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
系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内涵实证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系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内涵实证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0861338bd63186bdebbcc1.png)
系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内涵实证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杨学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如何通过品牌培育并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运用系统性品牌思维,开展以“品质、品格、品味”为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项目现场观察和国内其它多个相似项目的考察,并结合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禀赋优势、存在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威胁,从“组织建设、产权改革、经营激励、强化品牌、拓宽产业链、改善营销”等六个维度,给出系统提升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与辐射能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9)10-0074-04第2019年第10期(总第518期)商业经济No.10,2019Total No.518[作者简介]杨学明(1970-),福建福州人,硕士,高级技师,讲师,研究方向:科学评价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福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全市政府系统专项调研课题:系统提升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与辐射能力研究(榕政办[2019]64号)。
一、相关概念厘清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是指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1]。
对历史文化街区最早立法保护的是法国,该国于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100处;日本于1975年修订的《文化财产保存法》,现在日本有国家级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统建处;中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并于2014年认定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
品牌。
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2dc82b0722192e4536f642.png)
因晋永嘉年间(307-312年)“永嘉之乱,八姓入闽”,中原的衣冠士族黄姓一支避乱到 福建,落户在巷内而得名。历史上,黄巷多为儒林学士所居,从唐朝到明朝先后有黄璞、户部 尚书林绅、侍郎萨琦、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弻、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
寿棋等居住于此。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坊巷名人
白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 曾宗彦:“近代陆军之父”
福州市三坊七巷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张经故居 3.何振岱故居 5.光禄吟台 7胡也频故居 2.黄任故居 4.琼河七桥 6.程家小院 8.高爷庙 雕塑、沿街商铺、藏馆 1.秦南书院(陈氏祠堂) 3.王有龄故居 5.永和鱼丸 7.禅怡会所(木刻艺术) 9.汪氏宗祠 11.宗陶斋(名人名家书画展) 13.文儒九号会馆 15.陈季良故居 17.鼎鼎肉松店 19.周哲文艺术馆 21.福来茶馆 23.米家船 25.青莲阁 27.老当铺(三坊七巷美术馆) 29.安泰河 31.荣宝欧洲古董 2.绥安会馆 4.木金肉丸 6.同利肉蒸老店 8.福州动漫体验馆 10.福州雕刻艺术馆(寿山石名家作品展) 12.寿山石大师作坊(陈氏祠堂) 14.陈宝琛故居 16.立日有肉松店 18.时光书吧 20.福州东方书画社 22.聚成堂 24.志义漆艺艺术馆、田黄馆 26.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 28.瑞莱春堂 30.老佛殿 32.三坊七巷建设成果展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8441669b6648d7c1c74653.png)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布老虎发表于 2005-12-9 10:49:00“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旧城区的南部,西起今天的杨桥路,东到乌山西麓的道山路;北起今天的八一七北路,南至今天的通湖路。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的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它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游其间,不由让人想起“绿筠书屋忆家光,祭酒曾名宋旧坊”的名句。
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
在近代中国,还没在哪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家冰心,以及张经、甘国宝、陈宝琛、林白水、庐隐等一大批民族精英,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
今天的三坊七巷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三坊七巷展现了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有效保护与创造性的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有着“后街三坊朝七巷”的美誉。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当政时,在原有的子城外用钱纹砖环筑罗城。
罗城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三坊七巷成为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改建和扩建,成为许多达官贵人聚居生活的街坊。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街坊格局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我国街坊历史的活化石。
有专家认为,它堪与周庄、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历史价值相媲美。
三坊七巷的建筑布局继承了中国封建城市布局规整周正的传统。
它的平面呈棋盘状,街巷四通八达,无所阻隔,连成一片。
现存的200多座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江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闽中建筑的地方特色。
笔者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
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
![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bb70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a.png)
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第一篇: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百年南后街是一条文化浓厚的街市,建议应把百年老字号要用心扶持,使之发扬光大近日多次在早晚时间逛三坊七巷,发现热闹了许多,有民俗的木画漆器、寿山石等福州传统的文化品牌。
因此笔者建议,要扩大三坊七巷范围。
北起三角井,南到澳门路,这样约有7公里长。
从杨桥路到三角井可办美食街。
福州三坊七巷改造,应集文物保护和商贸旅游、文化、古玩、娱乐为一体高标准的文物建筑保护区。
三坊七巷,东以南大街为界,西至通湖路,南起安寿河沿,北至杨桥巷,这里虽然是名人街,但也是福州重要的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非常繁华,有供应家庭日用饮食所需的米店、菜行、油行、酒店、酱油(吓油、鼓油、调味小菜)店,南北京果(食杂店,还有独具风味的福州小吃,象征着福州文化民俗小吃,尤其锅边糊摊,蛎饼,线面店,供应日常生活的家具店,桶石店,竹器店,苏广店(专营布匹,针线,纸花等)皮箱,皮枕店,估衣铺等。
其中衣锦坊的水流湾,更是专业的家具店,南后街还是一条文化浓厚的街市)如一对对联曾写到“三坊七巷、文化民俗”用对联来说明三坊七巷以文化民俗为主来赞美它的繁华,赞美他的内涵,古玩街、经营古玩,字画,有书坊,其中宫巷,“吴玉田”到书坊最有名,还有文儒坊的陈仁权刻碑,有古旧书店十多家,如“西午经阁,六一居”,裱褙店,如“青莲阁”“二宜轩”“米家船”还有花灯、灯笼,在南后街还有福州特产,工艺品店,如脱胎器店,生产经营各种福州工艺品,如脱胎瓶,盘,盒等,还有木画,亭台,木阁,鱼、鸟、水,松鹤等,层次高明,还有木雕。
石雕石柱,寿山石,另还有寿衣具店(棺材店),甚至还有当铺,店,钱庄,可谓360行,应有尽有,杨桥巷的皮箱漆器最为出名,沈绍安一老铺,以油加工为业,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碑之类的小商品,例外福州皮箱以实用耐久著称,往往用了三代,还没有坏,成为福州人的传家之宝。
张祖仁说南后街到元宵节最为热闹,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古诗云“元宵灯火伸放,塔,车马如潮南后街”生动地塑造了当时热闹的场面,这里有许多花灯,用料有低绢,纱、绸、玻璃等,不一而足,这些花灯,玲珑剔透,光彩绚丽,为节日的气氛增添了乐趣。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715bd17fd5360cbb1adb74.png)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cerch084Vol.16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快速推进,高楼建设、街道拓宽、旧城改造、拆迁,这是时下每一座城镇都面临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历史古迹遭受破坏,很多都是毁灭性的。
这些历史古迹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如果保护、运用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城市文明继往开来地传承下去,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典型代表。
1 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简述翻阅相关史料可知,“三坊七巷”起始建于晋朝,历经朝代更替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直至明清时期,“三坊七巷”到了鼎盛发展时期。
今天说的福州的“三坊七巷”指的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由北向南顺序排列,“七巷”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有着浓郁的福州历史文化气息,是福州文化传承的缩影,历史上有超过70位名人在这里生活过,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街巷格局,有着唐宋坊巷格局的基础,还有着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美誉,同时也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其蕴含的独物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如福州独特的戏剧曲艺形式、民俗文化、传统商业、人文精神,组成并展现出“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2.1 城镇化给坊巷布局的造成破坏“三坊七巷”的原来巷坊布局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遭到空前改变与破坏。
例如,杨桥巷和吉庇巷沿线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现在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适应了现代汽车往来穿梭,但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衣锦坊往北的一片区域由于旧城改造,原有老宅也被拆除,如果坐上直升机在福州上空转一圈,就会发现“三坊七巷”的古街区像被切割了一角。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57e09b227916888586d714.png)
•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 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 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 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 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 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 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 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 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 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 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 的集大成者。涤环板上是浅 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 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 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 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周边建筑特色
2020/3/26
• 马鞍墙
2020/3/26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 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 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 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 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 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 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 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 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 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 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 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 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 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 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 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 风貌。
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基地调研报告
目录|Contents
一
实地分析
1
三坊七巷
2
基地实况
二 案例分析
1
苏州博物馆
2
宁波博物馆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基地周边交通
基地位于三坊七巷七坊之一的衣锦坊之中,西临洪家大院以及闵山巷, 东临南后街,占地约一万平。
• 5.洪家小院
• 洪家小院位于衣锦坊闽山巷2号,这座宅院原 是福州近代赫赫有名的工商业巨贾尤恒盛家族 的产业。”。闽山巷2号宅院原为尤氏家族的产 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尤氏家族衰败后,闽 山巷2号宅院为洪氏购得。因此,现称之为洪 氏宅院。
福州三坊七巷案例
![福州三坊七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cd862d915f804d2b16c110.png)
三坊七巷地产福州市 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 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 南达吉庇巷、光禄坊; 占地约40公顷,现有 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 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 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 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 安民巷、黄巷、塔巷、宫 巷、吉庇巷。
南后街解读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是福州 米 城内“三坊七巷”中轴。南后街是福州的传统商业街区, 城内“三坊七巷”中轴。南后街是福州的传统商业街区,翻修后的 南后街定位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南后街定位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南后街现今根据老 字号的经营状况选 择了一部分予以恢 复,如瑞来春堂、 “聚成堂”书坊、 福州鱼丸、木金肉 丸、同利燕肉等百 年老字号;同时在 商业业态上,也出 现了星巴克咖啡, 在安泰河的两岸也 将发展餐饮为主的 商业街,为传统的 南后街注入了现代 元素。
主题展馆
三坊七巷中将逐步建设七大主题展馆: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 三坊七巷中将逐步建设七大主题展馆: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当代漆艺博物馆、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当代漆艺博物馆、戏剧戏曲演 艺中心、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楹联博物馆、 艺中心、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楹联博物馆、明清家 具民俗博物馆。 具民俗博物馆。
小结
福州三坊七巷,对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福州三坊七巷,对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被评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百年商埠项目借鉴的地方。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百年商埠项目借鉴的地方。
浅谈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e04087b27284b73f2425036.png)
浅谈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为例摘要:文化遗产不仅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记录着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所以,每一座文化遗产都是弥足珍贵,不容轻视的。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便是保护人类的文明,而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不但是一个增加一个城市魅力的所在,更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底蕴。
而目前在中国,这些物质与精神上的双财富均处于严峻的状态之中,本文就针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个问题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作出一些简要的分析与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三坊七巷引言目前,随着社会与经济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在各地被发现。
人们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上的文化与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业高速的发展,而一个出色的旅游景点,必定要有它的文化底蕴,所以文化遗产,便是人们旅游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与核心。
人流不断,时光荏苒,再坚强的历史也经不起岁月与人群而开始残破蒙尘,福州的三坊七巷便陷入了这种窘境,三坊七巷如今因建筑衰败坍塌,被拔除那些猥琐狰狞的钢筋水泥碉堡而裸露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已是残垣断壁,令人唏嘘不已。
而经过抢救性的修复以后,也依然萎缩成了二坊五巷。
所以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越来越重要,不能让拥有这座文化遗产的福州人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再模糊了她历史的辉煌,我们必须找出有效的补救方法与保护措施,让三坊七巷再次恢复往昔的荣光。
1 福州三坊七巷的介绍三坊七巷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中轴线以西,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
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因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与之相邻的南后街也被誉为“福州的琉璃厂”。
其中拥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159座,其中有林觉民故居、水榭戏台、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林聪彝故居、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数量众多的省级、市级、区级、市级挂牌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古建筑。
项目业态规划汇报
![项目业态规划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b844c5d10a6f524ccbf85b6.png)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 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 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 七条称“巷”。作为三坊七巷中轴的南后街,其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
************************* ******************************
17
1.项目设计原则
************************
**********项目
****************************************************************************** ****************************************************************************** ****************************************************************************** ****************************************************************************** *****
**********项目15来自**********项目
Part 2 项目规划
16
1.项目设计原则
******项目是*****************
**********项目
************* ***************************** ****************************************************
历史街区内部开放空间建设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
![历史街区内部开放空间建设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ba6071b4431b90d6c85c7c2.png)
2010年8月第16卷第3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 naI of^nqi ng T each er s C ol lege(N at u r al Sci ence Edi t ion)A ug.2010V O I.16№.3历史街区内部开放空间建设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徐国良,甘萌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擅要:在旧城改造的背景下,历史街区得到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整地保护历史风貌,但是,历史街区是一个融合了多方面利益需求的区域,内部开放空间的构建同样不可忽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不符合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完整性原则,却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和游客的休憩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对当前历史街区建设中存在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中一处闲置土地为例,提出景观恢复措施,以更好地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饕词:三坊七巷;开放空闯;历史街区中圉分类号:T 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60(2010)03--0101--050引言在旧城改造的进程中,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但历史街区原先的某些功能在新时期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旧城更新时也应该赋予它们与时代相一致的新功能,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历史场景的完整重现,忽略社区居民和游客的实际需要。
所以,本文认为历史街区也应该重视内部开放空间的构建,使历史街区真正融合完整的历史信息,满足当今社区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1开放空间概念及研究尺度1.1开放空间概念开放空间的概念在100多年的发展中,给出的界定涵盖的内容很广泛,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者都从自己的学术需要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尽相同的释义【1]。
1906年英国修编的《开放空间法》最先给出开放空间的定义: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二十分之~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堆放废弃物,或是不利用。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5ceb0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d.png)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第一篇:三坊七巷调研报告福州三坊七巷调研报告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
福州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一、昨天(一)、三坊七巷街名的由来“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二)、三坊七巷的历史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
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古文化的精华。
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叠院。
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
基于游客意向的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文化IP 塑造——以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文化为例
![基于游客意向的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文化IP 塑造——以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文化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bae6e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0.png)
Tourism Overview71基于游客意向的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文化IP 塑造——以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文化为例程 泷引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备受瞩目。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在弘扬城市文化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近年来注重“物质外壳”而忽略内涵和活力的问题在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复兴过程中不断发生,使其活力空间渐渐逼仄。
IP 塑造以其复杂性、互动性、及时性为特点,能够激发历史街区活力,释放名人文化动力势能。
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为案例地,结合数据分析游客对名人文化IP 的打造意向,塑造出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名人文化IP ,这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复兴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IP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缩写,概念随着语境的变化有细微差别。
尹鸿认为“IP ”是具有创意的知识产权。
范天玉则指出“IP ”仅作为知识产权的概念过于狭隘,她认为“IP ”是一种无法被直接消费且拥有特定主题的文化资源。
王爽从传媒业角度解读“IP ”,认为IP 是基于大量粉丝的网络文学、影视剧、游戏的知识版权。
本文中的名人文化IP 指以名人文化为内涵,具有商业价值和高度创意性,旨在助力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的名人形象、名人故事及文创产品。
二、研究设计(一)案例选择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位于福州市中心,形成于晋、唐,辉煌于晚清,是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历史上英杰辈出,在此居住过的杰出名人约有410位,现存故人居约有270座,为现存规模较大、保护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三坊七巷资源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文化空间活力不足;②传统风貌难以活态表现;③文化展示形式死板,缺乏创意;④游客体验感较差。
因此,三坊七巷在研究历史文化街区IP 塑造上具有典型性。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取1.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
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
![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1c02ab0552ea551810a6872d.png)
5 体会
文献综(整理、分类)述是一种方法,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引进新方法和模型的修补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文中逻辑要清晰 体验旅游的背景是体验经济 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旅游、体验旅游内 涵和外延丰富,它们之间联系密切,是未来发展趋势 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愈来愈热 个案研究是进行实证分析的主要途径
摘要
目前国内历史街区在旅游开发上存在模式雷同、体验质量相似 等问题,从旅游体验视角探讨了历史街区旅游复兴的新思路,分析 了历史街区旅游体验要素,提出包含审美怀旧、文化教育、休闲娱 乐、遁世逃避、社交生活和情感升华在内的6E体验模型及各体验 要素营造方法。以福州市三坊七巷旅游发展策划为例,具体阐释了 6E模型在历史街区旅游复兴中的应用,结合体验的层次性、综合性 和场地分析,将整个街区由动到静、由表层到深度体验过渡,依次 划分为南后老街摩尔、温馨休闲之巷、安泰水岸风情和小众定制 名坊四个功能区。应用6E模型解决历史街区旅游功能分区和产品 策划,有益于从文化、社会、经济层面上再造老街区的鲜活面貌,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派恩和吉尔摩依据参与程度和与环境的关系两个维度将体验要素 归纳为4E(图1):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遁世 (Escape)与审美(Estheticism)。
这种划分影响最为深远对一般目的地的普通游客具有普适 性,但就历史街区的特殊旅游价值、体验经济时代下新的 休闲消费观念转变趋势来看, 4E还不能全面涵盖历史街区 旅游者体验要素。本文尝试性提出基于历史街区的旅游体 验6E模型(表1)。
新思路,尝试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协调保护 与发展矛盾、丰富游客体验的目的。
社会实践福州三坊七巷
![社会实践福州三坊七巷](https://img.taocdn.com/s3/m/a6c52d02bb68a98271fefa47.png)
福州市三坊七巷商铺运营情况的调查摘要: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在三坊七巷展开。
活动以着眼现在,展望未来为主题,调查福州三坊七巷的商铺运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加深了解当今商铺经营者的现状,以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懂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实践以参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调研形式开展,时间为六天,预计花费100 元。
关键词:三坊七巷,商铺经营,学生创业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方法(一)实践目的1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商铺的调研,可以充分了解福州的三坊七巷商铺发展形势意义:2对于当今大学必须紧跟时代,理解当今商铺经营者的难处,理解当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难处3通过亲身体会商铺经营者面临挑战,懂得毕业后如何为基层服务4通过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两会精神,深刻领会和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大体的实践步骤在时间前期,我们小组确定实践课题、目的、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坊七巷商铺营情况”的调查问卷(电子和纸质版),并打印纸质问卷。
最后小组分工、讨论实施方案。
在时间中期,我们先开展网上调查,然后到拟去地点实施问卷调查并定期记录实践情况。
在实践后期,我们小组收集、整理、分析材料并我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做出总结,最后撰写实践论文,提交报告。
(三)实践时间及地点安排整个寒假及下学期第一周(2月12-18日)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在三坊七巷开展调研活动,要求调研期间组员每天做好调研日志。
第二周(2月19-22日)各成员返回学校撰写实践报告,并在周三前提交实践报告及附件材料(调查问卷、现场照片、调研日志、心得体会、ppt、考核手册等)二、调查成果(一)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调查形式:书面问卷笔答;问卷实发100分,回收96份,问卷填写完整程度75%。
该调查群体基本属三坊七巷商铺者,但由于受问卷分析人员时间、精力、能力以及问卷填写不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次调查分析只能进行粗略分析。
中国社区博物馆发展管理问题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为例
![中国社区博物馆发展管理问题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92de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a.png)
公共管理139 www.guanliguancha.com 管理观察 ·总第532期1.对景区进行整体的建设开发建议开发景区时,对各展区的开发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应包括展馆的规划、社区的规划,尽可能的保护修复建筑的原始风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中心展区尽量“去现代化”、“去商业化”一些临街的古建筑四周都是现代商店,部分商业活动进驻了省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政府部门在进行整体规划各展区时,能够尽量做到“去现代化”和“去商业化”,尽量保证中心展区的建筑历史风貌被完整保存。
3.建立相关场所,汇集民间艺人在其中进行展示建议开辟专用场所供当地特色民俗艺术家进行民俗艺术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当地的民俗艺术得到宣传,而且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又能使这些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延续。
4.引导居民自发参与保护活动建议政府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居民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到社区博物馆建设中来。
例如:可设展区让居民展示自家的传统收藏及文化遗产,可鼓励原住民担任讲解员为游客们讲解坊巷生活和历史文化等。
5.完善居民住宅基本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地走访时发现,三坊七巷部分原住民在保护区修复后迁回,部分居住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建议三坊七巷社区促进会等社区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居民的困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在建设和管理中进一步体现社区博物馆理念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突出人在其中的作用,注重对原住民的人文关怀和社区建设,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和融汇“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并使游客感受到活态的博物馆。
四、结语现阶段我国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仍缺少较为成熟的案例和经验,三坊七巷作为我国首座完整概念上的社区博物馆,它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对其他社区博物馆试点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希望我国的社区博物馆建设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在实践中根据各地实情进行建设和完善,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1]三坊七巷.福州市政府网.(引用日期2012-8-18).[2]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式揭馆.2011年08月24日 18:29(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交费使用。
多模态视角下闽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多模态视角下闽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97e6b455270722182ef733.png)
多模态视角下闽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詹艺娟王小梅(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的代表,承载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结合跨文化传播学相关理论,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从文字模态、图像模态、声音模态三个方面,阐述闽都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多模态闽都文化对外传播三坊七巷—、引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显现,并在交际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不仅仅依靠语言、动作交流,还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多种模态提高交际效率$在信息传递语境下,多种模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建构意义、传递信息。
例如,听广播看似只涉及听觉上的单个模态,其实包音'看只涉及觉模态,包种一一图,这样的多模态话语形态给各国化传带的$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不仅要采用传播,还要 多模态传递各种“信息”,信息的中国化,中国话语的$例,从多模态化对外传播,以为新时期的;化传提的$二、多模态话语分析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学家哈里斯(Z.S.Harris)首次提出话语这一术语,随后国语言的不同话语展,提各种话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发现图像、声音等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地位,语言同等重要,一起意义的构建$这种用觉、听觉、觉等多种觉,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交际的现多模态话语$R.Barthes是多模态话语的一,在《图像的*(1977"中图像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实图像语言共同语的$2090年代起,国际语言学界兴起多模态话语的$其中,Kress&Van Leeuwen(1996, 2001,2003"以Halliday的语法理论为基础,发展图像中心的多模态话语——觉语法,主要解图像、声音、动作等在语篇中的作用叭国引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是李战子教授,她在2003年就介绍了Kress&Leeuwen的图像觉语,并多模态话语应用教了深入,明了多模态在教应用上的重要性$随后,多模态话语吸引了许多,或,或实践其$比如,韦琴红在)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2009)中主要Kress&Van Leeuwen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觉交流基础,图像、情态、构图、颜色、印刷版式等觉交流的各面多模态话语!2";张佐,邢建玉等的《多模态即席话语》(2014)介绍了多模态即席话语:实性!3";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语教》(2015)侯杰的《多模态话语英语教F 》(2014)多模态话语的容及发展!的介绍,媒代中英语教任务特点,描如何应用多模态话语促英语课堂教的全位发展。
福州乡村改造优秀案例
![福州乡村改造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d7d9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f.png)
福州乡村改造优秀案例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批优秀的乡村改造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以下是福州乡村改造的十个优秀案例。
一、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标志性景区,也是福州乡村改造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三坊七巷通过改造和提升,打造成了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街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福州梅山社区福州梅山社区是福州市的一个农村社区,通过乡村改造,梅山社区打造了特色农业产业,如茶叶、草莓等,并引进了农家乐、民宿等农村旅游项目,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福州福马村福马村是福州市的一个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改造,福马村修复了传统建筑,改造了村道、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村落的整体形象。
福马村还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福州江心屿福州江心屿是福州市的一个小岛,通过乡村改造,江心屿打造了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
岛上修复了古建筑、打造了景观步道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福州侯宅村福州侯宅村是福州市的一个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改造,侯宅村打造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特色乡村。
村里修缮了传统建筑,改善了村落环境,发展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产业,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六、福州安仁村福州安仁村是福州市的一个农村村落,通过乡村改造,安仁村打造了以农业观光为主的旅游景区。
村里发展了农业观光、农家乐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七、福州马尾杜宅福州马尾杜宅是福州市的一个历史古村落,通过乡村改造,马尾杜宅修缮了古建筑,改善了村落环境,开展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提升了村落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八、福州长乐湖福州长乐湖是福州市的一个湖泊景区,通过乡村改造,长乐湖打造了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
案例解析-福州、厦门、泉州
![案例解析-福州、厦门、泉州](https://img.taocdn.com/s3/m/d284fc98a0116c175f0e4876.png)
『案例解析』福州、厦门、泉州三地文旅商业地产发展样本解析导读·introduction泉州作为后来者,也在参考和借鉴这些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商业地产。
通过选取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商业发展样本,看三地文旅商业发展值得借鉴之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深化,仅凭物质层面的需求已经难以满足,深挖消费场景的文化内涵,正逐步成为今后的商业常态之一。
文旅商业模式在国内并非首创,已经有一批成功的发展案例在前。
立足国内来看,上海新天地、石库门,成都的宽窄巷子,杭州的河坊街,福州的三坊七巷,无不是将商业与当地的文化内核和旅游资源相融合,走上文旅商业经济业态,而深受消费者和市场赞誉和认可。
而泉州作为后来者,也在参考和借鉴这些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商业地产。
通过选取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商业发展样本,看三地文旅商业发展值得借鉴之处。
全国最文艺的渔村曾厝垵﹀﹀﹀曾厝垵,历史上是一个以养殖、种植、渔业为主的闽南临海小渔村,给外界的形象是‚脏乱差‛。
如今的曾厝垵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成为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村落,2013年吸引400多万游客。
用一个词概括了曾厝垵的转变:‚新商业‛。
业内人士分析道,‚新‛,指有机更新,曾厝垵在尊重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商‛,即协商公治,让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让他们充分发表看法,一同构建美好曾厝垵;‚业‛,即产业转型,它是未来旅游的一种新业态。
业内人士表示,‚有针对性地对一家一户进行创意性‘微改造’,既保护了原生态,又注入了新功能。
这种‘有机更新、社区再造’的方式,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成立了村民业主委员会、商家文创会以及公共议事理事会等社会自治组织,成为政府与商家、村民之间的黏合剂和缓冲带。
同时激活了城市的活力,让闽南滨海风情与开放多元的创意文化在这里交融,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魅力,留住了历史村貌,留住了山水格局,留住了名木古树,也留住了城市的特色与城市软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 study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案例——三坊七巷
北口大门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地产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 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居民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概称。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 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 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 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
业态 三坊七巷的业态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约占50%,还有近 25%的 特产,15%的小吃、餐饮,还有10%的展览馆、书店等 业态布局方面比较有讲究,小吃店穿插在其它业态中, 动中有静,使游客在逛累的同时有歇息的地方 租金 三坊七巷店铺的大小从15-200平左右的不等,以100平 米左右大小的为主15平米的月租金5000元,100多平米 的2-3万元,一楼租金约为二楼的两倍经营模式有租有 售,产权有公也有私有,还有合租、分租等形式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建筑特色
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马鞍墙 、雕饰、建筑门
“三坊七巷” 始建于西晋末年
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 厚砖或土筑的围墙。惟独福州三坊七 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墙体随 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 宅外,状似马鞍。一般两侧对称,墙 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 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窗饰 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 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 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 的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 约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 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 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 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 较大的楼。
位于文儒坊之南。坊内有一 早题巷。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殉 难广州之后,他家人匆忙从南后 街林家大院搬出,便是到早题巷 避难。 一天早晨,有人从门缝塞进 一个物件,其中就有林觉民所书 《与妻书》及其写给父亲的家信, 这些信件日后都成为了珍贵的革 命文物,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 代人。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郎官巷
西接大小水流弯,内河与闽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故在巷子中段24号的二梅书 屋设有天后宫,临街开三门,内有戏台、藻井,木构件雕刻精美。而二梅书屋是清朝进士林 星章的故居。1918年,严复回福州为儿子严叔夏完婚并避冬,好友李厚基特地为其买下郎官
巷两座房子,是严复度过他晚年最后岁月的地方。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详细划分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衣锦坊位于福州市南后街西北部。衣锦坊多深宅大
院。其中建于清初的欧阳花厅是现存较完好的建筑之一,
清光绪十六年古宅被屈臣氏药铺老板欧阳宾重修。 衣锦坊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住宅,其院内水榭 戏台_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三面临水, 下为一个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右侧有一谯楼, 设计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黄巷
因晋永嘉年间(307-312年)“永嘉之乱,八姓入闽”,中原的衣冠士族黄姓一支避乱到 福建,落户在巷内而得名。历史上,黄巷多为儒林学士所居,从唐朝到明朝先后有黄璞、户部 尚书林绅、侍郎萨琦、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弻、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
寿棋等居住于此。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宫巷
明中叶,因有不少人在北京宫中供职,就称宫巷。 巷内现存明代建筑6幢,清代建筑13幢,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深宅大院有10幢,是当今福 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1936年郁达夫任省政府参议,写下对宫巷的第一印象:“走过宫 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像林文忠公的林氏,郑氏,刘氏,沈葆桢家的沈氏, 都住在这里,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文儒坊 光禄坊
与衣锦坊紧邻且平行,文儒坊 以名人聚居而著称。 在文儒坊中保存最好的是62 号清末陈承裘的故居。陈承裘咸 丰二年中进士,其儿孙都很出色, 有“世进士”的美誉。其大儿子 陈宝琛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的老师。陈承袭故居,占地面积 2100平方米,是福州城内三大古 宅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颇有代表 性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
塔巷
旧名修文巷,巷内居民多以风火墙自成院落,木构厅室,天井回廊,是福州古建筑民居 群的典型,且很少改拆,原貌得以基本保持。宋代福建理学先驱、被称为“海滨四先生”之 首的陈襄住在塔巷。另外,在塔巷西口有一处清代建筑,院王麒的故居。严复回福州后也曾在此居住 过。
严 复: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林 旭:“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冰 心:现代著名诗人 陈矩孙:“一二·九”运动组织者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三坊 文儒坊 光禄坊 杨桥巷: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 塔 巷:在郎官巷之南 七巷 黄 巷:在塔巷之南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 宫 巷:在安民巷之南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坊巷名人
白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 曾宗彦:“近代陆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