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泄泻概述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虽有轻重之分,但总属脾胃受伤,湿邪无从分消,以致分利无权,并走大便所致,所以常混称泄泻。《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宋代以后统称“泄泻”。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损伤脾胃所致。泄泻多端,不离乎脾胃。李中梓有治泻九法曰: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已将治泻诸法,囊括其中。临床若能随证配合使用,则治泻之要领,思过半矣

第二节泄泻医案

一、秦伯未医案

二、乔仰先医案

三、蒲辅周医案

四、施今墨医案

一、秦伯未医案

1 医者简介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上海人。早年继承家学,就读于上海

中医专门学校,从师丁甘仁,悬壶沪上,曾与章次公等创办中国医学院,掌管教务。并主编《中医世界》,组织秦氏同学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函授中医学。1938年起主持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建国后曾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医卫组副组长等职。主张博取前贤精华,发扬光大。临床上宗法丁甘仁,以治内科杂病见长。晚年致力于撰写中医门径书。著作多达五六十种,主要有《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

2 验案

男,41岁,1961年10月以来,每日腹泄,有时失禁遗裤,初为水泄,一天20多次。近变为鹜泄,一天4—7次不等。便前肠鸣漉漉,无腹疼感,纳食尚佳。脉细带弦,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诊断为脾阳不运而湿不化,直趋大肠为泄,泻久伤阴,阴虚生热,且现水不涵木现象。治法仍宜以温养中焦为主。稍佐升清,如果因舌红而用苦寒,势必脾阳更伤而下陷。方药:党参,黄芪,山药,诃子,炮生姜,炙甘草,红枣,葛根,升麻。服4剂后,苔腻化薄,舌质不红,肠鸣减少,原方去升、葛加破故纸。又服8剂。自觉周身有力,粪便转厚,但1天仍有4~5次。接用附子理中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复方。

3 评析

本案为秦伯未治疗泄泻验案之一。本案为脾虚湿泄,患者肠鸣水泄无腹疼感,为湿气下注。而舌红,苔黄白厚腻,则是因久泄伤阴,阴虚生热,热与湿合,内生湿热所致。但病变主要矛盾乃是脾阳不升,湿邪下注。治疗不能因见其舌红苔腻便用苦寒,宜用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健脾法。处方即为补中益气汤的变方,以参、芪、山药、炮姜、炙草、大枣温中健脾,换升、柴为升、葛,升举阳气。葛根又能益胃阴而止泄泻。可见,换一味葛根,大有妙意。因治疗抓准重心,4剂便见显效。再以附子理中汤温脾肾之阳,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止泻,促进大肠恢复其正常功能。

二、乔仰先医案

1 医者简介

乔仰先,1914年生。江苏建湖县人。1935年悬壶,1954年起在上海曙光医

院工作,曾任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91年被选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乔老临床擅治内科杂病、老年病。在学术上提倡“诸病

皆重视治肝”。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2 验案

汤某,女,67岁。

初诊:1991年9月

主诉:两年来经常泄泻,常于便前腹痛,大便溏薄,排便后痛可缓解;经常肠鸣矢气。

诊查:体检左下腹有轻微触痛。大便常规一般正常,偶见少量白细胞。乙状结肠镜检查仅见少量充血。舌苔薄腻、脉弦。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柴胡5g,焦白芍15g,黄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5g,甘草6g,肉果(煨)15g,草豆蔻15g,木香5g,砂仁2g,川石斛12g,谷麦芽(炒)各15go 14剂。

二诊:腹痛渐轻,大便稀溏也有好转,有时已可成形。舌苔薄腻、脉弦。辨证如前,再守方渗入化湿之品。原方加藿香9g,佩兰12g,川厚朴4g。14剂。

三诊:药后腹痛已除,大便亦已成形,但稍食油腻即溏。舌苔薄腻已化,脉弦。依法加减。

处方:柴胡5g,焦白芍15g,黄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5g,甘草6g,肉果(煨)15g,草豆蔻15g,木香5g,砂仁2g,川石斛12g,谷、麦芽(炒)各15go 14剂。

以上方药又继用半个月,随访诸症悉除而安。

3 评析

本案为乔仰先治疗泄泻验案之一。本案为肝睥不调型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主运化水湿,无湿不成泄。然本案患者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肠鸣矢气,脉弦,显为肝气乘脾所致。乔氏治疗该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健脾与疏肝同用。二是大量温中健脾之品配以甘寒养阴之药。脾虚湿盛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当重在健脾。而肝木脾土本为相克之脏,肝气易郁,肝木乘虚侵犯脾土,使脾土之虚更甚,病情反复不已而成久泻。

一诊治疗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健脾益气运化水湿,以治泄泻之本;煨肉果、草豆蔻、木香、砂仁等芳香温中化湿止泻;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和胃,配以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养阴,健脾止泻,与柴胡配合以平肝木之旺。乔氏认为治慢性泄泻重在温阳健脾,但不可一味用温药。正如张景岳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配用甘寒养阴之川石斛,使脾阳得胃阴之助,则脾气升散有力,疾病易愈。综观全方标本结合,阴阳相济,寒热相配,温而不燥,补中有散,故治能取效。二诊、三诊本着效不更方原则,原方稍加变化,两年之疾,调理半月而愈。

泄泻之证,肝脾失调者比较多见。笔者曾治一赵姓中学教师,系中年男性,患泄泻1年余,久治无效。来诊时自述每日大便数次三五次不等,先干后稀,腹部时觉胀痛,近来逐渐消瘦。平时工作忙碌,性情急躁,每遇小事极易发怒,情绪紧张时急需大便。诊其脉弦细,舌边红,苔薄黄腻。考虑肝旺乘脾,遂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并重用白芍,3剂而获效,继服原方6剂诸症大减,后嘱服用逍遥丸而收功。体会泄泻之治,需全面考虑患者年龄、体质、职业特点、病程长短、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分清主次,明辨脏腑寒热虚实,方能做到治病求本。

三、蒲辅周医案

1 医者简介:(同前)

2 验案

(1)中虚脾弱(腹泻)

文某,男,52岁,1961年5月9口初诊腹泻两天,由于吃牛黄瓜及胡萝卜引起,一天泻四五次,呈稀水样黄色便,无腹痛,有腹鸣、腹胀,食欲不振,有低热,微汗出,不思饮,小便少,脉左沉微弦,右沉湍,舌淡苔白腻,属太阴脾弱,治宜健脾理气。

处方:党参二钱炒白术三钱干姜—钱半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泽泻一钱半肉桂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