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练习

合集下载

小升初古诗词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80首练习题1、(),红掌拨清波。

《咏鹅》骆宾王2、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3、(),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4、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贺知章5、(),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6、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7、慈母手中线,(),(),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孟郊8、(),桂树何团团。

(),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9、(),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王安石10、(),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11、(),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12、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李白13、黄四娘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14、(),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15、(),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16、昼出耘田夜绩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17、(),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悯农》李绅18、(),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19、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20、(),春风花草香。

(),沙暧睡鸳鸯。

《绝句》杜甫21、(),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22、(),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3、空山不见人,()。

《鹿柴》王维24、(),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王翰25、(),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26、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王昌龄27、(),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李白28、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杜牧29、阳春布德泽,()。

常恐秋节至,()。

百川到东海,()?(),()。

《长歌行》汉乐府30、(),一行白鸳上青天。

《绝句》杜甫31、(),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32、墙角数枝梅,()。

遥知不是雪,()。

《梅花》王安石33、(),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年级回乡偶书

二年级回乡偶书

shuāi
衰 老
yīn
乡 音
绿树成阴
因为

客 人
上课 立刻

何 处
小河 荷花

日 立 格
各 荷



韵 音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
课后练习:
1、回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
爸妈妈听
2、我会写的字各写三遍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理解题意
偶然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到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十多年的家乡后, 感受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
ǒu
偶 然
bì n
鬓 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考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考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考题)一、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觅四季的踪迹。

从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春的容颜;从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秋的绚烂。

4.《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写出了“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由《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所引申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

古诗之《回乡偶书(其二)》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回乡偶书(其二)》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回乡偶书(其二)》练习附答案
回乡偶书(其二)
唐代:贺知章
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练习
1.默写题。

(1) 少离别家乡岁月多, ( )。

(2) 惟有门前镜湖水, ( )。

(3)描写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的诗句是( )。

2.选出错误的一项。

A、此诗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B、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喜悦了。

C、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D、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

3.说说你对本诗所采用反衬写法的理解。

练习答案
1.默写题。

(3)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B“喜悦”改为“伤感”。

3.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部编六下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练习(含答案)2

部编六下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练习(含答案)2
15.烈火焚烧若等闲( )
A.平常。B.随便,轻易。C.无端。
16.任尔东西南北风( )
A.承受。B.无论。C.任凭。
1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粉”的意思是粉末。
B.《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C.“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锤”的意思是用锤子敲打。
(2)____________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春风又绿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总是春。(朱熹《春日》)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游园不值》)
(3)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根据下图表达的意思,默写古诗。(不写题目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根据题目,默写古诗。
竹石
[清] 郑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填空。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_______,_______代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__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_______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生命力的____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题目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都诗句,并说说这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70字左右)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后面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5.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6.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分)7.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分)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9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答:10.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答:三.阅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

“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回乡偶书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诗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

B.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

C.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

D.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

E.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

解析:选BE B项,“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与诗文不符。

E项,“令人迷惘”错,这些词主要营造了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内容的能力。

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表达了归家的欣慰,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表达了一种不被儿童认识的伤感。

第二首,“近来人事半消磨”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答案:第一首诗的情感:初回家乡的欣慰和老大体衰的感伤。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欣慰于久别回乡,又闻乡音;伤感于离家太久,家乡后辈以我为“客”。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第二首诗的情感:物是人非的感伤。

(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回到家乡后,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回乡偶书(上课用)

回乡偶书(上课用)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从自己的角度说明离 乡时间很长的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孩
认识
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
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鬂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群( )的孩子,( )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4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 老大) ( 离 )—( 回 )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整首诗的意思
• 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到 家乡。家乡的口音虽然没变,但两鬓的 头发已经花白稀疏了。孩子们看见我都 不认识,笑着问我:“客人,你从哪里 来啊?”
3 体会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 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
bì n shuāi Ǒu 偶 鬂 衰 hé kè 何 客








何 音

真棒!

摘苹果
何处 偶然
鬓角 客人 衰老
双鬓
何时
声音
音乐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鬂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部编版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综合知识

部编版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综合知识

部编版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综合知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觅四季的踪迹。

从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春的容颜;从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秋的绚烂。

4.《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写出了诗人孟浩然的“新愁”。

2.茅檐长扫净(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3.(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前半句写的是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写的是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__________)。

——鲁迅《答客诮》7.从“白雨跳珠乱入船”诗句中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8.《江南春》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所作,诗人抓住“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_______________三个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9.“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讲述了孔子东游路遇两小儿在争论,一儿认为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就连孔子也无法裁决,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精神。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题(含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题(含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题(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题(含解析)一、默写1.补充诗词句子。

(1)绿树村边合,。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2)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2.默写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默写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注意:布局合理,书写正确,不出现考生姓名。

4.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死而后已。

5.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_ ,___ 。

___ ,___ 。

6.将《回乡偶书》默写在下面(写题目和作者),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7.积累运用。

(1)课文原文填空。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

(2)名言警句填空。

①其实地上,走的人多了,也便。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根据《七律·长征》默写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 。

(2)这首诗的颈联是___ ,___ 。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___ ,___ 。

9.根据积累填空。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

"又说:“,。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10.古诗文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 。

(2)野旷天低树,。

(3),死而后已。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 。

(5)请把《游子吟》这首诗作为书法作品写在右边,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规范。

11.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 。

___ ,___ 。

12.古诗文填空。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___ ,___ 。

(2)《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___ ,___ 。

(3)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想到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 ,___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说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同步练习《回乡偶书 》(冀教版)

【同步练习《回乡偶书 》(冀教版)

《回乡偶书》同步练习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浩( ) 孤( ) 陵( )偶( ) 影( ) 辞( )际( ) 楼( )二、理解词语。

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毛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填1.《回乡偶书》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阔别故乡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写下的诗篇。

抒发了作者久客他乡的________,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回乡偶书》诗中表达诗人离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回乡偶书》。

五、阅读理解机智的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

他的名著《机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了。

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要求同肖伯纳见面。

正当肖伯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楼座上有个人对着他喊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一位肖伯纳一定会因此发怒。

谁知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转过身来,对这楼座鞠(jū)了一躬(gōng),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说道这里,他指了指场中的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肖伯纳这番话赢得了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

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该填上什么关联词呢?①肖伯纳才华横溢,十分机智。

②肖伯纳不生气,转过身来朝着楼座鞠了一躬。

2、“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这里的“我们”是指,“它”指。

三年级语文练习题6 回乡偶书

三年级语文练习题6  回乡偶书

6古诗二首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虽然没有改变,但两鬓已经斑白,头发也稀疏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家乡的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孩子们笑着问我:“你是从哪里来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老朋友孟浩然就要辞别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烟花如海的阳春三月去畅游天下名城扬州了)孤帆远影碧空尽,(远远地看见一叶孤舟,已消失在水天相接处,)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只剩下长江水向天边浩浩荡荡地流。

)一、解释加点的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偶书:有感而随意写下来。

年龄大家乡的口音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稀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指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三月(烟花三月,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单的一条船蓝天消失只,单单天边二、课内阅读: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诗的第一句中的两组反义词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2、《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作者回到_______时遇到的情景。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他有______之称,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了千古名句。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别的地点________。

朋友要去的地点__________。

诗人的心情__________。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一直目送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__________。

作者看到滚滚流逝的长江水,他的心情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