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术会议开幕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术会议开幕词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XX学术会议开幕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年。在中国社会学的成长和发展史上,这是一次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近30多个省市区的约600多名社会学工作者,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的社会学家,日本社会学会的会长井上俊教授、韩国社会学会的会长金文朝教授以及台湾社会学会的会长张茂桂教授都专门到会表示祝贺。这次年会,除主会场外,有二十三个专题论坛,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此次学术年会的规模之大是空前的。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3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巨变的30年。社会学作为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学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同时也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0年来,中国社会学学者力图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现实

之间建立联系,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现实变迁来验证或创新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结构巨大变迁和改革开放丰富实践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学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努力探索中国乡土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理论,总结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乡村工业化路径,对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90年代,中国社会学提出社会转型问题,探讨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结构变化的机制和规律,回答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变化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大力倡导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把社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努力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挑战,研究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规律,探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道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使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

回顾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已经跨越了单纯引进和译介西方社会学的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

中国社会学努力从中国的巨大社会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进行理论建设,初步形成了有中国气派和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发展方向,提高了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二是社会学调查和研究方法日益完善,社会学传统的参与观察、案例研究、类型分析等质性调查研究方法取得新的进步,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统计软件的发展,以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和数据模型分析为特点的量化研究方法快速发展。三是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增多,社会学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如家庭、婚姻、组织、犯罪、社区、青年等,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属于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经济学对社会行为和组织制度的研究,人口学对人口结构和生育行为的研究,法学对社会法和习惯法的研究,历史学对社会史的研究,心理学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心态的研究,人类学对多元文化和小传统的研究等等,都对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带来重大启发;同时,社会学研究也超越了传统的研究边界,在社会治理、区域发展、市场网络、生态环境等新领域中取得了成绩。

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化日益要求社会学职业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例如,在就业与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与社会事业、城市发展与社区服务、家庭与婚姻生活、社会安全与社会风险、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慈善事业与志愿团体、社会心

态与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学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培养职业人员和专门人才的责任。这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要求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更加专业的技能。

中国社会学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需要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加强社会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当前,中国社会学需要全面总结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在把握中国国情和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积极参与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要注重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密切跟踪研究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注重从生活实践中汲取学术营养;要重视学科知识积累,减少和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加强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积极开展学术争鸣和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社会学形成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