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VIP专享】

合集下载

从“儿童中心”到“学生为本”——略论杜威“儿童中心论”对中国

从“儿童中心”到“学生为本”——略论杜威“儿童中心论”对中国

2017年11月第33卷第11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November.2017Vol. 33 No. 11■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到“学生为本”—略论杜威“儿童中心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陈妍,任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儿童中心”是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提出的一种破旧立新的教育观念。

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杜门弟子的传承下,推 崇“儿童天性”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一股热潮。

解放初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象征,受到强 烈的批判。

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儿童中心”为建立“学生主体”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及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提供了丰 富的精神养料,实现从“儿童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中心”理论仍然会继续争议下去,在 批判和辩护声中,教育界正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关键词:杜威;儿童中心论;杜门弟子;学科教学模式;师生对话关系;学生为本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770X(2017)11 — 0025 — 04PDF 获取:h tt p://sxxqsfxy. ijoumal. cn/ch/in dex aspx doi:10. 11995/j. issn. 2095 — 770X. 2017. 11. 006From “C hildren—centered” to “Students —focused”一The Influence of Dewey& “C hildrenC enteredness” onC hina's EducationCH EN Yan,RENQiang(School o f Chinese Language and Diterature,Huaibei Normal U niversity,H uaibei,Anhui235000, China) Abstract:^Children centeredness”is a new concept that Dewey proposed when criticizing the traditional China,Dewey’sC hinese disciples representedby Tao Xingzhi uphold “children’s nature” in the become a great mass fervor in China at that time.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liberation,D e w e y,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capitalism decay and was heavily criticized. W hile,under the background opening up,“children centeredness”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FocusedT heory”. “Student Focused Theory” gradually took the prevailing position of ^Children Centeredness”. Nowadays,qua highly praised,^children centered”theory will continue to be a controversy,and the Chinese education i s still exploring a pathKey words:Dewey; “Children Centered”Theory ! Dewey?s Disciples;The Mode of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tudents—Focused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儿童研究运动在欧美 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整个世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大地风起云涌,实用主义教育学在此时兴起,并对 践产生极大的影响。

杜威案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杜威案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杜威案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杜威案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杜威(John Dewey)是一位美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认为儿童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杜威案例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的核心理念和应用。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1. 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和兴趣。

根据杜威的观点,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根据这些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2. 强调实践与经验的结合杜威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行为。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促进学习。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设定开放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应用1. 探索性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性学习。

在学习科学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原理。

2.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实践。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而学生则是项目的主导者。

这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 合作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杜威的儿童观 名词解释

杜威的儿童观 名词解释

杜威的儿童观名词解释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对儿童观有着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儿童观是指对于儿童的认识、理解和看待的观点和态度。

杜威的儿童观被视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石之一,对于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威的儿童观强调了儿童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他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儿童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可以更好地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和参与来发展自身的潜力。

因此,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和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杜威认为,传统的课堂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纸上谈兵,剥夺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空间。

他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探索和学习。

杜威提倡教师应当成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资源,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杜威的儿童观中,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是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和发展社会技能。

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儿童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杜威的儿童观还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实际的经验和感知来学习。

他提倡在学习中注重连接理论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杜威的儿童观以儿童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为核心,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的理论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论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论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论杜威在其经典名著《儿童与课程》中不仅继续探讨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问题,而且将之视为教育过程的基础要素。

他写道:“教育过程的基础要素是未成熟的、未充分发育的存在(being),与体现在成人成熟经验中的特定社会目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过程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

”(Dewey,1902,p. 273)儿童与课程或学科、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儿童与社会的关系,二者构成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基础要素。

课程哲学或教育理论的目的就是促进二者之间的充分互动,由此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让一方与另一方形成关系,以促进二者之间最完整、最自由的互动,这一观念是教育理论的本质。

”(Dewey,1902,p. 273)直到晚年,杜威依然在思考个人与文化、社会的关系问题。

1936年(时年杜威77岁),在回顾他早年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理论基础时,杜威写道:“今天,个人自由与集体福利的关系问题,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而严重。

实现这两方面价值而不牺牲任何另一方的问题,很可能是未来许多年文明的主导性问题。

”(Dewey,1936a,pp. 191−192)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需要将学校转变为“共同体生活与组织”(community life and organization),以走出极端个人主义和专制主义,使两方面价值都得到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处理好个人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问题,使二者形成互动连续体。

杜威深刻地写道:关于“学科”(subject-matter),最迫切的问题是……在年轻人当下直接经验中找到那些东西,它们是在后来的岁月里生长为复杂的、技术性的和有组织的知识的基础。

解决这个问题极端困难;我们并没有解决好;它迄今尚未被解决好,而且在其完美意义上永远不会被解决。

(Dewey,1936b,p. 207)由于儿童文化和儿童个性具有复杂性,每个儿童的直接经验高度复杂且多样,因此,将学科知识与儿童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有机联系,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和课程开发艺术。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哎呀,说起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我就有点儿懵。

这可是个大家伙,不过别担心,我尽量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来跟你聊聊。

咱们得明白,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杜威这个大牛提出的一套教育理念,主张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

这套理论可是影响了好多国家的教育呢!那么,为什么杜威要提出这样的课程论呢?原来,他觉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太僵化了,孩子们都被束缚在书本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他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探索,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所以,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核心就是“体验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更愿意去学习。

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不容易。

老师得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实践。

家长和社会也要给予支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学校本身也要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理念。

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成长。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嘿,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成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别人钓鱼比直接给别人一条鱼更有意义。

因为给了别人鱼,他们只是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教会别人钓鱼,他们就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永远不会挨饿。

同样道理,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也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

它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地追求知识,而是要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游刃有余,不再受到知识的束缚。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能。

就像那句话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地努力,我们才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

一、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一、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一、杜威的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作为现代教学论的第一人,杜威对赫尔巴特的教学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超越,进而建立和发展起了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和组织教学。

他认为,教育在自身之外,是没有目的的。

传统教育目的来自教育之外,是社会强加给教育的。

杜威极力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自身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由此,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用整体的、变化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儿童与课程,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杜威指出:“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

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从儿童的现在经验进展到以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各门科目为代表的东西,是继续改造的过程。

”由此可知,儿童与课程实质上并不是分裂的,而是有机相联的,它们的统一点就是经验,课程的实质是经验,社会活动就成为教学的中心。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教学就是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达到成长与发展。

由此,教师、课本和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了儿童成为中心。

教学中各个科目的联络中心,也变了,变成了儿童的社会活动。

这些称之为“作业”的社会活动,既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还是学校可以组织进行的。

这样,“从做中学”就成为杜威响亮的口号。

他认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儿童“从做中学”。

所以,杜威率先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中心,而代之以活动和经验为中心;打破了以学科教材为中心,而代之以生活为中心;打破了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而代之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反传统的教学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直接推动了美国20世纪初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再认识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再认识

巴特学派的观点而忙碌 。瞪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杜威在实践中
逐 渐 意 识 到 美 国赫 尔 巴特 学 派 并 不 能 真 正 改 变 美 国 中 小 学
异 于将 不思 饮 水 的 马强 迫 它 饮 水 。这 种 忽视 天 性 和压 迫 天性
育 , 出 “ 童 中 心论 ” 宣 言 书 。 国以 来 , 提 儿 的 建 由于 种 种历 史 的
原 因 , 国 教 育 界 对 杜 威 的 理 论 一 直 持 有微 词 , 少 人 斥 责 我 不
’ 他 的 “ 童 中 心 论 ” 于 强 调 儿 童 的 兴 趣 和 需 要 . 纵 了 学 儿 过 放 生 , 低 了 教 师 威 信 、 定 了社 会 的作 用, 至 指 责 他 是 美 国 降 否 甚
教 育 的 罪 魁祸 首 。但 是 , 细解 读 杜 威 的原 著 , 现 杜 威 并 没 仔 发 有如 批 评 者 所 说 的 放纵 学 生 , 弃 了 教 师 的作 用, 没有 否 定 摈 也
的教 育 显然 是 愚 蠢 的 。 分 析 其 原 因。 威 认 为 在 于 “ 校 的 重 ” 杜 学 心 是 在 儿童 之 外 . 教 师 , 教 科 书 以 及 在 其他 你 所 高 兴 的 在 在
杜 威 从 生 物 进 化 论 、 理 学 理 论 出发 , 出 了 “ 育 即 心 提 教
是生长” 生长 ” 指身体 、 。“ 是 智力和道 德的生长。儿童未成熟
的状 态 和环 境 是 生长 的 内部 条 件 与 外 部 条 件 。 “ 一 的真 正 唯
影响极大 。杜威是教育改革 的积极参与者 , 他曾经是美国赫
“ 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n 16 o[4 1 3
“ 师 告诉 学 生被 告 诉 的事 体 , 教 不激 发 儿 童 自动 求 知 的 本性 , 却 驱 使 儿 童 被 迫 地 诵 习代 表 事 物 的 符 号 , 书 本 , 以 外 烁 即 硬 力量 取 代儿 童 潜 在 的 动 力 。这种 不 调 动 儿童 内在 动 力而 填 鸭 般 地 灌 输 知 识 ,无异 于 强 迫 没 有 眼 目的 盲 人去 观 看 万物 , 无

解析杜威经典儿童教育思想

解析杜威经典儿童教育思想

解析杜威经典儿童教育思想摘要:杜威认为教育进程是个体无意识中开始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由于儿童身处的社会情境引起的。

杜威的对儿童的教育思想包含了教育即自然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

关键词:教育心理自然发展实验学校儿童本性的发展是自然规律的结果,但发展进程的快慢是在于教育的影响。

如何培养儿童健全之人格,完善其生存之知识储备则全依存于教育。

教育最根本的基础是在于儿童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文明发展是同步的。

一、教育心理与课程设置(一)作业心理的独特性作业在传统的意义上是课堂老师教育活动的延伸,是老师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中新增知识而下发的任务。

而杜威所关注的”作业”指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类似于成年人所在自己年龄阶段承担的责任和工作。

这里的”作业”并不要求是理论性的、书本中的、强制性的僵化知识,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无界限的灵活的知识。

“作业心理学”是不强迫儿童做作业而是要求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即使是游戏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作业。

这种作业不仅促进了儿童的感官发展,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更避免了儿童对学校教育的厌恶感,有利于他自然天性的发展。

“作业心理学”说明了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发展,是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的同化作用。

(二)教材心理发展杜威认为教材的心理化在于把教材作为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因素。

教材真正发挥作用是要把教材转为生活化的名词,把教材作为儿童现存生活的一种主导产品。

目前教材的使用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理论教材使儿童缺乏学习动机;其次是充满逻辑思维的科学教材,以整理好的形式呈现,就失去了儿童再创造的能力。

而教材心理的发展则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弊端,使儿童能自主的决定教材内容,使教材与儿童的生活相关符合儿童的兴趣,满足儿童自由发展的愿望。

(二)儿童与课程1.儿童与课程的分歧在目前的儿童教育中,书本的知识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似乎完全脱节,儿童以超出其年龄的成熟姿态来迎接高水平、高层次的理论性知识,尽管这些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似乎儿童至运用了记忆策略,并未了解其实质内容。

论述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

论述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

论述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引言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应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全面的成长。

本文将详细讨论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以及其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儿童是主体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

根据杜威的观点,儿童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意味着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兴趣与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

只有通过了解儿童的需求,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与实践在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中,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杜威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构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他人的知识传授。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参与实践与探究。

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真正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强调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社会互动与合作杜威儿童中心主义也强调社会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杜威看来,儿童应该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动来促进彼此的学习。

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社会互动,儿童可以获得来自他人的反馈和支持,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结论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与实践,重视个性化教育,以及社会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教育者应该积极应用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观点,为儿童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探索和成长。

儿童中心论(杜威7)

儿童中心论(杜威7)

⼉童中⼼论(杜威7)杜威⼉童中⼼论——杜威教育思想研究之7逍遥⾏者2013年9⽉2⽇(⼀)⼉童中⼼主义杜威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的转移。

这是⼀种变⾰,这是⼀种⾰命,这是和哥⽩尼把天⽂学的中⼼从地球转到太阳⼀样的那种⾰命。

这⾥,⼉童是中⼼,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学校⽣活组织应该以⼉童为中⼼,使得⼀切主要是为⼉童的⽽不是为教师的。

因为以⼉童为中⼼是与⼉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致的,所以,在学校⽣活中,⼉童是起点,是中⼼,⽽且是⽬的。

杜威强调,“我们必须站在⼉童的⽴场上,并且以⼉童为⾃⼰的出发点。

”杜威的“⼉童中⼼主义”思想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个核⼼要求。

杜威针对传统教育弊病尖锐地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是在⼉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兴的任何地⽅,惟独不在⼉童⾃⼰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为⼉童服务的,主张把教育的重⼼转移到⼉童⽅⾯来,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杜威⼗分重视⼉童这⼀环节,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他指出爱好活动是⼉童的天性,⼉童具有强⼤的潜在动⼒,教育必须尊重和利⽤这种动⼒。

⼉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

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过程强迫⼉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教育⽆异于⽜不饮⽔强按头,是对⼉童天性的摧残和压迫。

杜威呼吁把⼉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提出从⼉童的现实⽣活中进⾏教育,激发⼉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觉性和积极性。

围绕⼉童组织⼀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童⽣活、⽣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彻底改变当时压制⼉童⾃由和窒息⼉童发展的传统教育。

(⼆)对传统教师中⼼、书本中⼼、课堂中⼼的批判杜威主张“⼉童中⼼”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

批评传统教育“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理和道德的洞⽳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法”,认为“旧学校”由于单纯依赖课本⽽把师⽣关系弄得如同抽⽔筒与蓄⽔池的关系⼀样,把教和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与此同时,他还激烈抨击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置学⽣于完全被动状态的做法。

简述杜威儿童中心论

简述杜威儿童中心论

简述杜威儿童中心论简述杜威儿童中心论1。

杜威认为学校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人,以“人”为本位; 2。

学校课程应该重视儿童经验、兴趣与需要的满足,培养学生爱科学、有教养的公民; 3。

在幼儿教育方面,学前阶段儿童对于所处环境,有着强烈的兴趣与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使儿童获得生活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道德品质,并为将来入学做准备。

因此,学前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适应将来生活,形成终身的基础。

3。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应注重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从事体力劳动,学会创造财富,积极地参加社会生活。

这种实际的做法比单纯向孩子讲解社会理想要深刻、有效。

对孩子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4。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界、社会和家庭的有利因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5。

儿童心理上、智力上的一切差异,都应被看作是可变动的、可改善的、可塑造的,相信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

4。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界、社会和家庭的有利因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5。

儿童心理上、智力上的一切差异,都应被看作是可变动的、可改善的、可塑造的,相信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

6。

在人格上,不管儿童的天资高低,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别,都应给予平等的尊重和关怀,培养他们具有健康、丰富、高尚的精神世界,而后者正是教育最终的目标。

7。

道德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使儿童学会遵守纪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承担责任,即培养儿童独立负责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杜威还主张,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由其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应该给儿童创造多种选择机会,尽量使每一个儿童能够依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但也不能压抑儿童的个性,反而应当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杜威对教育问题的见解,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一场教育革命有很大影响。

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儿童中心论的观点: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杜威的“儿童中心”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标志。

人物简介: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等。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合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人物评价: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了一张蓝图。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

民国时期一些重
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本原则,是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要求。

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杜威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的口号,主张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重视儿童本能活动,为儿童本能生长和儿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这一理论深入批判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教育领域开展深刻革命,影响非常广泛持久。

但由于是在本能论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它否定社会实践对人的作用,因此不够科学。

专家点拨杜威是美囝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杜威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嘿,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聊聊那个响当当的教育理念——杜威活动中心的课程论。

这可是个大热门话题,得好好唠唠,别让它溜走了!首先得说说这个杜威是谁。

他啊,是19世纪的一个教育家,叫约翰·杜威。

这家伙可不得了,是个思想家、哲学家兼教育家。

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活动中心”啦。

那什么是“活动中心”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习变得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想象一下,课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每个孩子都是探险家,老师就是那位神秘的向导。

在这里,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故事,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去体验。

接下来,咱们来聊聊这个“活动中心”的魔力在哪里。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活动中心”则鼓励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样一来,学习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快乐的经历。

再来说说这个“活动中心”的魅力所在。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学会了尊重与理解,学会了思考与创新。

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

当然啦,“活动中心”也不是万能的。

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过分强调活动可能会让孩子们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又要让他们在学中玩。

最后再给大家提个小建议。

想要真正体验到“活动中心”的魅力,不妨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做实验、搞发明创造。

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对“活动中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住哦,学习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场旅行。

在旅途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要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心”里,开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吧!。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Children·Activities·Values--Analysis of John
Dewey's Theories of Curricula 作者: 季燕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出版物刊名: 晋中学院学报
页码: 80-82页
主题词: 杜威 课程 儿童 活动 价值
摘要: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课程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他提出崭新的课程理论,其核心可以视作"儿童、活动、价值":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依据,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载体,课程的评价以价值为取向.。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

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 所谓有效的学习, 就是知识 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活动的结果, 而不是应付学校 [ ( ) �] � � � � 功课的结果” 。 (一) 主动作业 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中的 “静听” 、 “静坐” , 杜威提出 “主动作业” 的概念。主动作业在此并不 是静止的概念, 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种能够 在较长时间内吸引人的注意力并具有一定程序的
[参考文献] [ ] 杜威. 杨汉麟译. 学校与社会 明 日之学 校 [�] 北京: 人 1 . 民教育出版社, 1 9 9 4 . [ ] 杜威. 王承 绪译. 民 主主义 与教 育 [�] 北京: 人 民 教育 2 . 出版社, 1 9 9 0 . [ ] 杨汉麟, 王 承绪. 杜 威教育 论著 选 [�] 上海: 华 东 师范 3 . 大学出版社, 1 9 8 1 .
[ ( 2] � 2 5 3 2 5 4) 的” 。 [ ( ) 2] � 2 5 4
持儿童学习的热情, 儿童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是否产 生了心灵的愉悦与满足, “ 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 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 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
[ (� ] ) 2 2 5 4 目的” 。正是基于这个意义, 杜威认为有必 要对课程进行经常的检查、 批评和修订, 用审视的
第2 3卷第2期 2 0 0 6年4月






� � � . 2 3 � � . 2 A � � .2 0 0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摘要]杜威是现代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儿童中心论”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杜威“儿童中心论” 学校体育学生主体作用论杜威(1859-1952)美国教育家。

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教育“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的教育措施都应该围绕这个太阳转,这就是著名的“儿童中心论”。

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理论产生了极大冲击,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一种主导的教育流派。

他的“儿童中心论”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很大影响。

一、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本观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

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

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

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

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杜威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简述杜威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杜威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杜威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杜威的儿童观主要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活动性,认为儿童应该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提出了“体验教育”的理念,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与他们生活和兴趣息息相关的,应该是一种有意义和具体的经验。

在杜威看来,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和自主的。

他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系列孤立的事件。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和与他人互动来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和教师的指导。

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提供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

杜威还强调了儿童的社会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并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社会中获得成功。

杜威还强调了儿童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来设计,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包括他们的身体、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发展。

杜威的儿童观强调了儿童的自主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并主张通过体验和实践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仍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互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
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学院:教育学部
专业:心理学
姓名:禹懿航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010131
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正因为杜威本身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着很大成就,使得他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本来应具备的面貌更加的了解。

杜威再教育领域中有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儿童中心论和教育无目的论。

其中,儿童中心理论是最受争议的理论,人们对儿童中心理论也有着许多误解。

那么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到底是什么呢,?又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知道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理论的首创者,杜威所提倡的儿童中心理论的思想源于卢梭。

追溯“儿童中心”观的历史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至今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这也是儿童中心观确立的前提。

当时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莫斯和拉伯雷,都主张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为基础,革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儿童。

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

夸美纽斯则是从“人的发现”走到“儿童的发现”的第一人。

在其之后,卢梭将其继续发扬。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就在于使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大转弯,它确立了近代教育的原则。

而杜威也将卢梭的教育思想概括为“教育及自然发展”。

后来逐步发展,人们把儿童放在世界的中心,后又逐步走向科学化。

但是在十八世纪,儿童中心观又走向了弱化,当时由于对效率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杜威并不反对教育为未来做准备。

“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预备将来”,然而“预备将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是无目的的。

接着就到来了杜威的时代,他的儿童中心观是现代教育的旗帜,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育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

他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

”为了去除这样的弊端,杜威提出要将教育的重心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是杜威最典型的一段
话。

在杜威看来,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浪费。

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被动的接受与吸收。

“不允许儿童准许你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了阻力与浪费。

”在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儿童具有天生的发展量表,不能够以成人的视角去强迫儿童的发展,在中国的“揠苗助长”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

“教育的天然基础是儿童的本能,而本能又是一切学习和训练的依据。

李咏儿童的自动能力发展他们原来的天性,才是新教育的宗旨。

”教育是发展儿童的工具。

他把儿童的本能分为四种: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

教育要以这四种本能及其活动为中心。

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步伐和兴趣为落脚点,是让教育为儿童服务,绝不是让儿童成了教育的俘虏。

但是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总是受到许多误解与抨击,许多人认为杜威过于相信儿童自我发展的能力,贬低了教师的作用,甚至漠视了教育的社会层面。

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并不是如此错误,这样的误解源自于大家并没有对杜威的著作更加深一步的阅读。

有许多人对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看法过于极端,认为那是极端的个人中心,从而教师对儿童听之任之,从而教育变成了放羊。

其实杜威并不同意对儿童“过于热情的理想化”和“教育失控”。

杜威认识到教育面对的不是没有任何感情的物体,而是由理性思维和感性的人,所以他主张不要压抑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而应该尊重儿童的客观发展规律,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去获得知识,并且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杜威这是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彻底的解放儿童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机密联系起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杜威并不是把教育完全不管不顾的扔给儿童。

他是希望教育者可以跟随儿童的发展步伐,不要把一些儿童无法消化的知识强硬地灌输到儿童的头脑中。

教育要让儿童从“静听”中解放出来,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在做事的基础上发挥儿童的思维,使其发挥出创造性和积极性。

这是要让儿童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还有人认为杜威强调当前效用勇不顾长远需要,会使儿童的知识匮乏。

杜威并不是说只看眼前儿童的发展,而是要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搭建一个平稳的发展平台。

当儿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后,会对知识产生自发的兴趣,会不断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样就会产生自主学习模式,有了这个能力儿童的知识自然不会匮乏,他会自己发掘探索。

这样的能力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巨大帮助的。

杜威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更不能说不要教师,在杜威的理论中教师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充分地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目的,充分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财富,尤其是充分地认识者几种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才真正有可能实施新教育。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是将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对于教师而言就要把握好这个中心,他们要充分地了解到中心的意义。

如果教师仅仅是向儿童灌输知识,而不让儿童懂得如何去吸纳,那么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加是思维的启发者。

杜威就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有掌握和理解,也要充分的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知道儿童的兴趣点对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

杜威曾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他甚至说:“我认为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我们可以看到,杜威是对教师有着极高评价的。

杜威同样也十分看重教育的社会层面,他只不过是认为教育并不该把社会的目的凌驾于儿童之上。

不能说是为了社会的效率,去以成人的步伐要求儿童迅速发展。

在杜威看来,教育更应该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与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杜威理论的一种支持。

就实质而言,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复归”,尽管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归”。

可以这么说,罗杰斯一脉相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这一点,他在晚年时直言不讳地予以承认“我也曾通过基尔帕特里克全面沐浴着约翰.杜威的思想”杜威与罗杰斯的理念都属个别化教育范畴,强调能力的个性特征并且都十分重视过程与经验。

他们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地位。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可以相提并论,他们的理论观点在起源上是有所不同的,杜威起源于卢梭,而罗杰斯的教学理论是以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对中国更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因为杜威来华时,正赶上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启蒙运动,它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者这是杜威来华,他的进步主义的学说在满脑子旧思想但觉醒了的那些中国人那里,无疑极富感召力。

胡适与鲁迅都深受杜威理论的影响鲁迅收存了大量杜威在华的演讲资料。

鲁迅指出,为了人类“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则必须尊崇“后起的生命”,挚爱年幼的一代,以幼者为本,甚至“前者的生命,应当牺牲于他”。

出鲁迅外,思想界一大批人士也对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进行了批判,有的人士还为儿童创办刊物,译介童话,为儿童提供精神食粮。

他们有破亦有立,但主要的贡献还在于“破”,及破除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

杜威所反对的
与新文化运动所反对的大致相同,杜威所提倡的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又是一致的,于是杜威在中国倍受青睐在破除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过程中,当时很多学者选择了杜威学说。

如当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及掌门学的行为课程等,都深受杜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源于杜威的教育学说。

由此可见,杜威的理论在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儿童中心理论”更是对世界的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杜威《学校与生活》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杜威《儿童与课程》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儿童中心观”--一种历史的眼光卜玉华
杜威“儿童中心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袁锐鄂
教育无目的?儿童中心理论?--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疑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田继忠支爱玲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的教育理论及现实启示尹爱英
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刘铁芳
从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赵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