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ppt
中医内科学PPT-泄泻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可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
分类
暴泻、久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泄泻的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原因、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痢疾、霍乱等疾病相鉴别。
02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等 邪气,导致脾胃运化功
03
现代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肠道运动异常
肠道中的肌肉收缩不正常,可 能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压力、焦虑和其他心理因素可 以影响大脑与肠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能导致腹泻。
肠道感受性增加
患者对正常的消化过程反应过 于敏感,可能导致腹痛和腹泻。
肠道感染
某些感染,如急性肠炎,可能 引发腹泻。
肠内菌群失调
某些细菌过度生长或外来细菌 的入侵可能导致腹泻。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可能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泄泻 。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克罗恩病、溃 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治疗方法可能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 改变等。
葛根芩连汤
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中药 组成,具有解表清里、升清降浊的 功效,适用于湿热泄泻、腹痛下痢、 肛门灼热等症状。
常用缩尿、养血 止血的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所 致的泄泻、尿频尿急、腰膝冷痛
等症状。
肉豆蔻
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 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脘
2024版泄泻(医学PPT课件)
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 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体质。
05
泄泻的并发症及处理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脱水
泄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轻者出现口渴、尿少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 休克、昏迷等严重后果。
电解质紊乱
常见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肠麻痹等症状。 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纠正紊乱。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等情志因素可导致肝气郁结,横 逆犯脾,引起泄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可伴有腹痛、肠鸣、发热、里急后 重等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等综合分析,可作出泄泻的诊断。 需注意与痢疾、霍乱等病相鉴别。
02
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分型
泄泻(医学PPT课件)
目录
• 泄泻概述 • 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 泄泻的西医治疗 • 泄泻的预防措施与调护 • 泄泻的并发症及处理 • 泄泻的案例分析
01
泄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感染性泄泻和非感染性泄泻。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泄泻导致大量碱性物质丢失,体内酸性物质相对增多,出现代 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表现为 手足抽搐、口周麻木等症状。需要及时调整呼吸,补充二氧化 碳。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营养不良
长期泄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贫 血、免疫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加
中医泄泻ppt课件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泄泻,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以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消炎、止泻的作用。
针刺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以达到止泻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等。
艾灸治疗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以温阳散寒、调中止泻。常用的穴位与针刺治疗相同。
04
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湿盛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也容易生湿,两者相互影响。
病机
病因
02
CHAPTER
中医泄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04
患者通常有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部检查可有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等表现。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标。
病程较短,症状较重,多由感染引起,需要与慢性腹泻进行鉴别。
急性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炎症性疾病
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但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指标,需要与慢性腹泻进行鉴别。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需要与慢性腹泻进行鉴别。
03
02
01
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治疗情况等。
针对中医泄泻的新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
进行实验室检查
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肠鸣音是否亢进等。
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03
泄泻(医学课件)
症状包括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和发热 等。
病例二: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 性肠病,常导致慢性泄泻。
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 血便和体重下降等。
治疗以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为主,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病例三: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泄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 ,常导致慢性泄泻。
与泄泻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要点一
胃肠道蠕动
了解胃肠道蠕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泄泻与胃肠道蠕 动的关系。
要点二
水分吸收与分泌
了解水分在胃肠道的吸收与分泌过程,以及泄泻对水分吸 收与分泌的影响。
与泄泻相关的病理学知识
感染性腹泻
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
非感染性腹泻
了解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
避免食用不洁、变质食物,注意手部卫生。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增强身 体免疫力。
及时就诊
如出现持续性泄泻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5
泄泻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肠炎导致的泄泻
急性肠炎是导致急性 泄泻的常见原因,通 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 感染引起。
治疗以补液、止泻和 调整饮食为主,严重 时需使用抗生素或抗 病毒药物。
04
泄泻的治疗与预防
一般治疗
01
02
03
急性期治疗
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为主,可使用口服补 液盐或静脉补液。
Hale Waihona Puke 饮食调理急性期应禁食,使肠道得 到休息;症状缓解后,可 从流食开始,逐步过度到 正常饮食。
卧床休息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
泄泻中医概述PPT课件
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 食积化热,加黄连清热燥湿止泻; 兼脾虚,加白术、扁豆健脾祛湿。
(二)久泻
1、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
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 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 白,脉细弱。 病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2、湿热伤中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 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 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 数。
病机: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治法:请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兼风热表证,加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 热;
挟食滞,加焦三仙消食导滞;
湿邪偏重,加藿香、厚朴、茯苓、猪苓、 泽泻健脾祛湿;
发病在夏热暑湿之际,有外感暑湿迹象如 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 者,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表里同治,解 暑清热,利湿止泻。
3、湿滞肠胃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 浊或厚腻,脉滑。
病机:宿食停滞,阻碍肠胃,传化失司
治法:消食导滞
肛门灼热。
脾虚证:久泻不愈,倦怠乏力,饮食不慎 或劳倦过度即发作。
肝郁克脾:反复不愈,情志不遂即复发。
肾阳不足: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肢 冷。
轻证:饮食如常,脾胃未败,预后良好。
重证:不能饮食,形体消瘦,或暴泄无度, 或久泄滑脱不禁。
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运脾化湿。
急性
重在化湿 佐以分利
病因
感受外邪
饮食所伤 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湿邪 寒邪 暑热
脾胃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学泄泻》课件
避免刺激性食品
如辛辣、油腻、生冷食 品,减少对胃肠道的刺
激。
起居调摄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潮湿 和污浊的环境。
注意保暖
避免腹部受凉,特别是晚上睡 觉时要注意保暖。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 疫力,促进肠道蠕动。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
精神调养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病机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损,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传导失职,下,急迫暴注,粪色黄褐,气味臭秽。
虚证
病程较长,腹痛不甚,喜按,大便稀溏,粪色淡黄或灰白,气味不重。
治则治法
治则
调理脾胃,分清泌浊。
治法
实证宜化湿导滞,清热利湿;虚证宜健脾益气,温中健脾。
《中医内科学泄泻》PPT课 件
目录
• 泄泻概述 •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 • 泄泻的中医治疗 • 泄泻的预防与调护 • 泄泻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泄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 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 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分类
急性泄泻、慢性泄泻、五更泄泻 、伤食泄泻等。
病因与病机
通过病因学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泄泻的发病过程,为开发新 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思路。
临床研究进展
01
02
03
04
临床研究是探索泄泻诊断、治 疗和预后的关键环节。
临床研究通过对照试验、随机 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估不同治 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还关注疾病的预后和 转归,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泄泻ppt课件
3、暴泻—食滞肠胃证
主症(特点):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② 治 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③ 代表方:保和丸 ④ 加 减: a. 食积较重者:+大黄、枳壳
b. 食积化热者:+ 黄芩、黄连
25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 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4
3、范围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 以下两大类: ① 炎症性病变:急性肠炎、慢性肠炎 ② 非炎症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
5
复习:脾的生理病理
脾的生理功能:运化水谷精微 脾气宜升和喜燥恶湿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得升 保证水谷和水湿的输布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7
泄泻的证型
湿邪困脾: 有时夹寒…………………寒湿内盛证 有时夹热…………………湿热伤中证
饮食:饮食不节伤脾……………………食滞肠胃证 情志:肝郁横逆犯脾……………………肝气乘脾证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证
肾阳虚衰……肾阳虚衰证 请看案例题
脾胃系病证—泄泻
1
『概述』
1、泄泻的定义 2、泄泻的历史沿革 3、泄泻的范围
2
1、定义
泄 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 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
关键词: 排便次数增多
两者同时存在
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
注意:无腹痛
3
2、历史沿革
《内经》……最早记载:“鹜溏”、“飧泄” 《医宗必读·泄泻》…提出治疗泄泻有9法:
泄泻(医学课件)
02
泄泻的病因
感染性因素
细菌性泄泻
沙门菌属、志贺杆菌等引起的 肠炎,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腹
痛、发热等。
病毒性泄泻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 起的肠炎,症状包括轻度水样
腹泻、恶心、呕吐等。
其他感染因素
寄生虫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 。
非感染性因素
食物中毒
食用不洁食物或变质食物导致的中 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05
泄泻的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泄泻
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补充液体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 乱。
慢性泄泻
病因治疗的同时辅以对症治疗,加强支持疗法。
对症治疗
腹泻严重者
可给予止泻药如洛哌丁胺 。
腹痛严重者
可给予解痉剂如山莨菪碱 。
恶心呕吐严重者
可给予甲氧氯普胺。
病因治疗
感染性泄泻
使用抗生素如黄连素等抗感染治疗。
。
神经递质调节
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 等参与胃肠道运动与分泌调节
,进而影响腹泻。
04
泄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症状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病程短,起病急,常伴腹痛、恶心、呕吐、 发热等症状。
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无腹痛、发热等症状 ,可伴有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等症状。
水样泻
黏液便
大便呈水样,排便次数增多,不伴腹痛。
过敏反应
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海鲜、牛奶等 ,导致腹泻等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肿瘤、炎症 性肠病等均可引起泄泻。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 及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泄泻。
中医内科学泄泻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鉴别诊断
1.泄泻与痢疾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塘,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 大便不夹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腹痛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便后痛 减;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腹痛与里急 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2.泄泻与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
致湿热内蕴;或悠吠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不洁食物,脾胃受伤; 均能化生寒湿、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
分,发生泄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病因病机—病因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
2.辨寒热虚实 粪质量清晰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
属寒证扩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凡 病势急骤,院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 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医内科学泄泻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3
【结语】
泄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病机关键为脾虚湿盛,治疗以运脾湿 为原则。临床分为久泻和暴泻
泄泻初起以湿盛为主,以祛邪为主 不可骤用补涩之剂。久泻以虚证为主, 首先应该健脾补气,不可过分分利。
完整版ppt课件
34
病案分析
赵某,女,53岁 患者自1992年起大便溏泄,时发时止,曾 服多种药物末愈,1998年冬季开始腹泻次数增 多,夹有末消化食物,白天大便2-3次,夜间 1-2次,食少神疲,在我院门诊服肠炎灵,腹 可安后,症状解除。今年7月份因吃快餐盒饭 ,腹泻复发,一日10余次,呈水样,泻下急迫 ,伴有口干口苦,小便短赤。查:舌质淡,苔
11
三·诊断
1、粪质便次的改变 2、伴随症 3、诱因 4、理化检查 5、排除有关病症
完整版ppt课件
12
【鉴别诊断】
1.痢疾
泄泻
痢疾
相 临床表现:便次增多,粪质稀薄
同 病位:均在肠
点 发病季节:夏秋季节
不 病机:脾病湿盛,
病机:气血邪毒凝肠
运化失常
腑,传导失司
同 主症:便稀爽利,无 主症:里急后重,便下
大便溏垢,臭如败卵,完谷不化 伤食
4.辨久泻的特点
久泻不愈,倦怠乏力,因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复
发
脾虚
久泻不愈,平时精神抑郁,因情志不遂或紧张复
发
肝郁
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膝肢冷 肾虚
完整版ppt课件
17
二、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是运脾化湿。 寒湿 温化寒湿 湿热 清化湿热 暑湿 清暑祛湿 脾虚 健脾化湿 肝郁 抑肝扶脾 肾虚 补火暖脾 食滞 消食导滞
暑湿 人体,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水谷相杂而下 泄泻
《中医学》泄泻 ppt课件
(三)飧泄:泻下完谷不化,脾胃气虚阳弱,或内伤 七情,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肠胃皆可导致。
大肠泄:泄泻的一种。《难经 ·五十七难》:“大 肠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四)溏泄:指泻下清稀垢秽。
(五)鹜泄:指泻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小便 清,脉沉迟。
(六)滑泄:久泻不禁谓之滑泄。
ppt课件
ppt课件
13
三、相关检查
粪便检查比较重要,应认真观察病者新鲜粪便 的量、质及颜色;显微镜下粪检包括观察血细 胞数及病原体;粪便培养可找出病原菌等。慢 性泄泻可行结肠内窥镜、小肠镜检查,可直接 观察,同时采取渗出物、镜检或培养、活体组 织协助诊断;同时可排除胃肠道肿瘤。关于X 线检查,慢性腹泻可考虑做结肠钡剂灌肠及全 消化钡餐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腹部B超或 CT检查有助于胰腺病变、腹腔淋巴瘤等疾病 的诊断。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 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腹泻,可进行 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ppt课件
16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结合运脾; 久泻-----以健运脾气为先,佐以化湿利湿; 夹有肝郁----抑肝扶脾; 夹有肾虚----补火暖土。
ppt课件
17
三、分证论治:分为寒湿内盛、湿热伤 中、食滞伤胃;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肾 阳虚衰七个证型。
(二)辨证候特点
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当,或 劳倦过度即复发,多以脾虚为主;
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为肝 郁克脾之证;
五更飧泄,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肾阳不 足。
(三)辨泄泻预后
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 预后良好;
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 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泄泻概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
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虽有轻重之分,但总属脾胃受伤,湿邪无从分消,以致分利无权,并走大便所致,所以常混称泄泻。
《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
《难经》有五泄之分,宋代以后统称“泄泻”。
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损伤脾胃所致。
泄泻多端,不离乎脾胃。
李中梓有治泻九法曰: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已将治泻诸法,囊括其中。
临床若能随证配合使用,则治泻之要领,思过半矣第二节泄泻医案一、秦伯未医案二、乔仰先医案三、蒲辅周医案四、施今墨医案一、秦伯未医案1 医者简介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
上海人。
早年继承家学,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从师丁甘仁,悬壶沪上,曾与章次公等创办中国医学院,掌管教务。
并主编《中医世界》,组织秦氏同学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函授中医学。
1938年起主持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
建国后曾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
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医卫组副组长等职。
主张博取前贤精华,发扬光大。
临床上宗法丁甘仁,以治内科杂病见长。
晚年致力于撰写中医门径书。
著作多达五六十种,主要有《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
2 验案男,41岁,1961年10月以来,每日腹泄,有时失禁遗裤,初为水泄,一天20多次。
近变为鹜泄,一天4—7次不等。
便前肠鸣漉漉,无腹疼感,纳食尚佳。
脉细带弦,舌质红,苔黄白厚腻。
诊断为脾阳不运而湿不化,直趋大肠为泄,泻久伤阴,阴虚生热,且现水不涵木现象。
治法仍宜以温养中焦为主。
稍佐升清,如果因舌红而用苦寒,势必脾阳更伤而下陷。
方药:党参,黄芪,山药,诃子,炮生姜,炙甘草,红枣,葛根,升麻。
服4剂后,苔腻化薄,舌质不红,肠鸣减少,原方去升、葛加破故纸。
又服8剂。
自觉周身有力,粪便转厚,但1天仍有4~5次。
接用附子理中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复方。
3 评析本案为秦伯未治疗泄泻验案之一。
本案为脾虚湿泄,患者肠鸣水泄无腹疼感,为湿气下注。
而舌红,苔黄白厚腻,则是因久泄伤阴,阴虚生热,热与湿合,内生湿热所致。
但病变主要矛盾乃是脾阳不升,湿邪下注。
治疗不能因见其舌红苔腻便用苦寒,宜用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健脾法。
处方即为补中益气汤的变方,以参、芪、山药、炮姜、炙草、大枣温中健脾,换升、柴为升、葛,升举阳气。
葛根又能益胃阴而止泄泻。
可见,换一味葛根,大有妙意。
因治疗抓准重心,4剂便见显效。
再以附子理中汤温脾肾之阳,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止泻,促进大肠恢复其正常功能。
二、乔仰先医案1 医者简介乔仰先,1914年生。
江苏建湖县人。
1935年悬壶,1954年起在上海曙光医院工作,曾任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1991年被选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乔老临床擅治内科杂病、老年病。
在学术上提倡“诸病皆重视治肝”。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2 验案汤某,女,67岁。
初诊:1991年9月主诉:两年来经常泄泻,常于便前腹痛,大便溏薄,排便后痛可缓解;经常肠鸣矢气。
诊查:体检左下腹有轻微触痛。
大便常规一般正常,偶见少量白细胞。
乙状结肠镜检查仅见少量充血。
舌苔薄腻、脉弦。
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柴胡5g,焦白芍15g,黄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5g,甘草6g,肉果(煨)15g,草豆蔻15g,木香5g,砂仁2g,川石斛12g,谷麦芽(炒)各15go 14剂。
二诊:腹痛渐轻,大便稀溏也有好转,有时已可成形。
舌苔薄腻、脉弦。
辨证如前,再守方渗入化湿之品。
原方加藿香9g,佩兰12g,川厚朴4g。
14剂。
三诊:药后腹痛已除,大便亦已成形,但稍食油腻即溏。
舌苔薄腻已化,脉弦。
依法加减。
处方:柴胡5g,焦白芍15g,黄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5g,甘草6g,肉果(煨)15g,草豆蔻15g,木香5g,砂仁2g,川石斛12g,谷、麦芽(炒)各15go 14剂。
以上方药又继用半个月,随访诸症悉除而安。
3 评析本案为乔仰先治疗泄泻验案之一。
本案为肝睥不调型泄泻。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脾主运化水湿,无湿不成泄。
然本案患者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肠鸣矢气,脉弦,显为肝气乘脾所致。
乔氏治疗该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健脾与疏肝同用。
二是大量温中健脾之品配以甘寒养阴之药。
脾虚湿盛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当重在健脾。
而肝木脾土本为相克之脏,肝气易郁,肝木乘虚侵犯脾土,使脾土之虚更甚,病情反复不已而成久泻。
一诊治疗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健脾益气运化水湿,以治泄泻之本;煨肉果、草豆蔻、木香、砂仁等芳香温中化湿止泻;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和胃,配以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养阴,健脾止泻,与柴胡配合以平肝木之旺。
乔氏认为治慢性泄泻重在温阳健脾,但不可一味用温药。
正如张景岳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故配用甘寒养阴之川石斛,使脾阳得胃阴之助,则脾气升散有力,疾病易愈。
综观全方标本结合,阴阳相济,寒热相配,温而不燥,补中有散,故治能取效。
二诊、三诊本着效不更方原则,原方稍加变化,两年之疾,调理半月而愈。
泄泻之证,肝脾失调者比较多见。
笔者曾治一赵姓中学教师,系中年男性,患泄泻1年余,久治无效。
来诊时自述每日大便数次三五次不等,先干后稀,腹部时觉胀痛,近来逐渐消瘦。
平时工作忙碌,性情急躁,每遇小事极易发怒,情绪紧张时急需大便。
诊其脉弦细,舌边红,苔薄黄腻。
考虑肝旺乘脾,遂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并重用白芍,3剂而获效,继服原方6剂诸症大减,后嘱服用逍遥丸而收功。
体会泄泻之治,需全面考虑患者年龄、体质、职业特点、病程长短、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分清主次,明辨脏腑寒热虚实,方能做到治病求本。
三、蒲辅周医案1 医者简介:(同前)2 验案(1)中虚脾弱(腹泻)文某,男,52岁,1961年5月9口初诊腹泻两天,由于吃牛黄瓜及胡萝卜引起,一天泻四五次,呈稀水样黄色便,无腹痛,有腹鸣、腹胀,食欲不振,有低热,微汗出,不思饮,小便少,脉左沉微弦,右沉湍,舌淡苔白腻,属太阴脾弱,治宜健脾理气。
处方:党参二钱炒白术三钱干姜—钱半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泽泻一钱半肉桂五分一剂。
第—煎用水400毫升,慢火煎取80毫升;第二煎用水300毫升,慢火煎取60毫升:两煎和匀,分二次温服。
5月10日复诊:药后大便尚稍溏,次数减。
每遇感冒则有痰,腹微胀。
脉沉缓,舌淡白腻苔尚未退净。
治宜调和脾胃,温化痰湿。
处方:党参—钱半茯苓三钱炒白术二钱法半夏二钱广陈皮二钱炙甘草一钱木香五分砂仁(打)一钱川朴一钱半生姜三片大枣二枚二剂。
5月15日三诊:大便尚微溏,腹胀,肠鸣,小便不多。
脉寸尺沉濡,左关沉弦大,右关沉迟;舌正苔白腻。
由于脾弱湿滞,治宜温脾利湿。
处方:党参一钱半炒白术二钱干姜—钱炙甘草一钱连皮茯苓—二钱泽泻一钱半肉桂五分大腹皮一钱半厚朴一钱半通草—钱木香七分二剂,每剂两煎,取160毫升,和匀,分两次温服。
5月25日四诊:药后大便转正常。
近日受凉,腹部不适,大便日二三次不稀。
脉弦缓,舌正红白腻苔减。
属中虚脾弱,治宜建中温脾。
前方去通草,再服二剂。
后服丸剂,以资巩固。
处方:白人参(或党参)五钱炒白术一两干姜五钱炙甘草五钱肉桂—钱砂仁五钱木香二钱广陈皮二钱茯苓—两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天中午饭前半小时服一九,温开水送下。
3 评析暴泻属实,久泻多虚,此指一般情况而言、若患者本体不足,虽非久泻,亦有见虚证本例患者腹泻两天,由食生冷引起,无腹痛里急、滞濇不爽,故非属实证;而由脾阳素弱,不能运化而致泻,大便呈稀水样,小便少。
利小便,即可实大便。
采用温中分利兼施,用理中加茯苓、泽泻、肉桂。
后守此法加减而愈。
(2)中虚泄泻林某.女,36岁。
1960午l月6日初诊六年来。
大便稀,每日二三次,有时腹痛,饥不欲食.有时恶心,胃脘部痛,头晕,全身乏力,关节酸软,心悸懊恼,睡眠尚可。
月经7/25~26,量稍多有块。
经期小腹胀痛、腰酸、脉中候弦细,沉候无力;舌淡红中心苔薄腻,边缘不齐属中阳虚,脾胃不调,治宜凋脾胃。
处方:东北参(或党参)二钱炒白术三钱炮姜—钱炙甘草一钱砂仁一钱半白芍二钱制香附—钱半大枣四枚怀山药三钱莲子肉四钱四剂。
l月9日复诊:药后腹疼已减,大便日一次,胃纳稍佳,门于思饮,脉中候见微数,舌苔见退。
治宜健脾胃,益中气处方:黄芪二钱东北参(或党参)—钱半白术二钱炙甘草一钱当归一钱陈皮一钱半升麻五分柴胡五分砂仁一钱茯苓二钱四剂。
l月13日三诊:药后胃纳好转,尚觉腹部胀气,午后更显,大便已正常,脉舌同前,治宜疏肝理气,处方:醋炒柴胡五分白芍二钱白术二钱炙甘草一钱青皮五分香附一钱半吴萸五分五剂。
l月18日四诊:腹痛、腹胀已消失。
近二天午后体温37.4~C,头痛,烦躁,胸闷。
由于过劳,觉乏力,心悸如颤动感,脉两寸沉,无力,关尺滑有力。
治宜益中气,凋脾胃。
处方:东北参(或党参)一钱半黄芪二钱白术一钱半炙甘草八分陈皮—钱半当归—钱升麻五分柴胡五分焦楂—钱半炒内金二钱香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五剂。
继汤药之后,以九剂凋治。
处方:北参(或党参)一两炒白术一两茯苓二两炙甘草五钱广陈皮一两醋制香附五钱远志八分血琥珀(另研)五钱砂仁五钱炮内金二两生熟枣仁各一两炒小麦二两红枣肉一两共为细末,加琥珀粉,炼蜜为丸,梧子大,早晚各服二钱,白开水送下,以资巩固。
3 评析便溏已久,有时腹痛,纳差,神倦乏力,病在太阴脾弱,首用理中汤加减,药后腹痛减轻,胃纳稍增,大便次数减少,而不能耐劳,转用补中益气法调理。
(3)阳虚脾湿(腹泻)陈某,男,59岁,1959年7月6日初诊。
二十天前患腹泻,现已减少,但仍日二二三次,精神差。
脉沉迟,左关微弦;舌正苔白。
属脾湿,治宜温中利湿。
处方:红人参二钱炒於术二钱炮干姜一钱炙甘草一钱广木香六分砂仁(打)钱半厚朴一钱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四剂,一剂二煎,共取160毫升,分二次温服。
7月14日复诊:大便已恢复正常。
平时恶冷自汗,脉缓有力,舌苔已退治宜凋营卫,健脾胃处方:炙黄芪四钱桂枝二钱杭芍三钱炙甘草一钱炒於术三钱黑附子(先煎)三钱生姜三片大枣力五枚六剂,煎服法同前。
7月20 日二诊:惟感肠微鸣,精神稍差,腹凉,尚自汗脉沉缓,舌正无苔,治宜益火补土,拟丸剂常服处方:红人参二两上炒於术三两干姜(炮黄)—两炙甘草—两黑附子一两砂仁—两木香三钱茯苓三两上肉桂三钱怀山药三两芡实四两共研为细未,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早晚各服一丸,红糖水送服,以资调理。
3评析患者腹泻,大便日二三次,神疲,脉沉迟,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之证;采用理中汤加味,温运中焦,补益脾胃,药后大便即恢复正常、平时恶寒、自汗、脉缓,拟桂枝汤加味,调营卫,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