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行业背景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伴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随着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集聚效应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长三角”的区域优势愈加突出。由于扬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境内外资本在我市的投资和并购重组空前活跃,为优势产业集聚打造新的舞台。作为扬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企业238家,资产总额162.07亿元,资产规模过亿元的有3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28 家。“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及其延伸产品,加快培育建设LED照明基地;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2、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专业紧紧把握近年电子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子类高技能人才。近年来,随着扬州、江都沿江开发的持续深入,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高学历、高技能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无论在用工的数量,还是人才的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应用电子技术类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加快中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步伐,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此,我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强化制度管理,为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
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坚持中高职人才培养两手抓,以严格规范的实践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具备过硬的技术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并能练就一技之长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具体目标:
①按照“培养、引进、厚待、重用”的原则,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②推进教科研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建立教科研团队。
③结合自身特点,大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另外,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争取寻求突破。
④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不断巩固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专业竞争力。
⑥以“社会培训、开放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专业的辐射作用。
三、建设思路
根据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和扬州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强化能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职业教育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建设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完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强化校外顶岗实习
(4)确保“双证融通”培养
2.课程体系建设
(1)项目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开发项目课程,探讨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过程监控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式,最终探索出适合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确定项目课题、内容及实施方案和目标。
(2)核心课程建设
在确定的核心课程建设中建立相应的团队,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组成团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并同时协助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节等。
3.实验及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扩建一批电子实验实训室,新建创新设计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为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任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4.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高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地方电子行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承担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与西部同类院校合作,为他们培训教师,协助建设实训基地,协助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五、规划资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
抓紧制定《应用电子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制定《理实一体工作室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细则》等制度,规范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2.组织保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领导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坚持专业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技术进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改革专业,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质量,增强专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