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

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 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 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 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 的修辞 方 法。 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案:首句运用比喻方法, 把水比作是眼 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 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 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 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 友的美好祝愿。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 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 人具体内容,1分)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 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句、五六句 对偶。
▪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六)排比
作用:
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 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 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一、二两句对偶, 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 说新月 “学”扇。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2008四川卷)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 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 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2.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修辞手法题目的答题步骤。
分析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对比,借代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 比喻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都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目的:学会如何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分析意象或描写 对象的特征来辨认。)
(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 “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风 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
写一到两个。
悯农(李绅)(2009广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5分) 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1分)前者通过“四海无 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 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饿死”的现实对 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2分) 后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 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 的深切同情。 (2分)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修辞手法古代诗歌鉴赏05考点三修辞手法11.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

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

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

离离,排列密集貌。

稗,杂草。

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试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

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

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

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分类
概念
效果
赏析要点
明 喻
一、 暗 比喻 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 丽与温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 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
化平淡为 生动,化 抽象为,2015年高考江苏卷)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选B 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
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运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
紫云比喻端州石砚美丽的石料。 梨花比喻雪花。 千堆雪比喻浪花。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指富豪权贵,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第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美酒。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 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 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

(2)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故选D。

2.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揾,擦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练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宋史.孝宗本家》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 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问: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6分)。
修辞手法鉴赏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曲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蟾宫曲·怀古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 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 江东。 问:曲中“问人间谁是英雄?”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曲词简要 分析(6分)。
答案示例:
答案示例:
①夸张(1分),“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写绝壁上倚天,江水直 下千尺(1分),突出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 景(1分)。
②比喻(1分),“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 比作女子的蛾眉(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山的秀美(1分)。
③拟人(1分),“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写青山似女子 蛾眉不展,凝愁带恨(1分),寄寓了词人内心因时局不堪而生的愁苦 (“无波”对“有节”,“古井”对“秋筠”,且平 仄协调,体现了形式上的结构美和韵律美(1)。 ②比喻(1),把友人比作没有波澜的古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 人淡泊(不为外物左右)的性格特征(1)。把友人比作秋天的竹 子(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坚贞的气节(1)。
练习四: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 竹。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练习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杨柳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①借代。

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

②双关。

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

③对偶。

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④用典。

诗中的“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第23天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杨巨源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

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

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③以点带面。

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错误,这首诗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期盼和平的共同心愿。

没有体现“悲凉”。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颔联“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立马”“望云”“射雕”等,对征人的细节刻画,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秋塞静、晚天晴、秋水美,以具象兴抽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三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
之重。
编辑课件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 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颔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 情夸张到极点。
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析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 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 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 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
诗句说明其妙处。
Ø解析运用这比是喻一来首正情面景描交写融清的溪抒的情清诗澈,,主诗要人描以写“清明溪镜水”色比的喻清 澈,清寄溪寓,诗把人两喜岸清的厌群浊山的比情作怀“。屏诗风人”开,篇人就在描岸写上了行清走溪,的倒本 色给自己以清心的感受;接着二、三联分别运用衬托和比喻 的手映法在来清表溪现之清中溪,水仿色佛的行清走澈在;明最镜后里,;又鸟创在造山了中一穿个梭情,调仿凄 凉的佛清穿寂行环于境绘。画答的题屏时风一里要。找虚准实“相明生镜,”虚“实屏相风融”,的山本清体水, 二要秀结,合美具丽体如诗画句,分给析人比形喻象的编生辑妙课动件处、。身临其境之感。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修辞手法练XXX·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的修辞方法。

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XXX·送XXXXXX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006安徽卷)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点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画“荷”的形象?并作扼要阐发。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炎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损坏了她娇美的面容。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生动风趣。

望洞庭XXX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答:比喻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凸起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

这两句诗设想丰富,比喻得当,色调淡雅,银盘与XXX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XXX光彩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高三语文一轮练习 诗歌鉴赏之修辞

高三语文一轮练习  诗歌鉴赏之修辞

诗歌鉴赏之修辞课后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注]墓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问: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的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春夕酒醒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

本诗为其中年所作。

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问: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近王铚①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问:“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象征…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结合、虚实结合1、比喻定义: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高中阶段掌握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喻词喻体明喻出现像,好像,仿佛,似,犹如..出现暗喻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不出现不出现出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真题讲解《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点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总为浮云能蔽日尘随马去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的现代文化价值观念,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因此,顺应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越来越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问: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达这种依依难舍之情的。在诗人眼中,柳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
问: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满载”两句用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作者不写自己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反而写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写出了作者对这秀美风光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8、你是如何得志DIY手工艺制品的?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2003年,上海市总人口达到1464万人,上海是全国一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1、DIY手工艺市场状况分析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缺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真是满目春光。
修辞手法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自制性手工艺品。自制饰品其实很简单,工艺一点也不复杂。近两年来,由于手机的普及,自制的手机挂坠特别受欢迎。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2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者的愁思。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