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

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试卷第36题以“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合作为背景,探究中俄两国各自在“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项目”中的优势,将区域地理和时代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深入感受时代和世界的变化,体现了地理试题立德树人的初衷。

二、试卷结构

1.考察内容

三、典型试题分析及试卷的具体特点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图1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解读:试题以直辖市人口变化为主题,探讨人口增长的有关问题。

4.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移人口(迁入或迁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比较稳定(接近400万),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外来务工人口小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逐年”太绝对,无依据,另外,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应的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会提高;由于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变小,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形势在减弱(人口回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5.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

该题对教学的启示:注意相似概念的区分,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比如:经济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 0、T

1

、T

2

、T

3

,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

3

>T

>T

2

>T

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据此完成6~8题。

图2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

0B.T

1

C.T

2

D.T

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

3形成时期B.T

2

形成时期 C.T

1

形成时期D.T

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解读:试题以河流阶段为背景,考查阶地形成的地质作用的过程及影响。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靠上,形成时代越老。

6.由于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故T3、T2、T1阶地由于位置较高,则不再受河流侵蚀影响,面积不再变化,而T0阶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蚀,面积会增大。

7.阶地的形成是受流水蚀侵,而阶地上面砾石的堆积,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该题给我们教学的启示是:对于自然原理的内容一定要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同时在授课是要赋予情境注意图文转化,多角度、深入的理解。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