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冲突概念教学例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创设策略林小云(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福州3508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十分重要,能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借助疑惑情境、运用直观假象、设置导学问题创设认知冲突,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认知驱动力,促进数学思维的纵深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冲突创设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在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在遇到新的学习起点时,就会由此引发矛盾,而且其具有短暂性特点,一般表现为: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呈现差距,由此而引发短暂心理失衡的状态。

皮亚杰就此进行以下提炼:平衡、不平衡、达成新平衡。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遭遇认知冲突之后,就会破坏之前的认知平衡,需要学生对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实现新的平衡。

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契机,以合理路径制造认知冲突,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能够唤醒其探索渴望,使其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快速实现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一、借助疑惑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对于质疑而言,是引发思维的重要开端,落实于学习实践中,就是当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之后,常常会因此形成特殊的心理状态,也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其思维状态。

所以,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以悬疑引发学生的应知冲突,既能够使学生充满好奇,也能够促使其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负数,难免会产生陌生感,所以,我所利用的就是悬疑情境,借此引发认知程度认知冲突,当然也借助这一模式能够为概念蒙上神秘面纱,引起其强烈的好奇心理。

开始教学时,我首先拿出温度计:“想必大家对它非常熟悉,这是我们科学课程中经常使用的仪器,但是它今天的功能并不是为了测量温度,而是为了辅助我们的数学学习。

”之后,学生立刻表现出欣喜惊奇的表现,显然这种解读打破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温度计不用来测量温度,怎么还能拥有其他功能?”此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园认知冲突处理:有机冲突解决教学案例

幼儿园认知冲突处理:有机冲突解决教学案例

幼儿园认知冲突处理:有机冲突解决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的认知冲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认知冲突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存在矛盾,产生矛盾的心理状态。

幼儿在认知冲突中,通过主动探究和解决矛盾,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有机冲突解决教学是一种以认知冲突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基于实际案例,探讨有机冲突解决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施和效果。

1. 案例背景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发现,一些幼儿对于“什么是冷热”的概念存在认知混淆和冲突。

他们知道夏天是热的,冬天是冷的;另他们又发现冬天会有冰块,夏天会有冰淇淋,产生了矛盾的认知。

教师决定进行有机冲突解决教学,以帮助幼儿解决认知冲突,建立正确的概念。

2. 教学设计教师选择了冰块和冰淇淋作为教学材料,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教师让幼儿观察并感受冰块和冰淇淋的温度差异,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冰块会冷、为什么冰淇淋会凉爽。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触摸和品尝,体会冰块和冰淇淋的不同特性,并引发幼儿对于“冷热”的认知冲突。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总结,解决认知矛盾,形成正确的概念。

3. 效果评价经过有机冲突解决教学,教师发现幼儿在接受温度概念的认知上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幼儿们能够清楚地区分冰块和冰淇淋的温度差异,并能够自信地解释“冷热”的概念。

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增强,促进了他们对其他概念的认知发展。

教师同时也意识到,在有机冲突解决教学中,尊重和引导幼儿的思考过程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思维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4. 想法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机冲突解决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有机冲突解决教学,幼儿能够主动探究和解决认知矛盾,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潜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认知冲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机冲突解决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冲突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等。

认知冲突的存在,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重组和转变,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认知冲突。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反常识的问题、呈现矛盾的事物、引入不同的解题方法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讲解圆的面积时,老师可以提问:“一个半径为2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立刻回答是4π,而事实上,正确答案是4π。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使其对原有的知识产生疑问和质疑,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形和面积的理解。

积极引导学生认知冲突的解决。

在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在上述圆的面积问题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你能否找到其他方法来计算圆的面积呢?”或者鼓励学生用纸模拟出一个半径为2的圆,然后进行切割重组,再测量面积等。

通过引导问题的提出和解题思路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突破认知冲突,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开放、尊重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交流和分享。

当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时,教师和同学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促进认知冲突的解决和知识的构建。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

认知冲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转化。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认知冲突的思考和解决。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资源,提供一些扩展活动和课外阅读,让学生继续发现和探索数学的美妙。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运用“认知冲突”设置教学“有效性问题”——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

运用“认知冲突”设置教学“有效性问题”——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

程” .教学 中也 常 会 忽 略 学 生 对 问题 的感 知 。其 实 ,教 师 可
0 ・ 0 0 0
以 依 据 学 生 已有 的 心 理 和 智 力 水 平 ,还 原 述 问 题 的 有 效 性 就 在 于 设 置 了 矛 盾 冲 突 的 情 境 . 让
化对新知识 的理 解。当遇到不能解 释的新现象时 .就会产
生 认 知 冲突 …
题解决的结果来看 .由于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体验和获得 的感
受 不 一样 ,也 会 生成 一定 的认 知 冲突 。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引发 学 生 的 认 知 冲 突 ,这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建 构 良好 的认 知 结 构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通 常 可 采用 通 过 旧有 知 识 的
所 谓 认 知 冲 突 。是 指 学 生 的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与 所 学 新 知
识 之 间 无 法 包 容 的 矛 盾 。学 生 在 学 习 新 知 识 之 前 , 头 脑 中 并 非 一 片 空 白 ,而 是 具 有 了形 形 色 色 的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 在 学 习 新 知 识 时 .他 们 总 是 试 图 以 这 种 原 有 的认 知 结 构 来 同
问题 的 内驱 力 .产生 “ ” “ ”状 态 ,即 问题 具 有强 烈 的 愤 悱 认 知 冲 突 :从 问题 的本 身特 质 看 ,它 不 是 在教 师 统 一要 求 下
的产 物 .每个 学 生认 知 的 角度 或焦 点 不 同 ,会 生 长 出更 具 有
个 性 的认 知 方 式 ,这 样 学 生之 间 也会 形 成 认知 冲突 ;而从 问

帮助孩子理性处理冲突——当冲突发生课学案

帮助孩子理性处理冲突——当冲突发生课学案

帮助孩子理性处理冲突——当冲突发生课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孩子理解冲突的种类和成因,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处理冲突的方法,提高孩子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成熟度,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冲突?冲突是指在相互矛盾的利益、需要、意见、态度、行为中,出现了一定的对抗、竞争、对立、干扰、摩擦和矛盾的状态,导致双方或多方难以达成一致或满意的情况。

2. 冲突的成因冲突的成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冲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

(2)兴趣冲突: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导致在某些活动或事情上存在对立或矛盾。

(3)权利冲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竞争。

(4)信息冲突:由于信息的缺乏或错误,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误解或对抗。

(5)人际关系冲突:由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不满。

3. 冲突的处理方法冲突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但理性处理是最有效的方法。

(1)积极沟通:理解对方的观点、需求和感受,尽量达成共识和平衡,避免一味争执或强迫对方。

(2)寻求帮助: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如老师、父母等。

(3)妥协解决:双方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达成妥协。

(4)放弃争议:适时放弃对争议的坚持,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本人主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步骤一:让孩子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冲突。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生活案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分析案例,并从案例中体会人际关系中冲突的表现和原因。

步骤二:让孩子学会倾听。

通过演示教学,让孩子们了解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重要性,学会给予对方尊重,提高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步骤三:让孩子了解如何应对冲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示范如何面对冲突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应对和处理冲突。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认知冲突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认知冲突的情境;2.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和冲突解决能力;3.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4.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幼儿教具:拼图、积木、数字卡片等;2.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3.认知冲突解决故事书。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知冲突的引入(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拼图,把其中一块拼图放错位置,让幼儿观察;2.引导幼儿发现拼图有错误,并与他们讨论这种错误是因为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冲突;3.让幼儿尝试纠正拼图的错误,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认知冲突。

活动二:认知冲突故事分享(2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阅读认知冲突解决故事书,例如《小狼学画画》;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认知冲突,以及主人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3.引导幼儿回忆和总结故事中的解决方法,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活动三:认知冲突解决游戏(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认知冲突解决游戏,如“找出不一样的东西”、“数字排序游戏”等;2.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游戏,观察和识别认知冲突,共同解决问题;3.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四:幼儿角色扮演冲突解决(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服装、服务员服装、消防员服装等;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并分成小组进行游戏;3.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幼儿模拟认知冲突的情境,让他们尝试解决冲突的方法,并与其他角色互动;4.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五:认知冲突总结与反思(20分钟)1.通过一个简单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认知冲突解决方法;2.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教学活动,讨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3.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想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案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认知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认知上的挑战与冲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案探讨幼儿园认知冲突的特点、原因、解决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

一、案例分析1.1 案例背景小明和小红在玩具区发生了争执,两人都想要玩具火车,争论不休并且情绪激动。

1.2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园中常见的认知冲突情景。

孩子们可能因为玩具、位置、注意力等方面发生争执,表现为情绪激动、争论不休。

二、认知冲突的特点2.1 多样性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认知冲突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2.2 情绪化幼儿对于认知冲突往往难以控制情绪,容易表现出激动、愤怒等负面情绪。

三、认知冲突的原因3.1 自我中心幼儿在认知发展初期,往往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难以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想法。

3.2 社交技能不足部分幼儿缺乏有效的社交技能,无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调。

四、解决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案4.1 倾听和理解教师应当首先倾听孩子们的诉求,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孩子们的共享和倾听能力。

4.2 引导协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认知冲突解决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们应当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对幼儿的社交技能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认知冲突的解决不仅关乎孩子们个体发展的问题,更是关乎整体教育的质量。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认知冲突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孩子们合理处理冲突,并借助冲突引发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七、总结与回顾本文从认知冲突的案例出发,系统性地介绍了认知冲突的特点、原因、教学方案以及教师的角色。

通过深入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幼儿园认知冲突的问题,并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

认知冲突,让儿童的数学思维飞起来-——以两堂“图形与几何”课的教学为例

认知冲突,让儿童的数学思维飞起来-——以两堂“图形与几何”课的教学为例

课程篇皮亚杰认为,平衡化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个人的思维经历从冲突到顺应的变化,才能真正解决课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感触新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矛盾、互动探究等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具体实例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形成自身水平不足与解决问题的矛盾,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的情境设计:1.初步认识角师:三根小棒首尾连在一起,摆成一个什么图形?生:摆成一个三角形。

师:去掉一根小棒,连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摆一摆,并展示。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PPT 出示校园情境图,找一找哪里有角?学生观察,指一指,说一说。

出示情境图中的三个物品:剪刀、钟表、三角尺。

(如下图)师:这三个物品上有角吗?指一指,说一说。

2.归纳角的特征师:观察角都有什么特点,讨论并汇报。

生1:有一个尖尖的点。

生2:有两条直的线。

生3: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的线连在一起。

师:我们把尖尖的点叫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边说边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创设利用小棒摆一摆的具体情境,从学生已知的图形入手,引出角;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里有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指一指、说一说,引导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游戏激发兴趣,引发初步感知到深入认识的思维过渡1.摸角和指角师: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摸一摸、指一指你身边的角。

摸角(桌面上的角和数学书中的角)和找角(教室里的角)时,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出现错误(摸法随意,指向不明)。

学生演示后,教师指导如何正确摸角、指角。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一、认知冲突的概念和特点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接收到新的知识或信息时,因已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产生的矛盾或不适应所引起的心理冲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认知冲突,表现为对某些概念的混淆、推理问题的困惑、作业答案的错误等。

认知冲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普遍性。

认知冲突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都会经历认知冲突。

2. 多样性。

认知冲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概念的混淆、逻辑推理的错误、解题方法的困惑等。

3. 变动性。

随着学习内容的推进,认知冲突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跟进解决。

二、认知冲突的成因分析1. 学习内容的复杂性。

数学的学习内容常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容易给学生带来认知冲突。

2.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认知冲突。

3. 学习习惯的影响。

一些学生有固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当遇到新的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认知冲突。

三、认知冲突对学生的影响认知冲突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1. 降低学习兴趣。

当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时,会感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2. 影响学习效果。

认知冲突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3. 丧失学习动力。

长期存在的认知冲突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产生逃避数学学习的心理。

四、认知冲突的解决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减少认知冲突的产生。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认知冲突,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认知冲突。

基于认知冲突的地理概念教学

基于认知冲突的地理概念教学

目 结合已成为历年高考地理题 的命题趋势 , 但是做好 图表 题, 对学生有较高要求 , 不但要熟练掌握读图技巧 , 更需要 牢 固的地 理基 础知 识 。平 时 的教 学 常常 是教 师 讲授 , 学生
被动接受 , 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形成
的 “ 种关 于 自然 事 物或 现 象 的朴 素 见解 ” 即前 概 念 , 各 , 所 以就 导致 了迷思 概念 对 新 知识 建 构形 成 的 巨大 阻碍 , 直接 影 响考 生 的高考 答题 。 当前 ,将 认 知 冲突 应用 在 地 理教 学 中 的案例 很 有 限 ,
概全 地认 为其 它地 区 的人 们都 是住 在 窑洞 里 的 , 生 不知 学
言与文学领域; 历史与社会领域 ; 数学领域 ; 科学领域 ; 体
理轰育 21年 2 0 第1期 0
专 题 笔 谈
\、
道是 因为陕北地 区气候干燥少雨 , 冬季寒冷 , 当地木材较
少 , 以 当地居 民发 明 了冬 暖夏 凉 的窑洞 。 所
本文力求运用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结合有关教育理论 , 在 地理 教学 中进 行有 效 探索 , 以期 为 该 方法 在地 理 教学 中 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2地 理概 念教 学中运 用认 知 冲突 的适 用性 .
地理 学是 与 E 生 活 紧密联 系的一 门学科 , 与人 类 l 常 它
的混淆; 知识的冲突 ; 知识的不足。 谢秀月认为迷思概念是 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 生活经验的影响 ; 日常生活的影 响; 学 科背景知识不够 ; 教科书与教学上的误导 。
笔 者认 为 , 思 概念 是 在外 界 环境 的直接 灌 输 与学 生 迷
对外界环境的 自我构建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生活在陕北地区的学生都住在窑洞里 , 以他们就以偏 所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不一致或矛盾的观念,从而导致认知上的不适应和冲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或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讲解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引入无穷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无穷循环小数如何表示和计算。

这样的引入会让学生对小数的表示方式和计算方法产生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立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始终相等?这个问题直接挑战了学生一开始对平行线的认知,他们可能会认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调整和完善他们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矛盾的结论或观点来引发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提出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法,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哪个方法更合理。

这样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评价和分析不同解决方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活动来设置认知冲突。

合作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他们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提出自己对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并互相交流、比较和讨论。

这样的合作设置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观点和方法,在相互辩证和冲突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教师在设置认知冲突的应该注意引导和辅导学生的思维。

认知冲突是一种积极的认知状态,但如果没有引导和辅导,学生可能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中。

教师在引发认知冲突后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认知冲突的本质和根源,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构和发展。

巧设认知冲突__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__激发学生思维

|文|陆加美所谓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

认知冲突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面对新知识或者新问题,当学习者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或者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随之自然产生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文本表达、情感体悟等方面来营造认知冲突,以使学生在同化或者顺应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构,以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经验的生成,促进学生向高层次的思维发展方向迈进。

一、从理解内容层面营造认知冲突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文本的认知点不相符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依据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并随之产生新问题,引起学生新一轮的阅读、思考、辨析等,重新完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建构,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时,教师从老剃头师傅、小沙、“我”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第一层次让学生阅读老剃头师傅对小沙剃头的相关描写,“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等等,用老剃头师傅的剃头来衬托“我”剃头的高超。

第二层次让学生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描写,可让学生抓住“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许多头发等,感受“我”这个剃头大师的做派,“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姿势可谓是潇洒至极。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找出小沙在让“我”给他剪发时表现的句子,从“有些慌”到“高兴”到“无所谓”再到“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教师做足了这三步,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说说课文中谁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_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_裴志刚

认知冲突_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_裴志刚

摘要呈现课堂教学在认知冲突的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循环之中递进,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性冲突、阶梯性冲突、发散性冲突以及陷阱性冲突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认知冲突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认知冲突”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裴志刚王重力(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50)所谓冲突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把各自的理解表述出来,并由小组聚在一起讨论,甚至促其产生一定的冲突,以此使学生澄清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

其教学的核心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知冲突是指人们意识到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或者认知结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矛盾的一种知觉状态。

当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些差距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

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认知冲突是连结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通道,是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前提。

伴随着认知冲突的产生,学生的思维开始兴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维活动也处在最佳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甚至是课程资源和学生心理交流的接触点、共振点,也是教与学的共同机遇,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契机。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中将学生生物各种能力的考查做了要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生疑、析疑、释疑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1悬念性冲突,激发学生概念探究欲望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

这里的“布惑”就是设置悬念性认知冲突,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如在教学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时,教师设置了一个故事引入:1904年,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一只纱笼中,而这只纱笼是放在被一片丛林包围着的黑屋里的。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摘要】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构建知识时遇到矛盾与不一致,激发思维。

通过巧妙设计认知冲突,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从认知冲突的意义、巧设认知冲突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具体实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认知冲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巧设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面临认知冲突时的思维过程和成长路径,进一步验证了巧设认知冲突的有效性。

结论中强调了巧设认知冲突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认知冲突、巧设、激发、学生思维、教学、应用、实例分析、意义、效果、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认知冲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与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相悖的新知识或观点,从而产生思维上的不适和矛盾。

这种认知冲突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巧设认知冲突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引发认知冲突的情景或问题,以引导学生面对矛盾、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犹豫和疑惑中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认知冲突的意义,阐述巧设认知冲突的方法,分析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探讨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巧设认知冲突的实际操作。

通过这些内容的讨论,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认知冲突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认知冲突的意义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或解决问题时,遇到的信息或观点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

这种矛盾和不一致能够促使个体重新思考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信念体系,从而激发思维,推动认知发展。

认知冲突的意义在于可以打破个体原有的认知模式,促使其重新审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引言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种认识上的矛盾或疑惑,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认知冲突时,他们会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方法及其效果。

一、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定义1.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看似矛盾的情境或现象,或者是一些挑战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1等于0.99,那1加1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思考和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充满挑战和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迷宫探险、数学游戏等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不同的观点和策略中感受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认知冲突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知冲突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知冲突情境中,学生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际案例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数学竞赛情境,让学生在竞赛中产生认知冲突。

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沙进步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就造成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

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

一、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1.形成悬念引发思维认知的全过程主要包含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和认知结果的处理等四大要素,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等心理特征,制造认识冲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强化注意促进学习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化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分析: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会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状态,从而牢固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

3.制造起伏活跃思维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教学就象一潭没有涟漪的静水,课堂气氛平淡,没有教学高潮,学生的思维松弛,大脑皮层出于惰性状态,认知兴趣不能得以维持,教学效果较低。

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

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调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起有伏。

4、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制造认识冲突,在思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信心。

启发学生交流探究情况,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讨论有分歧的内容,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地理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与实践1.创设生活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顾冷沅在情意原理指出: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认知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信息的差异或矛盾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将对小学数学课堂中认知冲突的设置进行探讨。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或方法来产生认知冲突。

在数学教学中,新的概念和方法是学生面对的新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有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以引入分数的乘除运算,让学生产生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这种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矛盾的问题或任务来产生认知冲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例如“零是正数还是负数?”或者“平行线会相交吗?”这些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产生认知冲突。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观点来解答问题,这种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设置错误案例或错误观点来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解答或错误观点,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错误的计算过程,并请他们分析错误之处。

这样的认知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问题和挑战来产生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思考解决的方法。

这样的认知冲突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设置认知冲突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认知冲突的设置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认知冲突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认知冲突。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共同解决认知冲突。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冲突解决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冲突解决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面临许多冲突,例如与同伴的矛盾、情绪管理、自我控制等问题。

如何引导幼儿有效地解决认知冲突,是幼儿园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提出一套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以期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引导幼儿解决认知冲突。

一、认知冲突的概念和特点1. 认知冲突的概念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在接受新的知识、理解新的事物、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认知矛盾和认知不一致的状态。

认知冲突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推动力。

2. 认知冲突的特点认知冲突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矛盾状态。

它具有以下特点:(1)认知冲突是一种矛盾状态。

个体在接受新的知识、理解新的事物、解决问题时,会产生认知的矛盾和不一致。

(2)认知冲突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

认知冲突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推动认知的发展。

(3)认知冲突是一种认知情绪状态。

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焦虑、困惑、不安等情绪。

二、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幼儿园中,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解决认知冲突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团体活动,例如小组游戏、集体协作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友谊,培养互助精神。

(2)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幼儿。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 引导幼儿理解认知冲突在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幼儿理解认知冲突,包括认知冲突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认知冲突:(1)开展主题故事、游戏等活动。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认知冲突的概念和特点,帮助他们理解认知冲突。

(2)观察幼儿行为和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引起认知冲突物理实验能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感性认识。

如人们在生活中普遍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针对这一点先拿一铁锁和一鹅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毫无疑问;再用一张信纸代替鹅毛并问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会怎样?学生肯定回答“信纸下落慢”,答案是对的;但当信纸质量没变教师把它紧紧地揉成团,并让它和锁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其结果又会如何? 学生毫不犹豫地同声回答“信纸慢”,这时别急着给出答案,可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大家会发现结果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它们几乎同时落地。

利用实验现象引起的这一认知冲突否定了生活中形成的“重物体一定比轻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观念,在解释清楚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后引出“自由落体”概念,再用毛钱管做自由落体实验。

这样处理后,学生对“自由落体” 运动的概念清楚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也就顺利了。

又如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生活中确实可以看到很多“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现象,那么这个结论真的是正确的吗?取一玻璃小球先让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不久就停了;再把玻璃球放在一块长长的水平玻璃板上滚动,会发现小球一直滚出玻璃板。

两次实验同样没有推力作用,让学生思考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假设球与板间无摩擦,结果又是如何?师生经共同分析可得结论:“光滑的玻璃小球和玻璃板在水平方向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竖直方向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因而“运动并不一定要力来维持”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到此,多数学生即可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对牛顿第三定律所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学生们普遍认为主动施力肯定更大,这时只要给学生每人一把弹簧秤,让两人互相对拉实验(提醒他们注意弹簧秤的测量),他们会立即得到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类似的物理实验还可做很多,都可利用其现象引起的认知冲突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再如对于“电流”概念,由于受到“流”字的影响,学生会认为灯泡等用电器是让电流“流进”并加以消耗的终端设备;对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用多个一样电功率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入电源,让学生们看灯泡的亮度是否会因距离电源正极越远而越暗,这样他们就会明白电流只是“流过”用电器并未被消耗。

这样处理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电流概念,也为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提供了感性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