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教程文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我认知、调节能力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育影响等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良好适应能力。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人格发展不良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价值感降低,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等。
2、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和恐惧,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
3、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困扰。
4、自我认知偏差: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不正确评价,过于自卑或自负。
5、压力应对不当: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四、教学设计1、课程组织:将课程分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评估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体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实施效果评估1、通过课程结束后的人格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评估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
2、邀请学生参与座谈会,了解他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
3、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论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大学生将深入了解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健康的人格,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格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3.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格?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格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
2. 强调人格的重要性:人格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行为表现,进而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4. 分析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发展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类似情况。
四、课堂互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的新认识。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如何维护心理健康:a.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b. 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关注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介绍人格塑造的方法:a.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b. 自我提升:不断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
c. 自我调节: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课堂互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塑造人格和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经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格基础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健康关系模型
疾病行为模型
这里所谓的疾病行为与前 面所述的健康行为并不是 一对相反的概念,也就是 说,它并不是引起疾病的 行为。
在疾病行为模型中,疾病行为指的是当人们察觉到自己 患病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症状报告、请假、看 病及自己服药等。这种模型认为,疾病是机体所呈现 出 来的、能客观测量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备案的 器官疾病等。所以,人格被假设为影响的是疾病行为而 不是疾病本身。
1
自卑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 一个敏感时期,他们会 因为学习、生活、家庭、 外貌、性格和人际 关系 等方面受到挫折而产生 自卑心理。
2
孤僻
孤僻多见于性格内向的 大学生,其主要表现是 不合群,不喜欢交往, 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备心 理或厌烦情绪,平时喜 欢独来独往,疑心较重, 神经过敏。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健康关系模型
健康行为模型
健康行为模型认为,这种 影响并不是主要在压力过 程中实现的,而应该与个 体健康行为质量有关。
不健康的行为,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都会增加各 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这已是医学上的常识; 而且,已有研究发现,坚强、神经质及敌意等人格变量 也都与各种健康、不健康行为的发生有关。 于是,健康行为模型便应运而生。这种模型的基本观点 是,人格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人格影响人们对健康 行为的 选择而产生的。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
5
依赖
大学生普遍存在身心发展不 平衡,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 成熟。部分大学生依然存在 着依赖心理, 在生活上无 法独立,在心智上还没有走 向成熟,更不要说在经济上 对父母的依赖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特征:
①不是心理活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是个体全部 心理活动特征的总和; ②不是偶然的,情境性的特征,而是相对稳定的 心理特征;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是个体区别于他 人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使个人的性格带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 气质特征可以促进或阻碍性格特征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 1、当代大学生人格变化特点 ①由依附向独立转变 ②由伦理本位向义利并重转变 ③由因循向创新转变 ④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⑤由含蓄向外露转变
❖ 多接触那些积极进取,充满 乐观精神的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五、封闭型人格
回避与人交往的活动。 ❖ 性格所致 ❖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挫折所致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设定恰当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应当既符合自身的 特点,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 性。
有了明确而合适的目标,就可以避免行为选择 上的朝三暮四,而使个人思想行为更加理智和坚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自私型人格
❖ 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凡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不考虑甚至侵犯别人的利益。
三、性格
1、涵义 心理学上,性格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章健全人格与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4课 外树形象 内塑品格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培养教学教案
每个人的人格塑造,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期、重建期和成熟期。每个时期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第一阶段为萌芽期
萌芽期阶段是从人一出生到进入青春期之前。在出生3~8个月时,婴儿便可区分“我-他”。成长到8个月到1岁时,婴儿对自我开始有些模糊的认识。2周岁时,他开始确立作为个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性别、年龄等。此后,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在生理上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和自控能力,逐步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在心理上形成了初步的性格及情绪反映方式等。随着怀疑感的产生,他也会对周围的事情提出问题,并逐步发展到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世界有观察与思考。在观念上人因灌输等而产生了朦胧、机械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在这个时期,人以模仿为主,依赖性很强,自觉程度低,缺乏个体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格概述
教学难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作业布置(3min)
第2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第3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第4课外树形象 内塑品格——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培养
课题
外树形象 内塑品格——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培养
课时
3课时(135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人格概述。
2.通过学习与练习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人格平等的理念。
2.培养学生和谐、互助、稳定、发展的人格品质。
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人格的内在统一上。个体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整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协调主观与客观、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他的动机和行为才能保持和谐一致。个体的人格一旦失去了内在统一,他的行为就会由几种相互抵触的动机支配,最终导致人格分裂。其次,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理解某一个体人格特征的确切含义。例如,热情大方,可能是性格外向,也可能是掩饰自己的孤独境况,还可能是情绪突然失控。离开了整体的人格结构,我们就无法分析理解任何具体个体的人格。
教学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完整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配套教学教案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配套教学教案第2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配套教学教案第3章小结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2.识别不同的情绪困扰心理训练营心理游戏:逐日记录一周的情绪变化。
每天晚上回顾一下你当天产生了一些什么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恨等),这些情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在一周结束时加以综合分析,了解自己情绪的产生有什么特点。
需要按照下面提到的操作和思路进行分析。
(1)在一周时间中哪种情绪发生得最多?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2)你的情绪发生合理吗?是应该发生还是不应该发生?(3)你产生这些情绪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你当时是否曾有意对某种情绪进行控制?(4)根据表3-1提供的不同治疗功能的音乐,选择两首风格不同的乐曲进行欣赏,并将感受记录下来。
(5)你平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心境?学了这一章后觉得应做哪些改进?项目思考1.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和功能?2.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有哪些?3.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配套教学教案第4章小结1.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特点;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心理训练营心理游戏:我的朋友圈。
活动目的: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特质。
活动时间:20~30分钟。
活动准备:10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准备好纸和笔。
活动步骤如下。
(1)请将自己的姓名写在最里面的圈内,将自己目前的人生知己写在第二个圈内,将自己目前的好朋友写在第三个圈内,将自己目前的一般朋友写在第四个圈内,如图4-1所示。
然后请反思以下5个问题。
①你对自己目前的朋友圈满意吗?②你是怎样区分知己、好朋友、一般朋友的?③你的这个朋友圈是否会固定不变?他们有可能互换位置吗?④你的好友有哪些共同特点?⑤你是否想扩大你的朋友圈?(2)进行分组讨论,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问题一:你愿意跟什么样的人交往?说出他们的特点。
②问题二:你最不愿意跟什么样的人交往?说出他们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4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健康人格 成就人生
4.2.2 大学生人格的主要特点
1
大学生自我接纳度高,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比较清楚,大多数都能理解现实自我和 理想自我的差别,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愿为之努力。
2
大学生的性格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处事老练,着眼于现实,但不拘泥于现实,敢想敢为。
3
大学生容易与人相处,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主动接收外界的新消息、参与社会 实践;能接受他人与自己价值观的不同,用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认知状态良好。
二是指个体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 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体 现人格的内在特征。
4.1.2 人格的构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 由本我、自我和超我3 个部分构成的。
本我处于潜意识层面,是个体最原始、
1
最隐私的成分,如饥饿、渴、冷、热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分,是个体为
2
了实现本我满足而和社会进行的交往活动。 超我作为人格结构的中上层部分,对本
(1)外向(E)—内向(I):指个 体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能量的疏 导方式。
(2)感觉(S)—直觉(N):指个体 接受信息的方式。
(3)思维(T)—情感(F):指个 体进行决策行为的方式。
(4)判断(J)—知觉(P):指个体 日常的生活方式。
4.1.2 人格的构成
3.能力
个体的能力具有多样性,一般而言可分为以下几种。
3
我起到约束作用,是个体道德的核心。
4.1.2 人格的构成
1.气质
气质是人格的基础之一,是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成分。在日常生 活中,形容某人稳重、文静、慢条斯理,某人爽快,就是指人的气质表现。
现代心理学沿用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伦的说法,将气质分为胆汁质、黏 液质、抑郁质和多血质4种类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人格,人格的特征等概念以及人格的影响因素。
2.了解五大主要人格理论对人格问题进行了哪些探索,掌握从不同的类型和特质角度看待人格的方法。
3.了解并辨析不同人格测验的方法,并能通过大五人格测试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
4.了解人格发展的过程,掌握自我人格完善的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7-S09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从不同理论看待人格的方法、了解人格测验方法,并能借此了解自己人格。
教学难点:掌握自我人格完善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教学过程(一)S07:人格概述1.案例引入佳琪的妈妈参加了毕业30年的大学同学聚会,最近打电话和佳琪沟通的话题都是聚会的事情。
无话不谈的俩人发现了很多趣事:时间变迁,很多人的长相都变了,声音也变了,但是一开始聊天,就发现过去熟悉的感觉找回来了,很快认出对方。
如老李当时是个受男生欺负的老好人,现在已经做到处长,但是这次聚会时还是话不多,憨憨地在一旁微笑,哪个同学的水杯空了,总是他第一个起来给满上。
还有当时班上的风云人物老夏,可是个豪爽活泼女子,这次见面明显成熟多了,表现出少见的温柔,但是眼见有同学被灌酒,她还是忍不住出手相救,颇有当年女中豪杰的影子。
佳琪也和妈妈分享着班里同学的趣事,有的活泼开朗,有的稳重独立,各不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同学,到现在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跟故事里发生的趣事是否相同,在3-5人的小组内分享,并尝试从这些趣事中探索一些特点。
2.人格概说(1)人格定义混淆概念——“你这样是侮辱我的人格”“别看他在外面像模像样的,其实在家里真实的性格才展示出来”“这人天生就这样的个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格等同于个性特点,是指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模式,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教案)一、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实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社会成员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普遍化的热点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焦点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会如此突显出来呢?主要是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剧,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心理承受力、人格健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方面:最低层次是心理冲突,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诸如忧郁、焦虑、猜忌、愤怒、烦恼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引发一些神经症。
比这高一层次的是精神困惑,是指由价值冲突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引起的问题。
最高层次或者说更本源的问题是实存问题,比如我们人人都要面对死亡,在死亡面前我们都很无奈,但有的人很坦然,有的人很恐惧;我们要面对自己的良知和良心,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我欺没欺骗自己,欺没欺骗别人,这是有良知的人的一种反思;另外我们有美好的人生企划、目标,但常常会受到许多障碍,不能很好的实现。
相对于心理与人生的三大问题,有三种对应的咨询:一是心理咨询;二是价值咨询;三是哲学咨询。
由此可见,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现在已不是单一学科在关注它、研究它,而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都在关注和研究它。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一个人的生存样态、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个体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潜能,能不能成人、成才;能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甚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核心人文指标和目的本身。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的发展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造而已。
丹尼尔•贝尔说,今天世界上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经济领域里面关于经济利益的问题,也不是在政治领域里面关于权利平等的问题,而是在文化领域里面人们要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问题。
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的一个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美国心理学家陆哥•赫胥勒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如果让我撰写人类20世纪的历史,我将这样写道,人类在20世纪最大的悲哀不是水灾、不是地震,甚至不是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琦上空的爆炸,而是芸芸众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人们只知道玩耍卡通片的刺激,却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许多人生理上已经衰老但心理上还没有满月;许多人躯体已经接近坟墓,但人格还没有健全。
”所以,心理健康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产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不能光靠心理咨询大夫,还要靠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理性而自觉地来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要靠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整个社会,大家共同来努力维护心理健康,来健全我们的人格,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学生徐力为什么杀害自己的母亲?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徐力的母亲非常关爱徐力,她对他有一个要求,每个学期的考试,务必要考到班级的前十名,徐力不堪重负,他达不到这个目标,母亲总是唠唠叨叨,不是指责,就是批评,这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导致徐力用木把锤子砸死自己至爱的母亲。
在一所普通高中有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她带领高一学生一入学第三天就让学生规划三年后的宏伟蓝图,结果五十名同学中就有20名同学三年后的目标是清华和复旦,其中一人不会写复旦,写成了负担。
这是教育领域里出现的“超限效应”。
所以,努力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诠释及其成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由社会适应不良引起的负性情绪,其中有一种是成长中的困惑,即由对自己的评价与从实践中或他人的评价的反差所引发的心理体验叫不愉快,这是一种深刻的不愉快,不象丢钱的不愉快,它会引起自卑感,这既是奋发向上的动力,又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亚建康状态,如灰色心理状态,学习焦虑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情感挫折心理状态,过敏性认知反应心理状态等。
第三个层次是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第四个层次是精神分裂症。
怎样来判定心理健康不建康呢?大致有六个标准:一是个人经验标准,即心理医生或本人凭个人知识和经验来测定;二是统计学标准,以心理特征的偏离正常值来测定;三是医学标准,即把心理疾病当成躯体疾病来看待,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生物学指标来测定;四是社会适应标准,即看个体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五是发展的标准,即看个体以往心理健康的状况,再看今后发展的趋势;六是哲学伦理学标准,看个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己的内心是否和谐。
无论那一种标准,人格障碍是最难测定的。
九十年代教育部曾经对全国12。
6万名大学生搞过一个大调查,结论是有百分之二十点二三的学生有心理障碍。
最近六位心理学专家热论《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人民日报》2004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利洛认为,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这种人格禁不起挫折,报复心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蒋奖认为,现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爆发率,每个班都有一两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2001年有资料显示中度症状者占大学生人数的10%以上,但象马家爵那样指向外部的还是极少数,更多地会指向内部,如自杀、自残等。
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泓则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比其它群体更严重。
虽然有些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为数极少,整体上并不比社会其他人群问题更多。
媒体不应不负责任地炒作。
我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中的困惑和亚健康状态,真正属于心理障碍者还是少数。
心理障碍中神经症容易测定,人格障碍不易确症。
人格障碍也叫病态人格。
1806年法国有一个农民因为暴怒把一个与他无冤无仇的中年女子扔到井里,后来医学界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精神病理性卑劣。
后来这个词改为病态人格。
病态人格的人做事的动机和目的很不明确,他们缺乏自制力,容易产生不正常的意向活动,往往害人害己。
他们智能无改变,完全与正常人一样,但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
人格障碍的患病原因很复杂,家庭环境中缺乏爱或曾经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是重要原因。
人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是3岁、7岁、13岁和18岁。
当然以后的社会生活实践仍然可以在动态中通过修养改变自己的人格健全水平。
马家爵不是精神病,但是有人格障碍的人,下面我想对马家爵杀人原因作一分析:我认为马家爵案件的原因与十二个缺乏有关。
一、马家爵缺乏和父母、同学、老师的沟通,这一点他父母是这样认为的:“这些年缺少和孩子的沟通。
”我认为如果有一条渠道畅通,这场悲剧有可能不会发生。
二、有媒体报道说,马家爵小时候因父亲对母亲不好,在日记中曾动过要杀父亲的念头,这是马家爵小时候因父母感情不和引起的精神创伤。
三、是生存资源的贫乏。
同学们都反映说马家爵四年当中就这么几件衣服,常常是两个馒头、一杯水就是一顿饭。
有一次助学金贷款没下来,马家爵好多天待在寝室里没有出屋,原因是买不起鞋,可见经济压力对他不小。
这不能不说是引起他自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许多同学经济上也很有压力,都没象马家爵那样杀人,这和思想素质、人格的健全程度相联系。
许多同学经济贫困穷则思变,历史上有多少人逆境成才,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可见,贫穷不是主要原因,但是引起自卑的一方面原因。
四、马家爵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缺乏,不善与人相处。
他说自己努力想和周围的同学处好关系但多遭嘲笑和冷漠。
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行为容易冲动。
这里或许有其他同学的责任,至少证明马家爵缺乏人文内涵和生存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五、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马家爵经常上网,网上的有毒因素对他的影响不小,诸如如何杀人、自杀不痛苦等,沉迷网络使他“逍遥法外”。
六、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
他至今不知道自己人格上有问题,或至少没有意识到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以致使自己的心胸越来越狭小。
七、自我同一性需要的缺乏。
在审讯时法官问他为何杀人,马家爵回答,在打扑克的时候,邵瑞杰同学说我,你这个人太不象话,连打扑克都作弊,怪不得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这对一个性格开朗、人格健全的人来讲是无所谓的,但对一个自我同一性需要缺乏、性格孤僻的马家爵而言,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邵瑞杰的话就好像是一支箭一样射进了他的心藏。
人们往往冒着生命的危险,放弃他们的爱,失去他们的自由,牺牲他们的思想,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使自己成为大众和统一整体之中的成员,就是为了获得一种同一感。
马家爵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实现其同一感。
八、对自己人格品行自信的缺乏。
马家爵杀人之前已是草木皆兵,“他们都在背后说我,把我的隐私、生活方式都说给别人听。
”由此引发他情感与理性协调的缺乏。
人格障碍的人情感和理智相分裂,他们有两种发泄情感的途径:一是犯罪;二是精神病。
马家爵选择了犯罪。
人格不健全的人寻求与人联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绝对的顺从某一个人、某一团体、机构,成为受虐狂;二是支配、驾驭、统治他人、团体、机构,成为施虐狂。
这两种方式最终都导致失败。
希求与他人、集体、世界相统一同时又保持其整体感和个性这一需要,只有通过一种欲求,那就是爱;对他人、对集体的爱;这是一种分享和交流的体验,唯有它才提供一个人内在活力,充分展示自己潜能的可能性。
十、缺乏周围人的关爱。
一个脆弱的、敏感的灵魂尤其需要关爱。
遗憾的是,他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意识到马家爵需要帮助;没有使他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呵护。
十一、最根本、最关键的是马家爵缺乏理想、缺乏生活目标,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正确认识。
在距离马家爵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在云南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中,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时,马家爵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
”“这方面很多人做得不够。
”这叫意义世界的失落,前向的力被后向的力所取代,也叫“文化衰退”,符号世界的崩溃。
美国心理学家贝塔朗菲认为,精神病发病的高峰不是发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危机中,而是发生在符号上层建筑的危机中。
当生活变得沉闷、单调、寂寞、空虚、毫无意义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疯。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生命意义的困惑,理想信念的价值困惑。
十二、是教育的缺乏。
我们没有及时发现马家爵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给予教育引导,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怎样维护心理健康、加强人格修养1、确立大建康观公元二世纪,著名的罗马医生盖伦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躯体没有疾病的状态。
”一千多年来人们伴随着对人性的不断认识,对健康的认识也从单纯的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身心完满感的整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