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长白山地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3.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A. 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耕地、林地比重大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6.(xx?河北)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 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

D. 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7.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A. 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南方的山地、丘陵

D. 北方的高原、山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 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9.(xx?包头)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

B. 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 、冬春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 北________ 、东________ 西________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 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 。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 (合理/不合理)。

1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2.土地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________。

13.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________ ,B为________ 。

(3)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 、________ 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________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____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5分)

14.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174个县进行试点,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措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阐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义。

(3)请描绘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见成效后的美景(选取一个地方即可)。

四、综合题(共2题;共22分)

15.分析下表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96年和xx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年份耕地面积(万公

顷)

森林覆盖率

(%)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毫

米)

河流含沙量

(%)

粮食产量(万千

克)

人口(万

人)

199641833430 1.5960030

xx 4.41038370 4.5990035

(1)该地区1996—xx年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约________%,同时________面积明显减少。(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植被:________;

气候:________;

水文:________。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粮食平均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了。

(4)你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继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________ 水利工程,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________ 省、跨过黄河,沿________ 山麓,经________ 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 级阶梯。

(2)我国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 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输送到缺水最严重的________ 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3)某科考队沿中线路线作地质考察,途中记录了如下景观,试判断哪些是湖北省的景观,哪些是河北省景观,请将其代号填写在下表中。

A.一望无际的平原,旱地麦浪如金

B.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C.夏季炎热多雨,经常发生洪涝灾

D.春天干旱少雨,经常有沙尘天气

E.温带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F.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

省区河北省湖北省

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

省区河北省湖北省

景观代号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故选:D。

【点评】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答案】C

【解析】【分析】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的分布,联系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属于中档题。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3.【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后备资源不足,总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小,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读图即可。

4.【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各类型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集中了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点评】熟练掌握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6.【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故选:A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7.【答案】B

【解析】【分析】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8.【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是类型齐全多样,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其中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所以本题C 选项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结合教材相关图表资料,理解记忆掌握。9.【答案】A

【解析】【分析】河套平原的植被是温带草原,其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选项BC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区,依靠黄河水灌溉,有“塞上江南”之称。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后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10.【答案】多;少;多;少;多;少;地区(空间);长江;华北西北;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等问题;多;少;不合理

【解析】【分析】(1)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分布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等问题;(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多,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解决我国水资源矛盾的途径:(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①我国最伟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到华北、西北,有东(利用京杭大运河调水到华北、京津地区)、中(调汉江丹江口水到华北等地)、西(调金沙江、雅砻江水到西北华北地区)三条调水线路。②还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等等;兴修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对水污染的防治,要靠科学技术,但树立正确的惜水节水、防治水污染、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观念更为重要。因此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11.【答案】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解析】【分析】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即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

12.【答案】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提供肉类和奶类食品;为人类提供木材、纸张等物资;提供了必要的住房和生活所需的娱乐场所、超市等。

【解析】【分析】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条件。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土地资源还可以提供放牧的条件,提供肉类和奶类食品;林地可以为森林的培育提供条件,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纸张等物资;土地资源中的城市建筑用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住房和生活所需的娱乐场所、超市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用途。

13.【答案】耕地;草地;水田;旱地;秦岭;淮河;0;800

【解析】【分析】(1)AB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D处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为水田,B 为半湿润地区,为旱地。

(3)A为我国南方地区,B为我国北方地区,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及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我国的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草地、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西部内陆地区。

三、材料分析题

14.【答案】(1)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危害。

(2)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大江、大河主要谈防止水土流失,西北地区主要谈沙漠化问题和水土保持。

【解析】【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目标是“山川秀美”,退耕还林还草所要的“山川秀美”只能是恢复由水、土、热状况所决定的自然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只能按照自然地带的基本规律进行植被重建,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抑制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通过阅读资料,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的目的是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特点都要求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综合题

15.【答案】(1)10;森林

(2)森林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

(3)减少;减少

(4)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分析】土地是立国之本。合理利用耕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根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可知,⑴1998-xx 年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约10%,同时森林面积明显减少;

⑵比较该地区的植被、气候、和水文得出:森林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

⑶比较该地区10年的粮食产量得出,每公顷粮食平均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明显减少;

⑷针对该地区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

故答案为:(1)10、森林;(2)森林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3)减少、减少;(4)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土地利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难度不大。

(4)本题属于开放向试题,难度不大,言之有理即可。

16.【答案】(1)三峡;河南;太行山;华北;三

(2)空间;华北;西北

(3)ADE ;BCF

【解析】【分析】(1)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河南省、跨过黄河,沿太行山山麓,经华北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我国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输送到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3) 河北省:A一望无际的平原,旱地麦浪如金D春天干旱少雨,经常有沙尘天气E 温带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湖北省:B江汉平原“鱼米之乡”C夏季炎热多雨,经常发生洪涝灾F柑橘园里四季绿树常青。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作物类型;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等知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达标检测(湘教版八年级上)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而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这说明我国( ) A.人少地多 B.人多地少 C.人少地少 D.人多地多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回答2~4题。 2.上面四幅图表示出了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 ) A.山地多,平地少 B.土地面积小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 4.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B.科技水平的高低 C.气候条件的不同 D.耕作制度的不同 5.读漫画《抢地盘》,漫画中涉及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耕地问题 D.浪费问题 6.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 ( ) A.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均衡 B.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 C.难利用土地比重很小 D.可利用草地的面积小 7.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B.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农村新建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二、综合题 8.(2013·潍坊学业考)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该类型与图二中的地区分布较吻合。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八上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附解析湘教版

八上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附解析湘教版) (4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2·长沙学业考)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土地、淡水、铁矿石 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 C.钢铁、闪电、阳光 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 2.(2012·济宁学业考)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储量大,利用合理 B.种类多,地区差异大 C.人均占有量大 D.空间分布均衡 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据此回答3、4题。 3.“地大物博”说明我国自然资源( ) A.总量多,种类少 B.人均充足,用之不竭 C.总量大,种类多 D.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4.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C.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2012·泰安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7.(2012·咸宁中考)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8.(2012·怀化学业考)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 (2012·孝感学业考)下图是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湘教版八上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选出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选择题后面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2.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3.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4.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占多少, 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量较大,但要坚持节约用水 B.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 C.浪费很多,污染严重 D.空间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读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A.400mm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 7.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①植树种草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居民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是在30亿个以上,每天仅买菜就用掉10亿个。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污染环境 B.危害人体健康 C.绿化环保 D.浪费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下图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GDP)区域比重图,读图完成9--13题。 9.人口数量最多、GDP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 湘教版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学案(湘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及分类。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的总称。 2.类型划分 (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 (2)类型????? 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③ 、土地资源、 ④ 、风能、潮汐能等 ⑤ 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2.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Ⅰ.表现:水资源⑨________ Ⅱ.原因 a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⑩____________。 b .客观因素:水资源在○ 11______和○12________上的分布不均。 c .主要因素:水资源的○ 13______利用,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 (2)土地资源问题 Ⅰ.表现????? 耕地资源短缺,如○14 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和人 均量减少、○15 整体质量下降土地退化,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16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等 Ⅱ.原因:○ 17____________,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矿产资源问题 Ⅰ.表现:○ 18______________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Ⅱ.原因:人口多。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自然资源的涵义 1.下列景观图片中的地理事物,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铁矿石②石油 ③梯田④白桦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考查点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2.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方法技巧练 归纳总结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而供水量为6 670亿立方米,缺口为318亿立方米。

湘教版地理八上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年级:八科目:地理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学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学案 1、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___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________,因此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特点是①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②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__;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____________,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的三大林区:____(次生)、西南、_____(最大天然),东北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的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南部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____________的高寒荒漠。 4、完成P64活动3 5、我国的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耕地减少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②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9

宁阳县11-12学年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预习学案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预习课题:中国的土地资源共1 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预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预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预习任务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2、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4、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长白山地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3.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A. 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耕地、林地比重大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6.(xx?河北)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 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 D. 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7.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A. 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南方的山地、丘陵 D. 北方的高原、山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 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9.(xx?包头)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 B. 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 、冬春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 北________ 、东________ 西________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 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 。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 (合理/不合理)。 1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理解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4知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1人多地少2类型齐全3区域差异明显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教学活动。 1自学活动 预习任务一阅读教材“人多地少”一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2完成课本第66-67页活动题 预习任务二阅读教材“类型齐全”一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课本第68页活动题 预习任务三阅读教材“区域差异明显”一框内容,完成课本第70页活动题 预习任务四阅读教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框内容,完成课本第72页活动题2精讲点拨 1中国土地资源主要类型及质量差异 2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拓展活动读下面“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________区。大致以_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以 ________(耕地)为主,以南以________(耕地)为主。 (2)上述耕地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是否合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当堂测试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目标一 A、我国陆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人多地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B、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地理:湘教版必修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板书】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讲解】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自然性、价值性。 【巩固练习】 下列物质与能量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 煤炭、焦炭、铁矿石、水能、雷电、自来水、蔬菜 【点拨】雷电、台风、地震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 【思考】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巩固练习】 (1)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属性。 (2)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是因为自然资源具有()属性。 (3)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说明了资源的()属性。 (4)对森林主要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属性。 【点拨】(1)多用性(2)有限性(3)地域性(4)整体性 【阅读思考】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自我再生性质,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这两大类自然资源有何关系? 【点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 本章复习内容: 自然资源 (一)目标要求: 1. 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 2. 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二)知识结构: ???人均资源量不足 总量大,种类多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二. 内容讲解 (一) 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 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1)分布: ①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和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和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 年完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 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3.1 自然资源概况 每课一练(湘教版八年级上)

3.1 自然资源概况每课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已发布,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日用商品 B.工业产品 C.水资源 D.粮食作物 2.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行为是( ) A.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B.节日向朋友邮寄纸质贺卡 C.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D.注意卫生,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3.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分析其原因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加 ③许多资源管理、利用不当,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大,但浪费、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广阔的田野,和煦的阳光,欢快的鸟儿”,以上自然资源分别属于( )

①气候资源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④生物资源 ⑤矿产资源⑥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①④ D.③④⑥ 下表为我国部分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读表完成5、6题。 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丰富 C.总量缺乏,人均不足 D.总量缺乏,人均丰富 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资源 B.耕地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7.下列做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 A.毁林开荒种地 B.有选择地砍伐森林 C.垃圾分类回收 D.少用一次性消费品 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多煤、铁,南方多石油、磷 B.我国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C.我国北方多煤、有色金属,南方多煤、石油 D.我国北方多铁、有色金属,南方多煤、石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第三章 中国自然资源测综合试卷 (时间40分钟) 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2分) 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表”,回答以下下题。 1.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多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少 D .北方地少水多 2.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体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3.读图及表格,分析。关于①②③④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④地的年降水量大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④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B .①地的年降水量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①靠近海洋,受地形影响较小 C .②地年均温最低与纬度高、地势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有关 D .③处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比④多一些 4.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 .我国是资源大国,目前没有资源使用压力 C .我国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有时还造成洪涝灾害,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不缺水 D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贫乏,水土分布不协调 5.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 .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 .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 .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6.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有半数以上城市缺水。下列属于节约用水的措施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③修建水库 ④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⑤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⑥及时关好水龙头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检测题附参考答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检测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土地、淡水、铁矿石 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 C.钢铁、闪电、阳光 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 2.下表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平均量1/3 1/2 1/3 1/4 1/5 A.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B.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3.读下图,关于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是一种矿产能源 B.风能发电绿色环保 C.青藏高原风能最丰富 D.风能只分布在内陆地区

绿色印刷产品 近年来,安徽省初中地理课本采用“绿色”印刷产品(如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5题。 4.采用“绿色”印刷产品对下列哪一种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A.石油 B.森林 C.煤炭 D.水 5.“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行为符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废旧电池随意丢失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 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表示中国耕地总面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可开垦林地,种植水稻 B.大量增加放牧量,提高草场的利用率 C.在城市郊区,合理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D.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筑用地 8.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读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 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四课时计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宁夏银川市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 一、自学预习: 1、自然资源是指。 2、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 和等。 3、自然资源的概念,资源和的范围不断扩大。 4、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的,但又是的。 5、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的。 6、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但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的。 7、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之中。 二、探究园地 (1)图中显示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解决漫画中的问题应该采取那些措施?(至少两点) 三、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铅笔 B 水泥 C 水 D 皮鞋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少吃少喝,可节约资源 ③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② D ④②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中国人口众多,给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 从资源总量来看,中国地大物博 C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财力、物力可观 D 中国人多,人多好办事 4、以下事件的发生与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活动无关的是() A 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 B 台湾岛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 C 山西小煤窑私采乱挖 D 淮河水体污染,造成流域内居民缺水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第三章 中国自然资源测综合试卷 (时间40分钟) 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2分) 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表”,回答以下下题。 1.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多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少 D .北方地少水多 2.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体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业 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3.读图及表格,分析。关于①②③④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④地的年降水量大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④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B .①地的年降水量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①靠近海洋,受地形影响较小 C .②地年均温最低与纬度高、地势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有关 D .③处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比④多一些 4.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 .我国是资源大国,目前没有资源使用压力 C .我国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有时还造成洪涝灾害,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不缺水 D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贫乏,水土分布不协调 5.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 .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 .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 .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6.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有半数以上城市缺水。下列属于节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记住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3、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4、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学习,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2、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准备: 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土地资源的现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区域差异明显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2-64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草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3)难利用土地分布在哪里? (4)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原区这些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的质量差

异。 (5)P62页活动1、2,P64页活动1、2、3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我国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质量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师点拨: 可联系前面学习的地形图、降水图、干湿地区图等地图,总结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密切相关。 (二)学习任务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5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2)我国的林地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3)我国的草地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4)阅读P65页的阅读材料,理解我国人均土地资源量不足。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土地资源构成以什么类型为主?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综合能力训练86页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