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大纲精讲及真题解析(社会工作过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

5.1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

2.受助者

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5.机构与设施

机构与设施是提供社会工作实际服务的场所。它可以是工作场所、学校、医院,也可以是社区、小区服务机构,还可以是专门设置的治疗机构。社会工作者在这些场所内和案主一起工作,以改变案主的行为或解决问题。在这一场所内的设备、环境,构成一种助人的结构、界限、符号意义、规范与路径,与其他场所相区别。

6.自然与社会环境

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虽也关注自然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但更关注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和。社会工作之所以重视社会环境,不仅在于它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工作所借以实现其目标的资源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或由社会环境来提供。

7.社会资源

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制度本身是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资源系统而存在的,同时为帮助案主与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人们还应特别注意借助其他社会资源系统的作用,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社会资本即社会工作借以实现其目标的有效社会资源。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1.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它是一种经过设计的目标导向活动。对于社会工作来说,助人所需要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收集和传递这些资源,社会工作者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递系统,这是社会工作的工具性资源。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积极组织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为受助人服务。

2.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它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一般说来,实施社会工作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1)接触问题

接触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其途径有两种:服务对象的求助和社会工作者的主动发现。

(2)调查和确认问题

调查和确认问题是对所遇到的可能的服务对象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和所遇问题的性质、程度等。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把对方所遇到的困难作为双方合作解决的问题。

(3)分析和诊断

分析和诊断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里包括将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可运用资源相比较,从而把服务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4)提供服务

服务也称对问题的干预,即在制定服务计划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和配置资源,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服务对象的有效支持,使其摆脱困境,满足其需求。

(5)评估

评估是对整个服务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6)终结

3.对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的解析

按照韦伯的理论,可以把社会工作看作社会行动,即它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

助他人的活动。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实际上,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社会工作过程可以用图4-1所示结构来表示。

图4-1社会工作过程示意图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启动这一互动过程,而受助者的反应使这一过程真正开展起来。这是一个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循环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而相互理解与合理的行动是社会工作过程有效运行的深层结构。

4.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为实现其计划改变的目标而和服务对象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情感无涉或中立的专业社会关系。

(1)专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①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目的而建立,是为了社会工作所计划改变的目标而建立;而人际关系可能以自身的满足为目标。

②专业关系的形成不以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利益为前提,而人际关系的建立则可以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③专业关系的形成应当避免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爱好或偏见,而人际关系则涉及较多的个人偏好与主观情绪。

(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征

①目的性。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为专业的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工作者是为了通过这种关系而更好地协助案主和帮助案主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发展案主的潜能。

②以案主利益为本。在专业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③非对称性。在社会工作中,虽然强调平等和民主,但这是就工作态度而言的。而就实际地位而言,社会工作者是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的业务权威,案主是接受帮助的人,二者的地位是非对称的。

④受制约性。专业关系不仅要受到社会工作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的制约,即要经由专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使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且要受到专业的基本价值和伦理守则的制约。

⑤工具性。专业关系和社会工作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建立专业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这便是专业关系的工具性之所指。

⑥短暂性。专业关系的维持具有一定的时限,是一种暂时的工作关系。当案主的问题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