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课件57张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
对偶的作用
1.结构对称,形式整齐; 2.节奏鲜明,音节和谐,琅琅上口; 3.高度概括,凝炼集中,富有表现力。
7.叠字
叠字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作用: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②能使诗 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物 特征更生动形象。
叠字举例
•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白头吟》) •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声声慢》) •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课本借代举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代精锐的部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沾巾”代哭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代书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以官职代王昌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代史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代落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代叶,以“红”代花)
比喻的表达效果
1.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 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给读者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文采斐然,更有感染力。
2.比拟
比拟分类
1.拟人:将物比作人。 如: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2.拟物:将人比作物,或 将此物比作彼物。 如:却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将抽象 的愁拟作具体的有重量的 物)
常见借代
22.南冠:囚犯 23.同窗:同学 24.烽烟:战争 25.丝竹:音乐 26.垂髫:小孩 27.伉俪:夫妻 28.三尺:法律 29.膝下:幼儿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为古诗词增添了艺术魅力。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带来的艺术效果。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古诗词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传达抽象的概念,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燕子依人语"中的"燕子依人"就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亲近的意义。

2.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韵律和语言结构的对称。

通过对仗,诗歌可以呈现出流畅和谐的音韵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对仗的一种表现。

3. 迭头迭脑:迭头迭脑是指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古诗词可以将景物描绘得细腻入微,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展示了迭头迭脑的效果。

4. 借代:借代是将一个事物用来代替另一个事物。

通过借代,古诗词可以在简洁的语言中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鸟飞绝"借代了人世的离散和孤寂。

5.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

通过拟人,古诗词可以使事物具有情感和生命力,使诗意更为深远。

例如,"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处,荒烟依旧平楚"中的"寂寞当年萧鼓处,荒烟依旧平楚"通过拟人的手法使景色具有了思绪和情感。

修辞手法是古诗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赋予了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效果。

通过比喻、对仗、迭头迭脑、借代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古诗词得以生动地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意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享受到诗词带来的美的体验。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

首先是比喻,比喻是运用联想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形象和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用“床前明月光”来比喻代表思念的“疑是地上霜”,这种比喻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其次是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亲切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他写道“树木已争春,村径欲下斜”,将树木和村径拟人为争春和有欲望下斜的人,生动地表现出秋夜的寂静和渴望。

夸张是一种夸大表达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京城如画图”,夸张地形容京城的美丽。

对偶是将两个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并置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偶,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和离奇感。

例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写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对偶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平衡和美感。

排比是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诗人可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和层次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他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排比的方式,使诗句更加凝练和有力。

倒装是改变词语或短语的正常语序,以增强修辞效果的一种手法。

通过倒装,诗人可以使句子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通过倒装的方式,增加了句子的紧凑和节奏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修辞手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反复、重读、音律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表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总之,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使作品更具形象、生动和感染力。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借代
用某个事物的特定部分或特征来代替整个事物。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 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流萤”的翅膀代替整个萤火虫,描 绘出秋夜的静谧和美丽。
营造诗歌的氛围
排比
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或词语来强化某种情感或效果。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重复“明月”和“问”字,表现出作者对明 月的痴迷和追求。
详细描述
对比可以通过将两个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诗歌的情感或主题。如杜甫 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02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
比喻
总结词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 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形式,让诗歌更 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美感。
传达情感
表现时代精神
修辞手法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让读者更好 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 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修辞手法也表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的 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为 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花和鸟赋予人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离别 的伤感。
丰富诗歌的意象
象征
通过特定的形象或符号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李清照的《如梦 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以“雨疏风骤”象征生活中的波 折和不顺,表达出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夸张
总结词
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或程度,以突出诗 歌的主题或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6.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7.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5.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二几组概念的区分1.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是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及高山大河等,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三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 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
2、“误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 “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 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 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 居之意。
比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对这场春雨的爱好之情。
课堂练习:
《梅花》
1、“凌寒独自开”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面对寒冷的环境傲
•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 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 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含蓄类1双关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奇妙
•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

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及表现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运用各种手法,诗人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以及相关的表现手法。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诗人能够用一个意象来表达另一个意象,以达到丰富意境的效果。

比如,“月亮如银盘”就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通过将月亮和银盘进行比较,诗人展现了月亮的明亮和纯洁。

2. 拟人拟人是通过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类特征来增加作品生动性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诗人常常将自然景物或抽象概念拟人化,使其具有情感和行为上的特征。

比如,“黄昏时天空低垂着头”中的“天空低垂着头”就是对天空的拟人描写,强调了黄昏时的忧郁和沉重。

3. 对偶对偶是通过运用相对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通过对比或平行安排,诗人能够在诗歌中创造出韵律和和谐的效果。

比如,“春风柔,春日暖”中的对偶结构使诗句更加流畅和鲜活。

4. 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的句式、词语或结构来强调修辞效果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通过排比,诗人能够创造出一种节奏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比如,“我爱你的温柔,我爱你的坚强,我爱你的笑容”就是一种排比句式,突出了作者对某人的多个方面的喜爱。

5. 比拟比拟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诗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评价或感受。

通过比拟,诗人可以借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描绘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便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比如,“她如同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就是一种比拟的表达方式,通过将她和清晨的阳光进行比较,传达了她的美丽和温暖。

总结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诗人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进行选择,并注意手法的合理运用,以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诗人能够创作出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诗歌作品。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高中版)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高中版)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高中版)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

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虚实结合。

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3.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

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4种诗词修辞手法,有解释,有示例

24种诗词修辞手法,有解释,有示例

24种诗词修辞手法,有解释,有示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

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诗人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词中运用高超的修辞手法,让诗词更生动,学会了这些修辞手法,你也会写诗词了!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完整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完整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三、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使诗句富有感情、形象生动。

下面将罗列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供参考使用。

1.比喻比喻是通过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在某种联系上的相似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是个狮子般的英勇”。

2.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

例如:“太阳笑了笑”。

3.借代借代是替代某个事物以减少冗余的修辞手法。

例如:“杯中之物”代指酒。

4.比照比照是通过与另一事物的对比,突出所表达的感受或形象。

例如:“她如蒲公英般飞舞”。

5.排比排比是将相同的结构或语法进行重复,以增强语言的力量和节奏感。

例如:“你是风,我是雨,你是春天,我是夏天”。

6.反问反问是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目的是加强表达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难道我不值得你的关心吗?”7.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来平衡语言的修辞手法。

例如:“情深缘浅,意暖情寒”。

8.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表达的效果,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

例如:“眼泪如江河般汹涌”。

9.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例如:“你像春天的花朵,我如秋天的枫叶”。

10.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通过描写身边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例如:“在这寂静的夜晚,我和月亮交谈”。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完整)古诗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完整)古诗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中考题型: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

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

虚实结合。

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3。

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

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修辞手法

诗歌修辞手法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 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襟,指胸怀、心怀。③屦:jù: 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④仍:又。 ⑤ 值:恰逢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定林
[宋]王安石 •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 明确: •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 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3 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 “华年”。
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 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35: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 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 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 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 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 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请作赏析(4分)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 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 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 软缎在波动;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并且产生共鸣和感受。

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揭示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杜甫将月和故乡进行了比喻,以此表达思乡之情。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行为和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和生动。

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可以突显事物的特征和意义。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彼倚楼前杨柳垂,此罗衣带柘枝持。

彼说琵琶与弦急,此说那弦怀素志。

”在这里,白居易将杨柳和衣带、琵琶和弦进行了拟人化,以此来描绘出琵琶曲的悲壮和弦外之音。

3. 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与所指事物有关联的词语来代替该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内容。

借代常常运用于描写抽象的概念或无法直接表达的事物。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李白用“明月光”代替了月亮,用“地上霜”代替了月光的倒映,以此来表达静夜的清幽和寂寥。

4. 手法反复:手法反复是指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型,以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杜牧反复使用了“秋”、“冷”和“凉”,使诗歌中浸透着秋夜的寂凉和美丽。

以上仅仅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部分,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深意和美妙。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也可以在自己写作中运用和发展这些修辞手法,让诗歌笔墨更加灵动和细腻。

2020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终极总结

2020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终极总结

2020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古诗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别有哪些呢

古诗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别有哪些呢

古诗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分别有哪些呢(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的有内涵,读起来更加的通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欢迎参考阅读!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11.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一种事物来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者道理说得更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的三种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似、若、犹、像、等。

暗喻将被喻体说成是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化为、当作等。

借喻即是喻体代被喻体。

2、比拟比拟是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的修辞方法。

比拟有拟人法和拟物法两种。

如《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在两个星座之间来回,具有人的恋情和动作,这是拟人法。

如《游金山寺》:“飞焰照山栖鸟惊。

”将火光当作会飞的东西来写,这是拟物法。

3、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有夸大法和缩小法两种。

夸张要做到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4.排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来表达情意的修辞方法。

5.对偶对偶是一种把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与相似,意思有联系的两个句子或者词组成双作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方法。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反复反复是一种为了强调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

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设问是一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方法。

8.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如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分析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分析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分析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所产生的效果。

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形式,使诗歌具有更加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比如,诗歌中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明月光”被比喻为“地上霜”,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夜晚思念故乡的心情。

比喻手法使诗歌更具形象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其次,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流萤”被拟人化,使其具有了“扑”的动作,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形象感。

此外,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和形象,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如,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一岁一枯荣”夸张了草的生命力,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具磅礴的气势和感人的效果。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其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修饰诗歌,更是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需要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与修辞手法相对应的是修辞效果,即修辞手法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修辞效果是诗歌中的一种审美效果,它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感人。

比如,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诗歌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储备
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
⑴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 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
更突出、更鲜明。

⑷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⑸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 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 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 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 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 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
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
高考金题再现:
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2分)
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什么修辞手法?(2分)
3、(08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相思) 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

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元代高利贷盛行,利本相等。

这支小令的“少债”一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2、阅读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4分)
3、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