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修辞

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韵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双关的作用是意在言外,含蓄蕴藉,风趣活泼。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如《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8、通感: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

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其作用是想象丰富,化虚为实,强化意境,富有情趣美,造成鲜明而富有意味的艺术形象。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9、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简练含蓄,突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反问:无疑而问或明知故问。这种修辞方法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用问话形式表达出来。它的使用可以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杜甫《吹笛》:“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尾联道出全诗主旨,其中结句以反问收束,我如何能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把诗人客居异乡不能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愁悲之情表现出来了,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项羽失败的历史之必然。

11、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元人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12、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3、反复: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15、回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也叫回文。回环有严式和款式两种类型。严式回环顺读倒读皆成文,前后两项词语完全相同。宽式“回环”相对而言有较大的自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减少或变换词语。回环运用得当,能使语言音韵和谐,回环往复,别有一番风味。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的“期”和“巴山夜雨”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