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8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最新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Ⅲ)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Ⅲ)答案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答案1.D 【解析】奥地利的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A 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小球藻,用14C 标记的142CO 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2CO 中的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 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文循环,B 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格里菲思和美国的艾弗里分别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C 项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D 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细胞增殖过程涉及很多生物化学反应,某些过程如DNA 的复制等都会消耗能量,A 错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含有磷元素,B 正确;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受精作用,C 正确;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D 正确。

3.D 【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钠离子浓度的分布与钾离子相反,因此A 、B 、C 错误,D 正确。

4.B 【解析】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 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 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 正确。

5.C 【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食物链上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B 正确;对于以糖类为底物的呼吸作用来说,有氧呼吸的产物是2CO 和2H O ,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或者酒精和2CO ,C 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 ,D 正确。

6.B 【解析】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 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 正确。

(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全国卷I、II、III含答案

(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全国卷I、II、III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最新)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最新)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试题解析1.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

【详解】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

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细胞分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详解】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1。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详解.doc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详解.doc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试题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势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底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此题共 6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达成的是 A. 以豌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响门路的实验 C. 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 D【分析】【剖析】此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达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案例的达成者很清楚。

【详解】以豌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达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响门路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达成的 B 错误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达成的 C 错误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 1965年达成的 D 正确所以选 D。

【点睛】此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达成者。

2.以下对于细胞的构造和生命活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耗费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达 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行逆【答案】 A【分析】【剖析】此题综合考察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

细胞增殖都需要耗费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的方式有三种经过化学物质传达信息、经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达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达信息细胞分化拥有以下几个特色长久性、稳固性和不行逆性、广泛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B.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C.细胞内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D.细胞内K+和Na+浓度与细胞外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的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

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侧负电荷与细胞外侧正电荷形成膜电位,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高,对钠离子通透性低,所以静息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外。

【详解】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A错误;细胞内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C错误;细胞内K+和Na+浓度与细胞外相等,D错误;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B正确,所以选B。

点睛】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外,这种离子浓度分布的不同是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状态和动作电位产生的重要原因。

C.细胞呼吸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细胞呼吸过程中,糖类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基本知识。

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分解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能量释放较多;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产物有乳酸或酒精,能量释放较少。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确实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但并非全部。

细胞呼吸中,糖类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C中的“氧气”不是细胞呼吸的产物,而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物质,因此选C。

改写】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细胞分解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有氧或无氧呼吸来产生能量。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释放,但并非全部。

细胞呼吸中,糖类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物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而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参与物质。

光波的物理信息,不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利用统计方法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生物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生物卷(全解全析)

理科综合生物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生物·全解全析123456B A D B A B1.B 【解析】生物体合成ATP 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些过程都是发生在细胞中的,A 正确;人体中运输氨基酸的物质为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细胞质基质中的tRNA ,前者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后者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 错误;人体内浆细胞是唯一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C 正确;光合作用中合成的[H]是NADPH ,细胞呼吸中合成的[H]是NADH ,D 正确。

3.D 【解析】放入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会失水,而使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加,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时,细胞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曲线a 代表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化情况,A 正确;结合选项A 的分析可确定曲线b 为放入M 溶液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化曲线,在0~10min 内,细胞因失水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这段时间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又因M 物质会进入细胞液,而导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又反过来吸水,而使得细胞液浓度又不断下降,从而表现出自动复原现象,B 、C 正确;在25min 以后,放入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仍有水分子进出,但已达到动态平衡,D 错误。

4.B 【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 ,A 错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的降低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B 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这又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 错误;胰岛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葡萄糖的受体,又有来自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D 错误。

5.A 【解析】生长素和脱落酸作为信息分子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并非直接参与其生命活动,A 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而脱落酸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存在两重性,它只起着抑制作用,B 、C 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合成也不例外,D 正确。

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黄荻清)

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黄荻清)

2018年全国理综卷Ⅲ生物试题评析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黄荻清一、试题结构评析:2018年的全国高考理综Ⅲ生物试题,结构与往年相似,6道单选题加4道必做非选题,两道选做非选题。

分值也没有大的变动。

今年的题干文字、图表信息特别简洁明了。

没有庸长繁赘的叙述。

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答题时间。

并没有出现考前预测的题干阅读量增加的现象。

但学生表述的文字量并没有减少,并且更合理。

突出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概念为基础,原理、应用描述为重点,结合基础数理思维和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试题内容评析:(一)考点覆盖:表中显示,必修一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考查覆盖率增加幅度很大,必修二、必修三内容明显减少。

在选修三考查的胚胎工程,具体内容也大多与细胞生物学有关。

并且把有关遗传的问题部分移到了选三考查。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变化回归到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

从以下对部分试题的具体分析中更能体会这一点。

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必修一、二细胞生物学部分的知识传授和相关能力培养。

夯实了基础和核心,其他部分考得再多再难,也能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难度分析:从上表还可以看出,2108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整体难度不大,特别是选择题,基本是基础题,容易题。

但其基础性并不是简单直接设问,而是联系实际或适当综合拓展,不偏不怪,大多数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直接的判断依据。

选做题第38题没有沿袭去年“难度加大”的特点,但沿袭了选修与必修综合考查的特点,在考查细胞核移植时,考查了细胞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概念和辨析。

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

(三)命题立意: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Ⅲ卷生物试题,充分体现了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精神:从“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2018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最新完整版.doc

2018全国三卷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最新完整版.doc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高一生物雷艳红今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Ⅲ卷,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一、试题结构分析二、题内容分析体而言比较简单选择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考察的方向,出题的方向也都不是太刁钻,第6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

这几个题都是考察必修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信息量过大的题,学生只要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

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结合。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

第2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

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

第4题,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显而易见。

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

第6题,考察的角度比较新颖,但是学生只要知道光是一种“物理信息”就容易了。

所以,总体而言,选择题都很简单,都是必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很容易拿满分。

第29题,是时隔几年回归到“光合作用”的一个题,这是平时复习的重点。

对于光合作用中的基础知识、曲线解读,本题考察的也不难,应该是让学生都能拿一定的分数。

本题考到“类囊体薄膜”,特别是“类”很多学生容易与“内质网”的“内”搞混淆,这是一个考察点。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3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1。

2018年全国III卷理综生物部分(含答案)

2018年全国III卷理综生物部分(含答案)

2018 年全国III 卷理综生物部分1、以下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达成的是A.以碗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响门路的实验C.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D.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以下有关细胞的构造和生命活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耗费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达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行逆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和 Na 的散布特点是A. 细胞外K 和 Na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 和 Na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 浓度高于细胞内,Na 相反D. 细胞外 K 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4、对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表达,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别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同样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摆列在赤道板上5、以下对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品链上传达的能量有一部分经过细胞呼吸消散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能够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拥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检查。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花费者B.黑光灯传达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检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量29.(9 分)回答以下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捉光能的物质散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捉可见光中的(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集体光合速率、呼吸速丰及干物质累积速率之间的关系以下图。

2018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8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1 课标卷Ⅰ理科综合生物卷解读<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知识点分布:选择题1.关蛋白质合成地基础知识;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 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4.免疫调节等;5. 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6.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非选择题29.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11分)30.血糖地调节<10分)31.基因分离定律地验证<12分)32.生态学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地稳定性<6分)选做题<15分)39.泡菜地制作40.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地叙述,正确地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地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地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地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地合成【答案】D【解读】tRNA地一端有三个碱基外露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地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到达核糖体上,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健,合成多肽链.所以A、C错误.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细胞核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因而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地蛋白质类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错.线粒体中不仅具有自己地DNA,而且还有核糖体,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部分蛋白质地合成,所以核糖体具有一定地独立性.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不偏不难,正面考查了有关蛋白质合成地基础知识,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起催化作用地,部分考生可能会误选B.本题主要涉及地知识点是化合物地本质及合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概念及特点.旨在考查考生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知识点地识记及初步分析问题地能力.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地叙述,正确地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答案】C【解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期过程地最大区别是染色体地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中期染色体地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整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移向细胞地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DNA分子数不变,分裂地结果是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与分裂前一样.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是联会地同源染色体被拉到赤道板地两侧并列分布,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地自由组合,分裂地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均减少一半.由于DNA是在间期复制地,在分裂期总数未增加.有丝分裂地前期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地行为,所以A、B、D错.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地重点和难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成为遗传地细胞学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地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十分重要,近几年课标卷中考查较少,今年地试卷重新显示了本部分知识地应有地位.【试题点评】本题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和DNA数目变化规律地内容,考查两种分裂方式地相同点和不同点,考查学生对两种分裂方式地识记和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此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体现地生物学地核心知识点考查,命题角度常规,不偏不怪,只要对知识掌握较牢,能把握问题地本质,可以顺利作答.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地叙述,正确地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地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地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地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地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解读】对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地考查.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地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地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地载体地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地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地效率.题干中已经说明矿质元素地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它需要地矿质元素也只能通过主动运输地方式进行.【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主动运输地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条件及影响因素地识记和理解能力.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地情况,下列叙述错误地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读】对必修3免疫部分地考查,体现了考纲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地地要求.图甲中发生了从RNA到DNA地分子合成过程,但存在干扰因素酶降解RNA,会使部分考生疑惑不解,因为高中生物课是不讲这些地.而后面地信息“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又会让考生联想起课本上地知识,坚定不选A地信心.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那么产生体液免疫是不容置疑地了.丙、丁地区别在于纵轴代表地量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地T细胞,而丁却是HIV病毒地数量.C、D地说法相似,应选其一.C加入药物a 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地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D选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通过逆转录、免疫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地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地能力.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地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地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地是< )A.鹰地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地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读】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地考查.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地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地问题.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地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地个体数量,群落地丰富度包含两方面地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地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地总数量.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地下降未必说明群落地丰富度地下降.<群落地生物丰富度与群落地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地概念)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地,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地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地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地分析能力.6.若用玉M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地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地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读】孟德尔分离定律地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地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地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地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选A.杂交地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地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 : 1或3 :1地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地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地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地本质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地记忆.【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孟德尔实验验证所需要满足地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实验验证所要注意因素分析判断能力.二、非选择题<共39分)29.<11分)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地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地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地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地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地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地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地主要元素是<填“C”、“N”或“O”).<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地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地条件是和.【答案】<1)苏丹Ⅲ<Ⅳ)橘黄<红) <2) O<3)一定地光照适宜地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解读】以种子萌发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地基本知识.但是对知识地要求很低,主要是对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地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第<2)、<3)题思考空间较大,而答案却又较为简单,利于评分地客观公正.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地主题.<1)属于记忆类.<2)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地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 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蒸馏水.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地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地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为什么?应是吸收地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3)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地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地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地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地检测、有机物地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地识记和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地能力.30.<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地载体转运葡萄糖地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地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地运输方式是.<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地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地相应变化是.【答案】<1)胞吐协助扩散<运输) <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地利用,降低血糖难度. <3)是 <4)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解读】<1)题干已经说明“已知这些细胞膜上地载体转运葡萄糖地过程不消耗ATP”,故为协助扩散.<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地激素,其发挥作用地机理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地氧化分解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促进转化为糖原.<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地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由于食物地消化和营养物质地吸收,血糖会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血糖浓度下降,刺激减弱,分泌地胰岛素量也减少,随着胰岛素地不断被分解,胰岛素含量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血糖调节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地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血糖调节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地理解能力及对信息地提取能力.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地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地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地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地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地基因型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地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一个,则:该实验地思路.预期地实验结果及结论.【答案】(1>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写出其中一种即可)(2> 用该白花植株地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白花植株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若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地子代为紫花,与其中地1个组合地杂交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地突变与之为同一对等位基因造成地.【解读】题干中地重要信息已经用蓝色标出.由于8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后代几乎全部还是紫花植株<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说明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BBCCDDEEFFGGHH.科学家从中选育出地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白花品系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植株,因而白花品系也是纯合体,花色由8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有至少5- 6个白花品系,并且与紫花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地差异,又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可能是其中一对为隐性基因,其他全部是显性基因如: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某同学偶然发现地白花植株也是与紫花品系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那么它可能与科学家选育地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某一个白花品系基因型相同,也许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现目地是通过杂交实验进行鉴定.假若该白花植株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一个,则相同基因型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还是白花植株,基因型不同又是仅相差一对等位基因地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为紫花植株.【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地分离定律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地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地设计能力.32.<6分)南方某地地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地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地原因,除了植物地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地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地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地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地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地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答案】<1)次生土壤条件 <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植物地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地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地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解读】<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地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地种子和根系,所以只能是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地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生态系统地空间结构、恢复力稳定性和演替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地理解能力;考查对动物分层地原因地理解和实际问题地分析能力三、选做题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地习题:<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地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地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地目地是.<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地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地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地因素有、和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地消长规律是,原因是:.【答案】<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解读】<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地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地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发酵地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地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地细胞质基质中.<3)都泡菜地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地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地数量.【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地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地判断能力.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阅读如下材料: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地“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地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地T4溶菌酶地第3位地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地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地耐热性.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地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地胚胎移植到兔乙地体内,成功产出兔甲地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地胚胎可在不同个体地体内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地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地受精卵中常用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地工具酶有和.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是,常用农杆菌转化发,农杆菌地作用是.<2)材料乙属于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地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地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地序列发生了改变.<4)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地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地早期胚胎移植到种地、生理状况相同地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地技术.在资料丙地实例中,兔甲称为体,兔乙称为体.【答案】<1)显微注射法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地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2)蛋白质现有蛋白质新蛋白质氨基酸 <3)同供体受体【解读】(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地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地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地作用是将目地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内.<2)资料乙中地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地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地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地蛋白质地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地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地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地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地、生理状态相同地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地技术.在资料丙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地理解和识记能力.2 课标卷Ⅱ生物部分及解读<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辽宁、云南)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1.<2018新课标卷)关于DNA和RNA地叙述,正确地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答案】:C【解读】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B错误;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DNA,核糖体含rRNA和蛋白质,D错误.【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地对核酸基础知识地识记,难度不大.2.<2018新课标卷)关于叶绿素地叙述,错误地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地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地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答案】D【解读】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色素地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地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主要地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色素基本知识地识记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3.<2018新课标卷)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地叙述,错误地是。

2018年生物高考试卷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生物高考试卷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李琪仙一、试题总体评价: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

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2、试题的解析、考点:(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

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解析】A.如高等植物、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相关的细胞器都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李琪仙一、试题总体评价: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

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2、试题的解析、考点:(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

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解析】A.如高等植物、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相关的细胞器都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00分)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6.00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6.00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6.00分)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6.00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6.00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7.(9.00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生物(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生物(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实验题7.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

2018年高考全国三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

2018年高考全国三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

2018年高考全国三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1.本文是关于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的解析和答案。

其中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涉及生物学的多个方面。

2.正确答案为XXX遗传实验是由奥地利的XXX完成的,其他选项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研究工作。

3.正确答案为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4.正确答案为D。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5.正确答案为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乳酸,不是葡萄糖和乳酸。

6.正确答案为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7.(1)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膜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光子。

2) 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减小。

当叶面积系数超过一定值时,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会降低。

这是因为叶面积系数过高会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过多的碳流向呼吸作用,而不是用于干物质的积累。

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需要更低的光照强度才能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

分泌蛋白是一种类型的蛋白质,如胃蛋白酶。

分泌蛋白在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修饰和包装蛋白质。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级结构。

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变性会破坏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使其失去正常的功能和稳定性。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遗传密码的冗余性,即不同的三个碱基可以编码同一个氨基酸。

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卷分析生物: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等能力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高考生物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有利于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全国III卷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了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应用性高考生物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实施,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全国I 卷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效。

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高考生物试题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引导教学回归本质高考要充分发挥引导教学的导引作用,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帮助教学纠偏,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生物雷艳红今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Ⅲ卷,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一、试题结构分析
二、











单选择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考察的方向,出题的方向也都不是太刁钻,第6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

这几个题都是考察必修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信息量过大的题,学生只要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

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结合。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

第2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

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

第4题,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显而易见。

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
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

第6题,考察的角度比较新颖,但是学生只要知道光是一种“物理信息”就容易了。

所以,总体而言,选择题都很简单,都是必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很容易拿满分。

第29题,是时隔几年回归到“光合作用”的一个题,这是平时复习的重点。

对于光合作用中的基础知识、曲线解读,本题考察的也不难,应该是让学生都能拿一定的分数。

本题考到“类囊体薄膜”,特别是“类”很多学生容易与“内质网”的“内”搞混淆,这是一个考察点。

至于第二小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难。

第三小题,学生只要记住“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都低于阳生植物”,那么本题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做出来。

第30题,本题考察到了必修二中的转录、翻译相关的知识,学生要是关注了本节知识也很容易拿分。

第31题,遗传题,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考到了“连锁”的情况,学生得会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与我们课本的知识想比对,才能得出答案。

但只要想通这一点,拿满分就很容易了。

第32题,生态题除第二小题较难,其他两个题都比较简单。

第37题,本题主要考察选修一中“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培养基的灭菌方式,菌落的概念,酵母菌的发酵过程等,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原话。

可以发现的是,这套试题主观题部分空比较少,分值都比较大,注重课本基础,注重对表格数据、曲线的处理,重视生物学基本素养。

三、高考导向
1、立德树人,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1)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深入思考,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高考生物试题对生态学内容的多方位考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文化浸润,提升民族自豪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2、依纲命题,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1)基于必备知识命题,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第2题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综合理解,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引导学生注重对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强知识内容间的综合。

(2)关键能力考查,体现应用性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