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中药理毒理研究技术要求
新药研发的药理毒理研究操作要点
![新药研发的药理毒理研究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897b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9.png)
新药研发的药理毒理研究操作要点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过程,其中药理毒理研究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药理毒理研究旨在评估新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下面是新药研发药理毒理研究操作的要点:1. 研究设计:药理毒理研究的设计需要结合新药的特性和目标受体或途径来确定。
通常,选择代表性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如小鼠、大鼠或灵长类动物。
研究可以采用单剂量实验设计或多剂量实验设计,以评估新药在不同剂量和时间点下的药效和毒性。
2. 剂量选择:根据药物的毒理特性和使用目的,选择适当的剂量范围进行研究。
剂量选择应该能够覆盖预期的疗效和毒性范围,并且应该考虑到药物的生理代谢和排泄特点。
3. 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预期的使用途径,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在给药过程中,应注意给药方法的标准化和避免造成损伤或不必要的痛苦。
4. 药效研究:评估新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是药理毒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药效评估指标包括疾病模型参数、生物标志物变化、行为表现等。
药效研究可以通过动物行为观察、病程进展监测、组织病理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5. 毒性研究:药物的毒性评估是药理毒理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
毒性评估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常见的毒性评估指标包括生化指标、器官指标、组织病理学等。
毒性评估可以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尿液等样本的生化分析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6. 安全性评价:根据药物的毒理数据,对新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评价主要包括安全剂量的确定和安全窗口的确定。
安全剂量是指在该剂量下新药的毒性相对较低,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药效。
安全窗口是指新药在有效剂量下的毒性相对较低。
7. 数据分析与解读:在药理毒理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科学解读。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T 检验等,以确定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药制剂研究的药理毒理技术要求
![药制剂研究的药理毒理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4abe2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5.png)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评估药物 制剂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 助于为药物制剂的研发和上市提 供科学依据。
04
药制剂的药理毒理技术要求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选择
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如大 鼠、小鼠、狗、猴子等,确保动 物来源可靠,健康状况良好,符
合实验要求。
饲养管理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 湿度、光照、通风等,确保动物获 得充足的食物和水,保持动物健康。
致突变研究主要检测药物制剂是 否具有导致基因突变的能力。
致癌研究则是评估药物制剂是否 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通过观察 动物模型的肿瘤发生情况来判断。
致畸性研究则是评估药物制剂对 胚胎发育的影响,观察药物制剂 是否具有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研究是评 估药物制剂对遗传物质、癌症和 胚胎发育影响的毒理学研究。
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 及这些过程的变化规律。
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新药的研发和药品注册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 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同时,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03
药制剂的毒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的概述
急性毒性研究结果可为药物制 剂的剂量设定提供参考。
长期毒性研究
长期毒性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制剂在多次给药后对机体的影响。
研究方法同样采用动物实验,观察动物在长期用药过程中的毒性反应、组织病理学 改变以及生长发育情况。
长期毒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药物制剂的远期毒性,为药物制剂的长期使用提供安 全性依据。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研究
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不良反应与毒性
研究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 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为 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bdb0d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5.png)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11月2日附件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
药学研究主要包括处方药味及其质量、剂型、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
中药新药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特点、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及不同研究阶段的主要目的,开展针对性研究,落实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中药传承与创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前、申请上市许可及上市后研究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基本要求,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对于具体产品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提出的分阶段要求,应根据产品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研究内容。
二、一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新药药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尊重传统经验和临床实践,鼓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新。
(二)符合中药特点及研发规律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及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充分认识中药的复杂性、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研究目的,分阶段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新药的研发质量和效率,促进中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新药研发的思路、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新药研发的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6c79d166c175f0e7cd13754.png)
周 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二ΟΟ六年九月
一、广义中药(传统中药、民族药、 民间药)单体的研发
(一)天然药物单体(Natural pure compound drug)与一般纯化合物
或新化合物不同,是指一类有治疗作用或有益健康的单体,根据单体的
二、广义中药有效部位的研发
(一)广义中药有效部位:应根据原料药的使用历 史或药效成分组研发有效部位。
1. 总提取物:如人参、大蒜。我以为药用乙醇提取物即可,不必
分有效部位。我研究过三七和人参皂苷,我从不认为非皂苷部位
为无效成分,最近新研究结果证明非皂苷部位也有活性。
2. 总提取物简单分离(如大孔树脂,可药用且经处理)即得有 效部位,如黄芪提取物去糖。又如水煮醇沉也非完全落后。
(二) 有效部位研发思路
1.用有效部位单独成药:如三七皂苷形成的 血塞通。 2.用有效部位组成复方,根据古方或验方组 成复方。据我提出的多靶作用机理组成复方。 有效复方的二次开发。 3. 加入和有效部位药效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物 质专利单体的新复方,使复方有专利。
(三)
技术要求
1.有效部位所含化合物要含有多少?这是有 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视情况而定。 2.传统中药或法定药物应从宽要求,不应要 求大白鼠和长毒。 3.增加禁忌症或慎用疾病。 4.有效部位以HPLC测定较好。
2.创新药物思路 (1)发现先导化合物,认真研究作用机理, 组织有活力的专家扩大战果,坚持不懈, 不断申请专利保护,我国这方面教训较多。 (2)提升候选化合物至先导化合物和药物 也有潜力。
(3) 对临床长期应用的单体药物通过结构修饰,形成 更好的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众所周知抗菌素有耐药性,国 际通用做法是推出第一代时就已有研出第二代,同时研发 第三代。抗生素是医院用药的大头。可惜我国此领域很弱。 植物抗菌药黄连素(berberine)在我国已使用近三十年, 无抗药性,近已发表无抗药性的机理,我国应立即加速进 行结构修饰,增加抗菌谱,增加疗效。我希望我国企业家 重视我的建议。
药理毒理批
![药理毒理批](https://img.taocdn.com/s3/m/455670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4.png)
药理毒理批
“药理毒理批”是指对新药进行药理毒理学评价的过程中,专家们对新药的药效、安全性、毒性等方面的评价和讨论。
药理毒理学评价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药物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药理毒理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效学评价: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治疗窗口。
2. 药代动力学评价: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药物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方面的研究,评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副作用评价:研究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便在临床使用时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5.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研究药物在体内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组合使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药理毒理批的目的是确保新药在上市后能为患者提供
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选择。
通过药理毒理学评价,可以发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药物的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药理毒理批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缩短药物上市时间。
新药发现毒理学研究策略与新技术新方法精品文档
![新药发现毒理学研究策略与新技术新方法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e0d03c0b0717fd5370cdc51.png)
由高剂量测试 低剂量测试
基因组转录谱
蛋白质组表达谱 代谢组谱
分子标 志物
分子病 理学
组织芯片 细胞芯片
替代或部分替代以死亡、组织病理学为主的传统毒性指 标体系; 阐明和评价更接近实际条件下暴露剂量对人体 的毒性效应,解决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时的误差。
单一用途逐步向多用途、多领域发展
药物发现阶段的毒理学研究
按基因功能推测药物靶标: 5000-10000个; 与人疾病关联,易成药靶标:3000-5000个。 策略:重点关注毒性来源 一定数量的“dirty”靶标,抑制其功能可能引起毒性 药物靶标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体征及其它异常推测可
能出现的毒性问题 尽可能达到“clean敲除”,药物的其他毒性表现即为
市场
药物发现及研发的全过程
靶标 确认
LO
发现阶段
非临床阶段
CE
临床阶段
I期
II期 III期
投放市场 Ⅳ期
CS
FHD
PD Submission
从药物发现到投放市场,都要对药物进行毒理研究
6-15 年
LO= 先导化合物优化 CS=候选药物选择 PD=产品决策
CE=候选药物评价 FHD=首次用于人 Submission=申报
离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 。
新药发现阶段毒性研究 —基于阶段的策略
新药发现阶段的毒性筛选
策略:采用临床前先导化合物毒性优化筛选系统
(Preclinical Lead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 PLOTs) 能同时进行系列化合物的毒性比较 具有快速短期、动态、灵活、样品消耗量小、成本低 等特点 毒性筛选的结果通过定量结构活性分析可指导系列化 合物的结构改造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c15a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d.png)
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背景和目的中药新药的研发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包括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1.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基础。
应该根据中药的特点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成分的特点。
2.样品采集与贮存: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样品的贮存也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于中药新药质量研究非常重要。
分析方法应该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质控标准: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准。
包括样品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适用性验证和批间一致性验证等。
三、实施方法1.定性分析: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首先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中药的功效成分和活性物质。
可以采用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中药新药的含量和含量变异。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色度法、比色法、光谱法等。
3.药效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要包括药效研究。
可以采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人体试验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果评价1.合理性评价:对中药新药的研究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2.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还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要对中药新药的毒理学特性进行评价,保证中药新药的安全性。
3.临床价值评价:中药新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可以进行临床价值评价。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等方法评价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
五、总结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指导。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3c58a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4.png)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新药研究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中药新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是十分高的,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量控制技术新药的质量对治疗效果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开展有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
该技术需要包括中药鉴定、提取、纯化、分离、活性组分鉴定及指纹图谱等方面。
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技术,确保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对进一步推广让更多人受益十分重要。
二、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技术药效学和药理学是中药新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研究药物的活性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技术对评估新药药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药开发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新药是否具有治疗价值的主要依据。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的化学成分,还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与治疗相关的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表达,以期探明中药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
四、临床试验技术中药新药为了更好地推向市场,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因此,开展严格的临床试验技术,高效可靠地进行试验可视为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上是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方面,新药研究是一个注重技术的科学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其创新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研发探索,以期提高中医药行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化学药品原料药研发的药理毒理技术要求与问题
![化学药品原料药研发的药理毒理技术要求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e725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f.png)
例如 沙丁胺醇: β2受体激动剂- 支气管哮喘
化学药品原料药研发的 药理毒理技术要求与问题
主要内容
一、原料药在新药申报中的地位
重 二、有关药理毒理研究技术要求 点 三、不同类别的要求与问题分析
四、结语
主要内容
一、原料药在新药申报中的地位
二、有关药理毒理研究技术要求 三、不同类别的要求与问题分析 四、结语
原料药研究
立项成立
所有申报后序工作的源头
关注
创新药:原料药结构确认 仿制药:立题背景调研 共同关注: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稳定性研究
化药原料药
结构确证
新药研发的首要工作 - 确认原料药结构/组分
保证药学、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 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例
原料药结构确认? • 创新药
- 新型分子结构 以超分子化合物及其化学理论为基础 与通常经共价键、离子键等结构不同
注册分类1
- 长期毒性结合毒代动力学 - 光学异构体:消旋体与单一异构体比较的药效 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一般为急性毒性), 在其消旋体安全范围较小、已有相关资料可能提 示单一异构体的非预期毒性(与药理作用无关) 明显增加时,还应当根据其临床疗程和剂量、适 应症以及用药人群等因素综合考虑,提供与消旋 体比较的单一异构体重复给药毒性(一般为3个 月以内)或者其他毒理研究资料(如生殖毒性)。
原料药研究重点
原料药本身(或结合制剂) 与原料药相关的特殊研究
- 异构体 - 晶型 - 有关物质…
原料药研究
原料药“显著变化”
生物学或免疫学的效价指标改变- 有效/安 全性
任何一个降解产物超出标准规定- 安全性 性状、物理性质等(如颜色、相分离、再混
悬能力、结块、硬度等)超出标准规定- 有 效/安全性 pH 值超出标准规定 - 有效/安全性
中药新药研发知识大全
![中药新药研发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fafe07b52acfc789ebc940.png)
㈠. 申报资料项目。 ㈡. 申报注册不同类型药物所需的相关资料。 ㈢. 中药新药申报临床与生产的主要程序:
6
申报临床资料
省级药监局 (对资料完整性、规范性审查及现场考察)
CDE(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评)
申报生产资料
记载的;④目录由国家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与发布;⑤不发给新药证书。 ⑫.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要求: ①用于中医证候的方剂(包括治疗中医病证或症状); ②组方符合中医理论,有临床基础、功能主治、以及中医术语表达; ③处方来源、组方合理性、临床应用情况、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由国家
局组织中医专家审评。 ④疗效评价以中医证候为主。 ⑬.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要求: ①.“病”是指现代医学的疾病,“证”是指中医的证候。
5
市场认可情况。 ⑬.文献检索:该品种古代、现代、国内、国外文献检索及综述的撰写。 2.课题筛选:根据课题特点综合分析指标(疗效、毒性、剂型、组方、应用前
景、市场比较等),对初选的几个课题进行筛选,并可请专家论证或咨询。 3.新药研究方案的制订:常规的内容有: ⑪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⑫ 处方来源、组方及方义分析。 ⑬ 研究内容: ① 药学研究:原料药材、剂型、制备工艺、中试、质量标准、制剂稳定性。 ② 药理毒性的研究:药理研究(一般药理、药效学、药动学等);毒理研究(安
2
②.功能以中医专业术语表达,主治以现代医学疾病与中医证候相结合的方式表 达。
2.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达。如急支糖浆(组 方: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等),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功 能: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3.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包括 ⑪.中药和化学药品:如维 C 银翘片(银翘散、Vc、扑尔敏、扑热息痛)。 ⑫.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如咳特灵胶囊(小叶榕干浸膏,马来酸氯苯那敏)。 ⑬.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如复方枇杷糖浆
中药新药不同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不同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8bb7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e.png)
中药新药不同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新药研发包括研究前期、药理学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剂学研究、临床研究等多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下:1.研究前期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研究前期旨在了解中药的活性成分、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应采用先筛选后深入研究的方法,图谋中药研发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在研究前期,药学技术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临床需要导向、分子筛选导向、体外生物学活性筛选导向、系统毒理学评价导向等。
2.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理学研究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的实验来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
药理学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包括药物筛选法、细胞实验法、动物实验法等。
同时,研究中应着重考虑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结构鉴定、定量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3.药物化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化学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活性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优化。
在药物化学研究阶段,应注重对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分析、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
对于新发现活性成分,还需要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和活性验证。
4.药剂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剂学研究是将活性物质制备成适合人体服用的药物剂型的过程。
药剂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包括理化性质分析、载药体系筛选、药物释放特性研究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中药剂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保存条件和质量控制标准。
5.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临床研究是对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关键步骤。
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包括临床试验设计、样本的选择和分组、治疗方法的制定和评估指标的确定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中药新药不同阶段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包括了研究前期的活性物质筛选,药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药物化学研究的分离和合成方法,药剂学研究的理化性质分析和质量控制等,以及临床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这些指导原则的遵守将有助于中药新药的顺利研发和上市。
新药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5b53c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9.png)
新药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药不断涌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新药研发中,毒理学评价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化合物对生物学系统的潜在危害性,并在早期发现问题,从而保障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新药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二章:毒理学评价的定义毒理学评价是指研究和评估化学、药物、生物和其他化合物对生物学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和副作用,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系以及整个生物体。
毒理学评价有三个层次:1.基础毒理评价:用于确定药物或化合物的细胞和组织损伤,并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基础毒性。
2.安全性评价:用于确定化合物的最安全剂量和有效剂量,以及化合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根据基础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评估化合物可能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毒理学评价的步骤1.初步筛选:从众多可能用于新药研发的化合物中,选出具有潜力的异构体、代谢产物、化合物合成关系的衍生物等作为研究对象。
2.基础毒性测试:对物质的潜在毒性进行评估,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基因毒性、生殖毒性等。
3.动物实验:使用小鼠、大鼠、猴等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主要注重评估药物对动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4.临床前安全性评估:进行基于药物和动物试验结果的预测,确定药物的恒定安全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以及预测潜在毒性等,为临床试验做准备。
5.毒理学数据整合:6.毒理学评价:综合评估预测毒性、实际毒性、用药效果等,得出最终的毒理学评价结果。
第四章:毒理学评价的意义毒理学评价起到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这里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探讨:1.保障公众健康。
毒理学评估的预测能力能够帮助制药企业发现和防止可能导致人体损伤的化合物,并找到潜在的副作用。
这是确保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安全的必要条件。
2.促进新药研发。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2fbd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7.png)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及其机制的学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毒理学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评价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时也为药物评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药物毒理学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并非易事。
传统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这不仅成本高昂,时间耗费长,而且还存在伦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药物毒理学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本文将就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
基于细胞的毒理学实验在动物试验不便的情况下,基于细胞的毒理学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细胞进行毒理学试验时,可以精确控制试验条件、快速获得结果,并且各细胞类型的反应情况也不同,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细胞的毒理学实验主要是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等指标来评价毒性。
并且,这种实验还可以采用图像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对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毒性机制。
实验室构建人工微环境除了细胞实验,人工微环境技术也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人工微环境可以通过立体打印、微流控等技术手段构建出微型器官,如口腔、肝脏、心脏等。
这些人工构建的微环境可以拥有生物学环境下的生理响应,从而更好地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反应。
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早期筛选出具有毒性的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可以减少动物实验,从而推动新药的研发。
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药物毒性进行评估的技术。
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等情况,可以预测药物的毒性和药效。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对药物的研究效率,减少动物实验,降低开发成本。
但是,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提是需要丰富的实验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所以需要大量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基于深度学习的毒性评估深度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学习。
新药开发中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新药开发中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c350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a.png)
新药开发中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在药物研发领域,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毒理学则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毒性效应。
药物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一、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药物开发中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药物作用靶点:药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作用靶点,进一步探究药物作用机理,从而指导新药设计和优化。
2、药动学:药动学研究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剂量选择和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可以揭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4、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制约新药研发和使用的重要问题,药理学研究可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依据。
药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药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理,为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在临床前阶段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二、毒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毒理学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毒性评价:毒性评价是药物研发中的必要环节,毒理学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对人体的毒性效应,识别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为药物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2、安全范围确定:毒性评价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安全范围,同时为药物的剂量选择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3、不良反应原因探究:毒理学研究可以探究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和原因,为药物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
4、毒性预测:毒理学研究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水平和潜在毒性,防止不安全的药物进入市场,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
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新药进行全面、严格的毒性评价,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388d1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0.png)
致癌性研究
总结词
致癌性研究旨在评估新药是否具有潜在的致 癌作用。
详细描述
致癌性研究采用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新药对 动物肿瘤发生率的影响,对新药的致癌性进 行评估。同时,还需要对新药的化学结构、 代谢产物以及致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 析。
04
CATALOGUE
安全药理学研究
心血管系统安全性评价
要点一
详细描述
生殖系统安全性评价旨在评估新药对生殖系统的潜在 影响。通过观察新药对性激素水平、生殖器官形态和 功能等指标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新药是否可能引发 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这些数据有助于为临床试验提 供安全依据,保护受试者的生殖健康。
05
CATALOGUE
临床前综合评价与新药申报
数据汇总与分析
汇总药理、毒理、药效学等数据
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 的主要内容
汇报人:
202X-01-06
CATALOGUE
目 录
• 药效学研究 • 药代动力学研究 • 毒理学研究 • 安全药理学研究 • 临床前综合评价与新药申报
01
CATALOGUE
药效学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01
药物作用靶点
确定新药的作用靶点,了解药物 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发挥 治疗作用。
急性毒性研究
总结词
急性毒性研究旨在评估新药在单次给 药后短期内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研究通常采用动物模型,通 过观察给药后动物的行为、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对 新药的毒性进行初步评估。
长期毒性研究
总结词
长期毒性研究旨在评估新药在多次给药 后对生物体的长期毒性作用。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安全性评价是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新药对行为 、认知、运动等功能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 新药对神经系统的潜在风险。这些数据有助 于预测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引发的神经系
新药研发中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审评中心)
![新药研发中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审评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11f62d9f4431b90d6d85c77e.png)
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报送消旋体与单一异构体比较研究 • 属注册分类1中的“新的复方制剂”,需 增加拆方比较研究 • 有的分类尽管不要求试验,但特殊情况 (如辅料改变)建议进行比较研究
• 其它 - 补充申请第6项改变生产工艺,不应导致药用 物质基础的改变,必 要时应比较药效、急毒 - 补充申请第20项完善说明书的安全内容,应提 供毒理研究或文献资料。 - 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需延长用药周期 或增加剂量,应提供药效学和一般毒 性。
化学药品: 以主要药效为例,了解基本思路
可以用文献综述代替药效试验 - 有条件限制
注册分类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 销售的药品,包括:
(1) 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 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3) 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替代的理由-- 制剂完全仿制 如果辅料改动---有效和安全的影响(生物利用 度,毒性)?
- 化药可不进行试验: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剂型:胶囊片剂;大-小针(除注射剂安全试验)
- 给药途径改变,如局部-全身、 肌注-静脉,可能需 进行药代、毒性等试验
- 改变酸根、碱基、特殊剂型的毒性研究依情况定 - 中药局部外用,不含毒性药材,一般可不进行长毒,
但应注意局部刺激、过敏,光敏。如果出现全身毒性、 应考虑长毒
生物制品 药理毒理学研究的 特殊性与考虑要点
生物制品某些特殊的考虑
(1) 多肽、蛋白质大分子物质 (2) 产品结构与活性 (3) 生产的特殊性-不同的制备方法 (4)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5) 种属的特异性与免疫原性 (6) 生物制品无仿制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同药效试验 啮齿类和非啮齿类两种,如大鼠、犬或猴等。 理由充分,一种相关动物
2020/11/3
26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特殊毒性
致癌性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局部耐受性、过敏、 依赖性、免疫毒性 光敏和其它试验等
目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的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措施、保证受试者用药安全
2020/11/3
6
药理毒理在新药研究中的地位
• 为药学研究提供生物学支持 • 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决定进入临床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可考虑免做安全性药理研究的
• 药理作用较明确的局部用药,如皮肤、眼科 (全身分布很少)
• 细胞毒类的药物用于治疗晚期癌症病人 • 生物技术产品,有高特异性结合受体靶点,评
价安全性药理学终点往往作为毒理学或/和药 效学的一部分,可减免。若为创新的治疗类型 的生物技术产品和/或这些产品没有高特异性 受体结合的靶点应考虑做。
评价新药的安全、有效最终在临床
2020/11/3
9
• 药理与毒理
药理通常先于毒理研究 毒理试验设计必须依据药效剂量
2020/11/3
10
二、 技术要求
• 药理试验设计要点 • 毒理试验设计要点
2020/11/3
11
药理试验设计要点
2020/11/3
12
非临床药理学研究涉及的内容
• 主要药效学(含作用机制) • 一般(安全)药理学 • 药代动力学
2020/11/3
22
药理-药代动力学
结果与分析: • 详述方法学 • 提供数学模型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
力学试验中有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试验的 研究结果 • 对出现的矛盾结果,如出现高、中剂量的AUC 重叠;不同动物或不同给药途径的参数相差较 大的结果进行分析 。对临床给药剂量、给药 次数和间隔、给药途径等方案设计提出建议。
2020/11/3
13
药理-主要药效
受试药物 来源:原料、制剂、批号 配制:纯度、含量(效价)、溶媒、终浓度、储存 试验动物 基本情况:来源、种属、品系、合格证、饲养条件 动物情况:体重、性别、数量、 实验环境:饲养和居住条件、温度、光线
试验仪器 基本情况:仪器设备和试剂来源、批号
2020/11/3
2020/11/3
16
药理- 一般药理
一般药理基本要求
目的:侧重观察心血管、呼吸、精神神经系统, 根据药物特点增加有关系统的观察
技术要求:基本同药效研究 剂量设置:参考主要药效剂量 ,一般2-3个剂量 给药途径:拟临床途径或在体研究 动物:尽量使用清醒动物
2020/11/3
17
药理- 一般药理
ICH指南
主要药效学
是否有效 为何有效 (协同、相加)
其它药理作用 发现新用途 毒理研究参考
2020/11/3
量效关系 时效关系 作用机理 毒理研究参考 (组方的必要性)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分布 转化、排泄
体内变化规律 优选给药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 药理毒理研究 (指导与参考)
5
毒理学
全身用药毒性
局部用药毒性
----------------------------------------------------------
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改酸根或碱基
2020/11/3
20
药理-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
• 药代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 主要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药-时曲线下面 积(AUC)、吸收速度(Ka)、最高血药浓度 (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 表观分布容积(V)、总清除率(CLs)、消除 速度(Ke)等
2020/11/3
18
药理-药代动力学
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转运过程 了解不同种属动物之间的差异 解释药效和毒性作用 为毒性试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为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数
评价有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20/11/3
19
药理-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涉及的新药范围
• 创新药 • 新制剂(速、缓、控释制剂) • 改变途径的制剂(可能明显影
• 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特征
• 蛋白结合或药物的相互影响 • 口服制剂 - 生物利用度研究
2020/11/3
21
药理-药代动力学
考虑要点
动物: • 要求啮齿类和非啮齿类两种动物,至少
一种动物与药效、毒性试验一致 •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试验 • 口服给药不宜用兔等食草动物 • 有些情况可考虑使用一种动物
2020/11/3
23
毒理试验
毒理试验设计要点
2020/11/3
24
毒理研究
毒理研究范围
急性(单次给药)毒性 长期(重复给药)毒性 致突变(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致癌性 其它毒性(过敏性、溶血性、光毒性、免疫毒性、
药物依赖性等试验)
2020/11/3
25
毒理研究-共性问题
受试药物
化学药品:原料、制剂 生物制品:制剂 中药:原料、制剂、浸膏
新药研发中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 要求
• 概述 • 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化药)
2020/11/3
2
一、概述
2020/11/3
3
〖 新药评价的核心 〗
安全
有效
质量可控
↑
↑
毒理学
药理学
(临床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
↑ 药学
2020/11/3
4
药理学
一般/安全药理学
有效或高于有效 剂量对主要生理 系统的影响源自14药理-主要药效
试验方案
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给药途径:拟临床途径 给药时间:反映最佳疗效 给药体积:根据不同动物的限量要求 剂量设计:
体内:3个剂量 - 量效关系(最小有效剂量 或者ED50倍数递增)
体外:> 5个剂量 - 量效曲线
2020/11/3
15
药理-主要药效
试验方案
观察指标:针对特点、定量或半定量指标 观察时间:能反映发挥药效的基本过程 试验对照:空白、模型、阳性药、溶媒 试验结果:实测数据 、统计方法 试验结论:客观、真实、专家分析 参考文献:原文、译文
2020/11/3
7
• 药理毒理与其它研究的关系
药理毒理与药学 建立在药学研究的基础上 药学影响因素:纯度、理化特性、剂型等 质量控制:工艺、质控和标准等
2020/11/3
8
• 药理毒理与其它研究的关系
药理毒理与临床 药理毒理研究必须了解拟临床用药情况 为临床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可依临床需要,随时配合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