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PPT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7.修辞手法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7.修辞手法

【方法点拨】赏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赏析示例】
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来描写
借用相关事物 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 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征人怨 柳中庸
借 终岁不闻丝竹声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为一体 答案:①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随堂检测】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是为人称 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②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承上启下 强调层次感 (1分) ③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一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1分) ③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一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②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
柳永、李清照等
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离愁别绪,风 格婉约柔美,情感细腻动人。
2024/1/24
17
其他著名诗人词人简介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04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作品风格平易 近人,语言通俗易懂,多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2024/1/24
元稹
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 白”,作品多涉及爱情和人生
王维、孟浩然等
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 新自然,具有恬静、淡雅之美。
2024/1/24
16
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词人及其作品风格
苏轼
作品风格豪放、开阔,既有对人 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热 爱和赞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
的精神境界。
辛弃疾
作品风格激昂、慷慨,多抒发爱 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具有
学生3
3
我觉得《长恨歌》是一首非常美的长诗,通过讲 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世 的辉煌和衰落。
2024/1/24
24
讨论如何将古诗词鉴赏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古诗词的学习 和讨论,通过深入了解背景、意境和 表达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尝试创作古诗词,通过实践锻炼自己 的诗词创作能力,更深入地体会古诗 词的魅力和内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 鉴赏方法与技巧 • 经典古诗词解读 • 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探讨 • 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 • 互动环节: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2
01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课件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课件

点明使用 效果
比喻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诗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妙用。
比喻:“如眉”,以眉喻月,形象地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 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 溪水之清澈明静;亦衬托出月光的明洁。
对比、衬托、象征、抑扬、渲染、联想想象
铺垫、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
篇章结构 志、以景结情、线索、顺序、详略、起承转合、 以小见大、总分得当。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制陶者辛劳却屋无 片瓦与富贵者不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深刻地揭露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 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
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 )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偶 )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反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比拟】
• 含义: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
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读 者想象,增强感染力。
• 例句赏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
【双关】
• 1. 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 境遇。
• 2. 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 【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比喻】
• 明喻 •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恰似、如、犹如、仿佛...... • 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 隐喻 •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
喻词。 • 借喻 •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
【设问】
• 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 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 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设问】
• 例句赏析: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古诗词中的巧妙用典(用典的作用与形式)PPT课件

古诗词中的巧妙用典(用典的作用与形式)PPT课件

8
.
再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句,“鸡黍”即为用典。语出《论 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说子路随孔子出 行楚国而落了后,遇见一位荷蓧(diào)丈 人,子路非常恭敬地向老人询问,老人就留 子路住宿,且“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就用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借这个 典故写出了主人的款款深情和客人感激欣喜 之情,十分自然贴切。
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
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
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更为著名的
《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古诗词中的巧妙用典
1
.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 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 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 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 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 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 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 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 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 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 背,掷地有声的效果。
7
.
二、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 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1、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 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课件(10张)

古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课件(10张)
比兴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描绘事物,使诗歌更加生 动形象。比喻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而象征则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比兴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含蓄地表达 情感,还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比兴手法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比兴手法发展的高峰期。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善用比兴手法,如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也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如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比兴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明代诗人袁宏道、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等 都对比兴手法有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如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01 02
含蓄表达情感
比兴手法可以帮助诗人含蓄地表达情感,避免了直接抒情可能带来的直 白和肤浅。通过比喻和象征,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和事物中 ,使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
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比兴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通过比喻和象征,诗 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艺术传承
比兴手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 要遗产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文学艺术 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跨文化交流
比兴手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 达方式,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与世 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
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05 总结与展望
比兴手法的总结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 感、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ppt

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ppt
古 诗 鉴 赏 之 修 辞 手 法
01、比兴
02、比喻
03、比拟

04、对偶 05、对比

06、用典

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9、叠字
10、互文
11、反问 设问
12、反语
一、比喻
1、概念(定义):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成另 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手法。 2、作用(效果):诗词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 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3、实例:“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 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 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 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江南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 “(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 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 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 歌而不见人。
互文举例
•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 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 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 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
它描写了一位沉浸在爱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喜欢上了一 个人,可无法确定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既有希望, 又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 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而这句“道是无晴却 有晴”语带双关,表面上的意思是说天气,而实际上则表 达了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迷茫。既体现了少女娇羞的天真, 也写出了感情起伏的猜测。

古诗词技法赏析++修辞手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古诗词技法赏析++修辞手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似无晴却有晴。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似无晴却有晴。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作用: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例:(难)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偷开门户又翻书”。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开门户”“翻书”等系 列动作是人才有的,将南风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 了南风吹过事物的状态,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 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水比作珍珠,把月 亮比作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露珠和月亮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喜悦、热爱的心情.。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请具体分 析其作用。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将潭面 比作未磨过的镜子; 生动形象表达了洞庭湖水明亮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比拟
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 把物当人来写的拟人,还包括把人当物来写的拟物。
例:(易)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优选PPT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优选PPT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 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江苏卷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何变化?(4分)
感情有何变化?(4分)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越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而致之于阙下。”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