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种群的分界线
种群的主要特征
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
这是所有种群都 具备的基本特征
数量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影响因素 影响
因素
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遗传
分布格局
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分布
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种群的密度
定义:指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内生物个体的 数量.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也是种群重要的 参数之一,种数密度是一个变量。 根据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绝对密度 相对密度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种群密度的改变
种群的增长 1.出生率: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的高低与生物在食物链的位 置有关。 2.生育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雌性 个体总数的比值。
生理寿命:生物在最适条件下的最长
种群的减小 的潜在生活期限
生态寿命: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平均 实际生活期限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1.死亡率:指单位时间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值
2.生命表:是记载某一种群或一定数量的同一时 间出生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个体死亡而 逐渐减少的统计表。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 群中所占的比例。其作用是了解发展趋势,预测种 群的兴衰
主要通讯方式之间的比较
通讯
方式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将信号传递给接收者的能力
传播 传递 能否越 范围 速度 过障碍

能否 夜间 使用
中快


大快


大慢


小快


信息的有效性 发号者的代价
消失 给发号 时间 者定位
的能力
传播 耗费
快 易 低到中
快 尚易 高
慢难

快易

被第三 者利用 的风险 程度
暂时 永久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领域
种间领域行为:同种动物的资源需求相同(不同物种之 间的资源利用方式非常百度文库似),排斥其他相同同物种个体 进入,因而占有更多的资源,这种领域行为被称为“种 间领域行为”。
领域的主要特征:
排他性: 伸缩性: 替代性:
领域的生态学意义
隔离作用 调节数量 有利于繁殖 自然选择
竞争的主要方式:
资源利用性竞争 (间接竞争)
相互干涉性竞争(直接竞争)
资源:栖息地、食物、配偶、光、T、水等
竞争可分为: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共同特点
不对称性:各方受竞争影响所 产生的不等同后果
作用:调节种群大小,利用其他资源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比较激烈,资源分布不均,种内竞争还 可分为:
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概论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许多
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 种群生态学研究内容: 种群生物系统的规律 种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种 群与周围环境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种群动态研究(核心内容):
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其 变动范围
性比例:雄性与雌性个体数的比例,影响出生率。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集群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集群
原因:
对栖息地生态因子的共同需要
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 繁殖的结果 被动运送的结果 由于个体之间社会吸引力相互吸引的结果
动物群体的分类: 集会:由环境因素决定 社会:由社会吸引力决定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通讯
根据信息传导途径分类: (1)化学通讯:嗅觉和味觉通路传导信息外激 素(信息素):由动物释放于体外,能引起同种的 其他个体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化学物质 (2)机械通讯:触觉、听觉(包括声音和触压 方面的联系) (3)辐射通讯:由光感受或视觉来完成其通讯 机能
鸟:视、声 哺乳类:嗅、声 昆虫:嗅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拥挤效应:
由于群体中个体数的增加,密度过高时,食物和 空间等资源缺乏,排泄物的毒害以及心理和生理反 应,则会对群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 抑制种群的增长率,则被称为“拥挤效应”。
拥 挤 效 应 图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种内竞争
定义: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 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实例 :
1880年,黑松鸡只分布在马萨诸塞州的马沙文雅 岛。由于数量的减少,致使该鸟只能局限分布在岛 上才能生存。到了1916年,黑松鸡的数量 增加到 2000只左右。但是由于经过一场大火灾、大风和一 个难度的冬天,而且一群短翅鹰飞来捕食黑松鸡。 使得黑松鸡的成鸟数量不足50对。此后,其数量继 续减少,1927年仅有20只,1932年见到最后的1只。 可见,当种数数量少于其临界值时,就地拯救也难 以挽回其种群的绝灭。
高 中 低 低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通讯
通讯的作用:
相互联系 个体识别 减少动物间的格斗和死亡 帮助各个体行为同步化 相互告警 有利于群体的共同行动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领域
定义:动物个体、配偶或家族通常都只是局限活 动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如果这个区域受保卫,不允 许其他动物,通常是同种动物的进入,那么这个区 域空间被称为“领域”。 领域性: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 家域:动力活动区域不受保护,被称为“家域”。 领域:
❖集群
生态学意义:
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共同防御敌害 有利于改变小生境 有利于某些种类提高学习效率 能够促进繁殖
最小种群原则: 集群效应只有在足够数量的个体参与聚群时才能
产生。对于一些集群生活的动物种类,如果数量太 少,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则该动物种群就不能正 常生活甚至生存,即所谓的“最小种群原则”。
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的共同特点:
排他性 社会惰性 权利欲 雌性与雄性动物之间的等级制相互分开 优势个体的利他性
生态学意义:
非争斗性地获得有限资源 调节种群数量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随机分布:某一个体的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 影响,每个个体在种群分布空间内各个位置出现的 机会相等,称为“随机分布”。
争夺竞争 :高密度不能获得足够资源,种群崩溃。 对抗竞争:资源分布不均匀,劣汰优胜。
❖通讯
通讯:是指一个个体释放出一种或几刺激信号,并引 起接收到信号的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可分两类:
分立信号(质量信号) :两种对立状态,没有过渡状态。 分级信号(数量信号):根据强度,频率分若干等级,传
递定量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