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20d3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9.png)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表示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文将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生态位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对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知识点总结。
1.碳水化合物代谢(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2)呼吸作用: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发酵: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通过发酵产生能量。
常见的发酵有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2.氮代谢(1)氮的吸收和固定: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氮,如硝酸盐和铵盐。
一些细菌还能将氮气转化为氨,这个过程称为固氮。
(2)氨的转化:植物将吸收到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和蛋白质。
此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如氨基酸合成酶和蛋白质合成酶。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它们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和组织,还参与酶的合成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蛋白质代谢包括合成、降解和修复等过程。
3.生态位(1)生态位的定义: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物群落中的地位或者角色。
它包括了物种的生活方式、食物链位置、生活空间等因素。
(2)生态位的种类: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利用的资源范围。
潜在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适应利用的资源范围。
(3)生态位的竞争:当两个或多个物种有着相似的生态位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竞争。
竞争通过资源的争夺和相互作用来进行。
4.生态平衡(1)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群落是由许多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群落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2)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维持自己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8714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1.png)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稳态表示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维持自身内部稳定的状态,而环境则是指生物体所处的外部条件。
下面将从生态位、生态灾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态位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2.生态位分为基础性、机会性和适应性生态位。
3.生态位互补原理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减少竞争。
4.资源分割是不同物种通过选择性地利用资源来降低竞争强度的一种方式。
二、生态灾变1.环境中一些因素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称为生态灾变。
2.生态灾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的绝灭。
3.生态灾变常见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干扰等。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的稳定性来评估。
2.种群数量的波动越小,说明生态系统越稳定。
3.种群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生物多样性、资源充足度、环境变化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土地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2.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会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3.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
4.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
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并掌握稳态与环境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稳态与环境的知识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全面理解和应用。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2821d8a58da0116c17490c.png)
必修三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稳态与环境知识要点
![稳态与环境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cf9c0fcc1755270722083f.png)
生物会考内容详解《必修Ⅲ 稳态与环境》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发现:达尔文: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和1942年科学家分别从人尿中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其成分是吲哚乙酸。
(2)作用:生长素不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而是作为一种调节物质为细胞传递一种调节信息,调节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代谢活动,使原有代谢活动增强或减弱。
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运输: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 、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b 、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c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2、说明生长素的向性运动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黑暗B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简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过程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阅读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S区:说话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c3b8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a.png)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一、稳态稳态是指一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平衡状态,其内部各种因素相对稳定,并且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稳态下,系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都不随时间而发生显著变化。
稳态是生物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地球等系统的基本特征,了解稳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稳态的特征稳态的特征包括:(1)稳定性: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保持相对稳定,不发生显著变化。
(2)平衡:系统的各种因素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对外部干扰有一定的弹性和恢复能力。
(3)持续性:在一段时间内,系统能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4)调节性: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内部因素来维持稳态状态。
(5)适应性:系统能够对外部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保持稳定状态。
2. 稳态的应用稳态的概念和特征对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管理方面,通过了解稳态的特点和机制,可以更好地调控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环境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改造过的自然要素。
环境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也对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环境的特点和变化,有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 环境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 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层,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对于生物呼吸、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要素,包括无机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对于植物生长、气候调节等发挥着关键作用。
- 植被是地球上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等,对于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水循环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 动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要素,对于食物链、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91eb8d5022aaea998f0f77.png)
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环境2、各种细胞的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环境:人体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外渗透压的大小。
(2)钾外钠:决定细胞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流→细胞肿胀2、正常人的血液pH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37℃左右五、环境的功能: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8aa530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6.png)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2c06c49ddccda38366baf09.png)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如图)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细胞内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判断】(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
(√)(2)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提示】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知识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1)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②的pH一般为7.35~7.45。
(3)对于由②③④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判断】(1)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HCO-3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提示】应为Na+、Cl-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提示】只有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未发生剧烈的变动。
(√)知识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调(连线)①血糖平衡失调a.发热、中暑②pH失调b.组织水肿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④体温失调e.低血糖、糖尿病【提示】①-e②-c③-b④-a【判断】(1)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提示】应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如下表)3.三者之间的(1)血液——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
(2)血浆——血液的“细胞间质”,属于细胞外液,是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其内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和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必修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必修稳态与环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9b91a6a76e58fafbb0031e.png)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左右、正常的温度:37℃左右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ﻩ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概念图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268d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8.png)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内环境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生命活动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稳态和内环境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环境中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内部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恒定性:稳态意味着生物体内部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2. 动态平衡:稳态是通过动态调节来实现的,即生物体内部的各种调节机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 多元性:生物体内部有多种稳态存在,如体温、血糖浓度、血液pH值等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
二、内环境调节的机制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过程。
它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机制。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实现,包括感受器、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等组成。
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器能够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相应的效应器,使内环境回到稳态。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负反馈机制是指当某项生理指标偏离稳态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抑制这种变化,并使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激素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器官产生作用的物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三、稳态失调和相关疾病稳态失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机制出现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状态,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的疾病。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ce3b5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f.png)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稳态:
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存的条件。
意义:对人和高等动物而言,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又称细胞间隙液)和淋巴。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包括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
环境:
定义: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分类: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人文环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果的总和。
环境对稳态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稳态的维持,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资源利用等。
稳态与环境的关系:
稳态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稳态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调节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
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资源利用等都会对稳态产生影响。
以上是对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的总结,它们都是生物学和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454a4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0.png)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2ea6320912a21614792953.png)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c4713ecfc789eb172dc8dc.png)
必修教材(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和。
2.2/3)(1/3):包括:等3.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4.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
5.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6. 、和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渗透压。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9.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0.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和。
12.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3.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
14.随着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5.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6. 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它包括五部分、、、、和效应器()。
1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变为的过程。
19.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0.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为,称为静息电位。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电位变化,由,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2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
高二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e39e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f.png)
高二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是指一个系统在某个长时间段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高二生物学中与稳态和环境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关键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而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的能量,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些许能量损失,这是因为生物所代谢的能量被用于维持其生命活动。
能量损失的存在导致了生态系统中产量和能量的递减。
2. 营养物质的循环与稳态营养物质(如碳、氮、磷等)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于维持稳态至关重要。
生物体通过摄取和代谢物质使之循环,而这些循环的关键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固氮等。
其中,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离子等。
3. 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其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当一个群落内物种丰富多样、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并能够协同作用时,该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 生物多样性与稳态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群,增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5. 人类活动对稳态与环境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剧。
过度的资源开发、过度的放牧和过度的农业活动等都对生态系统的稳态造成了破坏。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都是人类活动不可忽视的后果。
综上所述,稳态与环境知识是高二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营养物质循环、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稳态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而更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好我们的环境。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dc4780e52ea551810a687df.png)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促进 作用 抑制 促进作用 抑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 :低血糖症高于1.2 g/L :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91eb8d5022aaea998f0f77.png)
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环境2、各种细胞的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环境:人体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外渗透压的大小。
(2)钾外钠:决定细胞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流→细胞肿胀2、正常人的血液pH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37℃左右五、环境的功能: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3e68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8.png)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必修三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对该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1.稳态:指生物体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包括动态的内稳态和相对稳定的外稳态。
2.稳态调节机制:生物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稳态,包括负反馈调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二、生物体的内稳态调节1.骨骼系统的调节:骨骼系统通过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
2.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和传导,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和食物的消化等。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和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如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等。
4.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维持稳态,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机制。
三、生物体的外稳态调节2.生物体的适应性: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来维持外稳态,如动物的体型和行为特征的适应、植物的根系和叶片的结构适应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式维持稳态,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趋同两种方式。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高温和低温对生物体的影响。
2.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对动物的生物钟和视觉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饮水和排尿等方式维持水分平衡。
4.有机物对生物的影响: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对生物体产生影响,包括激素和药物等。
五、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水污染:包括水体被废水、工业污水和农田排水等污染物质所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尾气和臭氧等污染物质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光合作用受抑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稳态和环境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面是稳态和环境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稳态(Steady State):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个系统的特
性保持相对稳定,不随时间变化。
在生态学中,稳态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稳态可以是动态的,但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单元,
包括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
3.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一个生物体所处的、包括其周围的、能够影响该生物体生存、繁殖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分、土壤、光照、盐度、pH值等。
4.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
统中的特定位置和角色,包括其所处的空间、所需的资源和适应的条件等。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同,通过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资源的竞争。
5.生态位分化(Ecological Niche Differentiation):生态位分化
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避免资源竞争,通过适应环境的不同方面,选择不同的生境或资源利用方式。
6.生态位重叠(Ecological Niche Overlap):生态位重叠是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部分或完全重叠,导致它们在资源利用上发生竞争。
生态位重叠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竞争、适应和演化。
7.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生
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生态位宽度(Ecological Niche Breadth):生态位宽度指一
个物种对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的范围。
生态位宽度越宽,物种的适应能力越强,对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9.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生态位模型是通过
对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建模,预测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范围和适应能力。
10.环境变化(Environmental Change):环境变化指环境因素
的改变,包括气候变化、生境破坏、污染、入侵物种等。
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功能的破坏。
总之,稳态和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稳态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平衡状态,而环境则是生物体所处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了解和理解稳态和环境的知识点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