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描述了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脏腑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下面将对五脏六腑系统进行归纳总结。

一、心脏心脏是五脏之首,被认为是人体的统治者。

中医认为心主循环与神明,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血液循环、调节情绪和思维活动。

心藏神,精神活动与心脏有着密切关系。

心脏的功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肝脏肝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供应和排毒。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协调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肝脏的健康与情绪的平衡息息相关,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肝气的畅通。

三、脾脏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管理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免疫功能。

脾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肺主气,具有呼吸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肺脏的功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所以要保持肺部的健康需要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五、肾脏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掌管着人体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殖功能。

肾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六、胆腑胆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和调节胆囊的排泄。

中医认为胆腑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胆气郁结时可导致情绪烦躁、易怒等症状。

七、胃腑胃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

中医认为胃脉主病,胃与脾密切相关,胃的消化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息息相关。

八、小肠和大肠小肠和大肠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进行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将胃中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将有用的物质吸收进血液,不需要的废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调理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调理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一直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和推崇。

中医强调人体内脏器官的健康与平衡,注重通过调理来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五脏六腑的概念和功能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系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1. 心:中医将心称为“君主”,主管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情绪活动。

养心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压力过大,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 肺:中医将肺称为“皇后”,主管呼吸功能和气机运行。

保护肺部健康的方法包括避免烟草和污染物的吸入,注意呼吸道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 肝:中医将肝称为“将军”,主管气血运行和情绪调节。

保护肝脏需适度运动,注意情绪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过量。

4. 脾:中医将脾称为“参谋”,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湿代谢。

保护脾脏需注意饮食卫生,否则易引发脾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5. 肾:中医将肾称为“元帅”,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

保护肾脏需保持适度的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和滥用药物。

二、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调理方法中医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健康。

下面将针对每个器官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

1. 心:中医注重心的情绪调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激动和焦虑,参与适度的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食物,如酸枣仁、佛手等。

2. 肺:中医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注意呼吸习惯,适当进行气功锻炼如太极、八段锦等,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此外,经常食用一些具有滋润肺部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等,也有助于肺的健康。

3. 肝:中医调理肝脏的方法主要包括情绪调节和饮食调理。

脏腑关系和奇恒之腑

脏腑关系和奇恒之腑

脏腑关系和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

兹分述如下:(一)肝与胆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

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

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

(二)胃与脾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分工合作。

所以任何一方有病,都会相互影响;治疗上也是二者兼顾。

(三)心与小肠心和小肠的经络互通于心,心火盛,舌尖碎痛,小便也会赤涩。

所以采用清心利小便的疗法,使心和小肠的热从小便外出。

(四)肺与大肠大肠为传导之腑,但必须借肺气的下降。

所以大便秘结,可以用开泄肺气的方法;痰浊壅塞肺部的实喘,可以开泻大肠,以利肺气。

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密切关联的。

(五)肾与膀胱肾和膀胱互为表里。

小便既要靠肾的运化,又要藏于膀胱,从而得以正常地排泄。

所以小便不通就应当温化肾和膀胱之气。

(六)心包络与三焦心包络是心的外卫,三焦为脏腑外卫,二者脉络原自相通。

在经络方面,手厥阴经是络三焦,属心包,手少阳经是络心包,属三焦,是相互交通的。

所以心包络和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

奇恒之府奇恒之府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六者。

肾主骨、髓,心主血脉,肝胆互为表里,已均在前面概述。

脑脑为髓海,居于颠顶,为天灵盖所包涵。

[内经]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目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输耳鸣、胫痠、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所以脑的正常与否,直接表现在一个人的精力是否充沛,如果髓海不足,脑的机能减弱,表现为懈怠无力,眩晕、耳鸣等症。

女子胞女子胞亦称胞宫或子宫,位于少腹部大肠之前,膀胱之后。

女子在发育以后,由冲、任脉的通盛而发生月经,在孕育之时,女子胞又有保护和给养胎儿的作用,在病理上,妇女经产、带下诸疾,常由于冲、任失调,而冲、任脉又起于胞中,所以女子的生理和病理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医理论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调节人体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调节五脏功能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探讨中医理论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医理论强调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即心、肺、肝、脾、肾,分别对应着人体的精神活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功能以及水液代谢等方面。

这些五脏之间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肺主气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水液,它们在人体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中医理论通过调节五脏之间的关系来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中医理论注重通过调节五脏功能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的核心调节机构,它们的功能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通过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五脏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容易导致情绪不稳、胸闷等不适症状。

通过针灸调理肝经,可以疏通肝气,缓解这些症状。

这种通过调节五脏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中医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中医理论注重调节人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维持五脏功能的平衡。

中医强调饮食药同源,养生重在调养五脏。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应根据不同的五脏功能来进行调节。

例如,肝喜酸、脾喜甘,中医推崇的饮食宜忌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制定的。

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调节五脏功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此外,中医还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调节五脏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总而言之,中医理论在调节人体五脏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强调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医可以调节五脏功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通过针灸、按摩、中药等手段,中医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

同时,中医还注重调节人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维持五脏功能的平衡。

五脏六腑 中医五行五脏

五脏六腑 中医五行五脏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多么精辟。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内心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考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肝脏对应的五行(2)

肝脏对应的五行(2)

肝脏对应的五行(2)五行中五脏六腑生理肺,大肠为金肝,胆为木肾,膀胱为水心,小肠为火脾,胃,胰为土五行相克相生,治疗疾病不可单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调养),每种疾病至少二十五种,应择优,排好顺序,分阶段治疗。

人体的发病因素——1、情绪: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气候:气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因素;3、饮食:(1)偏食(2)伤食(3)停食;4、滥用药物;5、环境污染:主要指水质,空气,噪音。

五脏的生理(肾)肾——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为生育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于发1、血液循环的过滤器;2、肾主生殖;3、肾主水(泌尿);4、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5、肾纳气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纳于肾;6、络膀光;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的生理(肝)肝——中医认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1、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2、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向心脏供血;3、主谋虑,考虑判断事情的能力与肝胆有关;4、主筋,其华在于爪.久走伤筋,筋伤肝衰;5、开窍于目,由于肝胆经络走向眼睛,肝胆有病变会影响眼部;6、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支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病变出现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胀,腹胀;7、络胆,出现胆结实,胆囊炎等。

五脏的生理(脾)脾——中医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晕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于唇.1、脾与胃有经络关系,胃是容纳与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输送营养到心,肝,肾,胃,肺,大脑和四肢.2、脾生血主运化,它将营养输送到血液中;3、脾通血脾脏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能力;4、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发达有力;5、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6、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脏输布功能紊乱全身浮肿;7、络胃胃寒则脾湿。

五脏的生理(肺)肺——肺是宰相,开窍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参与意识活动,忧悲易伤肺。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水木金火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功能中医肝指的是中医学中对肝脏的概念和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于五脏之一,其功能十分重要。

以下是中医肝的主要功能:1.存储血液:肝脏在人体中起着储存血液的作用。

当人体需要血液时,肝脏能够迅速向全身输送足够的血液。

同时,在人体活动过程中,肝脏能够根据需要释放保存在其中的血液,以维持全身的正常代谢。

2.调节血液循环:肝脏对人体血液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加速或减缓血液的流动速度,保持血液循环的平衡,并调节血管的张力。

健康的肝脏能够保证全身血液流通畅通,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

3.处理和分解物质: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

它能够处理和分解人体摄入的食物和药物,将其转化为有益物质或排泄体外。

同时,肝脏还能够合成和分解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

4.排毒功能: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

它能够过滤和清除人体中的有害物质和毒素,保护身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肝脏还能够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泄体外,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主治根据中医理论,肝脏与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功能异常会直接影响到全身的健康。

以下是中医肝的主要主治:1.肝郁:肝郁是指肝脏功能失调造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怒、烦躁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郁主要是由于情绪不畅、思虑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肝郁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

2.肝气不调:肝气不调是指肝脏功能失衡引发的多种病症。

中医认为,肝气不调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胁肋疼痛、呕吐、口苦、口干等。

治疗肝气不调可以采用调理饮食、适当运动、中药调理等方法。

3.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在人体内凝结、淤积造成的病理状态。

肝脏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肝脏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血瘀。

中医认为,血瘀主要表现为疼痛、瘀斑、舌质紫暗等症状。

治疗血瘀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针灸疗法。

4.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指肝脏阳气过盛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医 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 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在中医的理论中,肝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器官,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阐述,其中指出肝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

肝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生理上,肝藏血,而心主血脉,因此肝与心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环。

肝与心在情志上也相互影响。

如果心情舒畅,则肝气条达,心情也会愉悦;而心情郁闷则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肝与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脾主运化,而肝主疏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消化系统。

如果肝脾不和,则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肝还对脾的运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肝与肺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在中医看来,肺主呼吸,而肝主疏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呼吸功能。

肝肺还共同参与了水液代谢的过程。

肝与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肾主藏精,而肝主疏泄、藏血,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殖系统。

肾与肝之间还存在着“精血同源”的关系,也就是说,肾精可以滋养肝血,而肝血也可以涵养肾精。

中医认为肝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能上,还体现在情志、病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肝脏和其他脏腑的健康。

论中医肝与失眠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肝与失眠之间的关系。

一、中医对肝的认识中医认为,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疏泄,主藏血。

肝脏的疏泄功能有助于维持气血的运行和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会引起气血不畅,导致一系列疾病。

二、肝与失眠的关系失眠是指夜间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之一是肝失疏泄,肝阳上亢,导致心神不宁。

当肝脏的功能失调时,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运行,使心神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从而引发失眠。

三、中药调理肝与失眠对于失眠的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五脏六腑的关系

五脏六腑的关系

五脏六腑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

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

五脏之四——肝

五脏之四——肝

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

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

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

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

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

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之象,如眩晕,筋膜拘挛,甚则抽搐等。

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气滞血瘀。

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肝阳上亢。

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唯有肝之阳气易亢。

而肝阴和肝血又常偏虚。

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充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而暴怒,或抑郁的精神状态,低沉的情绪,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暴怒可致肝阳亢逆,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情绪低沉,则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

3、肝与春气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则肝应春气。

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调畅。

肝的病变,在春季,得自然界少阳之气滋助,可逐渐好转。

但如果自然界春季风气太盛,则可对肝产生不利的影响。

五脏六腑相互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相互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相互表里关系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五脏六腑的功能五脏六腑是什么》。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相表里:芳心经有热循经移于小肠,在临床上可见舌赤糜烂或口舌生疮,心中烦热、小便黄赤、尿道涩痛等症状。

2.肿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胆汁而下注于胆,胆能储藏胆汁排泄于小肠以助消化。

若湿热内蕴,影响肝或胆,都可引起胁部胀痛,胸闷,食减,黄应等症。

3.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输而胃主受纳消化。

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因此,脾病及胃影响运输消化功能,就会出现院腹胀满、消化不良。

4.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能输布津液,大肠主吸收水液而排泄糟粕。

如果肺热,肃降失常,往往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气滞郁热,亦能影响肺气肃降,而引起胸闷喘满等症。

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泄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泻;大肠气闭,亦可宣通肺气以通大肠。

5.肾与膀腕相表里:肾主水液,膀肮主排泄尿液。

但尿液的排出则有赖于肾阳。

如肾阳虚,气化失常,可导致膀肮虚寒而失约,就会出现小便淋漓不禁或遗尿等症。

6.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心包是心的外围组织,三焦是脏腑的外围组织,其经脉互相联络而相表里。

临床上热性病湿热合邪,稽留三焦阶段,表示病邪仍在气分,如果向里传变,内陷心包,出现神志昏迷等就是邪热转入营分丁。

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也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哮喘病,常配用手阳明经的合谷穴,足阳明胃经的胃皖南,常配用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久等进行治疗,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一、引言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肝作为五脏之一,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与其他五脏的关系,以及肝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五脏的功能解析⒈肝的功能: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藏血、主疏泄、主筋络等。

肝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心的功能:心是五脏之一,主宰血脉运行,掌控神明之气,具有统御全身气血运行的功能。

⒊脾的功能: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生化转化的重要器官。

它负责将五味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⒋肺的功能:肺主气机,掌控呼吸,调节人体的体液代谢,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⒌肾的功能:肾主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等重要功能,是人体基本的生理机能之一。

三、肝与其他五脏的关系⒈与心的关系:肝与心相互印证,肝主筋络,而筋络与心相关联。

肝气不调往往会影响到筋络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⒉与脾的关系:肝气郁结可影响脾的正常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导致脾虚及消化功能异常。

⒊与肺的关系:肝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不畅会导致肺气不通,出现肺气郁结的情况。

⒋与肾的关系:肝与肾相互印证,肝气郁结会影响肾阳的功能,导致肾阳虚衰,进而影响到肾的正常功能。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五脏:指中医学中认定的五个重要的脏器,包括心、肝、脾、肺、肾。

⒉中医学:一种传统的医学系统,主要基于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六、全文结束。

肝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肝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春季养肝(阴中之阳),夏季养心(阳中之阳),秋季养肺(羊中之阴),冬季养肾(阴中之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脏属阴主里而腑属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

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夏气相通应。

膈膜肌之上位于胸中,两肺之间。

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膈膜肌之下,右胁之内春天,是不是亦然很冷,但是已经在逐渐转暖。

所以为阴中之阳,这个时候阳气生发。

脾五行属土,为阴中至阴,与四时或长夏相通应。

膈膜肌之下肺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与秋气相通应。

膈膜肌之上肾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冬季相通应。

膈膜肌之下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由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相互属络成表里关系。

一、心与肝的关系1、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藏血,二者共同配合,共同完成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正常,有效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机能的正常发挥。

心血与肝血,基本上概括了全身之血液2、精神情志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以及情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情志的舒畅。

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感器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正常,情志舒畅,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常可并存火相互引动。

前者出现精神恍惚、情绪抑郁为主的病症;后者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的病症。

二、肺与肝的关系肝生于左,肺生于右。

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

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

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肺气充足与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可见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

病理上,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肝升太过,可导致肺失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阴阳学说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五行学说称“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

中医之五行、五脏、五腑、五体、五大系统、五色[图片]

中医之五行、五脏、五腑、五体、五大系统、五色[图片]

中医之五行、五脏、五腑、五体、五大系统、五色 [图片]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金木互克、木土互克、水火互克、火金互克、土水互克;五行对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对五腑:肝对胆、心对小肠、脾对胃、肺对大肠、肾对膀胱;五脏对五体: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脏对五大系统:肝对应免疫系统、心对应血液循环系统、脾对应消化系统、肺对应呼吸系统、肾对泌尿系统;五脏对五种颜色:青色食物益于肝脏、红色食物益于心脏、黄色食物益于脾胃、白色食物益于肺脏、黑色食物益于肾脏;1、与肾有关的疾病:由于肾主骨,如肾功能低下,会导致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等与骨有关的疾病;由于肾对应膀胱,为泌尿系统,如肾功能低下,会导致男性病(如前列腺炎、性功能低下、尿血不育等)、妇科病(如阴道炎、子宫肌瘤、月经不规律、白带异常、经量过多或过少、绝经提前、不孕等);由于肾属水,心属火,水火相克(肾主骨,骨生髓,髓造血),如如肾功能低下,会导致心脏疾病;由于肾属水,脾属土,水土相克,如如肾功能低下,会导致肠胃不好;2、与肝有关的疾病:由于肝是人体的唯一解毒器官,是免疫系统,如肝功低下,会导致免疫低下、易感冒、易感染、肝炎、肝硬化;由于人体的脂肪是靠肝来合成的,如肝功低下,会导致脂肪肝等疾病;由于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金木相克,土木相克,所以肝功低下,一定会导致肠胃不好(如便秘、腹泻、胃炎、胃溃疡、胃穿孔等)和呼吸系统不好(鼻炎、咽炎、皮肤粗糙、痒、黑斑、肺部疾病等);3、与肺有关的疾病:由于肺是呼吸系统,且对应大肠,如肺功低下,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外,还会导致便秘、腹泻、痔疮等疾病;由于肺主皮毛,故又会导致皮肤有关疾病(要想皮肤好,一定要肠道好,一定要肺功能好);与肺相关的有心脏疾病和肠胃疾病;4、与心脏、脾胃有关的疾病就不说了;请看下面的图: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相生人的五大脏器之间彼此依存,相辅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脏,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五脏的相生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系统。

“虚”不是大病,是“未病”而不是无病,是反映出了身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社会无人不“虚”!中医常讲的“虚”是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出现各种虚弱不足的现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

繁忙、高度紧张的生活,容易使身体发生病变;出入都以车辆代步,户外运动总量减少,使身体的抵抗力减低;大量地应用化学物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污染了食品,给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肉类中的脂肪太高,易引起多种疾病;吸烟、喝酒、喝茶、喝咖啡,损失体内多种营养素;……今天,已经很难有人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身体,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而这种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体五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了损伤甚至是破坏,维持一个健康的机体仿佛正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相生原理:所谓五行相生,即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生克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理论,五行的相生关系如下:1.心生肝:心主血脉,肝主疏泄。

心气旺盛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而肝气疏泄则为心血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

2.肝生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气疏泄能够促进脾气的正常运化,而脾气的正常运化则为肝气提供充足的营养。

3.脾生肺:脾主运化,肺主呼吸。

脾气的正常运化能够为肺提供足够的水液,维持正常的肺功能。

4.肺生肾:肺主呼吸,肾主水液。

肺主呼吸和节制水液的代谢,正常的肺功能有利于肾脏的水液代谢。

5.肾生心:肾主水液,心主血脉。

肾脏的水液代谢状况与心血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正常的肾功能有利于心血的营养供给。

相克原理:五行相克描述了五脏之间一种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不同的脏器有着相互克制的作用。

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如下:1.心克肺:心主血脉,肺主气。

心血的旺盛会消耗肺的正常气机。

2.肺克肝:肺主气,肝主疏泄。

肺气的旺盛会疏泄过剩的肝气。

3.肝克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气的旺盛可以影响脾气的正常运化。

4.脾克肾: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脾气的运化功能受到肾水液的制约。

5.肾克心:肾主水液,心主血脉。

肾气的旺盛可以影响心血的正常运行。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诊断疾病。

当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失衡或相克关系过强时,就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心生肝关系紊乱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情绪不稳定等;肺克肝关系紊乱可能导致肝气疏泄不畅、肝火旺盛等;肾克心关系紊乱可能导致心血供应不足、心悸等。

针对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中医学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例如通过针灸、草药配伍等方式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达到恢复平衡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总之,内脏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描述五脏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了解和分析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肝脏藏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讲肝肾同源,今天艾蓬轩给大家分享下中医中肝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

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

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其实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脏负责着人体的代谢、合成、解毒、贮存、分解、排泄,您关注过它吗?它对健康影响您知道吗?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多重要?曾有这么一句话:肝脏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脏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肝脏与人体健康
我们人体是世上最强大、最精密的“仪器”,每个脏器看似独立,其实是密切相关,脏与脏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

肝脏与其他器官有什么关系呢?又与哪些疾病有关?
肝与情绪的关系
中医讲,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中医讲人卧血归肝,肝藏血,充足睡眠能养血的同时又可以充分的使肝气得到一个疏泄,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

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肝与眼睛的关系
中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

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

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肝是明目的源泉,肝养好了,眼睛自然好使!
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

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

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

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肝与胆的关系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

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

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

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同时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出现问题,女性妇科肯定会出现问题。

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肝肺是相互影响的。

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

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