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层次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9
社会 结构的层次性与深层次和谐问题的提出
王尚银
摘要: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
文提出了深层次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视点,从社会结构的
层次性推演出和谐社会构成的层次性。深层次和谐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
高度重视深层次和谐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结构;层次性;深层次和谐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7)9—057—03
作者: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温州,325035
一社会结构的层次性
社会结构有层次性吗?众多的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肯定
的回答。社会系统是一个分层次的结构系统。社会系统论告
诉我们,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数量、执行一
定功能的社会要素所构成,并且,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
结构的物质与思想相互支撑的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处于内外
各不同层次和跨层次相互作用包围的状态之中。
在西方,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
斯·韦伯。韦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标准:
在经济领域存在阶级,在社会领域存在身份地位或声望群体,
在政治领域存在政治派别(即政党)。他认为一个社会具有经
济、政治、社会三种基本秩序,所以就产生了根据财富收入、权
力和社会声望区分人群的三种基本的分层系统。社会分层结
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事物,它处于不断的构建过程中。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是开创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的另
一个先驱。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
固不变的。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在他
的精英理论中,他把社会结构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
称下层;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上层,是精英群。精英阶层又可分
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阐述社会结构的特征时指
出:社会结构具有系统的特性,即社会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部
分构成的整体,任何部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变化。
他强调应该对观察对象作层次分析和关系系统的分析。所谓
社会结构是那种决定历史、社会与文化中具体事件中行为的
基本的规则整体,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规则整体
显然是指“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实质现象是表面秩序。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结构是深层结构中的规则总体,结构是隐
藏着的逻辑关系。 ‘
西方社会学致力于社会结构问题研究的结
构功能主义也
发展了关于社会结构层次性的观点。结构功能主义把社会看
成是一个由内部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成
的一个相对独立于个人的有机整体。帕森斯认为社会结构可
以分为四个层次,共同价值体系是最抽象的规范层次,表示社
会成员所向往的理想;下来是制度型式,不同的制度型式表明
存在着功能不同的行动单位;再下来是各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型式;最后一个层次是不同的角色类型。这四个层次是同一
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所谓社会结构是
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
会系统”。包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
护”四项基木功能的完整体系。在这里,社会会结构表现为一
种功能,结构是一种互动关系模式。结构乃至社会规范是以
“地位——角色”作为中介变量来串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
里,最重要的价值往往是经济价值,社会的紧密结合主要是基
于成员对于经济发展的共同认同。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也指出社会结构是有层次性
的,他说:“所谓社会结构,可以定义为:构成社会的如下要素
问相对恒常的结合。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从接近个人行动层次
(微观层次)到整个社会的层次(宏观层次)划分出若干阶段,
接着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可以排列为角色、制度、社会群体、社
会、社会阶层、国民社会”。
归纳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主要是从两个观察点来分析
社会结构的层次性的。一个是从狭义社会结构论即人群关系
结构论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结构是有层次的,如韦伯、帕雷托。
另一个是从广义社会结构论即社会关系结构论的角度来分析
社会结构是有层次的,如斯特劳斯、帕森斯。
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结构的理论时,包含着社会结构分
层次的思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
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
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
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可见,马克
思认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四个层次组成。只不过,在马克思的结构
式思路中,更为强调的是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层次。在马
克思的论述中包含着三方
面的思想:一是将“结构”看作“关系
总和”;二是把社会结构视为矛盾关系体;三是社会结构变化
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
中国学者也有关于社会结构层次性的论述。王志康
为,社会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特定属
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社会除
作为物质系统存在以外,还作为思想系统而存在。社会的物
质性与思想性相互作用使社会成为较自然系统更为复杂的系
统。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揭示:复杂系统是那些具有多层次
结构的复合系统,系统处于内外各不同层次和跨层次相互作
用包围的状态之中。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物质
与思想相互支撑的复合系统。
郑杭生等认为:社会结构具有层次性。当我们把社会作
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时,从宏观上讲,社会结构是由政治、
经济、文化等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意味着政治、经济、文
化之间相互关联的匹配,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政治、经
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讲,个体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
关系协调体系构成了社会的微观结构。从社会网络的角度
看,整个社会就是相互交错的网络所构成的一个系统,一方
面,人的互动要受到社会网络的制约,另一方面,人们在互动
过程中创造、再生产出新的社会网络。可以认为社会的良性
运行秩序是依靠社会网对各种互动过程所进行的协调。由于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社会网的表现形
式极为复杂,揭示隐藏在社会系统的复杂表象之下的固定网
络关系模式,对于深入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机制以
及研究社会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社会结构是分层次的。根据经典作家和社会学家
们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层次性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结
构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它指社会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一
定的秩序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不管是从狭义的人群关
系结构论的角度,还是从广义的社会关系结构论的角度来分
析,社会结构都是有层次的。社会系统中的社会要素可以分
为不同层次,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也具有不同层次。
二深层次和谐问题的提出
既然,社会结构是分层次的,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和谐
社会”也是有层次的。和谐社会是有一定结构的社会,社会结
构的层次性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层次性。本文之所以提出社会
的深层次和谐问题,原因即出于此。我们认为,和谐社会可分
为表层和谐社会与深层和谐社会。表层和谐社会是
和谐社会
外在的、全显性的表现;深层和谐社会则是和谐社会的内在机
制,是和谐社会的隐性面,是支撑表层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
因此,没有深层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就没有表层和谐社会的和
谐。
社会系统的和谐需要有合理的、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的层次结构关系,社会组织的各个部分,各层次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相互支撑,即,既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又构成不可分割
的整体。一个和谐的社会就需要这样一种复杂性机制来维
持。⑨在社会系统发展的总过程之中,系统结构的整体“大于
要素相加之总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合理性与社会运行的稳定
性是建立在社会系统各要素和谐的基础上的,所以从这个意
义上讲,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保持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
系和谐。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现的时期,各种表
层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
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
题由表层问题逐渐深入到深层问题。因此,必须找出社会冲
突产生的根源,高度关注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才能实现
社会大系统的和谐。 .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各种因素互为因果、互相补充、互
相替代、互相转化,关系极为复杂。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经济深层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层矛盾问题要得
以解决,首先必然要求经济系统内部自我协调,如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系统的内部协调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要依赖于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和功
能发挥的协调,而这种协调的实现在中国现阶段必须通过结
构转型(改革)来达到。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经济
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经济系统和社会大系
统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个关键。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各要素如
果能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就能顺利实现经济和社
会结构的良性运行。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总是有一个
从不相协调到基本协调、从低级协调到高级协调的过程。要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追求社会发展水平随经济增
长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的培育。
更进一步来说,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具有
特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系统要素都不可替代其他系统要
素,要以服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为前提,通过整个社会
系统内外协调达到经济与社会各要素以及经济
与社会各要素
自身体系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良性循环、共同发展
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因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应该是大体平衡的。一旦某
个方面出现过度超前发展或者严重滞后发展的情况,从而引
起两者之间发展上的重大不平衡,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甚至
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出现的社会表层问题如收入分化
加剧,失业人员增多,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阶层之间的冲突,
区域之间的差距加大引起了地区之间的矛盾。从微观层面来
看,社会快速分化,社会结构不断调整,每一结构的变动又渗
透到其他结构要素,它引发了一个接一个社会矛盾、社会问
题,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在社会构成的各个层面都出现社会问
题。原有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动摇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
性,社会冲突空前加剧。分化的不均衡性又导致新的结构性
失衡和冲突,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造成了较大程度的
“秩序真空”,整个社会进入了激烈的震荡期。由此,也就暴露
出了社会不和谐不仅仅是外显的不和谐,还有隐性的、深层次
的不和谐,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
展。
20多年的改革实践,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分化
与大规模的重新组合,在这一进程中,许多社会的表层和谐问
题逐渐演变为深层次和谐问题。如:
(1)社会结构的矛盾与冲突。改革以来,作为社会系统要
素存在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它们本身就已经存
在着深刻的内部矛盾,而从宏观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协调、
不平衡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
(2)传统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被打破,社会流动大大增
加,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传统的社
会结构是一个高度刚性且具有很大同质性的封闭型结构。这
种封闭型结构具有顽强的超稳定性。而社会不断分化打破了
社会结构的封闭局面,社会流动大大增加,而国家的控制力减
弱,个体的自我意识增强,从而大大动摇了社会的稳定性。
(3)各阶层之间利益冲突明显,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危及
社会稳定。阶层分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剐性的、相对封闭而又
具有较强独立性的身份地位,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出现了身份
与职业相背离的边缘性群体。他们的边缘化使他们在夹缝中
求生存,如不能及时被社会接受,则会产生激烈的不满情绪,
对政策和社会的认同感降低,进而影响改革政策的推进,对社
会稳定构成潜在的威
胁。
(4)思想观念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取向分化,新旧价值观
念、中外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思想观念结构由单一向
多元取向分化,从而使社会上各种行业文化不断产生出来,旧
的价值体系主导地位衰落,这种情况导致了社会道德某些方
面的衰退,表现为部分公民责任义务意识的淡薄,冷漠心态在
意识中的渗透,以及过于功利性价值定向的强化等。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改
革必然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触及人们的利益,引起人们利益
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因而,社会和谐不仅要看到和解
决表面、表层的问题,而且要看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也就
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结构合理、和谐的社会。
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运行状态,是以社会关系结构
的合理性和社会有序运行的稳定性体现出来的。从社会结构
和社会运行的功能态势上看,社会和谐是整个社会的结构,包
括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行为等结构和谐的统一体,也是上
述各种社会结构状态长期稳定运行的结果。因此,从这种意
义上讲,深层和谐社会就是保持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与社会运
行的稳定性。
三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的必要性
既然,深层次和谐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系统
的良性运行,那么,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我们认为,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具有如下意义:
首先,深层次和谐问题本身就是社会和谐的内容,研究深
层次和谐问题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和谐社会。社会结构合理既
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内容。2005年,胡锦涛同
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
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
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
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系统遵循从无序向有序,
从低级系统向高级系统不断演化的规律,深层次和谐社会是
一种高级社会系统。正是由于社会系统具有等级层次性,社
会首先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整体,社会和谐也表现为一种结
构性的和谐。这也就意味着深层次的和谐问题本身就已成为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其次,深层次和谐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
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能更深入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建设和谐社
会,
就要使社会各层次结构合理和有序运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从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
入手,在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要点也即
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有利于作出构建和谐社会的
正确决策、制定通观全局的战略。社会和谐有多种,有高度和
谐,有低度和谐,我们要的是在发展中高度和谐。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
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
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
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
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
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
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制定科
学合理的正确决策,有利于社会结构合理化、动态化和有序
化,使社会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
矛盾、化解矛盾,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
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达到社会稳定运行,从而使社会处在
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实现社会和谐。
第四、研究深层次和谐问题重在研究社会结构的整合问
题。社会结构的整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无形的
力量。变化了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整合力”将反作用于经济
与社会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在社会的现代化推进过
程中,社会结构的整合是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力量。在一定意
义上说,社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社会能否进一步发展和构建
和谐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我们的出路是:调整社会结构、构建
和谐社会以推进社会现代化。
注:
① 转自刘宁:《关于社会结构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动态》,
1998年第5期,第18—2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125页。
③⑤ 王志康:《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与和谐性》http://www.
zjdx.gov.cn/kyan/0101/8837.htm:2005—04—04/2006—12—5
④郑杭生:《赵文龙.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结构”的涵义辨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
(责任编辑: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