语言:分类检索语言习惯简称分类语言或分类法,分类检索语言语族主要有三个语支,即(1)等级体系分类语言(2)分析综合分类语言(3)半分析综合分类语言。
2、主题检索语言(1)标引词语言(2)单元词语言(3)叙词语言检索语言词汇控制的意义:检索语言构成材料就是词汇,把词汇按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构成检索语言词典,它是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检索语言的词汇控制又称规范化处理。
由于表述信息内容的词汇非常庞杂,日常的自然语言词汇并非都能准确表达信息的学科和主题内容。
自然语言缺点(1)词汇的同义现象。
(2)词汇的多义现象。
(3)词汇语义不清或语义不确定。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资料1.信息组织、文献目录、索引、检索语言的基本概念。
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方式。
文献目录:通常是以各种媒体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
索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或文献中的信息单元为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
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
2.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目的和归宿,是信息组织的反向过程。
3.信息资源组织的类型。
按组织对象分为信息资源和检索工具;按检索工具的类型分为目录、索引、数据库和网络搜索引擎;按照标识特征和提供的检索途径分:题名检索工具、责任者检索工具、分类检索工具、主题检索工具、按照引文关系的检索工具;按照组配方式分:先组式检索工具、后组式检索工具;按照是否控制:受控检索工具、自然语言检索工具;4.检索工具的类型(依据对象与特点划分)。
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和网络搜索引擎。
①文献目录:以各种类型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揭示、报道的工具。
包括:(1)文献收藏目录——以一个或多个文献单位收藏的文献为对象加以描述和揭示;(2)书目——通常以某一领域、地域、或时限内出版的文献为对象进行组织和揭示,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编制,为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
②索引:是以文献或文献集合中包括的信息内容为其揭示单元的工具,包括期刊索引、书后索引等;③机读数据库:是由文献资源为对象的机读记录的有序集合,是一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以机读形式建立的检索系统。
包括:(1)参考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收录文献目录或索引数据;全文库收入文献全文,可进行文本检索;(2)源数据库——包括事实数据、数值数据、图像数据等类型。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文献: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
2、著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
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
3、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
4、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组织?a.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新和无限性与人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b.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和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c.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 ,只有对信息资源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使人们实现对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信息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措施之一;d.深入研究与解决关于信息组织的系列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5、信息组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理):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6、信息组织的基本专业要求是?a.信息内容有序化;b.信息流向明确化;c.信息流速适度化。
7、耗散结构论是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提出来的;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教授海尔曼. 哈肯提出来的。
知识理论——H.E. 布里斯提出来的。
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种类型。
8、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
9、按照信息组织的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分为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工具;依据信息组资源的注意内容,主要分为分类法和主题法。
第二章1、七分法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的《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和梁朝的《七录》。
信息组织知识点

信息组织1.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排序,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使信息集合达到科学组合,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
2.信息组织的层次:有序化、优化(重组)3.信息组织的功能:基本功能:全面揭示和再现信息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科学反映和描述信息的特色。
增值优化功能:信息单元、数据依据逻辑方法再现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序化增值过程。
目标功能:减少信息间的相互干扰,控制信息的运动方向,有效地将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成果。
社会功能:通过信息合理而规范的组织,能有效控制信息流向,从而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
4.信息组织的要求:内容有序化、流向明确化、流速适度化、数量精简化、质量最优化5.信息组织方法:1. 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外在形式进行检索的途径。
描述法(著录、编目)2. 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分类法和主体法6.信息组织的内容:(按活动类型分)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和揭示、信息储存(按层次分)描述报道、有序化并控制、揭示开发、浓缩增值、聚集重组7.信息组织的成果:目录、索引、数据库、搜索引擎8.目录:著录一批相关的文献,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登记、报道和宣传文献实体和虚拟信息的检索工具。
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9.索引:索引是将原始文献中某些重要的或有意义的信息,如书名、刊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等分别摘录出来,进行标引,再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供检索的工具。
信息组织描述法1.2.信息描述:根据信息组织的目的和信息检索的要求,按照一定的信息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将存在于某一物理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3.描述性编目(Descriptive Cataloguing):是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识别、分析、选择,并予以记录成为款目,继而将款目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为目录或书目的过程。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分类编⽬复习题(2014-6)参考答案1、什么是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有哪两种基本⽅式?各具有何含义?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它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法),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或结果)的活动。
信息组织有两种⽅式:⼀是主要针对信息或⽂献的内容,主要依内容属性进⾏组织的⽅式,即信息(⽂献)标引;⼆是针对信息或⽂献外表属性进⾏的组织⽅式,即信息(⽂献)描述。
所谓信息标引,原先都称⽂献标引,是指分析信息的内容属性及相关的外表属性,并⽤某种检索语⾔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赋予信息或⽂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信息描述,亦称信息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
物质形态进⾏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在传统⽂献检索系统的编制中,信息描述⼜称为⽂献著录。
2、试⽐较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异同。
分类法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分类体系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主题法则是通过主题名称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
两者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为揭⽰信息(⽂献)内容,都需要对信息⽂献进⾏主题分析;⼀般都使⽤预先编制的专门语⾔⼯具(分类表或词表):赋予的检索标识都是对信息⽂献主题概念的表达。
两者之间的差异:⾸先,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识形式及特点不同。
分类法采⽤⼈为规定的号码(分类号)作标识,简明通⽤性强,但不直观;主题法采⽤规范化(受控制)的⾃然语⾔做标识,其含义直观易懂,但不易通⽤。
如公共图书馆这⼀主题概念,⽤《中图法》给出的分类标识是“G258.2”,⽤《汉表》给出的主题标识是:“公共图书馆”。
其次,标识揭⽰、组织信息,⽂献的⾓度不同。
分类标引着重从学科的⾓度揭⽰组织信息⽂献。
通过分类号的排序实现按学科集中和组织信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题标引着重从事物⾓度揭⽰、组织⽂献信息。
通过规范化的语词直接命名信息⽂献的主题概念。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第⼀章第⼀节、信息组织的必要性1.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并以适当⽅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2.信息检索:根据检索需要,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相应信息资源的过程。
3.信息资源:通常指⼀切以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只是⽐较⽽⾔,更侧重于对新型媒体形式的强调。
(可以是图书、期刊、报纸、论⽂,也可以是⽹络上的电⼦资源)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有什么关系?(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信息资源进⾏处理和有序化信息系统之后,才能准确有效查找相关信息资源;(2)信息检索则是信息组织出发点与归宿,⽤户的检索需要是组织信息的主要依据。
第⼆节、信息组织的形式和检索途径1.⽂献组织的基本排列⽅式:⼀般有两种基本排列⽅式,其⼀为:(固定排列法)和(按⼀定意义的次序排列。
)(固定排列法,如档案、博物馆的收藏、光盘、录⾳带、缩微品。
按⼀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如图书、期刊等)2.按照检索⼯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络搜索引擎)四种类型。
3.按照标识特征,检索⼯具可以分哪两种基本类型?(1)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形式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以信息资源形式特征为标识检索途径。
常见的信息资源形式特征有责任者名(即作者和与资源形成相关的⼈或机构,如译者、改编者、修订者等)、题名、机构名、标准书号、专利号、⽂献登录号(或顺序号)等。
(2)以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进⾏检索的途径,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
4.按照系统中所⽤的标识是否进⾏控制,检索⼯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然语⾔检索系统)。
5.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
6.检索⼯具还可以按照采⽤的形式,分为卡⽚式、书本式、缩微式、电⼦⽅式等。
信息组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体系:从宏观上看,体系分类法的结构体系包括分类表(也称类目表)、编制和使用的说明、索引(类表辅助工具,常见类型有直接索引、相关索引、链式索引和叙词索引):从微观上看,类目是构成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一个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
2-2比较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分类法各自的特点。
语言学(要把庞杂分散的信息组织成有序优化的整体,就必须建立符号系统)、逻辑学(信息组织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保证信息组织的序化质量)、知识分类学(信息组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可以较好地揭示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是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
1-4信息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信息组织学是关于信息组织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的采集、识别、描述、标引、整合、整序存储和利用。
5-1什么是Dublin Core元数据?基本DC与限定DC的区别在哪里?
都柏林核心(简称DC)的研究是一项跨国家、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资源发现。DC元数据就是该研究项目关于元数据方案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是一个简单的用户可扩展的元数据体系。区别:基本DC只有15个,只能对信息资源做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描述;而限定DC有较多的扩充,能比较精确地描述信心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1、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几点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多元智能理论1. 有关智力与智能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解答智力测验题(IQ)的能力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定义: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八大智能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第一章信息组织概述

马费成(2004):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 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 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 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将信息转为信息 资源或将潜在的信息资源转为显在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的外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质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 对象,构成信息外在的、形式的特征,如信息载体的 物理形态、题名、作者或发表日期、流通或传播的标 记等方面的特征;信息的内容特征就是信息包含的内 容,它可以由关键词、主题词或其他知识单元表达。
15
冷伏海、徐跃权、冯璐(2008):信息组织的基本概 念是指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依靠专门的技术方法和 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整理,从而达到使这类资 源得以被充分利用的目的。
马张华(2008):所谓信息组织,也称信息资源组织, 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 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 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18
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
数据:一般是指经过直接观察获得的事实,它是无生 命的、未经过处理的。确切地说,是“以正式的、适 合人类或自动方式交流、转换、处理的对于事实、概 念、程序的表达”
信息:经过人类处理的数据,是人们通过惯常方式赋 予数据意义得到的结果,是接收者对数据背景和规则 的解读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 的正确结论,是信息与经验(知识准备)的结合。
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初步分析
和解决有关信息组织的各种相关问题,从而适用于信
息工作的具体需要
1
课程要求和任务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知识 和原理,信息组织的主要技术方法(分类 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法、自然语 言标引与检索),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 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研究问题的能 力
《信息组织》复习提纲

2022年秋季学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组织》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方法以本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掌握提纲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二、参考资料1 马张华《信息组织》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第3版2 《信息组织》网络课件注:教材与课件在编排顺序和内容详略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对应关系见学期初挂在论坛上的“学习指导”。
所以在复习时请以教材为主,配合使用网络课件。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采用闭卷方式。
考试的具体形式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主要帮助掌握术语体系;为了方便复习,本课程提供完整的名词复习范围。
填空和选择――帮助掌握基本知识;问答题――帮助掌握内容的深度了解。
四、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信息组织、文献目录、索引、检索语言二、简答题1.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了解)2.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检索工具有哪些类型(掌握)3.两种基本检索途径及其特点(掌握)4.传统检索系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做法。
(掌握)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检全率、检准率二、简答题(了解)1、评价一个信息组织系统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信息组织中的规范控制主要有哪些方法。
第三四章一、、名词解释信息描述、元数据、检索点、MARC格式二、几个典型的信息描述规范,如《文献著录总则》、《都柏林核心集》的基本描述项目(了解)三、简答题:信息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了解)第五章分类法第一节一、名词解释信息资源分类、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二、简答题1. 简述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作用。
(了解)2.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含义是什么?分为哪几种类型?(要求能根据实例判断类型)(掌握)第二节一、名词解释基本部类、复分表(了解)、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八分法、双位制、预留空号法、类目索引(掌握)二、简答题1、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掌握)2、类目体系的结构组成。
(掌握)3、复分表的作用。
(了解)4、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编号制度、常用标记技术(掌握)5、类目索引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定义。
组织学复习题(1)

一、填空题1.信息化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_ ___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
2.信息组织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源____的描述、_的揭示、_ ___重组、_ _存储。
3.信息组织的两对基本要素是_____、__ ___。
4.感觉、知识和表象是形象思维形式,属于感性认识阶段;_ __、_ __和_ __ 是抽象思维形式,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5.一个系统由____、____、和____三大要素组成。
6.分类法按其编制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_ __列举式、__ 组配式和_ __组配式。
7.通常,分类表由__ ____、__ ___、__ __和___ ___四部分组成。
8.类目之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____关系、__ ___关系和__ __关系。
9.目录是__ _____型信息重组的形式,索引和综述是____型信息重组的形式。
P14610.类目表包括基本__ __、__ 表、____ __表和__ ___表。
11.《中图法》第四版采用________索引的形式用计算机辅助编制。
P7512._____ ____表的功能是连接信息记录与实体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和检索系统所使用的规范语言13.主题语言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14.按信息分析解构的深度和重组单元分析,信息重组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_;信息重组的目的分析,信息重组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_____15.目录是________型信息重组的形式,索引和综述是_____型信息重组的形式。
16.SCI选刊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刊物的____,即一段时间内刊物所发表的文章被_次数与_____总数之比。
___ __论文排名是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17.按照文摘的具体对象可将文摘划分为_ __文摘、_ __文摘、_ ___文摘、__ __文摘、__ __文摘、人物机构文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信息组织概述1.信息组织的内涵●信息组织(information organization)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从层次上看,信息组织包括了序化和优化两个层次,序化是基础,优化是延伸。
2.信息组织要素●属性与序、规范和操作是信息组织的两对基本要素,是信息组织进行的依据,信息组织学科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些要素之上。
(1)属性●属性反映了信息的本质特征●事物的属性总体上可以分为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在信息组织工作中,外在属性称为外表特征,内在属性称为内容特征。
●信息组织的过程就是按照事物属性之间的同一性、包容性、交叉性和排斥性等关系对信息实施序化的过程。
(2)序●序是事物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指事物或系统的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在时空中的表现,即事物发展中的时间序列及排列组合、聚类状态、结构层次等空间序列。
(3)规范●有序无序是针对一定参照系而言的,这个参照系就是规范。
●信息组织规范主要包括:①基本术语规范;②有关信息技术规范(信息交换格式、程序设计与数据库语言、网络标准与协议等);③信息组织技术规范(如信息描述规则、信息代码、信息标引规则和信息组织成果编排规则等);④其他相关规范。
(4)操作●操作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征,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标引,并将其组织进相应系统的过程。
●这一操作一般是依据一定的信息资源描述处理的规范,对信息资源的特征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纳、选择、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组织进信息资源集合和检索工具。
3.信息描述规范●描述项目规范:如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关键词等传统文献著录时基本描述项目分为9个大项。
依次为:题名和责任者项目;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及有关记载项;提要项。
《都柏林核心集》则将其描述项目分为1 5个大项。
题名、作者或创作者、主题和关键词、描述、出版者、其他责任者、日期、类型、格式、资源标识符、来源、语种、关联、覆盖范围、权限管理。
●描述文字规范:采取的文字●描述级别规范:详略程度●描述格式规范:各种描述项目的次序、描述的标识、描述项目的表达形式等4.词汇规范●用词规范:同义规范、词义的规范;●词间关系的规范:这些关系包括等同、等级、相关三种基本类型。
5.句法规范●引用次序: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
●辅助符号①关系符号:分类组织中用:+ :( );主题组织中用:—,:②联系符号:防止错误的组配关系③职能符号:明确主题标识的句法含义④逻辑组配符号。
●句式转换第3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1.信息组织的原理●系统原理●语言学原理●逻辑学原理●知识分类原理2.概念●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其内涵是它所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3.概念的关系●按照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共有的外延,概念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至少有一部分外延系统得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的类型有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等。
①同一关系,即具有相同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②包含关系,也称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在另一个概念外延之中,并且是另一个概念的组成部分。
③交叉关系。
指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交叉关系概念只有部分外延重合,其交叉部分通常形成一个新概念。
(2)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是指不存在共有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矛盾关系。
指外延之和等于上位概念外延的两个不相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两者之各等于上位概念。
②反对关系。
指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两个相互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并列关系。
指一个属概念下几个不存在共有外延的并列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列不相容关系概念之间既有其上位类的共同属性,又是相互排斥的。
4.概念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标准把概念的外延分为若干个小类的方法叫做划分。
●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划分出来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第4章分类组织1.分类组织●分类组织是依照类别特征组织信息对象(包括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方法。
2.类目●类目是能够准确表达信息对象内容中一组有共同属性信息的名词、概念、词组或短语。
3.类目间的关系●类目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
(1)同一关系①同义词(类名相异)●是指一个类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
②边缘科学或两门学科为各自目的所研究的共同问题(类名相同)●这些类目都是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内容。
●在分类表中,这种关系主要通过设立交替类目来实现。
(2)从属关系●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
在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中,被区分的类称为上位类,亦称母类;区分出来的类被称为下位类,又称为子类。
●类目表是采用等级的形式表达类目间的从属关系。
(3)交叉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相重合。
●具有交叉关系的类目称为相关类目,类目表中采用参见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类目关系,“参见”。
(4)并列关系●概念间的并列关系,是指同一属概念下面的两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类目表中,是指由同一个上位类划分出若干个小类,这些小类之间的关系。
(5)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概念间的矛盾关系,是指同一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在外延上互相排斥,但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概念间的对立关系,是指同一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在外延上互相排斥,但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6)类目的关系●类目表的纵向联系:从属关系——上下类目;并列关系——同位类。
●类目表的横向联系:同一关系——交替类目;交叉关系——相关类目。
4.分类法的类型●分类法按照其编制的方式可以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
(1)等级列举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通常将类目体系组织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逐级列出详尽的专指类目,并在以线性形式显示时,以缩格表示类目的等级关系。
●比较著名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我国的《中图法》。
(2)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
其基本思想是: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基本概念;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相应基本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著名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有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3)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
●著名的列举-组配式分类法如《国际十进分类法》5.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结构(1)类目表●类目表包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和复分表。
①基本部类●它是依据分类法的编制原则,将反映人类全部知识的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
②基本大类●基本大类是分类的纲目,有的类目表称之为大纲。
基本大类是整个类目表的第一级概括性的类目。
它是在基本部类的基本上进一步展开而成的。
③简表●由基本大类再进一步区分展开为简要概括分类表全貌的类目,就构成简表,又称基本类目表。
简表一般是由三级类目组成,是整个类目表的骨架。
④详表●在简表的基础上,根据各门学科的发展情况,图书出版情况,并结合使用对象情况,继续逐级展开,就构成了详表。
⑤复分表●分类法一般将这些共性子目抽出,单独编列成表,供有关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共同使用。
这种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
●通用复分表,又称共同区分表,是一种供主表各大类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通常在类表的前部或后部集中编列。
●专类复分表是一种只限于在某一基本大类或专门领域使用的复分表,一般设置于相应大类之下。
(2)标记符号●标记符号通常是数字、字母、或数字加字母的形式。
只用一种符号的标记称为单纯标记,它又可以分为单纯数字制和单纯字母制。
①顺序制●顺序制是采用若干字母或数字连续编号的方法,配号时不管类目的等级,只按类目排列顺序分配号码的标记制度。
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②层累制●层累制又称为小数制,用类号的位数来反映类目的级别及其关系。
如《中图法》●混合制是把分类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层累制,一部分采用数序制,两部分结合组成一部分类法。
如《科图法》④分面制●分面制也称为分段标记制,是用若干段符号的组合来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记制度,它能显示类目的组配结构。
如《冒号分类法》(3)注释●注释是对分类法的编制、类目的含义、使用操作等所做的说明。
注释可包括编制说明、大类说明、类目注释。
(4)索引●类目索引以类目名称为标题按字顺排列,并附以相对应的类号,用以帮助使用者尽快从自然语言角度找到类目,它是利用分类表的辅助工具,通常是以检字表的形式附在分类表的后面或者单独成册。
索引又可分为直接索引和相关索引两类。
①直接索引●直接索引是将分类表中的类目(也可包括一些重要的注释和实例),按照—定的字顺次序排列起来,并在每个类目的后面标明它的号码。
②相关索引●相关索引除了将分类表中的类目、注释、实例等归纳成标题,按字顺排列外,还采用一些综合方法,将许多与这个标题有关的类目也集中在一起,以便从—个主题去研究和寻找各个有关类目。
第5章主题组织1.主题组织●主题组织是按照信息对象等所反映的主题特征的异同,用接近自然语言的这些语词能表达宽泛程度各异的概念语词和语词符号标识这些特征,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概念词间关系,并将概念语词、语词符号按音、形顺序排列来组织信息,以便提供一种易用的面向具体事实、概念的检索途径的信息组织方法和活动。
●主题词是用于描述、存贮、检索信息主题的受控词汇,是主题表中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最基本词汇单元。
●主题词分为单元词、标题词、关键词和叙词,标题词是先组式语言,即在主题标引前,其概念已组配好;单元词和叙词是后组式的语言,即只在正式标引式才将概念加以组配,显然它的适用能力比先组式语言强;而关键词是不受控制的语词,是一种接近自然语言的一种主题语言。
3.标题词(1)概念●指经过规范化处理的,用来标引文献的词或词组,通常为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
(2)标题词的参照系统●标题的语义参照是标题法揭示标题之间的语义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有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一般参照。
●单纯参照是反映同义关系的参照,一般用“见(see)”、“见自(see from)”来显示等同关系。
●相关参照是指两个具有等级或者相关关系而又是正式使用的标题词之间的参照,用“参见(see also)”、“参见自(see also from)”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