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走向生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自然走向生本

—读《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有感

义井小学

魏斌霞

回归自然走向生本

—读《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有感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启蒙,更重要的,或者是更经常的,是要进行精神生命的启蒙。我们作为一位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让儿童知道,在人类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他们是有所作为的,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生命的赋予。那么要让儿童有这样的感受或体悟,它的办法不是说教,而是让他们在尽可能多的自主活动中取得成功,在成功中充分而完好地成长。诚如郭教授所言:“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这样的成功越是自然的、不自觉得、经常的,才能孕育新的成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教育需要做的不是控制生命,更不是强迫生命,而是要让教育激扬生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长的烦恼。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它需要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自然。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是有组织的力量,我们是社会的代表,我们有成人的经验和作为教育者的学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者的核心,而教育者更多的是应该帮助他们集中和方便做学习的事。我们只是指引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方向,他们的只是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智能依靠他们自己,教育者只能是开启、引导。

在中国古代,北宋张载就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把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统一起来,描绘了衣服自然、社会和人的生命融合的教育图景。而正如我们所论证过的,在教育以儿童的生命成长为本,把自然与社会相统一,是教育本来的面貌,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方向的指引,所以,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要教育呼唤和激扬生命。

我们在生本教育中,尽可能使学习变成发自学生自己内心的活动,是生命以其自然的方式产生新的学习机制,这就是让学生健康、积极、快乐、高质、高效的学习的全部秘密。

教育最终归结到学生的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生本教育正在形成教育的生态学,他拒绝冗繁,保护生态,让所有的人,包括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享受为生命气息所激动着的美好的教育世界。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不是幻想。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自由,他们就会很快的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就会急切的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牢牢地扎根与心灵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可以成为应对未来和周边世界的智慧。

生本的教学激扬着生命,使之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多少年来,人类我为了更舒适生存不断地改变着大自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甚至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然而,大自然却使我们明白,人类无论如何改造自然都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教育也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规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育过程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当教会给学生自己做。真正第一托生命去完成教育的使命。

我们要相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的确,“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然而从“传”“授”“解”,从这几个单向指向意味明显的动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是被动的,而非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好这一活动。因此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情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需要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