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精)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2、比拟、
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
3、设问、
作 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业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反问、 5、借代、 6、双关、 7、对照、
谢谢大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巨: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
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
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
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应山 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 农忙的气氛。
知识回顾:
抒情方式

五借+一衬
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 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能?请结合诗句分析。 5、赏析诗中XX联。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法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喻比1.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美丽与温柔。

物形象化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2. 比拟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形象、生动的作用。

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3. 借代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零。

4.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品资料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对偶5.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将此日李商隐《马嵬》)牵牛”(比6. 对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若问闲愁都几贺铸《青玉案》: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一)基础知识储备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⑴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⑷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高考金题再现: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

+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夸张
+ 7.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汉乐府《上邪》夸张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10.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
山园小梅 拟人
+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 反复 + 12.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 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10、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 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
双关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 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 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 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 借代 )
( 白描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6
夸张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
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
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
强烈。
2021/8/17
7
(五)对偶
▪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
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
“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
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
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作者不写自己行船为大风所
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反而写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
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写出了作者对这秀美风光
的喜爱 2021/8/17 ,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28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
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
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
榭”都“一般开”,(2分)暗赞贫贱不移、富
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
2021/8/17
26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 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拟人——把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