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
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1)理论指导:生态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2)要求⎩⎪⎨⎪⎧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提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2.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原因: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答案降水风地形土壤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3.3生态环境保护一、湿地干涸及其恢复(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2、湖泊面积减少A.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B.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经典例题10]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l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 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 态环境保护的背景和 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 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 1
科技创新的推动: 通过科技创新, 研发新的环保技 术和产品,推动 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改善。
0 2
政策法规的完善: 政府应制定和完 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
0 3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生态环境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全社会的环 保共识。
态环境恶化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开采和利用 资源导致生态环
境失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生态系统的 稳定
环境污染:工业 生产和城市化进 程中产生的污染 物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前景
挑战:全球气候变 化、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破坏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 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 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程标准:了解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种群:。
2.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1)概念:。
(2)组成:、、、。
二、生态平衡1.概念:.2. 生态平衡的特征二、受损生态系统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低,少。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
,许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二、水土流失1.我国的水土流失(1)主要分布区:。
(2)水土流失面积:。
(3)类型:.2.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3.危害(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三、土地荒漠化1.分布。
2.面积.3.成因(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4.危害(1)破坏生存环境。
(2)形成沙尘暴①条件:②危害:三、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现状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标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
(2)后果:。
2.保护植被的措施。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
(2)现状。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保护植被的举措。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举措。
一、保护植被,防备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损坏(1)原由: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结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举措(1)发展生态农业①增强政策指引。
②增强乡村住区建设。
③增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增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增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备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举措,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成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成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柔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域。
()2.乡村能源构造不合理是造成植被损坏的重要原由之一。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4.在小流域内,对能够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鼎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良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丛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升到 18.2%。
以下举措中,能迅速有效提升丛林覆盖率的有()①持续创造防备林系统②实行退耕还林工程③增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选 A。
从题干中要点词“提升”剖析。
创造防备林系统及实行退耕还林能提升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丛林的保护举措,能够减少对丛林的损坏、砍伐。
7.以下改良我国丛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①在青藏高原地域创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域栽种经济林④在城郊创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分析:选 C。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森林及其保护【考点精讲】一、森林的概况1. 森林的特点时期主要原因变化特点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3. 当前世界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二、毁林的危害及森林保护1. 森林的生态效益2. 森林保护森林的锐减唤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发起各种保护森举措意义国际1992年联合国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中国1984年公布《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典例精析】例题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20 15 55-30-2040 30 80-50-4060 60-50-30 95-80-7080 75-60-50 98-89-80>90 70 100-95-90(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思路导航: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森林的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
第(2)题,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反植被遭破坏,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第(3)题,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降水、风、地形、土壤,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答案:(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降水风地形土壤随堂练习: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3.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3.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4.环保政策和法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2.难点:环境污染种类和危害以及环保政策和法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互动式授课;3.案例分析法;4.结合实际情况的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1.生态环境的定义;2.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因素进行阐述;2.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2.水污染;3.噪声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
教学步骤1.分别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定义;2.阐述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2.环保措施。
1.介绍环保知识,包括环保三原则、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等;2.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阐述环保措施,如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第四节环保政策和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政策和法律。
教学内容1.环保政策;2.环保法律。
教学步骤1.介绍我国的环保政策和主要环境法律;2.引导学生认识和遵守环保法律。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开展约30分钟的环保知识测试;2.日常评价:记录学生的课外环保实践行为,定期考核;七、教学资源1.课件;2.教材;3.参考书籍。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
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对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整体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华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4.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具体防治措施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针对高二学生进行设计的,因为他们刚刚学完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思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所以这节课就交给学生自己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全体学生参与度高,能够从自己所代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语言组织简洁明了,体现了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教学内容设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组不同人群:企业家、农场主、专家学者、普通民众。
首先展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探究思路,明确本节内容的研究对象。
以最近衡水市区小区停水这一事实引入本节课
(一)可爱家乡景---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
1、每个代表队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家乡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美景
2、学生结合华北地区地图自主学习学案第一部分,明确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重点讲解气候的特征以山东禹城为例
(二)可怜家乡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危害
1、通过图片播放感知水资源短缺现象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最新【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保护植被的措施。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①加强政策引导。
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
( )2.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4.在小流域内,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从题干中关键词“提高”分析。
营造防护林体系及实施退耕还林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
7.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导学案:3.3生态环境保护
4.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
5.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不断增长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③全球气候变暖④生物进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植物园
C.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
D.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b.要求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 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
资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c.目的:保护农业⑨________,实现农业的⑩______________。
d.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 ______和 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 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就地保护
a.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 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方式。
b.措施:建立 ____________。
(2)迁地保护
a.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了解保护植被的措施。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①加强政策引导。
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①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①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教学信息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