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建筑高度分析与研究
兰州市城市状况及商圈分析
兰州市城市状况及商圈分析S·W·O·T分析§4.1 S(优势)瑞德摩尔项目符合兰州市的整体城市规划,兰州市政府目前已提出市区东扩的整体构想,将市区以东的榆中县与平开发区纳入兰州市区,未来兰州城东将激增50万人口,将大大提升城东的购买力,瑞德摩尔作为兰州市商委2005年重点规划的建设项目,坐落兰州城东门户,是兰州市中心以东唯一以零售为主的大型购物中心。
瑞德摩尔德前身兰新市场在兰州市妇孺皆知,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紧邻西北著名的七大市场,周边名校呈与围之势。
瑞德摩尔所在地是兰州地区商业气氛最成熟,居住人口最密集,财富最集中的商业旺地。
瑞德摩尔北接兰州主干道东岗东路,南接另一条主干道嘉峪关路,在已完成市政340道路南端及一座桥梁架设的基础上,将兰州市政340道路及另一座桥梁全线贯穿,形成南北双回路三面直通市政道路的交通大格局。
另有十多路公交直达或者终点设在瑞德摩尔内,交通十分便利。
瑞德摩尔在城东商圈首先提出了由批发业态向零售业态转变,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下将60%—80%的经营面积转为零售,配合周边专业商城批零兼营的模式,使自身完全脱离周边的低层次的批发市场,在城东零售市场稀缺的情况下,确立自己城东商业龙头的优势。
内部:瑞德摩尔的七大市场通过品项的调整与原有的优势,加上万国港购物中心的建成,将实现摩尔一站式消费,成为兰州乃至西北业态最为丰富、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的集零售、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商务的场所,形成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
§4.2 W(劣势)硬件:瑞德摩尔市场出入口不够醒目,现有的交通组织存在缺陷,还没有达到人车分流,市场路面尚需修整,广告牌与商户门口摆放不整齐,但随着340道路的开通与排洪沟的改造及瑞德摩尔内道路的规整,上述问题都会随之解决。
软件:物业功能需进一步提升,物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4.3 O(机会)兰州市在地图上看是个狭长形,限于地理位置,若要更好的进展与建设兰州势必以城东经济带与西站为主向东西方向进展,东方红广场以东没有一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并因兰州市土地的稀缺性,在5年之内不可能出现如此规模的购物中心,瑞德摩尔将以城东经济带为中心,向兰州市及兰州重点进展的榆中县全方位辐射。
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1.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城市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街区规划等。
2.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旨在指导城市的长远发展。
兰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兰州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包括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人口布局等方面的目标。
2.2 城市功能分区将兰州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开发区等,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
2.3 交通规划规划兰州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共交通等,确保城市交通畅通。
2.4 环境保护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包括绿化、水源保护、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城市功能区域的规划,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
3.1 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兰州市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合理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
3.2 用地规划规划兰州市各个区域的用地布局,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3.3 环境保护重视区域的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划。
4. 街区规划街区规划是指对城市街区的规划,包括道路布局、建筑设计等。
规划兰州市街区的道路布局,合理规划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等。
4.2 建筑设计根据街区规划要求,指导兰州市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的高度、外观等。
5. 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建设管理的支持,相关管理制度应制定和完善。
5.1 规划许可建立规划许可制度,规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5.2 建设监管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建设过程符合规划要求。
审时度势,及时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6. 结论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是指导兰州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规范,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保障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兰州最高建筑
兰州最高建筑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甘肃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座城市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引人注目,而兰州最高建筑则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
兰州最高建筑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它高耸入云,向人们展示着兰州的现代化成就与未来的发展潜力。
这座建筑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内部功能,都展现了兰州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首先,兰州最高建筑的外观设计令人赞叹。
这座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先进的建筑技术,结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外观。
建筑物的外立面以玻璃幕墙为主,给人一种透明、明亮的感觉,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
同时,建筑物的造型独特而富有动感,流线型的设计使其看起来更加现代与时尚。
整个建筑物在夜晚更是灯光璀璨,光彩夺目,成为了兰州夜景的一大亮点。
其次,兰州最高建筑内部的功能丰富多样。
这座建筑不仅拥有高级写字楼,还包括了商业设施、酒店、娱乐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
高级写字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商业设施集合了各种知名品牌的店铺,满足了市民们的购物需求。
酒店则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条件,为兰州的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娱乐中心则是市民们放松娱乐的好去处,提供了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让人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放松和娱乐。
此外,兰州最高建筑也扮演着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建筑物内设有会议中心和展览馆,定期举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和展览活动,为兰州带来了更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机会,推动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这些会议和展览活动不仅促进了各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兰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兰州最高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城市建设进步的体现,更是凝结了兰州人民的智慧和付出。
作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它象征着兰州的繁荣和力量,也是兰州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兰州最高建筑的建设离不开兰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兰州投资建设。
论任震英关于城市规划与生土建筑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
工作。从此,任震英以兰州为基地,开始 了曲折坎坷的
城市规划工作历程。1 9 5 0年初,他对兰州进行大地测 绘、调查研究和社会走访,收集资料;1 9 5 1 年开始组织 并主持 兰州城市总体规划 ( 1 9 5 4— 1 9 7 4年) 编制工
子热爱事业、钟情业务、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怀和献身精
通员, 同年 4月 1 3日遭 受日寇 大搜捕,在组织安排下 脱险,辗转北平 ( 今北京) 、西安,于 1 2月到兰州从事 地下党 工作。1 9 4 9年 8月兰, J t 、 I 解放前夕,任震英接受 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 l 不 指令,召集工程师和能工巧匠 二百多人,抢修被战火毁坏的黄河铁桥,八天八夜完成
处的 1 2 年 间,我不仅学到了他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 实践经验,更学到了他的远见卓识、开放思维 、科学态
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以及对城市文化的挚爱。我认
为,任震英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学术思想及影响主要有以
下 几点 。
家学者的职责与使命,它还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 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与愿望,不能 “ 闭门造车” ,必须
“ 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规划” ,“ 要搞好城市规划,
就必须使广大群众关心并参加到这个事业中来” ,“ 开门
1 . 1城市科学发展没有规划不行
任震英常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 的蓝 图和指南,
搞规划” 。他说,在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城市
发展 的智慧 、见识 、办 法和需 求,只有 打开规 划的大 门,
神,更为我国城市规划与生土建筑发展留下了难以抹灭 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成就。值此任震英诞辰百年之际, 我以 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略论他关于城市规划与生土建 筑方 面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一是不忘前辈的功德, 引 以为鉴,二是以此文作为对其的尊敬和怀念。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兰州市要想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要落实到实处,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上,重中之重,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城市环境保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环境保护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考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分析和把握城市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因势利导,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发现和捕捉城市保护环境的有利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双赢”。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相平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首,保护自然,改善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自然的本质,实现与环境的共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第四,强化噪声控制。1、交通噪声控制严格执行《兰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强化交通噪声管理;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解交通压力。2、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加强对娱乐场所、商业网点、饮食业户等主要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和区域审批,整治沿街商饮娱乐网点的音响喇叭等扰民噪声源。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严格落实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大建筑施工噪声违法查处力度,新建改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高考、中考等敏感时期严禁施工。
兰州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摘要: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致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着重分析了兰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 提出建设生态型环保城市的观点、对策和设想, 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阐明了环境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面向实施的建筑风貌控制方法研究——以《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编制实施为例
812023.20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城市建成环境的风格特色与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是城市特色塑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在对我国近几年建筑风貌控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实施的相关实践,探索能够面向城市建筑风貌实施管理的管控方法,塑造城市新区建筑风貌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1我国建筑风貌控制的实践动态与实施困境1.1建筑风貌控制的实践动态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风貌管控实践起步较晚,最早论述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设计”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国外设计理念逐步引入,如凯文·林奇《城市意象》、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等,为建筑风貌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真正开始关注建筑风貌管控要推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时的建筑风貌管控主要在城市设计的框架下得以实施;自2000年起,我国各大城市开始重视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塑造与引导,并组织了大量的风貌规划编制工作[2]。
2010年以后,建筑风貌规划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开始注重编制成果的实际操作性。
1.2建筑风貌控制的实施困境1.2.1控制内容重点不突出,指导性较弱目前,我国对建筑风貌的控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控制内容的选择尚未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对控制内容的把握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建筑风貌的规划,造成编制成果指导性较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控操作。
1.2.2控制方式把控不当,操作性较差在建筑风貌编制过程中,出于保障公共利益以及未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特色需求等因素,对建筑风貌的刚性控制摘要 建筑风貌作为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是营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点与难点。
以目前我国建筑风貌导则编制与实施的困境为出发点,通过《兰州新区建筑风貌导则》编制与实施的具体实践,提出“分层、分类、分级”的控制体系,明确新区建筑风貌的控制内容、控制深度、控制方式,将建筑风貌控制要求系统化、具体化,探索便于操作、有效实施的控制方法。
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研究
单 井 涌水 量为 10- 0 m / , 0 50 3d矿化度 1— gL 3/ 。
1 0
甘
肃
科
技
第2 7卷
处 于超 采状 态 , 为防止地 下水位 持续下 降 , 降落漏 斗 面积不 断扩 大 , 逐步调 整减少 开采量 ; 应 丁官 营 ~双
阶地一般 为 Ⅱ( 等 )一Ⅲ级 ( 中 严重 )自重湿 陷性 地 基 。碎石 土厚度一 般 5~ 0 七里 河 断 陷盆地 2 0 3 m( 0
—
店子一 带处 于采补 平衡状 态 , 他地段 可扩大开 采 。 其 连 搭 一定 远平 原 位 于榆 中断陷盆 地 的 中部 , 属 冲洪积平 原地 貌 , 质 灾 害 主要 表现 为 切谷 两 岸 的 地 小型崩塌 , 区内无断层 通过 , 区域稳定 性较好 。区 内 地层 岩 性及 岩 土体物理 力学 性质 与榆 中 一 三角 城平 原 相近 , 采用浅 基础 ( 形基 础 、 若 条 筏形 基础 等 ) 可 ,
础 ( 承桩 ) 。盆 地 潜 水 主 要 赋 存 于 盆 地 东 西 两 端 等 侧古 河道 的全 新统 的砂 碎 石层 中 , 下水 主 要 靠黑 地 马圈河、 四眼 井 沙 沟 的沟 谷 潜水 和大 气 降水 入 渗 补 给, 潜水埋 深一般小 于 5 m, 0 含水 层厚 度不 超过 lr, O e
1” 0 044 ”北 纬 3 。7l” 3 。4l 4 一134 0 , 6 2 3 ~ 63 4。本次 工作 区总 面积 为 17.4 m , 中榆 中 一兰州 市 区 155 k 其 一河 口调 查 面 积 为 12 .4 m ̄ 中 川 镇 一 带 为 055 k , 10 m ; 5 k  ̄ 由于 兰 州 市 区历 次 规 划 都进 行 过 调 查 , 并 且城 市建设 空 间 已趋 饱 和 , 州 市现 城 区为一 般工 兰 作 区。本次工 作重 点 区为兰州 市 区以外 的秦王川盆
甘肃(兰州)-兰州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充分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切实维护阳光权,引导建设宜居城市,规范建筑日照分析工作,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划导则》)和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规划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兰州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施行范围为兰州市规划市区(中心城区)。
第三条 按照《规划导则》的有关规定,凡涉及需满足日照要求的建设项目在报审规划设计方案时,建设单位须同时报送该项目对周边建筑及建筑本身日照影响情况的《日照分析报告》。
建筑设计方案调整导致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改变的,应随调整方案重新报送《日照分析报告》。
第四条 建设单位可自行委托具有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日照分析计算,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第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日照分析成果进行复核。
复核单位在规定周期内完成复核,复核结果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理的依据。
对日照分析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再次复核,若经再次复核基本一致即作为最终结果。
第六条 日照分析的对象及日照标准1、住宅建筑每套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满足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超过四个时,其中应有两个满足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
2、托儿所、幼儿园教室及生活用房(含活动场地)和医院病房、休(疗)养院疗养用房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应低于3小时;3、中小学普通教室、老年公寓(含活动场地)冬至日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
第七条 日照分析客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指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被遮挡需进行日照分析的居住、教育、医疗类建筑。
客体建筑范围以外的建筑不进行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客体建筑范围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拟建建筑与大寒日上午8时及下午16时(当被遮挡建筑为教育、医疗类建筑时按冬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15时)太阳方位角控制线形成的北侧扇形范围(最大不超过遮挡建筑高度的1.44倍距离)内有日照要求的建筑。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兰州市第⼀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兰州市第⼀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市区⼟地⾯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象、⽔⽂⽔质、⼭洪等⾃然条件;⼜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商业、⽂教、卫⽣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规划说明:1、规划原则(1)概貌:兰州市有⼋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北有⽩塔⼭,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
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①根据国家⼯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
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业城市,并以⽯油⼯业、化学⼯业、机器制造⼯业构成城市的⾻路。
社会主义⼯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
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地的原则布置⼯⼚、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城市⼈民(⾸先是⼯⼈)⽣活需要及⽂化需要的⾜够设备(如⾃来⽔、下⽔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园、托⼉所等),创造劳动⼈民正常和健全的⽣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果的特点,必须划⼀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果种植⾯积。
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的⼲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魄。
带型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态特色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相关专业
21 4
带型城市 空间结构及其形态特色研究
— —
以 兰 州 市 为 例
柴 宗 刚
( 州交通 大学 建筑 与城市 规划学 院 , 兰 甘肃 兰州 7 0 7 30 0)
摘
要 : 市空 间结构指 的是 城市要 素在 空间 范围 内的分 布和结 合状 态 , 映城 市空 间 网络的组 合形 态 。兰 州市作 为典 型 的 城 反
从 兰州总体上看 , 兰州市 区工矿用地 、 农业用 地 在 逐 步 减少 , 民点 、 通 用 地 和其 他 用 地 呈 现 居 交 较 大 增 长 的 态势 。在 未 来 的规 划 中更 应 曾加 绿 地 和相应 的配套设施 , 使城市有更 多的游憩空 间 , 更 完 善 的 服务 设施 。 13 经 济活 动分 析 . 兰 州 是 甘 肃 省 的政 治 、 济 和 文化 中 心 , 经 经 其 济建设 、 工业 化 进 程 , 以及其 他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取得 了长 足 发 展 。兰 州 位 于 陇 海一 兰新 经 济 带 与 沿 黄 河经济带 的交汇点 ,是黄河上游经济开 发带 的重 要 支 撑 点 和 辐 射 源 ,作 为西 北 区域 性 商 贸 中 心 和 西 部 地 区 的 中心 城 市 ,是 西 部 开 发 的重 点 。2 1 01 年, 兰州市生产总值达 130亿元 , 6 增长 1%。兰 5 洲地 区实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6 8 3 亿元 ,增 长 1% ;全 市 大 口径 财 政 收 入 达 到 30亿 元 ,增 长 7 5
原有生产用地 现已被开发为大 型住 宅区曦华源 。
西 固 区作 为 石 油化 工 综 合 基 地 ,有 兰 州 炼 油
兰州城市特色研究——挖掘兰州山水城市特色,重塑滨河城市新形象
发 展动力 。 随着经 济 的进一步 发展 和 市 强大 的竞争 力 。
势。 是兰州 这座 具有 千 年历史 的古城
衰而 复兴 、生 生不 息 的重要 因素 : 兰
西 部开发 战略 的实 施 , 州城 市 面临 兰
着 新 一轮 的发 展 高 峰 。在 这 种 前 提
二、 城市 特色 研 究的 紧迫性
笔无 可衡量 的宝 贵 财富 , 也等 于 留下 色 已不存 在 , 要较 大 力 度地发 掘 和 的政治 基础 。 为新 世 纪一项 重 大 国 需 作
一
笔 无可替 代 的宝 贵遗产 。
维普资讯
调
查 研 究
责任编辑・ 吴兰军・—a:n fh @ 2.r Emig sa a 16o lauzn c n
兰州城市特色研究
— —
挖掘兰州山水城市特色 , 重塑滨河城市新形象
●王 立 新
耗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家 对西部 地 区 色 的 , 山城 重 庆 、 城西安 、 如 古 园林城 的 时“ ” 成 为经济 运行 的一 个关 键 经济 发展 给予 了高度 重视 , 西部 成 为 市苏 州等 。 国家“ 十五 ” 计划 的重点 发展 区域 。 兰 州市 作为 西北 区域性 的中心城 市 , 在 城市 竞争 中制 胜 的一个 重要法 宝 。 因 因 素 。谁 处 在 这 些流 动 网络 的 “ 节 1 .分 析一 个 城市 在 现代 社 会 中
兰州主要城市地质环境问题探析
兰州主要城市地质环境问题探析刘延兵;丁仨平【摘要】兰州市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加深,围绕兰州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转型升级、选址布局、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所亟需的自然资源与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病\"),通过对以往资料进行分析梳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等方法,得出兰州主要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为城市地质灾害频发、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局部存在土壤污染等问题.为此,建议尽快开展兰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兰州市城市发展推动,提供助力、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8(013)004【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兰州;城市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探析【作者】刘延兵;丁仨平【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 730020;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0 引言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完成了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资源摸底调查以及上海等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决策平台和面向公众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
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完成了福州等35个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2010年以来,为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的需求,以城市群为单元,推进综合地质调查,组织开展了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强化精准服务。
打破专业界限,创新成果表达内容和方式,编制了一系列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对策建议报告,在服务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地质问题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7年9月6日,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7〕104号]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基于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的城市分析
基于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的城市分析雷静【摘要】Taking typology theory written by Rossi oAldo in 1966 of City Architecture,through understanding Rossi's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specific conditions of Lanzhou city,shows Rossi's rational and meaningful theories and architectural language,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architectural prototype is gradually renovated and emphasized,which is not from functional development but from continuous form development.While the typology is internal power of form developing.%以阿尔多·罗西1966年著写的《城市建筑学》的"类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罗西理论的回顾理解,分析了兰州市的具体情况,展示了罗西充满理性与意义的理论及建筑语言,指出建筑物的原型被不断地重新加以强调,它不是从功能发展而来,而是从形式不断发展而来的,而类型就是形式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13【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类型学;建筑体;城市记忆;独特性【作者】雷静【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0回溯历史,不论是外国建筑史还是中国建筑史,纷繁而又复杂的建筑形式很好的为后人绘制了人类的文明创造史。
兰州城市建筑的空间分布
作 者简 介 :杨 永 春 (9 9 )男 , 授 , 士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城 市 与 区 域 发 展 与 规 划 等 研 究 。 16 一 , 教 博
Emal a g c @lu.d .n. i :y n y h z e uc
维普资讯
兰 州城 市 建筑 的 空 间分 布
杨 永春 - ,
( . 州 大 学 教 育 部 西 部环 境 重 点 实 验 室 ; . 州 大 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 肃 兰 州 1兰 2兰 甘 700 ) 3 0 0
摘 要 : 用 高 精度 卫 星影 象 和大 规 模 实 地 调 查 方 法 获 取 数 据 , 用 G S手 段 、 观 生 态学 和数 理 利 采 I 景 统 计 等 方法 , 用 建 筑 占 地 面 积 和 建 筑 面 积 等 指 标 分 别 研 究 了兰 州 市 各 区 、 能 区 、 组 团 、 圈 利 功 各 各
世界地理研究 1 7卷
因为资 料获取 的难 度 和成 本很 高 , 此类研 究 还没 有采 用一 个城 市整 体 的建筑 数据 资料 对有 关模型进 行 实证 分析 , 没有 从宏 观视 角对转 型期 中国城 市 的建 筑 用途 构成 、 更 更新 、 空
间分 布等进 行较 为深 入的研 究 。 以 , 必要 利用遥 感技 术和 G S手 段 , 用大 规模 的野 外 所 有 I 采
维普资讯
第 l 第 1 7卷 期 2 008年 3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Vo . 7.No 1 11 . Ma" 200 8 l .,
W ORLD RE ONAL S UDI GI T ES
文章 编 号 :1 0 — 4 9 2 0 ) 1 0 3 — 8 04 9 7 (0 8 O — 0 9 0
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因素
自然环境 、 会 文化 、 社 经济与 科 学技 术等各 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 具体 分 析 了这 些影 响 因素对 兰州城 并
市建筑 文化风 格 的演 变与形 成所起 的作 用 ; 最后 , 讨 了兰州城 市建 筑文 化风格 的发 展趋 势及 今后 探
发 展 中应 当 注 意 的 问题 , 以期 为 中 国其 他 城 市 的 建 设 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 筑 文 化 ; 筑 风 格 ; 州 市 ; 变 ; 会 文 化 建 建 兰 演 社 中图分 类号 : TU~9 . 08 1 文献标 志码 : A
摘 要 : 对 兰 州城 市建 筑风格 的独特 之 处及 与 中 国其 他城 市 的相 同之 处 , 索性地 分析 了兰州城 市 针 探
建 筑 文 化 风 格 的 演 变 与 形 成 。通 过 实地 调 查 和 相 关 资 料 统 计 , 现 兰 州 建 筑 风 格 的 演 变 与 形 成 受 发
( h lofR e our ea vion e a i n e, L n h u Un v r iy Sc oo s c nd En r m nt lSce c a z o i e st ,La z o 3 0 0,Ga s nh u7 0 0 n u,Ch n ) ia
Ab ta t n h Ciy’ r hie t r l t e sr c :Ia z ou t S c t c u a s yl ha is ni u c r c e itc a s t u q e ha a t rs is,a ha i c nd s n ommon wih ot rChi iis a d t t he na cte n owns Aut r te . ho s a t mpt d t n l z he e o uton a d f ma i e o a a y e t v l i n or ton of La z ou Ciy’ r n a c ie t a ulur n t e n h t S u ba r h t c ur lc t e a d s yl.Thr ug i l u ve sa d r l e t ts is, o h fe d s r y n eat d s a itc a ho s ou t t ut r f nd ha ma f c or i ny a t s mpa t d h e o uton n f ma i o La z u c e t e v l i a d or ton f n ho Ciy’ t S a c t c u a ulur a s y e, i c u n t e a ur l nv r nme ,s ca c lur r hie t r lc t e nd t l n l di g h n t a e io nt o i l u t e,e on c omy a s we la c e c nd t c ol y Fu t r l s s i n e a e hn og . r he mor e,a h s a a y e p cfc ly t nfu n e o he e ut or n l z d s e iia l he i l e c ft s f c or n t v uto nd f ma i n ofa c ie t a u t ea t ei nz u Ciy Fi a l a t s o he e ol i n a or to r h t c ur lc lur nd s yl n La ho t . n ly, t e d v l m e t e de c r h t c ur lc t r a d t l n h e eop n t n n y of a c ie t a ulu e n s y e i La z ou Ciy n he n h t a d t pr blm s o e wh c ho d b ot d i he f t r v op e r s u s d,a d s m e r f r n e o he ih s ul e n e n t u u e de el m nt we e dic s e n o e e e c s f r ot r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空间尺度研究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空间尺度研究发表时间:2017-06-21T16:20:16.90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8期作者:王贤[导读]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被誉为“兰州人的客厅”,始建于1968年,先后经过了三次大型的整改。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被誉为“兰州人的客厅”,始建于1968年,先后经过了三次大型的整改,由最初的政治性广场逐步演变成了游憩广场。
本文针对东方红广场的空间尺度做出调查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东方红广场;空间尺度;优化【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232-021.广场宏观尺度东方红广场东起平凉路,西至金昌南路,北起庆阳路,南至广场南路。
最初出于政治因素修建,构图规矩严谨,尺度宏伟。
后逐步演变成为休闲型广场,尺度显得不亲切。
此外,由于先后的无规划建设,广场本身及周边构筑物杂乱无序,广场空间整体性也被分割得面目全非;其次,东方红广场作为兰州市景观轴线的重要节点,自身景观环境不突出,削弱了城市的景观连贯性。
2.广场的中观尺度(1)广场基面:东方红广场整体空间形态呈长方形,东西长638米,南北最宽处155米,基面长宽比约为4:1。
草坪面积3.6万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0.31%。
广场可划分为中心区、次要景观区和辅助区。
其中中心区占广场用地的45%,次要区域占45%,辅助区占地10%,广场分区较合理。
(2)边围尺度:东方红广场边围环境并不理想,景观天际线不连续。
广场北侧边围最开阔,建筑平均高度与广场基面比约为1:4,垂直视角约为12°;南侧建筑高度平均40米左右,东方红广场的基面宽度远大于此,D/H值约为4:1;广场西侧直接边围建筑是兰州体育馆,建筑高度约28米;东侧的国芳百货主体楼高度与广场长边基面深度的比值约为1:21,垂直视野为仰角2.26°。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景观探析——以兰州瑞德摩尔屋顶花园为例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景观探析——以兰州瑞德摩尔屋顶花园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屋顶花园不仅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开拓绿化空间,提高人居环境。
以兰州瑞德摩尔屋顶花园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分析设计等方式,运用环境心理学对屋顶花园园路、植物、景观节点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以人为本”的屋顶花园设计方案。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屋顶花园、以人为本引言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以及行为的关系,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尚红,2019)。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国居民已基本实现物质满足,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屋顶花园景观规划设计,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将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设计学相结合,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瑞德摩尔屋顶花园的概况瑞德摩尔屋顶花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深居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冬季漫长、春夏不明、光照充足、温差大,屋顶花园建在商务层楼顶开阔的平台上。
屋顶花园呈左右对称式结构,分为5个景观区域:戏水区、观赏区、休息区、小广场与展示区。
并通过景观园路相连接,有助于居民与游客的游览与观光。
2 景观规划的原因分析2.1主观原因此花园有四个出入口,分别对应居民、游客出入口。
不同的景观节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不同人群对于景观要求有所差异。
其中两个居民楼出入口,以老人和儿童人数较多。
另外两个出入口是太平洋电影院,游客年龄以18-40岁为主,游客的心理体验不同于附近居民,环境认知理论认为面对新的环境变化时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来形成认知地图。
为了满足不同的人群心理体验,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整体分析法和观察法,结果表明,16:00-20:00是屋顶花园流动高峰期,这与兰州气候环境以及人们的作息有关,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够缓解疲劳,放松心情。
2.2客观原因2.2.1水体屋顶花园运用喷泉、小水池打造舒适的亲水平台,喷泉位于屋顶花园的中心位置,在设计水景时,综合考虑实际功效的同时更要加强个体的主观体验。
建筑风格调研
兰州建筑调研报告本报告主要对兰州市内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对建筑的形态、比例、色彩、材质、构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在众多的建筑分析调查研究中得出一些对建筑设计的积极有益的设计方式和对建筑有增色的设计元素。
一.兰州市主要建筑分析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兰州市黄河外滩中心地段。
项目位于兰州市东北部,地处滨河北路北侧,南面与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人大办公楼及国际太阳能中心隔路相望,北至盐场路,东接雁滩黄河大桥,西邻欧洲阳光城住宅区。
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分为五星级酒店、歌舞大剧院两个部分,集会展、大剧院、五星级酒店、市民广场为一身,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被誉为“承载着甘肃人梦想”。
是目前甘肃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公益性公共建筑,对于增强省会城市吸纳辐射能力,提升兰州城市品位和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甘肃会展中心的竖向立面独特而充满现代气息,通过室外大台阶和波浪形屋面的处理,打破了横向立面过长而严肃的格局。
同时将横向立面的整片点式玻璃幕墙划分成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形式相似而对称,相互连接形成重复的韵律。
并且用浅色的格栅来划分建筑横向段落,增加建筑活泼流动感。
屋顶是向外悬挑的板材,和立面一样,屋顶也是由好几个段落组成。
屋顶和建筑之间留有一段空隙,与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减弱了大体量对建筑的压抑,使建筑显得轻巧而不失庄重。
甘肃国际会展中心被分成四段,每个段落形式相似形成重复的韵律。
屋顶是向外悬挑的板材,和立面一样,屋顶也是由好几个段落组成。
屋顶和建筑之间有一个空隙,与建筑产生虚实的穿插。
建筑南立面为会议中心入口,由条型石材大面积、线型组合的斜面体块,不仅表达了流动的水和音乐的韵律,而且整个南立面简约庄重而大气,很好地表达出了会议主题的严肃性,形成建筑立面有机的节奏关系。
北立面由西向东排列的许多根方形钢管组成;西立面方形钢管折线组合,南北两侧下垂、中部靠南向上娓娓隆起的大雁腾飞造型,似彩陶文化中的水型图案又似舞动的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城市建筑高度分析与研究
兰州市的城市建筑高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市规划、地形地貌、气候、经济与人口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兰州市的城市总体高度控制较为严格,中心城区的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而外围新区则有适当的提高,但多数建筑也不超过150米。
这一方针的制定主要考虑到保护市区天际线形象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城市建筑环境的视觉和文化价值。
在地形地貌方面,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建筑高度的限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市区内大多数建筑高度在6层以下,而沿黄河两岸的少数建筑高度可达到20层左右。
在气候方面,兰州市雨水较少、气候干燥,这也影响了建筑高度。
因为夏季高温干燥,建筑应当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
同时,冬季气温低,建筑应该保持温暖舒适,需要考虑节能和保温实用性。
在经济与人口方面,兰州市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建筑行业的投资与规模较为有限。
同时,市区内的人口密度和人均住房面积相对较低,不需要过多地提高建筑高度。
因此,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地形地貌、气候、经济与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兰州市的建筑高度限制比较严格,以市中心为主的建筑多为中高层住宅和商业综合楼,而位于兰州市郊的一些新区则有适当提高建筑高度的政策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