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族元素电子排布有规律.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微粒半径大小
1.离子半径呢? 同主族离子 同于同主族原子
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相当于同周期原子
2.同元素粒子半径呢?
练习册P9例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自主迁移2
半径:Fe>Fe2+>Fe3+
交流与讨论
查阅周期表,完成表2~5,讨论以下问题 1.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 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稀有气体(0族)元素、A族元素以及 过度金属元素(B族、Ⅷ族元素)原子 外围电子排布各有什么特点?

1~2 4S1~2 3d1~94s1~2 ~ 1~2 5S1~2
~ 1~2 5d 6S1~2 4f1~14~ 1~10 5d 106s 1~2 6S26p1 ~5 6S26p6 2 2
s ns1
2
3d104s1~2 4S24p1 ~5 4S24p6 4d105s1~2 5S25p1 ~5 5S25p6
第4周期,ⅣA族 [Ar]3d104s24p2
4.判断处于第3周期,ⅣA族元素的电子排 布式、原子序数。
[Ne]3s23p2,第14号元素
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试写出该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指出该元素在 周期表中所属周期、族和区。
1s22s22p63s23p63d54s2 第4周期ⅦB族
A.4s24p5
B.3d54s1
第4周期ⅦA族 p
第4周期ⅥB族 d
C.4d105s2 第5周期ⅡB族 ds D.5s1 第5周期ⅠA族 s
E.3d74s2
第4周期Ⅷ族 第6周期0族
d p
F.6s26p6
练习
练习册P10:创新拓展2
收获
1.新学 A、0族ns1~np6 过渡元素(B、Ⅷ)族(n-1)d1~10ns1~2 元素分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周期和族的划分

周期和族的划分

2.ns2npX
n 周期 (2+X)A 族
3.(n-1)dXnsY
n 周期(X+Y)B 族
(X+Y≤7) X+Y>7时为n 周期VIII族
4.(n-1)d10nsX
n 周期XB 族
[特别提醒] (1)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只与最外层电 子有关,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不仅 与最外层电子有关,还与次外层甚 至倒数第三层电子有关。 (2)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主族元 素的族序数=最高化合价=最外层 电子数。
A.Mg、B、Si B.Si、Mg、B C.Mg、Si、B D.B、Si、Mg
下列微粒半径依次增大的是C( )
A. Na+、Mg2+、Al3+、F- B.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 的递增 C.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 递增 D.P、S、S2-、Cl-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Na+<Mg2+<Al3+<O2-
达标检测:1、BD 2、B 3、B 4、BD 5、B 6、C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Ar]3d54s2 1s22s22p63s23p63d54s2
锰 Mn
第四周期第ⅦB族
4.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 期、ⅥA族。试写出该元素的基态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元素名称、符 号和原子序数。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4 [Kr]4d105s25p4 碲 Te 52
ⅢA~零族 ns2np1~6 多为非金属
ⅢB~Ⅷ (n-1)d1~9ns2 过渡元素
Ⅰ族B、ⅡB族(n-1)d10ns1~ 过渡元素
2
镧系和锕系
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电子排布有规律

主族元素电子排布有规律

主族元素电子排布有规律,比如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

而副族元素电子排布无规律,最外层一般有一个电子,最多有三个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

表示方法为:第一主族(ⅠA)、第二主族(ⅡA)等等。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负化合价|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表示方法为:第一副族(ⅠB)、第二主族(ⅡB)等等。

0族: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可视其化合价为0,因而叫做0族。

Ⅷ族:元素周期表中第八、九、十3个纵行合起来叫做第Ⅷ族。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简单例子得结构特点:(1)离子得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得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与氖得核外电子排布就是相同得。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得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与氖得核外电子排布就是相同得。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得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N、NH、NH、NH、O、OH、HO、HO、F、HF、Ne、Na、Mg、Al等。

②18电子粒子:SiH、P、PH、S、HS、HS、Cl、HCl、Ar、K、Ca、PH等。

特殊情况:F、HO、CH、CH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得阳离子有:Na、NH、HO等;阴离子有:F、OH、NH; 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得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得原子:H(2)最外层有1个电子得元素:H、 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得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得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C ;就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得元素:O ;就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得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内层电子数一半得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得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得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得元素一定就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得元素可能就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得元素就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得ⅡA、ⅢA族元素得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得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得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得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得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 周期性规律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周期的周期性 规律
02
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
05
族和周期的相 互关系
03
族的周期性规 律
06
元素周期表的 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05 族和周期的相互关系
族和周期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族和周期决定了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物理性质也有影响,如熔点、沸点等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化学活性有影响,如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等 族和周期对元素的生物活性有影响,如毒性、生物利用度等
族和周期在元素分类中的作用
族和周期是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族和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族和周期可以预测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族和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制
主族元素: 位于周期 表左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小于或等 于3
副族元素: 位于周期 表右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大于3
过渡元素: 位于周期 表中部,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 于4
稀有气体 元素:位 于周期表 最右侧,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等于8
镧系元素: 位于周期 表下方, 原子序数 大于57
04 周期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逐渐增大,金 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离能逐渐减小,金属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周期性规律在元素性质中的应用: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解释元素性质的差异,指导 元素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vLvMvOvPv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⑴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 电子粒子:CH4、N3、NH,、NH3、NH4、O2、OH、H, O H3O、F、HF、Ne Na、Mg2、Al 3等。

②18 电子粒子:SiH4、P3、Pli、S2、HS、H2S、Cl 、HCI、Ar、K、Ca2、PH^ 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I^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H3O等;阴离子有:F、OH、NH, ;HS 、CI 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 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U A、川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 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I A、U A 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川A〜%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一、利用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断推断依据: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二、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断(1)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2) 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 可能是第IA族、第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第Ⅷ族元素或氦元素。

(3)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4) 某元素的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 则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若为阳离子, 则位于第四周期。

三、根据0族元素原子序数判断(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 找出与其相近的两个0族元素, 那么该元素就和比其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 求差值定族数①若某元素比与其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 则该元素应位于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第IA族或第ⅡA族。

②若某元素比与其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 则该元素应位于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第ⅦA~第ⅢA族。

③若差值为其他数, 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3) 实例①53号元素由于36<53<54, 则53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54-53=1, 故53号元素位于54号元素左侧第一格, 即第ⅦA族, 故53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ⅦA族。

②88号元素由于86<88<118,则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88-86=2, 所以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第二格, 即第ⅡA族,故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ⅡA族。

【特别提醒】仿照上述推断方法, 若已知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3、11、19、37、55、87), 也能推断出某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所在的周期和族), 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利用“阴上阳下”规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其对应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符合“阴上阳下”规律。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f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价电子构 型是:(n-2)f 0~14ns2,或(n – 2)f 0~14 (n-1)d 0~2ns2,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各有14种元素)。
小结
各区元素特点
包括元素 价电子排布 化学性质 s区 ⅠA、ⅡA族 ns1、ns2 活泼金属 ns2np1~6 p区 ⅢA~ⅦA族 大多为非金属 d区 ⅢB~Ⅷ族 (n-1)d1~9ns1~2 过渡元素 ds区 ⅠB、ⅡB族 (n-1)d10ns1~2 过渡元素 ( f区 镧系和锕系 n-2)f 0~14ns2
2、已知钠元素的I1=496KJ/mol。则Na(g) -e-→Na+(g)时所需的最小能量为 496KJ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与原子失电 子能力有何关系?
第一电离能越小,原子越 容易 失去 电子,金属性越 强 ;第一电离能越大, 难 原子越 失去电子,金属性越 弱 。
探 究 学 习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同周期元素中,VIIA 族元素的原子半 径最大 B、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 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同一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大
Li>Na> K N>C>Be>B
He>Ne>Ar
P>S>Al>Na
课堂练习
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定义, 你能说出什么是第二电离能、 第三电离能......吗?讨论后 回答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 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 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 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叫 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 到I3、I4、I5…… 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个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个规律河北省宣化县第⼀中学栾春武⼀、电⼦排布规律最外层电⼦数为1或2的原⼦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最外层电⼦数是3~8的原⼦⼀定是主族元素的原⼦,且最外层电⼦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序数差为:第⼆、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致。

若原⼦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属性、⾮⾦属性的强弱规律(1)⾦属性(原⼦失电⼦)强弱⽐较①在⾦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或⾮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氧化性越弱,⾦属性越强。

④最⾼价氧化物对应的⽔化物碱性越强,⾦属性越强。

⑤若X + Y n+→ X m+ + Y,则X⽐Y的⾦属性强。

(2)⾮⾦属性(原⼦得电⼦)强弱⽐较①与H2化合越容易,⽓态氢化物越稳定,⾮⾦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还原性越弱,⾮⾦属性越强。

③最⾼价氧化物对应的⽔化物酸性越强,⾮⾦属性越强。

④若X + Y n-→ X m-+Y,则X⽐Y的⾮⾦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些间接的判断⽅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般来说,负极⾦属的⾦属性更强。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一、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二、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 + Y n+→X m+ + Y,则X比Y的金属性强。

(2)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强弱比较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若X + Y n-→X m-+Y,则X比Y的非金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判断方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的金属性更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的周期性
一、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 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 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由于原子结构 上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元素性质上的周 期性变化。
回顾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原子半径 元素主要化合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8 2S22p1 -5 2S22p6
3 8 3S1-2
8 3S23p1 -5 3S23p6
4 18 18 4S1-2 3d1-94s1- 2 3d104s1- 4S24p1 -5 4S24p6 2
5 18 18 5S1-2 4d1-95s1- 2 4d105s1- 5S25p1 -5 5S25p6 2
主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原子核外价电
子 排布 (外围电子) ns1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最低负价
-4 -3 -2 -1
化合价变化 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1
6 32 6S1-2
4f1-14 5d0-2 6S2
32 5d106s1- 6S26p1 -5 6S26p6 2
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 序数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符号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外围 电子 排布
3d1 3d2 3d3 3d5 3d5 3d6 3d7 3d8 3d10 3d10 4s2 4s2 4s2 4s1 4s2 4s2 4s2 4s2 4s1 4s2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族元素电子排布有规律,比如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

而副族元素电子排布无规律,最外层一般有一个电子,最多有三个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

表示方法为:第一主族(ⅠA)、第二主族(ⅡA)等等。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负化合价|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表示方法为:第一副族(ⅠB)、第二主族(ⅡB)等等。

0族: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可视其化合价为0,因而叫做0族。

Ⅷ族:元素周期表中第八、九、十3个纵行合起来叫做第Ⅷ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