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层次性
弗洛姆笔下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弗洛姆笔下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弗洛姆笔下,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达到与自己的同类以及与自然界的最终的新的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大基本特征。
一、和谐社会是全人类享有永久和平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人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和平”一词,“一种意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追求一种无战争或不使用武力,这是一种消极的解释。
然而,按照它的积极的定义,和平就是全人类的兄弟般的和谐状态”;“第二种和平在‘弥赛亚时代’的预言性概念中第一次得到了最为宽泛的表达。
所谓的‘弥赛亚时代’是指这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彼此之间(这很重要)以及他们与自然之间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确实不仅是一种无侵犯、无暴力,而且更明显地是一种无忧虑的状态。
因此这是一种我们唯一能描述为人类的最高发展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的理性和爱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开。
甚至于《旧约全书》所使用的希伯来文的和平用语即‘shalom’,也是这样表述的:它意味着完整、和谐、圆满”。
很明显,弗洛姆认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意味着全人类享有永久的和平。
二、和谐社会是真正富裕的社会以是否富裕为标准,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革命以前,人类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这是一个漫长得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的阶段;自新石器时代革命开始以来,一直到今天,是一个相对富裕的阶段,相对富裕亦即相对贫困成为惯例;当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富裕时,一个真正富裕的时代就开始了。
弗洛姆用“相对富裕”的概念来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即它已战胜了早期的贫乏和需求,但新的富裕又很有限无法让所有人都分享到,少数控制了社会而且把日益扩大的权力集中起来的人,他们把最好的留给自己而剩下的才给了大多数人”。
他说,“相对富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人们有能力发展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引起战争导致人剥削人的原因。
他举例道,与野生狒狒相比,动物园内的狒狒之所以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攻击性,是因为囚禁、厌烦自由的压制等等刺激了攻击性的发展,而这是在自然环境中所不具备的。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
你怎样看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8日凌晨1时多,市公安局派人要求将尸体 运至殡仪馆,遭家属再度拒绝。 凌晨2点,武警开着消防车再次试图进入, 人群将轮胎砸穿,有七八名武警受伤。20 日下午,死者表弟王子豪把自己和冰棺关进 酒店大厅内间小屋,备上了两桶汽油,准备 随时同归于尽。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朱清时
朱清时是一位中国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校长。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2010年12月15日,筹备三年的南方科技 大学官方网站刊登出校长朱清时“致报考南 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 “我们要想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我 们没有时间去做这么长的时间申请。我们只 好先行先试。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 凭。”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 2009年6月17日晚8时许,石首市公安局 接到群众报警,该市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 具坠楼男尸。警方现场初步认定是自杀,并 要求将尸体带走解剖,遭到死者家属的拒绝 。经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本地人 ,该酒店厨师。家属对死因及遗书的真实性 表示怀疑,将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引来众 多群众围观。
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
筹办三年多后,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 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年底作出决定:拟自主招 生并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 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 自发文凭与学位。
2024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2024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和谐社会”这个词。
它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我认为,“和谐社会”是指一个稳定、融洽、平衡、繁荣、优美、清明、发达、公平的社会。
首先,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各项事业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其次,和谐社会强调人际关系融洽。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关系能够促进人们的共同发展,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另外,和谐社会也要求经济发展平衡。
这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发展应该协调一致,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只有实现了经济平衡发展,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文化繁荣也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
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创造力得到发挥,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这样的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生态环境优美也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美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宜居的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这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清明是和谐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政府权力受到制约,法律制度健全,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这样的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使人们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科技发达也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人们的机会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称的,规则是透明的。
这样的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各级党组织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性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始终做到“活而不乱”。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要自觉把社会和谐作为稳定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
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根支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丰富多彩。
首先,和谐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人的精神文明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再次,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社会民主法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加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心连心,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致,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和谐的三个层次的理解
和谐的三个层次的理解
什么是和谐?
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达成共识与统一,形成秩序、和谐的关系。
和谐的三个层次,包括和谐社会层面、和谐精神层面和和谐自然界层面。
和谐社会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社会。
它体现在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定、公民社会对法律的认同、社会规范的形成和人们日常交往的差异性处理等方面。
和谐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在沟通交往中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彼此之间建立起的和谐精神联系。
它体现在政治立场的和谐取向、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社会形象的和谐影响力、公共道德的和谐核心等方面。
和谐自然界层面是指人们在保护环境和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开展的活动和实践,以营造生态和谐的环境。
它体现在国家的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众对环境的认识与保护、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等方面。
总之,和谐的三个层次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秩序和谐关系,它涵盖了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和自然界层面,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 1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关键。
它的主要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构建一个和谐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如下:一、共同富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它强调人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通过促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化教育资源的分布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全面协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和发展,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
这要求政府在各个方面的协调管理,以期望实现整个社会的稳步前进。
三、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保障建设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有效构建公平、高效、有序的公共服务环境。
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包容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
文化建设是重要的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共同基础。
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文化的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五、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包括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六、创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泉和重要动力,关于创新有两大关键:一是推动创新的全面发展,二是构建完善的创新环境,激励和支持社会创新发展。
通过上述的特征介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体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共建、和谐繁荣、和谐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涵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社会”与“和谐”的内涵。
1.何谓“社会”?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中文里,“社会”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旧唐书?玄宗本记》中,当时所用的“村间社会”属我国所见到的“社,,“会”二字的最早联用。
其涵义是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到一起,与今日之用法相去甚远。
在我国,人们广泛地在今天的涵义上使用“社会” 一词,是近代以来开始的« 1875年,《东京日日新闻》主笔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 -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社会”一词。
英语society ,来源于拉丁语societas ,乃是伙伴、共同、联合、联盟之意。
从各种语言来看,“社会” 一词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活动的含在社会学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社会”指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
狭义社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会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o马克思在致帕•瓦•安年柯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等因素也值得关注。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开发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扭转传统思维方式下,对环境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和重利用、轻补偿的做法,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力度,把治标与治本、建设与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变革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建立清洁工业和绿色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废物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和谐社会与法治之关系思辨
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再次, 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 正常运行。和谐社会倡导有序 的竞争与合作关 系,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主体为追求各 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竞争 , 这就 需要一系列法律来界定各经济 主体的产权, 明确各 自的活动规范, 使经济活动在法律规则框架下展开, 引导经济主体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 目 标, 解决所遇到的利益矛盾。完善保障市场经济正 常运行的法律制度 , 形成公 平、 诚信的竞争环境, 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 最后, 完善社会立法, 建 立 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 从制度 上关 注和保护弱势
供制度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之所以和谐, 因为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必要的社会基础等等。 是 2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现实保障。 . 实现社会 它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法治尽管 自身亦存在一
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深刻根基, 社会公正存在于 找到的最好的、 现实的制度设计。笔者认为, 和谐社 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说。 最重要 的是社会分 会本身至少应包含以下法治内容 : 配的公正和社会矫正的公正即司法公正, 前者有利 首先, 充分保障公 民权利。和谐 社会是 以人为 于预防冲突、 减少矛盾, 而后者则是当矛盾演变为法 本的社会, 它要求必须建立、 完善法律制度从而为公 律冲突时及时化解纠纷、 除矛盾。在我国实行市 } 肖 民提供充分表达意愿的渠道、 提供参与 国家 生活和 场经济以来, 社会各个阶层或各个社会成员之间, 出 社会生活的机制,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建立、 健全和 现了收入分配的多元化。多元的分配格局必然导致
义法治 国家的崭新历程。在 法治理念逐 渐深 入人
运行应有 明确的界 限, 并受法律 规制。政府权力 的 行使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同时还要建立 完善的防范权力滥 用的法律 机制。使政 府依法行 政, 形成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 是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世情依据 2、国情依据
3、党情依据
1、世情依据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 险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 段,我们面临的 发展机遇前所未 有,面对的挑战 也前所未有。
2、 国情依据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 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上图是一位行人走 过被沙尘笼罩的中 华世纪坛
3、党情依据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 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
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
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一讲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导入
解读“和谐” 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 代课题。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 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有协 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教学导入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 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 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 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期。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 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
0.434 0.382 0.30
谈谈你对社会和谐的理解
谈谈你对社会和谐的理解社会和谐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谐、社会整体运行稳定有序、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平衡满足的一种状态。
在社会和谐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并且公共事务能够有效地运行。
对我来说,社会和谐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它需要建立在尊重、平等和公平的基础上,并且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和谐需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个体差异是社会的一种丰富多样性,应该被尊重和包容。
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权利,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只有在这种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社会关系才能够和谐发展。
其次,社会和谐还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公平的基础上。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社会才能够实现公平。
同时,社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正的待遇,避免利益的不均衡导致社会冲突和不和谐。
第三,社会和谐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府或少数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公共事务、参与志愿者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式,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才能够实现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同时,社会和谐也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保护环境、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只有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下,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和谐。
在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其中一个问题是贫富差距的增大。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导致一部分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另外一个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试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
次 ;3 和谐 社 会具有 全 面性 , () 即涵 盖 了生态 、 济 、 经
政 治和 文 化 四大 社 会系 统。 因此 可 以认为 , 和谐 社 会是一 个 以人 与 自然 和谐 为基 础 、 以人 与人 和谐 为 核心、 以人 与社 会和 谐为 目标 , 生态 、 济 、 治 、 经 政 文
观 所关 注 的一个 问题 ¨ 。 J
行来 处理 人 与人 的关 系, 社 会各 阶层在 合理 的范 使 围 内都 充 分 分 享 经济 、 治 、 化 等各 种 资 源 和利 政 文 益 , 公 平公 正 的基础 上 , 成各 阶层 、 体互 惠互 在 形 群 利 的团结 协作 关 系。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构
以上 观 点都 从 某 个 侧 面谈 到 了对 和 谐社 会的
认识 与 理解 : 1 和谐 社 会 是 一种 良性 运行 和 协 调 ()
会, 既是从 理 论上 对 “ 么是 社 会主义 , 什 怎样 建设 社
会 主义 这一 问题 认 识 的深 化 , 又是 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实 践 的科 学 选 择 和必 然 结 果。要 构行 和协 调发展 的社 会。和谐社 会与社 会主义是 一致的。 文
关 键 词 : 和 谐 社 会 ; 社 会 主 义 ; 社 会 主 义 和 谐社 会
中图分类号:C9 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0 9 (0 6 0 —0 4 —0 6 1 3820)2 06 5
有 4种 观 点 :1社 会系 统 中的各个 部分 、 种要 素 () 各
处于 一 种 相 互协 调 的 状 态¨ ; 2 全 体人 民各 尽 所 () 能、 得 其 所 而又 和 谐 相处 的社 会 , 各 用社 会 学 的 术 语 表达 即是 良性 运 行 和 协调 发 展 的社 ¨ () ; 3 和 谐社 会是 一种有 层 次 的和 谐 , 其核 心层 是人 与人 之 间 的和 谐 , 即人 与人 之 间的和 睦相 处 , 保 证 层是 其 社会 的政 治、 经济 和文 化 的协调 发展 ¨ ;4 和谐社 () 会有 广 义 和 狭义 之 分 。广义 上 的和 谐社 会 主 要是
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马哲2
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2013级矿山安全管理专科韦利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古今中外,追求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
孔子的“和而不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
在西方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观”;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提出了未来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揭示,世界万物都是由矛盾构成。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矛盾就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与过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不同事物之间(包括构成事物的不同要素之间),彼此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相互要求和相互依存达到了一致。
因此,和谐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关系,即不同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和谐只不过是事物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统一”占据着矛盾的主导地位,是事物变化的主流趋势,从而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和协调状态。
2、和谐作为矛盾关系,它具有相对性。
这不仅在于和谐是相对于不和谐而言的事物发展状态,还在于判断事物和谐的标准、事物和谐的程度都是相对的。
和谐的相对性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方式,而任何具体事物的时空都是有限的、相对的。
树立科学的社会和谐发展观
会 障碍 、失调 等 因素被控 制在最 小 的限度 和最 小 的
范 围之 内 ! 所谓社 会 的中性运 行和模 糊 发展 , 是指丰 _ 卜 会运 行有 障碍 , 发展 不其平 衡 , 含较 多 明显 的不协 包 调 因素 , 但它们 还未 危害社 会 的常态 运行 , 是一 种不 稳定 的状 态 , 有可 能 向前 者进 化 , 有可 能 向后者 它 也 退 化 : 谓社 会 的恶性运 行和 畸形发 展 , 所 是指社 会运
关键 词 : 和谐社 会 ; 会发展 ; 论 ; 学发展 观 社 理 科 中图分类 号 : 1 C9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2 7 ( 0 6) 1 0 3 — 3 10 — 2 7 2 0 0 — 0 4 0
党的 十六届 四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了建 设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宏伟 目标 , 将 中 国社 会建设 成 为 “ 要 民主 法治 、 正义 、 公平 诚信友 爱 、 充满活 力 、 安定有序 、 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的社 ’实现社会 的和谐 发展 , I 。 建设美
表达 就是 良性运行 和协 调发 展 。怍 为研 究社会 良性 I 2 运 行 和协调 发展 的条件 和机制 的综 合性 学科 的社 会
科学 的社会 和谐 发展 观具有极 其重要 的意义 。
一
、
和谐社 会是 一种 崭新 的社 会 发展观
自从人类能够认识 由 自身交往组成 的社会 以
来 , 会 的发 展 就一 直 是人 类 探索 的 重要 问题 , 们 社 人 从不 同 的角度 和不 同的侧 面对社 会发展 进 行 了捕述
会的和谐是相对的, 社会的不和谐才是绝对的: 马克
思 主 义关于 社会 有机体 的观点 ,就否认 有 某种 永恒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理解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理解摘要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普遍得到尊重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日益得到实现的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趋于缓和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当代青年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特征,内涵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论述。
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是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社会各阶层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
”“是一个没有身份歧视,每个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社会流动畅通的开放社会。
”“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是一个社会事业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
”“是一个各阶层人民有共同理想、讲诚信、守法度、民风淳正的社会。
”“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
”而喻可平教授则作了另外的概括,他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是一个多元的社会。
”“是一个宽容的社会。
”“是一个善治的社会。
”“是一个有序的社会。
”“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是一个诚信的社会。
”“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上述论述多从和谐社会特征入手。
“社会”这个概念在哲学中理解的社会是构成整个世界的一个方面: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
这里的社会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交叉复合的关系总体,包括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内在地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但在社会学中理解的社会显然没有这么宽泛,否则“社会学”就等同于“社会科学”了,毕竟“社会学”只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所以社会学不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只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2.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3.掌握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内涵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历史上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1.中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领袖提出的“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康有为提出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西方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本质。
3.西方近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4.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结构及构建关键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结构及构建关键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注重基础结构建设。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保障结构、社会运行结构、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道德结构及其构建关键。
关键词:和谐社会;基础结构;构建关键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在运动中达到并保持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注重基础建设。
本文试图从和谐社会的基础结构角度探讨其构建的思路。
一、社会阶层结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从实质上看,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我国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历史经验表明,在“橄榄”型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
因为社会中间阶层是一个社会地位比较稳定、经济地位比较优越、文化层次较高的日渐庞大的社会集团。
他们比较重视现有稳定的生活,而且其行为方式比较理性,其心理倾向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再者,社会中间阶层是介于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之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缓冲力量,它有助于缓解各种可能出现的社会紧张和冲突。
因此,社会中间阶层的存在,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极大地减轻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磨擦和利益碰撞,使社会处于一种稳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
所以“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结构。
然而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中等收入阶层只有18%左右,社会结构只是一个“洋葱头”型,远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
如果现在采取积极的方针政策,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到2020年达到40%左右,就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保持社会和谐发展。
因为调查研究表明,在政治上,中等收入者阶层拥护现有政策,是政治上的稳定力量;在经济上,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稳定的消费群体,扩大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文化上,中等收入者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资本,虽然老的中等收入者阶层拥有的文化资本有限,但新的中等收入者阶层拥有的文化资本越来越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和谐的三个层次的理解
和谐的三个层次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和谐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和谐并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而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含了个人内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整体的和谐。
从个人层面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这三个层次逐渐扩展,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首先,和谐在个人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个体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一个人的内心和谐关系着他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在个人层面,和谐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一个和谐的个体通常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他们能够处理自身的压力和情绪,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平衡发展的状态。
其次,和谐在人际关系层面的理解,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合作。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人际关系中,和谐意味着互相尊重和包容。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合作之上。
它需要每个人都能够保持平等、公正和互利的原则,处理冲突并推动共同的目标。
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最后,和谐在社会整体层面的理解,体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共享。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指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和谐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公正的法律体系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
和谐的社会还需要公民间互助合作、关注弱势群体,并且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之,和谐的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个人的和谐内心是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而人际关系的和谐则推动社会整体的和谐。
每个个体都是和谐社会的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以及积极参与到和谐的社会中去。
只有在个体层面、人与人之间以及整个社会层面,和谐才能得以实现,人类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和进步。
总结起来,和谐的三个层次是个人层面的和谐、人际关系层面的和谐以及整个社会层面的和谐。
在这三个层次中,每个层次的和谐都是共同目标的体现,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发挥的协调,而这种协调的实现在中国现阶段必须通过结
构转型(改革)来达到。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经济
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经济系统和社会大系
统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个关键。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各要素如
果能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就能顺利实现经济和社
会、社会阶层、国民社会”。
归纳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主要是从两个观察点来分析
社会结构的层次性的。一个是从狭义社会结构论即人群关系
结构论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结构是有层次的,如韦伯、帕雷托。
另一个是从广义社会结构论即社会关系结构论的角度来分析
社会结构是有层次的,如斯特劳斯、帕森斯。
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结构的理论时,包含着社会结构分
种封闭型结构具有顽强的超稳定性。而社会不断分化打破了
为不同层次,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也具有不同层次。
二深层次和谐问题的提出
既然,社会结构是分层次的,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和谐
社会”也是有层次的。和谐社会是有一定结构的社会,社会结
构的层次性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层次性。本文之所以提出社会
的深层次和谐问题,原因即出于此。我们认为,和谐社会可分
素存在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它们本身就已经存
在着深刻的内部矛盾,而从宏观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协调、
不平衡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
(2)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被打破,社会流动大大增
加,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传统的社
会结构是一个高度刚性且具有很大同质性的封闭型结构。这
透到其他结构要素,它引发了一个接一个社会矛盾、社会问
题,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在社会构成的各个层面都出现社会问
题。原有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动摇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
性,社会冲突空前加剧。分化的不均衡性又导致新的结构性
失衡和冲突,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造成了较大程度的
“秩序真空”,整个社会进入了激烈的震荡期。由此,也就暴露
系和谐。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现的时期,各种表
层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
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
题由表层问题逐渐深入到深层问题。因此,必须找出社会冲
突产生的根源,高度关注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才能实现
统。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揭示:复杂系统是那些具有多层次
结构的复合系统,系统处于内外各不同层次和跨层次相互作
用包围的状态之中。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物质
与思想相互支撑的复合系统。
郑杭生等认为:社会结构具有层次性。当我们把社会作
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时,从宏观上讲,社会结构是由政治、
会结构的良性运行。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总是有一个
从不相协调到基本协调、从低级协调到高级协调的过程。要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追求社会发展水平随经济增
长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的培育。
更进一步来说,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具有
特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系统要素都不可替代其他系统要
诉我们,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数量、执行一
定功能的社会要素所构成,并且,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
结构的物质与思想相互支撑的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处于内外
各不同层次和跨层次相互作用包围的状态之中。
在西方,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
斯·韦伯。韦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标准:
过程中创造、再生产出新的社会网络。可以认为社会的良性
运行秩序是依靠社会网对各种互动过程所进行的协调。由于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社会网的表现形
式极为复杂,揭示隐藏在社会系统的复杂表象之下的固定网
络关系模式,对于深入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机制以
及研究社会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
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
护”四项基木功能的完整体系。在这里,社会会结构表现为一
种功能,结构是一种互动关系模式。结构乃至社会规范是以
“地位——角色”作为中介变量来串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
里,最重要的价值往往是经济价值,社会的紧密结合主要是基
社会大系统的和谐。 .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各种因素互为因果、互相补充、互
相替代、互相转化,关系极为复杂。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经济深层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层矛盾问题要得
以解决,首先必然要求经济系统内部自我协调,如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系统的内部协调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社会结构;层次性;深层次和谐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7)9—057—03
作者: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温州,325035
一社会结构的层次性
社会结构有层次性吗?众多的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肯定
的回答。社会系统是一个分层次的结构系统。社会系统论告
于成员对于经济发展的共同认同。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也指出社会结构是有层次性
的,他说:“所谓社会结构,可以定义为:构成社会的如下要素
问相对恒常的结合。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从接近个人行动层次
(微观层次)到整个社会的层次(宏观层次)划分出若干阶段,
接着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可以排列为角色、制度、社会群体、社
层次的思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
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
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
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为表层和谐社会与深层和谐社会。表层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
外在的、全显性的表现;深层和谐社会则是和谐社会的内在机
制,是和谐社会的隐性面,是支撑表层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
因此,没有深层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就没有表层和谐社会的和
谐。
社会系统的和谐需要有合理的、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的层次结构关系,社会组织的各个部分,各层次相互依赖、相
经济、文化等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意味着政治、经济、文
化之间相互关联的匹配,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政治、经
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讲,个体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
关系协调体系构成了社会的微观结构。从社会网络的角度
看,整个社会就是相互交错的网络所构成的一个系统,一方
面,人的互动要受到社会网络的制约,另一方面,人们在互动
出了社会不和谐不仅仅是外显的不和谐,还有隐性的、深层次
的不和谐,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
展。
20多年的改革实践,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分化
与大规模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进程中,许多社会的表层和谐问
题逐渐演变为深层次和谐问题。如:
(1)社会结构的矛盾与冲突。改革以来,作为社会系统要
一个先驱。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
固不变的。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在他
的精英理论中,他把社会结构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
称下层;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上层,是精英群。精英阶层又可分
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阐述社会结构的特征时指
出:社会结构具有系统的特性,即社会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部
分构成的整体,任何部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变化。
他强调应该对观察对象作层次分析和关系系统的分析。所谓
社会结构是那种决定历史、社会与文化中具体事件中行为的
基本的规则整体,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规则整体
的一个相对独立于个人的有机整体。帕森斯认为社会结构可
以分为四个层次,共同价值体系是最抽象的规范层次,表示社
会成员所向往的理想;下来是制度型式,不同的制度型式表明
存在着功能不同的行动单位;再下来是各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型式;最后一个层次是不同的角色类型。这四个层次是同一
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所谓社会结构是
互制约、相互支撑,即,既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又构成不可分割
的整体。一个和谐的社会就需要这样一种复杂性机制来维
持。⑨在社会系统发展的总过程之中,系统结构的整体“大于
要素相加之总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合理性与社会运行的稳定
性是建立在社会系统各要素和谐的基础上的,所以从这个意
义上讲,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保持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可见,马克
思认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四个层次组成。只不过,在马克思的结构
式思路中,更为强调的是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层次。在马
克思的论述中包含着三方面的思想:一是将“结构”看作“关系
总和”;二是把社会结构视为矛盾关系体;三是社会结构变化
素,要以服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为前提,通过整个社会
系统内外协调达到经济与社会各要素以及经济与社会各要素
自身体系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良性循环、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